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東鎮

(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下轄鎮)

鎖定
平東鎮,隸屬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位於海豐縣東北部,東接陸河縣新田鎮陸豐西南鎮,南接可塘鎮城東鎮,西鄰公平鎮,北靠黃羌鎮,距離縣城24千米。全鎮區域面積133.22平方千米。 [1]  截至2019年末,平東鎮户籍人口30534人。 [2]  截至2022年10月,平東鎮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 [52]  常住人口為12139人。 [46]  鎮政府駐日中社區。 [3] 
平東鎮是中國民俗學家鍾敬文的出生地 [51]  ,著名的革命老區“九龍峒”所在地,省級大型水庫公平水庫移民地區,移民村共26個,水庫移民及後裔約1.5萬人,是公平水庫主要集雨區,佔公平水庫集雨面積的45%。 [1] 
2021年,平東鎮農業總產值約4.6億元,比增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5.2億元,比增12%。 [50] 
中文名
平東鎮
外文名
Pingdong town
行政區劃代碼
44152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
地理位置
海豐縣東北部
面    積
133.22 km²(2019年)
下轄地區
1個社區、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日中社區
電話區號
0660
郵政編碼
516427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革命老根據地“九龍峒
車牌代碼
粵N
人    口
12139人(2020年常住)

平東鎮歷史沿革

清代為海豐縣石塘都。
1949年7月,鎮域解放。
1950年,建政屬海豐二區。
平東鎮區地圖 平東鎮區地圖
1953年,屬公平區。
1957年,撤區成立平東鄉。
1958年,與公平鄉組成公平人民公社。
1961年2月,劃出另組成平東人民公社。
1963年,又併入公平人民公社。
1974年6月,析置平東人民公社。
1984年3月,廢社設區。
1987年5月12日,撤區建鎮。 [5]  [45] 

平東鎮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平東鎮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 [52]  鎮政府駐日中社區。 [3] 
平東村
大塘村
雙墩村
新平村

平東鎮地理環境

平東鎮區域位置

平東鎮地處海豐縣東北部山區,位於公平水庫庫區內,東接陸河縣陸豐市,南接可塘鎮城東鎮,西鄰公平鎮,北靠黃羌鎮,地處東經115°26′15′′,北緯23°7′30′′,距離縣城24千米,區域面積133.22平方千米。 [1] 

平東鎮地形地貌

平東鎮區地形沿公路呈長塊狀分佈,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公平水庫),北、東、南部為丘陵,中部平坦,屬成片山坡地的丘陵地帶。 [6]  最高的鍋蓋山海拔479.2米。 [7]  烏面嶺位於平東鎮南端海拔788米。 [8] 

平東鎮氣候

平東鎮屬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温21.4℃,年降水量2208毫米。

平東鎮自然資源

平東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63%。 [1]  平東鎮是一個山多地廣、農副產品和礦產等資源十分豐富的農業鎮,主要的糧食作物有水稻、番薯。經濟作物有花生、甘蔗、芝麻、芋、蕎頭、生薑等。有錳、硫化鐵、錫、鉛、鋅等礦產,還有可供開採的豐富花崗岩石料。 [6] 

平東鎮人口

截至2019年末,平東鎮户籍人口30534人。 [2]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平東鎮共有常住人口12139人,比2010年減少6156人,比重為2010年的2.51%下降至1.65%。 [46] 

平東鎮經濟

平東鎮農業主要生產稻穀、番薯、花生、甘蔗、蕌頭、芝麻、木薯、芋頭等。林業主種杉、松等。畜牧業主要養牛、豬、“三鳥”等。工副業主要有運輸、磚瓦廠及小規模加工廠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錳、硫鐵、錫等。
1988年起,平東鎮辦起“萬畝甘蔗種植基地”、“萬畝水果種植基地”,興辦“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十萬只三鳥養殖基地”。1989年平東棵粒飼料廠建成投產,1996年停產。
1992年底,平東鎮工農業總產值320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291萬元,佔總產值的9.1%;農業產值2909萬元,佔總產值的90.9%。在農業總產值中,種植業佔52.7%,林業佔4.2%,畜牧業佔30.3%,副業佔12%,漁業佔0.8%。已形成甘蔗、水果、蔬菜等商品生產基地。工業方面有飼料、皮革、電力等行業。經濟作物生產穩步提高,豬、牛、“三鳥”養殖基礎取得較好放益。生薑、芋、蕎頭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初具規模。 [6] 
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6564.8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56.5萬元,農業總產值16108.3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3256元。 [7] 
2016年,平東鎮先後引進了陸港、海亮明康匯等2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和三禾、冠龍生物科技等大型農業企業,擁有4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約2萬畝。海亮明康匯農業基地被確定為兩大國際種業巨頭——美國先正達和荷蘭瑞克斯旺中國科研基地,2016年獲得“廣東省果蔬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同時,陸港農業基地獲得“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廣東省農業科技園區”等稱號;2015年,三禾農業基地被授予“廣東省關工委農村創業青年培訓示範基地”等。觀翔觀茶業、九龍生薑獲得全省農業名牌產品稱號,海亮明康匯等6家企業產品分別獲綠色、有機、無公害等品牌認證。
平東鎮區位 平東鎮區位
2015年平東鎮農業總產值34960.74萬元,比增13.46%。觀光農業發展勢頭迅猛:2015年、2016年春節成功舉辦“油菜花”觀光體驗節,先後吸引近20萬遊客前來觀光體驗,增加就業機會500餘個,帶動消費收入1000餘萬元,增加了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9] 
2017年,平東鎮工農業生產總值約完成4.8億元,比增9%,其中農業總產值約3.9億元,比增7%,工業總產值約8900萬元,比增8%;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62億元,比增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4億元,比增15%;農民人均年收入約7834元,比增6%.。 [3] 
2018年,平東鎮工農業生產總值約完成5.136億元,比增7%,其中農業總產值約4.14億元,比增6%;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788億元,比增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3億元,比增10%。 [4] 
2019年末,平東鎮工業企業有12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41家。 [2] 
2020年來,平東鎮農業總產值約5.8億元,比增8%;社會商品零售總額4億元,比增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3.17億元,比增40%。 [47] 
平東陸港千畝油菜花觀光體驗園

平東鎮交通

1992年,平東鎮有公路總里程50千米,其中省道10千米、縣道40千米。正在興建的海(豐)陸(河)公路穿鎮而過,東往陸河28千米,回往海豐縣城24千米,南通可塘,北通黃羌、紫金。村村均可通汽車,交通運輸十分方便。 [6] 
平東鎮區 平東鎮區
平東鎮境內有省道335線,潮惠高速公路互通口距離鎮區1.5千米,興汕高速公路與潮惠高速公路呈T型走向並在平東鎮中心區域互通。截至2016年底,平東鎮區域內將擁有以潮惠高速公路、省道335線為主要交通路道,與縣道城平公路、黃平公路形成完善的交通網絡,距離汕尾市各地均在1小時交通圈內,距離深圳惠州揭陽汕頭梅州等地市均在2到2.5小時交通圈內。 [1] 

平東鎮社會事業

平東鎮教育事業

1988~2004年期間,平東鎮先後改造興建小學10所,擴建平東中學。2004年,全鎮在校小學生2220人,中學生666人,教職員工168人。有文化室、圖書館6間。 [7] 
1992年,平東鎮有中學1所、小學10所,在校學生3400多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 [6] 
2019年,平東鎮投入220多萬元,完成了谷兜小學廁所建設和中心校15間教師宿舍建設,啓動南門小學校門及操場零星項目拆除重建。 [10] 
2020年,平東鎮有4所小學,分別是中心小學、南門小學、谷兜小學、平東小學。1所初級中學平東中學。 [11-12] 
平東中學

平東鎮醫療衞生

1992年,平東鎮有醫療保健設施有衞生院1所、醫療站9個。 [6] 
2004年,全鎮有1間衞生院和12間個體醫療站,有醫護人員19人。 [7] 
2019年,平東鎮已投入560萬元的平東衞生院住院綜合樓建設項目,已進入驗收階段,年底前將投入使用;加大衞生設備投入力度,增加了B超、心電圖、血液分析等基礎設施配置,充實醫務人員6人,提升該鎮衞生服務能力;推進坑口、九龍、茅陂、雙墩、南門5個村委衞生站工程建設。 [10] 

平東鎮文化建設

1992年,平東鎮有文化娛樂場所14個。羣眾文化生活有琴棋書畫、戲曲彈唱、客家山歌對唱等。 [6] 
2019年,平東鎮完成了坑口、九龍、茅陂、南門、日中5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建設項目。 [10] 

平東鎮基礎設施

2004年,平東鎮內建有南門、平龍等中小型水庫和水電站、電灌站。 [7] 
2019年,平東鎮完成了興汕高速公路平東段6千米徵地拆遷;完成省道S335線海陸公路(平東段)8千米路燈架設;推進平東鎮S335線(雙墩)至陸豐西南(海豐段)公路、城平公路渠道橋(K5+550)、鎮區道路環境綜合整治建設項目。 [10] 

平東鎮環境衞生

2016年,平東鎮環衞工人從原有的4名增加至20人。配備農村保潔員40名,負責清理收集各村生活垃圾,農村保潔清運覆蓋常住人口70%以上。完善了“一站二場”建設,並在各行政村改造和新建一個垃圾中轉池,在各自然村根據常住人口及垃圾量設置垃圾桶。新增果皮箱30個、塑料垃圾桶120個。增加配備了六輪車1輛、柴油三輪車2輛、摩托三輪車1輛、電動三輪車2輛、保潔鐵鬥手推車5輛。 [9] 
平東鎮部分標誌性建築

平東鎮新農村建設

2019年,平東鎮大塘、新平2個村委13個自然村均已按照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範村驗收指標,逐項落實,基本完成創建標準。 [10] 
平東鎮現有17個村獲得“廣東省先進移民村”、“廣東省文明村”、“廣東省衞生村”等一批榮譽稱號。 [9] 

平東鎮歷史文化

平東鎮地名文化

平東之名始於1950年,因處公平鎮之東而得名。 [45] 
日中圩在海豐縣城東北19千米。平東鎮人民政府駐地。因集市在中午時間最旺而得名。
南門在海豐縣城東北22.5千米。屬平東鎮。相傳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前建村,分居東、南、西門,後因南門人多,統稱南門。 [13] 

平東鎮紅色文化

1923年,共產黨人彭湃在九龍洞徑仔背等村播下革命的火種,廣大農民加入彭湃領導的農會,成立“八鄉”農舍,開展打土豪、減租減息的鬥爭。1937年7月,中共領導人江水、劉夏帆等以九龍洞為據點,宣傳黨的主張,在九龍寨村舉辦黨的培訓班,對黨的組織和革命武裝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平東鎮有許多羣眾為捍衞革命政權、謀求翻身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革命烈士110人。 [6] 

平東鎮移民文化

汕尾市客家人絕大部分是第三次和第四次客家人大遷徙時到來的。 [43]  據有關史料記載,南宋末年,已有先民在平東勞動生息。最初的中原先民從陝甘河南江夏江西跨興梅山區而達海豐;後來世居長江流域的移民從湘贛進入粵北,順北江南下惠陽入海邑,形成了今天海陸豐客家人。 [14]  明清以後,平東等地都有人接受招募到本省的鶴山高明恩平陽江陽春九龍香港四川省的宜隴等十幾個縣去開墾荒地,再次重建家園。而一些包括黃羌在內海陸豐客家人多次渡海謀生,主要移居地是台灣,其次是印度尼西亞。因此,如今的台灣印度尼西亞都有海陸客的語言社團。 [15] 

平東鎮飲食文化

擂茶與米程 擂茶與米程
海豐吃鹹茶之風,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清朝初年的康乾盛世,在明代以前的海豐百姓,多數來自江西省廣東北部的客家人,明代中期以後福建潮州等地人口逐漸遷入海豐,在以客家為主的原始民俗和閩潮民俗的匯融中,演變成為獨具特色的海豐民俗風情。 [16-17]  人們喜愛的吃鹹茶的簡易吃法是把茶葉放於內壁有粗紋的牙缽內,用番石榴枝製成的茶槌把茶葉擂碎,放幾粒鹽,將開水衝下即可。作為日常飲料,消暑解渴。日常待客,即在此基礎上加入炒油麻、炒米花、炒花生等,稱為“炒米茶”、“油麻茶”。以前舉凡做壽、添丁、外出遠歸、病癒出院、遇難脱險,必擺下碗缽,請鄰居親友“吃鹹茶”,婦女可謂是“一日不可無鹹茶”。
平東等山區的擂茶除上述作法外,還有飯茶、苦刺心茶等飲食形式,其製法是:將茶葉、芝麻、花生米等擂好加鹽衝上開水後再放薄荷入茶,在碗上泡上燜熟的乾飯,有的還加上煮熟的白米豆、烏豆等;苦刺心茶則以當地野生植物“苦丁茶”的鮮嫩芽心。放入牙缽,加入適量食鹽描漿衝入開水,再加上花生米、炒米等佐料就可飲食。
菜茶”,其做法是將炒熟煮熟的豬肉、香腸、鮮蝦、魷魚絲、粉絲、腐竹、白米豆、赤豆、麥粒、菠菜、荷蘭豆等時新菜混合置於碗中,撒上花生、炒米,淋上豬骨湯,以胡椒粉為調料,即成可口的菜茶。吃“菜茶”舊時一般在正月才有,尤以元宵節前後為盛。 [18] 

平東鎮宗教文化

明朝末年建築的平東鎮坑口村鳳翔觀,是海豐縣唯一道教活動場所,於2004年向海豐縣宗教管理部門登記領證。該場所佔地面積83.16萬平方米,建築而積2650平方米。1930年在平東建的天主教堂是伴隨1894年日本侵華戰爭、隨之列強瓜分中國而趁機進入中國海豐傳教的。1940年和1942年平東建的天主教堂是伴隨1931年日本侵佔中國東北、至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進入中國海豐傳教的。 [19] 

平東鎮地方方言

客家話
平東為海豐客家話區,客家話分佈在平東大部分,當地人亦稱“客家話”為“平東話”。 [20]  與陸河及陸豐客家話區基本連成一片,統稱為海陸客。平東客家話音系共有聲母21個(含零聲母),韻母54個(含聲化韻),聲調7個。韻母中單韻母6個,複韻母10個,鼻韻母21個,塞音韻母17個。
平東客家話的聲調無論調類和調值均與海陸豐各地客家話相同。1987版《中國語言地圖集》B15圖將其列為粵台片新惠小片,2012年版劃歸為新設立的海陸片。台灣省的海陸腔客家話與平東在內的海陸豐客家話語音系統極為接近,差別甚微。 [21-22] 
軍話
海豐平東鎮龍吟塘村為汕尾市五個軍話方言島之一(其餘分別為陸豐西南鎮青塘村、兩軍村,河西鎮大埔村、大安鎮坎石潭村),龍吟塘軍話是一種跟明代衞所的軍户關係密切,含有官話成分但深受客家話影響的混合型方言,最早是由潘家懿先生髮現。該地的軍話與陸豐青塘的軍話相似,祖先是從陸豐青塘搬遷而來。現今的龍吟塘村位址,據説是1959年海豐當地興建公平水庫後所建造,原居地居民輾轉遷徙而來,而該地的居民原本是居住在現今公平水庫的範圍內。龍吟塘當地操持軍話的居民,其祖先應當是從福建閩西而來。 [23] 
龍吟塘軍話的聲母16個(含零聲母),主要元音有6個,音節共有55個,陰聲韻19個,陽聲韻14個,入聲韻19個,成音節鼻音3個,聲調7個。龍吟塘村民都是多語人,除了本身的語言軍話之外,尚且會説當地客家話。因所處的地區是客語區(海豐平東),所以和海陸豐地區的客語相當接近。 [24]  [53] 

平東鎮傳統民居

“廳屋組合”型,客家人稱堂為廳,為主屋中心,兩側輔房為屋。若前後兩進房屋,中隔天井,以走廊相連,便形成上廳和下廳,兩個單元以上組合俗稱“上三下三”、“上五下五”的格局。若在正房兩側擴建多間橫屋,中留巷道,巷通天井,連在一起便形成大屋場。
圍樓”型,又稱四角樓、或稱城寨。四周以三合土夯築圍牆,中間排列兩進以上房屋,或以屋牆形成閉合型大型建築,四角設置兩個以上角樓。如平東谷大茂樓。 [25] 

平東鎮傳統民歌

海陸豐民間音樂中的山歌分佈在汕尾市北部山區的海豐平東等地。 [48]  客家山歌是客家先民在山區長期拓荒墾殖勞動中創造出來的用以抒發、 溝通感情的口頭文學。 [49] 

平東鎮民間舞蹈

“感仔”獅,流行於客家山區。與盛行沿海地區的獅貌的製作不同,其獅面較平,鼻子凹塌,嘴巴不能開合,因此又稱為合嘴獅。雖其貌不揚,但在獅班中地位最高,其他獅隊與之相遇時,須向其行參拜大禮,繞側而過。其舞獅動作和情節與舞獅猊相似。 [26] 
感仔金獅

平東鎮風景名勝

平東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九龍峒”所在地。轄內有知名的省級鳥類濕地生態保護區——公平水庫濕地鳥類保護區,三大水庫包括公平水庫、南門水庫、平龍水庫,海豐古八景之一“南門吊澗”(明代軍屯時所開鑿的水利工程),南門山森林公園,海陸豐著名的“九龍峒”革命根據地舊址,海陸豐中心縣委黨訓班舊址,海陸紫地下黨華水塘據點舊址,民俗學家鍾敬文(出生地)舊址,鳳翔觀道教聖地,雙墩“將軍碑”、“九龍宮”,黃甘嶺古道等。 [1]  [7]  [27] 
谷大茂樓位於谷兜村,佔地600多平方米,完整時擁有48個房間的大宅,主樓附樓高兩層,兩進深,三個天井,屋頂燕尾飛翹,附樓設有風火山牆。碉樓高達四層,居於附樓主樓相連的後側角,右側附樓碉樓已倒塌。上青磚下麻石的齊整堅固的屋牆,佈滿着葫蘆形、拱形、狹長方形的密密麻麻的射孔。牆體厚達45釐米,外為青磚,內則為三合土夯築。兩重櫳柱麻石大門鑿着上圓下方,在門的兩旁有刻着金錢圖形厚重的門枕石。屋內有門廳、天井迴廊、客家敞口大廳。檐下有精美的木雕,後廳和門廊的壁畫書法有美女吹笛圖、美女懷春圖等。
樓的主人江達三原為紫金南嶺人,為偽團長。據説欠着不少的命債,請了一個紫金的地理先生廖學雲擇地遷家,最終選擇了此地購置大量的田產收租,並在這個僻遠的山村向黃姓人購地營建此樓。從1937年營建至1939年完工,歷時三年,麻石取自本地犁頭山,先在山上打好粗坯,然後用雞公車推至建築工地再行打製,並自建灰窯和磚瓦窯燒製建樓用的殼灰、磚瓦,建樓用去四萬七千五百個大洋,外打有水井,建有碓間、礱間、馬房,而圍牆甚至還來不及圍上。 [28] 
南門水庫位於平東鎮北部,集雨面積12平方千米。總庫容1759萬立方米,正常庫容1246萬立方米,死庫容79萬立方米。主壩長156米,壩頂高程127.6米,加防浪牆1.2米,最大壩高32.6米,頂寬3.8米。設計灌溉面積933公頃,全部屬平東鎮。
水庫泄洪閘設雙孔,淨寬2X2~4米,最大泄洪量101立方米每秒。輸水管為鋼筋混凝土壓力管,內徑1.5米,最大輸水量6.28立方米每秒。壩後電站裝機1台250千瓦,二級電站裝機2台500千瓦。
南門水庫於1958年冬動工,1959年春下馬,1969年冬復建,由縣主辦組織10多個公社參加施工,1970年4月開始蓄水,同年8月全面完成。
南門上下水庫和一二級電站成立統一管理處,歸縣水電局直轄,為國家專管單位。
工程按水電部頒佈的標準進行復查,1000年校核洪水位達129.5米,比現有壩頂高程127.6米超過1.9米,屬未達標工程,縣水電局正在編制達標加固計劃。
南門水庫
平龍水庫位於平東鎮的九龍洞,因屬公平、平東兩社所建,故取名平龍。集雨面積10.6平方千米,總庫容1479萬立方米,正常庫容1220萬立方米,死庫容55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水田240公頃,旱地317公頃,另加計劃開發的海豐塘荒地667公頃。主壩高程60.5米,加防浪牆1米,最大壩高30.5米,壩長500米,頂寬5米。泄洪閘設於主壩北側,為圬工涵洞式結構,設雙孔淨寬2X2~4米,最大泄洪量88.5立方米每秒。輸水管2條,主管1米口徑為鋼筋混凝土壓力管,最大輸水量6立方米每秒。壩後電站裝機2台250千瓦。淹沒兩個村莊計28公頃耕地,移民244人。
工程於1974年8月14日正式開工,1977年夏全面建成。主壩因兩社交界處填壓不實,發生嚴重滲漏,後經多次灌漿得到妥善處理。水庫設立管理處,受縣水電局直轄,屬國家專管單位。經費基本自給,灌溉效益因渠道失修,實際受益不到466.6公頃。 [29] 
  • 南門吊澗
南門吊澗位於平東鎮南門村南門水庫副壩口約50米處, [30]  是明代軍屯時所開鑿的水利工程灌溉石渠。“南門吊澗”位於南門峽谷懸崖峭壁,橫亙石渠,瀑泉飛瀉,是一道長約200餘米的石渠,懸空架設在30米高的峭壁處,這是明代軍屯水利工程建設的引水渠道。明洪武28年(公元1359年)秋,海豐站碣石衞,駐軍5600人;為解決軍需,實行屯田政策,每次輪換三分之一的士兵在屯田務農;為解決水源,下令士兵用繩索綁腰,吊掛在南門谷口的懸崖峭壁處,手執鐵錘鋼鏨,每隔1.5米處進行鑿孔,然後將長約1.5米的石條鍥入石壁,石條上平鋪石板;以此懸空架設石渠,將山谷內的水源引進山下,灌溉軍屯田。至今完好無損,仍然發揮其引水灌溉的功能。1969年,在“南門吊澗”上面建設南門水庫,分上下庫兩座,該水庫具有灌溉、發電與供水的功能。 [31] 
橫掛距谷底30多米高的懸崖峭壁之間,全長2000多米,中間經過200米長的花崗岩大石壁。峽谷水落差最大,每逢山洪爆發,谷口處便出現6米多高的瀑布,沖瀉而下,水花濺起,遠遠望去一片煙霧,周圍幾個千米可聞其水聲隆隆響,由於長年水流沖刷,谷底怪石嶙峋,或似鯉魚,或似水盆……陽光下金光閃閃,令人稱絕。 [6] 
  • 古石碑
古石碑地處平東鎮府西南面約5千米的石碑處,有一塊花崗石板的古石碑,高1.92米,寬0.92米,厚0.16米,碑座高0.3米、寬1.03米、厚0.5米,碑石正面直書陰刻“大元戌榮公單騎克捷處”(行書)10個大字,上款有“明崇禎……”字樣(已風化)。據《海豐縣志·下卷·邑事》記載:“明崇幀十六年(公元1643年)農曆四月十六山寇曾振流劫下灶村,六月十八劫堂尾村,鄉勇御之,時曾振流聞知,總兵宋紀大隊人馬征剿,即轉移。宋紀伏兵子於要道口,並單騎兼程至黃羌屯射殺賊首數人,伏兵齊出把山寇剿滅。”此碑是為表彰當年宋紀的戰績而豎立的。 [6] 
鳳翔觀,俗稱“鳳髻庵”或“鳳冠庵”,位於海豐縣平東鎮九龍洞革命老區坑口村北側虎山上,是當時鄰近“十三鄉”羣眾崇拜的道教聖地。清乾隆版《海豐縣志》載此山“盤鬱幽深,茅庵梵剎、聯絡山脈,居民多持長素,以種茶為業,恍然別有洞天”。
鄉民傳述及現存“納租記事碑”等文物考證,此觀在明代建於現址右側,在清初“移民縮界”後鄉火旺盛,進行擴建,遂於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租用山上李姓地基,擇址建成兩進三間的道觀模式,內祀“三寶佛祖、三清佛祖、元天上帝、三官大帝、司命帝君、大峯祖師、福德老爺”諸神像,並祀當年主要捐建者“清大檀越主曾公媽”神位及“林桂花長生祿位”等。建至民國,隨着山上生態空間的侷限及山民的遷徙,鳳翔觀隨之淡落,僅存一名道長住持。1923年8月16日(農曆七月初五日),海豐赤山約總農會遭受當局反動武裝的襲擊。彭湃、彭漢垣、李勞工、張媽安、林沛、洪垂等數十人逃至此觀避難,由道長接濟,並召開緊急會議,確定新的鬥爭路線,史稱“七五農潮”。此後,鳳翔觀一度成為革命據點。1928年,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失敗後,此觀遭受國民黨反動派縱火焚燬,僅留殘牆斷垣,以及一批石刻文物。 [32] 
南門村委是黃甘嶺古道的必經之路,黃甘嶺古道走向為:黃羌鎮上頭洋,經平東鎮谷兜村委黃甘嶺、華照樓村、谷兜村、嶂下村,至平東鎮南門村委上新村、南門村、橋頭村、九菜坑村,再到陸河縣龍鬚徑,全長13千米,路面寬約2米。該路建於清乾隆年間,為當時海豐通往陸河至揭陽古道,一直用至改革開放初期,其中南門村委上新村段古道路邊建有排灌渠。相傳,曾有位惠東高潭的富人途經此地,捐建了黃甘嶺石階。由於現代交通發達,該古道基本荒廢,但森林密佈,成為驢友們尋幽探勝的好去處。 [31] 
  • 廣東省農業公園(陸港農業基地)
汕尾市陸港生態種養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港)成立於2009年,註冊資金1000萬元,是一家致力於農業產業化、集果蔬種植、魚禽養殖、加工、銷售、科研、觀光於一體的農業企業。
陸港在海豐縣平東鎮經營各類耕地、魚塘共11000餘畝。其中耕地5000畝,己建成魚塘5000多畝,園林中心200畝,名茶培育中心100畝,年生產蔬菜2萬噸,水產品5000噸,產值達1億元以上,是當地重點的農業產業化企業。
2016年春節,陸港投入300餘萬領先推出油菜花觀光節,春節期間迎來十餘萬遊客,日均入園客流多達六千餘人,引起多地報紙與電視媒體爭相報道其盛況。油菜花項目的成功舉辦,使公司具有建設生態農業公園的信心。2016年,該基地成功申報“廣東省農業公園”項目,公司計劃再投資1.5億元,建設成一個以農業為主題,集農科示範、農產品展示、農耕體驗、旅遊觀光、休閒娛樂、户外訓練為主的省級十大農業公園。 [33] 
廣東省農業公園 廣東省農業公園
  • 平東“九龍峒”革命老根據地
九龍峒泛指近代公平的九龍約,地域涵蓋今平東鎮的一半,毗鄰海(豐)、陸(豐)、惠(東)、紫(金)、五(華)等縣區交界點,山嶺縱橫,易於防守,故在革命年代是一處相對安全的天然據點。
九龍峒最初的星火閃現在虎山北麓的鳳翔古觀,它以1923年保護過“七五農潮”時前來避難的彭湃、李勞工等革命志士而聞名海豐。1928年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失敗後,國民黨調動近千武裝對九龍峒的赤衞隊實行“冬防會剿”,蘇區淪陷,鳳翔觀遭焚。1935年海豐黨組織恢復活動,九龍峒成為重要的交通站與聯絡點。
抗日戰爭時期,九龍峒重新組建了海陸豐中心縣委,並以此為中心建立游擊區,1941年7月和1942年7月,海陸豐中心縣委在九龍峒舉辦了兩次黨訓班,為黨和軍隊培養了一批人才,堪稱海豐的“延安”。
九龍峒作為海陸豐地區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在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黨的革命事業,為海陸豐地區的革命鬥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黨和人民將永遠銘記為黨的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九龍峒革命先烈。 [34] 
  • 九龍黨訓班舊址
九龍村屬我縣著名革命根據地“九龍峒”所在地,1941年7月和1942年7月,當時的海陸豐中心縣委在九龍舉辦了兩次黨訓班,為黨和軍隊培養了一批人才,堪稱海豐的“延安”。九龍現存有“黨訓班舊址”等一批革命舊址,是平東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5] 
九龍黨訓班舊址 九龍黨訓班舊址

平東鎮地方特產

“九龍生薑”、“坑口芋頭”、“平東蕌頭”是平東鎮的名優特產。 [7]  其中九龍姜是“國家A級綠色食品”。 [36] 
南門的花生、九龍的生薑、蕎頭和坑口的芋以果實大、味美而聞名全縣。遠銷香港、日本等地。 [6] 
2019海豐縣稻米暨農業農產發展大會平東鎮展區

平東鎮著名人物

鍾敬文(1903.3~2002.1年),原名譚宗,筆名靜聞、金粟。平東鎮山下村人。 [37]  7歲隨家遷入公平鎮魚街75號房屋居住並開始上學。少年聰穎勤奮,愛好詩文。1922年畢業於海豐縣陸安師範。師範學校學習期間,受新文化運動影響,開始學做白話詩。畢業後在家鄉一帶教小學,20年代中期到廣州嶺南大學國文系工作並學習。 [38]  他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和民間文學、民俗學的研究和創作工作,貢獻卓著,被喻為“中國民俗學之父”,是我國著名民間文藝學家、民俗學家、教育家、詩人、散文家,曾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等職。 [39] 
陳達孝
陳達孝,1945年出生,平東鎮人,生於台灣省旅居美國,大學文化。大唐公司集團董事長、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1972年應周恩來總理邀請訪問祖國,並回海豐尋根問祖。 [44] 
李蘿
李蘿,1974年1月出生,商人,1992年創辦公平鎮金太子服裝有限公司。2004捐資重建坑口村“七仙姑庵”,同時開辦有機農場,投資坑口村虎山機磚廠等。
李火來
李火來,生卒年或出生年月1912~1946年,主要身份烈士,主要事蹟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當上海豐二區區長,1946年3月在坑口村三九塘壠被敵人圍攻而被捕壯烈犧牲。 [40] 
劉展雄
劉威俊(上圖左,海豐縣平東鎮上樓村人) 劉威俊(上圖左,海豐縣平東鎮上樓村人)
劉展雄,1976生,主要身份軍官,主要事蹟曾任雲浮市人民武裝部教導員、中隊長等職。團級幹部。 [41] 
劉威俊
劉威俊是海豐縣平東鎮上樓村人,在2019年6月27日的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衝浪(槳板)項目比賽頒獎儀式上,劉威俊作為汕頭市體育運動學校的參賽隊員獲得男女混合團體賽第三名。 [4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