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晁補之

鎖定
晁補之(1053年-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山東鉅野)人。北宋時期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一。 [13] 
晁補之早年從父晁端友遊宦杭州,攜文謁蘇軾,深得嘉許。元豐二年(1079年),中進士,被授澶州司户參軍、北京(今河北大名)國子監教授。元祐初年(1086年),召試學士院,歷任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後任揚州通判,又召回秘書省供職。紹聖元年(1094年),出知齊州,後因修《神宗實錄》失實罪名,連貶應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徽宗繼位後,召拜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崇寧追貶元祐舊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遂奉祠家居,閒退鄉里8年,慕陶淵明為人而葺歸來園。大觀四年(1110年),起知泗州,卒於任所。 [14] 
晁補之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晁補之詞今存160餘首,寫景、詠花、贈和、悼亡而外,多寫貶謫生涯和田園風光,不作綺豔語。 [15]  蘇軾稱其“於文無所不能,博辯俊偉,絕人遠其”。 [14]  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16] 
(概述圖像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贊》 [17] 
全    名
晁補之
無咎
歸來子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濟州鉅野
出生日期
1053年
逝世日期
1110年11月8日
主要成就
蘇門四學士”之一
主要作品
《雞肋集》
《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補之人物生平

晁補之早年經歷

晁補之生性聰敏,有很強的記憶力,他剛懂事就會寫文章,王安國一見到他就感到很驚奇。十七歲那年,父親到杭州做官,他隨同前往,於是薈萃了錢塘山川風景人物的秀麗,寫成《七述》一書,帶去見杭州的通判蘇軾。蘇軾原先也想有所感賦,讀了他的書後讚歎説:“我可以擱筆了!”蘇軾又稱讚他的文章寫得博雅雋永瑰偉很有説服力,超過一般人甚遠,以後一定會顯名於世,因此人人都知道了晁補之的名字。 [1] 

晁補之進入仕途

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晁補之考中進士,參加了開封府考試和禮部別院的考試,他都第一。宋神宗看了他的文章後説:“這是深於經術的,可以革除現在的浮藻風氣。”他被調為澶州的司户參軍、北京國子監教授。 [2] 
元祐初年(1086年),晁補之任太學正,李清臣推薦並認為他可任館閣,皇帝召他面試,他被升為秘書省正字,又遷校書郎。 [3] 
元祐五年(1090年),晁補之終因校書郎官奉微薄,不足贍養,乃乞補外官,得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
元祐七年(1092年),晁補之被召回朝廷後,任著作佐郎。
元祐末,紹聖初宋王朝政局大變,用章惇為相、倡紹述之説,新黨復起,乃盡逐元祐相臣,晁補之亦受累離開京師。 [4] 

晁補之出知濟州

紹聖元年(1094年),晁補之出知濟州(今山東鉅野)。當時有一羣強盜白天搶劫街巷,晁補之暗中記住他們的姓名,並對他們的行裝都記得很清楚。一天,他設宴請客,傳召賊曹官,並將捕賊的方法教給他,席間依次斟酒,還沒有斟完,賊曹官就已經把盜賊全部抓來了,整個府城為此撤除了警戒。 [5] 

晁補之連遭貶職

紹聖二年(1095年),晁補之因修《神宗實錄》失實之罪,被降職通判應天府和亳州,到貶所不久,又以岳父杜純杜紘知應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為避親嫌,改差通判亳州(今安徽亳州)。
紹聖四年(1097年),黨禁再起。晁補之亦在元祐舊臣籍中,被貶監處、信二州(今浙江麗水)鹽酒税, [6]  乃匆匆趕赴貶所。不料行到丹陽途中,母楊氏夫人病歿,即奉靈柩還鄉,服喪家居。
元符二年(1098年)夏服除,改監信州(今江西上饒)鹽酒税。

晁補之宦途沉浮

宋徽宗即位,皇太后聽政,複用元祐黨人。晁補之得遇赦,又召為著作佐郎。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被提升為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併兼史館編修、實錄檢討官。黨論之禍起,他為諫官管師仁所彈劾,出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濟),他在河中府修河橋以便民,老百姓都畫了他的像進行祭拜。 [7]  但他又被徙任湖州、密州(今山東諸城)和果州(今四川南充)。
大觀二年(1108年),政局漸有緩和,晁補之先是改提西京崇福宮,又改提舉南京鴻慶宮。最後令他回家,他修築了一座歸來園以自娛,自號歸來子,忘情於仕途,羨慕陶淵明的為人。
大觀末年,他才出黨籍,復起用為達州的知州,後改知泗州(今江蘇盱眙)。
大觀四年(1110年)九月二十五日,晁補之逝世,年五十八,張耒為其撰寫了銘文。 [8-9] 

晁補之主要影響

晁補之成就概述

晁補之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秦觀、黃庭堅、張耒齊名,蘇門四學士之一。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蘇軾稱其文博辯雋偉,絕人遠甚,必顯於世。具體原文為“於文無所不能,博辯俊偉,絕人遠甚。”
晁補之在詩、文、詞諸方面均有所建樹,《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五十四《雞肋集》提要説:“今觀其集,古文波瀾壯闊,與蘇氏父子相馳聚,諸體詩俱風骨高騫,一往逡邁,並駕於張、秦之間,亦未知孰為先後。”又卷一百九十八《晁無咎詞》提要雲:“其詞神姿高秀,與軾可肩隨。”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一中則特別提出:“餘觀《雞肋集》,惟古樂府是共所長,辭格俊逸可喜。”

晁補之詩歌成就

《老子騎牛圖軸》 《老子騎牛圖軸》 [10]
晁補之詩以古體為多,七律次之,其詩善學韓愈、歐陽修,骨力遒勁,辭格俊逸。也有失於散緩,散文化傾向較顯著。今存詞160餘首,風格與東坡詞相近,但缺乏蘇詞的曠達超妙。寫景、詠花、贈和、悼亡而外,還多寫貶謫生涯和田園風光,而綺豔語較少。有的篇章氣象雄俊,追步東坡,如《摸魚兒·東皋寓居》、《水龍吟·問春何苦匆匆》等篇,詞氣慷慨,筆如游龍,為後來名家所競效,有人認為亦是辛棄疾詞所本。晁詞時有健句豪語,如“牙帳塵昏餘劍戟,翠帷月冷虛絃索”(《滿江紅·次韻吊汶陽李誠之待制》),但缺乏蘇詞的曠達超妙,而趨於悽壯沉咽。
他的詩風與張耒接近,而且以樂府詩見長。他的樂府詩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如《豆葉黃》。另一首著名的長篇歌行《芳儀怨》,是寫南唐後主李煜的妹妹入宋後嫁孫某,又在宋遼戰爭中被遼聖宋所擄,封為芳儀的悲劇:“秦淮潮水鐘山樹,塞北江南易懷土”,“國亡家破一身存,薄命如雲信流傳”,辭句悽宛動人,當時曾傳誦一時。
晁補之的詞風頗能追步蘇軾。如《洞仙歌·填盧仝詞》就是效法蘇軾的《哨遍》之隱括陶潛的《歸去來辭》的。《摸魚兒·東皋寓居》則被公認為其代表作。《氣概》卷四説:“無咎詞堂廡頗大,人知辛稼軒《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一闋為後來名家所競效,其實辛詞所本,即無咎《摸魚兒·東皋寓居》之波瀾也。”此外,如《一叢花·十二叔節推以無咎生日,於此聲中為辭,依韻和答》二首,簡直同《摸魚兒》如出一轍,只不過有些句子情緒更加激切,吐屬更為率直髮露,猶似骨鯁塞喉,盡出方快。這與含蓄曲幽、婉而不露的流行風格實在是背道而馳的。
當然,説晁補之屬豪放詞家,師承蘇軾,只是就其主導傾向而言,實際上,晁補之全部詞章中,傷春惜別、相思憶舊之傳統題材的作品仍佔約半數之多,並頗具清新藴藉韻味與柔麗綿邈情調,合乎詞的當行本色。如他的《引駕行·梅精瓊綻》一詞,全詞用鋪敍手法,章法縝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躍搖曳,率拙間饒見渾厚氣,表現出作為駕馭長調的能力,得益於柳永處實多。
又如《鷓鴣天》,上闋先以“欲上面湖”虛似,暗示蟄居貶地的苦悶,隨之點明“還思”齊州風物景光的本旨,見出眷念摯情。下厥慨喟年華漸老去,猶自連蹇仕途,以後縱或有幸重遊舊境,只怕也沒有當時豪興了。詞中即景言情,於輕歌微吟間透出流連遲迴的惆悵,雖淡淡,卻餘味繚繞不盡,全在情思的厚重真切。

晁補之散文成就

其散文成就高於詩,風格温潤典縟,流暢俊邁。吳曾認為四學士中,“秦、晁長於議論”,張文潛有“晁論崢嶸走珠玉”之句(《能改齋漫錄》卷十一)。他的記敍體散文,如《新城遊北山記》、《拱翠堂記》等,或即景抒情,描摹真切;或借事寓理,敍議交織,均可看出蘇(軾)文的影響。
晁氏善於繼承柳宗元寫山水遊記的傳統,風格峭刻峻潔,語言凝練簡樸。

晁補之歷史評價

北宋陳師道:前生阮始平,今代王摩詰。偃屈蓋代氣,萬里人方尺。(《晁無咎畫山水扇》) [18] 
脱脱等:補之聰敏強記,才解事即善屬文,... 補之才氣飄逸,嗜學不知倦,文章温潤典縟,其凌麗奇卓出於天成。尤精《楚詞》,論集屈、宋以來賦詠為《變離騷》等三書。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擇仁厚勇略吏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諸郡武備,議者以為通達世務。(《宋史》) [11] 
馮煦:晁無咎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所為詩餘,無子瞻之高華,而沉咽則過之。 [19] 

晁補之主要作品

著有《雞肋集》70卷,其中詩賦23卷,雜著散文47卷,有《四部叢刊》本。
他的散文擅長描繪山林景物,名篇有《照碧堂記》《拱翠堂記》《有竹堂記》等,而以《新城遊北山記》最為膾炙人口。
《宋史·氣文志》曾錄有晁補之《左氏春秋傳雜論》一卷、《續楚辭》二十卷、《變離騷》二十卷、《雞肋集》一百卷和《晁補之集》七十卷。這些集子在宋徽宗崇寧二年均遭禁,現存的僅有《雞肋集》七十集,其中詩賦二十三卷,散文雜著四十七卷,系補之從弟晁謙之於紹興七年編成刊行於建陽。有明晁瑮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慶元五年黃汝嘉本、明崇禎八年顧凝遠詩瘦閣依宋本重刊本、四部叢刊本。另補之現存一百六十餘首,有明毛晉汲古閣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舊鈔《雞肋集詞》一卷本、舊鈔《晁補之樂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孫貽端刊《晁氏叢書》本、涵芬樓刊林大椿七卷本、吳昌綬煦樓影刊宋金元明本詞本,龍榆生《蘇門四學士詞·晁氏琴趣外篇》校點本等。

晁補之人際關係

鉅野晁氏家族為漢代御使大夫晁錯之後,在宋代是仕宦世家,呂夷簡曾鞏陸游葉夢得等是晁氏姻親。晁補之是太子少傅晁迥五世孫,晁宗愨之曾孫。至宋代晁迥,在宋真宗、宋仁宗朝政聲顯赫,與其子晁宗愨同為知制誥。晁迥有兄弟晁迪、晁遘二人,晁補之即為晁迪之後,其母為楊氏。 [12]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晁補之,字無咎,濟州鉅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孫,宗愨之曾孫也。父端友,工於詩。補之聰敏強記,才解事即善屬文,王安國一見奇之。十七歲從父官杭州,稡錢塘山川風物之麗,著《七述》以謁州通判蘇軾。軾先欲有所賦,讀之嘆曰:
  • 2.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舉進士,試開封及禮部別院,皆第一。神宗閲其文曰:"是深於經術者,可革浮薄。"調澶州司户參軍,北京國子監教授。
  • 3.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元祐初,為太學正,李清臣薦堪館閣,召試,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
  • 4.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召還,為著作佐郎。章惇當國,出知齊州。
  • 5.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羣盜晝掠途巷。補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審,一日宴客,召賊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來,一府為徹警。
  • 6.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坐修《神宗實錄》失實,降通判應天府、亳州,又貶監處、信二州酒税。
  • 7.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徽宗立,復以著作召。既至,拜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官。黨論起,為諫官管師仁所論,出知河中府,修河橋以便民,民畫祠其像。
  • 8.    《晁補之年譜簡編》:大觀四年庚寅,五十八歲...九月庚寅以疾卒於任所,張耒為之銘。
  • 9.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管鴻慶宮。還家,葺歸來園,自號歸來子,忘情仕進,慕陶潛為人。大觀末,出黨籍,起知達州,改泗州,卒,年五十八。
  • 10.    紙本,水墨,縱50.6釐米,橫20.4釐米,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 11.    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4-05]
  • 12.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太子少傅迥五世孫,宗愨之曾孫也。父端友,工於詩。
  • 13.    (清)上強村民編選.宋詞三百首[M].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0.03.第118頁
  • 14.    晁補之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5-31]
  • 15.    晁補之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16.    (清)上強村民編選.宋詞三百首[M].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0.03.第118頁
  • 17.    鄭宏峯主編.中華啓蒙經典 第1冊:線裝書局,2008.09:第124頁
  • 18.    張小莊,陳期凡編著.明代筆記日記繪畫史料彙編:上海書畫出版社,2019.02:第255頁
  • 19.    徐培均評註.唐宋詞小令精華: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08:第236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