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態林

鎖定
生態林是指為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滿足人類社會的生態、社會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為主體功能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主要包括防護林特種用途林。生態林就是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的森林,主導利用森林的生態功能。
中文名
生態林
定    義
為維護改善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
分    類
防護林特種用途林
功    能
發揮生態效益為主的森林

生態林背景回放

2001年,遼寧出現吃水、用水困難。全省有4萬口井打不出水,2萬口井報廢,遼寧人民的“水碗”——庫容19.3億立方米的大夥房水庫蓄水僅1.5億立方米。為解燃眉之急,省政府下令所有用水削減30%。林水相依,東部山區3000多萬畝天然林涵養全省六大水系,“林”的重要性擺在省政府決策者面前。

生態林實施措施

在沒有天然林列入國家天保工程的情況下,2001年,遼寧省對天然林和人工公益林停止商業性採伐,實行自費天保。全省又啓動了國家級和省級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使佔全省有林地面積一半的公益林得到了補償。

生態林進程

自2001年以來,省政府共安排2.85億元補貼東部山區的商品材禁伐,扶持接續產業發展。全省每年降低木材消耗200多萬立方米,對以東部地區為主的176.7萬公頃天然林和重點公益林實施了生態補償制度。5年來,東部地區生態狀況明顯改善,產業發展迅速。

生態林相關法規

《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林與經濟林認定標準》 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林與經濟林認定標準

生態林範圍

本標準適用於國家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包括退耕地還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生態林主要術語

2.1生態林是指在退耕還林工程中,營造以減少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等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林木,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防風固沙林以及竹林等。 2.2 經濟林是指在退耕還林工程中,營造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藥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生態林認定標準

生態林
生態林的種類:一、防護林:主要包括水土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其他防護林;二、特種用途林:自然保護區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名勝古蹟和革命紀念林。 [1] 
生態林 生態林
符合以下4項條件的認定為生態林。
3.1造林樹種。附表1中所列的喬木樹種;附表2中所列的灌木樹種;附表3中以生態效益為主要目標的兼用樹種。
3.2造林密度。喬木樹種營造的生態林,南方下限為每畝100株(竹類為35株),北方為120株;灌木樹種營造的生態林,南方下限為每畝150株,北方為170株。附表3中的以生態效益為主的兼用樹種,其造林密度達到《造林技術規程》要求。
3.3植被配置。用附表1和附表2中的樹種營造純林或混交林時,根據各樹種的比例乘以規定密度來確定各樹種的株數下限;附表1和附表2中的樹種與草進行喬草、灌草以及喬灌草混交時,若當年草的蓋度大於0.2,各樹種的密度下限不得小於規定造林密度的90%;附表3中的樹種與灌草混交時,當年灌草蓋度不得小於0.2。
3.4經營措施。生態林經營主要是利用自然地力形成和恢復林分植被。禁止採取大面積的墾複、鬆土、割灌、除草等撫育措施。
經濟林
符合以下4項條件的認定為經濟林。
生態林 生態林
4.1造林樹種。附表4中所列的經濟林樹種;附表3中所列的以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的兼用樹種。
4.2造林密度。達到《造林技術規程》中規定的造林密度要求。
4.3植被配置。用附表3和附表4中的樹種營造純林或混交林時,根據各樹種的比例乘以規定密度來確定各樹種的株數下限;附表3中的樹種雖與灌草混交,但當年灌草蓋度小於0.2。
4.4經營措施。經濟林採用嫁接苗、大苗、名特優苗等,造林後可進行局部墾複、鬆土、施肥等撫育措施,同時必須採取林草間作和建造生物埂等水保措施。

生態林其它情況

5.1生態林與經濟林帶狀、塊狀混交時,根據混交比例分別計入生態林和經濟林面積。
5.2 林與草帶狀、塊狀混交但達不到生態林和經濟林造林密度和植被配置要求時,按林草所佔比例分別計入林和草面積。

生態林附則

本標準由國家林業局負責解釋。 主題詞:抄送:國家林業局天保辦、退耕辦、治沙辦、調查規劃設計院、“三北”防護林建設局。
附表1—重生態林造林主要喬木樹種
南方地區
喜樹
櫟類
中槐
銀杏
相思
櫟類
中槐
竹類
北方地區
銀杏
附表2—生態林造林主要灌木樹種
南方地區
丁香
茅粟
枸子木
白檀
踏郎
薔薇
金銀子
莢蓬
灌木竹類
榛子
報春
木瑾
毛條
爬柳
沙棘
檉柳
沙棘
北方地區
沙柳
-
狼黃荊
-
附表3—生態林和經濟林造林主要兼用樹種
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核桃
山楂
核桃
桑樹
桑樹
枸杞
-
-
-
-
附表4— 經濟林造林主要樹種
南方地區
桃 樹
獼猴桃
北方地區
蘋果
石榴
石榴
蘋果
肉桂
獼猴桃
荔枝
-
-
-
參考資料
  • 1.    《福建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規定》福建森林資源管理總站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