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寧橋

(北京市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萬寧橋(Wanning Bridge),又稱海子橋、後門橋,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原為木構築,後改為石築 [3-4]  ,於2000年12月重修完工,恢復萬寧橋原名 [2]  [7] 
萬寧橋,單孔拱券,長約34.6米,寬約17米。橋拱淨跨度約7.2米,拱高約3.5米,橋西存有四隻鎮水獸(上、下各兩隻),橋東存兩隻,其中橋東北護岸上的為元代石雕,橋西設澄清上閘 [3]  。萬寧橋在元大都城的規劃和建設中起到特殊作用,對保障元大都城的供給至關重要,是元代大都城內通惠河上游的重要通水孔道,也是研究元代北京漕運的實物 [1-2] 
1984年5月24日,萬寧橋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13年3月5日,包含萬寧橋在內的大運河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其列入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的合併項目 [5]  。2014年,包含萬寧橋在內的大運河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6] 
中文名
萬寧橋
外文名
Wanning Bridge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外大街
所處時代
元代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810-3-513

萬寧橋歷史沿革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萬寧橋始建 [4] 
民國十三年(1924年),萬寧橋改造,降低橋面,橫鋪橋面石板改為斜鋪,兩側闢人行道 [10] 
1951年,萬寧橋進行養護維修。
195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將萬寧橋以下一段玉河改為暗溝,同時檢測萬寧橋承載力,最終決定保留。
1954年,玉河改暗溝工程完成,河道上蓋板,橋和石閘均埋於地下,地面以上只露橋面和兩側橋欄。
1999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文物局大規模整修萬寧橋及其周圍環境。同年8月,萬寧橋整修開工,拆除橋欄廣告牌和東、西河道上的房屋建築,暗溝改回明渠,疏浚河道,修整岸牆,修復橋欄、補配損毀構件 [10] 
2000年12月,萬寧橋重修完工,恢復萬寧橋和附近水面以及萬寧橋原名 [2] 
2022年,萬寧橋完成一期修繕工程。
2023年2月28日,萬寧橋橋體東側的自來水管道及通訊管路光纜拆除完畢 [4] 

萬寧橋建築格局

萬寧橋
萬寧橋(18張)
萬寧橋,單孔拱券,長約34.6米,寬約17米。橋拱淨跨度約7.2米,拱高約3.5米,橋西存有四隻鎮水獸(上、下各兩隻),橋東存兩隻,其中橋東北護岸上的為元代石雕,橋西設澄清上閘 [3]  。萬寧橋橋面斜鋪石板,兩側設人行道。橋欄望柱各十五根,欄板各十四塊。欄板兩端望柱外戧抱鼓石。兩側拱券龍門石(拱券上部中心的裝飾)上各設一螭首,俗稱龍頭,因風化嚴重,只存螭首的大致外形,刀工刻紋已經漫漶無痕 [10] 

萬寧橋文物遺存

萬寧橋望柱和欄板

萬寧橋望柱和欄板 萬寧橋望柱和欄板
萬寧橋橋欄望柱各十五根,欄板各十四塊。望柱和欄板新舊各異,年代遠近顯而易辨:表面灰暗、剝落、凹凸不平者較為古老,或是元代遺物;表面潔白光滑、花紋清晰者較為年輕,是現代配置的;居於二者之間者或為明、清遺物 [10] 

萬寧橋鎮水獸

萬寧橋鎮水獸
萬寧橋鎮水獸(6張)
萬寧橋四角燕翅牆上各設一尊鎮水獸。東北燕翅牆上的一尊經長年風雨剝蝕,獸身不辨花紋,獸首面目模糊,頜下鐫有“至元四年九月”字樣,是元代遺物。其餘三尊鱗紋清晰,脊背線條彎曲流暢,面目猙獰可怖,是明代作品 [10] 

萬寧橋歷史文化

萬寧橋藝文

元代詩人楊載《海子橋送客》詩曰:“金溝河上始通流,海子橋邊系客舟。此去江南春水漲,拍天波浪泛輕鷗。” [10] 

萬寧橋傳説軼事

  • 水淹北京城
民國學者張次溪在《燕京訪古錄》記載:“後門外地安橋下,有石刻三字,曰北京城。”傳説,北京的“京”字正好落在北京城中軸線上,當河水上漲時,如果把這三個字淹在水下,北京就有遭遇水災的風險,故有“水淹北京城”之説。2000年,對萬寧橋進行整治修繕、恢復舊貌,疏通橋下河道,但並沒有在橋下找到“北京城”3個字 [7] 
  • 鎮水蚣蝮
明代楊慎撰《升庵集·龍生九子》記載:“六曰蚣蝮,性好水,故立於橋柱。”傳説蚣蝮是龍的第六個兒子,因觸犯天條被貶下凡,壓在沉重的龜殼下看守運河一千年。千年後,終獲自由,脱離了龜殼。人們為了紀念它護河有功,按照龍的模樣雕成石像放置在橋邊 [9] 
  • 萬寧橋圖
清乾隆年間,日本人岡田玉山作畫集《唐土名勝圖會》,其中有一幅萬寧橋圖,橋為三孔石拱,中孔寬而高,旁二孔窄而矮。橋面穹隆像“羅鍋兒”,如頤和園的玉帶橋和繡綺橋。通州城西八里有永濟橋,俗稱八里橋,三孔石拱,中孔高,旁二孔矮,橋孔與岡田玉山所繪萬寧橋極其相似。不同的是,永濟橋橋面長而平緩。由此可見,岡田玉山的畫應屬創作之作,不是寫實之作 [10] 

萬寧橋學術研究

萬寧橋是積水潭的入口,並且設有閘口,漕船要進入積水潭,必須從橋下經過。萬寧橋正是京杭大運河最北邊的一個閘口,進入北京皇城的漕運船隻必須通過這裏,所以元代萬寧橋又稱作“天橋” [8]  。元代時,什剎海三海名海子,又稱玄武池。玄武,北方之神,什剎海在皇城以北,故名玄武湖。清代於奕正等編纂《日下舊聞考》中記載:“萬寧橋在玄武池東,名澄清閘,至元中建,在海子東。至元后複用石重修,雖更名萬寧,人惟以海子橋名之。”元代時,橋正名“萬寧”,為人俗稱海子橋。明代改皇城北門為北安門,清代又改稱地安門。萬寧橋在皇城以北,又稱北安橋、地安橋。皇城北門俗稱後門,橋則俗稱“後門橋”。什剎海水來自京西,五行西方屬金,水名金水,萬寧橋又有金水橋之稱。橋西有水閘,名海子閘,元元真元年(1295年)改名澄清閘。橋閘一體,萬寧橋也稱澄清閘 [10] 

萬寧橋文物價值

萬寧橋作為北京中軸線與大運河玉河段的交匯點,自元代始建起,一直承擔着南北交通的重要功能 [4] 
萬寧橋位於元大都城中心,橋上南北大街貫穿,橋下通惠河東西流過,水陸交匯,成為大都城的交通樞紐。漕運的興盛推動積水潭地區成為元大都的商業中心區,米麪市、木器市、珠子市、緞子市等大小集市沿積水潭北岸、東岸設立。萬寧橋下的客運碼頭,也成為遊人和貨物的集散地,逐漸形成了以萬寧橋為中心向外擴散的商貿場所 [7] 

萬寧橋保護措施

2021年,北京市對萬寧橋通行車輛限速30千米/小時,限載總重20噸 [4] 
1984年5月24日,萬寧橋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13年3月5日,包含萬寧橋在內的大運河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其列入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的合併項目 [5] 
2014年,包含萬寧橋在內的大運河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6] 

萬寧橋旅遊信息

萬寧橋地理位置

萬寧橋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外大街 [1] 

萬寧橋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5、60、82、107、124、135、觀光3路公交車,在鼓樓站下車前往;
北京市內乘坐60、107、124、觀光3路公交車,在地安門外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距離萬寧橋6.3千米,駕車約20分鐘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