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國來朝

(歷史名詞)

鎖定
萬國來朝,指的是眾多國家前來朝拜。“萬國”表概數,形容多; [1]  “朝”意為朝貢,朝拜。
“萬國來朝”之事,首見《左傳》所記塗山之會;其詞,則首見於《隋書·卷十五·音樂志》:“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為戲場。” [2-3]  隋以後,唐代(包括武周) [4-5]  、明代等均出現過“萬國來朝”的局面。
朝貢體系的基本內涵被認為是以中華帝國為中心,在中國皇權的約束和保護下建立國際和平局面,促進各國進步與繁榮。 [37]  在朝貢體系中,古代東亞地區各政權共認和奉行以中國為中心的關係形態和交往原則,其根本目標,是建立一個包括中國和周邊政權在內的安全共同體。 [38] 
中國古代王朝建構、維繫朝貢體系並非為追求經濟利益,與朝貢國交往時奉行“厚往薄來”,經濟上得少失多,因而也有人認為,“萬國來朝”也使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歷代王朝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36]  [38-39]  [6] 
中文名
萬國來朝
出    處
《隋書》
釋    義
眾多國家前來朝貢
相關人物
楊廣、朱棣等

目錄

萬國來朝先秦

文獻記述的第一次所謂的“萬國來朝”的事件,被認為發生在大禹統治的時代。根據史籍記載,大禹下令天下各國齊赴塗山盟會,這也就是《左傳·哀公七年》中子服景伯所謂“塗山之會,諸侯承唐虞之盛,執玉帛亦有萬國”。 [7]  不過,這還不能直接採信為史實。

萬國來朝漢朝

從漢代開始,對西域的經營和對匈奴的征服,以及班超甘英等人的冒險,使漢朝真正出現了一批九州之外的國家來朝貢,朝貢體系才在真正意義上建立起來。 [6] 
漢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西南的白狼國、槃木等一百多個國家前來東漢京師洛陽朝貢,史稱“舉種奉貢,稱為臣僕”。 [45-46] 
漢和帝時期,班超所通者五十餘國,西至西海,東西四萬裏,皆來朝貢。” [42]  永元六年(94年),班超擊破焉耆後,西域有五十多個國家都向東漢納質內屬,其中條支安息諸國以至遠在京師洛陽四萬裏外的海濱國家,都輾轉翻譯雙方語言並前來朝貢。
漢和帝永元九年(96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窮臨西海(一説地中海,一説波斯灣)後返回,都是前世沒有到達,山海經沒有記述過的地方,於是更遠的國家如蒙奇(馬其頓)兜勒(推羅)皆來歸服東漢,遣使朝貢。 [40]  史學界認為,永元十二年(100年)的“西域蒙奇兜勒遣使內附”是歐洲與中國有史可據的首次直接交往, [41]  時人稱頌“冠斯往代,奄有萬國”。 [43] 

萬國來朝隋朝

萬國來朝紫微城 萬國來朝紫微城
“萬國來朝”這個詞,首見於對隋煬帝統治時代的記述。隋煬帝即位後,急於要在短的時間內成就自己的“聖王之業”,而四夷賓服、萬國來朝的盛大景象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為此,他向高麗發動進攻,以實現“四夷賓服”的霸主地位,在“形象工程”建設方面也不惜下血本。 [8] 
《隋書·音樂志》記載大業二年(606年)突厥啓民可汗染干來東京洛陽朝賀之事後繼續説道:“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為戲場。” [2]  大業年間,通過使用“厚利”招徠,在西域的44個酋長國中,“相率而來朝者三十餘國”(《隋書·西域傳》)。 [9]  另外,北面的突厥契丹,東面的日本 [10]  南面的林邑(今越南真臘(今柬埔寨)等政權,也先後遣使來洛陽朝覲通好。一時間,東都洛陽使節紛至,胡商雲集,店肆林立。 [11]  隋煬帝還常於東京皇宮紫微城正殿——乾陽殿接受萬國朝賀,設九賓之禮,並作有《冬至乾陽殿受朝詩》:“端拱朝萬國,守文繼百王。”
紫微城乾陽殿 紫微城乾陽殿
大業六年(610年),各國來使大獻方物,突厥啓民可汗之下的,皆是國王親自來朝賀。於是在天津街盛陳百戲,自海內凡有奇伎,無不薈萃於洛陽。 [2]  隋煬帝還聽從裴矩的建議,在洛陽盛情款待胡商,使得“蠻夷嗟嘆,謂中國為神仙”。(《隋書·裴矩傳》) [12] 
大業十一年(615年)春正月甲午朔,隋煬帝大宴百僚突厥吐谷渾靺鞨、畢大辭、訶咄傳越、 烏那曷、波臘、吐火羅、俱慮建、忽論、訶多、沛汗、龜茲疏勒于闐安國曹國何國穆國、畢、衣密、失範延、伽折、契丹等國一併遣使朝貢。”(《隋書·煬帝紀》 [13-14] 
然而,萬國來朝的奢華排場也意味着巨大的揮霍與浪費。 [6]  [15]  前述大業六年(610年)“諸蕃酋長”前來洛陽時,隋煬帝盛陳百戲,所費鉅萬。酋長們請求入市貿易,於是煬帝又將東都的市場整飭一新,就連菜販子都要在店鋪裏鋪上地毯。各國客商路過酒店,都會被請入免費宴飲,還被欺騙説:“我中原大國富足,老百姓到酒店吃飯都是不要錢的。”路旁的樹木也被用絲綢纏起來,有胡人看到後詢問:“你們這裏有人連衣服都穿不起,為什麼不把這些裹在樹上的絲綢拿去給他們做衣服呢?”極盡諷刺。 [16-18]  民脂民膏的大肆揮霍,致使人民負擔急劇加重,階級矛盾很快激化。 [15]  萬國來朝的局面尚未完全結束,隋王朝已處於危機中了。 [19]  隨着中原大亂,西域“朝貢遂絕”。 [9] 

萬國來朝唐朝

“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20]  唐朝繼隋朝後受到萬國來朝,以其開明大度的社會風氣,領先世界的文明成果,引來四野八荒朝賀的目光。據《唐六典》記載,向唐帝國朝貢的國家累計多達三百餘,至唐玄宗時期尚存者有七十餘。 [4-5]  甚至遠在今俄羅斯東北堪察加半島流鬼國也遣使入朝。
唐太宗曾説:“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唐代的民族團結政策,對各民族不分貴賤、趨於平等的外交理念,使少數民族首領對唐朝忠心耿耿,願意“世為唐臣”,故而萬國來朝鼎盛於唐。 [21] 
萬國來朝大明宮 萬國來朝大明宮
貞觀十三年(639年)歲首,萬國來朝,而唯獨高昌國麴文泰缺席,於是唐太宗對其使臣説: “高昌數年來,朝貢脱略,無籓臣禮,國中署置官號,準我百僚,稱臣於人,豈得如此!今茲歲首,萬國來朝,而文泰不至。增城深塹,預備討伐!” [22] 
唐初皇帝多居長安京大內(太極宮)受朝。唐高宗於顯慶二年十二月丁卯日(658年1月22日)頒佈《建東都詔》,改洛陽宮為東都, [23-26]  居洛陽受朝的情況增多。開元年間,唐玄宗勵精圖治,開創“開元盛世”的局面,使唐朝國力達到鼎盛,既有“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 [27]  的氣派,也有萬國來朝大明宮的景象。直到唐朝由盛轉衰後,詩人們還留有“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28]  、“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 [29]  之類的語句。

萬國來朝武周

武則天《萬國來朝》圖
武則天《萬國來朝》圖(3張)
武則天以周代唐,史稱武周,執政時期,“政由己出,明察善斷”,其政治、經濟、文化對世界各國產生重大影響,使得各國紛紛前來朝貢。同時,政府容留大批各國的王公貴族,並有大量外國人移居神都。那時武周的都城洛陽,是當時世界上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武則天於紫微城明堂接見各國來使,其作《明堂樂章》“千官肅事,萬國朝宗”,便是該時期萬國來朝的寫照。
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復原圖 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復原圖 [44]
在這一階段,還出現了建造“萬國天樞”的歷史事件。公元694年八月,武則天同意四夷酋長之請,在神都(今河南洛陽)皇城端門外建造“萬國天樞”,銘紀功德,各國君臣聚錢百萬億購買銅鐵, [30]  於次年四月建成。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和萬國元首的名字,武則天自書其榜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31-32] 

萬國來朝明朝

萬國來朝的理念,在宋、元、 [6]  明初繼續延續。明朝洪武年間的《太清歌》這樣寫道:“萬國來朝進貢,仰賀聖明主,一統華夷。普天下八方四海,南北東西。” [33]  永樂年間,明成祖派遣鄭和、尹慶王景弘侯顯等出使異域,其中尤以鄭和下西洋堪稱明初盛事。鄭和帶領船隊浩浩蕩蕩,足跡遍佈南洋、印度洋,甚至最遠到達過非洲,大大擴展了明王朝的朝貢體系。然而,萬國來朝的局面並沒有維持很久,到宣德年間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結束後,“遠方時有至者,要不如永樂時”。 [34] 

萬國來朝清朝

《萬國來朝圖》 《萬國來朝圖》
清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宮廷畫家作《萬國來朝圖》;遺憾的是,這一切只存在於畫師筆下望空懸想的 畫中。現實當中,這個元旦慶典,沒有那些來自西洋手捧禮 物的各國夷人,甚至連天朝自誇的五十七個外藩屬國和三十一個朝貢國都沒能湊齊——因為這一年本來就不是各藩屬國的朝貢年,安南南掌的貢使也在之前一年進貢完就回國了。據《實錄》和《起居注》記載,這年大年初一乾隆皇帝只是“御太和殿受朝,作樂宣表如儀” [35]  ,然後又宴請了蒙古王公和紫光閣的幾位功臣,並無藩屬國遣使朝貢。 [6] 
參考資料
  • 1.    在各個歷史時期到底什麼是“中國”?  .搜狐網.2010-03-17[引用日期2019-08-25]
  • 2.    《隋書·卷十五·音樂下》:“及大業二年,突厥染干來朝……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 八里,列為戲場。……六年,諸夷大獻方物。突厥啓民以下,皆國主親來朝賀。乃於天津街盛陳百戲,自海內凡有奇伎,無不總萃。”
  • 3.    隋書·卷十五·志第十·音樂下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8-25]
  • 4.    唐六典·卷四·尚書禮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8-25]
  • 5.    《唐六典·卷四》:“凡四蕃之國,經朝貢已後,自相誅絕及有罪見滅者,蓋三百餘國。今所在者,有七十餘蕃。”
  • 6.    清帝國被評是“萬國來朝”的最後一個犧牲品(圖)  .華夏經緯網.2014-11-19[引用日期2019-08-25]
  • 7.    春秋左傳·哀公(元年~二十七年)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8-25]
  • 8.    《隋書·卷四·煬帝紀下》:初,上自以籓王,次不當立,每矯情飾行,以釣虛名,陰有奪宗之計。時高祖雅信文獻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內多嬖倖,以此失愛。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無私寵,取媚於後。大臣用事者,傾心與交。中使至第,無貴賤,皆曲承顏色,申以厚禮。婢僕往來者,無不稱其仁孝。又常私入宮掖,密謀於獻後,楊素等因機構扇,遂成廢立。自高祖大漸,暨諒闇之中,烝淫無度,山陵始就,即事巡遊。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馬全盛,慨然慕秦皇、漢武之事,乃盛治宮室,窮極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絕域。諸蕃至者,厚加禮賜,有不恭命,以兵擊之。盛興屯田於玉門、柳城之外。課天下富室,益市武馬,匹直十餘萬,富強坐是凍餒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詭譎,所幸之處,不欲人知。每之一所,輒數道置頓,四海珍羞殊味,水陸必備焉,求市者無遠不至。郡縣官人,競為獻食,豐厚者進擢,疏儉者獲罪。奸吏侵漁,內外虛竭,頭會箕斂,人不聊生。於時軍國多務,日不暇給,帝方驕怠,惡聞政事,冤屈不治,奏請罕決。又猜忌臣下,無所專任,朝臣有不合意者,必構其罪而族滅之。故高熲、賀若弼先皇心膂,參謀帷幄,張衡、李金才籓邸惟舊,績著經綸,或惡其直道,或忿其正議,求其無形之罪,加以刎頸之誅。其餘事君盡禮,謇謇匪躬,無辜無罪,橫受夷戮者,不可勝紀。政刑弛紊,賄貨公行,莫敢正言。道路以目。六軍不息,百役繁興,行者不歸,居者失業。人飢相食,邑落為墟,上不之恤也。東西遊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費不給,逆收數年之賦。所至唯與後宮流連耽湎,惟日不足,招迎姥媪,朝夕共肆醜言,又引少年,令與宮人穢亂,不軌不遜,以為娛樂。區宇之內,盜賊蜂起,劫掠從官,屠陷城邑,近臣互相掩蔽,隱賊數不以實對。或有言賊多者,輒大被詰責。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師徒,敗亡相繼。戰士盡力,必不加賞,百姓無辜,鹹受屠戮。黎庶憤怨,天下土崩,至於就擒,而猶未之寤也。
  • 9.    隋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四十八·西域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8-26]
  • 10.    《隋書·列傳·第四十六》:大業三年,其王多利思北孤遣使朝貢。使者曰:“聞海西菩薩天子重興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門數十人來學佛法。”其國書曰“日出處天子至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帝覽之不悦,謂鴻臚卿曰:“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
  • 11.    國際化都市——隋唐洛陽城  .中國考古網.2018-04-13[引用日期2019-06-08]
  • 12.    隋書·卷六十七·列傳第三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8-26]
  • 13.    《隋書·煬帝紀》:“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羅、靺鞨、畢大辭、訶咄、傳越、 烏那曷、波臘、吐火羅、俱慮建、忽論、靺鞨、訶多、沛汗、龜茲、疏勒、于闐、 安國、曹國、何國、穆國、畢、衣密、失範延、伽折、契丹等國並遣使朝貢。”
  • 14.    隋書·卷四·帝紀第四·煬帝紀下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8-25]
  • 15.    白壽彝·《中國通史·第六卷·中古時代-隋唐時期(上冊)-乙編綜述-第六章 隋末農民大起義和唐朝的建立-第一節 隋煬帝的暴政》  .爾雅教育導航[引用日期2019-08-25]
  • 16.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一》:帝以諸蕃酋長畢集洛陽,丁丑,於端門街盛陳百戲,戲場周圍五千步,執絲竹者萬八千人,聲聞數十里,自昏達旦,燈火光燭天地;終月而罷,所費鉅萬。自是歲以為常。諸蕃請入豐都市交易,帝許之。先命整飾店肆,檐宇如一,盛設帷帳,珍貨充積,人物華盛,賣菜者亦藉以龍鬚席。胡客或過酒食店,悉令邀廷就坐,醉飽而散,不取其直,紿之曰:“中國豐饒,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驚歎。其黠者頗覺之,見以繒帛纏樹,曰:“中國亦有貧者,衣不蓋形,何如以此物與之,纏樹何為?”市人慚不能答。
  • 17.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一·隋紀五·煬皇帝上之下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8-25]
  • 18.    隋煬帝是如何被政績工程拖垮的?【2】  .人民網.2012-09-13[引用日期2019-08-25]
  • 19.    隋煬帝是如何被政績工程拖垮的?【3】  .人民網.2012-09-13[引用日期2019-08-25]
  • 20.    唐·賀知章《太和》:“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列祖應命,四宗順則。 申錫無疆,宗我同德。 曾孫繼序,享神配極。”
  • 21.    《資治通鑑·唐紀十四》: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 22.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八》:十三年,太宗謂其使曰: “高昌數年來,朝貢脱略,無籓臣禮,國中署置官號,準我百僚,稱臣於人,豈得如 此!今茲歲首,萬國來朝,而文泰不至。增城深塹,預備討伐。”
  • 23.    《舊唐書·本紀第四·高宗上》:十二月乙卯,還洛陽宮。庚午,改“皞”“葉”字。丁卯,手詔改洛陽宮為東都,洛州官員階品並準雍州。
  • 24.    舊唐書·卷四·本紀第四·高宗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9-06]
  • 25.    《建東都詔》:朕聞踐華固德,百二稱乎建瓴;卜洛歸仁,七百崇乎定鼎。是以控膏腴於天府,啓黃圖於渭濱,襟沃壤於王城,摛綠字於河渚。市朝之城,麗皇州之九緯;丹紫之原,邈神皋之千里。二京之盛,其來自昔。此都中茲宇宙,通賦貢於四方,交乎風雨,均朝宗於萬國,置槷之規猶勤,測圭之地載革,豈得宅帝之鄉,獨稱都於四塞;來王之邑,匪建國於三川。宜改洛陽宮為東都。上棟下宇,彼勞昔以難前;廣廈高台,我名今而改後。仍茲舊貫,式表宸居。
  • 26.    全唐文·卷十二  .爾雅教育導航[引用日期2019-09-06]
  • 27.    奉和聖制送十道採訪使及朝集使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9-09-06]
  • 28.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9-09-06]
  • 29.    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爐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9-09-06]
  • 30.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一》:武三思帥四夷酋長請鑄銅鐵為天樞,立於端門之外,銘紀功德,黜唐頌周;以姚璹為督作使。諸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器以足之。
  • 31.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一》:“天樞成……工人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長名,太后自書其榜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 32.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五·唐紀二十一·則天順聖皇后中之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8-25]
  • 33.    《明史·志·卷三十九》:“萬國來朝進貢,仰賀聖明主,一統華夷。普天下八方四海,南北東西。託聖德,勝堯王,保護家國太平,天下都歸一,將兵器銷為農器。旌旗不動酒旗招,仰荷天地。”
  • 34.    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卷三百十四·宦官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8-25]
  • 35.    高宗純皇帝實錄 卷之六百二十八 乾隆二十六年 正月 一日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19-08-25]
  • 36.    祝國紅,王芳著.古代中日貿易述論: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09:153
  • 37.    黃純豔.中國古代朝貢體系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中國史研究動態,2013,(第1期).
  • 38.    黃純豔.朝貢體系維護了古代東亞和平[J].歷史評論,2021,No.6(02):32-35.  .中國歷史研究院_官方公眾號[引用日期2023-05-21]
  • 39.    李伯重:《“中華朝貢體系”得與失》,《中國經營報》,2018.03.19,第46版:先鋒話題。
  • 40.    《後漢書·西域傳》:“(永元)六年,班超復擊破焉耆,於是五十餘國悉納質內屬。其條支、安息諸國至於海瀕四萬裏外,皆重譯貢獻。九年,班超遣掾甘英窮臨西海而還。皆前世所不至,山經所未詳,莫不備其風土,傳其珍怪焉。於是遠國蒙奇、兜勒皆來歸服,遣使貢獻。”
  • 41.    公元100年羅馬商團的中國之行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3-08-15]
  • 42.    《隋書·列傳·卷四十八》:“至於後漢,班超所通者五十餘國,西至西海,東西四萬裏,皆來朝貢。”
  • 43.    《藝文類聚·卷十二·帝王部二·漢和帝》:“冠斯往代,往代崎嶇,諸夏擅命,爰茲發號,民樂其政,奄有萬國。”
  • 44.    萬國朝宗話天樞  .洛陽晚報[引用日期2023-08-23]
  • 45.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永平中……白狼、槃木、唐菆等百餘國,户百三十餘萬,口六百萬以上,舉種奉貢,稱為臣僕。”
  • 46.    《資治通鑑·漢紀三十七》:“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七四年)白狼、槃木等百餘國,皆舉種稱臣奉貢。白狼王唐取作詩三章,歌頌漢德,輔使犍為郡掾由恭譯而獻之。 ”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