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作霖

鎖定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一1928年6月4日),字雨亭,出生於奉天省海城縣(今遼寧省海城市)西90華里北小窪村,北洋政府第十四位國家元首、北洋軍閥奉系首領、陸海軍大元帥。
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其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閲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閥奉系首領。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1928年6月3日,因前線戰事不利,張作霖被迫返回東北。
1928年6月4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乘坐的專列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孔橋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燬,張作霖被炸成重傷,送回瀋陽後,於當日死去。 [1]  [23-24] 
全    名
張作霖
雨亭
所處時代
清末民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奉天省海城縣西90華里北小窪村 [22] 
出生日期
1875年3月19日
逝世日期
1928年6月4日
逝世地
遼寧瀋陽
主要成就
開發東北、守護國土
本    名
張作霖
長    子
張學良 [2] 
性    別

張作霖人物生平

張作霖早年經歷

1875年3月19日(光緒元年二月十二日),張作霖生於奉天海城縣西90華里北小窪村。
1887年(光緒十三年),跟隨私塾先生楊景鎮學習三個月。
1888年(光緒十四年),其父張有財被賭徒打死,張作霖與二哥前去報仇,槍走火誤傷人命,二哥被捕,他逃走,隨母親王氏、妹妹去鎮安縣(即黑山縣)趙家廟村附近(今屬北鎮縣)外祖父家就食。
1889年(光緒十五年),為了生計,張作霖先後賣過燒餅,學過木匠,當過貨郎,還當過獸醫。 [3] 
1890年(光緒十六年),流落到營口縣大高坎鎮。
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張作霖投清軍宋慶所部當兵,後升任騎兵哨長。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清軍移防,張作霖離隊回鄉當獸醫;同年,與趙家廟村地主趙佔元次女趙春桂結婚。 [3] 
張作霖

張作霖起於草莽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經馮麟閣(後改名馮德麟)介紹,張作霖在廣寧縣(北鎮)加入綠林董大虎匪部。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沙俄侵佔中國東北,盛京將軍增祺逃走,地方政權陷於癱瘓。張作霖於趙家廟組織保險隊(大團),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後佔據北鎮縣中安堡。張作霖負責的地區稱為“保險區”,他在保險區內很守規矩,不僅遵章守紀,而且維護治安。因此,這個地區鬍匪的騷擾得到遏制。張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稱讚,他由此聲名鵲起。此後,他管轄的範圍逐漸擴大,達到二十多個村子。 [4]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土匪金壽山在臘月三十夜班勾結俄兵,偷襲中安堡,張作霖先逃到姜家屯,後逃往八角台與張景惠合股,被推為團練長。在逃亡途中,妻子趙春桂在馬車上生下了張學良。 [3] 

張作霖仕途之路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張作霖於新民府受招撫,先任巡警前路遊擊馬隊幫帶(副營長),後升管帶(營長)。
1904年(光緒三十年),日俄戰爭爆發,張作霖秉持着“誰給我好處,我就幫助誰”的原則,先為俄軍效力後為日軍效力。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因其帶兵名聲甚佳,被新任盛京將軍趙爾巽任命為五營統帶(團長)。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清政府在東三省改建省制,任命徐世昌東三省總督。張作霖因計擒匪首杜立三有功,被升為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旅長),管轄馬步5營。 [3]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奉徐世昌命駐防鄭家屯、洮南,將陶克陶胡驅逐出境。徐世昌將其兵力擴充為7個營,達到3500人。 [3] 
1909年(宣統元年),奉錫良總督之命追繳牙什、白音大賚等。
1911年(宣統三年),武昌起義爆發,張作霖帶兵入奉天省城鎮壓革命黨人。隨後,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命他兼任中路巡防營統領,統率15個營的兵力。
1912年(民國元年),因擠走革命黨人藍天蔚,誘殺革命黨人張榕,深得清廷賞識。清廷授其為關外練兵大臣,以總兵記名,後任為第24鎮統制(師長),併兼奉天巡防營總辦,從此掌握了奉天省的軍政大權。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後,改巡防營為陸軍,任命其為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中將軍銜,授勳5位。
1913年(民國2年),袁世凱在北京召見張作霖,向他暗示升官有望。
1914年(民國3年),張錫鑾任奉天將軍,授鎮安上將軍,節制東三省,張作霖覬覦其位。
1915年(民國4年),張作霖兩次秘密派人入京,試圖運作繼任奉天將軍。結果張錫鑾被調走後,袁世凱任命他的心腹段芝貴為奉天巡按使、鎮武上將軍,節制東三省,張作霖的希望落空; [3]  同年,被袁世凱召入京,張作霖表示支持袁世凱“速正大位”。袁世凱稱帝后,張作霖受封二等子爵。
紀錄片《梟雄張作霖》截圖

張作霖虎踞東北

1916年(民國5年),張作霖驅逐段芝貴,並大造“奉人治奉”的輿論。隨後,袁世凱任命其為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奉天巡按使;同年,袁世凱帝制失敗病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改任張作霖為奉天督軍兼省長。日本人陰謀暗殺張作霖,未遂。 [3] 
1917年(民國6年),因奉天巡防營二十八師師長馮德麟參與張勳復辟,張作霖奪其第二十八師兵權,統一奉天省軍政;同年,兼併黑龍江省,並保舉他的兒女親家鮑貴卿任黑龍江督軍兼省長。 [3] 
1918年(民國7年),於秦皇島奪取直系購買的日本軍械擴充奉軍。隨後入關支持皖系“武力統一”;7月,張作霖被總統徐世昌任為東三省巡閲使 [5] 
1919年(民國8年),五四運動爆發,張作霖對學生愛國運動力主鎮壓;7月,張作霖為控制東北三省,開始了驅逐吉林督軍孟恩遠的行動,造成了奉吉兩省軍隊的尖鋭對峙。7月19日,駐守長春滿鐵附屬地的日軍制造寬城子事件,孟恩遠被迫下野。 [5]  張作霖任命親信部下孫烈臣為黑龍江省督軍,鮑貴卿調任吉林省督軍,他由此正式成為“東北王”。

張作霖督師進關

1920年(民國9年),在直皖戰爭中助直反皖,張作霖借祝壽的名義,在奉天召開八省聯盟會議,組成反皖聯盟。 [3] 
1921年(民國10年)5月30日,北京政府任其兼任蒙疆經略使,轄有熱河、察哈爾、綏遠三特區;12月,張作霖進京組織梁士詒內閣
1922年(民國11年)1月,吳佩孚揭露梁士詒內閣賣國媚外,梁士詒內閣倒台;4月底,張作霖和控制關內六省的吳佩孚之間,展開了第一次直奉戰爭;5月5日,張作霖戰敗,退回關外;5月12日,在日本關東軍的支持下,張作霖宣佈東北三省獨立;5月19日,張作霖出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整軍經武成立陸軍整理處。 [6] 
1924年(民國13年),成立東三省交通委員會;9月3日,組建“鎮威軍”六個軍進關與直系展開了第二次直奉戰爭;11月3日,吳佩孚戰敗南逃。隨後張作霖推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總執政”。
張作霖與吳佩孚
張作霖與吳佩孚(2張)
1925年(民國14年)5月,奉軍進入上海,勢達鼎盛時期;10月15日,浙江督軍孫傳芳通電討奉,浙奉戰爭(又稱第三次直奉戰爭)爆發;11月初,張作霖的奉軍全面退出蘇、皖及上海; [7]  11月23日,指揮奉軍第三方面軍的郭松齡於灤州舉兵,通電討奉。次日,馮玉祥通電伐張作霖,奉軍第一方面軍團司令李景林隨之宣佈“中立”;12月5日,郭軍大破奉軍左翼汲金純師,取得連山大捷,隨即兵分兩路,直取錦州;翌日,奉軍失利戰報抵奉,張作霖急派王永江往謁日本駐奉天總領事吉田茂,請求日本出兵,日本隨後陸續增兵奉天。黑龍江督軍吳俊升、吉林督軍張作相在獲知日本已大肆出兵後,也決意親自率軍援助張作霖;12月21日,吳俊升部、張作相部、張學良部在巨流河、新民屯一帶與日軍一起圍剿郭軍;12月24日,在日奉聯軍的圍剿下,郭松齡兵敗被殺,曝屍奉天城。張作霖擺脱危機後,便開始和日軍合力圍堵在天津之戰中取勝的馮軍,最終迫使馮玉祥敗歸西北,通電下野。 [8] 
1926年(民國15年),張作霖在北京會見吳佩孚商定討赤計劃;11月,因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孫傳芳戰敗後北上歸附奉系;11月29日,張作霖在天津蔡園開軍事會議組建“安國軍”,並被十五省推為總司令,決定打南方和西北的國民革命軍。
1927年(民國16年),在北京下令絞殺李大釗等20名革命黨人;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此後不久,日本人為了在東北續建鐵路,以實現他們擴張蠶食滿蒙之計劃,威脅恐嚇張作霖,使其在《滿蒙新五路協約》上簽字,但在簽約過程中張作霖耍了一計謀,他在簽約上只寫了個“閲”字,並沒有簽上自己的姓名,這是為後來撕毀條約留下後路。 [9] 

張作霖被炸身亡

1928年(民國17年)4月,北伐軍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對奉系進攻,奉軍全線崩潰;5月9日,張作霖發表了與奉召回京的前方將領張學良、楊宇霆等人共同商定的“息爭”通電,公開表示願與南京國民政府議和。隨後,他又主動將津浦、京漢沿線安國軍撤至滄州、保定一線,以示主和的誠意。為摸清南京國民政府的議和底線,5月24日,張作霖還派出直隸省長孫世偉前往上海,與南京國民政府的代表直接洽談;5月28日,各路北伐軍開始全線總攻擊,至6月1日,張作霖安國軍被迫退至滄州、琉璃河一線,北京天津已陷入三面包圍之中;6月2日,張作霖正式發表“出關通電”,聲稱在救國志願未償之時,決不忍窮兵黷武,禍延中外。 [10]  6月3日凌晨,張作霖乘京奉專列離京返奉。因張作霖未能滿足日本在“滿蒙”築路、開礦、設廠、租地、移民等全部要求,並有所抵制,這為日本政府所不能容忍。日本關東軍司令村岡長太郎打算派人刺殺張作霖,但這一行動不易掩蓋罪責,遂由高級參謀河本大佐策劃炸車,調動工兵在張作霖歸奉的列車經過地點──瀋陽皇姑屯車站南滿路與京奉路交叉處預埋炸藥。6月4日清晨5時30分,張作霖所乘列車駛至皇姑屯車站時被炸,張作霖受重傷,急救回瀋陽,於上午9時30分不治而亡。這就是當時轟動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11] 
1937年6月3日,張作霖被安葬在錦縣驛馬坊,與其妻趙氏合葬。 [22] 

張作霖為政舉措

張作霖政治

1922年(民國11年)8月上旬,奉天省頒佈了《奉天省甄用文官章程》,制定了發掘人才、罷免無能官吏的改革方針,並針對文官錄用,制定了高等文官和普通文官兩種考試。最終高等文官採用43名,普通文官採用28名,這些官員擔任東北各縣縣長或到東三省各政府部門就職。張作霖通過文官體系,擺脱了以往依靠東北地方實力派的統治模式,同時,奉系軍閥在東北的統治基礎得到了加強。 [6] 

張作霖教育

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前就對東北的教育比較重視,1922年(民國11年)12月31日,奉天省公佈了新的學制大綱,採用全國統一的學制(小學中學均為六年制),1923年(民國12年)1月開始施行。同時,還積極創辦了一大批省、市高中和職業學校。這些針對東北地區的初中等教育的改革,在客觀上促進了東北社會的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成果則是張作霖於1922年(民國11年)10月創辦了東北大學,客觀地説,這所大學為社會培養了不少人才。創辦東北大學的同時,還加強教育和實業的結合,積極向歐美派遣理、工科學生,並引進西方技術。在這一階段,張作霖創辦了東北第一批重要的重工業企業,用以吸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比如:東北大學工廠、皇姑屯鐵路工廠、大亨鐵工廠、東三省兵工廠、迫擊炮廠等。 [6] 

張作霖軍事

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張作霖之所以戰敗,其根本原因就是張作霖手下的軍隊大部分都是出自馬賊,素質低下,戰鬥力很弱。戰爭失利後,張作霖即電令奉天代理省長王永江招募軍隊。
1922年(民國11年)7月24日,成立了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負責整編和訓練奉軍,奉軍迅速地實現了近代化。另外,張作霖還撥款擴建了陸軍東北講武堂,由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肖其煊和畢業於中國陸軍大學(北京)的郭松齡分別擔任教育長和教官,負責軍事教育和訓練。張作霖為迅速提高奉軍軍事素質,還大量採用關內出身的陸軍學生。
1922年(民國11年)10月起,張作霖加快招兵買馬速度,並執行“徹底改革三省軍隊之計劃”,到1922年(民國11年)底,張作霖以旅為單位統一整編了東北三省軍隊。利用這次整編的機會,奉天派的軍官基本上掌控了東北的大部分軍權。
在充實軍備方面,張作霖不遺餘力。一方面從日本進口大量的武器裝備,同時投入2000萬元巨資擴充了東三省兵工廠。東三省兵工廠大量採購機器,還聘請了許多外國人進行生產技術指導,到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前夕,張作霖已經完全實現了迫擊炮生產的自給自足。
除了對陸軍進行積極的軍事準備之外,張作霖還派遣將官赴法國學習飛行和作戰技術,同時“聘請法國技師,每日積極操練”,這樣奉系軍閥擁有了近代中國最強實力的空軍。 [6] 

張作霖經濟

1922年(民國11年)張作霖宣佈自治後,截留了原本應上交國庫的鹽税和京榆鐵路的收入,轉而交由奉天省。以1923年(民國12年)的奉天省財政收入為例,鹽税約為900萬元,京榆鐵路收入300萬元,大約佔奉天省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這兩項收入極大地充實了奉天省的財政實力。
張作霖在加強對東北農工商業徵税的同時,也積極振興東北的實業,鼓勵國貨的製造種類和生產規模,振興出口。這也為奉系軍閥帶來不少收入。
面對當時東三省金融混亂的情況,1924年(民國13年)7月,張作霖決定由東北地區實力最為雄厚的東三省官銀號合併實力稍遜的奉天興業銀行、東三省銀行。合併後的東三省官銀號,成為東北地區具有中央銀行職能的發行銀行,東北的大豆結算均由東三省官銀號統一進行,它也成為張作霖穩定東北金融市場的最重要機構。 [6] 

張作霖外交

與日本
經濟方面:張作霖自發家起,便與日本政府保持着較複雜的聯繫。為求其勢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張作霖與日本在經濟上的交往合作頻繁,他一方面借重日本發展了自身的經濟實力,另一方面使得日本政府在中國尤其是東北地區攫取了大量的利益。張作霖的奉系多次向日本政府借款,其許諾了日本諸多利益,如聯合辦礦。張作霖在內蒙古及洮南府購買了約八十萬畝肥沃的土地,用來耕種糧食蔬菜,以供給日本短缺的物資。
張作霖(右)與日本人大倉喜八郎 張作霖(右)與日本人大倉喜八郎
軍事方面:張作霖出身草莽,對於軍事、軍隊頗為重視。既希望日本幫助其擴充軍備、武器和地盤擴大地盤,又意圖獨立控制自己的軍事力量,不願奉系成為日本的爪牙。張作霖對於發展軍事力量和實現中國統一的渴望,與日本政府妄圖能夠鞏固日本在東北的既得利益,希望張作霖能夠聽其擺佈的目的相牴觸。如第一次直奉戰爭時,日本政府不願張作霖的奉系入關,與日本支持的皖系作戰,併力圖從中調和。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日本政府不願看到張作霖的勢力超出其控制範圍,因此對於其諸多軍事要求,並未認可和幫助。也沒有幫助張作霖對抗吳佩孚的英美直系,這讓張作霖與日本政府之間嫌隙更深。到北伐對奉系發起進攻時,張作霖與日本的矛盾逐步達到頂峯,所以有了皇姑屯事件。 [12] 
與蘇俄
張作霖與蘇俄的關係多以警備、防範為主,在俄國舊黨軍頻繁騷擾中國東北邊境時,張作霖派兵以防俄軍侵入。並曾派軍與中央合力圍擊俄國舊黨軍。同時,張作霖在衡量對日和對俄的局勢變化之時,針對自身利益考量,也會採取不同的對俄思維。如張作霖曾招募蘇俄白黨殘餘,專門從事經營蒙古以及充當其勢力範圍內的兵工廠教練員。在日本政府幫助吳佩孚時,張作霖則向蘇聯紅軍購買軍械、不阻止抗日運動,並與蘇聯多次進行談判、達成多項協定。 [12] 

張作霖軼事典故

張作霖巧計受撫

張作霖當了多年土匪,欲受招安而無門路,於是設下一計。盛京將軍增祺的家眷路過某地,張派人全數劫下,好吃好喝好鴉片地招待着,並給增祺夫人安置一間上房。張故意流露出被迫為匪的無奈,隨行人員便勸張接受官府招撫,並説明他們劫的就是增祺內眷。張作霖佯作驚恐,躬身賠禮,隨行人員於是引薦他去見增祺太太。增祺太太見張如此恭謹,談吐不俗,遂答應為他招安之事進行説項。不久,張作霖被成功招撫,當上了清軍巡防營管帶。

張作霖認父錫鑾

奉天巡防處總辦張錫鑾有“快馬張”之稱,張作霖就給他送了一匹好馬,並且拜張錫鑾為“義父”。張錫鑾離開時,張作霖又親自帶領二百五十名騎兵護送鑾。不久,張作霖升為巡防五營的統帶官。

張作霖綠林大學

張作霖是“綠林”出身,在接受《密勒氏評論報》主編鮑威爾採訪時,問張作霖在哪所學校讀書,張作霖自稱是“綠林大學”畢業。 [25] 

張作霖用人之術

張作霖用人不疑,下屬向他報告“某旅增加了多少人”、“現在又添了某某某”,他都批准,給錢給軍備,從不多問。1918年(民國7年),德國戰敗,欲將克虜伯等各兵工廠機器拆卸出售,委託荷蘭人在上海登報標賣。張作霖見報即派兵工廠廠長韓麟春,前去購買。誰知韓被誘進賭場,將資金全部輸光。韓給張寫信,説自己欲跳黃浦江自殺。張見此信後,大罵道:“媽拉巴子的,孬種!輸了就輸了嘛,要尋短見!”立即找軍需處長來,吩咐説:“給上海買機器的人匯一百萬元去,註明我指示的,一半撈本,一半買機器,買好就回來,莫再耽誤了。”二人收到匯款,重上賭場,最後贏了四倍於本錢的錢。二人全部用來買了機器,瀋陽兵工廠成了“中國的克虜伯”。

張作霖父子情深

據張學良回憶,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軍全線潰敗,只剩張學良的第三方面軍全身而退,返回了山海關。但是戰場紛亂,張作霖遠在軍糧城,不知張學良的消息。這時有人傳話,説張學良從馬上摔下來了,生死不明。
張作霖手下有一箇中校參謀,會算卦,人稱“半仙”。此時的張作霖什麼也顧不上了,衝到中校參謀跟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咣咣咣磕頭,求他馬上給算算,張學良到底怎麼樣了。那個中校嚇得尿都快出來了,一個翻身,四腳着地,趕緊跟老帥相對磕頭。雄才情急,亦有非常之舉,張作霖這一跪,瞬時在奉軍傳為骨肉佳話,從兵到官,足足感動了小半年。

張作霖按照慣例

與日軍同盟時,張作霖的軍營駐紮在距瀋陽100多公里外的新民府。他手下的兵在逛瀋陽的日本妓院時與日本兵鬥毆,寡不敵眾被打死了兩人。張作霖大怒,找到日本方面要求償命。日本軍官依照慣例,一人賠償了500兩銀子。張作霖拿了1000兩銀子回去後,召集手下上街打死了三名日本兵。當日本軍官怒氣衝衝地前來質問時,張作霖甩出1500兩銀子説,這是“按照你們的慣例”。 [13] 

張作霖平行鐵路

在當時的東北,日本控制了兩個港口和南滿鐵路,在沿線全部駐紮軍隊。為了削減日軍勢力,張作霖造了一條與南滿鐵路幾乎平行的新鐵路線。這讓日本極其惱火,在1927年(民國16年)的“東方會議”上,要求他立刻停止修建這條鐵路。張作霖不便公然唱反調,於是煽動民眾在瀋陽長春搞反日運動,日本人精力分散,對鐵路修建的干涉也不了了之。 [13] 

張作霖人物家庭

張作霖祖輩

張作霖的祖上本姓李,其祖父過繼於舅家後改姓張,道光年間下關東。 [14] 

張作霖長輩

曾祖父:張永貴
祖父:張發
父親:張有財,開小商鋪,但家貧,每天的吃食都不能自理。 [14] 
母親:王氏。 [22] 
張作霖家族族譜 張作霖家族族譜

張作霖同輩

姐姐,名不詳,為張作霖父親前妻邵氏所生。
長兄:張作泰。 [17] 
次兄:張作孚, [17]  在與土匪作戰中陣亡,張作孚的長子張學成(字鑄卿)、次子張學文(字右卿),由張作霖撫養。張學成後來投靠日本人,被張學良派人擊斃。
妹妹,名不詳。

張作霖妻妾

原配趙夫人(?-1912年),名春桂,又叫趙二妞,趙佔元次女。 [3] 
繼配盧夫人(?-1974年5月),奉天北鎮縣人,名壽萱,美貌,通文字。1974年5月卒於天津。
三房戴夫人,奉天北鎮縣人,與張作霖結合很勉強,積慮在心,後削髮為尼。 [18] 
四房許夫人(?-1976年),名澍暘,出身於天津教坊,遇事有見解。七七事變後移居美國多年。解放後,隻身回國,1976年卒於北京。
五房壽夫人(1898年-1966年),單名懿,奉天人,滿族。為黑龍江將軍壽山的一個外室王姓女子所生,故又名王雅君。1917年(民國6年),嫁於張作霖。婚後更名為張壽懿,最得寵,府中事由她掌管。“九·一八”事變後居天津,1948年(民國37年)冬離津赴滬,轉道台灣,1966年病故於台灣。 [19] 
六房馬伕人(1905年-1975年),名月清、亦作嶽卿,人稱“嶽姑娘”。奉天人,原為壽夫人身邊丫鬟,一直追隨壽夫人左右,在1975年病逝於台灣。 [19] 
張作霖和子女 張作霖和子女

張作霖子女

長子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張作霖死後,張學良繼任東三省保安司令。並於1928年(民國17年)底發表通電,改易旗幟。西安事變後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 [11]  [18] 
次子張學銘(1908年—1983年),字西卿,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九·一八事變”前後曾任天津市市長兼警察局局長。
三子張學曾(1911年—?),曾留學日本、英國,二戰爆發後,轉赴美國,曾在聯合國總部秘書處任職。
四子張學思(1916年—1970年),字述卿,1938年(民國27年)秋到延安抗大學習。1940年(民國29年)到河北呂正操部工作。
五子張學森(1920年—1995年),曾留學美國,學習航空飛行。日本投降後回國,任天津警備司令部少校秘書。1948年(民國37年)去台灣。
六子張學浚(1922年—1984年),肄業於北京輔仁大學。日本投降後,曾於國民黨軍統部門工作。1948年(民國37年)去台灣。
七子張學英(1924年—?),1948年(民國37年)去台灣,轉赴香港,20世紀50年代末期又轉回台灣,一直無正當工作,亦無子女。
八子張學銓(1925年12月—1996年),“九·一八”事變後遷往天津。抗戰勝利後,轉赴東北,在營口税務局工作。天津解放後,退職迴天津。1960年經周總理批准,由天津市安排到55中學工作。系天津區政協委員。 [18] 
張作霖的八子 張作霖的八子
長女張冠英(1898年—1954年),原名首芳,“九·一八”事變後居天津、西安,日本投降後回瀋陽,全國解放前又遷至北京。丈夫鮑毓才是鮑貴卿之子。
次女張懷英(1907年—?),初由張作霖包辦嫁給蒙古達爾罕王之子。因丈夫痴呆,性情粗野,無力生活,深感痛苦。張作霖去世後即離異,後改嫁陳籙之子陳友濤。長期寓居上海,解放前夕,移居天津,無子女,與妹妹張懷卿住在一起。
三女張懷瞳(1909年—?),嫁於趙爾巽之子趙天賜,七七事變後移居美國。
四女張懷卿(1911年—?),嫁於張勳之子張夢潮,張夢潮患精神病,張懷卿婚後極端苦悶。“九·一八”事變後,依法辦理了離婚手續,後一直居住天津,曾任天津市政協委員。
五女張懷曦(1913年—?),先有張作霖包辦許配靳雲鵬之子,張作霖去世後解除婚約。七七事變後,隨母僑居美國,曾在華盛頓工作。
六女張懷敏(1924年—?),1947年(民國36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丈夫是翟文選之孫翟元堃。1948年(民國37年),隨母去台灣,先後在台北師範大學和輔仁大學任教授。 [18] 
張作霖的六女 張作霖的六女

張作霖人物爭議

祖籍爭議
張作霖的祖籍主要有三説:
一為河北省説,河北説中又有河北大城、河北高陽、河北河間三説。《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雨亭神道碑》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其先為直隸人,清末遷奉天海城。”這通碑文是督軍署參謀長臧式毅領銜,又有8位處長署名的,載於《張大元帥哀輓錄》。文中明確地説“其先為直隸人”,即是河北人,主河北説。
二為山東省説,《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行狀》中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遠祖居山東,族甚蕃,清道光初徙居海城。”“行狀”是過去死者家屬敍述死者世系、籍貫、事蹟的紀念文體。該文稱“遠祖居山東”,主山東省説。
從有關歷史記載看,張作霖的祖籍是諸説並存。因多數主河北省説,張學良亦自稱他的祖籍是河北大城,故張作霖的祖籍為河北大城。據《大城縣誌》記載及當地老人記述,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曾返鄉認祖,但由於族中老人反對(一説認為其年輕時當過“鬍子”——山賊,有辱門風;一説擔心直系失敗使吳佩孚遷怒於族人)而未能歸宗,張作霖一直對此耿耿於懷。
三為山西説,有史學專家考證認為張作霖的祖籍是山西省,其祖先遷至河北省大城縣,再遷至當時的奉天省海城縣遼河邊的“小窪”一帶定居。

張作霖歷史評價

中國近代愛國將領張學良:有雄才而無大略。 [1] 
奉系軍閥首領之一楊宇霆:張作霖是政治家,不是軍事家。 [1] 
天津《大公報》1933年3月13日社論:張作霖雄踞關東首創霸業者十五年,親日賣國,叢謗一身。然終張之世,雖與日人曲盡周旋,於國土之權,則保持匪懈,故率攫日人之怒。皇姑屯一彈,身雖慘死,心跡則大白於天下。 [14] 
民國時代外交家顏惠慶顏惠慶自傳》:張作霖將軍通電下野,他在返奉火車途中,被炸重傷不及醫治業已身亡,他的生命如此結束,可雲慘酷。至於他對國家的功罪,一時尚難評判,只好留待史家的公正裁決。他所受的教育,十分有限,完全憑本人天賦的智慧和機變,造成他死前的領袖地位。他能在東三省日本軍閥極度侵略之下,維持地方秩序,經歷若干年,其應付能力,要非一般武人所能躋及。至於他的弱點,要為中國一般武人所共有,不能對張氏個別加以苛刻指摘。 [15] 
民國時代外交家顧維鈞《顧維鈞對民國史有幾個問題的自述》:我覺得他有他的特長,雖然他沒有受過教育,統御部下,卻有他的一套。 [15] 
孫中山之子孫科《八十略述》:從前聽説張作霖是土匪出身,以為他粗魯剽悍,及見面之後,方知他長得非常清秀,個子不高,不像土匪一類的人物。 [15]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編《張作霖傳》:張作霖幾次入關聞問內地軍政,對於當時中國軍閥政治具有平衡作用,並且終於鋪平東三省與中原結合一體的道路。 [14] 
“中研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梁敬錞《九一八事變史述》:張作霖對日本親仇之不一,日本對張,亦怨悦交併……大抵張作霖對於日本,雖甚富友誼,然日本欲其出賣國家,若日韓合併論中,宋秉畯李容九之所為者,則非張作霖所能忍受。作霖之賢在此,日本滿蒙分離運動之失敗亦在此。
英國東北亞問題專家加文·麥柯馬克《張作霖在東北》:就與日本帝國主義關係而言,張作霖比一個純粹的傀儡還多些什麼;但卻比一個民族主義者少些什麼。
台灣學者吳相湘:不論如何,張作霖“毫無憑藉崛起遼東,為不世之雄才”應是公平而非過譽。 [14] 
東北師範大學教授常城《張作霖》:對張作霖這樣的反動軍閥,既不能稱之為“豪傑之士”,也不能看作為反日的“英雄”。多年來,他為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投靠日本帝國主義,大搞軍閥混戰,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他絞殺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黨的發起人李大釗同志,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
遼寧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胡玉海:評價歷史人物,應當充分考慮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近代中國的對外交涉,整體上是處於弱勢狀態。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在兩大強鄰的欺壓之下,交涉談判多處於被動地位,這樣,妥協讓步是不可避免的。在國際交涉中,無論是強國還是弱國妥協和讓步也都是必須的,更何況我們處於弱勢地位。所以,不能因為張作霖在對外交涉過程中有妥協,就説“他和日本侵略者相互利用狼狽為奸”。考察整個張作霖統治時期的對外交涉,不僅頻繁而且複雜,涉及經濟、政治、軍事各個方面,在鐵路建設、設領設警問題、商租問題、徵收二.五附加税問題以及軍事衝突等各項交涉中,張作霖都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我認為,張作霖的一生,作為封建軍閥他具有落後甚至是反動的一面;作為統治者,他的多重性格特徵是十分突出的;作為東北邊疆大吏,他對東北的經濟建設尤其是鐵路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對文化教育尤其是教育的重視與投入更是可圈可點;在對外關係上,他始終以維護民族利益為重。在對日關係上,他既有抗爭也有妥協,其中抗爭是主流,是本質;張作霖與日本的妥協,既有作為政治上相互利用的一面,更與近代中國衰弱的國情有關。因此,不能因為他有妥協的行為,就説他是賣國。我們考察張作霖的歷史行為,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他雖然不是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但其維護民族利益的目的是明確的。
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①既然是軍閥肯定要為自己的利益着想,張作霖也做過一些不算厚道的事,但算不算漢奸還兩説。畢竟在位期間他曾多次拒絕日本人的拉攏,用軟磨硬泡裝糊塗的手法來對付日本人。日本人出兵想幫助他對付國民黨,張也回絕了,還説過“不引狼入室”,“不當亡國奴”等話。就是由於他不配合,日本人才會在皇姑屯製造爆炸事件除掉他。②他是個爺們兒,有東北漢子的彪悍勁兒。張作霖窮苦出身,做過小買賣,當過獸醫,最終能在亂世中獨霸一方,那是絕對的牛。 [16] 

張作霖後世紀念

張作霖墓地

張作霖墓位於遼寧石山鎮南驛馬坊村西頭的果樹林中,墓園周圍為青磚花牆。由園門到墳前有64米長的青磚甬道,兩側砌起馬路邊石。兩座墳墓為水泥築成圓拱型,一座是張母王太夫人之墓,一座是張作霖與趙氏夫人合葬之墓。1984年8月,錦州市人民政府將張作霖墓地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雕一花崗岩標牌立於園中,陰刻魏碑體“張作霖墓園”。2014年11月,被遼寧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作霖墓

張作霖家廟

張作霖家廟位於遼寧省北鎮市高山子鎮趙家村,始建於1923年(民國12年)3月,1925年(民國14年)8月竣工,歷經兩年時間。廟基佔地20625平方米(合20多畝地),周長546米,牆高5米,下寬3米,上寬1.5米,上有槍口,四角設甕圈型的雙層炮台。圍牆南北長160米,東西長125米。東西圍牆的中間是宮廷式門樓,紅漆大門,筆直的沙石路貫通東西甬道。此門非大帥、少帥、夫人進廟祭祀是不開的,一般人從兩側邊門出入。經戰亂破壞,如今張作霖家廟雖已無存,但遺址尚在,四周圍牆基本完好。 [20]  1998年,張作霖家廟被錦州市人民政府列為錦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在廟西門外立石碑一座。11月,被遼寧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作霖家廟 張作霖家廟

張作霖故居

張氏帥府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朝陽街少帥府巷46號,是張作霖及其子張學良的官邸和私宅。這是由青磚高牆圍起的院落和院外若干建築所組合成的龐大建築羣,於1914年(民國3年)由張作霖興建,1916年(民國5年)入住。以後又不斷擴建,逐步形成了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築等四個部分組成的的建築體系,各個建築風格各異,有中國傳統式,中西合璧式、羅馬式、北歐式、日本式。20世紀後期,“張氏帥府”被國家列為全國優秀近代建築羣。1985年,瀋陽市人民政府依法以“張氏帥府”稱謂公佈這一建築羣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遼寧省政府也以“張氏帥府”名稱公佈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氏帥府

張作霖藝術形象

張作霖文學形象

小説
2011年,瀋陽籍作家黃世明創作的長篇小説《大帥府》出版,該書描述了張作霖府邸從妻到妾、從父到子的感情糾葛。 [21] 
評書
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根據大量歷史資料和廣為流傳的民間傳説創作了評書《亂世梟雄》,講述了張作霖及其子張學良的傳奇故事。 [16] 

張作霖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大帥傳奇》,張永豐飾演張作霖; [26] 
2015年,電視劇《少帥》,李雪健飾演張作霖。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