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日期
- 1900年8月10日
- 逝世日期
- 1986年5月3日
- 畢業院校
- 清華大學,巴黎大學
- 代表作品
-
《中國音韻學》
《中國現代語法》 - 主要成就
- 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
王力人物生平
編輯1913年(民國二年),小學畢業後失學。
1916年(民國五年),在博白高等小學任國文教員。
1920年(民國九年),到一家名門大族當家庭教師,因該家族有大量藏書,得以博覽古籍,在國學方面打下深厚基礎。
1924年(民國十三年),入上海南方大學學習,次年轉入上海國民大學。
1926年(民國十五年),考進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師從趙元任。國學院有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王國維對這個愛好文學的年輕人説:“我原來愛好文學,後來為什麼研究古文字和歷史呢?因為這是實實在在的東西。“為着追求實實在在的東西,王力跟了“中國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學語言學。國學院畢業後,王力接受趙元任的建議,去了當時世界語言學的中心——巴黎。
1931年(民國二十年),以論文《博白方音實驗錄》獲法國文學博士學位。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王力呼籲政府支持中央研究院或教育部牽頭制定一部標準文法。他認為5年可以製成草案,3年精細修訂,8年之後,我們將有一部文法。儘管想法很好,作呼籲的也遠不止王力一人,但這樣的工作卻遲遲沒有啓動。1936年,王力寫了《中國文法學初探》,倡言拋棄模仿,運用西方語言學理論工具,從漢語的現實中尋求語言規律。此文幾乎是他扛起中國語言學研究重擔的宣言。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8月10日,日本投降,王力一夜未眠。在抗戰流亡的艱苦歲月中,王力的研究已經在語法、音韻、詞彙、詩律、方言各領域全面鋪開,並計劃着中國語言學的未來。
1950年,隨着戰爭結束,王力培養的中國第一批語言學大學生從中山大學語言學系畢業。
1950年4月10日和1953年9月18日,先後被毛澤東任命為廣州市人民政府委員。
1956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1957年冬,赴波蘭講學。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王力的研究和教學戛然而止。
1984年,王力生平最後一次回到中山大學。中山大學邀請他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做題為“現代漢語的語音系統”的演講。5000人座位的紀念堂,竟來了12000人,把紀念堂四周的草坪都坐滿了。傅雨賢回憶説:“他一看密密麻麻那麼多人,他很感動啊!84歲了,結果他足足講了一個鐘頭。專業課一次12000多人聽,中國教育史上沒有過,我估計世界教育史上也沒有過,而且這是他最後的一次公開課。”
王力家庭生活
編輯女兒:王緝慈
[14]
孫女:王小莘
[16]
王力人物成就
編輯王力主要成就
王力在漢語語法學、音韻學、詞彙學、漢語史、語言學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語言學方面的專著有40多種,論文近200篇,共約1000萬餘字,內容幾乎涉及語言學各個領域,有許多且具有開創性。這些論著正彙編為《王力文集》,20卷,1985年已出版前3卷。王力捐獻這部書的稿費,設立“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金”,自1986年開始評選、頒發。
第一,將傳統的“小學”(語文學)和現代語言科學相結合。王力運用先進的語言理論重新審視中國傳統的語文學。或科學地詮釋舊的文字、音韻、訓詁之學,例如他的《中國音韻學》(後改名為《漢語音韻學》)、《字史》、《古語的死亡殘留和轉生》;或深入探討漢語語音、語法、詞彙的結構系統、民族特點及其歷史發展的演變規律,例如他三十年代寫的《上古韻母系統研究》、《中國文法中的系詞》,四十年代寫的《漢越語研究》、《新訓詁學》、《中國現代語法》、五十年代寫的《漢語史稿》、《關於漢語有無詞類的問題》、《漢語實詞的分類》,六十年代寫的《先秦古韻擬側問題》、《略論語言的形式美》,七十年代寫的《黃侃古音學述評》、《現代漢語語音分析中的幾個問》,八十年代寫的《同源字典》、《漢語語音史》等。
第二,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王力在高等學校從事教學五十餘年,先後開設過二十多門課程。他寫出來的講義,就是他的科研成果。所以常常是一上完課,他的講稿就可以送出版社出版,而且多是高水平的專著。例如:《漢語音韻學》、《中國語文概論》(後改名《漢語講話》)、《中國現代語法》、《中國語法理論》、《漢語詩律學》、《漢語史稿》、《中國語言學史》、《清代古音學》以及他主編的《古代漢語》等。
第三,創新與求實相結合。在科學研究中,王力開創了不少新的漢語言學科體系(如上文所列舉的),提出許多新的見解。例如《中國文法中的系詞》一文,運用歷史比較的方法分析了大量的語料,系統地考察了漢語“名句”句法結構的特點和系詞的產生及發展過程,指出古漢語名句的主語與表明語之間不用系詞。這不僅正確揭示了漢語語法的一個重要特點,而且是中國語言學家首次真正擺脱西洋語法的束縛,歷史地、求實地研究漢語自身特點而取得的重大成果。又如古韻研究上,他提出的“脂、微分部”説,“古韻十一類二十九(或三十)部系統”,“上古每個韻部只有一個主元音”,“先秦聲調分舒促兩大類,各又細分為長短”的學説,也都是根據豐富的材料進行科學的分析而得出的獨到的見解。他強調説:“如果墨守師説,學術就沒有發展了。”正是由於王力具有這種求實的學風,才能不斷創新。
第四,淵博與專深相結合。王力的學問博大精深,為學界所公認。他不僅是傑出的語言學家,而且是著名的翻譯家、詩人和散文家。他翻譯、出版過法國紀德、小仲馬、嘉禾、左拉、都德、波特萊爾等作家的小説、劇本、詩歌以及《莫里哀全集》共二十餘種;他早年還撰寫了《羅馬文學》、《希臘文學》;他自己創作的詩歌和散文基本上收集在《龍蟲並雕齋詩集》、《王力詩論》與《龍蟲並雕齋瑣語》裏。後者多次重版,在港台也一再翻印。中國現代文學史家把他和梁實秋、錢鍾書推崇為抗戰時期三大學者散文家。
王力作為語言學大師,不僅注重專業的學術研究,在語言科學諸多領域勤於開創,寫出了許多高水平的論著,取得豐碩的成果,而且非常關注語言文字學的普及與應用。
王力作為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原名譽校長,對學校發展和建設非常關心。1986年2月20日向參加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首屆學習經驗交流會的學員贈詩道:“高山岌岌水泱泱,大好河山是我鄉。禹跡茫茫多寶藏,原田每每足菰粱。獻身甘願為樑柱,許國當能促富強。永矢弗諼心似鐵,匹夫有責系興亡。”
王力重視語言文字的應用。他在文字改革、漢語規範化和推廣普通話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普及工作。早在30年代他就提倡文字改革,主張用羅馬字拼音。1940年出版的專著《漢字改革》,分析了現行漢字的優缺點及改革的可能性,提出了改革方案。1949年後參加漢字簡化、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推廣普通話以及漢語規範化的研究工作,發表了多篇論文。
王力又是詩律學家。他的《漢語詩律學》(1958年)對中國古代詩詞的格律和語言特點作了精到的研究。1962年發表的《中國古典文論中談到的語言形式美》和《略論語言形式美》兩篇論文,則是他研究詩歌語言的另一重要成果,曾引起當時詩歌界的普遍重視。王力又是詩人,著有《龍蟲並雕齋詩集》(1984年)。
[5]
王力學術貢獻
王力在音韻學方面用力最勤。早年在法國專攻實驗語音學,著有《博白方音實驗錄》(1931年)。他的《中國音韻學》(1936年,1955年再版時改名為《漢語音韻學》)一書用現代語音學理論解釋傳統音韻學的概念,敍述了傳統的今音學(《廣韻》音系)、古音學和等韻學的基本內容。此外,王力還發表了一系列研究音韻的論文,例如《南北朝詩人用韻考》(1936年)、《上古韻母系統研究》(1937年)、《漢越語研究》(1948年)、《上古漢語入聲和陰聲的分野及其收音》(1960年)、《古韻脂微物質月五部的分野》(1963年)、《先秦古韻擬測問題》(1964年)、《黃侃古音學述評》(1978年)、《古無去聲例證》(1980年)、《〈經典釋文〉反切考》(1982年)等以及《漢語音韻》(1962年)、《楚辭韻讀》(1980年)、《詩經韻讀》(1980年)和《漢語語音史》(1985年)等專著。
王力在上古音方面的貢獻有分如下三類:
①脂、微分部。王力受到前人的啓發,利用先秦韻字和諧聲材料從與真、質(至)相對的脂部中分出與文、物(隊)相對的微部,這個結論已為一般學者所承認。
②在古韻部的構擬上,主張每個韻部只有一個主元音,陰聲韻部都是開音節。對高本漢的學説(每個韻部有兩個以上的主元音、陰聲韻部大都收濁塞音尾-□、-d、-b、-r之類)作了修正。
③認為上古聲調分平入兩大類,它們又各分長短二類,即長平、短平,長入、短入,後來演變為平、上、去、入四聲。這就肯定了上古聲調中除音高外音長也起很大的(甚至是主要的)作用。他認為,這種主張可以解釋上古許多陰聲字(即長入,中古多變讀為去聲)和入聲字(即短入)相押的事實,同時也與漢藏語系許多語言具有的元音分長短的普遍特徵相類似。這個説法受到研究漢藏語系比較語言學者的重視。
古代漢語(2張)
王力對漢語的語音、語法、詞彙所作的描寫的和歷史的研究,集中在《漢語史稿》(上、中、下,1957年~1958年)一書中。70年代末開始修訂重寫,分為《漢語語音史》(1985年)、《漢語語法史》和《漢語詞彙史》三書。他的《中國語言學史》(1981年)對中國2000年來的語文研究和語言學遺產做了比較全面的敍述和初步的總結。《清代古音學》一書則着重介紹、評論了自顧炎武以來清代的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廣森、王念孫、朱駿聲、江有誥和近代的章炳麟、黃侃等人在古音學上的成就。他主編的《古代漢語》教材(1962年~1964年,共4冊,1980年修訂)體系新穎、內容豐富,在國內外都獲得好評。
[2]
王力論文著作
- 文獻發表
1936年發表《中國文法學初探》一文,對中國語法學界自《馬氏文通》以來因襲英語語法研究的狀況提出批評,同時對漢語語法的特點和研究方法做了初步探討。1937年發表的《中國文法中的系詞》,指出系詞在古代漢語裏不是必要的,漢語的句子也不一定都要有動詞,這揭示了漢語不同於印歐語言的一個突出特點。他的《中國現代語法》(1943)、《中國語法理論》(1944)以及《中國語法綱要》(1946)等著作,以《紅樓夢》為主要研究對象,建立了自己的漢語語法體系。在40年代,王力的語法著作和呂叔湘的《中國文法要略》都對漢語語法研究起了重要的影響。
[6]
- 學術著作
1 | 古代漢語(主編) | 中華書局1964年 |
2 | 詩詞格律 | 中華書局1977年 |
3 | 語法和語法教學(介紹"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張志公主編]/[王力等編]) |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 |
4 | 廣州話淺説 | 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 |
5 | 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話 | 文化教育出版社1951年 |
6 | 詩詞格律概要 | 北京出版社1979年 |
7 | 楚辭韻讀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
8 | 詩經韻讀 | |
9 | 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話 |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
10 | 漢語詩律學 | 新知識出版社1958年 |
11 | 漢語音韻 | 中華書局1980年 |
12 | 龍蟲並雕齋詩集 | 北京出版社1984年 |
13 | 漢語詩律學 |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 |
14 | 古代漢語(主編) | 中華書局1981年 |
15 | 詩詞格律十講 | 北京出版社1964年 |
16 | 中國音韻學 | 商務印書館1936年 |
17 | 王力詩論(張谷編) | 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
18 | 中國語文講話 | 中國青年出版社1954年 |
19 | 中國現代語法 | 中華書局1954年 |
20 | 中國語法理論 | 中華書局1954年 |
21 | 康熙字典音讀訂誤 | 中華書局1988年 |
22 | 中國現代語法 |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
23 | 漢族的共同語和標準音(王力等著) | 中華書局1956年 |
24 | 中國語法理論 | 商務印書館1951年 |
25 | 龍蟲並雕齋文集 | 中華1980年 |
26 | 漢語講話 | 文化教育1955年 |
27 | 漢語史稿 | 科學1957年 |
28 | 漢語史稿 | 中華書局1980年 |
29 | 漢語史稿 | |
30 | 漢語史稿 | |
31 | 漢語音韻學(中國音韻學) | 中華書局1956年 |
32 | 中國現代語法 | 商務1985年 |
33 | 王力文集(語言理論,中國語言學,古漢語概論,語法理) | 山東教育1990年 |
34 | 王力文集(文字,字典,詞彙,文學語言,語文教學,古) | |
35 | 王力文集(中國語言學史,清代古音學) | |
36 | 王力文集(中古音等韻及其他) | 山東教育1991年 |
37 | 王力文集(浙江人怎樣學習普通話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 | 山東教育1990年 |
38 | 詩詞格律 | |
39 | 詩詞格律 | 中華書局1962年 |
40 | 中國現代語法 | 商務印書館1950年 |
41 | 漢語淺談 | 北京出版社1964年 |
42 | 詩詞格律 | 中華書局2000年 |
43 | 詩詞格律十講 | 北京出版社1978年 |
44 | 愛(奢辣爾第著/王力譯) | 商務印書館1934年 |
45 | 半上流社會(小仲馬著/王力譯) | 商務印書館1931年 |
46 | 少女的夢(畦德著/王力譯) | 開明書店1931年 |
47 | 古代漢語(主編) | 中華書局1999年 |
48 | 中國語言學史 |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
49 | 詞類 | 新知識出版社1957年 |
50 | 關於漢語有無詞類的問題 | 中國科學院1955年 |
51 | 中國語文講話 | 開明書店1955年 |
52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主編) |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 |
王力社會任職
編輯王力曾當選為廣東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廣州市人民政府委員,北京市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至五屆委員,第四、五屆常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四、五、六屆委員,第五、六屆常務委員會委員。曾兼任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顧問,中國語言學會名譽
[13]
會長,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
[2]
王力社會捐贈
編輯在王力去世的前一年夏天,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王力文集》。他將10餘萬元稿費全部捐出,在北大設立“王力語言學獎”。這是“文革”後最早的個人捐贈學術獎金,而他本人至今仍有“孤獨而有尊嚴”的美譽。
王力人物評價
編輯中國百年來最卓越的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南方日報》評)
[7]
王力作為語言學大師,不僅注重專業的學術研究,在語言科學諸多領域勤於開創,寫出了許多高水平的論著,取得豐碩的成果,而且非常關注語言文字學的普及與應用。(《光明日報》唐作藩評)
[1]
北大教授中或長於書法,或精於書論,懷瑾握瑜者代不乏人。先後有:馬敍倫、鄧以蟄、魏建功、向達、馮友蘭、朱光潛、宗白華、王力、黃子卿、楊周翰、周祖謨、李志敏、羅榮渠⋯諸先生。他們以器識為先,以人品、學養(學術品位)領字。他們的作品中不是書家、勝似書家,藴藉風流、韻味醇深的濃郁的書卷氣迥然不同於流俗的那種“匠氣”。(北京大學教授、書法家陳玉龍評)
[8]
王力先生是罕見鮮有的全面的漢語語言學大師,深入研究歷代漢語的語音、詞彙、語法,創立漢語史學科;深入研究漢語音韻學和漢語詩律學,深入研究現代語法和語法理論,深入研究漢字改革,所有領域的有關成果足以深深影響當時、現在和未來。王力先生以治學嚴謹著稱,既能高屋建瓴,大氣磅礴,又能睿智縝密,周到細緻,令人歎為觀止。王先生非常勤奮,每天堅持9小時工作。我1978年到北大讀研究生,住在29樓,王先生每天堅持上午、下午、晚上三次準時到工作室工作,十分令人感動。王先生的論斷是令人欽佩的不刊之論,著作都是傳世的學術精品。(南開大學教授、著名語言學家馬慶株評)
[9]
“有容德乃大”,無論是王先生的學術成就,還是王先生的為人處事,都可以説是已經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北京大學新聞中心評)
[10]
王力後世紀念
編輯- 王力故居
王力故居坐落在博白縣城廂鎮(今博白鎮)新仲村岐山坡,離縣城1個公里,始建於清嘉慶六年(1796年),總佔地面積11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原為三進27室,具有客家民居建築風格。由於年久失修,已有相當部分房屋於20世紀90年代初崩毀。
為了弘揚王力勤奮好學、龍蟲並雕、中西貫函,忠誠教育事業,熱愛祖國的精神,緬懷先輩,激勵後人,博白縣縣委、縣政府決定修復王力故居和建設王力紀念館,並從2002年3月份開始籌備修復王力故居。把王力故居、紀念館的規劃納入整個縣城的規劃,總投資1000多萬元。規劃第一期工程:王力故居主體工程和故居前面小廣場的硬化;第二期把道路拓寬,建好停車場;第三期工程建設王力廣場,擺放王力先生銅像,恢復門前7個池塘,把故居前的魚塘建成荷塘,闢為休閒遊樂場所。並將岐山坡小學改名王力小學,在故居後面建設王力初中,在岐山坡小學左邊建造王力紀念館。
[11]
- 王力中學
王力中學前身是創建於1960年的博白縣第二初級中學;1970年升格為博白縣城廂高級中學;1993年,為紀念王力先生,以王力先生名字命名,即王力中學。2003年博白縣人民政府決定把王力中學升格為縣級重點中學。其辦學理念為用王力精神育人;辦學目標為:弘揚王力精神的優質學校;培養目標:育王力精神+現代素質的人。
[12]
- 參考資料
-
- 1. 國學大師-王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1-26]
- 2. 王力 .東北師範大學[引用日期2015-11-26]
- 3. [教育史上的今天]1986年語言學家王力逝世 .騰訊教育[引用日期2015-12-23]
- 4. 王力:孤獨而有尊嚴的一生 .搜狐新聞[引用日期2015-11-30]
- 5. 王力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外語系[引用日期2015-11-26]
- 6. 龔千炎.中國語法學史.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127
- 7. 中國百年來最卓越的語言學家:王力先生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5-11-26]
- 8. 北大書畫活動的歷史回顧與前瞻 .北京大學官網.2014-07-08[引用日期2020-04-23]
- 9. 馬慶株:全面繼承王力先生的語言學事業 .搜狐[引用日期2015-12-23]
- 10. 紀念北大教授王力先生百年誕辰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5-12-26]
- 11. 王力故居 .博白縣政府網[引用日期2015-12-23]
- 12. 王力中學簡介 .王力中學官網[引用日期2015-12-23]
- 13. 王力 書籍 .豆瓣[引用日期2021-07-10]
- 14. 王力先生後人捐贈梁啓超贈王力楷書對聯- .清華校友網[引用日期2022-05-31]
- 15. 王力先生大公子——廣西大學中文系主任秦似教授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2-05-31]
- 16. 王力之孫王小莘作客文學院談祖輩的求學之路-文學院 .廣西大學[引用日期2022-05-31]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