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端門

(洛陽皇城端門)

鎖定
端門相傳為天帝紫微宮、太微宮的南天門,端門東里各有一門,曰左掖門與右掖門。 [1-2]  中國古代的皇城南門,多取端門之名。如隋唐洛陽皇城的端門,明清北京皇城的端門。
端門乃隋唐洛陽城皇城太微城)正南門,隋大業元年,隋煬帝營建洛陽城時,擇高地而建皇城,號為太微城太微城正南門為端門,端門門上有重樓, 曰太微觀(“太微” 也是天宮名稱之一)。
大業二年春正月,東京洛陽建成,三月庚午,隋煬帝車駕從江都出發,四月庚戌到達龍門伊闕,沿皇城中軸進入東京城,史載隋煬帝“御端門,大赦,免天下租税”。 [3] 
中文名
端門
地    方
古代皇宮
類    型
正南門
舉    例
隋唐洛陽城的端門

端門歷史沿革

大業元年( 605年)端門始建。次年四月, 隋煬帝從江都到達洛陽,登上端門慶賀東都落成,表示遷都。 [4] 
唐武德四年( 621年) 李世民攻克洛陽後, 則令拆除端門樓。
貞觀五年( 631年) 又使將作大匠竇璡重新修復,
端門復原想象圖 端門復原想象圖
此後一直到宋元而不廢。
端門是隋唐洛陽城皇城的正門。歷史上有有名的元宵節端門燈火既是發生於隋唐洛陽城的端門。端門燈火的發起人是隋煬帝
《資治通鑑》載:大業六年(610年)元宵,隋煬帝把各國君王召集到洛陽, [5]  “於端門街盛陳百戲,戲場周圍五千步,執絲竹者萬八千人,聲聞數十里,自昏至旦,燈火光燭天地,終月而罷,所費鉅萬,自是歲以為常”。 [6]  自此,端門燈火聞名於世,連外國使者都來觀賞。史學界有學者認為:元宵節賞燈風俗源於洛陽,而城樓布燈習俗則發軔於端門。

端門地理環境

端門南臨洛水,開有大道,正對端門,名為端門街(一名天津街)。寬一百步,道傍種植櫻桃石榴兩行。 [7] 

端門布燈習俗

定鼎門(隋建國門)是洛陽城的正門,端門是皇城太微城)的正門,應天門是宮城(紫微城)的正門。
端門是隋唐洛陽城皇城的正門,城門上也有華麗重樓,隋稱太微觀。其具體位置約在洛陽橋西200米處洛河北岸。端門是太微城的正南門,面朝南,很壯觀。
從端門往南走百步,就到洛河邊了。古時洛水勢大,朝廷利用洛水營造出美麗水景城市——洛河流經端門前被人為地分成三道水路,每道水路上都建有橋樑,看上去非常壯觀。第一道水路是主河道洛河,上跨赫赫有名的天津橋;第二道水路是黃道渠,上面建有黃道橋;在第三道水路上建的皇津橋最妙了,可以隨時開合,實現了半自動化。
這樣一來,端門前就十分熱鬧了,三座橋樑上人來車往,三道水路里舟楫頻移。從端門往南過了河,便可直達定鼎門,從端門往北可直通應天門,在端門東西一線的城牆上,西邊一公里有右掖門,東邊一公里有左掖門,端門前形成一個很大的廣場。
隋唐洛陽城端門 隋唐洛陽城端門
端門由於臨近洛河,周圍比較空曠,人們經常在這裏施放煙火。
在這裏施放煙火,洛北的宮城、東邊的東城、洛南的裏坊區都可以看到。除施放煙火,歷代也在端門城樓布燈,尤其是在元宵節,端門燈火最旺,在宋詞中就有“鶴降詔飛,龍擎燭戲,端門萬枝燈火”之語。
端門燈火的發起人是隋煬帝。據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大業六年(610 年)春,正月,癸亥朔,帝(隋煬帝)以諸蕃酋長畢集洛陽,丁丑,於端門街盛陳百戲,戲場周圍五千步,執絲竹者萬八千人,聲聞數十里,自昏達旦,燈火光燭天地;終月而罷,所費鉅萬。自是歲以為常。 [6] 
”宋人胡三省指出:“丁丑,正月十五日。今人元宵行樂,蓋始盛於此。”隋煬帝《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詩曰:“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元宵節首先是燈節,張燈結綵,輝煌燦爛。其次就是遊樂。《隋書·音樂志》是這樣記載描述隋煬帝時代的元宵佳節:“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為戲場。百官起棚夾路,從昏達旦,以縱觀之。至晦而罷。伎人皆衣錦繡繒彩。其歌舞者,多為婦人服,鳴環佩,飾以花毦者,殆三萬人。於天津街盛陳百戲,自海內凡有奇伎,無不總萃。崇侈器玩,盛飾衣服,皆用珠翠金銀,錦罽絺繡。其營費鉅億萬。金石匏革之聲,聞數十里外。彈弦擫管以上,一萬八千人。大列炬火,光燭天地,百戲之盛,振古無比。自是每年以為常焉。” [8] 
端門 端門
從這些史料記載可見隋代的元宵節是多麼的熱鬧隆盛,場面宏大。隋代的元宵節狂歡十五日,張燈結綵,炬火燭天,盛服錦繡,珍玩耀眼,百戲竟豔,奇伎總萃,歌舞不息,通宵達旦。隋代元宵節奏樂者達一萬八千多人,歌舞表演者多達三萬多人,戲台有八里之長,歡歌樂舞之聲,聞數十里外。可想可見隋代元宵佳節是多麼的熱鬧非凡。
參考資料
  • 1.    《史記》[正義]曰:太微宮垣十星,在翼、軫地,天子之宮庭,五帝之坐,十二諸侯之府也。其外藩,九卿也。南藩中二星間於端門。次東第一星為左執法,廷尉之象;第二星為上相;第三星為次相;第四星為次將;第五星為上將。端門西第一星為右執法,御史大夫之象也;第二星為上將;第三星為次將;第四星為次相;第五星為上相。其東垣北左執法、上相兩星間,名曰左掖門;上相兩星間名曰東華門;上相、次相、上將、次將間名曰太陽門。其西垣右執法、上將間名曰右掖門;上將間名曰西華門;次將、次相間名曰中華門;次相兩星間名曰太陰門。名依其名,是其職也。佔與紫宮垣同也。
  • 2.    《漢書卷二六 -志第六》南宮朱鳥,權、衡、太微,三光之廷。筐衞十二星,藩臣:西,將;東,相;南四星,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掖門內六星,諸侯。其內五星,五帝坐。
  • 3.    《隋書卷三 帝紀第三》夏四月庚戌,上自伊闕,陳法駕,備千乘萬騎,入於東京。辛亥,上御端門,大赦,免天下今年租税。
  • 4.    蘇健,蘇江.論隋唐東都洛陽城的規劃建築特點和“天人合一” 理念: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2 年 1 月:第 14 卷 第 1 期
  • 5.    《資治通鑑·隋紀五》:“帝以諸蕃酋長畢集洛陽,丁丑,於端門街盛陳百戲,戲場周圍五千步,執絲竹者萬八千人,聲聞數十里,自昏達旦,燈火光燭天地;終月而罷,所費鉅萬。自是歲以為常。諸蕃請入豐都市交易,帝許之。先命整飾店肆,檐宇如一,盛設帷帳,珍貨充積,人物華盛,賣菜者亦藉以龍鬚席。胡客或過酒食店,悉令邀廷就坐,醉飽而散,不取其直,紿之曰:“中國豐饒,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驚歎。其黠者頗覺之,見以繒帛纏樹,曰:“中國亦有貧者,衣不蓋形,何如以此物與之,纏樹何為?”市人慚不能答。”
  • 6.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一
  • 7.    唐·杜寶《大業雜記》:“南臨洛水,開大道,對端門,名端門街,一名天津街。闊一百步,道傍植櫻桃石榴兩行。”
  • 8.    唐,魏徵,隋書·音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