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酸棗

(鼠李科棗屬植物)

鎖定
酸棗(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F.Chow.),鼠李科棗屬木本植物。小枝呈“之”字形彎曲,褐色,托葉刺有2種,一種直伸,另一種常彎曲;葉片為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邊緣有細鋸齒;花為黃綠色;果實小,接近球形或短矩圓形,熟時紅褐色,味酸。花期6—7月,果期8—9月。 [8]  酸棗因果肉酸甜可口,故名酸棗。 [9] 
酸棗原產於中國,據史料記載已有8000年的歷史, [10]  現中國大部分北方省區及江蘇、安徽等省區有分佈,亞洲、歐洲和美洲常有種植。 [7]  [11]  酸棗喜温暖乾燥氣候,耐寒、耐旱、耐鹼、耐瘠薄,萌櫱力強,不宜在低窪水澇地種植,以石灰岩發育的土壤上種植最佳, [12]  常生於向陽、乾燥的山坡、丘陵、崗地或平原, [7]  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或嫁接繁殖。 [13] 
《神農本草經》記載酸棗性平、味甘酸,常食可健脾開胃,有養心安神、斂汗的功效,主治虛煩不眠、體虛多汗、津虛口渴等症。酸棗的種子含多種生物鹼,此外還含有脂肪油、蛋白質、笛醇及微量具刺激性的揮發油,經試驗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呈現鎮靜、催眠作用,可用於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盜汗的治療,有補肝膽、寧心斂汗的作用。 [14] 
中文名
酸棗
拉丁學名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F.Chow.
別    名
小酸棗
山棗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薔薇目 [15] 
鼠李科
棗屬
分佈區域
新疆、山西、河北、河南、陝西、等地
命名者及年代
Hu ex H.F.Chow,1768

酸棗植物學史

酸棗
酸棗(9張)
中醫典籍《神農本草經》中很早就有記載,酸棗可以“安五臟,輕身延年”。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種野果,它具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可以起到養肝、寧心、安神、斂汗的作用。醫學上常用它來治療神經衰弱、心煩失眠、多夢、盜汗、易驚等病。同時,又能達到一定的滋補強壯效果。常見的中藥“鎮靜安眠丸”,就是以酸棗仁為主要成分製成的。患有神經衰弱的人可以用酸棗仁3-6克,加白糖研和,每晚入睡前温開水調服,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酸棗作為中藥應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主要用於中氣不足、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虛萎黃、婦女髒躁等證的治療。生物活性物質,如酸棗多糖、黃酮類、皂苷類、三萜類、生物鹼類、環磷酸腺苷(cAMP)、環磷酸鳥苷(cGMP)等,對人體有多種保健治病功效。大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多夢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
酸棗
在中國,酸棗仁入藥尤早,其氣微弱,味甘性平無毒。遠在《神農本草經》中就被列作上品,説它能治療“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痠痛濕痹。久服安五臟,輕身延年”。《名醫別錄》還稱其“補中,益肝氣,堅筋骨,助陰氣,能令人肥健”。中醫界普遍認為酸棗仁的功用是養肝.寧心,安神、斂汗,可以治療虛煩不眠、驚悸怔忡、自汗盜汗等症。近代藥理證實,酸棗仁確有鎮靜、催眠作用並常與中藥馬來眠同用於增加療效。
酸棗因果肉酸甜可口,故名酸棗。 [9] 

酸棗形態特徵

棗(原變種)落葉小喬木,稀灌木,高達10餘米;樹皮褐色或灰褐色;有長枝,短枝和無芽小枝(即新枝)比長枝光滑,紫紅色或灰褐色,呈之字形曲折,具2個托葉刺,長刺可達3釐米,粗直,短刺下彎,長4-6毫米;短枝短粗,矩狀,自老枝發出;當年生小枝綠色,下垂,單生或2-7個簇生於短枝上。葉紙質,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3-7釐米,寬1.5-4釐米,頂端鈍或圓形,稀鋭尖,具小尖頭,基部稍不對稱,近圓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僅沿脈多少被疏微毛,基生三出脈;葉柄長1-6毫米,或在長枝上的可達1釐米,無毛或有疏微毛;托葉刺纖細,後期常脱落。花黃綠色,兩性,5基數,無毛,具短總花梗,單生或2-8個密集成腋生聚傘花序;花梗長2-3毫米;萼片卵狀三角形;花瓣倒卵圓形,基部有爪,與雄蕊等長;花盤厚,肉質,圓形,5裂;子房下部藏於花盤內,與花盤合生,2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2半裂。核果矩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3.5釐米,直徑1.5-2釐米,成熟時紅色,後變紅紫色,中果皮肉質,厚,味甜,核頂端鋭尖,基部鋭尖或鈍,2室,具1或2種子,果梗長2-5毫米;種子扁橢圓形,長約1釐米,寬8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1] 
酸棗: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4米;小枝稱之字形彎曲,紫褐色。酸棗樹上的托葉刺有2種,一種直伸,長達3釐米,另一種常彎曲。葉互生,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3.5釐米,寬0.6-1.2釐米,邊緣有細鋸齒,基部3出脈。花黃綠色, 2-3朵簇生於葉腋。核果小,近球形或短矩圓形,熟時紅褐色,近球形或長圓形,長0.7-1.2釐米,味酸,核兩端鈍。花期6-7月,果期8-9月。 [1]  [16] 
酸棗

酸棗近種區別

酸棗
沙棗
海棗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4米;小枝稱之字形彎曲,紫褐色。
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5-10米,莖幹較高,無刺或具刺,刺長30-40毫米,棕紅色,發亮,呈圓柱形。
呈喬木狀,高達35米,莖具宿存的葉柄基部。
核果小,近球形或短矩圓形,熟時紅褐色,近球形或長圓形,長0.7-1.2釐米,味酸,核兩端鈍。
果實橢圓形,長9-l2毫米,直徑6-10毫米,粉質,密被銀白色鱗片;果肉乳白色,粉質;果梗短,粗壯,長3-6毫米。
果實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3.5~6.5釐米,成熟時深橙黃色,果肉肥厚。種子1顆,扁平,兩端鋭尖,腹面具縱溝。
酸棗 酸棗
沙棗 沙棗
海棗 海棗

酸棗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野生山坡、曠野或路旁。已廣為栽培。本種喜温暖乾燥的環境,低窪水澇地不宜栽培,對土質要求不嚴,播後一般3年結果。

酸棗分佈範圍

產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新疆、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本種原產我國,現在亞洲、歐洲和美洲常有栽培。 [1] 
主產區位於太行山一帶,以河北南部的邢台為主,素有“邢台酸棗甲天下”之美譽;是中國最大的酸棗產業基地。

酸棗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或嫁接繁殖。 [13] 
酸棗樹如何嫁接大棗
清理林地。野生酸棗多生長在陽坡、半剛坡,改接主要選擇陽坡。先將酸棗叢林本着去弱留強、去病留壯、去小留大、去老留新、去密留稀的原則.按照1.5-2米的株行距間伐,並清除保留株周圍的野生雜木及雜草。
選擇優良品種。大棗生長應選擇早、中熟品種,目前適合的品種,一是本地的原有長棗系列品種,如松山鎮的疙瘩脆、枕頭脆,廟後鎮的蛤蟆棗。二是其他零星分佈的優良長棗系列品種。三是引進的金絲3號、金絲4號、辣椒棗、梨棗等。
接時間。酸棗改接大棗,一般從春季3月份開始,—直可以嫁接到立秋前後,長達100天。
改接方法。主要採用劈接、插皮接、切腹接、芽接等。前3種嫁接必須採用塑料薄膜全包,以免接穗失水。另外,嫁接接穗削麪應適當削長一些,以加大接觸面,提高嫁接成活率。
接後管理。改接成活後,要及時抹除砧木上的萌櫱芽,促進新株生長,同時要綁支架,防止風折。
定幹修剪。酸棗改接大棗,當年高生長一般在1米左右,於休眠期進行定幹修剪。對主幹進行破頭修剪時,將剪口下第1個兩次枝,從基部剪除,以促發新棗頭。對幹上二次枝,在長到距地面40釐米時,開始按照20-30釐米間距,對不同方向的二次枝進行短截,以促發新主枝,這樣第1年培養3個主枝,第2年培養2個主枝,第3年培養1個主枝即可。
擴穴整地。在有條件的地方,對嫁接成活的大棗樹應擴穴,加深土層,整成大穴,以增加大棗樹營養面積。
提高坐果率。對直立的主枝或側枝拉開角度,擴大光照面。棗樹開花期開甲(環剝),當棗花開30%時對主幹進行開甲,甲口寬0.3-0.4釐米。花期噴15-20毫克/千克赤黴素,以提高坐果率,一般5-7天1次,噴2次。
病蟲害防治。棗瘋病:注意選擇無病蟲害的砧木與接穗;清除嫁接區周圍的帶病酸棗與大棗單株,桃小食心蟲: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每15天噴1次70%桃小靈2000倍液或速滅殺丁2000倍液,一共噴2-3次。 [4] 

酸棗栽培技術

酸棗種植

種植 種植
喜温暖乾燥氣候, 耐旱,耐寒, 耐鹼。適於向陽乾燥的山坡、丘陵、山谷、平原及路旁的砂石土壤栽培,不宜在低窪水澇地種植。 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 在春季發芽前和秋季落葉後,將老株根部發出的新株連根劈下栽種, 方法同定植。育苗田在苗出齊後進行淺鋤鬆土除草,冬至前要進行2-3次。苗高6-10cm時每1hm2追施硫酸銨225kg,苗高30cm時每1hm2追施過磷酸鈣180-225kg。為提高酸棗座果率, 春季須進行合理的整形修剪,或進行樹形改造, 把主幹1m以上的部位鋸去,使抽生多個側枝, 形成樹冠; 也可進行環狀剝皮,在盛花期, 離地面10cm高的主幹上環切1圈,深達木質部, 隔0.5-0.6cm再環切1圈,剝去兩圈間樹皮即可, 20日左右傷口開始癒合,1個月後傷口癒合面在70%以上。種子繁殖:9月採收成熟果實, 堆積,漚爛果肉,洗淨。春播的種子須進行沙藏處理, 在解凍後進行。秋播在10月中、下旬進行,按行距33cm開溝, 深7-10cm,每隔7-10cm播種1粒, 覆±2-3cm,澆水保濕。育苗1-2年即可定植, 按2-3m×1.0m開穴,穴深寬各30cm,每穴1株, 培土一半時,邊踩邊提苗, 再培土踩實、澆水。

酸棗採收貯藏

採收 採收
酸棗主要產於中國北方地區,雖然每年八九月份,它總是曇花一現地在市場上出現,供人們嚐個新鮮,但用它加工的飲料、食品卻很多,如酸棗糕、酸棗汁、酸棗粉、酸棗酒等,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買到
加工方法
摘下果實浸泡一夜,搓去果肉,撈出,碾破核殼,淘取酸棗仁,曬乾,生用或炒用。炒酸棗仁,將原藥材洗淨曬乾,放鍋內炒至鼓起並有香氣時即取出晾涼。久炒失效。
商品規格
酸棗仁商品規格常分為2個等級。一等:種仁扁圓形或扁橢圓形,飽滿,表面深紅色或棕褐色,有光澤,斷面種仁淺黃色,有油性,味甘淡。核殼不超過2%,碎仁不超過5%,無黑仁、雜質、蟲蛀、黴變。二等:果仁較癟瘦,表面深黃色或棕黃色,有光澤,斷面種仁淺黃色,有油性,味甘淡。核殼不超過5%,碎仁不超過10%,無黑仁、雜質、蟲蛀、黴變。
採收
9-10月,當果實呈紅色時即可摘下。採摘可用竹竿打落;或噴0.03%-0.05%乙烯利溶液催落果實,4天后搖樹,撿落下的果實。
包裝與貯藏
貯藏應存放於清潔、陰涼乾燥、通風、無異味的專用倉庫中,並防回潮、防蟲蛀。温度30℃以下,相對濕度70%-80%為宜,商品安全含水量12%-14%。貯藏期間應保持環境清潔,發現受潮及輕度黴變、蟲蛀,要及時晾曬或翻垛通風,有條件的地方可進行密封抽氧衝氮養護。 [3] 

酸棗退皮技術

酸棗土法酸棗在我國北方各地普遍分佈,病蟲害少,適應性強,可作為栽培品種棗的優良砧木。但由於果實小、肉薄、不容易退皮,每年造成大量果實黴爛,降低利用率。陝西省渭北西部山區的農民一直採用晾曬、蹂踩的土法退皮技術,方法簡單,操作容易,退皮的棗核既乾淨又飽滿,室温下可貯藏1年。現將其具體技術介紹如下:
⑴.晾曬蹂踩。酸棗成熟後即可採摘,一般採摘的最佳時間為10月。過早採摘,果實成熟度不完全,利用率不高;過晚採摘,棗核黴爛較多。採回的酸棗不能堆放時間太長,因為其含水量較多,應及時攤在平地上晾曬,避免黴爛而失去活性。在每日的晾曬中要翻動多次,使所有酸棗均勻乾燥。一般在水泥地面上晾曬兩三天,在土地面上晾曬四五天,即可出現果皮皺縮,或搖動果實能聽到響聲,説明果肉與果核出現間隙,即可停止晾曬,開始退皮。量少時,人工反覆用腳蹂踩,使果肉與果核脱離;量多時,可利用較輕的圓形碾石碾壓,一般重量為50公斤左右,一邊碾壓,一邊翻動,反覆多次後即可退皮。
⑵清洗過濾。經過踩蹂或碾壓後,果皮與核就可脱離,但相互仍混合在一起,不能直接利用。為了分離棗核,就要清洗過濾。把混合物倒入盛水的桶內,經過攪拌,分離的果肉、果皮和其他雜物就會漂浮出水面,用過濾器過濾除去。沉澱在桶底的棗核,用手搓洗幾遍,直到棗核表面乾淨,再經攪拌過濾,就可沉澱出乾淨的棗核。
⑶乾燥,貯藏。剛沉澱出的棗核含水量多,應及時攤在平地上晾曬六七天,使其充分乾燥。然後收集起來,裝入通氣的布袋中,放在乾燥的室温下貯藏。棗核生活力較強,一般當年或第二年露地播種,出苗率較高,用來嫁接優良棗品種。

酸棗病蟲防治

蟲害有黃俐蛾, 幼蟲期可噴90%敵百蟲800倍液或青蟲菌粉500倍液。
鏽病:酸棗鏽病是酸棗的常見病害之一,各產區均有發生。嚴重時使樹勢削弱,引起大量早期落葉,影響產量和品質。
病害症狀:病株多在中脈兩側、葉尖端和基部產生病菌夏孢子堆。初為散生淡綠色小點,後逐漸凸起呈暗黃褐色,葉背夏孢子堆直徑為0.5ram。表面破裂後,散出黃色粉狀物即夏孢子。葉片正面與葉背夏孢子堆相對應處產生綠色小點,邊緣不規則,葉面呈花葉狀,且逐漸失去光澤,最後乾枯,早期脱落。落葉自樹冠下部開始,逐漸向上蔓延。冬孢子堆一般多在落葉以後發生,比夏孢子堆小,直徑0.2-o.5ram,黑褐色,稍凸起,但不突破錶皮。
病原種類:病原為棗層鏽菌(Phakopsoraziziyiphi—vulgaris(P.Henn.)Diet.)屬擔子菌亞門,鏽菌目。僅發現夏孢子和冬孢子兩個階段。夏孢子球形或橢圓形,淡黃色至黃褐色,單胞,表面密生短刺,大小為14-16/um×12-20tLm。冬孢子長橢圓形或多角形,單胞,平滑,頂端壁厚,上部慄褐色,基部淡色,大小為8-20/um×6-20tLm。
發病規律:以冬孢子在落葉上越冬。以夏孢子形態越冬或以菌絲體在病芽中越冬。病害通常在7月中、下旬開始發生,8月下旬至9月初出現大量夏孢子堆,不斷進行再侵染,達發病高峯,並開始落葉。8-9月間降雨量與病害的嚴重程度關係密切。此時降雨多,發病重,乾旱則發病輕或無病。
防治技術:⑴加強栽培管理適當修剪過密的枝條,以利通風透光,增強樹勢。雨季應及時排除積水,降低棗園濕度。冬季清除殘枝落葉,集中燒燬以減少病菌來源。
⑵藥劑防治發病重的棗園可於7月上、中旬開始噴1次20%粉鏽寧2000倍掖,或波美0.3度石硫合劑,隔1個月左右再噴1次,能有效控制病害發生。 [2] 

酸棗主要品種

酸棗屬於原始野生品種,通過嫁接可轉型為各種不同外形的大棗,也可通過自身基因組的萬年進化成為各種品味和不同形狀的大棗。酸棗的種類大概分為:蘋果型、鴨蛋形和介於這兩種之間的另一種類型。如果按酸棗的品味來分,可分為三種;一類是酸甜類,另一類為偏酸類型,還有一種品味不太上口,微酸而且不甜。另外還可以通過酸棗核的大小來分;一種是核小肉厚,另一種則是核大肉薄。 在原始的棗類品種中,有一類介於酸棗和大棗之間的一個早熟品種。這個品種已經很難見到,它的成熟期往往要比其它任何一種棗類提前,大概提前一個月左右。這種棗不但核小肉厚,而且吃起來脆甜微酸可口,外形類似於蘋果。
野生酸棗類型:2004年8月至2008年6月,遷安地區的野生酸棗的特性、利用價值進行了考察,結果如下。
園酸棗 園酸棗
園酸棗 這是酸棗的基本類型,分佈較廣,是藥用棗仁的主要品種,極豐產。樹冠半開張,刺多;葉片小,長卵形,棗吊長15cm左右;果實圓形,果柄短,皮厚肉薄,味酸;核大圓形,種仁飽滿。如大園酸棗、園鈴酸棗、園酸棗、小鈴鐺酸棗等。
長酸棗 和園酸棗基本相似,樹冠半圓形,刺多而細小,側枝長,棗吊長20cm左右,葉片較大。果實呈長圓形。出仁率中等,果核呈長圓形或紡錘形。如長酸棗、馬蓮酸棗、仿鈴酸棗、大長甜酸棗等。
扁酸棗 樹冠開張,生長勢中等。果實扁圓形,大小不等,成熟時呈紅棕色,核小肉多,適合食用。如算盤子酸棗、砘子酸棗、扁酸棗、小扁酸棗等。
尖嘴酸 樹勢中等,枝條較密,葉片較大,針刺易脱落。果實長橢圓形,果柄中長,果點多、果皮厚、味酸甜、核長圓形。如尖嘴酸棗、尖酸棗、甜辣椒酸棗等。
牛奶酸棗 牛奶酸棗
牛奶酸棗 樹形與園酸棗相似,樹勢中等,棗吊長10cm左右,葉片小,針刺易脱落。果實卵形或桃形,果柄長,成熟時呈棕紅色,肉薄質脆,味酸。果核呈長圓形或紡錘形。如牛心酸棗、牛奶酸棗、雞心酸棗等。
秤砣酸棗 秤砣酸棗
秤砣酸棗 樹冠開張,較豐產;葉片較大,針刺少。果實倒卵形,形似秤砣,果實較小,熟時黃棕色,果肉較厚,果柄較長,味酸甜,可以食用。如秤砣酸棗、蒜頭酸棗、白酸棗等。

酸棗主要價值

酸棗藥用

《神農本草經》記載酸棗性平、味甘酸,常食可健脾開胃,有養心安神、斂汗的功效,主治虛煩不眠、體虛多汗、津虛口渴等症。酸棗的種子含多種生物鹼,此外還含有脂肪油、蛋白質、笛醇及微量具刺激性的揮發油,經試驗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呈現鎮靜、催眠作用,可用於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盜汗的治療,有補肝膽、寧心斂汗的作用。 [14] 
藥源:為鼠李科植物,以種仁入藥,酸棗為鼠李科植物酸棗的乾燥成熟種子。 [5]  以粒大飽滿,肥厚油潤,外皮紫紅色,肉色黃白者為佳。它具有養肝,寧心,安神,斂汗功效,可用於失眠等病症的治療。
化學成分:酸棗仁主要含三萜皂苷類、黃酮類、三萜類、生物鹼類,此外還含有脂肪油、蛋白質、甾醇及微量具刺激性的揮發油。 [3] 
氣味: (酸棗)酸、平、無毒。其味甘,性平; [5] 
主治:具有補肝、寧心、斂汗、生津的功效;主治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虛口渴等症。有鎮定安神之功效補肝膽、寧心斂汗的作用。 [5] 
適用人羣
心理疾病患者:嚴重失眠、入睡難、抑鬱、焦慮及燥動症患者。
身心疾病患者: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等。
需要減緩壓力和放鬆的健康人羣:該茶可
以使人保持放鬆狀態,減緩壓力,提高注意力,非常適合於公務員、商海精英、公司白領等高壓力人羣。
臨牀應用:酸棗仁安神、養心、斂汗。經試驗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呈現鎮靜、催眠作用。用酸棗仁煎劑和粉劑治療失眠症,結果表明,有一定鎮靜安眠的短期療效。在臨牀上面,採用酸棗仁,對於輕度或是重度失眠均可取得較為顯著理想的療效。

酸棗食用

酸棗 酸棗
英國學者在對虛弱症患者的觀察中發現,凡是連續按時吃酸棗的,其康復速度比單純服用多種維生素類的快6倍以上。因此,酸棗被證明具有防病抗衰老與養顏益壽的作用。常喝酸棗汁則可以益氣健脾,能改善面色不榮、皮膚乾枯、形體消瘦、面目浮腫等症狀。此外,酸棗中含有大量維生素E,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組織生長,使皮膚與毛髮具有光澤,讓面部皺紋舒展。
酸棗的營養主要體現在它的成分中。它不僅像其他水果一樣,含有鉀、鈉、鐵、鋅、磷、硒等多種微量元素;更重要的是,新鮮的酸棗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其含量是紅棗的2-3倍、柑橘的20-30倍,在人體中的利用率可達到86.3%,是所有水果中的佼佼者。

酸棗保健

營養分析
酸棗葉中提取的酸葉酮對冠心病有較好的療效;
酸棗仁(炒棗仁)含有脂肪油及蛋白質、植物甾醇及皂甙,有鎮靜、催眠作用,前人有“熟用治不眠,生用治好眠”,經臨牀實踐,生用炒用都有催眠功效;
酸棗仁還有持續降低血壓的作用;
酸棗仁對子宮有興奮作用;
酸棗具有很好的開胃健脾、生津止渴、消食止滯的療效。
食療作用
酸棗性平,味甘酸,經常食用酸棗果肉,可以健脾開胃,消食化滯;
有養心、安神、斂汗的功效
可用於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盜汗的治療。
一般人羣均可食用,心臟病患者尤其適合食用。

酸棗葉茶

營養價值:酸棗葉提取出的“酸葉酮”、蘆丁是治療冠心病的良藥。而酸棗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等礦物質,同時有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1 維生素B2維生素C等,以及三萜烯酸、氯原酸、黃酮類化合物等豐富的藥用成分。
酸棗嫩葉中含蛋白質12%-16%,脂肪1.5%-3.5%,碳水化合物62%-70%,維生素C 380-650毫克/100克,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以及三萜烯酸、氯原酸、黃酮類化合物等豐富的藥用成分。
作用
鎮定、養心安神,治失眠作用。
鎮痛抗驚厥,降温作用。
可使心腦血管收縮性增強,並可使血壓持續下降。
補充維生素,提高免疫力。
可使燒傷引起的皮膚損害有加快恢復的作用。
降低血液中脂肪密度——降脂作用
補肝膽,益肝氣,除虛煩,安心神,治心悸,怔忡,不眠多夢,神魂不安等。
【酸棗葉茶製作過程】
適時採葉。加工酸棗葉茶以嫩葉及芽為佳,採摘時間以4-6月為宜,採葉過晚,葉片嫩度不夠,則不宜加工。採回的鮮葉剔除雜質,並及時加工處理,不可久置。如一時加工不完,應將嫩葉平攤在陰涼、清潔、通風、氣温低於25℃的室內,厚度不超過10釐米,以防發熱變質。 [6] 
及時殺青。殺青的炒鍋為傾斜式,鍋温在200℃左右,方法與製茶葉殺青一樣。也可用沸水殺青,即將嫩葉放入沸水中5-10分鐘,撈出冷卻即可。 [6] 
揉捻成形。殺青後的葉攤開,待稍涼後用手緊握成團,在木板上向前推滾,使葉呈細條狀。揉時要掌握好技巧,用力要“輕──重──輕”地向一個方向推滾,至手握緊葉子後再放開,葉能自然鬆散即可。 [6] 
烘炒乾燥。炒制分初炒和復炒。初炒是將揉捻過的葉子放入鍋內,用雙手或小木板壓在鍋內滾炒,並幾次散開葉子使受熱均勻。這樣反覆進行,經烘炒15-20分鐘,有刺手感時取出攤涼,讓其回潮變軟。復炒是將攤涼的葉子再倒入鍋內,以文火加熱,攪拌用力均勻,炒至葉燙手為止。再整理包裝。 [6] 
品飲方法
温水洗杯,取5-6克茶葉,沖泡時先少量熱水進行浸潤泡,稍後再注滿水。注水採用高衝,使茶葉上下浮動為佳。
用量:茶葉與水的比例約1:50。
水温:煮水初沸,水温在80℃-90℃為宜。
水質:山泉水為佳。
茶具:透明玻璃杯或白瓷茶具為宜。
儲存方法:乾燥、冷藏、無氧,避光保存。

酸棗植物文化

《列仙傳》中記載的神話故事説,(前551年)周靈王太子晉喜歡吹笙,聲音酷似鳳凰鳴唱,遊歷於伊、洛之間,仙人浮丘生將他帶往嵩山修煉。三十餘年之後,太子晉乘坐白鶴出現在緱氏山之顛,可望而不可及,太子晉揮手與世人作別,昇天而去,只留下劍緱掛在酸棗樹上。
武周聖歷二年(699),武則天於東都洛陽登封封禪,留宿嵩山腳下昇仙太子廟,當地百姓獻酸棗葉茶,武則天飲後嘖嘖稱奇,感興而為周太子晉撰碑文,並親為書丹,存碑額“昇仙太子之碑”六字。
據宋代錢易《南部新書》所載:“唐大中三年(849年),東都(洛陽)一僧,年一百二十歲。宜皇問,服何藥而致此。僧對曰,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性本好茶(酸棗葉茶),至處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進百餘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
酸棗仁關於它的治病效果,民間流傳着一些趣聞和傳説。
唐代永淳年間,相國寺有位和尚名允惠,患了癲狂證,經常妄哭妄動,狂呼奔走。病程半年,雖服了許多名醫的湯藥,均不見好轉。允惠的哥哥潘某,與名醫孫思邈是至交,潘懇請孫思邈設法治療。孫詳詢病情,細察苔脈,然後説道:“令弟今夜睡着,明日醒來便愈。”潘某聽罷,大喜過望。孫思邈吩咐:“先取些成食給小師父吃,待其口渴時再來叫我。”到了傍晚時分,允惠口渴欲飲,家人趕緊報知孫思邈,孫取出一包藥粉,調入約半斤白酒中,讓允惠服下,並讓潘某安排允惠住一間僻靜的房間。不多時,允惠便昏昏入睡,孫再三囑咐不要吵醒病人,待其自己醒來,直到次日半夜,允惠醒後,神志已完全清楚,癲狂痊癒,潘家重謝孫思邈,並問其治癒道理。孫回答:“此病是用硃砂酸棗仁乳香散治之,即取辰砂一兩,酸棗仁及乳香各半兩,研末,調酒服下,以微醉為度,服畢令卧睡,病輕者,半日至一日便醒,病重者二三日方覺,須其自醒,病必能愈,若受驚而醒,則不可能再治了。昔日吳正肅,也曾患此疾,服此一劑,競睡了五日才醒,醒來後病也好了。”這一巧治癲狂之法,取其酸棗仁有安神之功,配伍硃砂,故收到理想療效。

酸棗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酸棗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300 千卡
蛋白質 3.5 g
脂肪 1.5 g
碳水化合物 73.3 g
不溶性膳食纖維 10.6 g
4 mg
96 mg
95 mg
84 mg
435 mg
0.86 mg
6.6 mg
0.34 mg
0.68 mg
1.3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1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2 mg
煙酸(煙酰胺) 0.9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900 m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酸棗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傅俊範主編.藥用植物病理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7
  • 3.    秦民堅,郭玉海主編.中藥材採收加工學: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08.
  • 4.    酸棗樹如何嫁接大棗  .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引用日期2014-03-30]
  • 5.    周成明,張成文,許彬等編著.80種常用中草藥栽培 提取 營銷 (第二版):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1.
  • 6.    酸棗葉加工保健荼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引用日期2014-02-16]
  • 7.    酸棗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2-13]
  • 8.    鄭玉光,景永帥編. 太行山藥用植物圖譜叢書 蒼巖山藥用植物圖譜[M]. 2021
  • 9.    張學偉著. 中國人該怎麼吃[M]. 2016
  • 10.    陳壽宏編著. 中華食材 中[M]. 2016
  • 11.    李長樂,董昌山,周志祥主編. 湖北紅安中藥植物誌[M]. 2019
  • 12.    楊太新,謝曉亮著. 河北省30種大宗道地藥材栽培技術[M]. 2017
  • 13.    奈曼旗林業局,內蒙古奈曼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編著. 奈曼植物圖鑑[M]. 2018
  • 14.    韓興軍,王瀟懷主編.百草傳奇: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3:第218頁
  • 15.    酸棗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4]
  • 16.    酸棗|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