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鎖定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成立於2005年,設有數學系、應用數學系、金融數學與控制科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概率統計與精算系和數學研究所。 [1] 
在以蘇步青教授、陳建功教授為代表的老一輩數學家的帶領下,經過數學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六十餘年的共同努力,復旦大學數學學科已發展成為一個在國際上有相當影響,在國內有顯著地位的數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1] 
復旦大學數學學科1993年被國家教委批准為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在1999年和2004年的兩次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基地。基礎數學、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是首批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數學學科成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在2007年、2012年、2017年的教育部學科評估中綜合排名均名列前二。 [1] 
中文名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Fudan University [15] 
隸屬單位
復旦大學
院    長
雷震 [16] 
傑出學者
蘇步青陳建功谷超豪 [1] 
本科專業
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國家數學中心
上海數學中心 [2]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院簡介

蘇步青雕像 蘇步青雕像
2005年1月,復旦大學成立數學科學學院,設有數學系、應用數學系、金融數學與控制科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概率統計與精算系和數學研究所。
復旦大學數學學科是全國最早具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規定的數學學科全部博士點的學科單位,涵蓋了全部五個二級學科:基礎數學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基礎數學、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是首批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數學學科成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在2007年、2012年、2017年的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綜合排名均名列前二。從學術界通用的ESI指標,復旦數學屬於前3‰學科。 [1] 
復旦大學數學學科1993年被國家教委批准為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在1999年和2004年的兩次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基地。數學學科在全國最早設立博士後流動站,2005年和2010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流動站。2009年,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復旦大學數學學科堅持把科研工作(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研究)作為學科建設的重點,在基礎數學的若干重要前沿領域取得國際領先的成果,在應用基礎和應用開發方面也有重要突破。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獎10項,其中二等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26項。谷超豪院士2009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李大潛院士2015年獲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ICIAM蘇步青獎。學院先後有4名教授應邀在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ICM)上作45分鐘學術報告,分別是洪家興院士(2002年)、陳恕行院士(2010年)、傅吉祥教授(2010年)和陳猛教授(2018年) [1]  [3]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人才培養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
在人才培養方面, 蘇步青教授參加在1977年由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的教育工作座談會,提議並得到批准恢復招收研究生;1983年全國首批18位博士畢業生中,就有4位是復旦大學數學系培養的。在歷屆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中,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有10篇入選(另有6篇獲提名獎),名列全國高校同類院系前列。 [1] 
學院歷來重視本科教學, 數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入選國家優秀教學團隊。先後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9項,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6項,省部級獎項十餘項。編著教材50餘部。在歷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和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成績斐然,名列前茅。 [1] 
學院堅持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並重,注重加強數學基礎理論和應用開發方面的訓練,培養學生開拓創新能力,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知識,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拓展其發展潛力。
多年來,復旦大學數學學科始終堅持教學與科研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的,適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數學理論研究和應用的高層次人才。在數以千計的各類畢業生中,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4名,以及一批在海內外學術界有重要影響的優秀學者,同時也湧現出一批全國各行業中的傑出人才。 [1] 
幾十年來,數學學院培養了數以千計的畢業生,他們沐浴着數學園地的雨露甘霖,匯入了祖國建設的綠色從林。在他們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石鍾慈郭柏靈李家春黃民強何積豐彭實戈,中國工程院院士蔡吉人陳火旺林永年袁業立陳克復等一批學科帶頭人,國外有李駿、範劍青孟曉犁李樂德姚大衞應志良陳貴強柏兆俊、劉建國等一批傑出華人科學家,穆穆張偉平先後獲中國青年科學家獎,張偉平教授入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湧現出一批全國各行業中的傑出人才,如現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張來武等。 [1]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師資力量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擁有一支老、中、青結合,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員工12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00人,教授55人、副教授42人、講師12人。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胡和生李大潛洪家興陳恕行);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陳紀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教育部新(跨)世紀人才、教育部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6人。 [4]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在老一輩數學家蘇步青陳建功教授等的悉心指導下,經過幾十年系、所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現已成為師資力量雄厚、圖書資料齊全、教學設備完整、治學方法嚴謹的數學教學和研究單位。數學科學學院下設五系一所,分別是數學研究所和數學系、應用數學系、金融數學與控制科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概率統計與精算系。一批青年教師正茁壯成長,逐步成為教學、科研的中堅力量。 [1]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科研機構

上海數學中心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上海數學中心谷超豪院士 2010 年向國家領導人提議,經國家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等多部門論證,2011年底由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批准成立的國家級數學研究中心。中心年度運行經費由國家財政部、上海市和復旦大學共同資助。
上海數學中心從全球引進學科帶頭人(首席教授)和優秀青年學者,致力於形成一個在理論數學和應用數學方面多梯隊、多方向的高水平的學術研究隊伍。同時,結合國家和上海地區的需求和優勢,形成一個交叉學科的發展中心。建設成為一個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數學科學研究中心和交叉學科研究中心。通過開展專題學術年、舉辦多種形式的國際學術交流會議和設立訪問學者制度,建設一個國際學術交流平台,推動數學學科及交叉學科的發展。逐步建設成為一個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通過建設一流的科研隊伍和學術研究環境,吸引優秀的青年數學人才、招收博士後和博士研究生。建設成為一個優秀青年數學人才培養中心。 [2] 
非線性數學模型與方法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復旦大學“非線性數學模型與方法”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於1994年11月。實驗室的建設宗旨是依託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以基礎理論研究為主導,堅持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方針,建立一個在緊跟當前核心數學發展前沿的同時、又能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相鄰學科的發展做出貢獻的開放性實驗室。 多年來,實驗室作為一個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平台,為復旦數學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新的建設時期,為使實驗室能夠持續快速發展,將堅持以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為中心的建設理念,緊跟當今核心數學發展的前沿,以重大理論問題的突破為主要奮鬥目標;同時對涉及交叉學科和主戰場中重大任務的應用基礎性課題,開展有較高理論價值並對實際問題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研究工作,努力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相鄰學科的發展作貢獻。把實驗室建設成一個面向世界的國際性的、開放性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中心。 [5] 
上海市現代應用數學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現代應用數學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03年,是一家以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為依託,接受上海市科委和復旦大學雙重指導的開放性研究機構。實驗室作為應用基礎類實驗室,重點研究具有應用背景、且帶有某種共性的應用數學問題,同時開展直接為國民經濟服務的與應用數學有關的諮詢服務工作及現代應用數學新知識的推廣普及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偏微分方程、神經網絡的數學方法、工業應用數學、精算學、能控性與能觀性、計算幾何、散亂數據擬合等。
實驗室成員中有院士1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名,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名,青年拔尖人才1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推薦計劃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名, 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2+1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3名,上海市東方學者特聘教授1名,上海市曙光計劃資助者1名。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華羅庚數學成就獎1項等多項獎項。 [6]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系所介紹

數學系
數學系主要由從事基礎數學教學和科研的教師組成,隸屬於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數學系擁有一支完整的教學、科研梯隊,有一批在國內外學術界有廣泛影響的學科帶頭人,比如中科院院士胡和生、李大潛、洪家興等教授。現有教師40人,其中教授27人。主要研究方向有:微分幾何、數學物理、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代數學、代數幾何、函數論、調和分析、動力系統、拓撲學、數論等。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基礎數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 並多年來一直為全國重點學科。我們熱忱歡迎有志於從事基礎數學教學和科研的學者加盟數學系的建設。 [7] 
應用數學系
應用數學系主要由從事應用數學教學和科研的教師組成,隸屬於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應用數學系擁有一支完整的教學、科研梯隊,有一批在國內外學術界有廣泛影響的學科帶頭人,比如中科院院士李大潛等教授。現有教師23人,其中教授8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應用偏微分方程、工業應用數學、神經網絡的數學方法與應用、非線性科學、計算幾何與散亂數據擬合等。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應用數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 並多年來一直為全國重點學科。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三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多項獎項,青年隊伍中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我們熱忱歡迎有志於從事應用數學教學和科研的學者加盟應用數學系的建設。 [8]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主要由從事信息與計算數學教學和科研的教師組成,隸屬於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系擁有一支富有朝氣、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梯隊,在國內外學術界有一定影響。現有教師12人,其中博導、教授6人,副教授5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數學物理反問題及其數值解研究方向、數值代數與計算科學研究方向、微分方程數值解、大規模科學計算與並行算法研究方向和優化理論及其應用研究方向等。我們熱忱歡迎有志於從事信息與計算數學教學和科研的學者加盟信息與計算科學系。 [9] 
金融與控制科學系
金融數學與控制科學系成立於2004年,前身是數學系控制科學教研室。現有教師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講師4人。已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項。
本系與信息與計算科學系共同招收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本科生,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使學生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可成為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應用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10] 
概率與統計精算系
概率與統計精算系由從事與概率統計相關教學與科研的教師組成, 是數學學院的重要組成部分, 概率與統計計算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概率論的隨機分析, 無窮維隨機分析, Markov 過程, 隨機動力系統, 數學物理等領域, 以及保險精算理論等領域.。 [11] 
數學研究所
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於1956年開始籌建,成立時批准部門是中國科學院。其經過如下:1956年,蘇步青教授和陳建功教授受中國科學院委託,開始籌建上海數學研究室。1957年6月在復旦大學正式成立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數學研究室。1958年12月,經中國科學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上海數學研究所,下設幾何與函數論兩個研究室。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蘇步青教授任所長。1960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數學研究所劃歸復旦大學,更名為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設有微分幾何、函數論與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四個研究室,曾經與復旦大學數學系一起在各種雜誌上發表論文四百多篇。 [12]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本科生教育

數學與應用數學
該專業以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為主要方向。
基礎數學是數學科學的核心。它不僅是其它應用性數學分支的基礎,而且也為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及社會科學提供必不可少的語言、工具和方法;應用數學則以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及信息技術為主要工具,通過研究和建立數學模型,解決現代科學技術及信息、管理、經濟、金融、社會和人文科學中提出的大量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該專業的畢業生具有紮實的數學理論基礎和藉助數學和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課題的能力,從而具備了較廣泛的適應性和較強的發展潛力。該專業為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輸送數學、應用數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生。畢業生可以在工農業、交通運輸、天文氣象、航空航天、地質礦產、財政金融、保險核算、軍事等部門從事與應用數學相關的工作、在高等學院校擔任基礎數學或應用數學的教學與科研;在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管理科學和工程設計等研究院所承擔理論和實際課題;在計算中心、計算站承擔數學模型和應用軟件的研究與開發的工作。 [13] 
信息與計算科學
該專業是研究以信息產業(計算機、自動化、通訊等)為中心的基礎理論、應用基礎理論並密切聯繫實際的應用性學科,包括四個研究方向:計算數學、控制科學、信息科學和運籌科學。
計算數學方向主要研究與各類科學計算相關的計算方法、對各種算法作理論研究和數值分析,設計數值模擬方法,研製專用或通用的應用軟件和數值軟件;控制科學方向以數學和計算機為主要工具,研究社會、經濟、金融、軍事等各種系統的建模、分析、設計和控制問題;信息科學方向研究用計算機對信號、語言、文字、圖形、圖像進行信息處理的原理、方法和相應的軟硬件系統;運籌科學方向結合數學、計算機科學,為各類系統的規劃設計、管理運行和優化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該專業為計算、控制、信息、運籌及相關學科輸送研究生。畢業生適應於在科研單位、高等院校、企業集團、計算中心、經濟信息等部門從事科學計算和軟件研製、系統分析、計算機輔助管理和控制等。
主要課程設置:
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程序設計、普通物理、常微分方法、數學模型、複變函數、數學模型、複變函數、數學物理方程、概率論、抽象代數、實變函數、泛函分析、基礎力學、微分幾何、應用幾何、應用偏微分方程、拓撲學、 控制理論基礎、數學金融學、生物學、動力系統、小波分析、數學模型與實驗、數據結構、多媒體技術、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網絡原理、數字信號理論、金融經濟學、數理統計、精算概論等。 [13]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生教育

復旦大學數學類研究生培養是復旦數學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復旦數學學科所包括的數學類全部5個二級學科均招收並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這5個二級學科及相應的研究方向是:
2、應用數學應用偏微分方程、計算幾何與散亂數據擬合、工業應用數學、神經網絡的數學方法、非線性科學、複雜性與計算系統生物學、精算學等);
3、運籌學與控制論隨機控制金融數學、分佈參數控制、運籌學等);
4、計算數學(數學物理反問題及其數值解、數值代數、科學計算、運籌與優化計算等);
5、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隨機分析、隨機過程及其應用、隨機動力系統、數理統計等)。 [14] 
現階段,復旦數學類研究生招收與培養主要採取長學制模式,同時也招收培養部分優秀的三年制(科學學位)碩士生、博士生;此外,復旦數學還招收培養二年制專業學位(金融學、應用統計學)碩士生。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術期刊

數學年刊》創刊於1980年,是教育部委託復旦大學主辦的國際性、綜合性的數學期刊,旨在反映國內外數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促進國際數學界的學術交流,專門刊登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方面具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現分A、B兩輯出版,均面向國內外發行:A輯為中文版雙月刊,B輯為英文版季刊,每年共出版10期。 A、B兩輯內容不重複。
《數學年刊》由李大潛院士任主編,蘇步青院士任名譽主編。編委會由31位國內外傑出的數學家組成,其中13位分別是中國、美國、法國、瑞典、加拿大等國家的科學院院士,有兩位Fields獎獲得者,還聘請6位著名數學家作為名譽編委。
《數學年刊》關注世界數學前沿動態,在數學界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同時被國內外許多著名文摘期刊和數據庫所摘引,如美國的《數學評論》(Methematical Reviews)、《科學引文索引》(SCIE)、德國的《數學評論》(Zentralblatt für Mathematik)、俄羅斯的《文摘雜誌》(Abstract Journals)以及《中國學術期刊文摘》(APAC)和《中國科學引文索引》(CSCI)等。 [18]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院領導

院長雷震
黨委書記:王光臨
副院長沈維孝、王志強、陸帥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紀委書記:劉建峯
黨委副書記:陸晶婧 [16]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傑出校友

蘇步青 (1902.9.23—2003.3.17)浙江平陽人。1927年畢業於日本東北大學數學系,1931年獲該校理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浙江大學教授,復旦大學教授、校長、名譽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數學會的發起人之一。主要從事微分幾何學、計算幾何學研究,創立了國內外公認的微分幾何學派。早期在仿射微分幾何學和射影微分幾何學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其後在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高維空間共軛理論、幾何外型設計、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5年、1986年獲第三機械工業部和國家科技進步獎,1998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陳建功 (1893.9.8—1971.4.11)浙江紹興人。1918年畢業於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翌年畢業於東京物理學校。1923年畢業於日本東北大學,1929年獲該校理學博士學位。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浙江大學教授,復旦大學教授,杭州大學教授、副校長。主要從事實變函數論、複變函數論和微分方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中國函數論方面的學科帶頭人和許多分支研究領域的開拓者。20世紀20年代獨立解決了函數可以用絕對收斂的三角級數來表示等根本性數學問題,得到了關於無條件收斂的判別理論。
馮康 (1920.9.9—1993.8.17)生於江蘇南京,籍貫浙江紹興。1944年在重慶畢業於中央大學。1945年-1946年任復旦大學數學物理系助教。1951~1953年在蘇聯斯捷克洛夫數學研究所進修。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研究員、主任、名譽主任,中國計算數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現代計算數學和科學工程計算學科的奠基者,在拓撲羣、廣義函數理論和應用數學、計算數學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創造了求解偏微分方程問題的有限元方法。在國際上首創間斷有限元函數空間的嵌入理論,並提出了自然邊界元法。1984年以來,在以哈密頓方程和波動方程為主的動態問題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開闢了辛幾何和辛格式研究新領域。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谷超豪 (1926.5.15— 2012.6.24)浙江温州人。194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1959年獲蘇聯莫斯科大學物理數學科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復旦大學教授。曾任復旦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數學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齊性黎曼空間、無限維變換擬羣、雙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規範場理論、調和映照和孤立子理論等方面取得了系統的重要研究成果。特別是首次提出了高維、高階混合型方程的系統理論,在超音速繞流的數學問題、規範場的數學結構、波映照和高維時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2年獲上海市首屆科技功臣獎,200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010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陳火旺 (1936.2—2008.2)195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長期從事計算機軟件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是中國第一台億次銀河巨型計算機研製的主要設計者和領導者之一 [17] 
夏道行 (1930.10.20— )江蘇泰州人。1950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數學系。1952年浙江大學數學系研究生畢業。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原復旦大學數學系教授。在函數論方面證實了戈魯辛的兩個猜測,建立了“擬共形映照的參數表示法”,得到一些有用的不等式和被稱為“夏道行函數”的一些性質。在單葉函數論的面積原理與偏差定理等方面作出系統的有較深影響的成果。在泛函分析方面建立了帶對合的賦半範環論和局部有界拓撲代數理論首先建立非正常算子的奇異積分算子模型對條件正定廣義函數和在無限維繫統的實現理論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在現代數學物理方面,對帶不定尺度的散射問題等獲創見性成果。
胡和生 (1928.6.20— )生於上海,籍貫江蘇南京。1945—1948年在交通大學數學系學習,1950年初畢業於大夏大學數理系。1952年浙江大學數學系研究生畢業。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02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長期從事微分幾何研究。早期研究超曲面的變形理論、常曲率空間的特徵等問題,發展和改進了幾位著名數學家的工作。在黎曼空間運動羣方面,給出確定黎曼空間運動羣空隙性的一般方法,解決了持續60多年的重要問題。在關於規範場強場能否決定規範勢的研究中取得深入成果,在對具質量規範場的解的研究中第一個得到經典場論中不連續的顯式事例。在研究規範場團塊現象和球對稱規範勢的決定等問題中,都取得難度大、水平高的重要成果。在線匯理論、Toda方程和調和映照的研究中,發展了孤立子的幾何理論。2002年應邀為世界數學家大會諾特講座演講人。
石鍾慈 (1933.12— )。195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浙江萬里學院名譽校長。
李大潛 (1937.11.10— )生於江蘇南通。195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1966年該校在職研究生畢業。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7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5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復旦大學教授。中法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理事長,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執行委員。曾任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對一般形式的二自變數擬線性雙曲型方程組的自由邊界問題和間斷解的系統研究,以及對非線性波動方程經典解的整體存在性及生命跨度的完整結果研究,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得到國際上的高度評價。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對各種電阻率測井建立了統一的數學模型和方法,併成功地在國內10多個油田推廣使用。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林永年 (1932.2— )1953年考入復旦大學數學系。1960年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大學。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第51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電子技術學院客座教授。
袁業立 (1938.3— )1962年進入復旦大學數學力學系力學專業學習。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物理海洋學家和海洋工程環境專家。
蔡吉人 (1935.7— ) 195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信息處理研究工作,在信息壓縮、轉換、傳輸等方面作出卓著成績。
郭柏靈 (1936.10— )195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非線性發展方程及其數值解、孤立子解以及無窮維動力系統。
洪家興 (1942.11.5— )生於上海,籍貫江蘇吳縣。196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1982年獲該校博士學位。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復旦大學教授。從事偏微分方程及其幾何應用方面研究。關於二維黎曼流形在三維歐氏空間中實現的經典問題的研究,首次得到了單連通完備負曲率曲面在三維歐氏空間中實現的存在性定理,所得條件接近最佳,對丘成桐教授所提出的有關問題的研究作了重要的推進關於蜕型面為特徵的多元混合型方程(包括高階)的研究,獲得了相當一般的邊值問題的正則性和適定性,建立了迄今為止最一般的理論。
李家春 (1940.7— )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曾任科技部“九五”攀登項目“流體和空氣動力學關鍵基礎問題研究”首席科學家。
陳克復 (1942.10-)196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植物資源化學與化工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首席科學家兼主任。長期從事製漿造紙工程和環境工程的科研與教學工作。
彭實戈 (1947.12— )1988年—1989年在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教授。長期致力於隨機控制、金融數學和概率統計方面的研究。2006年獲首屆蘇步青應用數學獎。2010年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一小時邀請報告。2011年獲第十屆華羅庚數學獎。2015年在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大會上作一小時邀請報告。2020年獲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何積豐 (1943.8— )196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軟件學院院長、教授。主要從事計算機軟件理論及應用研究,針對軟件的複雜性、正確性和可靠性等問題開展系統性的研究。
黃民強 (1960.10— )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總參第五十八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信息處理、系統邏輯結構分析及相應的基礎理論研究。
張偉平 (1964.3— )198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微分幾何中的Atiyah-Singer指標理論的研究。2002年受邀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45分鐘報告。2000年獲第三世界科學院數學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穆穆 (1954.8— )1985年獲復旦大學數學系理學博士學位。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大氣動力學家,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主要從事大氣—海洋動力學、天氣與氣候可預報性研究。曾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
範劍青 (1962.12— )1982年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普林斯頓大學金融學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高維統計、機器學習、大數據科學等。2000年獲COPSS總統獎,2006年獲洪堡基金會終身成就獎,2009年獲美國“古根海姆學者”獎,2012年當選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013年獲泛華統計學會“許寶祿”獎,2014年獲英國皇家統計學會授予的“Guy Medal”銀質獎章,2018年獲諾特資深學者獎。
陳恕行(1941.6.20— )浙江鎮海人。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1965年在復旦大學數學系研究生畢業。上海復旦大學教授,長期從事偏微分方程理論與應用的研究,特別是關於高維非線性守恆律方程組與激波的數學理論研究。研究三維尖前緣機翼和尖頭錐體的超音速繞流問題的數學理論,首次給出了含附體激波解的局部存在性與穩定性的嚴格數學論證,在解決這一長期懸而未決的難題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實驗與計算結果提供了嚴密的數學基礎。首次應用偏微分方程理論證明了激波反射中頻繁出現的Mach結構的局部穩定性。其研究成果發表在有很高知名度的JAMS等國際數學雜誌上。曾獨立獲得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作為第四獲獎人獲得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在2010年於印度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2010)上作45分鐘邀請報告。陳恕行教授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大衞 (1950.7-) 復旦大學數學系1977級計算數學班學生。2015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業工程和運籌系教授。曾獲美國總統青年科研獎(1987-1992)、美國運籌與管理科學學會Franz Edelman獎(1999)、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SIAM)傑出論文獎(2003)、IBM傑出技術成就獎(1999) [17] 
孟曉犁(1963— )1982年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198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概率統計研究生班。2020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先後在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統計系任教。2004年任哈佛大學統計系主任,成為哈佛大學首位出任系主任的、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2012年8月起任哈佛大學研究生院(GASA)的新任永久院長(permanent dean)。
李駿(1961.3.30-)1982年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1984年獲碩士學位。1989年美國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1992年任教於美國斯坦福大學,1998年為斯坦福大學數學系教授。2019年任上海數學中心首席教授,復旦大學教授。202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駿長期從事基礎數學的代數幾何方向研究。早年專注於代數曲面上的向量叢模空間研究,在模空間的緊緻化、可約性、及一般型問題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995年後擴展到穩定映照的模空間研究,與合作者建立了Gromov-Witten -不變量的代數構造;建立了模空間簡單退化理論;證明了一大類K3曲面無限條有理曲線存在性,及Gromov-Witten -不變量勢函數的有界性猜測等重要工作。曾應邀在國際數學家大會(1994)上作45分鐘報告。2001年獲晨興數學獎金獎。
李紹寬教授,1941年12月7日出生於上海。1978年10月,首次恢復招收研究生時考入復旦大學數學所研究生,師從於夏道行、嚴紹宗教授,從事泛函分析、算子理論方向的學習與研究,1980年10月通過畢業論文答辯, 1983年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獲得博士學位。一直從事高等數學的教學與教學改革工作,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八十餘篇論文。他連續多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算子譜理論,對亞正常算子、半亞正常算子譜給出了一些比較深入的結果,對算子組的Tay¬lor譜得到了一系列的表示定理,特別對交叉交換算子組A=(A1,A2,...,An),B=(B1,B2,...,Bn),證明了AB=(A1B1,A2B2,...,AnBn)與BA=(B1A1,B2A2,...,BnAn)具有相同的Taylor譜和Tay¬lor本質譜,對算子譜理論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同行稱讚他的成果“足以在所研究的領域留下讓後人矚目的腳印”。 1991年被國務院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
洪家興教授,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 1942年1月15日生,江蘇吳縣人。1965年復旦大學數學系畢業,1977年考入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師從谷超豪教授,從事混合型方程的研究。1982年5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理學博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後,在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數學年刊》、《Asian J.of Math》等雜誌的編委,他長期從事偏微分方程及其在幾何中的應用研究,對第二類混合型方程的邊值問題得到了一個普遍的存在性定理;首次給出了完備負曲率曲面在三維歐氏空間中實現的存在性定理,而且條件接近“最佳”。上述研究成果曾在1998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二獲獎人),1991年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他“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1995年獲第五屆陳省身數學獎,1996年獲求是科學基金會頒發的“傑出青年學者獎”,1997年獲上海科技精英稱號。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洪家興教授曾應邀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大會報告,特別是2002年在北京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鐘邀請報告,受到廣泛的重視。
張蔭南教授,男,1942年1月29日出生。江蘇省常州市人。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196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並留校做研究生。師從夏道行教授從事泛函分析的研究。因文革的原因中斷學業,1967年—1973年在江西省天柱山墾殖場勞動,1978年重返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從事泛函積分的研究。1982年5月在復旦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系由國務院授予的首批理學博士之一。1991年由國務院、國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的稱號。1985年晉升為副教授,1987年晉升為教授,1993年任博士生導師。張蔭南教授在Winner空間變分演算、無限維的Levy-Laplace算子,非適應的隨機積分、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的數值解等方面做出多項研究成果,發表論文20餘篇。近年來主要從事數據分析、數據挖掘e-1earning課件的應用研究開發工作。在教學上,除指導碩士生七名、博士生二名外,長期為研究生和大學生開設各類課程。
童裕孫教授,1943年12月出生,浙江省寧波市人。196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其後分配到華東水利學院任教。文化革命期間曾在泰州軍懇農場勞動鍛鍊,後在南京郊縣東蘆中學任教,1975年回華東水利學院工作。1978年進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作研究生,師從夏道行教授和嚴紹宗教授,專業為基礎數學,方向為泛函分析。1981年留校任教,1982年獲得復旦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85年晉升為副教授。1991年晉升為教授,1996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童裕孫教授曾任復旦大學數學系基礎數學教研室副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等職。童裕孫教授歷年來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過“高等數學”、“數學分析”、“實變函數”、“泛函分析”、“拓撲線性空間”、“C*代數”等課程,並指導過多批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和數名博士生獲得學位。童裕孫教授的研究方向是算子譜論與算子代數,參加“不定度規空間上算子理論”的研究,獲得1987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歷年來在國內外學術雜誌發表論文30餘篇。童裕孫教授對於Pontrajin空間和 Krein空間上的算子和算子代數作了系統的研究,得到了一系列基本的結果,解決了前蘇聯學者Y.I.Lyubic提出的關於積分算子的一個公開問題。此外,童裕孫教授教授還編寫了《高等數學》、《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泛函分析第二教程》、《泛函分析教程》等多部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歷年來,童裕孫教授曾獲得寶鋼優秀教師獎,復旦大學校長獎,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獎和上海市教學名師獎等獎項。
謝惠民教授,1939年12月生,江蘇省常州市人。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1962-1973年在復旦大學數學系任助教。在復旦大學工作期間,他在金福臨和李訓經兩位先生的指導下學習穩定性理論和最優控制理論。1978年考取中科院數學所的研究生,師從著名數學家關肇直先生學習控制論。1982年5月獲得博士學位,成為中國授予的第一批18位博士之一。他長期在高校從事教學,沒有間斷過對本科生的授課,非常重視本科生課程的教學質量。參加了國家八五和九五攀登項目非線性科學和國家973 項目非線性科學中的若干前沿問題的研究工作,是符號序列的複雜性分析課題組的組長。1991年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年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2 年獲得國務院的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獲得高等師範院校教師曾憲梓獎二等獎,2009 年因在元胞自動機的語法複雜性方面的工作獲得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的1979-2009 系統科學最佳論文獎。他是2008年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的蘇州大學數學分析與習題課的負責人。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