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姜登選

鎖定
姜登選(1881年—1925年11月26日),字超六,直隸南宮人, [2]  北洋奉系軍將領、張作霖的五虎將之一。
姜登選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科,清宣統時,任朱慶瀾之參謀,隨軍入四川。辛亥革命後,任貴州第一師參謀長。民國二年(1913年),朱被任為黑龍江護軍使兼民政長,姜為其參謀長。五年(1916年),隨朱赴廣東,供職省長公署。十一年(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後,奉軍聘他為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副監,奉軍之改革,得姜之力不少。十三年(1924年),直奉二次戰役,姜任鎮威軍第一軍總司令,奮戰于山海關之正面攻擊。十四年(1925年)4月,張宗昌為山東督辦,姜即繼張而為蘇皖魯三省剿匪總司令。8月,覆被任為安徽督辦,10月,浙督孫傳芳派兵攻江蘇,蘇督楊宇霆先逃,姜亦棄職北歸。11月24日,因不附和郭松齡反奉,被郭殺害於灤州。 [5] 
中文名
姜登選
別    名
姜超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直隸南宮 [2] 
出生日期
1881年
逝世日期
1925年11月26日
職    業
奉系將領
出生地
直隸省南宮縣陳村
參與戰役
第二次直奉戰爭

姜登選人物生平

姜登選早年經歷

姜登選照片 姜登選照片
姜登選,字超六,直隸南宮人,祖父姜鳳岐是監生,父親姜同德是武秀才。他在20歲時通過縣試,成為縣學生,1903年隻身赴日留學。 [2]  初入成城學校,結業後,以士官候補生分發日本陸軍第十六師團伏見工兵第十六大隊見習。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姜登選秘密加入,成為同盟會員。當時,同盟會領導人黃興認為,留日學習軍事的同盟會員將來畢業回國後要打入清軍內部掌握軍事實力,為避免暴露身份,黃興囑附他們不要到同盟會總部活動,授意留日軍事學生成立了秘密革命組織“丈夫團”。以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義相砥礪。“丈夫團”成員除姜登選外,還有黃郛李烈鈞趙恆惕閻錫山李根源李書城等共三十餘人。 [3] 
1907年,姜登選升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隊第五期工兵科,1908年12月畢業回國後,與士官學校中華隊第五期同學王凱成以及第六期同學程潛、舒和鈞受四川總督趙爾巽的邀請入川訓練新軍。入川后,趙爾巽委姜登選為工兵營管帶(營長),程潛為陸軍第三十三混成協二等參謀,舒和鈞、王凱成為督練公所提調,他們一面訓練新軍,一面從事秘密革命活動,並與四川籍同盟會員林修梅、楊瑾、季雨霖、梁達沅等取得了聯繫,共同策劃在四川起義事宜。 [3] 

姜登選追隨朱慶瀾

1909年,朱慶瀾入川擔任第三十三混成協協統,1910年冬,四川陸軍第十七鎮成立,朱慶瀾任統制,程潛任正參謀官,在配備幹部時,程潛曾試圖將姜登選升為步兵統帶,但未能實現,姜登選改任四川陸軍小學堂總辦。
1911年,同盟會在四川的負責人程潛因奔父喪回湖南,將所擔負的同盟會工作付託姜登選。當時正值川、粵、湘、鄂四省保路運動風起雲湧之際,四川的保路運動尤為激烈。離開四川時,程潛特地告誡前來送行的朱慶瀾,千萬不可動用第十七鎮去鎮壓保路運動,並説:“姜登選沉着勇毅,勝我十倍,如遇緊急情況,可與他商量!”從這時開始,姜登選與朱慶瀾結下了不解之緣。
辛亥武昌起義後,四川各州縣相繼起義脱離清朝統治,久困成都的四川總督趙爾豐為了避開革命的打擊,勾結四川立憲派領袖蒲殿俊等,表示願讓出政權。1911年11月27日,在成都成立四川軍政府,蒲殿俊任正都督,第十七鎮統制、趙爾豐的親信朱慶瀾為副都督。這個軍政府是趙爾豐的傀儡,革命黨人極為不滿。沒過幾天,四川巡防營和大部分新軍索餉譁變,蒲、朱逃匿。川籍同盟會員、原陸軍小學堂總辦尹昌衡帶領部分新軍平定了兵變,殺掉趙爾豐,尹昌衡繼任都督。
1912年2月,成、渝兩軍政府合併,在成都成立了統一的四川軍政府,尹昌衡為都督,張培爵為副都督。姜登選等外省籍革命黨人在四川無法立足,遂隨朱慶瀾離開了四川。1912年,姜登選赴保定任陸軍軍官學校教官,1913年8月,任貴州陸軍第一師參謀長。1913年10月,朱慶瀾任黑龍江護軍使兼署民政長後,邀姜登選任黑龍江護軍使署參謀長。1916年7月,北京政府調朱慶瀾為廣東省省長,姜登選亦隨之南下廣東,任虎門長洲要塞司令。時人稱朱慶瀾與姜登選的關係“如父子密切”,形影不離。朱慶瀾參與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失敗後,退出廣東,姜登選又隨朱慶瀾北上。 [3] 

姜登選歸屬奉系

1917年,朱慶瀾辭去廣東省長職務,姜登選隨之辭職。此後,姜登選被北洋政府召還,任總統府諮議。1922年,姜登選任奉軍總參議,歸屬奉系軍閥張作霖。同年4月,奉系在第一次直奉戰爭敗北,姜登選親自上陣,率工兵建造防線,支援奉軍撤退,受到張作霖的好評,被任命為奉軍訓練總監、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副統監等職務。姜登選積極投入到奉軍“整軍經武”的工作中。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姜登選任鎮威軍第一軍軍長,和同僚郭松齡對立。九門口一役,郭松齡懷疑姜登選所部陳琛旅不聽調遣,欲將之正法。姜登選為之辯解,郭松齡不聽。後來張學良跪述於郭松齡之前,痛哭失聲,郭松齡才免陳琛死罪。此後,姜、郭二人更不能相容。然而他們同樣認為應該裁軍以休養民力。因此,他們向張作霖、段祺瑞進言,但未獲採納。

姜登選兵變遇害

1925年8月,姜登選南下任蘇皖剿匪司令、安徽軍務督辦。後來受到直係軍閥孫傳芳的攻擊,從安徽撤退。姜登選與山東張宗昌聯合,遭到孫傳芳的反擊,結果二人慘敗。此後,姜登選任奉軍第四方面軍軍團長。
同年11月22日,郭松齡在灤州發動兵變,倒戈反奉。姜登選乘車赴奉天經灤州車站,欲與郭松齡面談,進城後被扣押。郭松齡力勸姜登選合作反奉,反遭大罵。姜登選歷數其叛上謀友之罪,郭松齡下令將他處死。11月26日,姜登選被槍斃。
姜登選被槍決後,在灤州的友人張淦臣為其收拾遺體殮棺,李景林致電郭松齡索還屍體,郭松齡允派人往領。方聲濤與姜登選友誼最深,當時正在馮玉祥幕府中,也參與郭、馮反奉聯盟,聞訊後親到灤州將姜登選的靈柩運至天津。
1926年春,由朱慶瀾等友人將姜登選的靈柩運回家鄉安葬。據説當開棺時,只見姜登選的遺骸雙手綁繩已松,棺內木板遍佈爪痕。原來,姜登選被槍擊,其實並沒中要害,而是被悶死在棺中。 [4]  張作霖為表彰姜登選的忠誠,在鎮壓郭松齡事變後,特在瀋陽西南風雨壇為姜登選修建了一座“姜公祠”以示紀念。 [3] 

姜登選人物評價

在張作霖帳下,姜登選與李景林、韓麟春張宗昌、郭松齡並稱五虎將。這五虎將品行不一,性情各異:韓麟春有智謀,而不拘小節;李景林多才藝而好大話;張宗昌粗魯放縱無規矩準則;郭松齡機敏狡詐而城府頗深。獨姜登選豪爽輕財,和藹可親,能與士卒共甘苦,重義而輕利。郭松齡與姜登選一向不睦,而李景林、張宗昌各有打算,只有韓麟春與姜登選關係最為親密。
姜登選性情剛毅果敢,待人誠實,為官清廉,不唯榮利,治軍嚴明,平易近人,為駐地軍民及家鄉人民所懷念。 [1] 
參考資料
  • 1.    《南宮市志》768頁
  • 2.    朱慶瀾:《陸軍上將督辦安徽軍務姜公神道碑》:公諱登選,字超六,直棣[隸]南宮人。曾祖諱達,妣氏某,祖諱鳳岐,國子監生,妣氏某;父諱同德,武庠生,妣氏某。公……弱冠補縣學生,於清光緒二十九年子身赴日本求學。
  •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人物傳》卷3:中華書局,2011年:第1417-1423頁
  • 4.    陳贛一:《睇向齋秘錄》:當易柩時,眾見遺骸雙手所縛之麻繩已松,柩之左右木板爪痕宛然,大駭。細審其故,始知登選被槍擊,實未中要害,而悶死於槨中者也。
  • 5.    賈逸君編著,民國名人傳 上,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2.01,第2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