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微城

鎖定
太微城是隋唐洛陽城皇城,在宮城(紫微城)之南,又稱寶城南城 [1]  太微城是按照天宮“三垣”中的太微垣命名的。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於紫微垣之下的東北方。在北斗之南。
太微城是唐王朝的中央機關辦公所在地,相當於明清故宮的外朝。都城建築羣最為壯麗者是皇城和宮城。建築造型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
中文名
太微城
地理位置
河南省洛陽市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別    名
寶城
南城

太微城地理環境

皇城位於洛河北都城的西北角,南起今洛河橋,北至今燒溝村,東起今老城北大街,西至今西工電影院這個方形區域內。它區別於西京長安皇城在都城正中北部的佈局,其原因之一是自然地理條件,皇城軸線要對準伊闕,使其符合風水格局。 [2] 

太微城名字由來

天宮“三垣”·太微垣示意圖
天宮“三垣”·太微垣示意圖(2張)
太微城是按照天宮“三垣”中的太微垣命名的。中國古代將天空中央分為太微紫微天市三垣。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於紫微垣之下的東北方。在北斗之南。

太微城主要城門

太微城南面三門,正南為端門,東曰左掖門,西曰右掖門。兩掖門各去端門一里。
東面一門曰賓耀門。西面二門,南曰麗景門,北曰宣輝門。 [3] 

太微城南門

端門,是太微城正南門,隋大業元年,隋煬帝營建洛陽城時,擇高地而建皇城,號為紫微宮,皇城南門為端門,引洛水貫都,以象天漢(銀河),橫橋南渡(天津橋),以法牽牛。端門門上有重樓, 曰太微觀(“太微” 也是天宮名稱之一)。
左掖門,太微城南面東門,隋皇泰主於洪建於左掖門外。
右掖門,太微城南面西門,《通鑑》:王世充出右門,即右掖門。 [3] 

太微城東門

賓耀門,是太微城東門。隋名東太陽門,武德中改東明門,顯慶五年又改賓耀門。按隋東太陽門,出則天門橫街直東七百步。李庾《東都賦》:“翼太和而聳觀,側賓耀而疏軒。”太和與賓耀對舉,則太和之近賓耀可知矣。 [3] 

太微城西門

麗景門,太微城西南門,向西可達西苑。《河南志圖》作麗正門,誤。隋亦曰麗景門。《通鑑》:武后置獄於麗景門,人是獄者非死不出,王弘義戲呼曰「例竟門」。
宣輝門,太微城西北門。隋曰西太陽門,武德中改西明門,顯慶五年改宣輝。按隋西太陽門,出則天門橫街直西七百步。宣輝,《河南志》作「宣耀」,圖作「宣輝」按《文苑英華》有《駕幸宣輝門觀試舉人賦》,則作耀者誤。
宣輝次北,舊有寶城門,門外苑又有二門,南曰由儀門,北曰鹹安門,見《河南志》。 [3] 

太微城主要街道

太微城南北有四條街(原有五條街),東西有四條街。 [4] 

太微城官署佈局

應天門外第一橫街之南,第二橫街之北,東邊是東朝堂,向東依次分佈有門下外省、殿中省(隋曰殿內省)、左監門衞(開元初,分左衞地造內省)、左衞(隋曰左翊衞)、左衞率府、尚輦局 [5] 
太微城佈局 太微城佈局
東朝堂之南,第三橫街之北,自西向東依次分佈有右春坊、左驍衞、左千牛衞、家令寺、左武衞、左威衞、左監門率府、左領軍衞(隋名左御衞府)。按此街應補左司御率府,次東隔左掖門街,應補左春坊。
東朝堂之南,第四橫街之北。從西第一,曰鴻臚寺,隋司隸台及光祿寺之地。由此向東依次分佈有衞尉寺、大府寺、太廟(在左掖門街之東。隋少府監之地。武后造。初以置武氏七廟,中宗因而正焉。安祿山陷雊陽,以太廟為馬廄,棄其神主。收東京後,寄主於太微宮。宣宗時以廢弘敬寺為太廟,由太微宮迎主拊焉)次北,中宗布廟,是隋東官率府之地。 [5] 
參考資料
  • 1.    《唐兩京城坊考·卷五·東京·皇城》:皇城,傅宮城南,因隋名是曰太微城,亦曰南城,又曰寶城。
  • 2.    隋唐洛陽城概貌  .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公園[引用日期2018-08-07]
  • 3.    《唐兩京城坊考·卷五·東京·皇城》:“南面三門,正南曰端門,北當應天門,南當定鼎門。東曰左掖門,《通鑑》:隋皇泰主戮於洪建於左掖門外。西曰右掖門。兩掖門各去端門一里。《通鑑》:王世充出右門,即右掖門。東面一門曰賓耀門。隋曰東太陽門,武德中改東明門,顯慶五年又改賓耀。按隋東太陽門,出則天門橫街直東七百步。李庾《東都賦》:翼太和而聳觀,側賓耀而疏軒。太和與賓耀對舉,則太和之近賓耀可知矣。西面二門,南曰麗景門,西入苑。《河南志圖》作麗正門,誤。隋亦曰麗景門。《通鑑》:武后置獄於麗景門,人是獄者非死不出,王弘義戲呼曰「例竟門」。北曰宣輝門。隋曰西太陽門,武德中改西明門,顯慶五年改宣輝。按隋西太陽門,出則天門橫街直西七百步。宣輝,《河南志》作「宣耀」,圖作「宣輝」按《文苑英華》有《駕幸宣輝門觀試舉人賦》,則作耀者誤。宣輝次北,舊有寶城門,門外苑又有二門,南曰由儀門,北曰鹹安門,見《河南志》。”
  • 4.    《唐兩京城坊考·卷五·東京·皇城》:“城中南北四街,舊五街。東西四街。”
  • 5.    《唐兩京城坊考·卷五》  .中國哲學電子書計劃[引用日期20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