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史稿

鎖定
《漢語史稿》是王力著語言文字著作,於1957年首次出版。 [1] 
《漢語史稿》研究漢語發展的歷史,分上、中、下3冊,依據保存到當下的古代經、史、子、集、詩詞、小説、俗語、小學著作及現代方言,汲取了前代小學家們的研究成果,聯繫社會發展的歷史,注重語言自身發展的歷史過程及與各方面的聯繫,用歸納總結的方法,從宏觀、微觀兩個方面,系統地描述了上古、中古、近代漢語語音、語法、詞彙的發展、現代漢語的形成的基本狀況。該書第一次從歷史角度出發,把語言的發展變化放在歷史進程中來考察,從而揭示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漢語的面貌,是中國從語言史角度系統地研究漢語的開創性嘗試。《漢語史稿》試圖從語言史的角度系統地研究漢語,它以文學語言為對象,以語音、語法、詞彙為綱,對漢語語音、語法、詞彙發展的歷史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描述。 [1-2] 
作品名稱
漢語史稿
作    者
王力
類    別
語言學
字    數
516000
首版時間
1957年

漢語史稿內容簡介

《漢語史稿》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着重介紹中國曆代學者對漢語史研究的貢獻和漢語史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語音的發展”,着重介紹漢語語音從上古、中古到現代的聲、韻、調系統的發展;第三章“語法的發展”,分歷史形態學和歷史句法學兩部分,概述了漢語語法發展的全貌;第四章“詞彙的發展”,介紹漢語基本詞彙和各種詞語的形成及其發展等;第五章“結論”,介紹漢語悠久的歷史。 [1] 

漢語史稿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漢語史的對象和任務
第二節 中國曆代學者對漢語史的貢獻
(一)語義研究階段
(二)語言研究階段
(三)全面發展階段
第三節 漢語史的研究方法
(一)注意語言發展的歷史過程
(二)密切聯繫社會發展的歷史
(三)重視語言各方面的聯繫
(四)辨認語言發展的方向
第四節 漢語史的根據
第五節 漢語的親屬
第六節 漢語史的分期
第七節 漢民族共同語的形成
第八節 漢語的文字
第二章 語音的發展
第九節 語音和語法詞彙的關係
第十節 中古的語音系統
(一)廣韻的聲母
(二)廣韻的韻母
第十一節 上古的語音系統
由上古到中古的語音發展
第十二節 上古聲母的發展
第十三節 上古純元音韻母的發展
第十四節  上古促音韻母的發展
第十五節 上古鼻音韻母的發展
第十六節 上古聲調的發展;關於上古語音發展的一些結論
由中古到現代的語音發展
第十七節 中古聲母發展的一般敍述
第十八節 現代聲母p等的來源
第十九節 現代聲母k等的來源
第二十節 現代聲母n,l等的來源
第二十一節 中古聲母發展的一般的敍述
第二十二節 現代漢語a和o的來源
第二十三節 現代漢語e和ə的來源
第二十四節 現代漢語ei,i及其變體的來源
第二十五節 現代漢語u,y的來源
第二十六節 現代漢語ai,au,ou的來源
第二十七節 現代-n尾韻母的來源
第二十八節 現代-ŋ尾韻母的來源
第二十九節 聲調從中古到現代的發展
(一)濁上的變去
(二)聲調的分陰陽
(三)入聲的消失
第三十節 關於中古到現代聲韻調發展的一些結論
(一)聲母方面
(二)韻母方面
(三)聲調方面
第三章 語法的發展
第三十一節 語法發展的一般敍述
歷史形態學
第三十二節 名詞的發展
第三十三節 單位詞的發展
第三十四節 數詞的發展
第三十五節 人稱代詞的發展
第三十六節 指示代詞、疑問代詞等的發展
第三十七節 動詞的發展
第三十八節 形容詞和副詞的發展
第三十九節 介詞和連詞的發展
歷史句法學
第四十節 構詞法的發展
第四十一節 系詞的產生及其發展
第四十二節 詞序的發展
第四十三節 詞在句中的臨時職務
第四十四節 名詞的關係位
第四十五節 句子的仂語化
第四十六節 使成式的產生及其發展
第四十七節 處置式的產生及其發展
第四十八節 被動式的發展
第四十九節 遞系式的發展
第五十節 語氣詞的發展
第五十一節 省略法的演變
第五十二節 五四以後新興的句法
第五十三節 句法的嚴密化
第四章 詞彙的發展
第五十四節 漢語基本詞彙的形成及其發展
(一)自然現象的名稱
(二)肢體的名稱
(三)方位和時令
第五十五節 鴉片戰爭以前漢語的藉詞和譯詞
(一)西域藉詞和譯詞
(二)佛教藉詞和譯詞
(三)西洋藉詞和譯詞
第五十六節 鴉片戰爭以後的新詞
第五十七節 同類詞和同源詞
第五十八節 古今詞義的異同
第五十九節 詞是怎樣變了意義的
第六十節 概念是怎樣變了名稱的
第六十一節 成語和典故
第五章 結論
第六十二節 漢語悠久光榮的歷史
附錄
[3] 

漢語史稿創作背景

《漢語史稿》是中國較早的漢語史,是王力在對漢語語音、語法、詞彙進行全面精深研究的基礎上於1954年撰寫的,最初為作者在北京大學講授“漢語史”課程時寫的教材。 [4] 

漢語史稿作品思想

漢語至少有一萬年以上的歷史,文字材料從甲骨文至今也有三千多年了。儘管中國曆代學者對漢語從音韻、訓詁、文字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由於時代的侷限,他們只是着眼於先秦這一平面靜態地研究,沒有從歷史發展的全過程來探討漢語發展的內部規律。《漢語史稿》運用歷史比較的科學方法,第一次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揭示了幾千年來漢語語音系統、語法結構、詞彙,文字的內部規律。作者認為,語言的發展有其一般的內部規律和特殊的內部規律,其發展的速度是不平衡的,語言中詞彙發展最快,而語法相對而言則較為穩定,而語言的這種發展變化,不僅受語言發展自身規律的支配,還會受到社會因素諸多方面的影響。因此,研究漢語史就必須密切聯繫社會發展的歷史,重視語言各方面的聯繫,注意語言發展的歷史過程。特別要注意用科學的方法對待材料,認真辨別史料的時代,考證力求精確,注意抓主要規律。研究漢語史,要善於利用現有資料,以今循古,再以古推今,根據上古音近義涵的情況,人們可以通過形聲字的諧音,系統地求古音古義。現代漢語口語和方言對研究不同時期的語音發展狀況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從漢語史的研究角度看,文字記載的材料中越接近口語的,參考價值越大。 [5] 
同屬漢藏語系的其他語言如越南語、苗瑤語等對漢語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幫助。漢語史屬於歷史範疇。作者認為,漢語史的分期應由語言發展的內部規律來決定,作者不同意以文體的轉變為標準;在語音、語法、詞彙三方面中,作者認為應以語法為主要根據,語音次之。根據這個標準,作者把漢語史分為四個時期:(一)公元3世紀以前為上古期(3至4世紀為過渡階段);(二)公元4世紀到12世紀為中古期(12世紀至13世紀為過渡階段);(三)公元13世紀到19世紀為近代(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為過渡階段);(四)20世紀(五四運動以後)為現代。 [5] 

漢語史稿作品影響

《漢語史稿》用科學的語言理論為指導,使用歷史比較的研究方法,以古代書面語及現代方言為證據,建立起了一個科學的漢語史體系。將漢語的發展史全面系統地貫串起來,是學術界研究漢語的發展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6] 

漢語史稿出版信息

《漢語史稿》初版於1957年到1958年間由科學出版社出版。1980年6月修訂後改由中華書局出版。 [1] 

漢語史稿作者簡介

王力,是中國現代語言學家、詩人。字了一,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人。1927年赴法國留學,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32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廣西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嶺南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中山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語言學系系主任。1954年調北京大學任教授,直至去世。曾兼任漢語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並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1956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57年赴波蘭講學。曾兼任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顧向,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 [7] 
參考資料
  • 1.    王素仙等編,大學中文專業必讀書舉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09,第372頁
  • 2.    《讀書辭典》編委會編,讀書辭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11,第511-512頁
  • 3.    王力著,漢語史稿,中華書局,2015.01,第1-7頁
  • 4.    趙傑,趙卜筠編著,中國人應該知道的文學之最,廣西人民出版社,2014.02,第208-209頁
  • 5.    洪範,芝田編著,中外社會科學名著千種評要 語言學,華夏出版社,1992.10,第73-74頁
  • 6.    王英明編著,古漢語書目指南,齊魯書社,1988.12,第201-202頁
  • 7.    洪範,芝田編著,中外社會科學名著千種評要 語言學,華夏出版社,1992.10,第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