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平鎮

(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下轄鎮)

鎖定
公平鎮,隸屬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位於海豐縣東北部,東鄰平東鎮,南與城東鎮海城鎮接壤,西與海城鎮蓮花山森林公園相連,北鄰惠東縣高潭鎮、海豐縣黃羌鎮公平水庫,全鎮轄區總面積12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公平鎮共轄7個社區、23個行政村, [1]  常住人口為57937人。 [32] 
公平鎮是革命老區之一,是現代散文作家鍾敬文的故鄉,是海豐縣東北部黃羌、平東及鄰縣周邊鄉鎮商品集散地。 [1]  是海豐縣的服裝生產專業鎮。 [2] 
2017年,公平鎮實現地區生產總產值90.1億元,同比增長24.97%。 [1] 
中文名
公平鎮
外文名
Gongping Town
別    名
公平墟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
地理位置
海豐縣東北部
面    積
127 km²
下轄地區
7個社區、2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新興中路6號
電話區號
0660
郵政編碼
51642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人口數量
5.79 萬(2020年常住)
著名景點
公平水庫、敬文廣場、玉虛宮
車牌代碼
粵N
地區生產總值
90.1 億元(2017年)

公平鎮歷史沿革

公平區位 公平區位
公平在唐元和年間(806年-820年)已形成圩市,因貨物交易日旺且合理,故譽公平,俗稱公平圩。
宋代熙寧元年(1086年),公平屬海豐縣石塘都。
明代嘉靖時期,海豐縣劃分為七個都,清代晚期分為四大都,公平屬石塘都,都府設在公平圩。都設總爺地保等官吏。民國期間,公平屬海豐縣的二區,區下設,鄉下設保,保下設
民國元年(1912年),公平屬海豐縣9個區的公平區。
民國十六年(1927年),公平先後3次建立蘇維埃政權時,國民黨政權停止。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全縣7個區的二區。
公平鎮區地圖 公平鎮區地圖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國民黨在公平圩成立鎮公所,所址設在黃厝祖祠監堂。全面推行保甲制,公平圩內設18個保。
1949年7月,公平解放,隸屬於海豐縣二區。區公所設在公平圩成昌樓。
1956年,二區改為公平區。
1957年,撤區建鄉,改公平區為公平鄉。
1958年,底改公平鄉為人民公社,設社長1名,副社長若干名。
1975年,成立公平公社革委會轄下公平鎮革命委員會。
1984年1月,改公平公社為公平區。同年10月,公平區劃分為公平區和公平鎮兩個行政機構。
1985年3月,公平區和公平鎮合併為公平鎮,鎮府設在新興路。
1987年1月撤銷公平區合併為公平鎮,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個居民社區和公一、公二、公三、後山、青圍、新塘、平新、平一、平二、平三、白山、西山、高北、赤坭、十三坑、龍崗、笏雅等17個村。 [3] 
1987年4月,召開公平鎮人民代表大會,成立鎮人民政府。 [4]  [5] 
1994年5月,在原第二居民社區、原第一居民社區轄區分別劃出新組建第五、第六居民社區。2002年10月,由於撤鄉並鎮,原公平水庫轄下的五聯村(區域面積5.69平方千米、人口1800人)劃歸公平鎮。
2003年1月,經省政府同意,撤銷西坑鄉。 [6] 
2004年10月,鎮內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居民社區分別改稱為長安、長興、日興、南園、新城、新興社區。海豐縣林業西坑管理處委託公平鎮代管。 [3] 
2004年12月,原西坑鄉的下洞、庵前、聯和、高聯、磜仔5個行政村和西坑社區(區域面積30.5平方千米、人口5056人)先後併入公平鎮,使公平鎮行政區域增至23個行政村,119個自然村,7個居民社區。

公平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公平鎮共轄7個社區、23個行政村。 [1]  [7-8] 
長安社區
長興社區
日興社區
南園社區
新城社區
新興社區
西坑社區
後山村
龍崗村
笏雅村
新塘村
平新村
平一村
平二村
平三村
白山村
西山村
十三坑村
赤坭村
高北村
公一村
公二村
公三村
青圍村
五聯村
庵前村
下洞村
聯和村
高聯村
示仔村

公平鎮地理環境

公平鎮位置境域

公平鎮位於海豐縣東北部。海豐、陸豐、惠東、紫金交界山區的中心點,面積127平方千米,介於東經115°23’與北緯23°03’的交叉點。 [4] 

公平鎮地質地貌

公平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多山嶺,東部多台地丘陵。圩內海拔:東側公平水庫壩為25.5米,西側嶺頂仔26.3米,北面炮樓嶺28米,最低為關爺宮4.2米,平均海拔為6.8米。全鎮面積中,山嶺佔10.2%、丘陵佔38.8%、台地佔30.5%、平原佔20.5%。 [4] 
公平鎮區域地貌單元主要是低山丘陵,區域內的山體呈渾圓狀,丘陵高程一般10-20m,坡面多數較緩,坡角多為10-20°。 [9] 

公平鎮氣候

航拍公平 航拍公平
公平鎮在北迴歸線南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較多,陽光充足,四季如春,晝夜温差不大。據歷年的氣象資料分析記載,平地均温度為22.3℃,最高年均温度22.7℃,最低年均温度21.4℃,全年最高氣温出現的7月份,日平均為27.99℃。1月份為最低氣温期,日平均14.02℃,日極端最高氣温37.4℃,日極端最低氣温為1.℃,全年無霜358天,冬季無雪。 [4] 

公平鎮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公平鎮耕地面積1636.8公頃,山地面積8791公頃。 [10] 
水資源
公平水庫是廣東省較大型的水庫之一,庫容16330萬立方米。 [4] 
礦產資源
公平鎮的圍仔山儲藏一定數量的鐵鈦礦,赤坭、高沙一帶的陶土、瓷土儲藏量相當豐富,1957年礦產達350萬噸以上。此外,公平北部5千米處的白石坳山嶺,有儲量達數百萬噸的硅石。 [11] 

公平鎮人口

建國前夕,公平圩有人口8500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公平圩的人口為9748人。
截至2018年末,公平鎮户籍總人口為7.3萬人。 [12] 
2020年,公平鎮常住人口57937人,比2010年減少17518人,比重由2010年的10.37%下降至7.86%。 [32] 
公平夜景

公平鎮經濟

公平墟位於惠州府城通往潮州府城的官道上,黃江、麗江流經墟市,官設鋪舍(驛站),民建碼頭(內河),水陸兩通,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人們來往的必經之地,而逐漸形成一個山海貨物、農副產品集散的地方,吸引了粵東、閩南各府縣的商賈前來交易、開店經商。 [4] 
公平鎮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興起個體服裝加工的發展潮,經過20多年發展壯大,服裝業使公平鎮從山區農業經濟經濟弱鎮一躍成為海豐縣的民營經濟強鎮。
百斯盾 百斯盾
1992 年,全鎮從業人員近3萬人,技術人員約5000多人,日生產服裝能力18萬件套,服裝產品主要是男、女西裝、西褲、休閒系列,以廣州為營銷中心,銷往全國各大城市,還通過邊貿銷往俄羅斯、東南亞、中東、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3] 
公平鎮積極引導服裝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增加附加值,並根據消費市場高附加值產品設計的競爭策略,設計生產有創意的特色產品、新慨念產品,以多樣化的設計應對多樣化的需求,吸引與滿足消費者,提高市場的佔有率。
2003年,威文服裝有限公司、卡軒娜服裝有限公司分別獲得“廣東女裝十大優勢企業”稱號;百斯盾服飾有限公司獲“廣東休閒裝十大優勢企業”稱號。2004年文時特服飾有限公司和永興服裝有限公司獲得“廣東服裝(男裝)優勢企業”稱號;永興服裝有限公司還被省授予“廣東服裝百強企業”稱號;其主導品牌“金鳥來”被評為“中國市場馳名品牌”、“全國最關注品牌”。威文公司的“瑪蓮露”、百斯盾公司的“百斯盾”、文時特公司的“文時特”商標被省評定為“廣東省著名商標”;“瑪蓮露”、“百斯盾” 品牌被評定為“廣東省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 [3] 
2004年,全鎮有服裝生產企業168家,與其相配套的輔料、拉鍊、制線、洗水、繡花、塑料、包裝等企業22家,擁有各種先進生產設備15000台(套),服裝企業固定資產9.6億元。產品遠銷海內外。是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224053.1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05105.1萬元,農業總產值18948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3988元。 [3] 
2017年, 公平鎮有服裝及其配套企業7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4家,有近20多家企業獲得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獲國家馳名商標1個(百斯盾);廣東省著名商標9個[文時特、百斯盾、威文(2)、貝克頓、海華拉鍊、桌球王、古士旗、來吉奇];獲省級名牌產品4個(百斯盾的西褲、威文的西褲和休閒服飾、文時特的休閒褲);有3家企業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鄉鎮企業創名牌重點企業”(威文、文時特、凱利來);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外觀專利2項。2017年,完成工業總產值約80億元,服裝產值68.8億元。 [2]  [10] 
公平鎮農業以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為主,蔬菜水果為副。糧食作物以稻穀、芳茨為主,還種些雜糧。栽種的雜糧有小麥、大麥、蕎麥、高粱、玉米、粟類等。公平鎮從1980年開始,提倡商品生產,2010年開展多種經營,大米已代替了芳茨為主糧,芳茨只作為飼料糧。水果、蔬菜的種植。 [4] 
2016年,公平鎮實現地區生產總產值83.6億元,工業總產值75.4億元,農業總產值3.2億元,第三產業產值5億元,上繳國家和地方税收4023.9萬元,全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9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71億元。 [1]  [10] 
2017年,公平鎮完成工業總產值90.1億元,同比增長24.97%;完成國税3957萬元,同比增長105.36%,完成地税1380萬元,同比增長6.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55億元,同比增長20.3%;完成社會零售總額15.7億元,同比增長24.69%。 [10] 

公平鎮社會事業

公平鎮教育事業

公平中學 公平中學
1949年,公平鎮解放後,學校搬往關爺官上課。鹽街留下初小3個班,隸屬於關爺宮中心校,1985年,劃為獨立校,起名為公平第三小學,學生380多人,設6個班,教職員工有10人,中心校學生不斷增加,1978年有8個班350餘人,到1987年增加到14個班700多人,而1990年學生又增加到1980人,設27個班。擁有54位教職員工。學校的教學設備、教學條件得到改善,1987年起建了兩幢1600平方米、19間教室的教學樓。學校佔地面積6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42平方米,有一個3000平方米的操場。1949年—1989年,中心校為社會和高一級學校培養了近1萬名高小畢業生。 [4] 
2004年,全鎮有中學1所,教師102人,學生3569人,普及率96%,升學率89%。小學14所,學生11500人,教師437人,小學入學率與畢業率100%。幼兒園4所。民辦學校1所(英豪學校);外地在鎮就讀的學生有1400多人。2004年,英豪學校開始設立高中部,招生6個班341人。 [3] 
2020年,公平鎮有9所小學:中心小學、第二小學、第三小學、第四小學、西山小學、勝山小學 、後山小學。 [13]  1所初級中學公平中學 。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西坑實驗學校。1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英豪學校。 [14] 

公平鎮衞生事業

公平鎮中心醫院 公平鎮中心醫院
1952年,公平鎮開始建立衞生所。由縣衞生科派來了6名醫務工作人員。1957年,公平鄉政府把個體醫務工作者組織起來,成立了2箇中醫診所,1個西醫診所,是年冬,中、西醫診所合併為公平聯合診所,後又更名為公平地段衞生院。1958年,聯合診所和衞生所合併為公平醫院,衞生院從茶街遷址現新興路。新址佔地面積8400平方米,以後逐擴建。1984年,更名為公平中心衞生院。2010年,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其中有病房13問,病牀34張,手術室2問,建築面積達400餘平方米,設有內科、外科、婦幼科、化驗防病、製藥等科室,配備有心電圖、超聲波、X光鏡等檢驗器械。 [4] 
2004年,公平有中心衞生院1所,在職人員150人(在編人員92人、聘用人員58人)。其中醫護人員70人(中級職稱以上人員18人)。醫院開設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檢驗科、醫技功能科及計劃免疫門診部等,有住院病牀數100張,擁有彩色B超機、心電圖儀、腦電圖儀、監護儀、X光機等一批檢(化)驗儀器及救護車等醫療儀器設備。私人開設的診所42間,有鄉村醫生42人。 [3] 

公平鎮環保事業

2019年,公平鎮污水處理廠已經全面正式運營,污水管網鎮區全覆蓋,對轄區內涉及黃江河流域的67家非法畜禽養殖場啓動了一輪清拆整治行動。 [15] 

公平鎮基礎設施

北帝廟 北帝廟
2019年,公平鎮整修鎮區部分街道路面,拓寬鎮區海紫路陸河路口周邊路面,增加行車道。為部分村委下屬自然村配套路燈,實施鎮區日興河整治工程,有序推進公平鎮區公平河中小河流綜合治理、黃江河公平河支流截污處理工程、G236線(原S242線)公平段連接線建設工程、縣“三所”項目建設、公平產業園等項目。已完成194間農村户廁及28公廁建設,實現全鎮農村無害化廁所的全覆蓋。 [15] 

公平鎮社會保障

2019年,公平鎮參保數60991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方面,全鎮參保任務數39490人,繳費任務數25910人,待遇人數8196人,其中正常發放待遇人數7006人,暫停人數1190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擴面徵繳任務數12010人,新增實際繳費人數824人,基金徵繳金額2257.88萬元;累計辦理社保卡發放數量41598張。 [15] 

公平鎮交通

公平鎮距離省會廣州300千米,距離深圳207千米,距離縣城8千米,境內已建設通車的主要幹道有國道G235線、省道S242線,鎮區主要市政道路有人民南路、沿江路、四十四米大道、振興路、新平路等。海紫公路、海陸公路穿越鎮境。 [4]  [3] 

公平鎮歷史文化

公平鎮方言

公平鎮通行福佬話 [33]  福佬話,是廣東汕尾市使用人口最多、流行地域最廣的一種方言。福佬話常常被汕尾以外的人誤以為是潮汕話或者閩南話,其實兩種説法都不準確,福佬話屬於閩南方言的一個分支,它與潮汕話是兄弟關係。 [36] 
所謂“河洛話”是因為講這種方言的人,是從前中原戰亂民族大遷移時,從河南洛水一帶講中原古音的移民帶來南方福建,然後又遷來廣東東部定居的人,因此其他方言區的人稱這種移民為“河洛人”,其方言移為“河洛話”。 [34] 
海陸豐地區方言與潮汕話同屬閩南話的分支。從海陸豐各地族譜記載來看,他們的先祖大多是在明末清初自福建移民而來。據《海陸豐歷史文化叢書》記錄,講閩南話的福建先民來到海陸豐後,與土著居民、客家人和講粵語白話的人頻繁接觸後,吸收了大量客家話、粵語的詞彙,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才形成了有別於泉漳話、潮汕話的本土方言——海陸豐福佬話,也稱“學佬話”。學術上認為,福佬話與潮汕話都屬於閩南話的分支,福佬話和潮汕話應該是‘兄弟’關係。 [37] 

公平鎮地名文化

公平鎮在海豐縣境東北部。駐地北宋初形成公平圩,交易明正公道,故名。
青湖在海豐縣城東北11千米。屬公平鎮。明嘉靖九年(1530)前後建村。因有一湖,水面懸浮青萍,故名。
笏雅在海豐縣城東10.5千米。屬公平鎮。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建村。因村成弧形笏狀,故名。 [16] 

公平鎮公平八音

八音班遍及海豐各圩鎮,海豐分為沿海的“福建道”和內地的“正字道”,內地山區以公平八音較為出名,由在公平圩做玉器生意的詹氏家族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從福建詔安傳人。
玉虛宮 玉虛宮
公平鎮人愛好音樂,也酷愛潮樂,公平“八音”始於清光緒初年,是公平詹家兄弟興起來的。由於當時的“八音”演奏者(人稱“八音腳”)者是詹氏兄弟,故公平“八音”亦稱“詹氏八音班”。物換星移,“八音”一直是眾人所喜愛的民氏古曲演奏形式,在海豐地區廣為流傳。 傳統的公平“八音”以八種古老的民族樂器置稱,以洞簫和橫簫為一音(俗稱鳳凰簫),雲鑼、鈸仔、矮企、三絃、琵琶、月琴和提胡為主體組合演奏。由鈸仔指揮,鳳凰簫領奏,節奏感很強。演奏的古曲有《福建道》、《浪淘沙》、《茅山道人》 等,樂曲的結束句往往加奏與其同一調式的短小樂曲如《雙清》、《萬年歡》等。演奏形式有固定的坐場和活動式的行進間演奏,常常在晚上結班穿街過巷演奏,樂音錚錚鳴響,此起彼落;曲調清麗明亮,悦耳動聽,具有獨特韻味。 [17] 
公平“八音”是一種行樂,傳統的演奏活動,多是在更深月明時候,結班奏樂穿街過巷,有時也在街邊河畔漫步演奏,成羣的愛好者“跟班”聆聽,熱熱鬧鬧。八種樂器演奏協調,曲調清麗明亮,音律悦耳動聽,引人入勝,故公平“八音”有“遏雲樂”之美譽。 [4] 

公平鎮古墟文化

育賢亭 育賢亭
公平鎮是古墟埠,有着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有“千年商貿古鎮”之稱,唐朝元和年間(806年~819年),始成集市,南宋初年,公平舊墟日趨熱鬧,物阜民厚,物價便宜,交易公平,固以“公平”為名。根據明代《海豐縣嘉靖志、城池》記載,公平墟是明代海豐縣(即今汕尾市範圍)六個古墟之一。 [4] 
由於公平墟圩水患不斷,加上税賦過重,經營商户多搬至新墟貿易,於清朝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公平新圩正式開市,海豐縣衙署名“日興市”,定每月每旬逢一、四、七為圩日,用於代替舊圩。 [18] 

公平鎮白字戲

白字戲是用廣東海豐、陸豐方言演唱的地方劇種,元末明初從閩南流入海陸豐等粵東地區,後來吸納竹馬、錢鼓、漁歌和潮劇音樂等民間藝術,改用當地方言演唱,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起初白字戲和潮劇都稱白字戲,白字戲名為“海陸豐白字”,又稱“南下白字”;潮劇名為“潮州白字”,又稱“頂頭白字”,後來白字戲一名用來專指海陸豐白字。 [19] 

公平鎮民居建築

“竹簡屋”型,俗叫“竹篙盾",即單開間民居縱向延伸呈帶狀式的建築形式,成“前店後海”之勢,以三間到五間豎連,多見於公平等圩村。 [20] 

公平鎮飲食文化

公平有一種獨特的客家艾茸粿,即是用田艾做成的印粿。農婦將田艾採回後,洗淨曬乾,用竹箕將田艾搓擦成艾茸,摻入糯米粉、紅糖水拌成棵坯,以紅糖、芝麻、花生為餡包成一個個印花棵,蒸熟後即成為聞名遠近的艾茸棵。
公平吃鹹茶之風,由來已久,簡易吃法是把茶葉放於內壁有粗紋的牙缽內,用番石榴枝製成的茶槌把茶葉擂碎,放幾粒鹽,將開水衝下即可。作為日常飲料,消暑解渴。日常待客,即在此基礎上加入炒油麻、炒米花、炒花生等,稱為“炒米茶”、“油麻茶”。還有許多吃鹹茶的傳統習俗,如正月初七吃“七樣菜茶”,正月十三辦“開燈茶”。男方向女方定婚要泡“定頭茶”,女方則要請吃“定婚茶”。病人出院,答謝慰問的人,要泡“過運茶”。人死後幾天親屬往墳地“辭山”後,要泡吃“辭山”茶。 [21] 
公平等山區的擂茶除上述做法外,還有飯茶、苦刺心茶等飲食形式,其製法是:將茶葉、芝麻、花生米等擂好加鹽衝上開水後再放薄荷人茶,在碗上泡上燜熟的乾飯,有的還加上煮熟的白米豆、烏豆等;苦刺心茶則以當地野生植物“苦丁茶”的鮮嫩芽心。放入牙缽,加入適量食鹽描漿沖人開水,再加上花生米、炒米等佐料就可飲食。
“菜茶”,其做法是將炒熟煮熟的豬肉、香腸、鮮蝦、魷魚絲、粉絲、腐竹、白米豆、赤豆、麥粒、菠菜、荷蘭豆等時新菜混合置於碗中,撒上花生、炒米,淋上豬骨湯,以胡椒粉為調料,即成可口的菜茶。吃“菜茶”舊時一般在正月才有,尤以元宵節前後為盛。 [22] 

公平鎮民間舞蹈

海豐每當春節來臨,舞獅是最受羣眾歡迎的娛樂民俗。除夕凌晨子時,獅班開棚起鼓,待開門炮放畢,就可以進村參拜神廟、祠堂和到民宅拜年,直至元宵節前“剎鼓”結束。獅班多在宮廟祠堂前的曠地上表演,觀眾圍成一圈觀看。傳統的舞獅除道具形狀不同和角色多寡不同外,其基本的舞蹈格式和次序是相同的。海豐縣舞獅有多種神獸、人物造像及舞蹈表演形式,有獅猊,麒麟,“感仔”獅(流行於客家地區),五福獅(流行於鮜門、梅隴、聯安等地),麒麟獅象。其中的麒麟獅象即麒麟、 獅猊、象的綜合表演,僅流行於公平山區。表演時各需兩人執舞頭尾,再加上大頭和尚、美翠娘、仙童一共9個角色。1908年興起於公平鎮西北社合興館。 [17] 

公平鎮宗教信仰

玄天上帝又稱玄武,俗稱北帝,是民間影響較大、信眾較多的神。有公平玉虛宮。公平瓊花廟等祀火神華光大帝(誕九月二十八日),公平雷爺廟祀雷神(誕六月十六日)。 [23] 
1847年在公平鎮建的基督教堂是伴隨1840年英國侵華鴉片戰爭而進入中國海豐傳教的。初時入教人數只有三四十人。公平堂是汕尾市比較有影響的基督教堂。 [24] 
1895年在公平鎮建的天主教堂是伴隨1894年日本侵華戰爭、隨之列強瓜分中國而趁機進入中國海豐傳教的。 [25] 

公平鎮商業文化

公平是鄰近八縣山海貨物的集散地,也因“公道公心公德,南北公認公道縣;平價平衡平準,東西評稱平價圩”的商業道德而著稱。由於受前輩經商術的傳承,當地經營者奉行誠實取信、保質保量、童叟無欺,以及貨符所值、薄利多銷、互利融資、創造品牌等營銷策略。改革開放後公平服裝行業風生水起,紡織品遠銷全國各地和東歐,東南亞諸國。 [26] 

公平鎮風景名勝

公平鎮境內有公平古鎮24街、萬畝生態觀光茶園、彭洪出生地舊址、 [27]  生態旅遊地西坑、周鳳故居紅色旅遊、鍾敬文公園等。 [28]  全鎮共有革命遺址30處,其中周鳳舊居、平崗約農會館、萬清味舊居遺址、鍾娘永舊居被評定為省級紅色革命遺址。 [29]  公平水庫濕地是廣東海豐公平大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組成部分,被確認為我國三大國際候鳥遷徙棲息地之一。 [30-31]  古蹟有:砍龍堀、翰林館、玉虛宮、國王廟、關爺宮、瓊花廟,還有清康熙年間的四大古井:龍泉井、大井、新街仔井、烏塗溝井等。 [3] 

公平鎮著名人物

鍾敬文
楊其珊烈士碑 楊其珊烈士碑
鍾敬文原名鍾潭宗,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生於公平。早年就讀於陸安師範,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院學習民間文藝學和民俗學:先後在中山大學、浙江大學、香港達德學院等處任教。現為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中國當代民俗學、民間文藝學的奠基人,是“五四”以來著名的散文家和詩人。
劉亞梅
劉亞梅,又名劉遠拔(1861年-1936年),廣東著名拳師,南拳三大名師之一。出生於本鎮雜貨街一貧困農户。以木匠、腳伕、種地、教拳、賣藥為生,以“不可誤人,不可騙人”為宗旨,武德、藥德備受推崇,蜚聲海內外。 [4] 

公平鎮榮譽稱號

1994年公平鎮獲得省政府頒發的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嶺南杯”獎;1995年被國家建設部定為“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試點鎮”;1996年被汕尾市建委確定為全市“村鎮規劃試點鎮”;2001年,被定為“廣東省中心城鎮”;2002年被省科技廳定為“科技規劃試點鎮”;2001年,被定為“廣東省中心城鎮”;2002年被省科技廳定為“科技創新試點鎮”;2004年榮獲“廣東省村鎮建設先進單位”。全鎮全民愛國衞生運動紮實有效,2004 年被評為“廣東省衞生先進鎮”。 [3]  2021年9月,入選第三批廣東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 [3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