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瑄

(明朝南京刑部尚書)

鎖定
張瑄(1417~1494),字廷璽,號安拙翁,又號觀庵,江浦(今江蘇南京浦口區)人,祖籍江蘇句容北宋名臣張詠之後,明朝正統七年(1442)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
全    名
張瑄
廷璽
安拙翁、觀庵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江浦(今江蘇南京浦口區)
出生日期
1417年
逝世日期
1494年
主要作品
《香泉稿》
最高官職
南京刑部尚書

張瑄生平經歷

張瑄早年經歷

自幼聰慧,他的父親曾説:“吾祖有掩遺骸數萬者,吾門昌,大其在是兒乎”。正統年間,為縣學生,師從姐夫李侃
正統六年(1441),考中舉人
正統七年(1442),與姐夫李侃一起考中進士觀政户部
正統九年(1444),授刑部四川司主事,得到刑部尚書俞士悦的器重。
正統十三年(1448),丁外艱,離職。
景泰二年(1451),服闋,改任刑部湖廣司主事。
景泰三年(1452),升任員外郎,以能幹著稱。吏部侍郎江淵南京等處公幹,推薦張瑄與他同行,最後因為江淵丁憂而作罷。同年冬,升任四川司郎中

張瑄治理吉安

景泰四年(1453),升任吉安知府。吉安百姓喜歡訴訟,每日不下數十百人,張瑄斷案如流,且屢辯疑獄,痛革吏弊,發奸摘伏如神,吉安百姓畏服。吉安的民俗崇尚巫術,迎神無休息的日子。張瑄在途中遇到,將神像投入水中。不久,張瑄身患重病,百姓皆言有神作祟,請求恢復。張瑄大怒,沒有同意,恢復了健康。
景泰七年(1456)夏,吉安遇到大饑荒,張瑄陳牒上司,不等批覆,則打開糧倉,賑濟災民。張瑄用自己的俸祿救濟貧困的郡學諸生,其中有彭教羅倫曾彥等人。同僚中有清廉而貧困的,家有婚喪,張瑄皆設法幫助。張瑄建閣於郡學以藏御書,建祠於郡以祀忠節,文廟、府治、橋樑、道路皆修治完整、公私一新。江西巡撫韓雍威望盛大,郡邑望塵羅拜,只有張瑄不為所屈。張瑄為官剛正嚴明,吏部每次考核治績,恆居天下第一。

張瑄治理廣東

天順四年(1460),得到推薦,擢升廣東布政使廣西盜賊莫文章等越境攻陷連山,被張瑄擊殺。張瑄又擊破陽山縣盜賊周公轉、新興縣盜賊鄧李保等。
天順八年(1464),大藤峽盜賊屢次攻陷屬邑,張瑄罰停俸。
成化初年,韓雍平定叛亂,錄張瑄轉餉的功勞,賜銀幣,恢復發俸。張瑄出巡轄境,督建預備倉六十二座,修陂塘圩岸四千六百個,增築廣州、新會等城垣十二個。百姓對張瑄感恩戴德,唯恐他離任。
成化四年(1468),轉任廣東左布政使,任職滿九年,應當進京,軍民千餘人相繼請求他留任。廣東巡撫陳濂等為他請命,於是繼續任職廣東。

張瑄屢有惠政

成化八年(1472),升任右副都御史福建巡撫。張瑄平定盜賊林壽六、魏懷三等。福安、壽寧諸縣鄰近江蘇浙江,盜賊葉旺、葉春等人被張瑄捕獲誅殺,其餘人盡解散。鎮守太監盧勝暴橫,張瑄上報朝廷,於是革去鎮守太監,百姓稱快。
成化十年(1474),改任河南巡撫,重用有才能的按察使何喬新按察副使陳選
成化十一年(1475),議事入京,上奏撫流民、振滯才十八事,所司多采納實施。黃河水溢,張瑄請求賑災,且移王府祿米於他所,留應該輸送榆林的軍餉賑災,每石作價八錢輸送榆林,百姓稱便。

張瑄官至尚書

成化十四年(1478),升任南京刑部左侍郎
成化十八年(1482),因都御史侍郎任職滿九年,考滿赴京,升任南京刑部尚書。南京監察御史何舜賓等人因受賄罪,徽州富民許通叟強奪人田,張瑄不聽權臣的請託,都處以正法。
成化二十年(1484),星變,張瑄被彈劾,明憲宗不問。
成化二十三年(1487),給事中、御史再次彈劾他,於是罷官。
明孝宗即位,復官,致仕
弘治七年(1494),葬於江寧縣安德鄉唐家山之原。 [1-2] 

張瑄文學作品

著有《香泉稿》二卷、《粉署餘閒稿》一卷、《凝清集》八卷、《閩汴紀巡錄》十七卷、《奏議》八卷、《南征錄》三卷、《安拙類稿》。 [2] 

張瑄親屬成員

曾祖父:張日宣,元朝時任滁州教諭僑寓於滁州,後遷徙至江浦,從此佔籍江浦。
祖父:張克讓
父:張俊民,曾任行在左軍都督府都事,因言事謫戍保安衞(今河北涿鹿),後得到推薦,回到京城,授德清知縣
姐夫:李侃 [2] 

張瑄人物評價

明憲宗:操存端方,才識通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