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世將

鎖定
胡世將(1085年-1142年4月20日 [1]  ),字承公。常州晉陵縣(今江蘇武進)人。宋朝名臣、詩人,樞密副使胡宿曾孫、浙西安撫使胡唐老之弟。
胡世將早年受知文學家晁補之門下,於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登進士第。南宋建立之初,歷任尚書右司員外郎中書舍人、知鎮江府給事中兵部侍郎等職,一度掌撰,並在江西安撫制置使任內平定建昌軍譁變。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以樞密直學士出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他創設轉般折運法,充實軍儲。在紹興十年(1140年)任川陝宣撫副使期間,面對金軍的大舉進攻,胡世將調動大將吳璘等人出擊,屢挫金兵,使分屯各地的西北宋軍“得全師而返”。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又派兵收復隴、華、虢等州,為保衞西北邊陲作出了貢獻。
紹興十二年(1142年),胡世將病逝,年五十八。初為“忠獻”,後改諡“忠烈”。有《胡忠獻集》六十卷,今已散佚。《全宋詩》《全宋詞》《陝西通志》等錄有其詩詞作品。
本    名
胡世將
別    名
胡忠獻
承公
所處時代
宋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常州晉陵縣
出生日期
1085年
逝世日期
1142年4月20日
主要作品
《胡忠獻集》
主要成就
創轉般折運法,保衞川陝
官    職
端明殿學士、川陝宣撫副使
諡    號
忠獻→忠烈

胡世將人物生平

胡世將早年登第

胡世將為宋仁宗時樞密副使胡宿的曾孫、浙西安撫使胡唐老之弟。他早年受知於位列“蘇門四學士”之一的著名文學家晁補之,於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登進士第。 [2] 

胡世將撫定譁亂

建州叛軍首領範汝為在接受朝廷招安後,仍“懷反側,猶肆剽掠” [3] 紹興元年(1131年)九月,胡世將奉命任監察御史、福建路撫諭使,前往招撫叛軍。但他入境後,神武左軍都統制韓世忠已平定叛亂。 [4]  平叛後,胡世將歷任尚書右司員外郎、起居郎中書舍人,並獲賜三品官服。 [5] 
紹興二年(1132年),宰相秦檜建議設置修政局,胡世將授為參議。 [6]  同年,他遭言官彈劾為秦檜黨羽,被降職外出奉祠。旋即升任徽猷閣待制、知鎮江府 [7] 
紹興四年(1134年)正月,入朝為試禮部侍郎。二月,調任試刑部侍郎 [8]  在此之後,胡世將出知洪州,兼任江西安撫制置使。 [9]  七月,建昌軍發生兵變,軍卒修達等人殺死守臣劉滂。胡世將聞訊,即刻命參謀侯愨、統制丘贇出兵討伐。同月,侯愨進軍建昌,擒獲修達等十三人,將其斬首,建昌軍亂平定。 [10-11] 
紹興六年(1136年)五月,胡世將又被除授為試兵部侍郎 [12]  六月,兼任權吏部侍郎。八月,第二次出任徽猷閣直學士、知鎮江府。 [13]  十二月,宋高宗親自擢升胡世將為給事中兼侍講、直學士院,再調為兵部侍郎。 [14-15] 
紹興七年(1137年)六月,權任禮部侍郎。 [16]  九月,再調為權兵部侍郎。 [17] 

胡世將主政巴蜀

紹興八年(1138年)正月,胡世將以樞密直學士出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18]  他與四川宣撫使吳玠共創轉般折運法,使軍儲稍充、公私便利。 [19] 
紹興九年(1139年)六月,吳玠病逝。在七月前後,胡世將調任寶文閣學士、川陝宣撫副使,以四川制置使之職暫管四川宣撫司事。 [20-21]  [22] 
胡世將主持四川軍政事務後,命三大將分軍屯衞各地:秦鳳路(今陝西風翔)帥臣吳璘以兩萬兵力駐守興州,熙河路(今甘肅臨洮)帥臣楊政以兩萬軍駐守興元府鄜延路(今陝西延安)帥臣郭浩以八千人守金州。而原屬吳玠部下的中軍三萬人,分屯在仙人關內外,由吳玠之弟吳璘一併統領。 [23] 

胡世將協力抗金

朝廷在與金朝達成第一次和議後,收復了關陝地區,分派諸將駐守熙、秦、鄜延等地,並想撤去仙人關的守備。胡世將抵達河池,聽取了吳璘的建議,上奏説:“應當對金國鞏固和議,對內加強防禦。現在措置軍隊,應該使陝西、蜀地相連,近日士兵宮賀仔偵知完顏撒離喝曾密謀説:‘要進入四川並不難,只要放棄陝西不顧,三五年宋軍必來佔據,陝西山川道路我已全部瞭解,一旦出兵必然奪取四川。’敵情如此,萬一果真像他所説的,那我們就應該做破壞敵人謀略的準備,仙人關不應立刻放棄防禦,魚關倉也應該積存糧食。”不久後,胡世將正式被任命為四川宣撫使,在河池開設官署。 [21]  [24]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國撕毀盟約,派大將完顏宗弼等四路入侵南宋。在西線,金將完顏撒離喝渡黃河攻陷永興軍(今陝西西安),直趨鳳翔,陝西各軍被隔在金軍之後,陝西、四川宋軍都大為震恐。高宗一面命胡世將“移陝西之右護軍(吳璘所部)還屯蜀口”,一面授他“便宜黜陟、處置軍事”的權力。 [25] 
當時,楊政在鞏州(今甘肅隴西),郭浩在鄜延路,只有吳璘跟隨胡世將在河池。胡世將聞知金軍南下,急忙召集眾將商量,而只有楊政與涇原(今甘肅涇川)經略使田晟一起到達,胡世將與河池諸將佐商議對策。參謀官孫渥認為河池不能堅守,想要退保仙人原(今甘肅徽縣東南),吳璘予以反對,並自請率兵出擊。胡世將為之感染,指着所住軍帳説:“我一定戰死在這裏!”他指揮佈置各部,分為數路:
  • 孫渥趕赴涇原;
  • 田晟率領三千人出鳳翔 [25] 
  • 郭浩出奉天;
  • 楊政由赤谷回駐河池。
在數月間,吳璘部將姚仲、李師顏分別在石壁及扶風擊敗金軍;郭浩提兵救援耀州,擊退了圍城的金軍,又派兵收復醴州;鄜延經略使王彥在青溪嶺迎擊完顏撒離喝,迫使其撤回鳳翔;田晟兩次在涇州打敗金軍。金軍屢次受挫,分屯陝西的宋軍各部得以全師而還。 [26]  閏六月,胡世將因功被加拜為端明殿學士 [27-28] 
除此之外,胡世將在紹興十年(1140年)三月曾奉朝廷之命,遣使聯繫西夏,與其商議向南宋入貢一事。但西夏方面未作答覆。 [29] 
紹興十一年(1141年),朝廷對金國展開反擊,正逢胡世將的母親去世,朝廷不準其服喪,於此年八月起復他視事。 [30]  胡世將指揮諸將收復隴州,擊破岐下各屯,又攻取華、虢等州,宋軍兵威因而大振。 [31]  承議郎陳伯疆特撰《邊和錄》五卷(今已佚),以“載胡世將承公宣撫川、陝事”。 [32] 

胡世將病薨仙人關

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二十三日(4月20日),因疾發作於頭部,胡世將在駐地仙人關病逝,享年五十八歲 [1]  。訃聞傳至朝廷後,高宗視其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卹典與執政官相同(此指籤書樞密院事),由朝廷派官辦理其喪事。 [33-34]  並賜其諡號“忠獻” [35-36]  ,後改諡“忠烈”。

胡世將主要影響

  • 勘定譁變:胡世將兼任江西安撫制置使時,派兵討平建昌軍軍卒修達等人發動的兵變。 [37] 
  • 保全川陝:胡世將出任四川安撫制置使時,曾創轉般折運法,使川陝軍儲稍充。紹興十年(1140年)金國南侵時,指揮四川大將吳璘等人出擊,屢挫金軍,使分屯各地的西北守軍得以“全師而返”。次年,又主持對金軍的反擊,收復隴、華、虢等州。 [37] 

胡世將主要作品

胡世將的文章“敏贍(敏捷而豐富)”而温潤典雅,掌撰時頗有能名。 [38] 全宋詩》錄其詩四首。《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39]  其詞亦見《陝西通志》卷97所錄。
據《宋史·藝文志》所載,他有“《胡世將集》十五卷”及“《忠獻胡公集》六十卷”,《文獻通考》亦稱其有“《胡承公集》十卷”,這些文集至今多已散佚。 [36]  [40] 
胡世將“好古博雅”,喜歡收藏金石刻印。曾“類集古今石刻”,效仿歐陽修所著的《集古錄》,撰為書論《資古紹志集》十卷。時人研習書法,大多將此書當作法式 [36]  [41] 

胡世將歷史評價

趙構:①世將之賢,朕固知之。 [42]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引)②四川善政,前有胡世將,今有蕭振 [43] 宋史》引
張守:如世將人才,誠不易得。 [42]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引
趙鼎:妒賢長惡,如趙霈、胡世將、周秘、陳公輔之徒,陛下能去之乎? [44] 《宋史》引
陳振孫:以兵部侍郎為川、陝副宣,金虜敗盟,繼吳玠之後,經畫守禦,以迄和議再成。分疆未定,死於河池。 [36] 文獻通考》引
脱脱:自紹興和議成,材武善謀之士,無所用其力。若王友直之矯制起兵,李寶之立功膠西,成閔趙密皆足以斬將搴旗,劉子羽轉戰屢勝,呂祉不從劉豫,胡世將、鄭剛中威震巴蜀。皆中道以歿,是以知宋不克興復也。 [37] 《宋史》
錢士升:世將、鄭(剛中)、盧(法原),足當一面。 [45] 南宋書
趙翼:劉子羽、胡世將與吳玠兄弟在蜀同功共事。 [46] 廿二史劄記
李震:再次,陝西方面作戰,由於胡世將對諸軍撫御有力,指揮適切,及吳璘等諸將之勇敢善戰,故頗能予金人以打擊,逼使金人困頓於永興鳳翔之間,而一籌莫展。尤其世將一面保據蜀口,一面使郭浩等諸將在敵後展開攻勢,此種戰略指導,更足稱道。總而言之,建炎以來,宋軍之真能戰勝攻取,而予金人以真正打擊者,前有吳玠,後則世將及吳璘諸將也。 [47] 《中國曆代戰爭史》

胡世將人際關係

曾祖父胡宿宋仁宗、英宗時歷任樞密副使太子少師等職。卒後諡號“文恭”。 [37]  [48] 

胡世將文學形象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第51回“胡世將議敵金兵” [49] 

胡世將史料索引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37] 
參考資料
  • 1.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四》:(紹興十二年三月)丙辰,起復端明殿學士、川陝宣撫副使胡世將薨於仙人關。
  • 2.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胡世將,常州晉陵人,宿之曾孫。登崇寧五年進士第。
  • 3.    據熊克《中興小紀·卷十一》胡世將奏稱“汝為懷反側,猶肆剽掠,而招撫官謝響、陸棠顧與賊通”。
  • 4.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範汝為寇閩,以世將為監察御史、福建路撫諭使。入境,韓世忠已平賊。
  • 5.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遷尚書右司員外郎,又遷起居郎,遷中書舍人,賜三品服,兼修政局。
  • 6.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一·宋紀一百一十一》:(紹興二年)五月……丙戌,詔置修政局。……時尚書左僕射呂頤浩既督軍於外,右僕射秦檜乃奏設此局;命檜提舉,而參知政事翟汝文同領之。又以尚書户部侍郎黃叔教為參詳官,起居郎胡世將、太常少卿王居正為參議,尚書右司員外郎吳表臣、屯田員外郎曾統、兵部員外郎樓炤、考功員外郎張觷併為檢討官,置局如講議司故事。
  • 7.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坐言者落職奉祠。未幾,除徽猷閣待制、知鎮江府……
  • 8.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三·宋紀一百一十三》:(紹興四年)正月……乙亥,徽猷閣待制、知鎮江府胡世將試尚書禮部侍郎,秘書少監劉岑權刑部侍郎兼吏部侍郎,兼權禮部侍郎鄭滋改權刑部侍郎。……二月……丙申,試尚書吏部侍郎兼侍講兼直學士院陳與義移試禮部侍郎,胡世將權刑部侍郎,劉岑移吏部。
  • 9.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入為禮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撫、制置使。
  • 10.    《宋史·卷二十七·本紀第二十七》(紹興)四年……秋七月……建昌軍軍卒修達等作亂,殺守臣劉滂,江西制置使胡世將遣參謀侯愨、統制丘贇討之。……丙寅,侯愨引兵入建昌軍,執修達等十三人,斬之。
  • 11.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屬建昌兵變,殺守卒,嬰城以叛,世將以便宜發兵討平之。
  • 12.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六·宋紀一百一十六》:(紹興六年)五月,戊辰朔,徽猷閣直學士胡世將試尚書兵部侍郎。世將自江西召還,乃有是命。
  • 13.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七·宋紀一百十七》:(紹興六年)六月,己亥,兵部侍郎胡世將兼權吏部侍郎。……八月……尚書兵部侍郎胡世將充徽猷閣直學士、知鎮江府。
  • 14.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除兵部侍郎,復知鎮江。未幾,召為給事中兼侍講,直學士院,復遷兵部侍郎。
  • 15.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七》:(紹興六年十二月)御筆徽猷閣直學士、知鎮江府胡世將為給事中。
  • 16.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八·宋紀一百一十八》:(紹興七年)六月……己未,給事中兼直學士院胡世將權尚書禮部侍郎。
  • 17.    《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九·宋紀一百一十九》:(紹興七年)九月……給事中胡世將試尚書兵部侍郎。
  • 18.    《宋史·卷二十九·本紀第二十九》:(紹興)八年春正月……戊申,以兵部侍郎胡世將為四川安撫制置使。
  • 19.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尋以樞密直學士出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宣撫吳玠以軍無糧,奏請踵至。世將既被命入境,約玠會議。蜀之餉運,溯嘉陵江千餘里,半年始達。於是奏用轉般摺運之法,軍儲稍充,公私便之。
  • 20.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紹興九年,玠卒,以世將為寶文閣學士、宣撫川、陝。
  • 21.    《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列傳第一百二十五》:既而胡世將以四川制置權宣撫司事,至河池,璘見之曰:“金大兵屯河中府,止隔大慶一橋爾,騎兵疾馳,不五日至川口。吾軍遠在陝西,緩急不可追集,關隘不葺,糧運斷絕,此存亡之秋也。璘家族固不足恤,如國事何!”時朝廷恃和忘戰,欲廢仙人關。於是世將抗奏謂:“當外固歡和,內修守禦。今日分兵,當使陝、蜀相接,近兵宮賀仔諜知撒離喝密謀曰:‘要入蜀不難,棄陝西不顧,三五歲南兵必來主之,道路吾已熟知,一發取蜀必矣。’敵情如是,萬一果然,則我當為伐謀之備,仙人關未宜遽廢,魚關倉亦宜積糧。”於是璘僅以牙校三隊赴秦州,留大軍守階、成山砦,戒諸將毋得撤備。世將尋真除宣撫,置司河池。
  • 22.    《宋史·卷二十九·本紀第二十九》:(紹興)九年……秋七月……以胡世將兼權主管四川宣撫司。
  • 23.    《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四·兵考六》:(吳)玠死,胡世將為宣撫,命吳璘以二萬守興州,楊政以二萬守興元,郭浩以八千人守金州。而玠之中部三萬人,分屯仙人關內外,璘並將之,是以四川之兵,獨偏重於興州。
  • 24.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時關陝初復,朝廷分軍移屯熙、秦、鄜延諸道。
  • 25.    五月己卯,金人叛盟,兀朮等分四道來攻。……撒離喝自河中趨永興軍,陝西州縣官皆降。……辛卯,胡世將自河池遣涇原經略使田晟以兵三千人迎敵金人。……金人陷永興軍,趨鳳翔。丁酉,命胡世將移陝西之右護軍還屯蜀口。……庚子,以吳璘同節制陝西諸路軍馬,聽胡世將便宜黜陟、處置軍事。
  • 26.    《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列傳第一百二十五》:十年,金人敗盟,詔璘節制陝西諸路軍馬。撒離喝渡河入長安,趨鳳翔,陝右諸軍隔在敵後,遠近震恐。時楊政在鞏,郭浩在鄜延,惟璘隨世將在河池。世將急召諸將議,惟涇原帥田晟與楊政同至,參謀官孫渥謂河池不可守,欲退保仙人原,璘厲聲折之曰:“懦語沮軍,可斬也!璘請以百口保破敵。”世將壯之,指所居帳曰:“世將誓死於此!”乃遣渥之涇原,命田晟以三千人迎敵。璘又遣姚仲拒於石壁砦,敗之。
  • 27.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明年夏,金人陷同州,入長安,諸路皆震。蜀兵既分,聲援幾絕,乃遣大將吳璘、田晟出鳳翔,郭浩出奉天,楊政由赤谷歸河池。不數日,璘捷於石壁及扶風,金人逡巡不敢度隴,分屯之軍得全師而還。詔除端明殿學士。
  • 28.    《宋史·卷二十九·本紀第二十九》:(紹興)十年五月……辛丑,金人犯鳳翔府之石壁砦,吳璘遣統制姚仲等拒卻之。金人圍耀州,郭浩遣兵救之,金兵解去。……六月……己酉,吳璘遣統制李師顏等戰敗金人於扶風,拔之。……郭浩遣統制鄭建充攻破金人於醴州,復其城。……甲子,撒離喝攻青溪嶺,鄜延經略使王彥率兵戰敗之,撒離喝還屯鳳翔。……閏月……金人犯涇州,守臣曲汲棄城去,經略使田晟率兵來救,金人敗走。甲申,晟及金人再戰於涇州,敗之,金人引歸鳳翔。……丙戌,以胡世將為端明殿學士,吳璘為鎮西節度使,楊政武當節度使,郭浩奉國節度使。
  • 29.    《宋史·卷二十九·本紀第二十九》:(紹興)十年……三月……是月,命胡世將與夏人議入貢,夏人不報。
  • 30.    《宋史·卷二十九·本紀第二十九》:(紹興)十一年……八月……癸巳,胡世將起復。
  • 31.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十一年秋,朝廷複用兵。會母喪,命起復。遂復隴州,破岐下諸屯,又取華、虢,兵威稍振。
  • 32.    《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九·經籍考二十六》“《邊和錄》五卷”條:陳氏(陳振孫)曰:承議郎河東陳伯疆撰。載胡世將承公宣撫川、陝事。
  • 33.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四十四》:訃聞,拜資政殿學士致仕,卹典如執政。
  • 34.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未幾,瘍發於首。除資政殿學士致仕,恩數視籤書樞密院事。卒,年五十八,命有司給葬事。
  • 35.    《宋會要輯稿》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5-10-07]
  • 36.    《文獻通考·卷二百三十八·經籍考六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2-28]
  • 37.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0-07]
  • 38.    《文獻通考·卷二百三十八·經籍考六十五》引晁公武論:(胡世將)為文敏贍温雅,掌書命頗有能聲。
  • 39.    《全宋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0-07]
  • 40.    《宋史·卷二百八·志第一百六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2-28]
  • 41.    《書史會要·卷六》:嘗類集古今石刻為若干卷,名曰《資古錄》,所書鐵柱,銘刻扵延真官,邦人習書多取為楷則。
  • 42.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七》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05-06]
  • 43.    《宋史·卷三百八十·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0-07]
  • 44.    《宋史·卷三百六十·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2-18]
  • 45.    錢士升.《南宋書》:齊魯書社,2000
  • 46.    《廿二史劄記·卷二十四·宋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0-07]
  • 47.    台灣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曆代戰爭史(第12冊):中信出版社,2013年
  • 48.    《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傳第七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0-10]
  • 49.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胡世將議敵金兵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2-1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