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帽兒衚衕

鎖定
帽兒衚衕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西北部,東起南鑼鼓巷,西至地安門外大街。明朝時候,稱為梓潼廟文昌宮,清朝時稱為帽兒衚衕。 [1]  文昌宮是供奉文昌帝的地方,文昌帝即文曲星,是神話傳説中掌管文運的神仙。建在文昌宮的基址之上的是帽兒衚衕小學。帽兒衚衕的9號和11號是可園,是京城最富代表性私家園林之一。35號和37號是末代皇后婉容故居。除婉容之外,這條衚衕還住過很多名人,比如明代將領洪承疇北洋軍閥馮國璋
中文名
帽兒衚衕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 [5]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
無需門票
建議遊玩時長
建議1-2小時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北京市
適宜遊玩季節
春夏秋

帽兒衚衕衚衕特色

帽兒衚衕位於北京老城區鼓樓地安門之間,東城區交道口地區,東連南鑼鼓巷,西接北京的龍脈地安門中軸線,是北京倖存的25片衚衕保護區中的一條非常著名的衚衕,是當今北京城十大衚衕之一,排行第四。 有着百年曆史的帽兒衚衕雖然經歷了歲月蠶食,但衚衕依然保存着原來的風貌。
帽兒衚衕呈東西走向,全長585米,寬7米。帽兒衚衕兩端與繁華熱鬧的大街相接,內裏不時有各色轎車穿梭,濃密的林陰道下,時尚的跑車與古老的三輪車交錯行駛在紅門灰牆間,隱隱中透着帽兒衚衕的非凡地位。

帽兒衚衕主要建築

四合院
帽兒衚衕剪影(一)
帽兒衚衕剪影(一)(22張)
帽兒衚衕現存的四合院 帽兒衚衕位於東城區交道口地區。現存完好的四合院有帽兒衚衕5號、帽兒衚衕9號(可園)、帽兒衚衕11號(文煜宅)、帽兒衚衕13號(馮國璋故居)、帽兒衚衕21號(梓潼廟文昌宮遺址)、帽兒衚衕37號(婉容故居)、帽兒衚衕45號(清提督衙門、民國保安隊部)等。在帽兒衚衕的開頭,還和有名的南鑼鼓巷相交,過去一點還有著名的菊兒衚衕,當年的軍機首輔,大學士榮祿的府第就在那。尾上那邊有出名的煙袋衚衕,曾經爬上去過的石獅還完好地擺放在11號門前,衚衕,後海;老牆,綠樹;中國悠長濃厚的京味文化,便都融在了空氣裏。
1號文昌廟(現僅存一塊劉墉題寫的御製碑),現為居民院。
5號院,靠近衚衕東口,朱門黛瓦,是一所典型的清代四合院,但大門總是關得緊緊的。
13號院的門洞已經改為住家,在旁邊開了個門,從外面看不出院子裏到底有多氣派,民國時期,北洋政府的總統馮國璋被迫下野後,曾在這裏閒賦,一年後就在這所院子裏病故。院子還保留着民國時期的建築。
乙38號為東城區少年美術館主要服務接待設施:38號為匯福達賓館;
乙43號為海麗舍茶館;幕府拉茲印度餐館;
45號院(原清朝提督衙門 45號院(原清朝提督衙門
45號院曾經是清朝的提督衙門、民國保安部,解放後,改為中央實驗話劇院,又在院子裏蓋起了職工宿舍,上世紀80年代建的一座塔樓,與周圍的四合院顯得極不協調。當年的提督衙門早已蕩然無存。
文煜宅
位於帽兒衚衕7-13號,是一處由五座院落並聯而成的大宅第,佔地面積共11000平方米,規模廣闊,佈局謹嚴,山池亭榭俱全,在現存的私家宅院中非常少見。這座宅院 中的“可園”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保護範圍包括其他四座宅院。
可園
落成於咸豐十一年(1861年)。南北長約97米,東西寬約26米,面積約4畝左右,分為前後兩院,前院中心為沼池,後院中心為假山,各自獨立,通過東部的長廊貫通。前後院各有一座正廳或正房位於正中位置,面南背北,並在西廂的位置上各有一座小廳,與東部的長廊相均衡。
可園建築均用灰色筒瓦,牆面以清水磚牆為主,未刷白粉,較為質樸。廳榭等均為紅柱,長廊為綠柱。梁枋上作蘇式彩畫,但並未滿鋪,僅在箍頭、枋心包袱位置加以裝飾。全園存在着明顯的中軸線和正廂觀念,佈局疏朗有致,建築精巧大方,山石玲瓏,水池曲折,且有多株珍貴的松、槐、桑等古樹,整體保存尚好,是晚清北京私家園林的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衚衕小學
北京市東城區帽兒衚衕小學,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帽兒衚衕17號
帽兒衚衕小學始建於一九五零年十月,由房佩庭等幾位熱心教育的先生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 “新民小學”,專門招收沒上學的少年兒童。
1951年政府接收正式命名為“東城區帽兒衚衕小學”。首任校長趙國衡。
1960年教育局選派第一位共產黨員紅軍長征時的“紅小鬼”劉萍同志(女)任校長。
1966年教育局選派一級教師胡燕華〈女〉接任校長。經歷“文化大革命”後,一九七八年由教育局委任張德忠接任書記兼校長。
2001年7月,周心悦因工作需要調入我校,同年底正式接任校長一職。
秘密電台
帽兒衚衕2號,那裏曾經是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秘密電台隱蔽地。 解放戰爭時期,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在劉仁領導下,向北平城內派遣人員,設立秘密電台,其中一部就設在帽兒衚衕2號。
負責帽兒衚衕2號秘密電台的是地下黨員趙振民。趙振民原來在冀中軍分區工作,1943年被劉仁派到天津做地下工作,負責抄收延安新華社的明碼電報。1946年7月被派往北平擔任地下電台的報務員。
末代皇帝博儀之皇后郭布羅婉容婚前的住所 末代皇帝博儀之皇后郭布羅婉容婚前的住所
國民黨統治下的北平,對通訊器材管制很嚴。為了搞到器材,地下黨在西四北大街開了一家“龍雲電料行”。趙振民白天當夥計,晚上和另一名地下黨員李雪一起,組裝發報機
地下電台工作紀律非常嚴格。報務員、譯電員和交通員的工作嚴格分開,雙方不接觸。報務員只負責收發電報。譯電員負責將電報譯成密碼,或把密碼譯成電文。電報一律密寫,交通員既不知道內容,也不知道電台在哪。取送電報都在衚衕裏進行。
1949年1月,國民黨北平守軍在東單廣場修建了臨時飛機場,解放軍就從城外用炮火轟擊。開始命中率低,地下電台及時將着彈點彙報給平津前線指揮部,炮兵據此修正彈道,終於用炮火封鎖了飛機場。地下電台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
馮國璋故居
帽兒衚衕剪影(二)
帽兒衚衕剪影(二)(11張)
馮國璋故居位於帽兒衚衕11號,馮國璋生於清咸豐八年十二月四日(1859),卒於民國八年(1919)。字華符,河北河間縣人。
袁世凱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馮擔任直隸都督兼民政長,後任江蘇督軍,曾反對袁世凱稱帝。1916年10月經國會選舉為中華民國副總統。1917年張勳復辟失敗後,馮以副總統代理大總統,1918年去職。
故居原是一組較大規模的具有清代建築風格的大宅園,現已分開。西為住宅,東為下房,中為花園,構成一座氣勢宏大的建築整體。現存的11號院,原為住宅的主要部分,坐北朝南,共分五進院落。大門一間,兩旁有八字牆、上馬石
清提督衙門、民國保安隊部:帽兒衚衕45號。 即步兵統領衙門,俗稱九門提督,其職能是執掌京師治安,並協理部分刑名
婉容故居
帽兒衚衕35號、37號。溥儀妻婉容婚前的住所。 [2-3]  是婉容之曾祖父郭布羅長順所建。原只是較普通的住宅。婉容被冊封為"皇后"後,其父封為三等承恩公,該宅升格為承恩公府。作為“後邸”,加以擴建。西路四進院落。東路為三進院落。後院有假山、水池,東有家祠。西路正房即為婉容所居。正房五間內的隔扇、落地花罩雕縷精細。東院花廳裝修基本保存原狀,明間迎面牆滿嵌巨鏡一方,傳為婉容婚前演禮之處。
梓潼廟文昌宮
帽兒衚衕
帽兒衚衕 (14張)
位於帽兒衚衕21號。文昌帝君文昌星與梓潼帝君合而為一的文教之神。文昌本為古星官名,是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總稱。周、漢、晉以來,將文昌配於郊祀。梓潼帝君本為雷神,宋、元道士聲稱玉皇大帝命梓潼帝君掌管文昌府和人間祿籍。文昌星和梓潼帝君都被道教尊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將兩者合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故稱文昌帝君。文昌廟建於元順帝至正年間,清代嘉慶六年(1801)曾大修。文昌廟有山門、鐘鼓樓、魁光殿、桂香殿(祭文昌帝君)、御碑亭;還有關帝殿、財神殿、大悲殿,總計全廟大小殿堂樓屋89間。每年春秋二祭(春祭在二月三日,相傳是日為文昌帝君生日),規模儀禮如關帝廟。文昌廟原來只有道士,後遂以和尚為首,廟內和尚屬佛教華嚴宗(賢首宗)。辛亥革命後,文昌廟停止祭祀活動。廟址前半部現為帽兒衚衕小學。《明御製護國文昌帝君廟舊碑》仍立院內,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其他景觀
衚衕路南從北大小東門遷來的“那裏”酒吧,酒吧店堂借鑑了四合院天井的建築手法,來酒吧的多是年輕人,還有一些老外,泊來的酒吧與古老的衚衕兩種不同背景的文化在這裏和平共處。
衚衕的西口就是什剎海後門橋,旁邊的火神廟與帽兒衚衕隔着一條馬路,向右轉彎迎面是高聳的鼓樓。地安門大街車水馬龍,商店林立嘈雜喧鬧,與靜靜的衚衕形成強烈的反差。早年的火神廟香火興旺的時候,曾經吸引眾多善男信女虔誠地前來燒香拜佛。回過頭再看一眼古樸的帽兒衚衕,真希望它再活100年,為後人留下歷史的見證,因為它是北京人的根,是北京這個古老文明城市的魂。
國家話劇院位於帽兒衚衕45號,因拆遷,於2011年遷往廣安門外甘石橋305號。 [4] 

帽兒衚衕主要人物

帽兒衚衕舊跡多、名人多、故事多。 帽兒衚衕5號、6號、7號(今7號、9號、11號、13號、15號)原來是兩個宅第連成的一組建築羣,東、西兩個宅子各有一個花園。東園就是可園。可園是清光緒年間武英殿大學士文煜的私家花園,是個仿蘇州拙政園、獅子林的大四合院。全園南北長不過100米,東西寬不過30米。園雖小,但極可人意,故名“可園”。
馮國璋
馮國璋當民國代總統時,從文家買下了這兩處宅子。1918年馮國璋下台後,就困居在帽兒衚衕。1919年12月28日,因傷寒不治,馮國璋在帽兒衚衕去世。經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批准,為馮國璋舉行了國葬,全國下半旗哀悼三天,在北京公祭一個月。後移靈至故鄉河北河間安葬。
末代皇帝博儀之皇后郭布羅婉容婚前住所 末代皇帝博儀之皇后郭布羅婉容婚前住所
馮國璋死後,他的家人將宅子的一部分(今帽兒衚衕13號)出租給朱家溍的父親朱文鈞。1922年至1929年,朱家溍在這裏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光。
朱家溍
朱家溍是宋代理學朱熹的第25世孫,當代著名學者、考古專家、清史專家、戲曲研究專家。其父朱文鈞早年留學英倫,是故宮博物院創始人;而他本人,則被喻為“文物界的國寶”,在文物收藏與鑑定方面的造詣堪與張伯駒比肩。
婉容
婉容大婚之前就住在這兒,俗稱娘娘府。 郭布羅·婉容的祖先是達斡爾族,屬正白旗,為清朝屢建殊勳。1906年婉容就生在帽兒衚衕榮源府。
帽兒衚衕 帽兒衚衕
婉容的父親內務府大臣郭布羅·榮源是位開明人士,他主張女孩子應該和男孩子同樣接受教育。移居天津後,婉容就讀於一所美國教會學校,學英語,彈鋼琴,特別喜歡爵士音樂,容貌端莊秀美,清新脱俗,琴棋書畫無所不通。1922年婉容以家族勢力入選皇后,與溥儀完婚,時年17歲。
載濤貝勒負責總辦大婚典禮的一切事宜,議定大婚經費100萬兩。為了籌措這筆浩大開支,清室備文向民國政府追討歷年積欠的“優待費”,答覆是“礙難照辦”。繼而向英國匯豐銀行抵押借款,將41箱金銀器皿、兩大木桶瓷器玉器,用11輛汽車運往東交民巷英國匯豐銀行。
1922年12月1日零時前後,迎娶婉容的鳳輿出宮,前往帽兒衚衕,揭開了末代皇帝大婚的盛大典禮的序幕。
這一天,從帽兒衚衕到皇后宮邸,沿途觀者數萬,軍警林立。汽車、馬車、洋車難以計數。迎親隊伍有步軍統領衙門馬隊、警察廳馬隊、保安馬隊、軍樂兩班……最後是皇后所乘的22抬金頂鳳輿及清室隨從。
1946年婉容病逝于吉林延吉監獄,時年40歲。

帽兒衚衕歷史意義

帽兒衚衕
帽兒衚衕(6張)
帽兒衚衕5號是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該宅為一四進的四合院。該院結構嚴謹,佈局完整,原狀保持較好,是現存較完整的四合院。大門一間,門內有影壁,左有四扇屏門倒座房6間,為硬山合瓦皮條脊。與倒座相對的是一間二道門,左右各有一石獅,灰筒瓦。院內有三間過廳前帶走廊,另有東西廂房各3間,東西配房各5間,額枋處繪蘇式彩畫。房門還保留清式的裙板。過廳後有甬路與正房院垂花門相連接。垂花門兩旁有造型生動的小石獅。院內帶抄手廊,廊牆上的什錦窗很完整。正房3間,東西廂房各3間,樣式與前院相同。皆為硬山合瓦箍頭脊,最後為一排後罩房
7號、9號的可園曾經是清末大學士文煜的私家花園,已經列為文物保護對象,50年代,曾經做過朝鮮駐中國使館,
11號的“可園”是清朝光緒年間大學士文煜所建,1984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後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產權為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現空置;
15號(今35號、37號),曾經是清遜帝宣統的皇后婉容的孃家,35號是個四進院落,門臉雖然不大,但掩飾不住昔日的尊貴。院內山石疊翠,一進院子彷彿走進了蘇州的園林,末代皇后婉容女士出嫁前在這院子裏生活,1984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帽兒衚衕交通信息

乘坐118、13路、42路、60路、612路、623路、701路在地安門東站下。

帽兒衚衕獲得榮譽

2022年,入選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街巷衚衕類 第一批)。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