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鎖定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海南省直轄縣,位於位於海南島中南部,介於北緯18°23′—18°53′,東經109°21′—109°48′之間,東接陵水黎族自治縣,南鄰三亞市,西連三亞市、樂東黎族自治縣,北依五指山市、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總面積1153.24平方千米。 [8]  [20]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屬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熱量豐富,雨量充沛,蒸發量大,季風變化明顯的特點。 [9]  截至2023年末,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常住人口15.77萬人。 [14]  截至2023年6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轄6個鎮、3個鄉。 [15]  縣人民政府駐保城鎮文明北路縣政府辦公大樓。 [18]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名稱來源於明代“寶停司”,清代改稱“寶亭營”,1935年正式設立行政縣,1987年成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縣先後獲得“國家衞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等稱號。 [8]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有G224海榆中線、G361陵昌線途徑,山海高速(S10)、曲政線(S376)穿境而過。 [21]  境內主要有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七仙嶺温泉國家森林公園和神玉島文化旅遊度假區、茶溪谷景區、布隆賽鄉村文化旅遊區等旅遊景區。 [8]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19億元,增長8%(按不變價計算)。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29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8.78億元,增長3.1%;第三產業增加值39.12億元,同比增長12%。三次產業比重:37.1:11.5:51.4。 [14] 
中文名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外文名
Baoting Li and Miao Autonomous County
別    名
寶停
行政區劃代碼
469029
行政區類別
自治縣
所屬地區
海南省
地理位置
海南島中南部
面    積
1153.24 km²
下轄地區
6個鎮、3個鄉
政府駐地
保城鎮文明北路縣政府辦公大樓
電話區號
0898
郵政編碼
572300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5.77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七仙嶺温泉國家森林公園等
車牌代碼
瓊D
地區生產總值
76.19 億元(2023年)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歷史沿革

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10張)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月,廣東省政府決定設置“保亭縣”,縣域範圍由崖縣(現三亞市)的不打、六羅、首弓、三弓、抱龍峒、同甲峒、水翁峒,陵水黎族自治縣的保亭、六弓、七弓、烏牙峒、巔門團、百石團、五指山、七指山、水滿峒、分界嶺吊羅山,萬寧的税司、南橋、西峒、北峒,樂會縣(今瓊海市)的竹根峒、太平峒、茄曹峒、合水園,定安縣的船埠、南引圖、冬加團、母瑞山等組成。 [19]  [47]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16日,中共瓊崖特委決定成立保亭縣民主政府,縣政府駐地保城鎮,隸屬瓊崖東區專員公署;同年8月,成立少數民族邊海區地委和專署,保亭隸屬該專署。 [19]  [47] 
1949年3月,白沙、保亭、樂東三縣成立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同年7月,保亭縣民主政府改為人民政府,隸屬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19]  [47] 
1951年2月,撤銷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19]  [47] 
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保亭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管轄。 [19]  [47] 
1955年10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改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保亭屬自治州管轄。 [19]  [47] 
1958年12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同海南行署合署辦公;同年,保亭、陵水、崖縣、國營興隆華僑農場合並稱崖縣。 [19]  [47] 
1959年11月,恢復保亭縣,隸屬海南行政公署。 [19]  [47] 
1962年2月,恢復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保亭縣隸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  [47] 
1987年12月,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同月,成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隸屬海南行政區。 [19]  [47] 
1988年4月,成立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隸屬海南省。 [19]  [47]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行政區劃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區劃沿革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保亭縣轄一、二、三區,共14個鄉。一區轄保城、天水、南聖、文波、七指嶺5個鄉,二區轄白石、田滾、軍才、五合4個鄉,三區轄太平、中平、霜田、加朝、三才5個鄉。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保亭縣設置保二區公署和保三區公署。保二區公署轄保南、新政、佳水3個鄉,保三區公署轄南平、南和、西安3個鄉,縣直轄鎮南、羣英、七指3個鄉;同年底,將區公署改置保一、保二、保三、保四4個區共16個鄉(即嶺南、七峯、鎮南、羣英、六弓、加茂、新政、赤鋒、桂南、毛感、文化、通什、西安、中平、太平、南平等)。 [47] 
保亭地圖
保亭地圖(4張)
1949年春,原保三區的南平、西安、南和3個鄉劃歸瓊中縣。1950年,撤銷瓊中縣。南平、西安、南和等3個鄉劃歸保亭縣。1950年8月,撤區,實行縣直接領導下的鄉建制,全縣設七峯、羣英、嶺南、佳水、新政、赤南、鎮南、文化、通什、南平、南和、西安、中平等13個鄉。1951年5月恢復區建制,全縣設保一、保二、保三、保四、保五5個區,轄36個鄉。1952年6月,恢復瓊中縣,原保五區的南平、中平、南茂、霜田、長安、太平、長沙等7個鄉劃歸瓊中縣轄。同時,調整為保一、保二、保三、保四4個區,轄34個鄉。1955年11月,將保一區改稱保城區,保二區改稱呠號區,保三區改稱通什區,保四區改稱加茂區,保五區改稱腳下河區。 [47] 
1958年2月,撤區,成立保城鎮、通什鎮和什玲、呠號、祖關、羣英、加茂、六弓、南山、新政、毛感、三道、南聖、毛道、暢好等13個大鄉;同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12月,保亭地區成立七峯、樂園、紅旗、紅星、幸福、加茂、呠號7個人民公社。1959年11月,全縣有紅旗、保亭、新政、三道、呠號、加茂等6個公社。1961年5月,呠號劃歸陵水縣,同期將瓊中的紅山劃歸保亭,全縣共有9個公社(紅旗、南聖、毛道、毛感、新政、三道、加茂、保城、什玲);同年12月,成立南林、暢好、響水、六弓4個公社,全縣有13個社(鎮)、59個大隊。 [47] 
1964年11月,恢復保城鎮。1966年,在原設置的基礎上,將原什玲公社轄的八村、南聖公社轄的毛岸、通什鎮轄的紅山劃歸岀,成立八村、毛岸、紅山3個公社。1971年撤銷保城鎮,1980年10月又恢復。1983年9月,恢復區、鄉建置,全縣設保城、南林、毛感、暢好、南聖、毛道、毛岸、加茂、六弓、響水、八村、新政、什玲、紅山、三道等15個區公所和保城鎮(區級鎮),下設81個鄉政府,512個自然村。1987年1月,成立通什市,保亭的南聖、暢好、毛道、紅山等4個鄉劃歸通什市轄;同年4月,實行區改鄉(鎮),全縣設保城、新政、什玲、響水、加茂、三道、毛岸等7個鎮和八村、毛感、南林、六弓4個鄉,將原81個鄉政府改為59個村委會,將452個村委會改為462個村小組,保城鎮設居民委員會。1989年4月,村委會改為管理區。 [47]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下轄6個鎮、3個鄉、縣直轄村級區劃1個。 [15]  縣人民政府駐保城鎮文明北路縣政府辦公大樓。 [18] 
鄉鎮
社區/行政村
城北社區、城南社區、熱作居社區、抄抗村、番文村、什好村、毛介村、什聘村、西坡村、春天村、石峒村
什玲村、椰村村、介村村、堅固村、水尾村、大田村、排寮村、巡親村、毛定村、毛天村、八村村、抄賽村
南茂居社區、加茂村、加答村、石建村、半弓村、共村村、界水村
金江居社區、茶場居社區、大本村、什龍村、什月村、響水村、合口村、什邱村、毛岸村、陡水河村
石讓村、毛文村、新政村、報導村、毛朋村、南改村、什那村、報什村、什奮村、新建村
三道居社區、三弓村、田滾村、甘什村、首弓村
田岸村、田圯村、奮發村、大妹村、石艾村
東方村、南林村、羅葵村
毛感村、毛位村、南好村、南春村
——
新星居社區
參考資料: [15]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地理環境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置境域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於海南省南部內陸,五指山南麓,地理座標介於北緯18°23′—18°53′,東經109°21′—109°48′之間,東接陵水黎族自治縣,南鄰三亞市,西聯三亞市、樂東黎族自治縣,北依五指山市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境東西寬49千米,南北長54千米,總面積1153.24平方千米,佔海南省陸地總面積的3.42%。 [20]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地質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地質史最遠可追溯到距今約5億年的早古生代奧陶紀—志留紀時期,地殼活動相當強烈,表現為地殼急劇下降,縣境範圍處於汪洋大海之中,接受早古生界地槽型沉積,沉積物以碎屑岩建造為主夾有碳酸鹽建造。至距今4億年晚志留紀末期,發生了加里東造山運動,地殼隆起,海水退出。這次造山運動使早古生代地層普遍發生褶皺和區域淺變質作用,地槽發展歷史結束。到距今約3.3億年的晚古生代早石炭世巖關期,地殼再次發生沉降,海水再度入侵,並接受地台型碎屑岩建造沉積。地質歷史演化到二迭紀末期,即距今約250百萬年,又發生了海西運動,地殼又上升隆起。晚古生代地層,也發生褶皺和區域變質,但其強度和影響不如加里東運動強烈。海西造山運動後,海水退出縣境,地台發展階段宣告結束。 [47] 
中生代三迭紀(距今1.95—2.50百萬年)時期,保亭縣域範圍地殼繼續上升隆起,基底斷裂產生,導致規模宏大的酸性岩漿侵入活動熱事件發生。至距今140百萬年白堊紀早期,全島斷陷盆地相繼形成,保亭縣境也岀現小型斷陷盆地。當時氣候乾燥炎熱,盆地中堆積了 一套紅色碎屑岩建造。隨着基底斷裂不斷演化,擴展和再活動,誘導地殼深部岩漿活動不斷髮生。先是中酸性岩漿侵入,斷之有中酸性火山噴發。至晚白堊世即距今0. 86億年時期,是縣域岩漿侵入活動最強烈時期,岩漿侵入作用由中酸性演變為酸性,形成了規模巨大的保城巖體。地質歷史演化至距今70百萬年新生代以來,地殼基本趨向穩定,以風化剝蝕作用為主要特徵。但地殼差異性升降運動仍然有時發生。造成河流兩側形成多級階段,並堆積第四系鬆散沉積物。 [47]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地形地貌

生態保亭
生態保亭(12張)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處於五指山脈南延部分,地勢總體上西北部高,東南部低。東北隅和西北隅山脈連綿,峯巒疊嶂,大部分區域由中山構成,七仙嶺亦落於此區域內。東南隅和西南隅主要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和河谷階地構成。縣域內中山面積471.6平方千米,低山面積166平方千米,高丘面積59平方千米,低丘面積94平方千米,河谷階地面積116平方千米。地貌類型共4種,即中山剝蝕地貌,分佈在青春嶺、七仙嶺、生毛嶺、南好革坑嶺、同安嶺的上段與頂峯部分山體,海拔1000—1500米,切割深度24—445;低山剝蝕地貌,大體分佈在南改至響水鎮農場、板寮、大口堰、石帶村一線以北至縣界地段,海拔500—1000米;丘陵剝蝕地貌,其中低山剝蝕地貌範圍為南岸至縣界,海拔100—150米;河流堆積階地貌,基本與河流方向平行,階地形態呈不規則至橢圓形,如毛感、南春、大本、田岸等地的台地,階地是居民區和耕作區。境內的主要山嶺有頭烈嶺、同安嶺四方嶺七仙嶺 [20]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氣候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於五指山南麓,屬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乾濕兩季分明。冬春季少雨,盛行東北風;夏秋季多雨,盛行東南風、西南風,秋季多台風。具有雨量充沛、氣候温和、陽光充足、冬無霜雪等氣候特點。主要的自然災害有颱風、暴雨、乾旱、雷電等。2022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平均氣温25.3℃,比歷年平均值偏高0.3℃,年極端最高氣温36.6℃,出現在6月29日;年極端最低氣温12.3℃,出現在12月23日。 [20] 
  • 降水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雨量充沛,但降雨較集中,雨旱季明顯,旱季較長,各地歷年平均降雨量都在1575.1—2324. 7毫米之間,大部分年降雨量在1700— 900毫米。雨日(即日降雨量20. 1毫米,在120天以上)。保城雨日165.2天,最少雨量的六弓僅126天。由於地形影響,各地年降雨量及雨日分佈差異大,最多雨區比最少雨區多500毫米以上,雨日相差30天以上,且年際變化較大,保城多雨的1989年達29029毫米,而少雨的1977年只有1013.5毫米,相差1468. 8毫米。東南部的六弓、加茂、三道等地區,當年雨量只有721. 2—824. 6毫米之間。保亭西部的毛感地區,最多雨的1973年達3437.7毫米,比歷年平均值多1285.5毫米。2022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年總降水量2212毫米,比歷年平均值偏多3%。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雨季開始於5月上旬,屬偏早;11月上旬結束,屬偏晚。 [20]  [47] 
  • 日照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處於低緯度,光照時間長,除高山密林地帶外,其餘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在1900—2000小時左右,日照百分率為45%左右。在季節分配上,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秋季多於春季。2022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年日照總時數1741小時,與歷年平均值基本持平。 [20]  [47] 
  • 濕度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歷年平均濕度為84%,年際變化多在80%—86%之間。歷年月平均濕度變化規律是:4—10月份大於全年平均值,其中9月份最大達90%,11月至次年3月較小,其中12月份最小,只有78%。月平均濕度極端最大值是1973年9月達94%,月平均濕度極端最小值是1973年12月份,只有65%。 [47] 
  • 蒸發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年水面平均年蒸發量在區域上分佈不同,大致是自西北部山區向東南丘陵地帶遞增,査水面蒸發等值線,保亭蒸發量變化範圍在1408. 8—1600毫米之間,取重心多年平均年蒸發量1484.4毫米計算,最大月蒸發量在5、6、7三個月份。 [47]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屬於熱帶季風性氣候區,但因地形的影響,全年多次吹東北至東南風。風力較小,年平均風速小於每秒2米(即小2級)。常風的方向和風力日變化較明顯,尤以每天上午11時至下午2時變化較頻繁,早晚多為靜風、大於8級以上的陣風,年平均4—5次,多數出現在台風襲擊時,少數岀現在雷雨時,但雷雨大風岀現時間短暫,僅幾分鐘就止,正風持續時間則較長, [47]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水文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水系眾多,大小河流縱橫交錯,分佈於全縣各地。各河流均具有河道彎曲、坡降陡、水流急、洪水概率大、洪枯水流量懸殊等特點。發源或流經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共有11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2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4條,分別為陵水河、寧遠河、藤橋河和藤橋西河,其中流經該縣較大的主要河流共3條,分別為陵水河藤橋河寧遠河 [23]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土壤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土壤屬山地磚紅壤地帶,可分四個土壤類型,即山地黃壤、山地赤紅壤、磚紅壤及水稻土。土壤分佈受地勢的影響,呈垂直分佈。 [23] 
山地黃壤:主要分佈在海拔750米以上的中山地帶,即縣的西北部山地,屬於潮濕的南亞熱帶森林氣候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一般為5.42%,全氮含量為0.165%。 [23] 
山地赤紅壤:主要分佈在海拔400—750米之間,是黃壤和磚紅壤過渡性土類,土層較厚,一般在2米以上,全縣各地均有零星分佈,表層有機質含量一般為3.94%,全氮含量為0.115%,土壤PH值為5.53。 [23] 
磚紅壤:由於乾濕季明顯,富鋁化作用強,心土顏色隨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差異。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為2.46%,全氮含量為0.097%,土壤PH值為5.6。該類型的土壤主要分佈在海拔400米以下的丘陵地區,即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東南部,屬於熱帶地區性土壤,是全縣面積最大,分佈最廣的土壤類型。 [23] 
水稻土:屬於非地帶性土壤,主要分佈於南丘陵區的保城、什玲、加茂、響水、新政、六弓、三道、南林等8個鄉鎮,但面積比例小。縣域土壤的成土母質以花崗岩為主,其次是玄武岩、白雲岩、砂岩及頁岩等。山地土壤以殘積物和坡積物為主,水稻土以谷底沖積物為主,再次是以洪積物,河流沖積物。 [23]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植被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森林植被類型為熱帶雨林植物羣體,具多層常綠、混交和多樹種組成等特點,植被類型以常綠闊葉樹為主,林下熱帶性灌木、藤、草本等植物繁多。該縣森林覆蓋率85.2%。 [23] 
熱帶雨林植被:熱帶雨林植被分上、中、下三層。上層為熱帶木(喬木);中層為中平、九節木、山蒼子、矮小灌木和藤竹等;下層為竹節草、棕葉、山芭蕉、山姜、益智等。 [23] 
灌木林植被:灌木林植被覆蓋率達8%以上,主要樹種有中平、黃牛木、桃金娘、野牡丹等。一般是森林經人為破壞後而成,尚能保持一定的森林環境,土壤較濕潤肥沃,雜草較少。 [23] 
茅草植被:茅草植被可分為矮、中、高三種,矮草以茅草為主,高度50釐米以下,主要分佈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頂,多為牧草地。中草高度50—100釐米,以茅草為主,其中也有些芒箕、蕨類、野牡丹、桃金娘等,主要分佈海拔600米的山腰、山坡上。高草高度在1米以上,較茂密,以大芒、棕葉為主,其次為藤竹之類,主要分佈在山腳和山谷。 [23] 
飛機草植被:飛機草植被以飛機革為主,其間夾雜一些大芒、小灌木之類的植物,主要分佈在大本山南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帶。 [23]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自然災害

  • 颱風
颱風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夏秋季的主要災害性天氣,同時又是夏秋季節降水的主要來源。對保亭有影響的颱風平均每年3.9次,其中影響次數最多是1971年,共7次。颱風以7—9月份較多,9—10月份颱風強度較大。初台日最早是1971年5月3日,最遲是1976年9月24日;終台日最早是1969年7月22日,最遲是1973年11月25日。 [47] 
每隔8—10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就受一次11—12級的強颱風影響,給工農業生產造成很大損失。1954年10月10日23號強颱風,全縣出現10級以上大風,個別地區陣風達12級以上;1964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的二十天時間內,連受17、21、22號三個颱風影響,全縣出現3次山洪暴發和2次大風的影響,最大風力11—12級;1973年10月18日第18號強颱風,縣站測到的最大風速是36米/秒,風力在12級以上,民營橡膠折斷損失41150株,胡椒損失4311株,晚造水稻被壓和倒伏39700畝,民房、倉庫損失近8000多間;1989年,保亭連續3次遭受強颱風襲擊和特大洪水破壞。 [47] 
  • 乾旱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多年平均旱期159天,旱季一般從當年的11月份開始至次年的4月下旬,此間雨量僅佔全年的9%—15%。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發生大旱年是1977年,旱期從當年的11月8日起至次年的5月20日止共193天。全縣早造插秧78384畝,受旱面積達32781畝。其中嚴重受旱的有12797畝,枯死7356畝。春季旱地作物無法耕種。全縣100個山塘水庫,除南昌水庫外,其餘99個全部乾涸,不少河溪斷流,全縣近100個生產隊人畜飲水困難。 [47] 
  • 低温霜凍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每年冬季均有冷空氣入侵,尤以12月至次年1月份入侵較頻繁。強冷空氣影響期間,東南部丘陵區曾出現過1.1℃—2℃的極端最低温度,西北部極端最低温度0℃以下。1961年1月18日,全縣各地岀現極端最低温度,1963年1月,極端最低温度通什為0.5℃。1974年1月2日,暢好農場極端最低温度為-0.2℃。低窪地方結薄冰。 [47]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自然資源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水資源

根據2019年水資源公報數據,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水資源總量9.28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9.288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3.176億立方米,兩者不重複量為0.56億立方米。2019年全縣總供水量為0.81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為0.747億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為0.065億立方米。 [23]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水利水電資源豐富,建有中小型水庫49座,其中毛拉洞水庫為全縣第一大水庫,屬於中型水庫,灌溉面積66.67公頃。另外有小(1)型水庫14座,設計灌溉覆蓋面積3086.67公頃,實際灌溉覆蓋面積1560公頃;小(2)型水庫34座,灌溉覆蓋面積654.67公頃。地下水藴藏量為3.64億立方米。根據《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七仙嶺地熱田熱礦水勘探報告》,七仙嶺温泉熱礦水清澈透明、無色、無味,pH值為8.81—9.27,水温65—95℃,礦化度為361—411毫克/升,水化學類型為HCO3—Na(重碳酸鈉型)且不含遊離CO2(二氧化碳)。氟含量為6.2—8.1毫克/升。偏硅酸含量為172.9—206.7毫克/升,日出水量3031立方米(注:根據已開發的5個泉眼日流量計算)。 [20]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土地資源

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2014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成果,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土地總面積1153.81平方千米,現狀以有林地為主面積502.05平方千米,佔土地總面積的43.51%;其他園地411.96平方千米,佔土地總面積的35.70%。 [23]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生物資源

  • 植物資源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植物資源以境內毛感鄉的馬咀嶺、同安嶺一帶較為齊全和較有代表性,此處擁有連片面積大、保存完好、生物多樣性指數豐富的熱帶雨林。經鑑定有野生維管植物222科、987屬、2258種(裸子植物6科、6屬、14種;單子葉植物29科、209屬、433種;雙子葉植物150科、698屬、1677種;蕨類植物37科、74屬、134種),其中有樹蕨、海南粗榧。在225個野生種中,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32種,其中一級3種,如坡壘海南蘇鐵龍尾蘇鐵;二級29種,如海南粗榧、海南桫欏等;列為省級保護植物的有45種。在這些野生植物中海南特有物種239個,佔野生物種的10.1%。區域內的高等植物有1500多種,其中以樟科、茜草科、大戟科、殼鬥科、蝶形花科、桃金娘科、蘭科、桑科、棕櫚科、番荔枝科、杜英科種類為主。此外,有大型真菌312種,分別隸屬15目33科83屬。在縣境內的其他丘陵、平原地區,人工栽培的用材林樹種主要有加勒比松桉樹苦楝等;經濟林樹種主要有橡膠檳榔龍眼荔枝芒果椰子菠蘿蜜等。保亭境內有各類南藥2152.11公頃,包括檳榔、砂仁益智巴戟五指山參五大南藥148個品種。 [20] 
  • 動物資源
保亭境內有野生脊椎動物400種(哺乳動物68種、鳥類215種、兩棲動物38種、爬行動物50種、魚類29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有4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7種,二級保護動物38種;被列為省級保護動物的有24種。境內的無脊椎動物資源比較豐富,已採集到鑑定命名的昆蟲達2222種。已鑑定的有15目145科1338屬2222種,其中有39個新種、1個新亞種、67個國內分佈新紀錄物種。哺乳動物有獼猴、海南豹貓、椰子貓、樹鼯、巨松鼠穿山甲等;爬行動物有金錢龜、平陶龜、山瑞鱉巨蟒眼鏡王蛇眼鏡蛇銀環蛇斑飛蜥虎紋蛙、斑腿樹蛙、澤蛙沼蛙彈琴蛙等。鳥類有孔雀雉、白鵑、原雞鷹鵰黃嘴白鷺海南山鷓鴣、海南虎斑鳽、叉尾太陽鳥畫眉鳥斑紋鳥紅尾伯勞、灰藍鵲等。 [20]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礦產資源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已發現鐵、銅、金、鉬、鉛、鋅、水泥用石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晶礦、毒砂礦、飾面石材、建築用河沙、建築用石料、磚瓦用頁岩、磚瓦用風化花崗岩、熱礦水、礦泉水、地下水礦產18種。其中,於2015年列入《海南省截至2015年年底礦產資源儲量簡表》的礦種有10種,礦產地12處;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以中、小型為主,其中金屬礦產7種、礦產地8處,非金屬礦產3種、礦產地4處。 [20]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156018人。 [10] 
截至2023年末,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户籍人口總户數52552户,166520人。其中城鎮人口56306人,農村人口110214人;分性別來看,男性85486人,女性人口81034人;分年齡來看,0—17歲人口數為34147人,18—34歲人口數為36377人,35—59歲68095人,60歲及以上人口數為27901人。分民族來看,黎族人口最多,為104007人,苗族人口其次,為7569人,壯族、回族以及其他民族人口共4897人。年末全縣常住人口15.7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75萬人,農村常住人口10.02萬人,城鎮化率36.46%;分年齡段來看,0—14歲2.8萬人,佔比17.76%;15—64歲11.18萬人,佔比70.89%;60歲及以上2.79萬人,佔比17.69%。 [14] 
保亭景色 保亭景色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經濟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綜述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19億元,增長8%(按不變價計算)。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29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8.78億元,增長3.1%;第三產業增加值39.12億元,同比增長12%。三次產業比重:37.1:11.5:51.4。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6%,二季度增長9.5%,三季度增長8.5%,四季度增長7.3%。 [14] 
保亭鄉村
保亭鄉村(23張)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9億元,同比增長15.9%。高於全省水平7.7個百分點。實現税收收入2.57億元,同比增長82%,快於全省72.5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4.51億元,其中用於民生保障支出27.64億元,佔比達80%。全年全縣固定資產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25.8%,高於全省24.7個百分點,高於2022年8.2個百分點。其中,政府投資同比增長12.4%,社會投資同比增長37.7%。 [14]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97元,較2022年增長7.4%。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51元,比2022年增長6.2%。其中工資性收入26142元,增長2.5%;經營淨收入6243元,增長62.9%;財產淨收入954元,下降13.5%;轉移淨收入5612元,下降9.9%。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17元,比2022年增長9.1%。其中工資性收入5743元,比2022年增長14.7%;經營淨收入9827元,增長0.3%;財產淨收入236元,增長30.3%;轉移淨收入2611元,增長38.1%。 [14]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第一產業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8.29億元,同比增長3.4%。從農業產值來看,農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9%,種植業產值同比增長4.1%,林業同比增長2.6%,畜牧業增長4.3%,漁業增長5.9%,農業服務業增長10.3%。從產量來看,糧食年總產量2.53萬噸,同比增長13%;園林水果總產量10.64萬噸,同比增長20.3%;總肉量1.1萬噸,同比增長16.8%;水產品產量0.47噸,同比增長7.6%。 [14]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第二產業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工業增加值實現1.56億元,同比增長6.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增加值實現1.15億元,同比增長7.9%;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0.41億元,同比增長4.3%。建築業增加值完成7.22億元,同比增長2.4%。 [14]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第三產業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完成39.12億元,同比增長1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0.8%。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54億元,比2022年增長3.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0.85億元,增長14.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59億元,增長7.3%;金融業增加值3.25億元,增長4%;房地產業增加值9.53億元,增長39%。全年全縣房地產銷售面積7.9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04.8%。房地產銷售額10.12億元,同比增長230.6%。 [14]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8.29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較前三季度回落2.7個百分點。分城鄉市場來看,全縣城鎮消費品零售15.61億元,同比增長8.5%;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2.67億元,增長5.3%。分消費形態來看,商品零售14.33億元,增長8.5%;餐飲收入3.95億元,增長6.3%。全年全縣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83萬元,同比增長18.9%,高於增幅高於全省3.6個百分點。 [14]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旅遊接待遊客量340.4萬人次,同比增長54.9%。全縣旅遊總收入19.43萬人次,同比增長42.2%。全縣旅遊過夜人數110.47萬人次,同比增長34%。從全縣主要景區接待遊客情況來看,呀諾達景區全年累計接待遊客量102.99萬人次,同比增長167%;檳榔谷景區全年累計接待遊客量87.73萬人次,同比增長164.2%;七仙嶺景區累計接待遊客量13.02萬人次,同比增長145.7%。 [14] 
截至2023年末,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為133.5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10.58億元,增長13.4%。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為46.1億元,增長2.7%。其中,中長期貸款36.55億元,增長3.2%;短期貸款6億元,增長1%。各項貸款中,投向實體經濟領域46.07億元,增長6.2%,全縣不良貸款率餘額0.99億元,不良貸款率2.1%,低於全省1.72個百分點。 [14]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通運輸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初步形成了以國省幹線公路為主要通道,貫通全縣、輻射各鎮、連接周邊,以縣、鄉農村公路為脈絡,溝通城鄉的公路交通網絡。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國道71.892千米,省道47.558千米,通車裏程共計119.45千米,佔公路總里程的12.95%;縣道通車裏程99.705千米,佔公路總里程的10.81%;二級及以上公路通車裏程111.786千米,比重達到12.1%。鄉道通車裏程204.22千米,佔公路總里程的22.14%;村道通車裏程499.007千米,佔公路總里程的54.10%。四級公路通車裏程757.466千米,比重高達82.1%。 [21]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83萬元,同比增長18.9%,高於增幅高於全省3.6個百分點。 [14]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公路運輸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國省幹線由G224海榆中線、G361陵昌線構成,形成“一縱一橫”連通三亞、五指山及陵水。省道S10山海高速公路從東南到西北穿越保亭境內,連接三亞和五指山。省道S376曲港—新政公路從西到東穿越保亭境內,將新政鎮、加茂鎮、六弓鄉與陵水相連。截至2021年底,全縣境內共有高速公路省道1條,普通國道2條,普通省道1條,縣道8條,鄉道36條,加上村道,通車總里程達922.382千米,公路網密度79.98千米/百平方千米。 [21] 
  • 國道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有國道由G224海榆中線、G361陵昌線構成。國道G224從東南至西北貫穿三道鎮、新政鎮、響水鎮,國道G361則從西至東串起響水鎮、保城鎮、什玲鎮。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國道通車總里程為71.892千米,佔保亭公路通車總里程的7.79%。 [21] 
名稱編號
境內里程(千米)
技術等級
途徑鄉鎮
海榆中線(G224)
43.892
二級公路
三道鎮、新政鎮、響水鎮
陵昌線(G361)
28.000
二級公路
響水鎮、保城鎮、什玲鎮
參考資料: [21] 
  • 省道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有2條省道,基本連通了除毛感鄉、南林鄉外的其它保亭各鄉鎮。省道通車裏程為47.558千米,佔保亭公路通車總里程的5.16%。 [21] 
名稱編號
境內里程(千米)
技術等級
途徑鄉鎮
山海高速(S10)
31.030
高速公路
茶溪谷互通、保亭互通、加茂互通
曲政線(S376)
16.528
三級、四級公路
六弓鄉、加茂鎮、新政鎮
參考資料: [21] 
  • 縣道
截至2022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域範圍內有縣道8條。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道通車裏程為99.705千米,佔保亭公路通車總里程的10.81%。 [21] 
名稱編號
境內里程(千米)
技術等級
途徑鄉鎮
響毛線(X620)
28.447
三級、四級公路
響水鎮、毛感鄉
什八線(X621)
14.244
四級公路
什玲鎮
毛密線(X622)
8.000
四級公路
三道鎮
保七線(X625)
8.864
二級公路
保城鎮
毛報線(X626)
13.457
四級公路
新政鎮
合南線(X628)
9.262
四級公路
三道鎮、南林鄉
丹什線(X665)
10.088
三級公路
加茂鎮
藤加線(X834)
7.343
三級公路
加茂鎮
參考資料: [21]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共有公交線路和農村客運班線30條,全縣共有候車亭67個,公交站牌36個,城鄉客運車輛公交化率為87.3%。其中城市公交線路4條,城區微公交6條,城鄉公交線路7條,村村通線路8條;有縣級公交綜合場站保亭新能源公交綜合場站1個,共有候車亭67個,公交站牌36個,形成了以城區為中心、輻射3鄉6鎮6居1農場和60個建制村的公交場站體系。全域公交線路運營總里程242.4千米,線網密度為0.21千米/平方千米。 [22] 
  • 城市公交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城區內為“常規公交+微公交”公共交通模式,常規公交共有線路4條,微公交6條。常規公交線路為1路、3路、5路、6路,整體分佈較為均衡,覆蓋中心城區,連接中小學、市場、銀行、政府行政管理部門、住宅區、醫院、汽車站等主要客流集散點,形成以新興東路、新興西路、團結北路等為主通道的公交客運走廊。城區微公交行駛區域目前以城區為主,以環城路為界限,按照公交線路運行,服務模式為“招手即停”或需致電派車。 [22] 
  • 城鄉公交、農村客運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城鄉公交線路7條,村村通線路8條,以及農村客運5條,覆蓋保亭9個鄉鎮,60個行政村。另有三亞公交城際1號線穿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域,線路長度190.2千米,上下行均16站。 [22]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政治

主要領導(僅列黨政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縣長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24年5月,參考資料: [16-17]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社會事業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教育事業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小學數量28所,普通小學招生1866人,小學專任教師數100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98%。普通中學10所,普通初中招生2124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數748人,中小學校舍改造16所。 [14] 
海南省一級(乙等)學校: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中學 [29]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科學技術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出台《保亭縣2023年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縣級財政獎勵方案》《保亭縣新能源汽車推廣2023年行動計劃》,舉辦新能源下鄉暨車展活動。2023年度該縣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481輛,完成年度推廣任務進度的130%;新能源汽車佔新註冊登記汽車比例為43.69%;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1314輛,佔有率8.18%。依託農業科技110服務工作平台和44名科技特派員對接幫扶44個脱貧村開展技術服務800多人次,解決生產技術問題310個。2023年引進全職人才5人,重點引進中級以上職稱或碩士研究生以上人才30人,4名外籍專家人。2023年新增4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認定;有7家企業參加技術合同登記,共登記15筆、1072萬元,超額完成目標的536%。 [14]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文化事業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創建省級體育旅遊示範區,獲評多個國家級、省級示範基地。其中,呀諾達景區獲評“第五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首批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檳榔谷景區獲評2023—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及2023年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舉辦保亭首屆鄉村文化節,獲央視《中國新聞》關注並報道。2023年以來“圖文博”三館已累計服務超54萬人次,流通圖書18711冊,開展流動圖書服務、週末少兒活動等活動214場次;持續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演出118場次,電影下鄉活動909場次;舉辦青少年美術、書法、舞蹈、誦讀等文化藝術類培訓20場次。申報黎族民間打(敲)碗舞、黎族沉香製作技藝和黎族傳統體育競技等3項縣級非遺項目入選海南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赴甘肅省武威市博物院開展為期2個月的《五彩霓裳·織錦瑰寶—海南黎族傳統織錦·服飾精品展》展覽。 [14]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主要文化場館一覽表
名稱
等級
地址
國家一級圖書館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文化路18號
未定級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文化中心南樓三樓
參考資料: [2]  [46]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醫療衞生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衞生機構數116所,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婦幼保健院1所,農村鄉(鎮)衞生院9所。全縣病牀位數599張(不含縣中醫院)。全縣各類衞生技術人員數1101人,其中執業醫師255人,執業助理醫師366人。2023年,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病人數2798人,同比增長221.98%。 [14]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體育事業

2022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舉辦了體育大拜年全民健身—送社會體育指導鄉活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中國登山協會初級山地户外指導員資格培訓班、2022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職工工間操領操員培訓班等;完成了共150名體育苗子的選拔、107名教練員和運動員的註冊及220名運動員和教練員的反興奮劑考試;參加海南省第六屆運動會,在圍棋、乒乓球等10項比賽中收穫第一名4個、第二名5個、第三名5個;參加海南省青少年錦標賽獲金牌4枚、銀牌7枚、銅牌3枚及多項個人、團體獎項。 [14]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社會保障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009人,比2022年增加54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712人,比2022年增加22人。特困人員(含城市特困人員)370人,比2022年增加38人。村民委員會成員女性成員比例28%,居民委員會成員女性成員比例34%。全年粗結婚率9.2%,粗離婚率2.7%。 [14]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參保人員39824人,同比增長3.45%;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參保人員115703人,較2022年減少763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779人,同比增長10.18%。城鎮登記失業人員511人,同比增長20.24%,其中城鎮女性登記失業人員188人,增長21.29%。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8152人,同比增長1.13%,其中女性1019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4391人,同比下降7.64%。 [14]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環境保護

202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7%,PM2.5濃度10.7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斷面水質達標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城鄉生活垃圾治理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 [14] 
保亭之夜 保亭之夜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歷史文化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文物保護

據2024年5月海南省人民政府網顯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項。 [35] 
名稱
類型
級別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歷史建築
海南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35]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非遺文化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文化積澱深厚,據2024年5月綜合網站信息顯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10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7項。 [31-34]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項目級別
傳統音樂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傳統技藝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傳統技藝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傳統技藝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民間文學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黎族竹木器樂
傳統音樂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傳統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
傳統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黎族鑽木取火技藝
傳統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傳統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傳統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傳統舞蹈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傳統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參考資料: [31-33]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風情

  • 衣食住行
1.飲食
(1)黎族: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族的糧食以稲米為主,次為包穀和番薯。日進三餐,一天煮一次供全日食用,普遍吃水飯(用水泡乾飯)或吃稀飯。穀粒通常用自制的泥碧脱殼,舂米用獨木臼,以直杵舂。然後用簸箕米篩揚糠去雜物。現已使用機械脱殼。灶使用密封的泥灶,在密封灶的旁邊安上三塊石頭做成的三石灶,平時多使用三石灶。這一習慣至今仍保留。瓜菜有白菜、蘿蔔、葱、蒜、水瓜、木瓜、冬瓜、南瓜、豆角等及各種野菜。肉類除吃各種家養牲畜外,蛇、鼠、蛙、螺等野生物。捕獲的獵物或有家養的牲畜一時吃不完,就用米炒熟磨成粉來淹漬,放在壇裏封口存放,隔一、二十天後才取食。日常生活中的烹飪方法是用水煮熟菜加鹽。習慣將所有的菜一鍋煮,油和鹽是主要調味品,生薑和辣椒是主要佐料。如今已使用味精、醬油等調味品。烹飪方法仍以水煮為主。 [47] 
成年男女都嚼檳榔(配以萎葉和貝殼燒成的灰),男子吸水煙筒,年長的婦女也有吸煙的習慣。每家都自備有多量的酒,平時吃飯或生產回來都喝酒,串門、走親戚也有圍着喝酒的習慣。其釀製的甜酒(即甜糟),黎語稱為“biang”,是黎族的特產。甜糟的製法是將山蘭糯米蒸熟後加自制的酒麴(又稱酒餅)拌均,然後裝進竹籃,蓋上新鮮的芭蕉葉或山裏的甜酒葉,經過三、四天發酵,聞到酒香後將之取岀裝進罈子密封起來,約半個月後便可飲用。儲藏時間越久,酒質越醇厚。竹筒飯是一種頗具民族特色的野炊方法。即砍一節竹筒。從一端開口 ,加入適量的米、水和鹽然後用芭蕉葉封口,放在火堆裏烤熟。用山蘭糯米混以山間野味和少量鹽巴燒製的竹筒飯味道更佳。竹筒飯一般在上山狩獵或下田勞動時燒製。 [47] 
(2)苗族: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苗族日食三餐,主食是大米或玉米。蔬菜種類很少,食法與黎族無異。但苗族的木甑蒸飯和五色飯(後改為三色)是其他民族所沒有的。苗族菜式清淡,把捕到的河魚或山味放進土壇裏,加入發過酵的米飯,封存兩、三個月後製成魚肉醯,是苗族較喜愛的菜餚。苗族婚宴必備“芭蕉心”,即把芭蕉心切絲,加各種調料拌炒而成,意即“火燒芭蕉心不死”“芭蕉永遠一條心”,以表達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願。 [47] 
2.服飾
(1)黎族服飾
a.髮飾:婦女結髻於腦後,除結婚盛裝外,不用髮簪。13—14歲的少女結辮垂在背後。男子則結髻額上,並插一鐵質髮簪,後來逐漸留辮,辛亥革命初期,禁止黎胞留辮,現在男子都剪髮。青年婦女大多數也剪髮,只有中老年婦女才保留原來的民族飾。 [47] 
b.頭飾:解放後,婦女已經沒有紋面的習慣。留髻的婦女都用一條長約1米的黑頭巾(沒有花紋)套在頭上,在腦後髻下打一個結,背後拖一長一短兩條垂帶。長的垂至背後腰間,短的僅及領部或與肩齊,頭頂和髻仍露於頭巾外。男子解放前也用頭巾,剪髮後都不用了。 [47] 
c.項飾、手飾:解放後婦女已無戴項圈,只有結婚時尚戴一個圈在胸前的銀項圈。青年男子與小孩都無戴項圈。婦女喜歡戴手鐲,常見的有玉鐲和瓦鐲(似玉鐲石),也有銀(或錫)質的圓形鐲。小孩用紅黑線纏手,以示驅邪保安寧。 [47] 
d.衣服:解放前男子服裝的傳統式樣是下裝為前一塊後一塊的遮羞布,稱為贍,粗麻布織成,染成黑色;上衣是粗麻織成的對胸開,無領無鈕的衣服。解放後男子都改穿漢族服裝。大部分地區婦女的上衣是開襟,有領有鈕,長袖(窄口)有祺夾,但無任何花紋繡上;下裝是長至小腿的補裙,下端織有圖案,有的用蚌殼鑲進花紋裏,上端(約佔全補裙四分之三長度)是黑色或深藍色。這種補裙長而寬,故在臀部打一褶紋,佩布織腰帶。加茂地區的黎族婦女則將花紋布縫在補裙的上下兩端,中間為淨色(黑或深藍)的布。有時也將整條補裙染成單一的黑色或深藍色。除結婚或節日盛裝時才穿沒有染色的豔麗桶裙。毛感、毛岸地區的杞黎和響水、新政地區的侾黎穿的補裙短及膝部,上裝為對襟無領、衣襟兩旁及邊沿用彩色絲線繡上幾何圖形或花草鳥獸的圖案。 [47] 
(2)苗族服飾:男子服裝為黑色無領,肥身對襟衣,鈕釦為金屬製品,下裝已改着漢族裝。剃頭光或以長頭巾纏頭。女子上裝着無領、開右襟、長及膝部長衣,僅有一鈕釦,腰間綁腰帶,下裝穿短裙;頭頂束髮,包紮一塊四方形的繡有花紋圖案的頭巾,再披一條繡有花邊的尖角頭巾。巾頂還套一條長尺許的紅帶垂在背後;赤足,腿部裹繃帶。亦喜着長衣,下穿西褲,束腰。佩帶耳環,手鐲等飾物。 [47] 
3.居住
黎族村寨多傍山依水而居,一個村少則幾户多則幾十户,絕大部分村落居住的都是同一血緣集團中的人。一般住房參差不齊,依着山的地勢而排列,房子以茅草為蓋,泥糊作牆。原為船形屋,抗日戰爭時期,船形屋日漸減少,至解放初期,大部分地區的房子都是金字形,有門窗,但室內光線暗淡,空氣流通差。通常的家務雜活(如編織、舂米等)都在室外進行。室內的間隔,三間房一間用牆壁隔開作為睡房,面積較小,是家長及長輩們休息的地方,除牀以外,還放些谷桶和衣箱,收藏家裏較貴重的東西。另外兩間沒有間隔成為一大廳,門就開在大廳的右邊和中間,右邊進門便是廚房,內放飲具、餐具和水缸。中間大門近進口外放竹子磨、木臼,收穫時則堆稻穗。廳中間留一塊空地作為平日進餐及坐談之用,挨近睡房的牆壁處再放一些牀,作為幼輩睡覺的地方,從大廳有一門進入睡房內。小型屋沒有間隔,入門處放水缸、飲具和餐具,餘下的地方放睡牀,這種房子多為孤寡老人居住,有的還被作穀倉用。而苗族喜歡與其他民族相鄰而居,住宅也是茅草屋,建築形式與漢族住屋略相似,都是金字形屋。 [47] 
  • 婚喪喜慶
1.婚姻
(1)黎族
a.戀愛:黎族男女成年後和父母分開,自搭1間小茅屋居住,這種面積小、陳設簡陋的小茅屋黎語稱為“隆閨”。夜晚,青年男女們便三五成羣到別村姑娘的隆閨中去,邀請姑娘到村莊附近的樹林或空地上對歌,物色意中情侶。通過對歌認識後,有意者繼續交往,戀愛時間長短不一,短則一兩個月,長的一兩年。 [47] 
b.訂婚:解放前的訂婚是由父母請媒人到女家去説親,每次提親都帶上檳榔,開始的一兩次主要是説明來意,女方父母一般不表示什麼意見,男方帶去的檳榔女方父母可以吃,但女子本人不能吃。第三次提親時,若女方父母同意,女子可以吃檳榔。第四次提親,媒人除了帶檳榔外,還要帶上銀元和煙絲到女方家,與女方父母商議禮聘。禮聘議妥後,訂婚手續便告完成。私訂終身的,也得徵求雙方父母的意見,由男方補送聘禮。 [47] 
保亭城景
保亭城景(13張)
c.結婚:婚禮定在每年舊曆的12月間舉行。結婚這一天,新郎穿上新的民族服裝,吃完飯後在家等待新娘到來。媒人(一男一女或一男兩女)領着挑聘禮的迎親隊到女家迎親。女方也換上新裝,結髮髻,戴服飾。吃完午飯後,由迎親隊和女方家派的四男四女一起送新娘到男方家,同村青年也跟去,並打着八音陪送,送到男方的村子後,春方即派人將預先準備好的兩把稻草點燃,新娘要從火堆上跳過,一男子則將一個雞蛋拋過火堆打破,意在驅邪。新娘入門後不鳴炮、不拜祖公。吃飯前,由男方找來四男四女同女方送親來的四男四女一起對坐,吃飯時,雙方女子互相敬酒,一方雙手交叉敬給對方,對方也雙手交叉接過再回敬,儀式完成後吃飯。吃完飯將新娘送回新房休息,習慣上不與新郎同睡。 [47] 
d.離婚:解放前離婚的情況很少。當時無論是男方向女方或女方向男方提出離婚,都要殺豬、送酒給保甲長,請他代寫離婚證書,證明以後男婚女嫁互不干涉。離婚後子女及財產的處理,無論是男離女的或是女離男的,只要男子同意,則子女仍屬於男子。對財產的處理,是男離女的,男方除了給女方一件衣服外不用再給其他財產了,是女離男的,女方一定退還以前男方所給的禮聘。解放後,離婚一般由法院判決。財產、子女的處理,多數由雙方協議。 [47] 
(2)苗族:苗族的習慣是女大當婚,男大當嫁—女婿入贅。苗族的結婚儀式分兩日完成。第一天,新郎穿着本民族服裝在陪郎、歌手、挑夫、護郎和帶娘(亦稱女陪郎)等5人的陪伴下,於日落時分到達女方家。進村時鳴槍鳴炮通知新娘家人。聽到迴應的槍聲鞭炮聲後方可進村,並在預定接待的人家中用過晚餐,才到新娘家舉行拜堂儀式,是夜,新郎不進洞房,全村的姑娘都來戲弄新郎,或打或捏,形式不拘,新郎不得説笑,不能還手,由陪郎出面保護。新郎在指定的人家中就寢,不掛蚊帳,鋪席於地,和衣而卧。新娘在洞房就寢。翌日,新郎新娘回到夫家,舉行與第一天基本相同的結婚儀式。第三天新婚夫妻返回孃家居住。苗族姑娘岀嫁風俗較為獨特,出嫁前一個月就要“哭嫁",唱“哭嫁”歌,一直到岀嫁。 [47] 
2.生育
黎族婦女在懷孕期間仍和平常一樣進行勞動,只有臨近分娩才在家中做些較輕的家務活。吃的方面沒有什麼禁忌。 解放前產婦都在家中分娩,嬰兒生下後,用竹片將臍帶割斷,產婦和嬰兒用冷水洗浴,胎盤埋在河邊沙灘上。如生下的是男嬰,就在門上掛一紮棕桐枝,女嬰則掛一根野樹技。連掛12天,外人忌進來。如遇上難產,就請“道公”“娘母”來做法,求助鬼神保佑。而苗族對生男生女一樣重視,不存在重男輕女或溺嬰的惡習。尤喜收養他人子女,且視如親生。 [47] 
  • 傳統節日
1.黎族節日
(1)春節:黎族民間稱為過舊曆年,從除夕至新年初四止。除夕這天,家家户户都把室內外打掃清潔,殺雞宰豬,裹糯米粽子,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當天祭祀祖先,是夜在家祖先神位燃燈通宵達旦。解放前,沒有手錶計時,就由村中長輩在除夕傍晚時分,在菜地耐瓜藤尾端做記號,夜裏大家到瓜棚下去看,如果發現瓜藤尾端超出原來的標遼,即表示新的一年到來了,大家鳴炮迎春,住在孃家的出嫁女要回丈夫家過年。大年初一,殺雞裹粽,祭祀祖先神,當日全村男子集體上山行獵,女子集體下河捕魚。行獵前請“道公”作一次雞卜,吉凶不管,只是一種儀式而已。捕到獵物.首獲者可分得獵物的前後腿肉各1份,餘下的腿肉分給獵狗主人,其餘的平均分配。至大年初三,繼續行獵和捕魚,夜裏燃燈不熄。大年初一至初三,忌闖他人住宅和過鄰村串門,男女不能同牀。初四開始親戚明友互相,過了初四恢復正常狀態,開始生產。 [47] 
(2)過年仔(元宵):正月十五不作生產,家家户户殺雞買肉放爆竹,並裹粽祭祀祖先。加茂地區則分為漢人年仔節和黎人年仔節兩種,漢人年仔節即元宵,黎人年仔節要舉行兩次,第一次是除夕後12天(按照生肖屬日計算)如除夕為牛日,12天后逢此日即是,當天要裹糯米粽,不外出生產,男子上山行獵,女子下河捕魚。當夜燈火燃至通宵。第二次年仔與第一次相隔12天,出裹糯米粽,但可以外岀生產,停止行獵和捕魚。 [47] 
(3)端陽節(五月初五):包肉粽.並殺雞買酒祭祀祖先神。下河洗澡。 [47] 
2.苗族節日
苗族一年中有舊年、年仔(正月十五)、清明、端午、禾仔(六月初六)、禾仔齋(六月初七)、七月半、新禾節和冬至等九個節日。苗族的舊年類似漢族的春節,較為隆重,家家户户都要備置年貨,岀嫁女子要隨其夫回孃家過年。除夕吃團圓飯,正月初一吃素或整日不進食,初二各家互相拜年。 [47] 
農曆三月三是苗族傳統祭祖節,類似漢族的清明節,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殺雞宰鴨、吃三色飯,在家中祭祖,不到山上掃墓燒香。農曆七月十三亦稱“七月半”,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殺豬,裹豬肉山蘭粽,用有色紙剪岀大小不一的紙衣,寫上家中三代死者的姓名,用火焚化,舉行祭祖活動。 [47]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地方方言

  • 黎語
札方言:“札”黎語稱〔gei”或hei”〕,操札方言的人數,在整個黎族同胞中,僅次於操杞方言的人數。而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操札方言的較多,杞方言分通什、塹對和保城3種土語,保亭縣主要有通什和保城兩種土語其分佈地區包括什玲、保城、八村、響水、新政、三道、南林、毛岸、聲感等鄉鎮。 [47] 
侾杞方言:“杞”黎族稱〔ha”〕。杞方言是整個黎語支系中操之人數較多的一支方言,約佔黎族總人口的58%。分羅話、侾炎和抱顯3種土語,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侾方言主要分佈地區有響水鎮的響水、大本、什龍、合口、什月,新政鎮的新政、毛朋、南林區的羅葵、南林;三道鎮的合口。 [47] 
賽(加茂)方言:“賽"是自稱,“加茂"為地名,黎語稱〔KW33VOU52〕。操這種方言的人口僅佔黎族總人口的7%。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主要分佈在加茂鎮、六弓鄉及什玲的介村、什勝等。 [47] 
  • 苗語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苗族和全省其他各地的苗族一樣,有本民族的語言,但沒有本民族的文字,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與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稱金門瑤的語言基本相同。全縣的苗族教操同一種語言,口音基本相同,音位的差異微小。僅有個別地方,個別語音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上有微小的差別。由於苗族同胞與當地黎族、漢族人民長期往來,苗族男女一般都會講本地的黎語和漢語(海南話)。苗語主要分佈在毛岸、毛感、新政、保城和什玲。 [47] 
  • 海南話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除用本地的黎話、苗話外,還用海南話和普通話。海南話被當地黎族人稱為“客話”(漢語)。在公共場所的社交往來對話以海南話和普通話為主,保亭大部分黎苗族人都會講海南話,其海南話口音與通什、昌江等地相似。 [47]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風景名勝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據2024年5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網站數據,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有5A級景區2個,4A級景區2個,海南省椰級鄉村旅遊點13個,農家樂56家和果園農莊41家,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2個,以及神玉島、茶溪谷、布隆賽等旅遊景區,有自噴天然温泉七仙嶺温泉,長達23千米的溶洞毛感仙龍洞,面積600畝的熱帶喀斯特地貌仙安石林。 [8]  [21] 
  • A級景區
醉美保亭
醉美保亭(31張)
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位於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為5A級旅遊景區。 [24]  景區是以熱帶雨林為主體基礎景觀,集民俗風情、觀光娛樂、休閒體驗、健康養生於一體的複合型生態文化旅遊區和休閒度假旅遊區。景區彙集參天巨榕、百年古藤、黑桫欏、仙草靈芝、見血封喉、野生桄榔,有“高板根”“根抱石”“空中花園”“老莖結果”“植物絞殺”“藤本攀附”等熱帶雨林的六大景觀。 [25-26]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位於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為5A級旅遊景區。 [24]  景區由甘什嘚(上村)、甘什抄(下村)、雨林苗家、夢想田園四大板塊組成,遊玩項目包括水陸越野車、大型實景演出《檳榔·古韻》、田野卡丁車、飛林探巢、高空自行車、山地滑車、高空滑索等21個。 [26] 
七仙嶺温泉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東北部9千米處,為4A級旅遊景區。 [24]  景區以七個狀似手指的山峯而得名,建有登山石板棧道2300米,共有3770級台階,木質觀光棧道850米,在石板棧道的終點處有一處長約80米的攀巖石壁,設有輔助鐵索,坡度約為75度。 [27] 
海南神玉島文化旅遊區位於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響水鎮,為4A級旅遊景區。 [24]  景區是以玉文化和生態文化為核心主題,融合文化旅遊生態景區、健康養生度假基地和主題酒店集羣的景區,擁有山地湖泊、熱帶雨林、桫欏叢林和桃花水母等自景點。 [30] 
  • 鄉村旅遊
名稱
等級
評定時間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響水鎮神玉島(毛真村)
五椰
2014年10月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雅布倫山莊(田頭村)
五椰
2022年1月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響水鎮合口書苑(合口村)
五椰
2022年1月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布隆賽鄉村旅遊區(什進村)
四椰
2014年10月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隆濱農莊(南茂農場勝利隊)
四椰
2014年10月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秀麗山莊(南茂農場秀麗隊)
四椰
2017年12月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響水鎮南梗村(享水谷農莊)
四椰
2022年1月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慢美麗鄉村(什慢村)
三椰
2022年2月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城鎮七仙農樂樂酒莊(新星農場)
三椰
2022年2月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新政鎮農趣谷(番坡農場)
二椰
2019年12月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紅英山莊(什準下村)
二椰
2019年12月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玲鎮水尾村鄉村旅遊點(水尾村)
一椰
2020年11月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番庭村鄉村旅遊點(番庭村)
一椰
2020年11月
參考資料: [28]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地方特產

  • 地理標誌
據2024年5月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信息查詢系統網站顯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有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2項。 [36] 
產品名稱
產品編號
登記年份
AGI02350
2018年
AGI02620
2019年
參考資料: [36] 
  • 特色美食
苗家五色粽:是用野生植物的汁液來提取天然色素,有紅、黃、藍、黑、白五色。五色粽的製作方法簡單,先將糯米用豬油或花生油炒出清香,取出分裝五份,然後用野生植物的汁液將糯米分別染成紅、黃、藍、黑、白五色,再加入醃好的豬肉、牛肉等肉類,接着用芭蕉葉包裹,再用麻繩捆綁。煮粽子時,水要浸沒粽子,煮約兩小時即可食用。 [48] 
苗家三色飯:是苗族特色美食,一般在農曆“三月三”期間製作和食用,是苗家用來招待客人和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性食品。苗家三色飯原為五色飯,分別為紅、黃、藍、黑、白五色,先將山蘭糯米分別放入紅藍藤葉、黃姜等五種植物汁液中浸泡,然後用特製獨木蒸籠蒸熟即可食用。如今五色飯已改為三色飯,有紅、黃、黑三色,色彩鮮豔,清香可口。 [49] 
黎家竹筒飯:是用新鮮竹筒裝着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飯食,是海南黎族傳統美食。保亭黎家竹筒飯通常是用山蘭稻(旱稻)配以肉類,放進新鮮的粉竹或山竹鋸成的竹筒中,加適量的水,再用芭蕉葉將竹筒口堵嚴,置於炭火中燒烤,綠竹漸焦,清香四溢,削掉燒焦的竹筒表皮即可食用。 [50] 
黎家山蘭酒:山蘭酒因黎族人採用山蘭稻釀製而得名。山蘭酒製作方法有二,一種是將山蘭米蒸熟揉散成粒,再將特定植物和米粉製成的“酒餅”碾至粉狀摻入其中,裝進壇裏。一日後取少量冷水沁入並封口,埋到芭蕉樹下自然成酒;另一種是將蒸熟的山蘭米和碾碎的“酒餅”混合放置在墊滿芭蕉葉的錐形竹筐中,上面也用芭蕉葉封蓋,三日後朝下的竹筐尖部即開始滴出酒漿。山蘭酒因存放時間的長短而味道不同。釀好的酒存放十天左右是甜的,這時也是黎族人通常叫“BIANG”的酒。隨着時間久了,“BIANG”的甜味慢慢消失,酒的香味漸濃,埋入地下一年後酒呈黃褐色,數載則顯紅色甚至黑色,此時即成真正的山蘭酒。 [51] 
其他美食:除上述美食外,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還有糯米粑、木薯粑、山蘭椰葉粽温泉蛋革命菜、酸葉湯、無骨魚煮芭蕉蕾、菠蘿飯、菠蘿蜜雞煲、紅毛丹銀耳蓮子木瓜湯、五條腿的豬、不回家的牛、會上樹的雞、會衝浪的魚等美食。 [52-53]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榮譽稱號

獎項名稱
頒獎單位
獲獎時間
國家衞生縣城
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
2006年 [37] 
國家園林縣城
——
2007年 [38]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文化部、國家旅遊局
2008年11月 [40] 
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文化部、財政部
2013年11月 [39] 
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
——
2017年3月 [1] 
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7年12月26日 [3] 
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18年10月 [41] 
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
2019年5月18日 [4] 
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2019年9月20日 [5] 
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0年2月12日 [42]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
2020年6月30日 [6] 
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
2020年11月16日 [7] 
2021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
2021年9月23日 [11] 
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擬授牌)
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辦公室
2021年12月2日 [12] 
海南省森林城市
海南省林業局
2022年2月28日 [45] 
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2022年11月18日 [13] 
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2023年1月17日 [43] 
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縣)
中國氣象局
2023年8月 [4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