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揚州市育才小學

鎖定
育才小學,地處歷史文化名城江蘇揚州,有着120年的歷史。她天然秉承了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又自然融合了富有朝氣的現代文明,含蓄中孕育着輕柔與活潑,篤實中藴藏着鬱郁生機。歲月匆匆,這所由傳教士創辦的學校,已經幾度易名, 1951年更名為蘇北育才小學,1953年正式定名為揚州市育才小學。
中文名
揚州市育才小學
外文名
Yang Zhou Shi Yu Cai Primary School
簡    稱
育才小學
創辦時間
1888年
辦學性質
小學
校    訓
仁愛求真
校    歌
起航
現任校長
王宇明
所屬地區
江蘇揚州市

揚州市育才小學辦學歷史

育才小學創建於1888年,其前身是“慕究理女子學堂”,初為教會創辦,學堂內建有“壽安寺”,尊崇的是儒家思想;學校門前不遠處的“文峯塔”有“文運昌隆”之意,而古運河畔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九峯園”、“湖南會館”、“盧氏宅院”等建築,也坐落在此一公里的範圍內,可謂人文薈萃。儘管學校源於教會辦學,帶有一定的宗教文化色彩,但其先進的課程設置雖脱胎於美國,但是又融入了中國的傳統,在其數學、英語、科學等學科的基礎上,創辦伊始的學校還增加了古文、書法、刺繡等傳統的課程文化。頗有中西合璧、洋為中用的辦學思想。形式上是在借鑑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內容上又不離中國教育的實際。將“實際”和“拿來”給予結合。同時,一些優秀私塾先生的加盟,在大力弘揚儒家思想基礎上,也要求當初的莘莘學子掌握科學的文化知識和一切先進的文化。縱覽學校的辦學歷史長河,學校不僅把教育學生做“愛自己和他人、愛社會與自然”的人的道德標準放在首位,讓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構大寫的人的道德內涵,做一個有氣度、有底氣的“仁愛”的人。也把培養“自主學習、差異發展”作為育人的“求真”目標,努力踐行探尋真理、渴求進步的科學精神,做一個智慧的人、純粹的人、現代的人。歲月匆匆,這所由傳教士創辦的學校,已經幾度易名, 1951年更名為蘇北育才小學,1953年正式定名為揚州市育才小學。

揚州市育才小學辦學條件

揚州市育才小學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60個教學班,194名教職工,4300名學生。校園佔地面積23000 平方米,求真樓與仁愛樓,青磚灰瓦,古色古香,中西合璧,盡顯學校歷史之底藴;育才主樓與圖書樓巍然佇立於內環路邊,靜守着古運河畔的的那份安謐與從容;5000平方米的塑膠運動場、開放式的學校鑄鐵柵欄,流淌着學校現代文明的開放音律。

揚州市育才小學師資力量

育才在校園文化中踐行“培植人文精神”的思想,在學校設計、班級文化建設等方面竭力凸現傳統文化的特色。從弘揚廣陵文化的古詩文誦讀,到童趣盎然的《月亮城詩會》表演。學校師生努力打造“秀外慧中”的書香校園,自己則涵詠其間,成為校園中最富有詩意的文化構成。學校有省特級教師1名、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名,學校常年特聘指導專家2人,市區三級骨幹30多人。

揚州市育才小學辦學成果

風雨滄桑,育才小學以“仁愛求真”為校訓,改革創新,步伐堅定。學校先後獲得江蘇省文明單位、省模範學校等十多個省級、國家榮譽稱號,現為省實驗小學、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二十一世紀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研究實驗學校。
在這樣的古城歷史文化和校園文化的滋養與薰陶下,學校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逐漸形成了“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辦學特色。學校多年來一直在主體性研究領域默默耕耘,從“九五”到“十五”再到“十一五”課題研究,盡心竭力地致力於學生個性發展的探索與實踐,在研究中奮進,在奮進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獲得了“省優秀課題”的殊榮。教師在課程改革的新風中,勇立潮頭,搏風擊浪,實踐着自主發展的願景;學生在素質教育春風裏,新蕾初綻,俏立枝頭,沐浴着自主發展的陽光。僅2007年,學校就獲得市級以上獎勵近100項,教師在國家、省、市、區論文評比中有80多人獲獎,有 150多篇文章在各級教育刊物上發表,近千名學生在各級比賽中獲獎。
經過多年的探索,至2012年育才小學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並躋身於“中國名校”之列。可以説,是中國傳統文化滋養了育才,是古城揚州賦予了學校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而育才人在珍視自身文化血脈的同時,也執着地尋找着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和自身需要的發展道路。育才人正用智慧繪就新藍圖,用心血譜寫新篇章。

揚州市育才小學文化傳統

揚州市育才小學校徽

1、校徽的組成:
校徽主體圖案是由“育才”二字第一個字母“YC”構成的一朵構骨樹新芽,下方是一個圓弧,用中文和拼音標有學校全稱和建校時間。
校徽 校徽
2、圖案及寓意:
構骨樹為1888年建校時栽種,“構骨新芽”既象徵着育才的莘莘學子,也象徵着“育才”這所百年名校。“圓弧”既是一個立體的歷史舞台,又似古運河的一彎碧水。整體圖案喻示着古運河畔的育才小學,一直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中心,培養了一代代育才人。
3、色彩及寓意:
圖像為綠色,象徵着理想、活力、生機。

揚州市育才小學校歌

起 航
美麗的古運河上①,理想的風帆在起航,
高大的構骨樹②下,有我們張張愉快的笑臉。
傳承仁愛求真③,綻放智慧芬芳,
灑下快樂綠蔭,放飛心中理想,
構骨花兒含苞待放。
書聲美,歌聲揚,我們在這裏幸福成長。
勵志在今朝,明日當自強。
育才,育才,為育才爭榮光。
啊!同學們,起航,起航。
註釋:
①:育才小學位於南通西路,地處古運河畔。
②:育才小學創建於1888年,其前身為“慕究理女子學堂”,學校小操場東北角有一棵高大的構骨樹,為創校人慕究理女士親手栽下,現為“揚州古樹名木”。
③:育才小學校訓。“仁愛”語出《論語》。“求真”語出陶行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歌詞解讀:
伴隨着柔和的晨光,古運河畔的育才園在孩子們活潑的笑聲中醒來,每天以嶄新的姿態,滿載希望向着理想破浪前行。
歷經百年滄桑,創校人慕究理女士親手栽下的構骨樹依然鬱鬱葱葱,它以一個歷史老人的角色見證了育才小學一路的磨礪。一代又一代育才人不僅把教育學生做“愛自己和他人、愛自然與社會”的人的道德標準放在首位,而且把探尋真理,渴求科學作為矢志追求的目標。讓莘莘學子做一個有氣度、有底氣的“仁愛”的人,更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智慧的“求真”的人。
構骨樹花開花落,它以一個真誠朋友的角色伴隨着孩子們一路成長。傾聽着孩子們琅琅書聲,分享着孩子們盈盈笑語,欣賞着孩子們自尊自信的風采,品位着孩子們放飛理想的的幸福,期待着孩子們與它的再次相逢。
古老的構骨樹笑了,煥發出勃勃生機,這生機寫在孩子們謙和的言行裏,寫在孩子們蓬勃的朝氣裏,更寫在每一個孩子生動的面孔裏。她彷彿看見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的“仁愛求真”的種子,正在悄悄地生根、發芽……

揚州市育才小學校訓

“仁愛求真”四字校訓,以古察之,源於傳統;以今視之,與時俱進。
“仁愛”,語出《論語》。其涵義甚豐,基本要義有二:一為愛人,另一為與人相處之道。《説文》釋為:“仁,親也,從二人”,是説人與人的關係,友善親和,和諧共生。孟子又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是先愛自己的親,然後推及至民,再推廣到物;是先己後人,先內後外,由近及遠的人際關係。這種友愛,既有次第,又有親疏。這是一種從人“自然本性”出發的“仁愛差別”。“求真”,語出陶行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客觀的情況、狀態,事物的本質、規律;真誠,是對人來説最重要的品格(《馬克思的自白》)。求真,就是要認識世界探索規律,崇尚科學,堅持真理,追求真、善、美。仁愛與求真是相輔相成的。仁愛是求真的歸宿,求真為了仁愛;求真是仁愛的徑由,求真才能仁愛;同時,也只有注重仁愛,方可更好地求真。“仁愛求真”是育才人對教育理想追尋的一種願景、對教育理想實踐的一種闡釋,對教育理想人格的一種提煉。

揚州市育才小學辦學理念

近些年來,學校圍繞“仁愛求真”四字校訓,開展有益嘗試。一方面,大力開展弘揚“人文精神”的系列教育活動。通過校本課程實施,教育活動的實踐,為學生塗抹下豐富的人生底色。學校已正式發行了《月亮城詩文》、《中華文史故事》兩本校本教材。還開展了名著推介與閲讀活動。漫步校園,我們看到,從弘揚廣陵文化的古詩文誦讀,到童趣盎然的《月亮城詩會》表演,古韻飄香,師生心底,靈光浮湧;從中華文史知識的積累,到世界文化經典書目的推介,循序漸進、博採眾長、自成體系。學校努力通過打造“秀外慧中”的書香校園,讓師生成為最富有詩意的“仁愛”文化構成。另一方面,學校為了發展人,尊重人,在學習方式上大膽改革。從“八五”、“九五”到“十五”課題,均致力於學生個性發展的實踐探索研究,在主體性研究領域獨樹一幟,獲得多項殊榮。如今,育才人又立足學生個性差異,為滿足個體學習的需要,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十一五”課題“善待學生個性差異”已然確立,蓄勢待發。
需要堅持“仁愛求真”的人才觀全面發展的素質觀、個性成長的價值觀,不斷增強師生對“仁者愛人”的尊重之情、對“科學至真”的渴求之心、對“中西合璧”的兼容之襟。而學校的“仁愛求真”文化建設,就是要堅持倡導一種“至善至真”的文化精神,積極營造一種人與人之間真誠合作、自主探究、差異發展的師生共進的學習生態環境;積極打造師生協進共贏、和諧發展、和衷共濟的團隊精神;積極催生師生克難求進、無畏無懼,永不停息的時代精神
我們提及的“仁愛求真”,不僅是建立人類文明繁衍與創生的需要,不僅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需要,更是一種心靈淨化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育才人的仁愛求真的思想充分體現了歷史文化名城的豐藴。試想,育才人的仁愛求真的思想,也許得益於古老的地域文明的長期薰陶;育才人的仁愛求真的思想,也許得益於接納了運河文化的滾滾波濤;育才人的仁愛求真的思想,也許得益於因地處長江中下游衝擊平原而塑造出了寬闊的文化胸襟;育才人的仁愛求真的思想,也許得益於承納了廣陵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誠善與敦厚;育才人的仁愛求真的思想,也許得益於忍辱負重、百折不回的精神而誘發出的時代風情。
如果我們把“仁愛求真”視為學校辦學的思想體系的根基,那麼,有了儒家“仁”的教育思想,我們的師生興許會擁有一片道德的天空,人文的海洋;而有了“真”的科學精神,我們的師生才有了一個更美的生活天地,更自由飛翔的學習空間。從這種意義上説,“仁愛求真”思想的提出,並不只是育才人對百年辦學歷史簡單的回首往昔,而是憧憬美好的教育藍圖;並不只是育才人對中西教育觀的簡單疊加,而是中外合璧,融會貫通的教育創新。總之,其校訓體現了百年育才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豐碩的辦學成果。

揚州市育才小學學校領導

歷任學校負責人名單
年代
校名
職務
姓名
1888—1906
真理女學堂
校董會董事
慕究理
1906—1928
慕究理女學堂
慕究理女子學校
校長
校董會董事
安德烈
1928—1937
慕究理女子學校
校董會董事
斯坦士
1928—1937
慕究理女子學校
校長
德瑪麗
1938、7—1941
慕究理中小學校
校董會董事 校長
斯坦士
1946—1948
江都縣私立慕究理中小學
校長
姚爾玉
1949—1950
江都縣私立慕究理中小學
保育院院長兼校長
吳月
1950、9—1951、4
私立慕究理小學
代校長
汪崇惠
1951、4—1952、9
副校長主持工作
姜瑞舟
1952、9—1953、9
副校長主持
孫維翼
1953、9—1957、9
揚州市育才小學
校長
王化南
1957、9—1961、8
揚州市育才小學
副校長主持工作
張祖新
1961、8—1964、8
揚州市育才小學
校長
張祖新
1964、9—1966、8
揚州市育才小學
校長
1966、9—1968、8
揚州市育才小學
文革領導小組組長
孫佩高
1968、8—1976、10
揚州市育才小學
革委會副主任主持工作
沈警生
1976、10—1978、10
揚州市育才小學
革委會副主任主持工作
潘松林
1978、10—1980、2
揚州市育才小學
校長
嚴秀珠
1980、2—1985、2
揚州市育才小學
支部書記主持工作
吳耀民
1985、2—1987、10
揚州市育才小學
校長
沈警生
1987、10—1989、4
揚州市育才小學
副校長主持工作
陸永斌
1989、4—1991、8
揚州市育才小學
校長
李德隆
1991、9——1993、8
揚州市育才小學
副校長主持工作
詹美寶
1993、8—1999、7
揚州市育才小學
校長
詹美寶
1999、7—2000、10
揚州市育才小學
副校長主持工作
劉萍麗
2000、10—2008、6
揚州市育才小學
校長
劉萍麗
2008、7—2012.1
揚州市育才小學
校長
陳士文
2012.1—
揚州市育才小學
校長
王宇明

揚州市育才小學所獲榮譽

2021年9月,被表彰為江蘇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