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郢州

鎖定
郢州——今鍾祥為治所,西魏始置,元升安陸府,明嘉靖十年(1531年),升安陸州承天府。另一郢州在隋以前一般指後來的鄂州 [1]  ,治所在今武漢武昌南朝宋從荊、湘、江、豫四州析置。隋滅陳,改為鄂州 [1]  。故在隋統一前的數十年間,兩郢州並存,相去亦不遠。
中文名
郢州
別    名
郢州城
後用名
安陸府、承天府
地    點
今鍾祥郢中,另一個今武漢市武昌
名家詩作
登郢州白雪樓

郢州武漢郢州建制沿革

武漢市古郢洲城垣遺址 武漢市古郢洲城垣遺址
東晉安帝義熙年間(405_418年),河南汝南一帶居民大量流人夏口,夏口也屬僑置汝南縣,為江夏郡治所在地。南北朝時期,南朝宋設置郢州,並在東吳始建夏口城的基礎上,進行城垣的修葺和擴建,此亦今武漢最古老的郢州城垣遺址。郢州隸屬江夏郡,郡、州、縣治所同設在夏口,從此夏口又有“郢城”之稱。及至齊、梁、陳各朝,郢州城皆為江夏郡和郢州治所。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統一中國,改汝南縣為江夏縣,改郢州為鄂州,置江夏郡,其郡、州、縣的治所均設在江夏,今武昌因而又有鄂州之稱。 [2]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孝武帝劉駛置界州,委肖思話出任郢州刺史,州治設於夏口,並在夏口城基礎上進行城垣修葺和改建,改稱郢州城,為以後齊、梁、陳各朝所設郢州的州治所在地。郢州城垣沿蛇山坡而上,“版築而成,基址堅實,用工縝密”,曾抵禦過十數次敵兵的進攻。當今,自蛇山頭黃鶴樓至高觀山一帶山脊仍存有古郢州城坦遺蹟,被列為武漢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郢州城的興築,提升了夏口的行政地位,即從西晉起始的縣治所首次上升到一個州治的地位。 [1] 

郢州鍾祥郢州戰事介紹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鍾祥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鍾祥
至元十一年(南末鹹淳十年,1274年),在忽必烈滅宋之戰中,張世傑率軍於郢州(今湖北鍾祥)阻截元軍南進的作戰。元軍破襄陽、樊城(今湖北襄樊)後(參見襄樊之戰),忽必烈強令徵兵10萬,造戰艦800艘,以增強攻宋兵力。命荊湖行省左丞相伯顏平章政事阿術等率領主力,自襄陽順漢水入長江,直趨臨安(今杭州)。並告誡伯顏勿妄殺,以爭取人心。十一年九月初十,伯顏會師於襄陽,分軍三路並進。以翟招討將一軍趨荊南(今湖北江陵),千户唆都將一軍入淮,伯顏與阿術率水、步軍由中道循漢水取郢州。二十日,師次鹽山,距郢州20公里。郢州舊城位於漢水東,依山而築,以石建城,矢石皆不能近,無法強攻。宋軍又於漢水西築新郢,兩城間橫鐵綆,鎖戰艦,密植木椿於水中,阻斷舟楫往來。
宋黃州武定諸軍都統制張世傑率沿江九郡精鋭守郢州,以水軍扼江面,步軍陣於兩岸,配以炮弩,使元軍難以接近江岸。元監戰謁只裏領數騎偵察,遇宋軍,部卒墜馬被俘,謁只裏單騎揮戈衝入宋軍,救出部卒,殺獲宋軍四人,匆忙退出。萬户阿剌罕率軍破新郢南門堡,被張世傑力戰擊退。伯顏遣使招降被拒。後得知郢州下游有黃家灣堡,堡西有溝渠,深闊數丈。南通藤湖、(今湖北鍾祥東南),趁淋雨水漲,可拖船入湖,轉而入漢。伯顏一面耀兵郢州,圍而不攻;一面暗遣總管李庭、劉國傑攻拔黃家灣堡,繼而遣兵修治平江堰,破竹為席鋪地,拖船入湖,迂迴入漢。
十月十五日,伯顏、阿術率近百騎殿後,行至泉子湖(今湖北鍾祥東),宋郢州副都統趙文義、範興率2000精騎來追,伯顏、阿術急忙回軍迎擊,知印百家奴突入宋陣拼殺,身受數創;伯顏、阿術奮力與宋軍搏戰,陣斬趙文義,俘殺範興,俘數十人。宋軍戰死500人,餘皆潰退。元軍順利入漢水,繼續南進。

郢州名家詩作

鍾祥城區 鍾祥城區
登郢州白雪樓。大詩人白居易作。全詩如下:
登郢州白雪樓
唐·白居易
白雪樓中一望鄉,
青山簇簇水茫茫。
朝來渡口逢京使,
説道煙塵近洛陽。

郢州相關故事

承聖三年(554)十一月底,連綿的風雨之後,陰沉的天空隨時都有可能下雪。江陵城被魏軍圍得水泄不通,到處是軍營的炊煙;戰鬥的廝殺聲,驚馬的喧囂聲,逃難者的哭泣聲,傷病員的呻吟聲,晝夜不息;在這些聲音中,最讓人注意的是蕭繹絕望的自殺聲:
帝入東閣竹殿,命舍人高善寶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將自赴火,宮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寶劍斫柱令折,嘆曰:“文武之道,今夜盡矣!”乃使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謝答仁、朱買臣諫曰:“城中兵眾猶強,乘暗突圍而出,賊必驚,因而薄之,可渡江就任約。”帝素不便走馬,曰:“事必無成,只增辱耳!”答仁求自扶,帝以問王褒,褒曰:“答仁,侯景之黨,豈足可信!成彼之勳,不如降也。”答仁又請守子城,收兵可得五千人,帝然之,即授城中大都督,配以公主。既而召王褒謀之,以為不可。答仁請入不得,歐血而去。於謹徵太子為質,帝使王褒送之。謹子以褒善書,給之紙筆,褒乃書曰:“柱國常山公家奴王褒。”有頃,黃門郎裴政犯門而出。帝遂去羽儀文物,白馬素衣出東門,抽劍擊闔曰:“蕭世誠一至此乎!”魏軍士度塹牽其轡,至白馬寺北,奪其所乘駿馬,以駑馬代之,遣長壯胡人手扼其背以行,逢於謹,胡人牽帝使拜。梁王詧使鐵騎擁帝入營,囚於烏幔之下,甚為詧所詰辱。乙卯,於謹令開府儀同三司長孫儉入據金城。帝紿儉雲:“城中埋金千斤,欲以相贈。”儉乃將帝入城。帝因述詧見辱之狀,謂儉曰:“向聊相紿,欲言此耳,豈有天子自埋金乎!”儉乃留帝於主衣庫(《資治通鑑承聖三年十一月)。
梁元帝失敗逃回皇宮後,衣衫不整地進入了東竹殿,並命令聯絡官(舍人)高善寶把收藏的古今圖籍十四萬冊全部燒燬。蕭繹面對他心愛的書籍所燃起的熊熊大火,想了很多。他想到“書中自有黃金層,書中自有顏似玉”,他想到那一個個聖賢的墨跡思想,他想到那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他想到這些被引火燃燒的古籍中、是一個輝煌的世界!如此輝煌的世界不正是自己理想的生命歸宿嗎?想到這裏,他縱身向火堆跳去,結果被宮女和左右攔住。本來他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浪漫地涅盤,當他的軀體被宮女拉回後,生的慾望又開始抬頭。於是,他用寶劍猛砍宮柱,直到寶劍折斷,才長嘆一聲説:“書燒了,劍折了,周文王周武王的文武治國之道,今天夜裏全沒了。”
蕭繹沮喪無奈地嘆息之後,貪生的念頭在大腦裏蔓延,蔓延到遮擋了羞恥。於是,他決定向魏軍投降,命監察部副部長(御史中丞)王孝祀寫投降書。謝答仁、朱買臣阻止,説:“陛下,江陵城裏還有足夠抵抗的兵力,我們趁着天黑突圍出城,敵人必然會驚恐,因此,圍困我方的敵軍就會薄弱下來,然後可以南渡長江,向任約的馬頭靠攏。”
謝答仁、朱買臣的主張,不能説不是一條好的逃生之路,可是書生氣十足的蕭繹平時不善於騎馬,對這一建議否決説:“此事肯定難成,到時只能徒增屈辱。”
謝答仁見蕭繹完全喪失了信心,請求為蕭繹護駕,這位連死都“不怕”的皇帝,這時卻變得多疑,他就這件事問王褒(?——577年。書法家,蕭齊忠臣袁昂的外孫),王褒是一個貪生怕死的傢伙,所以找藉口説:“謝答仁是侯景的舊黨,豈能完全相信?如果突圍成功就他的功勳,還不如投降!”
王褒的話,再次引起了蕭繹對侯景的仇恨,他把這一仇恨又轉向了謝答仁,在一種不信任中,無辜的謝答仁再次請求去防守江陵內城外的子城(護衞宮城的前沿陣地),説是收拾殘兵還可以得到五千人,梁元帝覺得可行,同意了這一建議。我不知道謝答仁這時有多大的年齡,只知道在無奈之下的蕭繹,不僅同意謝答仁為防守子城的大都督,還把公主許配給他。
蕭繹這時已經智窮,他又召王褒就謝答仁要求防守子城一事作參謀,王褒怎麼可能會同意,在這僵持的情況下,謝答仁氣得吐血出走。
謝答仁輸了,輸在本不應該屬於他的不信任;王褒贏了,贏在怕死的猜忌;蕭繹呆了,呆在他把仇恨根植於心靈;於謹來了,來到江陵城下接受投降:
於謹接受投降的條件是:讓太子蕭方矩作為人質。蕭繹這才派王褒送去太子。於謹的兒子知道王褒的草書很好,想得到這便宜的墨寶,送上紙筆。
在紙筆墨硯面前,我以為王褒不會接受,然而他不僅接受,而且一揮而就,落款竟然是:“柱國常山公家奴王褒。”九個觸目驚心的楷書。這就是王褒,一個貪生怕死的王褒。蕭繹聽了他的話,還會有好結果嗎?
過了一會,已經被西魏封為皇宮保密處處長(黃門郎。虛銜)的裴政,看到王褒的落款就噁心,他衝開軍營門,想讓王褒把柔媚卑骨在寒風吹中冷。
再説蕭繹接受了投降,他去掉了皇帝才能擁有的羽儀儀仗,騎着白馬、穿着白色的服飾走出了宮城的東門,在這屈辱的時刻,他抽出寶劍砍着宮殿的大門,發恨地説:“我蕭家的盛世誠然到了如此的地步嗎!”
蕭繹説這句話,好像是打自己的嘴巴,他的一個個親人聽了,都會向他口吐涎沫。西魏戰士見蕭繹騎的是高頭駿馬,起了不良之心,他們越過護城河為蕭繹牽起了繮繩,然後把他帶到白馬寺的北面,用拉弓駑的老馬換下蕭繹的那匹駿馬;派強健的高個子胡人用手推着他的脊背繼續前行,途中遇到了西魏徵討江陵的總司令於謹,胡人牽着蕭繹,讓他跪拜行禮。這一幕真可以説是“落魄的鳳凰不如雞”。
正當蕭繹羞辱得無地自容時,他的侄兒蕭察派鐵甲騎兵前呼後擁前來,押送蕭繹進入蕭察的營地,囚禁在黑色的帳篷裏。蕭察看到了這位恨不得喝他的血、剮他的皮的叔叔,惡狠狠地質問道:“你這個豬狗不如的東西!我二哥蕭譽有什麼罪?你要討伐!我的侄兒蕭棟兄弟有何罪?你要殺他!我堂弟蕭圓正有何罪?你要奪他的兵權!八叔本來同意要回成都,你卻向他下了毒手!”
面對蕭察的質問,面對正義的呼聲,蕭繹無言以對。十二月初三(十一月沒有乙卯,估計是在十一月記載了十二月的事,所以筆者認可柏楊先生的日期),於謹命令開府儀同三司長孫儉進據江陵宮城。在這一空間裏,蕭繹又打起了歪主意,他騙長孫儉説:“城裏埋有一千斤黃金,我想送給你。”
蕭繹説這話時,顯得底氣不足,長孫儉還以為是真,把他帶進宮城。當他們進入宮城,蕭繹才説了實情,他介紹了自己被蕭察侮辱的經過,對長孫儉無奈地説:“非常抱歉,如果我不説謊,就找不到機會向你説明情況,哪有天子埋黃金的事呢!”
蕭繹的這番話,引起了長孫儉的同情,他把蕭繹留在了皇帝貯藏衣物的府庫(主衣庫)。接着史料對這位即將死去的皇帝作了總結性的介紹:
蕭繹生性殘忍,原因是他利用梁武帝對貪官放縱時培養起來的。比方説,在魏軍圍攻江陵時,監獄裏關的死囚還有幾千人。皇家監督執法部門(有法)建議釋放這些囚犯充當士兵,蕭繹不聽,並命令用木棍全部打死。這道命令還沒有來得及執行,江陵淪陷。這就是蕭繹,一個舞蹈仇恨的蕭繹。
江陵的囚犯沒有死,他們應該感謝魏軍;中書郎殷不害的母親死了,他在風雪中呼喚着亡靈:
中書郎殷不害先於別所督戰,城陷,失其母。時冰雪交積,凍死者填滿溝塹。不害行哭於道,求其母屍,無所不至。見溝中死人,輒投下捧視,舉體凍濕,水漿不入口,號哭不輟聲。如是七日,乃得之
皇帝身邊的機要秘書中書侍郎)殷不害,在抗擊魏軍時,他先在別的地方督戰,江陵城淪陷後,他與母親失散。這時,風雪交加,白雪堆積,凍死的人填滿了溝壕殷不害一邊在路上尋找母親的屍體,一邊哭泣,他找遍江陵城的每一個角落,只要看到溝中有屍體,他就跳下去捧起頭來察看,全身衣服都被血水冰凍,連茶水都沒有喝一口,而且還哭聲不斷。這樣尋找了七天,才找到了母親的遺體。這與王褒相比之下,也應該是蕭繹時代的一點“驕傲”。可是,殷不害當孝子的這一點,沒有辦法同蕭繹所講演的《老子》哲學相依靠。

郢州其它郢州

魏文帝黃初三年(222)五月,曹丕為籠絡孫權,以荊、揚、江表八郡為荊州,孫權領牧故也;荊州江北諸郡為郢州。同年十月,孫權復叛。復郢州為荊州。郢州作為曹魏的行政區劃僅存在五個月,轄南陽、襄陽、江夏、南鄉諸郡。 [3] 
南朝時行政區劃:
宋明帝(439-472)置司州,後地為北魏所有,於正始元年(504)改名郢州,孝昌(525-528)中入南梁,改名北司州,旋為司州,東魏武定七年(549)為南司州,北齊又為郢州,北周滅北齊,改為申州,隋大業二年(606年),改申州為義州,三年改製為郡。司州、北司州、南司州、郢州、申州均治平陽縣,故治在今信陽市溮河區南。北魏郢州領義陽、宋安、齊安三郡;北齊領義陽、宋安、齊安、淮安四郡。

郢州記載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
郢州,富水。下。開元户五千六百九十九。鄉一十九。元和户一萬一千九。
鄉二十三。
江夏郡?杜縣之地。《周地圖記》曰:“蠻人酋渠田金生代居此地,常為邊患,梁普通末,遣郢州刺史元樹討平之,因置新州。”後魏廢帝二年改為温州,因温水為名也。隋末廢温州,縣併入安陸郡。武德四年,於今京山縣重置温州。
貞觀十七年廢温州,於長壽改置郢州。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西北至上都一千三百八十五里。西北至東都一千一百二十五里。東南至復州三百里。正南微西至江陵府三百里。西北至襄州三百一十里。東北至隨州三百九十里。
貢、賦:開元貢:白?布二十匹。賦:布,麻。
管縣三:長壽,京山,富水。
長壽縣,上。郭下。本漢竟陵縣地,宋分置長壽縣,理石城,即今縣理是也,屬竟陵郡。魏文帝大統後,屬温州。貞觀十七年,於縣改置郢州,縣屬焉,後遂因之。
漢水,去縣十步。
縣城,本古之石城,背山臨漢水,吳於此置牙門戍城,羊祜鎮荊州,亦置戍焉,即今州理是也。
京山縣,下。西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漢?杜縣地,隋屬温州。大業二年,改為京山縣。皇朝温州所理在此,貞觀十七年罷温州,縣屬郢州。
大洪山,在縣西北二百里。孤秀為眾山之傑,其山多鍾乳。
温湯水,在縣南十五里。擁以溉田,其收數倍。流經其家,多兇。
富水縣,中。西南至州三百四十里。本漢安陸縣地,後漢分其地置新市縣,屬江夏郡。後漢有新市、平林兵,謂此。後魏改新市為富水縣,取縣界富水為名。
富水,南去縣一百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