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濟寧市育才中學

鎖定
濟寧市育才中學(Jining Yucai High School)由濟寧市人民政府於1995年設立興建,是濟寧市教育局直屬的國辦高級中學。1999年被評為山東省規範化學校,2006年被評為山東省首批高中教學示範學校。學校佔地面積140畝,教學班75個,在校學生3600餘名。教職工397名。建校以來,學校先後獲得全國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學校、全國奧林匹克競賽十佳學校、全國中學外語教改實驗學校、全國首批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首屆省級文明校園、濟寧市人民政府首次表彰的濟寧市高中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空軍招飛工作先進單位等市級以上榮譽。 [3] 
中文名
濟寧市育才中學
外文名
Jining Yucai High School
簡    稱
育才中學
創辦時間
1995年
校    訓
養浩然正氣,成經緯之才
地    址
山東省濟寧市洸河路26號
主要獎項
山東省重點中學
山東省首批高中教學示範學校
主要獎項
山東省高考第一名培養學校
山東省科普示範學校
類    別
省級規範化學校
現任校長
喬德金
所屬地區
山東濟寧市
專任教師
364名
高級教師
176名
官    網
http://www.jnyczx.com/

濟寧市育才中學學校簡介

山東濟寧育才中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名牌大學生源基地學校是省級規範化學校
在濟寧市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決策領導下,抽調各個縣市的優秀教師組建而成。自1995年建校以來,學校堅持“執行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迴歸教育本質、引領社會進步、守護社會良知”的辦學思想,以“辦令全社會尊重的學校”為總體願景,堅守“普育英才”的核心育人理念,秉承“養浩然正氣 成經緯之才”的校訓,形成了“辦學規範、管理嚴格、校風純正、教師敬業、校園安全、環境優美、質量優異、特色鮮明”的教育品牌,成為濟寧市窗口學校。
正門與教學樓 正門與教學樓
操場一隅 操場一隅
學生行走在校園中 學生行走在校園中

濟寧市育才中學學校概況

學校佔地面積140畝,教學班74個,在校學生4100名,教職工364名。正高級教師1名,高級教師176名,省市特級教師6名,杏壇名師、突貢專家8名;全國、省優秀教師14名,市級以上教學能手、模範班主任等106名,碩士以上研究生127名。
育才雪景
育才雪景(16張)
學校位於濟寧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3萬平方米,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環境優雅,風景宜人。學校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綠化區、校辦產業區佈局合理,配套設施完備,為師生學習、生活提供了幽雅、輕鬆的環境。
學校建築結構新穎,環境優雅,綠化美化獨具匠心。教育教學設施先進齊全,擁有集校園網絡、閉路電視有線廣播、電子監控於一體的數字化管理系統;教室內全部安裝了省內一流的觸摸式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學系統。在全市率先建成數字化探究實驗室,各類實驗室和實驗儀器配備均達到或超過省Ⅰ類標準。圖書館藏書16800餘冊,報刊360餘種,工具參考書320餘種。擁有高標準的環形塑膠跑道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枱、室內體育活動室和多功能趣味運動場。建有音樂、美術、舞蹈等模塊教學工作室和樂器演奏室,組建了軍樂隊和腰鼓隊。學生公寓設計合理,功能齊全,擁有獨立陽台和太陽能洗浴衞生間;寬敞明亮、温馨舒適的餐廳,達到省A級標準。優美的環境和現代化的設施,為學生自主發展和健康成長提供了物質保障。

濟寧市育才中學教學特長

“爭當教育家,不做教書匠”已成為育才老師的目標追求。內存的追求加上外在的磨鍊鑄就了一支自強不息的高素質隊伍。任課老師均為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或獲得市級以上優秀教師或教學能手、優質課執教者稱號和教學骨幹、學科帶頭人。教師已逐步實現了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由替代型向主導型、由灌輸型向培養型的轉化。1995年至2002年短短七年來,學校全體教職工在國家級報刊雜誌上共發表了867篇學術論文,有86人次在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中獲獎,其中國家級25人次、省級獲獎27人次、市級獲獎34人次;語文、數學、化學、物理等學科承擔省級科研課題全部以優異成績一次性通過合格驗收;英語學科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成果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素質教育的累累碩果開遍育才中學校園。
濟寧市育才中學 濟寧市育才中學

濟寧市育才中學教學成果

濟寧市育才中學 濟寧市育才中學
十多年的實踐和探索,育才中學在素質教育方面走出了一條既順應時代發展又具有鮮明特色的辦學之路。自99年育才中學有第一屆畢業生參加高考以來,一年一個大台階,穩步前進,99年高考在生源質量差,教室設備簡陋的情況下,以435名本科上線人數居全市重點高中第二名,2000年更是以637名本科上線生,魏濤、邱敬義等五名同學被北京大學同時錄取的驕人成績穩居全市各學校之首;2001年高考中一次上線本科817人,重點本科佔全市三分之一;2002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達到1076人,其它各學校已是望塵莫及。2003年祝峯同學為山東省理科狀元,4名同學同時被清華大學錄取。2004年杜斌同學為濟寧理科狀元,2008年張學超同學為濟寧市理科狀元。每年都有數十名同學通過重點高校名牌高校的自主招生
另外,幾年來,共有四百多人次在市級競賽中獲獎,三百多人次在省級競賽中獲獎,獲全國級大賽的共41人次。近年來,獲高校自主招生錄取資格的同學有300餘名,小語種招生錄取130餘人,藝術特長生錄取120餘人。2000年王萌同學在全國英語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特等獎,2001年遲丞同學在英語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全省第一名,徐欣同學在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全省第一名,並被復旦大學提前錄取;2002年祝峯同學在全國英語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全省第三名。2014年,郭珩同學榮獲濟寧市理科狀元。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礦大等高校陸續授予學校“生源基地”稱號。
另外學校還先後被評為全國校園文化先進單位、全國奧林匹克競賽十佳學校、全國中學外語教改實驗學校、山東省首批高中教學示範學校、山東省規範化學校、省級財會先進單位、山東省高考第一名培養學校、山東省科普示範學校、山東省衞生先進單位、山東省德育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學習能力培養研究”實驗工作先進單位以上榮譽34項,連續十年被評為濟寧市優秀學生培養先進學校、濟寧市高中教學先進單位、濟寧市十佳文明單位。素質教育有力推進了各項教育事業的強勁發展。
2017年高考,育才學子再創佳績。共有三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雖然整體實力不敵濟寧一中,但尖子數量與實力已絕對是城區前列。
育才中學堅持質量立校理念,堅持用實力説話的原則,做到“相同基礎的學生在育才發展得最好”,不斷譜寫“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新輝煌。二十年共培養了十六屆兩萬餘名合格畢業生,考出了恢復高考濟寧地區第一個省狀元;有38名同學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其中有6名同學先後成為省市高考狀元。近年來本科錄取率、高分人數比率、各類考生錄取比率逐年上升,本科錄取率達到70%。學校連續十餘年被評為濟寧市“優秀學生培養”先進學校和濟寧市高中教學工作先進學校,連續多年被市政府授予“羣眾滿意單位”。

濟寧市育才中學辦學條件

經過二十年積澱,育才中學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性、個性化、多樣化發展空間,探索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途徑,辦學特色日益鮮明:構建育才獨特的核心文化,提煉核心理念;建設學校課程體系,形成特色課程;逐步優化構建大德育課程體系;完善“音樂、美術、體育、亞藝術少數民族學生培養、國際教育”特類人才培養機制;建立了34個學生社團;完善家委會制度。形成了名家進校園活動、重大節日活動、重大主題活動、學生社團活動、少數民族學生培養和國際教育等六大特色課程體系。其中學生社團、國際教育已成為育才中學的教育亮點。

濟寧市育才中學學校地址

地址:濟寧市市中區洸河路26號 [1] 

濟寧市育才中學辦學歷史

1995年建校。

濟寧市育才中學學術研究

近年來,育才中學堅持“執行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迴歸教育本質、引領社會進步、守護社會良知”的辦學思想,以“辦令全社會尊重的學校”為總體願景,堅守“普育英才”的核心育人理念,秉承“養浩然正氣 成經緯之才”的校訓,形成了“辦學規範、管理嚴格、校風純正、教師敬業、校園安全、環境優美、質量優異、特色鮮明”的教育品牌,成為濟寧市窗口學校。
育才中學遵循“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採用“低重心運行、高效率工作、規範式管理、近距離服務”的管理思想,按照“縮小管理單元、下移管理重心、激活管理活力、提高管理效能”的思路,建立“學校統一領導、級部直接管理、處室協調服務、學生自主發展”的工作格局,形成了“議事與決策系統(包括三會——黨委及校長聯席會、教代會、行政辦公會)、指揮與實施系統(包括六部——六個業務教學部門)、服務與協調系統(包括九處——九個中層處室)”三層次管理系統,簡稱為“三會六部九處”。年級部實行一級兩部管理。重點加強了幹部隊伍、班主任隊伍、教研組長隊伍、青年教師隊伍四支隊伍建設,制定、實施了校長接待日製度和校長與學生共進午餐制度。

濟寧市育才中學學校領導

喬德金: 黨委書記、校長、黨委委員
肖賢龍: 副校長、黨委委員(現在新疆喀什二中援疆)
李文戈: 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張 濤: 副校長、黨委委員
劉長亮: 副校長、黨委委員
石世峯: 副校長、黨委委員
劉 建: 副校長、黨委委員
尚新起: 工會主席、黨委委員 [4] 

濟寧市育才中學所獲榮譽

2021年12月,濟寧市育才中學入選擬認定山東首批普通高中省級學科基地學校及學科名單。 [2] 
2023年5月,濟寧市育才中學被山東省教育廳評選為山東省首批省級特色高中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