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裴矩

鎖定
裴矩(548年-627年),本名世矩,字弘大,後因避唐太宗諱而去“世”字。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中國隋及唐初政治家、外交家、地理學家。 [44] 
裴矩出身於官僚世家,在北齊朝任北平王兵曹從事及高平王文學。北齊滅亡後,北周定州總管楊堅召裴矩為記室。楊堅任丞相後,任命裴矩為相府記室事。楊堅稱帝后,裴矩官拜給事郎,參與機密。開皇十年(590年),裴矩奉詔率士卒平息了嶺南叛亂,因功升任開府,賜爵聞喜縣公,後又升任民部侍郎、內史侍郎、尚書左丞、吏部尚書等職。隋煬帝即位後,因西域各國商人多來張掖經商,詔命裴矩專管其事。隋大業三年(607年),隋煬帝命裴矩管理敦煌。大業六年(610年),隋帝在裴矩的建議下在長安端門外設置盛大的“百戲場”。隋朝滅亡後,裴矩先為宇文化及尚書右僕射,後又在竇建德軍中做官。唐朝建立後,擔任左庶子、太子詹事。在玄武門政變中,裴矩因功升民部尚書。唐貞觀元年(627年)卒,終年80歲。 [45] 
裴矩利用自己收集到的寶貴資料,編撰成《西域圖記》3卷。書中以文字介紹了44 國的國情,同時還繪製了地圖。標出了從敦煌到達地中海的3條大道,便是後世歷史上有名的“絲綢之路”。 [46]  裴矩一生最重要的活動是奉隋煬帝之命經營西域,隋朝打擊吐谷渾,離間、分裂和削弱了突厥等戰略目標。其間,裴拒致力於打通中西商貿、文化交流的孔道,直接促成西域40餘國或臣服、或朝貢於隋,開拓疆土數千裏。在制度建設方面,裴矩曾聯手牛弘參照《齊禮》,對喪葬禮儀進行修訂。 [44] 
別    名
裴世矩
裴弘大
弘大
所處時代
隋唐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
出生日期
547年
逝世日期
627年
主要成就
經略西域,分化突厥
主要作品
《西域圖記》
本    名
裴矩
官    職
檢校侍中、民部尚書
爵    位
聞喜縣公→安邑縣公
諡    號
追    贈
絳州刺史

裴矩人物生平

裴矩早年經歷

裴矩幼年喪父,由伯父裴讓之撫養成人。他勤奮好學,文章華美,頗有心計,在北齊歷任司州兵曹從事、高平王文學。 [4] 
建德六年(577年),北齊為北周所滅。裴矩被北周的定州總管楊堅闢為記室,深受器重,後因母喪返回家鄉聞喜守孝。 [1] 
大象元年(579年),楊堅升任丞相,又遣使前往聞喜,召裴矩回京,授為丞相府記室。 [2] 
開皇元年(581年),楊堅代周稱帝,建立隋朝,史稱隋文帝。裴矩升任給事中,主持內史省事務,代理內史舍人 [2] 

裴矩平定嶺南

開皇八年(588年),隋文帝任命晉王楊廣為元帥,率軍南伐陳國,裴矩則任元帥府記室。隋軍攻破丹陽後,楊廣命裴矩與高熲一同收集陳國的地圖、户籍。 [3] 
開皇十年(590年),裴矩奉詔巡撫嶺南地區。當時,高智慧汪文進等正在江南作亂,吳越一帶道路難以通行。俚帥王仲宣進逼廣州,又命部將周師舉圍困東衡州。裴矩行至南康,聚集士卒數千人,與大將軍鹿願解東衡州之圍,先後在大庾嶺、原長嶺擊破叛軍,斬殺周師舉,一直打到南海。王仲宣大驚,潰散而回。後來,裴矩安撫嶺南二十餘州,並承製任命州中渠帥為刺史、縣令。他因此深得楊堅的讚揚,並在回朝後被授為開府,賜爵聞喜縣公,後又歷任民部侍郎、內史侍郎。 [5] 

裴矩討伐突厥

當時,突厥強盛,而都藍可汗之妻大義公主又是北周宗室女,因此常入侵邊境。開皇十三年(593年),大義公主與隨從私通,被長孫晟揭發。裴矩趁機請求出使突厥,遊説都藍可汗,讓他殺死大義公主。後來,大義公主果然被殺。 [6] 
開皇十九年(599年),都藍可汗與達頭可汗聯盟,並大敗啓民可汗。啓民可汗南下歸附隋朝。隋文帝任命太平公史萬歲為行軍總管、裴矩為行軍長史,出兵定襄道,趁機攻打突厥。同年十二月,都藍可汗被部下殺害,達頭可汗自立。 [7-8] 
開皇二十年(600年),史萬歲擊破達頭可汗,卻在回朝後被隋文帝冤殺。裴矩的戰績因此未被敍錄,後奉命撫慰啓民可汗,升任尚書左丞。仁壽二年(602年),獨孤皇后病逝。裴矩與牛弘參照《齊禮》,制定殯葬制度,改任吏部侍郎。 [9] 

裴矩經略西域

裴矩 裴矩 [11]
隋煬帝楊廣繼位後,西域諸國紛紛前往張掖,同中原往來通商,裴矩奉命監管互市。他知道隋煬帝有吞併西域的打算,便查訪西域的風俗、山川等情況,撰寫《西域圖記》三篇,回朝奏明朝廷。隋煬帝大喜,每日都向他詢問西域情況。裴矩盛讚西域珍寶,又提議吞併吐谷渾。隋煬帝遂命裴矩經略西域,又拜他為民部尚書。不久,裴矩升任黃門侍郎、參預朝政,並前往張掖,引導西域蕃邦入京朝貢。隋煬帝祭祀恆山時,西域有十幾個國家遣使助祭。 [10] 
大業四年(608年),裴矩遊説鐵勒,讓他們出兵攻打吐谷渾。吐谷渾大敗,可汗伏允向隋朝遣使請降,並求取救兵。隋煬帝命楊雄宇文述率軍迎接。伏允畏懼隋軍,不敢投降,率部西遷。宇文述攻入吐谷渾境內,奪取曼頭、赤水二城,掠奪大量人口。吐谷渾大舉南遷,其原有領土東西四千裏、南北二千里皆被隋朝佔領。 [12] 
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打算西巡河右。裴矩遣使遊説高昌王麴伯雅與伊吾吐屯設等人,許以厚利,讓他們派使者入朝。三月,煬帝西巡,到達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設等人與西域二十七國國主親自相迎,並佩金玉,披錦緞,焚香奏樂,歌舞喧譁,還讓武威張掖等郡百姓穿着盛裝跟隨觀看,車馬堵塞,綿延十餘里,以顯示中原的強盛。隋煬帝非常高興,進封裴矩為銀青光祿大夫 [13] 
大業六年(610年),隋煬帝到達東都洛陽。裴矩以“蠻夷朝貢者多”為由,建議隋煬帝召集四方藝人,在洛陽端門街陳列百戲,讓官員百姓盛裝華服,任意觀看。三市店肆還設置帷帳,大擺酒席,對蕃民盛情款待。蕃民嗟嘆不已,都稱中原是神仙之地。裴矩因此得到隋煬帝的讚賞,並協助薛世雄修築伊吾城。後來,裴矩又進獻反間計,使射匱可汗進攻處羅可汗,處羅可汗只得隨使者入朝。 [14] 

裴矩隨徵遼東

大業七年(611年),裴矩隨隋煬帝巡幸塞北,到達啓民可汗屬地。當時,高句麗已先遣使與突厥溝通。啓民可汗不敢隱瞞,便帶高麗使者前來拜見煬帝。裴矩趁機進言:“遼東早在周朝便是中國領土,先帝便有意討伐,陛下又怎能讓之仍為蠻夷之地。臣願當面告誡高句麗使者,讓他們告訴其國王,命其速來朝廷進見,不然便聯合突厥出兵征討。”隋煬帝採納了裴矩的建議,但高句麗國王高元卻不肯入朝。 [15] 
大業八年(612年),隋煬帝發兵征討高句麗,裴矩兼領武賁郎將,隨軍出征。隋軍最終兵敗而回。大業九年(613年),裴矩再次隨徵高句麗。當時,楊玄感叛亂,兵部侍郎斛斯政叛逃高句麗。裴矩兼掌軍中事務,進位右光祿大夫。八月,隋煬帝回師涿郡,剿滅楊玄感,又命裴矩安撫隴右一帶。裴矩前往會寧,撫慰曷薩那部落,並讓闕達度設入侵吐谷渾,大肆劫掠,壯大其部落。隋煬帝對他大加賞賜。 [16] 

裴矩總領北蕃

大業十年(614年),裴矩隨隋煬帝前往懷遠鎮,並總領北蕃軍事。他欲分化東突厥始畢可汗的勢力,便建議將宗室女嫁給始畢之弟叱吉設,並封其為南面可汗。叱吉設未敢接受,而始畢可汗也心生怨念。裴矩又進言:“突厥人本來很單純,容易離間,但卻有很多狡猾的西域胡人為他們出謀劃策。其中史蜀胡悉最為詭計多端,備受始畢信任,必須除掉此人。”他在得到煬帝的同意後,命人將史蜀胡悉誘騙到馬邑互市,加以殺害,並遣使回報始畢可汗,稱史蜀胡悉是背叛可汗。但始畢可汗知道事實真相,從此不再向隋朝朝貢 [17] 
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煬帝巡狩北塞,被始畢可汗率領數十萬騎兵圍困在雁門關。裴矩與虞世基每日都留宿在朝堂之中,以備顧問。雁門解圍後,裴矩隨煬帝返回東都洛陽。後來,西突厥射匱可汗派侄子與西蕃諸胡一同入朝朝貢,隋煬帝命裴矩設宴接待。 [18] 

裴矩從幸江都

大業十二年(616年),裴矩隨隋煬帝前往江都(今江蘇揚州)。當時,天下大亂,義軍四起,各處郡縣紛紛上奏朝廷,裴矩奏知煬帝。煬帝大怒,讓他回長安接待蕃國使臣,但裴矩卻稱病未去。 [19]  後來,煬帝更加驕奢淫逸,裴矩只是逢迎取悦,不敢有所諫諍。 [20] 
義寧元年(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屈突通駐守河東,但卻兵敗歸降,隋煬帝向裴矩問策。裴矩趁機勸諫,建議煬帝返回關中平叛,煬帝不聽。當時,驍果軍思家心切,紛紛逃離江都。裴矩向煬帝進言,建議將江都寡婦和未嫁女子配給士卒,讓他們在江都成家。驍果軍都對裴矩非常感激,軍心逐漸穩定。 [21]  同年十一月,李淵攻入長安,立代王楊侑為帝,自任大丞相、唐王。

裴矩輾轉歸唐

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發動江都之變,弒殺隋煬帝。裴矩當時正在上朝途中,也被叛亂的驍果軍擒獲,但因當初為驍果娶婦之舉,未被殺害。宇文化及立秦王楊浩為帝,任命裴矩為侍內(即侍中)。後來,宇文化及篡位,建立許國。裴矩被授為尚書右僕射、光祿大夫、河北道安撫大使,封蔡國公。 [22]  而這時,李淵早已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
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兵敗被殺,裴矩又被竇建德俘獲。竇建德認為裴矩是隋代舊臣,對他非常禮遇,任命他為吏部尚書。裴矩後又以尚書右僕射之職主持銓選,並制定朝綱禮儀,使得夏國法度完備。竇建德大悦,常向他諮詢政事。武德三年(620年),竇建德渡過黃河,攻打孟海公,命裴矩與大將曹旦一同留守洺州 [23] 
武德四年(621年),竇建德在虎牢關之戰中被秦王李世民生擒。曹旦接受長史李公淹與唐朝使臣魏徵的勸説,決定降唐,便讓裴矩與李公淹、魏徵前往長安,並將崤山以東地區全部獻給唐朝。 [24]  裴矩被授為殿中侍御史,封安邑縣公 [25]  武德五年(622年),裴矩被拜為太子左庶子,後改任太子詹事。 [26] 

裴矩晚年拜相

武德八年(625年),裴矩兼任檢校侍中 [27]  當時,西突厥統葉護可汗遣使入朝,請求和親。唐高祖認為西突厥距離唐朝甚遠,難以提供援助,因而猶豫不決。裴矩進言道:“如今東突厥強盛,為國家當前的利益着想,應該遠交近攻。臣認為應該答應和親,以威懾頡利可汗。等中原國力殷實,能對抗東突厥,我們再考慮適宜的對策。”唐高祖聽從了他的建議。 [28]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二王餘黨退守東宮,欲與李世民決戰。李世民命裴矩前往勸諭,東宮兵馬紛紛逃散。不久,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並於八月繼承帝位,是為唐太宗,任命裴矩為民部尚書。當時裴矩年近八十,但卻精神矍鑠,又精通典制,深受太宗推崇。 [29] 
貞觀元年(627年),裴矩病逝,時年80歲。追贈絳州刺史,諡號為敬。 [30] 

裴矩主要成就

裴矩是隋朝著名外交家、戰略家,曾用離間計分裂突厥,借內耗削弱其實力,從而減輕對中原的威脅,為日後唐朝戰勝突厥埋下伏筆。他還經略西域,致力於中西商貿和文化交流,使西域四十國臣服朝貢於隋朝,拓疆數千裏,史稱“交通中西,功比張騫”。 [31]  此外,裴矩還是著名的地理學家,曾編寫《西域圖記》三卷,記載西域四十四國的地理資料。 [32] 

裴矩軼事典故

裴矩選曹七貴

大業初年,牛弘雖然擔任吏部尚書,但卻不能專行銓選之權。隋煬帝另外命納言蘇威、左翊衞大將軍宇文述、左驍衞大將軍張瑾、內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藴、黃門侍郎裴矩參與銓選事務,時人遂將他們七人稱為“選曹七貴”。 [33] 

裴矩廷諫太宗

唐太宗繼位後,決意懲治腐敗,便讓人進行“釣魚執法”,結果刑部司門令史收受絹帛一匹。太宗大怒,欲將其處死。裴矩進諫道:“此人受賄,確實該殺,但陛下讓人試探,就是故意陷害別人,恐怕不符合導德齊禮的古訓。”唐太宗大悦,召集百官道:“裴矩能當廷諍諫,不肯面從,假如事事都能如此,天下何愁不治!” [34] 

裴矩歷史評價

裴讓之:觀汝神識,足成才士,欲求宦達,當資幹世之務。 [32] 
楊堅韋洸將二萬兵,不能早度嶺,朕每患其兵少。裴矩以三千敝卒,徑至南康。有臣若此,朕亦何憂! [32] 
魏徵:裴矩學涉經史,頗有幹局,至於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諸古人,殆未之有。與聞政事,多歷歲年,雖處危亂之中,未虧廉謹之節,美矣。然承望風旨,與時消息,使高昌入朝,伊吾獻地,聚糧且末,師出玉門,關右騷然,頗亦矩之由也。 [32] 
劉昫:裴矩方略寬簡,士及通變謹密,皆一時之稱也。 [35] 
宋祁封倫、裴矩,其奸足以亡隋,其知反以佐唐,何哉?惟奸人多才能,與時而成敗也。妖禽孽狐,當晝則伏自如,得夜乃為之祥。若倫偽行匿情,死乃暴聞,免兩觀之誅,幸矣。 [36] 
司馬光:① 西域諸胡往來相繼,所經郡縣,疲於送迎,糜費以萬萬計,卒令中國疲弊以至於亡,皆矩之唱導也。 [37]  ② 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於隋而忠於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38] 

裴矩主要作品

根據《新唐書·藝文志》記載,裴矩著有《開業平陳記》十二卷、《鄴都故事》十卷、《高麗風俗》一卷、《西域圖記》三卷,並與虞世南合撰《大唐書儀》十卷。 [39] 

裴矩人際關係

祖父:裴佗,曾仕北魏,官至東荊州刺史。 [40] 
父親:裴訥之,曾仕北齊,官至太子舍人 [40] 
兒子:裴宣機,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左中護 [41] 
女兒:裴淑英,嫁鹿城縣令李德武。 [42] 

裴矩史料索引

隋書·卷六十七·列傳第三十二》 [32] 
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 [43]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 [35] 
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 [36] 

裴矩文藝形象

裴矩小説形象

黃易武俠小説《大唐雙龍傳》中,裴矩是邪王石之軒在朝廷中的化名。
石之軒是魔門八大高手之首,身兼花間派補天閣兩宗掌門。他為振興魔門,化名裴矩進入朝廷,成為煬帝心腹,並經略西域,在幾年之間連橫合縱,使得突厥分為二部,又唆使煬帝征討高句麗,最終成功顛覆隋朝。

裴矩影視形象

韓國電視劇《淵蓋蘇文》 韓國電視劇《淵蓋蘇文》
2006年韓國電視劇《淵蓋蘇文》,樸允裴飾演裴矩。
參考資料
  • 1.    《隋書·裴矩傳》:及齊亡,不得調。高祖為定州總管,召補記室,甚親敬之。以母憂去職。
  • 2.    《隋書·裴矩傳》:高祖作相,遣使者馳召之,參相府記室事。及受禪,遷給事郎,奏舍人事。
  • 3.    《隋書·裴矩傳》:伐陳之役,領元帥記室。既破丹陽,晉王廣令矩與高熲收陳圖籍。
  • 4.    《隋書·裴矩傳》:矩襁褓而孤,及長好學,頗愛文藻,有智數。世父讓之謂矩曰:“觀汝神識,足成才士,欲求宦達,當資幹世之務。“矩始留情世事。齊北平王貞為司州牧,闢為兵曹從事,轉高平王文學。
  • 5.    《隋書·裴矩傳》:明年,奏詔巡撫嶺南,未行而高智慧、汪文進等相聚作亂,吳、越道閉,上難遣矩行。矩請速進,上許之。行至南康,得兵數千人。時俚帥王仲宣逼廣州,遣其所部將周師舉圍東衡州。矩與大將軍鹿願赴之,賊立九柵,屯大庾嶺,共為聲援。矩進擊破之,賊懼,釋東衡州,據原長嶺。又擊破之,遂斬師舉,進軍自南海援廣州。仲宣懼而潰散。矩所綏集者二十餘州,又承製署其渠帥為刺史、縣令。及還報,上大悦,命升殿勞苦之,顧謂高熲,楊素曰:“韋洸將二萬兵,不能早度嶺,朕每患其兵少。裴矩以三千敝卒,徑至南康。有臣若此,朕亦何憂!”以功拜開府,賜爵聞喜縣公,賚物二千段。除民部侍郎,尋遷內史侍郎。
  • 6.    《隋書·裴矩傳》:時突厥強盛,都藍可汗妻大義公主,即宇文氏之女也,由是數為邊患。後因公主與從胡私通,長孫晟先發其事,矩請出使説都藍,顯戮宇文氏。上從之。竟如其言,公主見殺。
  • 7.    《隋書·裴矩傳》:後都藍與突利可汗構難,屢犯亭鄣,詔太平公史萬歲為行軍總管,出定襄道,以矩為行軍長史。
  • 8.    《資治通鑑·隋紀二》:都藍聞之,與達頭可汗結盟,合兵掩襲突利,大戰長城下,突利大敗。突利部落散亡,夜,與長孫晟以五騎南走,……夏,四月,丁酉,突利至長安。……帝遣越公楊素出靈州,行軍總管韓僧壽出慶州。太平公史萬歲出燕州,大將軍武威姚辯出河州,以擊都藍。師未出塞,十二月,乙未,都藍為部下所殺,達頭自立為步迦可汗,其國大亂。
  • 9.    《隋書·裴矩傳》:破達頭可汗於塞外。萬歲被誅,功竟不錄。上以啓民可汗初附,令矩撫慰之,還為尚書左丞。其年,文獻皇后崩,太常舊無儀注,矩與牛弘據齊禮參定之。轉吏部侍郎,名為稱職。
  • 10.    《舊唐書·裴矩傳》:大業初,西域諸蕃款張掖塞與中國互市,煬帝遣矩監其事。矩知帝方勤遠略,欲吞併夷狄,乃訪西域風俗及山川險易、君長姓族、物產服章,撰《西域圖記》三卷,入朝奏之。帝大悦,賜物五百段。每日引至御座,顧問西方之事。矩盛言西域多珍寶及吐谷渾可並之狀,帝信之。仍委以經略,拜民部侍郎。俄遷黃門侍郎,參預朝政。令往張掖引致西蕃,至者十餘國。三年,帝有事於恆嶽,鹹來助祭。
  • 11.    人才史話:裴矩佞於隋而忠於唐的啓示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4-07]
  • 12.    《資治通鑑·隋紀五》:裴矩説鐵勒,使擊吐谷渾,大破之。吐谷渾可汗伏允東走,入西平境內,遣使請降求救;帝遣安德王雄出澆河,許公宇文述出西平迎之。述至臨羌城,吐谷渾畏述兵盛,不敢降,帥眾西遁,述引兵追之,拔曼頭、赤水二城,斬三千餘級,獲其王公以下二百人,虜男女四千口而還。伏允南奔雪山,其故地皆空,東西四千裏,南北二千里,皆為隋有。
  • 13.    《隋書·裴矩傳》:帝將巡河右,復令矩往敦煌。矩遣使説高昌王麴伯雅及伊吾吐屯設等,啖以厚利,導使入朝。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設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國,謁於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錦罽,焚香奏樂,歌儛喧噪。復令武威、張掖士女盛飾縱觀,騎乘填咽,周亙數十里,以示中國之盛。帝見而大悦。……帝謂矩有綏懷之略,進位銀青光祿大夫。
  • 14.    《隋書·裴矩傳》:其冬,帝至東都,矩以蠻夷朝貢者多,諷帝令都下大戲。徵四方奇技異藝,陳於端門街,衣錦綺、珥金翠者以十數萬。又勒百官及民士女列坐棚閣而縱觀焉,皆被服鮮麗,終月乃罷。又令三市店肆皆設帷帳,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蠻夷與民貿易,所至之處,悉令邀延就坐,醉飽而散。蠻夷嗟嘆,謂中國為神仙。帝稱其至誠,顧謂宇文述、牛弘曰:“裴矩大識朕意,凡所陳奏,皆朕之成算。未發之頃,矩輒以聞。自非奉國用心,孰能若是!”帝遣將軍薛世雄城伊吾,令矩共往經略。矩諷諭西域諸國曰:“天子為蕃人交易懸遠,所以城伊吾耳。”鹹以為然,不復來競。及還,賜錢四十萬。矩又白狀,令反間射匱,潛攻處羅,語在《突厥傳》。後處羅為射匱所迫,竟隨使者入朝。
  • 15.    《隋書·裴矩傳》:從帝巡於塞北,幸啓民帳。時高麗遣使先通於突厥,啓民不敢隱,引之見帝。矩因奏狀曰:“高麗之地,本孤竹國也。周代以之封於箕子,漢世分為三郡,晉氏亦統遼東。今乃不臣,別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徵之久矣。但以楊諒不肖,師出無功。當陛下之時,安得不事,使此冠帶之境,仍為蠻貊之鄉乎?今其使者朝於突厥,親見啓民,合國從化,必懼皇靈之遠暢,慮後伏之先亡。脅令入朝,當可致也。”帝曰:“如何?”矩曰:“請面詔其使,放還本國,遣語其王,令速朝觀。不然者,當率突厥,即日誅之。”帝納焉。高元不用命,始建徵遼之策。
  • 16.    《隋書·裴矩傳》:王師臨遼,以本官領武賁郎將。明年,復從至遼東。兵部侍郎斛斯政亡入高麗,帝令矩兼掌兵事。以前後渡遼之役,進位右光祿大夫。還至涿郡,帝以楊玄感初平,令矩安集隴右。因之會寧,存問曷薩那部落,遣闕達度設寇吐谷渾,頻有虜獲,部落致富。還而奏狀,帝大賞之。
  • 17.    《隋書·裴矩傳》:後從師至懷遠鎮,詔護北蕃軍事。矩以始畢可汗部眾漸盛,獻策分其勢,將以宗女嫁其弟叱吉設,拜為南面可汗。叱吉不敢受,始畢聞而漸怨。矩又言於帝曰:“突厥本淳,易可離間,但由其內多有羣胡,盡皆桀黠,教導之耳。臣聞史蜀胡悉尤多奸計,幸於始畢,請誘殺之。”帝曰:“善。”矩因遣人告胡悉曰:“天子大出珍物,今在馬邑,欲共蕃內多作交關。若前來者,即得好物。”胡悉貪而信之,不告始畢,率其部落,盡驅六畜,星馳爭進,冀先互市。矩伏兵馬邑下,誘而斬之。詔報始畢曰:“史蜀胡悉忽領部落走來至此,雲背可汗,請我容納。突厥既是我臣,彼有背叛,我當共殺。今已斬之,故令往報。”始畢亦知其狀,由是不朝。
  • 18.    《隋書·裴矩傳》:十一年,帝北巡狩,始畢率騎數十萬,圍帝於雁門。詔令矩與虞世基每宿朝堂,以待顧問。及圍解,從至東都。屬射匱可汗遣其猶子,率西蕃諸胡朝貢,詔矩宴接之。
  • 19.    《隋書·裴矩傳》:尋從幸江都宮。時四方盜賊蜂起,郡縣上奏者不可勝計。矩言之,帝怒,遣矩詣京師接候蕃客,以疾不行。
  • 20.    《舊唐書·裴矩傳》:是時,帝既昏侈逾甚,矩無所諫諍,但悦媚取容而已。
  • 21.    《隋書·裴矩傳》:及義兵入關,帝令虞世基就宅問矩方略。矩曰:“太原有變,京畿不靜,遙為處分,恐失事機。唯願鑾輿早還,方可平定。”矩復起視事。俄而驍衞大將軍屈突通敗問至,矩以聞,帝失色。時從駕驍果數有逃散,帝憂之,以問矩。矩答曰:“方今車駕留此,已經二年。驍果之徒,盡無家口,人無匹合,則不能久安。臣請聽兵士於此納室。”帝大喜曰:“公定多智,此奇計也。”因令矩檢校,為將士等娶妻。矩召江都境內寡婦及未嫁女,皆集宮監,又召將帥及兵等恣其所取。由是驍果等悦,鹹相謂曰:“裴公之惠也。”
  • 22.    《隋書·裴矩傳》:宇文化及之亂,矩晨起將朝,至坊門,遇逆黨數人,控矩馬詣孟景所。賊皆曰:“不關裴黃門。”既而化及從百餘騎至,矩迎拜,化及慰諭之。令矩參定儀注,推秦王子浩為帝,以矩為侍內,隨化及至河北。及僣帝位,以矩為尚書右僕射,加光祿大夫,封蔡國公,為河北道安撫大使。
  • 23.    《隋書·裴矩傳》:及宇文氏敗,為竇建德所獲,以矩隋代舊臣,遇之甚厚。復以為吏部尚書,尋轉尚書右僕射,專掌選事。建德起自羣盜,未有節文,矩為制定朝儀。旬月之間,憲章頗備,擬於王者。建德大悦,每諮訪焉。及建德渡河討孟海公,矩與曹旦等於洺州留守。
  • 24.    《隋書·裴矩傳》:建德敗於武牢。羣帥未知所屬,曹旦長史李公淹、大唐使人魏徵等説旦及齊善行令歸順。旦等從之,乃令矩與徵、公淹領旦及八璽,舉山東之地歸於大唐。
  • 25.    《新唐書·裴矩傳》:建德敗,來朝,擢殿中侍御史,爵安邑縣公。
  • 26.    《舊唐書·裴矩傳》:武德五年,拜太子左庶子。俄遷太子詹事。
  • 27.    《舊唐書·裴矩傳》:八年,兼檢校侍中。
  • 28.    《資治通鑑·唐紀七》:西突厥統葉護可汗遣使請婚,上謂裴矩曰:“西突厥道遠,緩急不能相助,今求婚,何如?”對曰:“今北寇方強,為國家今日計,且當遠交而近攻,臣謂宜許其婚以威頡利;俟數年之後,中國完實,足抗北夷,然後徐思其宜。”上從之。
  • 29.    《舊唐書·裴矩傳》:及太子建成被誅,其餘黨尚保宮城,欲與秦王決戰,王遣矩曉諭之,宮兵乃散。尋遷民部尚書。矩年且八十,而精爽不衰,以曉習故事,甚見推重。
  • 30.    《舊唐書·裴矩傳》:貞觀元年卒,贈絳州刺史,諡曰敬。
  • 31.    前後判若兩人的裴矩  .邯鄲日報[引用日期2015-04-07]
  • 32.    隋書:卷六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6-10]
  • 33.    《資治通鑑·隋紀四》:時牛弘為吏部尚書,不得專行其職,別敕納言蘇威、左翊衞大將軍宇文述、左驍衞大將軍張瑾、內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藴、黃門侍郎裴矩參掌選事,時人謂之“選曹七貴”。
  • 34.    《舊唐書·裴矩傳》:太宗初即位,務止奸吏,或聞諸曹案典,多有受賂者,乃遣人以財物試之。有司門令史受饋絹一匹,太宗怒,將殺之,矩進諫曰:“此人受賂,誠合重誅。但陛下以物試之,即行極法,所謂陷人以罪,恐非導德齊禮之義。”太宗納其言,因召百僚謂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從,每事如此,天下何憂不治!”
  • 35.    舊唐書:列傳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4-07]
  • 36.    新唐書:列傳第二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4-07]
  • 37.    資治通鑑:隋紀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4-07]
  • 38.    資治通鑑:唐紀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4-07]
  • 39.    新唐書:藝文志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4-07]
  • 40.    《舊唐書·裴矩傳》:祖佗,後魏東荊州刺史。父訥之,北齊太子舍人。
  • 41.    《舊唐書·裴矩傳》:子宣機,高宗時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左中護。
  • 42.    《舊唐書·列女傳》:李德武妻裴氏,字淑英,户部尚書、安邑公矩之女也。……貞觀中,德武終於鹿城令,裴歲餘亦卒。
  • 43.    北史:列傳第二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4-07]
  • 44.    裴矩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9-28]
  • 45.    王萬旭主編.裴氏故里聞喜人[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01.第14頁
  • 46.    家風家訓典範《裴氏家訓》  .徐州市紀委市監委網站[引用日期2023-10-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