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梨樹縣

鎖定
梨樹縣,隸屬於吉林四平市,位於吉林省西南部,地處松遼平原腹地。梨樹縣東與長春市隔東遼河相望,南與四平市區接壤,西與遼寧省鐵嶺市毗連,北與雙遼市東遼河為界。介於北緯43°02′—43°46′,東經123°45′—124°53′之間,總面積3232平方千米 [25]  。截至2022年10月,梨樹縣下轄3個街道、15個鎮、6個鄉 [32]  。截至2022年末,梨樹縣總人口71.7562萬人。 [31] 
梨樹設縣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原名“奉化縣”。曾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福晉”、清太宗皇太極生母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和慈禧太后的祖籍地 [2]  。梨樹縣有“東北糧倉”和“松遼明珠”的美譽。 [2-3] 
2022年,梨樹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0.6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94.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6.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9.5億元。三次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5.6:9.5:34.9。 [31] 
中文名
梨樹縣
外文名
Lishu
別    名
奉化縣
行政區劃代碼
2203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吉林省四平市
地理位置
吉林省西南部
面    積
3232 km²
下轄地區
3個街道、15個鎮、6個鄉
政府駐地
梨樹鎮向陽街2號
電話區號
0434
郵政編碼
13650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71.7562 萬(2022年總人口)
著名景點
葉赫那拉城
偏臉城遺址
火車站
郭家店站
車牌代碼
吉C
地區生產總值
170.6 億元(2022年)

梨樹縣歷史沿革

上古
從境內長山遺址考證,上溯至新石器時代梨樹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肅慎、夫餘、高句麗、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迭居。
扶余地。
晉、後魏、齊
仍屬扶余地。
葉赫那拉古城 葉赫那拉古城
高句麗所據。
渤海國扶余屬地。
遼、金
屬韓州,治所曾多次遷徙。
天德二年(1150年),州治所從柳河縣(今遼寧省昌圖縣八面城)移至九百奚營(今梨樹縣白山鄉岫巖村偏臉城)。
屬開元路鹹平府
廢府置衞,屬遼海衞(治所今昌圖老城)。
正德八年(1513年),居住在松花江、嫩江流域的海西女真族塔魯木衞一部在部落酋長祝孔革率領下南遷至縣境葉赫河岸定居,遂稱葉赫部。
以柳條新邊為界,南部為盛京西流水圍場一部,北部為內蒙古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達爾罕王的旗屬地。
嘉慶八年(1803年),蒙王招墾,始有山東、河北等地漢民徙入。
道光元年(1821年),昌圖廳於轄區北部設梨樹城分防照磨,始定區劃。轄守善、瑞祥、新恩、惠遠、永隆、太定、允順、恩化、貞順9個社,472個自然屯。
光緒四年(1878年),設縣治,名奉化縣,隸屬昌圖府。
光緒八年(1882年),縣境南部隸屬伊通州。
中華民國
廢府、廳、州制,實行省、道、縣制。
民國二年(1913年),縣境南部隸屬伊通縣。
民國三年(1914年)三月一日,奉化縣更名梨樹縣,隸屬奉天省洮昌道。
梨樹縣 梨樹縣
民國十八年(1929年),奉天省更名遼寧省,梨樹縣隸屬遼寧省。
日偽統治時期,民國三十年(1941年)將遼寧省北部市縣設置偽四平省,梨樹縣為其屬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廢偽四平省,置遼北省。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撤遼北省,設遼西省,梨樹縣隸屬遼北省、遼西省。
1954年6月19日,撤遼西省。
1954年7月21日,梨樹縣劃歸吉林省。
1955年,梨樹縣人民政府更名為梨樹縣人民委員會。梨樹縣各區稱謂取消序數命名,恢復原地名稱呼。
1956年4月,劃歸吉林省公主嶺專區。
1956年7月3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懷德專區。轄懷德、梨樹等10個縣。
1956年10月6日,懷德專區更名為公主嶺專區。
1958年10月23日,設四平專區。
1983年8月30日,撤銷四平專區,改為地級市,實行市轄縣,梨樹縣隸屬四平專區、四平市 [4] 

梨樹縣行政區劃

梨樹縣區劃沿革

1956年10月6日,梨樹縣轄9個區、2個鎮、38個鄉。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梨樹縣轄9個公社,276個管理區。
1958年10月23日,撤銷公主嶺專區,梨樹縣劃歸四平專區管轄。
1960年2月6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梨樹縣人民委員會駐地由梨樹鎮遷到郭家店鎮。
1964年4月23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梨樹縣人民委員會駐地由郭家店鎮遷回梨樹鎮。
1968年,撤銷梨樹縣人民委員會,成立梨樹縣革命委員會。下轄4個鎮、30個公社,303個生產大隊
1971年2月4日,四平專區更名為四平地區。梨樹縣歸四平地區管轄。
1976年1月,梨樹縣轄3個鎮、31個公社,303個生產大隊。
梨樹縣 梨樹縣
1980年初,梨樹縣轄5個鎮、28個公社,333個生產大隊、2536個生產小隊。6月,撤銷梨樹縣革命委員會,成立梨樹縣人民政府。
1983年8月,撤銷四平地區,成立四平市,梨樹縣歸四平市管轄。
1991年11月26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梨樹縣石嶺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石嶺鎮管轄。
1992年3月6日,撤銷梨樹縣沈洋、萬發、東河、太平鄉,設立沈洋、萬發、東河、太平鎮
1994年11月14日.撤銷梨樹縣林海鄉、三家子鄉,設立林海鎮、三家子鎮
1995年6月29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梨樹縣郭家店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郭家店鎮管轄。12月,梨樹縣轄18個鎮、14個鄉;85個社區、336個行政村。
1999年,梨樹縣轄18個鎮、14個鄉:梨樹鎮、郭家店鎮、榆樹台鎮、孤家子鎮、石嶺子鎮、小城子鎮、蔡家鎮、孟家嶺鎮、十家堡鎮、喇嘛甸鎮、劉家館子鎮、葉赫滿族鎮、萬發鎮、東河鎮、太平鎮、沈洋鎮、三家子鎮、林海鎮、梨樹鄉、大房身鄉、杏山鄉、董家窩堡鄉、白山鄉、勝利鄉、團結鄉、泉眼嶺鄉、郭家店鄉、河山鄉、金山鄉、小寬鄉、雙河鄉、四棵樹鄉。
梨樹縣 梨樹縣
2000年6月29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5號文件:撤銷梨樹縣郭家店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郭家店鎮管轄。同年8月20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8號文件:梨樹縣撤銷團結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榆樹台鎮管轄;同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9號文件:撤銷杏山鄉、三家子鎮河山鄉,將其所轄區域分別劃歸梨樹鎮、十家堡鎮、小城子鎮管轄。調整後,梨樹縣轄18個鎮、9個鄉。
2000年6月20日,經四平市政府、吉林省政府開發區辦公室批准正式成立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正縣級建制一級財政管理。將梨樹縣下轄的孤家子鎮、石嶺鎮哈福村的鹿場、雙遼市的綠野集團(現雙山鴨場)、雙遼農場、雙遼種羊場劃歸到管理區行政管轄。現管理區所在地孤家子鎮。
2002年,梨樹縣轄17個鎮、9個鄉。
2003年,梨樹縣轄:梨樹鎮、郭家店鎮、榆樹台鎮、石嶺子鎮、小城子鎮、蔡家鎮、孟家嶺鎮、十家堡鎮、喇嘛店鎮、劉家館子鎮、葉赫滿族鎮、萬發鎮、東河鎮、太平鎮、沈洋鎮、林海鎮、小寬鎮、梨樹鄉、大房身鄉、白山鄉、勝利鄉、泉眼嶺鄉、董家窩堡鄉、雙河鄉、四棵樹鄉、金山鄉。
2003年底,梨樹縣轄26個鄉鎮,其中鎮17個:梨樹鎮、郭家店鎮、蔡家鎮、十家堡鎮、孟家嶺鎮、石嶺鎮、葉赫滿族鎮、喇嘛甸鎮、林海鎮、劉家館子鎮、沈洋鎮、小寬鎮、榆樹台鎮、小城子鎮、東河鎮、萬發鎮、太平鎮;鄉9個:梨樹鄉、白山鄉、董家鄉、泉眼嶺鄉、勝利鄉、四棵樹鄉、大房身鄉、雙河鄉、金山鄉。
2005年3月4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關於四平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文件,將梨樹縣的石嶺鎮、葉赫滿族鎮劃歸鐵東區管轄;將梨樹縣十家堡鎮的九間房村、團山子村、梨樹鎮的任家村、西八大村、東八大村、孤榆樹村、獾子洞村,大房身鄉的海青村、條子河村劃歸鐵西區平西鄉管轄;撤銷董家窩堡鄉,所轄行政區域劃歸榆樹台鎮管轄 [30]  。同年四平市人民政府下發《調整四平市部分行政區劃》文件:將梨樹縣葉赫滿族鎮劃歸鐵東區管轄;將梨樹縣十家堡鎮的九間房村、西八大村、東八大村、孤榆樹村,大房身鄉的海青村、條子河村劃歸鐵西區平西鄉管轄。
2005年10月13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34號文件,撤銷大房身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梨樹鎮管轄、撤銷太平鎮,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萬發鎮管轄。
鐵西區及周邊地圖地圖
鐵西區及周邊地圖地圖(2張)
截至2006年1月,梨樹縣轄21個鄉鎮,其中6個鄉、15個鎮:梨樹鎮、喇嘛甸鎮、郭家店鎮、蔡家鎮、孟家嶺鎮、十家堡鎮、小城子鎮、東河鎮、萬發鎮、榆樹台鎮、小寬鎮、沈洋鎮、林海鎮、劉家館子鎮、石嶺子鎮、白山鄉、雙河鄉、金山鄉、泉眼嶺鄉、勝利鄉、四棵樹鄉。共有33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99個)、313個行政村。梨樹縣的石嶺鎮已經劃入四平市的鐵東區,但沒有操作,仍統計在梨樹縣內。
2010年12月24日,四平市政府舉行石嶺鎮、獾子洞村行政區劃調整交接儀式,梨樹縣政府與鐵東區政府代表在石嶺鎮行政區劃管轄權交接書上簽字,梨樹縣政府與鐵西區政府代表在獾子洞村行政區劃管轄權交接書上簽字。至此,2005年3月省民政廳下發的《關於四平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文件全部落實。從2011年1月1日起,四平市鐵東區、鐵西區將完全按照新的區劃管轄範圍運行。
2016年8月末,四平市將郭家店鎮、十家堡鎮、孟家嶺鎮劃歸其鐵西區。至2018年末,尚未落實,又交梨樹縣代管,區劃含3個鎮。

梨樹縣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梨樹縣下轄3個街道、15個鎮、6個鄉 [32]  。共304個行政村、2435個村民小組、41個社區 [25]  。梨樹縣人民政府駐梨樹鎮向陽街2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220322001000
富強街道
220322002000
康平街道
220322003000
霍家店街道
220322100000
梨樹鎮
220322101000
郭家店鎮
220322102000
榆樹台鎮
220322103000
孤家子鎮
220322104000
小城子鎮
220322105000
喇嘛甸鎮
220322106000
蔡家鎮
220322107000
劉家館子鎮
220322108000
十家堡鎮
220322109000
孟家嶺鎮
220322110000
萬發鎮
220322111000
東河鎮
220322112000
沈洋鎮
220322113000
林海鎮
220322114000
小寬鎮
220322200000
白山鄉
220322201000
泉眼嶺鄉
220322202000
勝利鄉
220322203000
四棵樹鄉
220322204000
雙河鄉
220322205000
金山鄉

梨樹縣地理環境

梨樹縣位置境域

梨樹縣東與長春市公主嶺市隔東遼河相望,南與四平市區接壤,西與遼寧省昌圖縣毗連,北與雙遼市以東遼河為界。介於北緯43°02′—43°46′,東經123°45′—124°53′之間,總面積3232平方千米。 [25] 

梨樹縣地質構造

梨樹縣地處長白山大黑山餘脈東部張廣才嶺隆起帶與西部松遼平原渤海沉降帶交匯處,地質複雜。南部隆起帶屬大黑山餘脈部分,多低山丘陵;北部沉降帶處松遼平原東南部邊緣,被白堊系、第四系地層覆蓋。受晚侏羅系、白堊系構造運動影響,形成次級隆起和沉降。地層呈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構造特點,岩石以侵入岩和混合巖為主。
按巨型構造帶劃分,全縣橫跨兩個相輔而行的新華夏系構造帶,即張廣才嶺隆起帶和松遼平原渤海沉降帶。北部沉降帶的松遼平原發育於白堊系和第四系,構造簡單;南部隆起帶的低山丘陵,構造複雜。兩大構造帶構成全境地質構造基本輪廓。 [33] 

梨樹縣地形地貌

概況
長白山大黑山餘脈由東部入境,向西南延伸,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高極點葉赫滿族鎮大砬子山,532米(葉赫鎮2005年7月劃歸四平市),低極點劉家館鎮大力虎村團山子屯,110.3米,相對高差421.7米。縣境東南部為剝蝕地形,多低山丘陵,海拔300—400米,佔全縣總面積21.8%;中部為台地沖積平原,地勢略有起伏,以剝蝕堆積地形為主,海拔160—250米,佔總面積44.1%;北部沿東遼河中下游河谷平原,地勢低窪平坦,風沙鹽鹼相間,以風積沖積地形為主,海拔112—160米,佔總面積34%。 [33] 
山峯
梨樹縣東南部屬低山丘陵地貌,主要山峯11座。
大砬子山
坐落在葉赫滿族鎮砬子溝村,為梨樹縣與遼寧省西豐縣的界山。山體呈橢圓型,方圓約10平方千米,主峯海拔532米,基底花崗岩。遠望似一巨大石砬壓在山頂,故名大砬子山。山勢陡峻,山底緩坡處植被茂密,生長着柞、楊、榆、槐、樺、椴等天然次生林和食用、藥用植物。
四方頂子山
坐落在葉赫滿族鎮東部,梨樹縣與遼寧省西豐縣的界山,與大砬子山南北對峙,基底花崗岩。因山體呈方形,頂部平坦,故名。山底植被茂密,生長着柞、楊、榆、樺等天然次生林。
大架子山
坐落在孟家嶺鎮孟家村和蘇家村之間,北東—南西走向,山體呈三角形,有大小99個山峯,主峯海拔511.2米,基底花崗岩。1950年,在山頂建一座航測覘標,俗稱大架子,故名。山坡和山底植被茂密。
廟嶺山
坐落在十家堡鎮何家村趙家屯南,三不管大山東北支脈,南西—北東走向,於連綿丘陵間異峯突起,主峯海拔489米,基底大理岩。表層覆蓋較厚腐殖土,植被茂密。
白峯堆
坐落在葉赫滿族鎮南端,與遼寧省開原縣老爺嶺隔河對峙。北東—南西走向,面積約7平方千米,主峯海拔459.8米,山頂岩石裸露,風化成白色。
荒頂山
坐落在十家堡鎮何家村,山體呈橢圓形,主峯海拔438米,基底花崗岩,山坡底部有白雲岩和硅灰石。山頂基石裸露,植被稀少。
三不管大山
坐落在十家堡鎮何家村三不管屯,南與石嶺鎮交界,兩鎮界山。東西走向,主峯海拔428米,基底花崗岩。北延分為北東、北西兩條支脈,連綿20餘千米,山上植被茂密。清代和民國年間,地方官府少有管轄,故稱三不管屯,山故名。
塔子山
坐落在石嶺鎮塔子溝村,石嶺鎮與四平山門鎮的界山,南北走向,面積6平方千米,基底花崗岩。主峯海拔399.5米,唐代稱此山為塔山。668年(總章元年),唐高宗李治遣薛仁貴等徵高麗,拔扶余城(今四平市一面城),克南蘇城(今沒於二龍湖底),附近30餘城皆降。為表彰此次戰功,於此山頂建塔記功,故名塔山。清代,塔頂塌陷,現塔基廢弛,殘存瓦礫。據山頂可俯瞰四梅鐵路和公路,戰略位置重要。1946年5月,四平保衞戰東南路阻擊戰即發生於此。
孤廟山
坐落在十家堡鎮何家村任家溝北,三不管大山的西北支脈。南東——北西走向,東南接三不管大山,西北連黑頂山,主峯海拔375米,基底大理岩。清代于山頂建一廟宇,故名。山勢較陡,緩坡和山底植被茂密。
黑頂山
坐落在十家堡鎮營城子村伍家屯南,東南接孤廟山,向西延伸至石嶺鎮境內。主峯海拔348米,基底花崗岩。山頂覆蓋較厚腐殖土,遠望如頂戴黑帽,故名。
鐵汞山
亦稱鐵骨山、鐵鼓山,坐落在十家堡鎮龍灣村邵家屯北,南西——北東走向,主峯海拔341米。基底花崗岩,表層粗砂夾礫石,植被稀疏。 [33] 
丘陵、台地
丘陵
主要分佈在東南部半山區的孟家嶺鎮、石嶺鎮、葉赫滿族鎮。呈帶狀與低山相接,連綿起伏,頂圓坡緩,海拔300—400米,少部500米以上。面積495.04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11.8%。丘陵間溝谷縱橫,谷寬1—2千米,少數3—4千米。相對高差50—200米,最大高差380米。分佈在縣境南部低山丘陵向北部平原過渡地帶,分為丘陵台地和波狀台地,地勢由南向北漸低。面積457.7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10.9%。
台地
丘陵台地分佈在四台子至榆樹台一帶。受南部低山丘陵隆起的影響,地勢起伏較大,海拔160—300米。坡度較大,剝蝕作用較強,溝谷發育,地形呈丘陵起伏。台地前緣有明顯陡坎,枱面渾圓,溝谷呈樹枝狀向四周放射。相對高差自南至北由30—50米降至10—20米。中部昭蘇太河地帶,北岸地形翹起,南岸相對沉降,形成高差20—30米的陡坎。
波狀台地分佈在蔡家、榆樹台、小城子一帶,地形呈波狀起伏,剝蝕作用較弱,溝谷不甚發育。地勢由南向北緩降,坡度較小,海拔由205米漸降至155米。相對高差由5—10米降至2—3米。 [33] 
平原
除南部半山區外,平原區主要由低漫灘、高漫灘、一級階地和沙坨地構成,約佔全縣總面積80%。地勢由南至北緩降,海拔由200米降至110米。
低漫灘零星分佈在縣境西北部,面積較小,地勢低平,渠系縱橫,鹽鹼遍佈,風積地形明顯。高漫灘沿河谷呈帶狀分佈,地勢由兩側微向河牀傾斜。河漫灘前緣,平常高出水面2—3米,低窪處汛期常被淹沒。上游段較窄,一般寬2—3千米,坡降較大。下游段一般寬3—5千米,最寬處8千米,坡度較小,地勢起伏不平,低窪處呈鹽鹼化。
一級階地主要分佈在小城子、林海和梨樹鎮至喇嘛甸一帶。階地沿河不連續,兩岸不對稱,前緣與高漫灘相接,陡坎較明顯。階地地面寬多在5—10千米,最寬處20千米。除西部沙坨地及堤坎顯示地形起伏外,其他地勢平坦,海拔125—160米。
沙坨地呈不規整的帶狀覆於高漫灘和一級階地之上,分佈在縣境西北部劉家館鎮、林海鎮、沈洋鎮部分地帶,形成大小不等的風積沙丘。相對高差10—20米,坡度一般小於10度。大部分沙丘已成固定沙坨地。 [33] 

梨樹縣氣候特徵

梨樹縣屬北温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作物生長期日照、降水較充足。春季乾燥多風,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朗氣爽,冬季寒冷多雪,間有暖冬。氣候特點雨熱同步,能充分滿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長。年均日照時數2644.2小時,其中作物生長季節4—9月,日照時數1435.5小時,佔全年日照總時數59%,平均每天日照8小時。日照充足,光能源較豐富。年太陽總輻射每平方釐米122.79千卡,光合有效輻射量每平方釐米60.17千卡。

梨樹縣土壤類型

梨樹縣受地質條件和土質影響,縣域土壤類型較多。由南向北依次為山地石質土、灰棕壤、石灰岩土、棕壤、白漿土、黑土、黑鈣土、淡黑鈣土、草甸土鹽土、鹼土、坡積土、沖積土、泥炭土、沼澤土風沙土和水稻土,共17個土類,39個亞類,47個土屬,132個土種。 [5] 

梨樹縣自然資源

梨樹縣水資源

地表水
流量
梨樹縣境內有大小河流80餘條,總長約1175千米,皆屬遼河水系。地表水主要源於大氣降水和東遼河、昭蘇太河、葉赫河、條子河等較大河流。東遼河總流域面積10927平方千米,縣內流域面積2468平方千米,約佔東遼河總流域面積23%,佔全縣總面積60.3%;徑流量1.54億立方米,佔全縣徑流量50.1%,年平均過境流量每秒17.8立方米,過境水量5.6億立方米。昭蘇太河流域面積1340平方千米,佔32.8%,徑流量11198萬立方米,佔36.4%。葉赫河流域面積282平方千米,佔6.9%,徑流量4185立方米,佔13.6%。
按地域和年均徑流量大體劃分3個區域:北部平原區,面積2114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51.7%,徑流量1.22億立方米,佔39.6%;中部平原區,面積1083平方千米,佔26.5%,徑流量8290萬立方米,佔26.9%;東南部半山區,面積893平方千米,佔21.2%,徑流量1.03億立方米,佔33.5%。
河流
東遼河
古稱南蘇水,明代稱艾河,清代上游段(柳條新邊以南)稱赫爾蘇(克爾素、黑爾蘇、黑爾遜)河;下游段(柳條新邊以北)稱東遼河。因其為遼河東源,與西遼河相對,故名。中華民國年間,廢上游段赫爾蘇河名,統稱東遼河。東遼河源出東遼縣遼河源鎮薩哈嶺五座廟,北流經東遼縣、遼源市,在石嶺鎮小官地屯入境,注入二龍湖。從二龍湖水庫調蓄流出後流入縣境。向北流經石嶺、孟家嶺、蔡家、東河、雙河、小城子等鄉鎮,轉西流,經小寬、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北境,梨樹縣與公主嶺市界河。折西南,流經沈洋鎮、劉家館鎮,梨樹縣與雙遼市界河。在劉家館鎮大力虎村陳家坨子屯西出境,入遼寧省昌圖縣境,在遼寧省康平縣三門郭家與西遼河匯流為遼河,全長359.6千米。東遼河環繞縣境東、北、西北3面,境內流長177.13千米,流域面積246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5417萬立方米。
昭蘇太河
明代稱大創忽兒河、元代稱昭蘇台河(蒙語意錢河),發源於十家堡鎮王相村土門嶺。西北折西流,經十家堡、梨樹、白山、四棵樹、喇嘛甸、大房身鄉鎮,在喇嘛甸鎮張家橋出境,入遼寧省昌圖縣界。縣境內流長85.7千米。流程中接納營城子河、龍灣河、前烏拉腳溝、太陽溝、郭家店河、姜家店河、三叉河、董佩屯河、董大橋河、羊尾巴嶺河、南奤河、戴家堡子河、長山堡河等支流,流域面積1136.5平方千米。橫穿縣境的較大河流。河道坡降平均2.3‰,彎曲係數1.45。年平均徑流量11198萬立方米,最大洪峯流量每秒120立方米,枯水期流量每秒1立方米。
興開河
原名新開河,1943年,偽滿“開拓團”建梨樹灌區時疏通中游及下游河道作為灌區排水渠,命名新開河。因與吉林省集安境內新開河重名,1988年經省批准更名興開河。發源於縣內萬發鎮東萬發村,西北流經萬發鎮、泉眼嶺鄉、榆樹台鎮、林海鎮、劉家館鎮,在劉家館鎮大力虎村匯入東遼河。上游原名東溝子,中游自雷家屯至張家堡子一帶沼澤甸,下游稱岳家溝子。全長83千米,流域面積828.91平方千米。河道寬20—50米,坡降平均0.98‰,彎曲係數1.38。多年平均徑流量623.8萬立方米,最大洪峯流量每秒119立方米,枯水期流量每秒1立方米。
葉赫河
古稱那木川河。十六世紀初,原居住在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女真一部,南遷至河岸定居,改名葉赫河,也稱也合河、夜黑河。源出石嶺鎮十里堡村,西南流,貫葉赫滿族鎮全境。在楊木林村王家屯出境,入遼寧省開原市境,縣內流長39千米。流程中接納橫道河、砬子溝河、崔家屯河、獐子河、張家河、團山子河、西溝、雙河、楊木林河等支流河水,流域面積289.75平方千米。河道坡降平均3.3‰,彎曲係數1.22。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184.7萬立方米,最大洪峯流量每秒70.5立方米,枯水期流量每秒0.8立方米。
二道河
發源於萬發鎮西萬發村,北流,經東河鎮、雙河鄉、小城子鎮,在小城子鎮注入東遼河,全長26.8千米,流域面積378.12平方千米。河道坡降平均0.98‰,彎曲係數1.31。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879萬立方米,最大洪峯流量每秒92立方米,枯水期流量每秒0.2立方米。
條子河
發源於石嶺鎮郭家溝。西北流,在石嶺鎮胡家屯出境,入四平市界。在梨樹鎮條子河村楊船口再次入境,轉西流,在喇嘛甸鎮胡家屯村出境,入遼寧省昌圖縣境。縣境內兩段流長23.75千米。流域面積243.34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1.76‰,彎曲係數1.25。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460.4萬立方米。
急水河
亦稱積水河、汲水河。發源於郭家店鎮雙馬架村。東北流,經蔡家鎮,在下坎子村注入東遼河。全長17.75千米,流域面積60.09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2.9‰,彎曲係數1.08。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80萬立方米,最大洪峯流量每秒7立方米,枯水期流量每秒0.4立方米。
耿老河
又名龍吟河。發源於石嶺鎮梨樹溝。東北流,在二龍山注入東遼河。全長13.5千米,流域面積71平方千米。河道坡降平均7.3‰,彎曲係數1.24。多年平均年徑流量580萬立方米。
石嶺河
發源於石嶺鎮哈福村。東流,經石嶺鎮姜家窪子村金家屯出境,入遼寧省西豐縣,匯入東遼河。縣境內流長16.75千米。流域面積451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7.4‰,彎曲係數1.24。多年平均年徑流量586萬立方米,最大洪峯流量每秒50立方米,枯水期流量每秒0.2立方米。
降水量
梨樹縣大氣降水量特點年際變化大、時空分佈不均。1986—2005年平均降水量556.41毫米,東南低山丘陵地帶年均降水量650毫米,西北部平原區年均降水量480毫米。降水多集中6—9月份,佔全年的77.8%。河川徑流,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多年平均徑流深度73毫米,東南部最大深度150毫米,向西北遞減為25毫米。 [33] 
地下水
水層
受地形、地貌、地層巖性結構的控制和影響,按地形地貌分為低山區和平原區兩大水文地質單元。南部低山區的石嶺鎮、葉赫滿族鎮、孟家嶺鎮,部分屬古生代地層,部分屬白堊紀地層,地勢崎嶇,水位埋藏深度一般3—5米,直接靠大氣降水補給。低山區地下水類型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其中小型構造盆地分佈在孟家嶺程家屯一帶的碳酸鹽裂隙水,富水性好;火成岩裂隙水分佈最廣,但富水性差,在斷裂帶內裂隙水泉流量大,一般在0.28—1.3升/秒;山間河谷是第四系鬆散巖類孔隙潛水彙集區,面積較小,含水層較薄,富水性弱,僅在溝谷相交處,水量有所增加。
中部和北部平原區85%以上屬第四紀地層。中部平原透水性較差,水位埋藏3—5米,以下為透水性較強的沙礫石層,地下水資源豐富。北部河谷平原第四紀沉積物厚度大多10—50米,底部有強透水的沙礫石層,厚度3—6米。沿東遼河谷,地形平緩,含水層透水性較差,常有次生鹽漬化現象發生。平原區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廣泛,形成孔隙潛水和孔隙裂隙承壓水。受新構造運動和水流作用影響,含水層的寬窄、厚薄以及巖性顆粒的粗細均有明顯差異。一般上游較下游顆粒粗,但厚度較薄,階地後緣較前緣顆粒細,富水性相應變化。東遼河一級階地富水性相對穩定,二級階地從沈洋鎮至榆樹台鎮北部以東,含水層顆粒細,富水性減弱,分水嶺兩側黃土台地中沖積層裂隙、孔隙富水性極貧。
水量
梨樹縣地下水資源量豐水年3.48億立方米,平水年3.22億立方米,枯水年2.8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3.13億立方米。縣境地下水具有季節性、間歇性、可恢復性。地下水資源量按河流分佈大體劃分4個區域:東遼河流域區2211.75平方千米,水量1.79億立方米,佔全縣的57.9%;昭蘇太河流域區1002.99平方千米,水量6669萬立方米,佔21.3%;條子河流域區131.10平方千米,水量708萬立方米,佔2.3%;葉赫河南部半山區流域區862.16平方千米,水量6078萬立方米,佔19.4%。
水質
梨樹縣地下水質好,化學成分多樣。地下水受自然地理因素和水文地質條件控制影響,自南至北大致分3個水質帶。
低山丘陵鹽分溶濾帶
帶內溝谷發育,地面坡度大,水位埋藏較深,3—5米。地下水徑流交替作用強,鹽分被地下徑流溶濾,泄入平原區。地下水化學類型為重碳酸氯化物鈣鎂型,礦化度每升0.05—0.5克,局部0.5—1克。石嶺鎮趙家溝東山村一社,孟家嶺鎮孟家村、大河沿村部分地域水質缺碘。
山前高平原鹽分帶
山前沖積洪積層和冰水沉積層地下水分佈區。其中丘陵狀台地地區因河谷發育,地面坡度較大,地下水位埋藏較深,徑流交替作用較強,鹽分多被泄入河谷。所含化學成分主要為重碳酸鈣型,礦化度每升0.1—0.5克。局部氯離子含量高,為氯化物重碳酸鈣鎂型和重碳酸氯化物鈣鈉型。礦化度每升0.5—1.0克。波狀台地(二級階地)地區,地面坡度較小,地下水徑流變緩,水位埋藏較淺,氯離子和鈉離子含量增高,形成重碳酸氯化物鈣型或重碳酸氯化物鈣鈉型。礦化度每升0.1—0.5克。低窪地帶鹽分聚積,礦化度每升0.5—1.0克以上。
河谷低平原鹽分帶
河谷沖積層地下水區。其東部和南部地面坡度較大,地下水徑流交替作用強。地下水化學類型主要為重碳酸鈣鈉型。礦化度每升0.1—0.5克。遼河農墾管理區局部氯離子含量增高,礦化度每升0.5—1.0克以上。西北部地面平緩,水位埋藏淺,地下水徑流交替作用弱,潛水蒸發作用增強,含化學成分複雜,水質惡化,礦化度每升0.3—0.5克,局部0.5—1.0克。土壤次生鹽漬化分佈較普遍,沈洋鎮、林海鎮及榆樹台鎮北部村屯含氟量較高。 [33] 

梨樹縣森林資源

梨樹縣森林資源海拔在250—400米之間,山巒起伏,崗嶺相連,山高林茂。東傍東遼河,中有石嶺河,屬温帶針闊葉樹混交林區。天然次生林樹種有柞樹楓樺山楊、椴樹、水曲柳黃菠蘿核桃楸、山槐等;人工林樹種有落葉松樟子松、黑松、油松紅松紫穗槐等。 [5] 

梨樹縣礦產資源

梨樹縣主要優勢礦產資源為硅灰石、大理岩、天然氣、石油。梨樹縣礦藏100餘種,主要有金、銀、銅、鐵、鋅、石灰石、硅灰石、大理岩、花崗石等。已發現礦產37種,查明資源儲量的12種,其中能源礦產3種,黑色金屬礦產2種,有色金屬礦產3種,貴金屬礦產2種,水汽礦產2種,餘為冶金、化工輔助材料及建築材料與非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中硅灰石、水泥用大理岩質量好,儲量大。硅灰石儲量在2000萬噸以上,原料產品銷往美國、德國、法國、荷蘭、日本等地;石灰石儲量約10億噸,已開發23個品種。 [5] 
北方巴厘島 北方巴厘島

梨樹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梨樹縣總人口71.756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6775萬人。男性、女性人口分別36.6479萬人和35.1083萬人。 [31] 

梨樹縣政治

縣長:畢志傑 [23] 
常務副縣長:李樂新 [24] 

梨樹縣經濟

梨樹縣綜述

2022年,梨樹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0.6億元,同比增長4.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94.8億元,同比增長7.0%,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6.3億元,同比增長7.9%,拉動GDP增長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59.5億元,同比增長0.4%,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5.6:9.5:34.9。 [31]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梨樹縣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49個,其中500-5000萬投資項目79個,5000萬以上投資項目64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5.9%。其中,建安投資增長3.4%,房地產投資0.49億元,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1.3%。商品房銷售面積54949平方米,下降47.6%。 [31] 
財税收支
2022年,梨樹縣實現一般公共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4.3億元,同比下降39.5%。實現一般公共預算地方級財政收入3.0億元,同比下降35.1%。
2022年,梨樹縣實現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57.0億元,同比增長0.8%。其中,教育支出7.2億元,同比增長0.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0億元,增長6.5%;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8億元,增長41.3%;公共安全支出1.5億元,下降7.9%;科學技術支出739萬元,增長185.3%;衞生健康支出4.8億元,下降17.4%;節能環保支出2.0億元,下降12.0%;城鄉社區支出4.5億元,下降23.3%。 [31] 
人民生活
2022年,梨樹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60元,同比增長3.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86元,同比增長3.9%。 [31] 

梨樹縣第一產業

2022年,梨樹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7.3億元,按可比價格增長7.2%。其中:農業產值78.0億元,同比增長3.2%;林業產值2.6億元,同比增長36.7%;牧業產值102.6億元,同比增長10.7%;漁業產值0.2億元,同比增長13.7%;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3.9億元,同比增長3.8%。 [31] 
農業
2022年,梨樹縣糧食播種面積24.8萬公頃,糧食總產量206萬噸。蔬菜及食用菌產量41.1萬噸。 [31] 
畜牧業
2022年,梨樹縣生豬出欄154萬頭,比上年增長5.4%;牛出欄16.8萬頭,比上年增長8.5%;羊出欄23.2萬隻,比上年增長7.1%。 [31] 

梨樹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梨樹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户,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7.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3%。從行業分類來看,農副食品加工業同比增長10.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8.9%;食品製造業同比增長51.2%,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同比增長2.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同比增長45.8%;醫藥製造業同比增長46.6%。 [31] 
建築業
2022年,梨樹縣有資質的建築業企業31户,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1.4億元,同比增長29.2%。從產值構成上來看,完成建築工程產值11.29億元,其他產值0.15億元。 [31] 

梨樹縣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2年,梨樹縣規模以上服務業4户。1-11月份,梨樹縣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6372萬元,同比增長81.8%。其中,參與核算的營利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4692萬元,同比增長238.5%。分行業看,1-11月份,道路運輸業1681萬元,同比下降15%;商務服務業3677萬元,同比增長165.3%。  [31] 
國內貿易
2022年,梨樹縣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15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1.64億元,同比下降7.4%。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9.5億元,同比下降7.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2.1億元,同比下降7.6%。按消費類型分,批發業銷售額13.9億元,同比增長12.6%,零售業銷售額21.4億元,同比增長7.1%,住宿業營業額0.3億元,同比增長1.5%,餐飲業營業額3.8億元,同比增長6.9%。 [31]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梨樹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42.7億元,同比增長10.0%;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117.1億元,同比增長19.4%。 [31] 

梨樹縣交通運輸

梨樹縣交通

“京哈”、“四梅”、“哈大”鐵路、“長大”高速公路、102國道等交通主動脈從梨樹縣境通過。境內有火車站3處。 [1] 

梨樹縣運輸

2022年,梨樹縣客運總週轉量6623萬人千米,同比下降57.5%;貨運總週轉量1153205萬噸千米,同比下降13.4%。公路運輸總週轉量1153868萬噸千米,同比下降13.5%。 [31] 

梨樹縣社會事業

梨樹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梨樹縣共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180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學生1983人。普通中學46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708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7176人。小學207所,小學專任教師2209人,小學在校學生23835人。 [31] 

梨樹縣文體事業

截至2022年末,梨樹縣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 [31] 

梨樹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梨樹縣醫療衞生機構總數441個。其中:醫院10家,衞生院29家,診所、衞生所、醫務室110家,村衞生室286家,婦幼保健院1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衞生監督所1家和其他衞生機構2家。截至2022年末,梨樹縣醫療機構實有牀位數2876張。醫療衞生機構人員總數4808人,衞生技術人員3176人。 [31] 

梨樹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梨樹縣共有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收養性機構)4個,牀位862張,其中民政局第四福利中心從2022年6月開始改建,至今未竣工,牀位100張。22年末,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3497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1519人。
2022年,梨樹縣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422户,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792人,全縣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498户,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412人。
2022年,梨樹縣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月550元、410元。全年發放救助資金10301.7萬元。
2022年,梨樹縣建設公共租賃住房13棟、58382平方米;改造老舊小區40個、25.76萬平方米;建設各類標準球場10個,推動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 [31] 

梨樹縣歷史文化

梨樹縣地名由來

《奉化縣誌》(光緒十年版)載:“以其時此地多植梨樹,因名之。”《梨樹縣誌》(1934年版)載:“此地原屬高句驪,蘇姓得名,故地有赫爾蘇、招(昭)蘇河、蘇龍起等號。城在昭蘇河裏,故名裏蘇;偏臉城在河之表,故又曰昭蘇。所言梨樹者,蓋由裏蘇轉音耳。”1960年編修的《梨樹縣誌(初稿)》載:“梨樹城原為今縣城北八里之偏臉城。因城北半里許有一棵粗大梨樹而得名。1821年(道光元年)昌圖廳設分防照磨時,擬建官署於此,故稱梨樹城照磨。因城在山頂,與昌圖廳往來中隔昭蘇太河,需涉水跋山,甚為不便,便在昭蘇太河以南另建新城。城移地而未易名,便稱新城(今梨樹鎮)為梨樹城。”
《奉化縣誌》(光緒十年版)物產命名説有一定史實根據。因舊梨樹城(偏臉城),從明至清代不僅城北半里許有一株粗壯的大梨樹,城內也多植梨樹。但《奉化縣誌》未確指“此地”為舊城,致使後人誤為新城。故《梨樹縣誌》(1934年版)有“梨非本地特產,少有植者,亦非佳品。以地多植梨樹命名,此臆説也”的斷語。認為梨樹由“裏蘇”轉音而來。
《梨樹縣誌》(1934年版)所記“此地原屬高句驪”,“以蘇姓得名,故地有赫爾蘇、昭蘇河、蘇龍起等號”與史實不符。赫爾蘇原為清代東遼河上游(柳條新邊以南)的河名,滿語為海邊鹽池所生之草,並非高句驪時代的河名。昭蘇河,元代稱昭蘇台河。“昭蘇”蒙語為“錢”,意為錢河,非高句驪時代的河名。蘇龍起是蒙語蘇木之轉音,為屯落之意。此地“原屬高句驪”,“以蘇姓得名”,“由裏蘇轉音”等推斷,實有臆説之嫌。城移地而未易名説較為確切。
偏臉城為金代韓州古城遺址。元滅金後,州雖廢,但州城仍為開原北上的重要驛站——韓州站。清代前期至中期,為盛京通往黑龍江的重要驛站。後因站廢名失,當地人便因城內外有梨樹,稱為梨樹城。古城地處交通要路,為金代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縣)至燕京(今北京市)必經之路。金天德二年(1150年),因“州非衝途”,將韓州治所從當時的柳河縣(今遼寧省昌圖縣八面城)移至交通條件便利的九百奚營(今偏臉城)。道光元年(1821年),昌圖廳於此設分防照磨時,駐地仍選址交通要塞上的舊梨樹城(今偏臉城)。動工建署時,發覺其與昌圖廳中隔昭蘇太河,交通不便,遂移至河南4千米處(今梨樹鎮)建署,仍稱梨樹城分防照磨署,駐地稱為梨樹城。舊梨樹城則依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形似偏臉,稱為偏臉城。
《奉化縣誌》(光緒十年版)記載:“照磨署初在梨樹城,後移至縣治街。”證明梨樹城與縣治街本非一地。是由梨樹城移至縣治街(今梨樹鎮奉化大街)。日偽時期日本人編寫的《四平街案內》記載:“偏臉城為古之梨樹城”。訪當地高齡老人證實:偏臉城即古之梨樹城,因古城北有一粗大梨樹而得名。“物產命名説”和“城移地而未易名説”與歷史相符,梨樹縣名源於當時物產“梨樹”較為合理。 [33] 

梨樹縣文化遺址

梨樹古城原名昭蘇城,因在昭蘇太河右岸而得名。傳説有一位蒙古太子名叫昭蘇,死於此地。為紀念他,將此河命名為昭蘇太子河。昭蘇為蒙語,意為有很多錢。
偏臉城出土文物 偏臉城出土文物
梨樹古城位於今梨樹鎮北偏東4千米,南臨昭蘇太河,北依白山丘陵,城垣依山勢修築,因地勢不平,西北高而東南低,方位偏斜,形成“偏臉”狀,故民間又稱“偏臉城”。偏臉城地處今梨樹縣白山鄉岫巖村北白山崗南坡,古城平面略呈方形,城垣雄闊方正,為夯土而成,城垣周長4318米,頂寬1米,基寬12米,最高處達7.4米,城垣四角築瞭望台(又稱角樓),高出城牆2米。古城開有4座城門,城門外有甕城,城牆外有護城河。除了南牆破壞較嚴重以外,其餘三面城牆尚存遺蹟。該城原為遼代九百奚營治所,金初稱“合叔勃”,是宋金時期重要交通孔道。金末蒙古貴族揮兵攻金伐宋,古城毀於這場浩劫之中。此後數百年間,古城一直沉睡在曠野之中,漸漸被人們遺忘。20世紀60年代,文物部門將梨樹古城定名為偏臉城,列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梨樹城分防照磨衙署在古城的城垣中並沒有駐多久,便移至城南的奉化屯。奉化屯周圍早年曾是一片沼澤地,清嘉慶年間形成屯落。分防照磨衙署遷至奉化屯後,最初那裏並無城垣,四周都是開闊地,無險可依。後來衙署為防“匪患”,便在聚落四周挑壕蓄水,壘土為牆,作為防禦工事。還在壕上建橋以便出入,街口處連接民房立了東、西、南、北4個門,在門旁設了炮台。城牆高4.5米,牆上築垛口,高1米,城內設馬道,狀似土圍子。清同治四年(1865年),馬國良(號稱“馬傻子”)起義軍曾攻破奉化土牆,四門倒塌,起義軍衝進城內,殺官逐吏,開獄分倉。
清末奉化設縣後原駐奉化的梨樹分防照磨移駐八面城。初設縣時,奉化早年修築的土圍子已夷為平地。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為防義和團和土匪,知縣王順存召集紳商募捐,修築城牆。知縣鮮俊英繼任後,繼續修築,才最後完工。城牆周長9000米,城外護城河上寬5米,深5米,底寬3米。該城牆到解放前已倒塌殆盡。

梨樹縣民俗文化

閆淑平和佟長江表演二人轉 閆淑平和佟長江表演二人轉
梨樹縣是東北二人轉藝術的發源地之一,梨樹縣二人轉起源於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當時最著名的二人轉藝人齊姓,其藝人譜系“齊家蔓”。第二代傳人劉姓,出生在梨樹縣林海鎮。《小兩口串門》是已知的由梨樹縣二人轉藝人雙菊花創作的最早劇目。民國時期,梨樹二人轉從藝人員達百餘人,經常演出的劇目有300多出,小曲小調近180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嶽永豐班、金鳳山班等8個戲班,唱遍整個梨樹及四平、雙遼、懷德和遼寧北部各縣,遠近聞名,曾有“八大戲班鬧梨樹”之説。“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二人轉藝術在清朝末年的梨樹大地上根深葉茂,遍地開花。1950年,梨樹成立“梨樹藝人劇團”,1956年更名為梨樹縣地方戲隊。
梨樹二人轉有着200多年的歷史。2009年,梨樹二人轉藝術被省政府批准為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項目,梨樹縣又被吉林省文化廳命名為“二人轉之鄉”。 [6] 
2011年7月9日,由中國曲協授予的“中國二人轉之鄉”的牌匾落户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 [6]  由中國曲協副主席姜昆、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董耀鵬將“中國二人轉之鄉”的牌匾授予梨樹縣。

梨樹縣風景名勝

梨樹縣旅遊景點有葉赫那拉古城 [7] 葉赫那拉城轉山湖遊樂園、偏臉城遺址

梨樹縣著名人物

陳吉寧 陳吉寧
陳吉寧,男,漢族,1964年2月生,吉林梨樹人。 [15]  現任 [29]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27]  、上海市委書記 [27]  、上海警備區黨委第一書記 [28]  [26] 

梨樹縣榮譽稱號

梨樹縣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8] 
第三批城鎮化試點地區 [8] 
“中國二人轉之鄉” [6] 
“中國詩歌之鄉” [1] 
“中國硅灰石之鄉” [9] 
“國家級(食品類)農畜產品加工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1]  [10] 
“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 [11] 
“國家級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實驗區”。 [1]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12]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3] 
2020年10月,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 [14]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16] 
2021年7月30日,入選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名單。 [17] 
2021年11月,擬入選創建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名單(第一批)。 [18] 
2021年11月15日,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確定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 [19] 
2021年12月,入選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 [20] 
2022年1月,被評為吉林省糧食生產十佳縣。 [21] 
2022年4月14日,入選“賽迪顧問鄉村振興百強縣(2021)”名單,位列全國第45名。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