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耿裕

(明朝吏部尚書、南京禮部尚書、南京兵部尚書、禮部尚書)

鎖定
耿裕(1430~1496),字好問,河南盧氏人,祖籍定州束鹿縣(今屬河北),南京刑部尚書耿九疇之子,明朝重要大臣。
景泰五年(1454)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南京禮部尚書、南京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卒贈特進光祿大夫太保,諡文恪。
本    名
耿裕
好問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河南盧氏
出生日期
1430年
逝世日期
1496年
主要成就
官至吏部尚書、南京禮部尚書、南京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諡    號
文恪
贈    職
太保

耿裕人物生平

少有大志。景泰四年(1453),父親耿九疇以刑部侍郎巡撫於外,耿裕侍母居京師,在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
景泰五年(1454)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景泰七年(1456),授户部給事中,改工部
天順元年(1457),以耿九疇為都察院右都御史(《國朝獻徵錄》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耿裕言不當在言路,改任檢討。耿九疇因彈劾權臣石亨,貶任江西布政使,耿裕也貶謫泗州判官丁父憂服滿,補任定州
成化元年(1465),朝廷知耿裕無罪,召複檢討。
成化二年(1466),同考會試,預修英宗實錄,進修撰,仍充經筵講官
成化九年(1473),升任國子司業
成化十二年(1476),升任國子祭酒。侯伯年幼者皆肄業監中,耿裕採古諸侯貴戚言行可法者為書授之,明憲宗聞而稱善。
成化十三年(1477),升任吏部右侍郎丁母憂服除,轉左侍郎。坐吏部尚書尹旻連累,停俸。
成化二十二年(1486),代尹旻為吏部尚書。大學士萬安與耿裕不合,而李孜省勾結其同鄉李裕,欲使李裕代替耿裕,相謀中傷之。坐以事,調吏部侍郎黎淳南京,而奪耿裕俸。言官再次交相彈劾耿裕,明憲宗宥免之。耿裕入謝,等到耿裕出去後,明憲宗大怒曰:“吾再寬裕罪,當再謝。今一謝,以奪俸故,意鞅鞅耶?”李孜省等因而傾之,遂調南京禮部尚書,而以李裕代任。
成化二十三年(1487),明孝宗即位,轉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
弘治元年(1488),召拜禮部尚書。此時公私侈靡,耗費日廣。耿裕隨事救正,藉着災異條上時事及申理言官,先後陳言甚眾,大要歸於節儉。給事中鄭宗仁疏節光祿寺供應,耿裕等請納其奏。巡視光祿御史以供費不足累行户,請借太倉銀償之。耿裕等言,疑有侵盜弊,請敕所司禁防,明孝宗皆從之。南京守備太監請增奉先殿日供品物,耿裕等認為不可。明孝宗剛剛即位,斥番僧還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後多潛匿京師,轉相招引齋醮復興。言官以為言,耿裕等因力請驅斥。明孝宗乃留百八十二人,餘悉逐之。禮部公廨起火,耿裕及侍郎倪嶽周經等請罪,被劾下獄。已,釋之,停其俸。
起初,撒馬兒罕土魯番皆進貢獅子,甘肅鎮守太監傅德先圖形以進,巡按御史陳瑤請卻之。耿裕等乞從陳瑤請,而治傅德違詔罪,明孝宗不從。後番使再至,留京師,頻有宣召。耿裕等言:“番人不道,因朝貢許其自新。彼復潛稱可汗,興兵犯順。陛下優假其使,適遇倔強之時,彼將謂天朝畏之,益長桀驁。且獅子野獸,無足珍異。”明孝宗即遣其使還。
弘治六年(1493),代王恕為吏部尚書。次年,加太子太保,累階至榮祿大夫御用監匠人李綸等以內降得官,耿裕言:“先有詔,文官不由臣部推舉傳乞除授者,參送法司按治。今除用李綸等,不信前詔,不可。”給事中呂獻等皆論奏,耿裕亦再疏爭,終不聽。
弘治九年(1496)正月卒,年六十七。贈特進光祿大夫太保,諡文恪,官其孫中書舍人 [1-2] 

耿裕軼事典故

耿裕的弟弟耿偉任都督府都事秩滿應當升遷。耿裕故意緩之,説:“吾家當如是”。耿裕的無私可見一斑。 [2] 

耿裕親屬成員

先祖:耿昉,金朝曾任平定軍宣武指揮使,定居平定軍。
高祖父:耿文,元朝曾任國子伴讀,遷大寧路推官
高祖母:呂氏
曾祖父:耿承祖,曾任太常寺太祝
曾祖母:康氏
祖父:耿絅,明初曾任盧氏縣學教諭,遷居盧氏。
祖母:和氏
父:耿九疇
母:徐氏 [2] 

耿裕人物評價

明史》:裕為人坦夷諒直,諳習朝章。秉銓數年,無愛憎,亦不徇譭譽銓政稱平。自奉澹泊。兩世貴盛,而家業蕭然,父子並以名德稱。 [1] 
徐溥:公儀觀豐偉,鬚髯若神,器度弘遠,人莫能窺其涯。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