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禹像

鎖定
像位於河南禹州市禹王大道與畫聖路交匯處。任何人經過禹州,很自然地都會看到一座高大的石雕像,偉岸地立於一個巨大的花壇中央,手拿石耜,整個一戰天鬥地的雄姿,這便是大禹像。 這座大禹像,是如今禹州的標誌性雕像。 這樣的雕像其實也與禹州之名相符,禹即大禹也。4000多年前,大禹正是在這裏指揮着千軍萬馬,治理好了華夏土地上的水患。 也正因為大禹,才有瞭如今的禹州。
中文名
大禹像
外文名
Statue of Da Yu
地理位置
河南省禹州市禹王大道
背景年代
夏朝

大禹像大禹與夏禹文化

大禹像
大禹像(23張)
夏朝建都於州,大禹封國於禹州,夏啓即位於禹州。據專家考證、歷史記載及禹州歷代遺址遺存,譬如用夏禹等名字命名的禹王山,禹王村、當地風物民俗和禹州羣眾對大禹之過家門而不入故事達到知曉程度等,可以得出結論,禹州是夏朝的建都之地,大禹是夏代第一位開國君主,是華夏文明的肇始人。大禹是禹州之根,禹州因大禹而得名,禹州與大禹和夏朝有着水乳交融的關係,沉積了豐厚的文化底藴,形成了無與倫比的夏禹文化。
據《竹書紀年》記載:“元歲癸亥,帝(啓)即位於夏邑,大饗諸侯於鈞台,諸侯從。”《漢書·地理志》也有記載:“潁川郡陽翟縣謂夏禹國。”《禹州市志》的記載同樣告訴我們,“自夏朝至戰國,禹境曾先後數為夏、韓都城。夏禹在城北八里營建的夏禹故都,是我國第一個國都。少康復國後,在城西北建少康城(今禹州市順店鎮康城村),佈局嚴整,規模宏大。該城北部為內城(紫禁城),內城左右有兩耳城,現尚存部分遺址,可窺當時一斑。”

大禹像鈞台

實際上,讓禹州人堅信大禹建都於禹州的最直接證據鈞台
鈞台又名夏台。《竹書紀年》載:“夏啓元年帝即位於夏邑,大饗諸侯於鈞台。”鈞台原在禹州西南的三峯山,後建在城內。
夏啓是大禹的兒子,從夏啓開始,與此前歷史不同,中國開始了自己的文明史,也由此,鈞台之饗成為中國一次重要的朝會,標誌着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正式建立。夏朝末年,桀暴虐無道,把商湯囚禁在夏台。此地後建湯王廟。明嘉靖十年(1531年),知州劉魁將湯王廟建在城內西北隅。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知州於國璧在湯王廟前建古鈞台,也就是鈞台遺址。
鈞台坐北朝南,為磚石結構,下洞上閣式,但台上的樓閣,在民國年間被毀了。台基略呈方形,高4.4米,寬7.4米,進深6.16米。正中有洞門,寬2.46米,高2.87米。拱券上額有於國璧題“古鈞台”三個字,落款為“光緒甲午夏,南海黃 重修”。兩側楹聯為:“得名始於夏,懷古幾登台。”山門兩扇,虎釘獸環。台上閣樓為宮殿式建築,透花門窗,周圍24根明柱支撐二重檐,上覆赭黃琉璃瓦。四邊石欄20塊,上刻歷史掌故、風景文物圖畫20幅。

大禹像禹王廟

古鈞台後面,建有禹王廟,它最初創建於夏代,根據《有夏志傳》記載,少康“整威儀東南行,求陽翟夏王之故都。命寧、艾、靡、抒修葺五廟,掃視諸侯,贈立先王之廟。葺宮室,修鈞台,視九鼎,告天下諸侯”。“乃以明 年壬午為元年元月,即夏王位,五廟,王諸陵,郊天祈地,祭九鼎,坐鈞台而朝諸侯。遂為中興首君。”古鈞台後的禹王廟是明代遺存下來的,正殿台基甚高,鋪石階9級,殿高24米,重檐歇山頂,氣勢雄偉。殿內供大禹立像,像前楹柱上書寫有一副對聯:“江淮河漢思明德,精一危微見道心。”
正殿兩廂有廊廡,廊廡南端有圓門,穿過圓門可進入東西跨院,東院有三賢祠,西院有水德祠。
正殿之後有“禹池”,也稱“龍池”。

大禹像禹王鎖蛟井

禹王鎖蛟井一個英雄神話時代的烙印
讓禹州人口傳千百年、念念不忘的,是禹王鎖蛟的故事,雖然故事在現代人看來顯得離奇,這是沒辦法的事兒,站在2000年的高度上,去回望公元前2000年的歷史基點,隔着4000多年的距離,總也難免雲霧迷濛,眼光自然也難以與4000多年前對等,但又有誰能説,人就肯定比公元前2000年時代的人看得更準。
按現代人的説法,公元前2000年前的人們,因為對事物的認識有限,所以產生了很多神話,那是一個英雄神話的時代。
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大禹像版本一

公元前2000年的帝時代,大地上水很氾濫,治水成了舉國頭等大事,無奈,由於認識上的侷限,治水難以奏效,這時大禹出現了,他採用的疏浚治水方法,產生了與以往堵、擋、屯治水的不同效果,水被治住了。因為治住了水,引起了一個時代的變革,因而人們尊大禹為神,認為他是上天派下來治水的。
據説,大禹治水使陸地得到安寧,生性愛弄水的蛟龍擔心危及龍宮,便率九仔以及水蛇、龜鱉之類,引潮逞兇,阻止大禹治水。大禹利用母蛟喜歡引水上湧之性,令臣民立於山巔,等待蛟龍湧上,以滾木滑石擊之,蛟龍則退。雙方相繼戰鬥於伊洛、河朔、陳蔡,最後將母蛟圍困於潁河。蛟龍敗陣,子孫四散。禹命勇夫數人,躍入水中,用繩子將母蛟龍拴住。挖一深井,立一樁柱,把母蛟龍鎖於井中,使其永不得出,只留下魚鱉蝦蟹生存於江河湖澤中,與人類為友。這便是大禹鎖蛟的故事。

大禹像版本二

實際上,在禹州,大禹鎖蛟的故事最典型的是另外一個版本:相傳禹州城北潁河岸邊住着一對老夫婦,膝下無子,收留了一個被水衝來的孤兒做乾兒子。這孩子聰明伶俐,老兩口視如掌上明珠。但他一不學文,二不習武,整天泡在潁河裏戲耍,老兩口怎樣勸阻都無濟於事。
寒冬臘月,大禹治水從潁河經過,見河裏有一頑童在戲水,渾身冒着熱氣。大禹定睛一看,發現頑童為蛟龍所變,立即派人盯住這小孩兒,暗地察看他的家在哪裏。
原來這蛟龍知道大禹的厲害,生怕被大禹捉住,因而變化為孩童藏身於民間。
第二天,大禹喬裝打扮後來到小孩兒的家裏探查。
老漢把收養這個小孩子的事向大禹訴説了一遍,大禹一切全明白了,中午就餐時分,那孩子從河裏回來,看見大禹轉身就跑,説時遲,那時快,大禹順手從碗中捏起一根麪條,叫聲“變”,麪條立刻變成一根又粗又長的鐵索,只聽“嘩啦”一聲,套在那小孩兒的脖子上。大禹喝道:“畜生,還不快現原形。”話音未落,那頑童變成一條几丈長、口如血盆、眼像燈籠、張牙舞爪的蛟龍
大禹立刻把被鎖住的蛟龍壓在一口八角井內,那蛟龍苦苦哀求道:“啥時候能放我出來?”大禹説:“除非石頭開花那天。”
據傳,此井與海相連,深不可測。
多少年以後,有個新上任的州官來到禹王鎖蛟井邊,他想看看井裏被鎖的蛟龍到底啥樣子,但又怕頭上的紗帽掉進井裏,所以摘掉紗帽,戴在井旁的石柱子上。井內蛟龍以為是石頭開了花,便掙扎着想出來,轉眼間,井裏呼呼作響,井水一個勁往上漲,那州官嚇得魂不附體,掉頭就跑。衙役取下紗帽趕緊給州官送去,蛟龍看不見柱上的花,才又老老實實躺在了井裏。

大禹像現代的景觀

州古城內古鈞台南街中段東側一個單位的院子裏,還有一個禹王鎖蛟井,它是為紀念大禹治水成功而建造的。早年的建築毀於清末,井已填沒。如今的鎖蛟井,是禹縣(今禹州市)人民政府1984年於原址稍東處重建的。井上建有一仿古亭閣,歇山抹角,上覆琉璃瓦,前面四根明柱,八扇透雕門窗,門額上刻有“禹王鎖蛟井”五個大字。殿內正中靠後塑有禹王立像一尊,右手摁住蛟頭,左手握鐵鏈,一副威武氣概。禹王像前有一口井,以巨石掩蓋。石上穿有鎖鏈一條,以示井內縛有蛟龍。移開井蓋,則見井內有水,水中有一石雕蛟龍,仰面朝天,呈蹦出之狀。

大禹像禹州

大禹像位於禹州市。
禹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羣南緣的中心城市。禹州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第一都,以鈞瓷文化、大禹文化、中醫藥文化著稱。城市建設成就顯著,城市規模位居河南省縣級城市第一位。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發揮產業帶動作用,禹州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位列全國各項綜合實力百強。 [1] 

大禹像地理位置

禹州市地理座標為東經113°03′—113°39′與北緯33°59′—34°09′之間。東鄰許昌市,北靠鄭州新鄭新密,西北同鄭州市登封搭界,南及西部與平頂山市郟縣汝州市接壤。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47公里。自然地貌,形成西高東低的地理格局。居八百里伏牛山脈、中嶽嵩山、方山之東,北部、西部為山地丘陵,中部和東南部為沖積平原,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由西部的最高點(西大鴻寨山)1150.6米,降到東南部的最低點(範坡鄉新前一帶)92.3米。總面積147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佔總面積的40.8%,崗地佔30.6%,丘陵佔14.7%,山地佔13.9%,水域面積約4.5平方公里。潁河,白沙水庫,橫貫全境,河山壯美,山川拱戴。屬四季分明的暖温帶落葉闊葉林氣候。

大禹像農業氣候

禹州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以橫貫西北、東南的潁河為界,構成北(具茨)、南(箕山)兩大山系,環抱潁川平原,氣候屬大陸性暖温帶季風型,温暖濕潤,雨水充沛,自古適宜人類繁衍生息。四季變化分明,夏季炎熱,冬季寒冷,無霜期長。土壤以典型褐土立黃土、紅黃土為主,共分12類別;土地種類則分富水黃潮土河灘地、富水潮褐土階地等25種。總耕地面積136.5萬畝中:宜農好地約佔40%,土地集約化程度高,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耕作為兩熟制;宜農較好地佔35%,以種植煙葉、紅薯為主;宜農較差地佔25%,主要種植小麥、紅薯或穀子等旱作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大禹像資源交通

禹州之境物華天寶,沃土生金,地上地下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已初步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鋁礬土、鐵礦、陶瓷土、青石等,礦藏尤以煤的藏量最大,初步探查為96億噸,是全國15個重點商業煤基地之一,2008年、2010年、2011年又分別在禹州各發現一儲量達10億噸的大型煤田。石灰石儲量50億噸。發電總裝機容量突破240萬千瓦。鄭南公路、許洛公路、平禹鐵路禹亳鐵路、禹登鐵路及鄭石高速永登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西氣東輸工程經過境內。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禹州的經濟振興,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大禹像人口民族

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禹州市總人口為113.1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3.81萬人,佔總人口的38.71%,農業人口69.37萬人,佔總人口的61.2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10人。禹州境內除漢族外,有回、維、白、滿、蒙等20多個少數民族兩萬餘人,有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道教等宗教活動場所75處。

大禹像行政區劃

禹州市現下轄26個鄉鎮辦,其中4個街道辦事處,15個鎮,6個鄉,1個回族鄉,另有禹州市城市新區管委會和被列為河南省重點產業集聚區禹州市產業集聚區管委會。
分別為:
潁川街道辦事處 韓城街道辦事處 鈞台街道辦事處 夏都街道辦事處
禹州市城市新區管委會、禹州市產業集聚區。

大禹像結語

大禹是禹州之根,禹州因大禹而得名。禹州南關的大禹像,是如今禹州的標誌性雕像,它表明了禹州與大禹與夏朝密切相連的關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