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陵水黎族自治縣

鎖定
陵水黎族自治縣,海南省直轄自治縣,位於海南島東南部,地理座標介於北緯18°22'—18°47',東經109°45'—110°08'之間,土地總面積1128平方千米。 [19-20]  [59-60]  陵水黎族自治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主要有陵水河、都總河、金聰河、港坡河等河流,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日照時長,陽光充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水充沛。 [56]  截至2022年10月,陵水黎族自治縣下轄9個鎮、2個鄉及國營吊羅山林業公司 [22-23]  縣人民政府駐椰林鎮 [24]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常住人口37.75萬人。 [18] 
隋大業六年(610年)始設陵水縣,隸屬臨振郡;1987年12月成立陵水黎族自治縣,1988年4月隸屬海南省。 [19]  陵水黎族自治縣之名可能來源於建縣時附近的陵楠河(今港坡河)。 [20]  陵水黎族自治縣公路、鐵路、水路交通方式並存,境內有G223海榆東線、G98環島高速公路、G361陵昌線等線路途經,海南東環高速鐵路過境並設陵水站,分佈有新村港等港口。 [35]  陵水黎族自治縣是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1]  [6]  [10]  境內有海南分界洲島旅遊區、清水灣旅遊區、南灣猴島生態旅遊區、海南富力海洋歡樂世界、椰田古寨景區等景點。 [48]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31.73億元,同比下降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6.84億元,同比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32.92億元,同比下降6.6%;第三產業增加值131.97億元,同比下降0.7%。 [18] 
中文名
陵水黎族自治縣
外文名
Lingshui Li Autonomous County [66] 
行政區劃代碼
469028
行政區類別
自治縣
所屬地區
中國海南省
地理位置
海南島東南部
面    積
1128 km²
下轄地區
9個鎮、2個鄉及國營吊羅山林業公司
政府駐地
椰林鎮
電話區號
0898
郵政編碼
572400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
人口數量
37.75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海南分界洲島旅遊區、清水灣旅遊區、南灣猴島生態旅遊區、海南富力海洋歡樂世界、椰田古寨景區等
火車站
陵水站
車牌代碼
瓊D
地區生產總值
231.73 億元(2022年)

陵水黎族自治縣歷史沿革

陵水黎族自治縣的“陵水”一稱可能來源於建縣時附近的陵楠河(今港坡河)。 [20]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在嶺南地區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陵水境域為象郡外徼。 [19] 
漢代,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平南越之後在海南島上設珠崖、儋耳兩郡,領十六縣,陵水境域屬珠崖郡山南縣。初元三年(前46年),罷珠崖郡,以珠崖、顏盧之名併為珠盧縣,隸屬合浦郡。東漢建初元年(76年),廢珠盧縣置珠崖郡,仍屬合浦。 [19] 
隋代,大業六年(610年),設陵水縣,隸屬臨振郡 [19] 
唐代,武德五年(622年),海南置崖、儋、振三州,陵水隸屬振州。龍朔二年(662年),海南增置萬安州,改屬萬安州。 [19] 
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5張)
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年),海南屬南漢,陵水仍屬萬安州。 [19] 
宋代,北宋熙寧元年(1073年),陵水縣降為鎮併入萬安縣。元豐三年(1080年),復置陵水縣,隸屬萬安軍。南宋紹興六年(1136年),撤銷萬安軍,隸瓊州。紹興十三年(1143年),復置萬安軍,還屬萬安軍。 [19] 
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為瓊州路安撫司,陵水縣隸屬湖廣中書行省瓊州路安撫司轄地。至元初,縣治所從陵水峒博吉李村遷至南山頭(今陵水黎族自治縣椰林鎮城東頭村)。皇慶元年(1312年),縣治所遷再次遷至龍頭村海邊,後遷至港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隸屬廣西中書行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萬安軍。 [19]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改萬安軍為萬州,陵水縣隸屬萬州。洪武三年(1370年),瓊州升為瓊州府,隸萬州,屬瓊州府轄地。 [19] 
清代,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4月,升崖州為直隸州,降萬州為萬縣,不管轄縣,陵水縣隸屬崖州直隸州管轄。 [19] 
民國元年(1912年),陵水縣隸瓊崖綏靖處。民國二年(1913年),隸瓊崖鎮守府。民國三年(1914年),屬瓊崖道。民國十年(1921年)始,先後隸屬瓊崖善後處、瓊崖特別行政區、瓊崖綏靖委員公署、廣東第九行政督察委員公署、海南特別行政區。民國十六年(1927年)至民國二十年(1931年),創建瓊崖第一個蘇維埃政權“陵水縣蘇維埃政府”。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陵水縣民主政府成立,隸屬瓊崖臨時民主政府東區行政公署;同年10月,隸屬瓊崖臨時民主政府邊海行政公署;12月,又歸瓊崖臨時民主政府東區專員公署。 [19] 
1949年7月,改為陵水縣人民政府。 [19] 
1950年4月,陵水縣全境宣告解放,隸屬海南軍政委員會管轄。 [19] 
1951年4月,陵水縣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管轄。 [19] 
1954年1月起,陵水縣劃歸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1955年改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轄。 [19] 
1955年7月,陵水縣人民政府改稱陵水縣人民委員會,歸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轄。 [19] 
1958年12月,陵水、崖縣、保亭和萬寧縣的興隆農場及附近農村合併為大縣,稱崖縣。 [19] 
1959年10月,崖縣(原屬陵水縣)管轄的分界嶺(牛嶺)以北地區(即興隆、南橋、牛漏等地,含興隆公社、興隆華僑農場、南橋公社、南林農場、東和農場)劃歸萬寧縣(今為萬寧市)。 [19] 
1961年6月,從崖縣分出,恢復陵水縣建置,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轄,縣政府駐陵城鎮。 [19] 
1962年,陵水縣隸屬廣東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 
1968年5月,成立陵水縣革命委員會。 [19] 
1980年12月,撤銷陵水縣革命委員會,成立陵水縣人民政府。 [19] 
1987年12月,成立陵水黎族自治縣,隸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和海南建省籌備組管轄。 [19] 
1988年4月,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陵水黎族自治縣隸屬海南省。 [19] 
陵水一角 陵水一角

陵水黎族自治縣行政區劃

陵水黎族自治縣區劃沿革

明代,成化十年(1474年)後,陵水劃為6個鄉,在比較靠近漢人居住地的黎族聚居區,已編入都圖,分為二都。 [21] 
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陵水設6鄉9圖,轄黎寨38個弓。 [21] 
陵水地圖
陵水地圖(4張)
民國十七年(1928年),陵水縣轄東、西、南、中和上北、下北6個區,36個鄉。 [21]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原屬陵水的五弓、六弓、七弓3個鄉和烏牙峒、嶺門、白石圖劃歸保亭縣,原陵水縣的南流、十萬峒劃歸白沙縣。 [21] 
1949年,陵水縣轄3個區,13個鄉。 [21] 
1950年8月,陵水縣轄6鄉1鎮。 [21] 
1958年1月,撤區並鄉,全縣設13個鄉和陵城鎮。 [21] 
1961年6月,恢復陵水縣建制,全縣設14個公社和陵城鎮。 [21] 
1962年,增設提蒙公社。 [21] 
1981年5月,增設大里公社和樂利公社。 [21] 
1982年,全縣轄18個公社,112個大隊,1256個生產隊,560個自然村。 [21] 
1983年8月,公社改為區,大隊改為鄉。樂利公社併入本號區,全縣共設14個區和陵城鎮、新村鎮,94個鄉,562個生產隊。 [21] 
1987年1月,撤區公所,設置鄉、鎮。 [21] 
1994年底,全縣共設10個鎮,7個鄉,114個管理區。 [21] 
2002年9月,陵水縣將原17個鄉鎮撤銷合併為11個鄉鎮。其中:撤銷陵城鎮、椰林鄉,合併設立椰林鎮;撤軍田鄉、田仔鄉,併入英州鎮;撤銷長城鄉,併入新村鎮;撤銷祖關鎮、大里鄉,併入本號鎮。至年末末,全縣共有鄉鎮機構11個,其中9個鎮、2個民族鄉,管轄國營南平農場、國營嶺門農場、海南省吊羅山林業局。 [19] 

陵水黎族自治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10月,陵水黎族自治縣下轄9個鎮、2個鄉及國營吊羅山林業公司,共有116個行政村、585個自然村、1160個村民小組。 [22-23]  縣人民政府駐椰林鎮。 [24] 
鄉鎮
社區
行政村(農場生活區)
和平社區、解放社區、北斗社區、城中社區、沿河社區、中山社區、新豐社區、文化社區
城內村、桃園村、桃源村、坡留村、文官村、雷豐村、華北村、城南村、桃萬村、聯豐村、華東村、勤豐村、裏村村、城東村、卓傑村、溝仔農場生活區
嶺門居社區
米甬村、武山村、妙景村、章憲村、坡尾村、港坡村、新嶺村
——
大園村、樂安村、牛堆村、花石村、朝美村、港演村
——
英州村、天堂村、大坡村、鵝仔村、古樓村、五合村、軍田村、萬安村、紅鞋村、崗山村、新坡村、大石村、田仔村、母爸村、療次村、高土村、赤嶺村
——
廣新村、萬嶺村、廣坡村、石關村、新光村、紅旗村、五一村、萬星村、丹錄村
——
新華村、文英村、五星村、龍馬村、文新村、坡村村
——
中央村、軍昌村、本號村、白毛村、格擇村、芭蕉村、樂利村、黎躍村、黎盆村、長甬村、田心村、軍普村、新興村、祖關村、祖合村、白石村、大坡村、亞欠村、亞上村、什巴村、小妹村、什坡村
新村社區
海鷹村、海鷗村、海燕村、南灣村、九所村、長坡村、鹽盡村、桐海村、城坡村
——
黎安村、黎明村、黎豐村、後嶺村、嶺仔村、大墩村
——
提蒙村、曾山村、遠景村、禮亭村、老長村、溝尾村
南平居社區
芬坡村、光國村、羣英村、祖空村
國營吊羅山林業公司
——
國營吊羅山林業公司虛擬生活區
參考資料: [22] 

陵水黎族自治縣地理環境

陵水黎族自治縣位置境域

陵水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東南部,北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相連,西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接壤,東北與萬寧市交界,西南部與三亞市毗鄰,東南瀕南海,地理座標介於北緯18°22'—18°47',東經109°45'—110°08'之間。縣域南北長40千米,東西寬32千米,總面積約1128平方千米。 [19-20]  [59-60] 

陵水黎族自治縣地質

  • 地質構造
陵水黎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三亞地層分區內,淺層地質結構簡單,成土母巖,母質花崗岩佔86.2%,砂頁岩佔0.5%,河流沖積物佔2.3%,淺海沉積物佔6.7%,濱海沉積物佔4.3%。陵水縣北部山地的成土母巖為雲母巖和石英正長巖,西部丘陵母巖為石英斑岩和花崗岩閃長巖,中部為混合巖,東南部沿海平原為淺海沉積物和混合巖,砂頁岩主要分佈在南部的文建嶺、南灣半島和北部的香水灣一帶。 [25] 
  • 地質運動
自早白堊世至早第三世紀,由於地殼構造的活動,地殼上升伴隨着斷裂作用,陵水境地形成變質岩花崗岩山地、丘陵;到第三世紀晚期,地殼下降產生海浸,陵水境地曾一度淪為瀉湖海面,造成上新世的濱海至淺海沉積,其組織構質主要為碎嵴巖、泥質岩。水平層理髮育,變成斜層理。第三世紀末期至更新世,地殼重新上升,使上新世的海積上升而成為陸地,此時陵水境地發育成為海階地,其濱海沉積物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為棕黃色至棕紅色的砂層,以石英砂為主,磨圓變次稜至次圓形;下部分變暗紅色砂礫層,砂礫成分以石英石為主,含鐵結核。 [25] 
晚更新世構造活動強烈。地殼繼續上升,沿海底濱海沉積,堆積了“老紅砂”,形成大片的濱海平原與第二級海成階地。堆積物的下部為灰白色砂層,上部為棕紅色細砂層,由下至上顏色逐漸過渡,砂的成分以石英為主,在地貌發育關係上,它低於中更新世的海成階地,其上被全新世的風成砂和貝殼砂所覆蓋。全新世期間地殼繼續上升過程中,濱海沉積厚達10—20米,最厚達30—40米。 [25] 

陵水黎族自治縣地形地貌

陵水黎族自治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主要由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組成,西北部為山區,中部為丘陵區,東南部為平原區,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最高峯為吊羅山三角峯,海拔1499.80米。東北部西南走向的吊羅山脈與西北部東南走向的七指嶺山脈呈“八字形”相交於縣域西北部,將東部淺海沉積平原以敞口圍住,形成陵水盆地。盆地內部零星分佈着兩大山脈及其餘脈延伸形成的孤丘和台地。 [20] 
山地:陵水黎族自治縣北部為山地,最高峯為吊羅山山脈三角山,海拔1519米,大吊羅山和三角山、香蕉嶺、吊羅嶺,面積155.2平方千米;海拔500米的有牛嶺、蒙水嶺、烏鴉嶺、常樹嶺、廖次嶺、甜茨嶺、尖壁嶺、喃喜嶺和雨傘頂、崖獻嶺,面積44平方千米。 [25] 
丘陵: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丘陵地區分佈於西部,包括羣英鄉、本號鎮、英州鎮、文羅鎮、隆廣鎮的一部分,海拔200—500米的丘陵地有大灣嶺、猴子嶺、九所嶺、白茅嶺、東高嶺、長水嶺、大溪嶺、南灣嶺、牛尾嶺,面積153.8平方千米;海拔在100—200米的丘陵地還有大灣嶺、神塔嶺、大艾嶺、公田嶺、邁造嶺、萬州嶺、五嶺,面積89.6平方千米。 [25] 
台地: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東北部西南走向的吊羅山脈與西北部東南走向的七指嶺山脈呈“八”字形相交於縣城西北部,將東部淺海沉積平原抱團,形成“陵水盆地”,盆地內部零星分佈着兩大山脈及餘脈延伸形成的弧丘和台地。 [25] 
平原: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河流下游與沿海地區均為平原地帶,面積181.5平方千米;海積平原139.6平方千米,半固定沙丘17.6平方千米,未定性沙丘24.4平方千米。此外,還有河谷階地87.3平方千米。 [25] 

陵水黎族自治縣氣候

陵水黎族自治縣地處低緯度,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日照時長,陽光充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水充沛。春季少雨,夏季多吹南風及東南風,秋季多台風,且雨水偏多,冬季無霜,多吹北風及東北風。東北部至東南部沿海一年四季均受海洋季風的直接影響,濕度較大,容易降水。冬季多受冷空氣影響,但大牛嶺山脈擋住南下的寒流,海風使海上的熱氣流強勢北上,使空氣變暖,形成該地區四季無嚴寒的特點。吊羅山脈對該縣的氣候起着關鍵作用,其形如新月坐落在該縣的北部,把海上飄來的大量降水雲層攔住,造成降雨。 [26] 
  • 氣温&降水
2001—2010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年平均氣温25.6℃。1月平均最低氣温13.8℃,7月平均最高氣温35.2℃;極端最高氣温為37.4℃,出現在2006年;極端最低氣温為11.3℃,出現在2005和2007年。全縣平均降雨量為1760.3毫米。降水在時間、空間上分佈不均勻。從地域上分,降雨量北多南少,總的趨勢是由北向南逐漸遞減。從時間上看,有豐、歉年和旱、雨季之分,全年旱、雨季分明,每年11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為旱季,5—10月為雨季,雨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80%以上。2010年是降雨量最大的一年,為2590.6毫米,月雨量最大的為2010年10月的1313.1毫米。 [26] 
  • 日照&蒸發
2001—2010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69.2小時。5月份平均日照時數最大,為220.6小時;12月份平均日照時數最小,為140.1小時。2004年最大,為2377.4小時;2010年最小,為1732.0小時。年平均蒸發量為1413.2毫米。5月份平均蒸發量最大為145.2毫米,2月份平均蒸發量最小為93.1毫米;2006年最大為1518.8毫米,2010年最小為1269.1毫米。 [26] 

陵水黎族自治縣水文

  • 河流
生態陵水
生態陵水(16張)
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河流交錯,共有大小河流150多條。主要河流有陵水河都總河金聰河港坡河,其中,陵水河為最大河流,主要幹流發源於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峨隆嶺,支流發源於吊羅山,全長75.7千米,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境內的羣英、本號、提蒙、椰林4個鄉(鎮),從水口港流入南海。 [20] 
  • 海洋
陵水黎族自治縣海岸線全長118.57千米,佔全省海岸線的6.09%,自然岸線長度約為83.48千米,自然岸線保有率約為70.4%,管轄海域面積1898.9平方千米。境內以北的海岸屬於潟湖型海岸,以南屬於山區丘陵港灣海岸。境內海域潮汐平均潮差在1米左右,大潮差在2.5米左右。潮汐的大潮流速在0.5節左右,多為偏東南走向。境內海域日潮漲潮落兩次,日潮為上午8—9時,夜潮為1一3小時,後一天的來潮時間比前一天向後推移30—60分鐘時差。 [27-28] 

陵水黎族自治縣土壤

陵水黎族自治縣土壤類型多樣,北部、東北部山區和西南部高丘地區主要屬磚紅壤,土壤肥沃,東南部與南部的濱海台地為沙質土和低丘。境內土壤基本上劃分為四個土類(14個亞類,28個土屬):一是花崗岩山地黃壤,該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心土為黃棕色砂壤黏壤,底土堅實,呈塊狀結構;二是花崗岩磚紅壤性紅壤,該土質有機質含量高,心土呈灰黑色,有團粒結構,保水保肥性能好;三是花崗岩磚紅壤,土層深厚、肥沃,呈塊狀結構;四是濱海沙土,土壤為沙土和沙壤土,地表多無覆蓋物,保水保肥能力差,pH值在5.5—7.5之間。 [26] 

陵水黎族自治縣植被

陵水黎族自治縣自然植被具有垂直分佈規律,可分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從高山丘陵到低丘平原依次生長天然熱帶雨林,次生闊葉林、灌木林、工人林、栽培林等。 [26] 
高山矮林:分佈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吊羅山區。由於土層瘦瘠,山高風大,樹木生長受到限制,林木一般高5—8米,代表植物有高山的了哥、大頭茶、米錐和高山苦竹等,林下常有10多釐米的苔蘚植物。 [26] 
針闊混交林:分佈於海拔600—1000米的吊羅山山腰、山腹,雲霧重、濕度大,植物繁雜,樹木高大,代表植物有陸均松、坡壘、母生、油丹等,林下有喜陰蕨類和藤木植物。 [26] 
常綠落葉混交林:分佈於東北部靠海的牛嶺山地。受海洋性季風影響,乾濕季明顯,常綠和落葉樹混交。由於近海山低,森林遭受人為破壞嚴重。海拔300米以下林木地已為灌木林和其他疏林、次生林替代,代表植物有青皮、紅羅、加卜、海南錐慄等。 [26] 
次生林:分佈在海拔400—600米的西部山地,包括大敢嶺至廖次嶺一帶。 [26] 
人工林:分佈在東南沿海沙灘和丘陵坡麓的荒坡砂礫地,原生植被為刺灌叢,耐旱植物仙人掌。經造林改造,主要樹種有木麻黃,隆緣桉、苦楝、台灣相思及熱帶樹種母生、樟木、花梨、柚木、菠蘿蜜、芒果、橡膠、腰果、木棉等。 [26] 

陵水黎族自治縣自然災害

  • 旱澇災害
陵水黎族自治縣東南至東北沿海屬平原、丘陵地帶,西北、西南和北部均屬山地及丘陵地帶,分佈不夠均勻,年平均降雨量北多南少。雨季一般集中在5—10月間,1一4月、11—12月為少雨季節,在此期間經常出現旱災,疾病流行,危及農作物的生長。2001—2010年,陵水黎族自治縣每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冬春連旱天氣。此外,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也會發生水災,水災多因熱帶風暴而產生,每年5—10月是陵水地區降雨頻繁的季節,亦是颱風橫行的時期。 [29] 
  • 風災&凍災&雷暴
陵水黎族自治縣風災主要是颱風,每年5—11月為颱風多發期,尤其是8—10月較多。縣境地處牛嶺山脈以南,凍災極少,只有個別年份出現,多因冷空氣很強而形成。縣境氣候常有春暖、夏熱、秋涼和冬寒的特點,進入秋季是颱風、暴雨季節,7—9月常有雷暴雨,在野外作業的羣眾因來不及躲避常有被雷擊的現象,一些大樹及高建築物偶爾也會被雷擊。 [29] 

陵水黎族自治縣自然資源

陵水黎族自治縣水資源

  • 地表水
陵水黎族自治縣地表水主要有江河水、水庫、塘堰水和雨水。縣境年平均地表徑流量12.16億立方米,2010年,年徑流總量13.16億立方米(未包括鄰市縣流入的徑流量6.91億立方米),豐水年(P=10%)的年徑流量19.87億立方米,枯水年(P=90%)的年徑流總量7.32億立方米。平均年水量每平方千米120萬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13.16億立方米。全縣每人平均擁有水量5576立方米。水力資源可藴藏量為5.167萬千瓦。其中,陵水河4910千瓦,南喜水3178千瓦,黎躍水庫210千瓦,金聰河3500千瓦,英州河289千瓦,港坡河84千瓦。 [30] 
  • 地下水
陵水黎族自治縣中部丘陵盆地井深5米出水,沿海平原井深2米出水,北部山區井深6米出水。地下含水層7—10米,勘查數據表明,淺層地下水總量2.92億立方米,佔徑流量的22%。在沿海一帶及低坑地,不少地下水流出地面,適宜於農業生產的灌溉。2001—2010年,隨着人口的增長以及開發建設規模的擴大,全縣各地均有地下水明顯下降的跡象,坡地較為明顯,地下水明顯下降2—3米,沿海地區下降1—2米。 [30] 

陵水黎族自治縣土地資源

2021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土地總面積為110695.86公頃,其中耕地19988.54公頃,種植園用地32938.18公頃,林地36682.76公頃,草地125.7公頃,濕地2177.82公頃,商業服務業用地1104.47公頃,工礦用地347.32公頃,住宅用地6954.72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565.96公頃,特殊用地1269.16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051.63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5318.49公頃,其他土地171.11公頃。 [27] 

陵水黎族自治縣生物資源

  • 植物資源
陵水黎族自治縣植物種類繁多,僅吊羅山森林公園就有各種植物3500種,分屬於259科、1347屬。主要樹種有殼鬥科的紅綢、黑綢;樟科的油丹、毛丹;天然科的母生;龍腦科的青皮、坡壘、橄欖;蝶形科的花梨;羅漢松科的竹等,還有含羞草科、蘇木科、桃金娘科、柿科、茶科、胡椒科等喬木近800多種。主要藥材有海南巴豆、海南龍血樹、沉香、半楓荷、見血封喉、益智、巴戟天、藿香等。藤類主要有黃藤(紅藤)、白藤(雞藤)、苦藤。花草類主要有海南蘇鐵,福建茶雀梅、水蝨草、球惠扁莎、多惠扁莎、魚尾葵、野牡丹、九節木等。 [30] 
  • 動物資源
陵水黎族自治縣東北至東南面臨浩瀚的南海,水生動物資源豐富,常見的魚類有180多種,還有螺、貝、蝦、蟹、龜、鱉等多種水產物。例如,有馬鮫魚(黑魚)、金槍魚、圓舵鰹(竹棍)、班魚蔡、鯉魚、海鰻、海鯰、四指馬、五指馬鮁、大眼鯛、馬拉巴裸(白魚)、高體若(腩鯧)、布氏筋魚(山瑞)、長刺艮鱸(換米)、五棘艮鱸(艮米)、龍蝦、班節對蝦、墨吉對蝦、青蟹、梭子蟹、雷公蟹、雞腿螺、紅螺、夜光螺、魷魚、墨魚(烏賊)、章魚、海蔘、海星、海膽、青魚、草魚(鯇)、鰱魚(腩魚)、鯿魚、河鯉、鏡鯉、鯽魚等。 [30] 
2001—2010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常見的鳥類有海南山鷓鴣、原雞、老鷹、海南鷯哥(八哥)、金絲燕、戴勝(雞冠鳥)等;常見的獸類有海南坡鹿、水鹿、獼猴、穿山甲(鱗鯉)、海南兔;兩棲類主要有墨眶蟾蜍、黑斑蛙(青蛙、田雞)、斑退樹蛙(土蛤)等;常見的昆蟲有蜜蜂、蝴蝶、蠟蜒等。 [30] 

陵水黎族自治縣礦產資源

陵水黎族自治縣的礦藏資源較為豐富,有金屬礦藏和非金屬礦藏兩大類。金屬礦藏有欽、鋯英石、獨居石、金紅石、硫鐵礦、金礦等;非金屬礦藏有瓷土、花崗岩等類。 [30] 
  • 金屬礦藏
鈦鐵砂礦:陵水黎族自治縣鈦鐵砂礦總儲蓄量為1200萬噸,易開採的濱海砂礦佔總儲蓄量的15%,主要分佈在光坡鎮、椰林鎮、黎安鎮、新村鎮、英州鎮等地。可選性較差的殘坡積砂礦佔85%,主要分佈在隆廣鎮、文羅鎮等丘陵、山區一帶。鈦鐵砂礦中主要伴生礦有鋯英石、獨居石、錫石和石英石等。 [30] 
硫鐵礦:陵水黎族自治縣硫鐵礦主要分佈在英州、文羅、隆廣一帶。貯藏在上泥盆統及上三迭統碎屑岩中,礦體似層狀,透鏡狀。礦石以黃鐵礦、磁黃鐵為主,品位硫為10.2%—42%,銅為0.12%—0.83%,屬中温熱液充填交代型。儲量估計150多萬噸。 [30] 
金礦:陵水黎族自治縣金礦一般分佈在羣英鄉、英州鎮一帶,品位低,不易開採。截至2010年,儲藏量300萬噸。 [30] 
  • 非金屬礦藏
水晶礦:陵水黎族自治縣水晶礦分佈在光坡鎮、椰林鎮一帶。品位較低,開採效率不高。儲藏量為200多萬噸。 [30] 
瓷土:陵水黎族自治縣瓷土分佈在提蒙鄉、本號鎮一帶。據預測,儲藏量為160多萬噸至200萬噸之間。 [30] 
花崗岩:陵水黎族自治縣花崗岩主要分佈在隆廣鎮、文羅鎮、本號鎮和羣英鄉一帶,開採價值較高,可制石條、石磚、碎石等,截至2010年,估測該區域儲藏量為145多萬噸。 [30] 
黏質沙:陵水黎族自治縣黏質沙土主要分佈在椰林鎮、光坡鎮、英州鎮和提蒙鄉、新村鎮一帶。該土質黏性較強,窯燒可製陶器、磚片等,計有儲藏量150多萬噸。 [30] 

陵水黎族自治縣人口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人口出生率8.18‰,死亡率6.82‰,自然增長率1.36‰。常住人口37.7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67萬人;農村人口21.08萬人;城鎮化率44.16%。 [18]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陵水黎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372511人。 [11] 
水黎族自治縣的少數民族主要是黎族和苗族,黎族大約有18.15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49.66%,苗族有三個村莊,約980人。黎族主要聚居在提蒙、本號、羣英、文羅、隆廣、英州等6個鄉鎮。苗族聚居在本號鎮白水嶺苗村、什巴苗村和提蒙鄉小喃平苗村。 [31] 

陵水黎族自治縣經濟

陵水黎族自治縣綜述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31.73億元,同比下降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6.84億元,同比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32.92億元,同比下降6.6%;第三產業增加值131.97億元,同比下降0.7%。三次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8.9:14.2:56.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1402元,同比下降1.3%。 [18]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財政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405544萬元,同比減少546001萬元,同比下降57.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3095萬元,同比減少155806萬元,同比下降43.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48937萬元,同比下降7.5%,其中民生支出759025萬元,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9.4%,民生支出佔比同比增加0.4個百分點。財政各項支出中,教育支出126355萬元,同比增長10.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9426萬元,同比下降4%;衞生健康支出99909萬元,同比增長48.1%;農林水支出120729萬元,同比下降12.5%;住房保障支出107090萬元,同比增長123%;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9475萬元,同比增長47.7%;節能環保支出54528萬元,同比下降17.6%;交通運輸支出18421萬元,同比下降2.6%。 [18]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固定資產完成投資1641753萬元,同比下降3.2%(含跨區)。其中非房項目完成投資1036265萬元,同比增長11.9%(含跨區),佔投資比重為63.12%;房地產項目完成投資605488萬元,同比下降21.3%,佔投資比重為36.88%;銷售面積40.9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6%,銷售額1158570萬元,同比下降1.2%。 [18]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69元,同比增長1.2%。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80元,同比下降1.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1元,同比增長4.9%。 [18] 

陵水黎族自治縣第一產業

田園風光
田園風光(12張)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農林牧漁業完成產值990710萬元,同比增長3.65%(按可比口徑,下同)。分行業看,種植業完成產值554813萬元,同比下降0.07%;林業完成產值41078萬元,同比增長19.58%;畜牧業完成產值69351萬元,同比增長19.58%;漁業完成產值261283萬元,同比增長5.66%;農林牧漁服務業完成產值64185萬元,同比增長6.85%。 [18] 

陵水黎族自治縣第二產業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工業增加值45383萬元,同比下降5.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261萬元,同比下降11.1%;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19122萬元,同比增長2.8%。建築業完成增加值283848萬元,同比下降6.7%。 [18] 

陵水黎族自治縣第三產業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房地產項目房屋施工面積358.9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4%;銷售面積40.9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6%;銷售額1158570萬元,同比下降1.2%。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651.46萬人次,同比下降24.9%;其中接待過夜遊客人數354.76萬人次,同比下降16.6%。旅遊總收入59.29億元,同比下降22.8%。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實現增加值13672萬元,同比下降12.5%。 [18]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38億元,同比下降8.2%。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總額28.42億元,同比下降7.5%;餐飲收入總額7.96億元,同比下降10.6%。從經營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28.46億元,同比下降7.7%;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7.92億元,同比下降9.7%。從消費佔比看,城鎮消費佔78.3%。 [18]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294.08億元,同比下降0.78%;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210.58億元,同比下降0.01%。原保險保費收入26105萬元,同比增長16%。其中財產保險收入16077萬元,同比增長37.4%;壽險收入6374萬元,同比下降3.7%;意外險收入1269萬元,同比下降9.9%;健康險收入2385萬元,同比下降13.9%。 [18] 

陵水黎族自治縣交通運輸

陵水黎族自治縣綜述

陵水黎族自治縣的交通形成了公路、鐵路、水路交通方式並舉的“三足鼎立”局面。境內有G223海榆東線、G98環島高速公路自東北向西南從穿境而過,東北至海口196千米;西南至三亞市60千米;沿G361陵昌線西至五指山市91千米。海南東環高速鐵路過境並設陵水站,分佈有新村港、水口港、港門港、港坡港等港口。 [35] 

陵水黎族自治縣公路

陵水黎族自治縣初步形成了以國省幹線公路為主要通道,貫通全縣、輻射各鎮、連接周邊市縣的公路交通網絡。截至2020年底,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公路通車裏程1642.15千米,公路網密度145.58千米/百平方千米。 [34] 
陵水黎族自治縣公路中,按公路行政等級劃分,境內有國道3條(含國家高速公路),通車裏程126.32千米,省道3條,通車裏程51.30千米,縣道11條,通車裏程95.75千米,鄉道通車裏程267.69千米,村道通車裏程1101.09千米。省道及以上公路里程177.62千米,佔全縣通車裏程的10.82%;省道以下公路里程1464.53千米,佔89.18%。按公路技術等級劃分,境內有高速公路47千米,無一級公路,二級公路84.86千米,三級公路19.95千米,四級公路1475.67千米,等外公路14.66千米。其中,二級及以上公路佔比僅8.03%。 [34] 
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公路一覽表
公路
行政等級
路線名稱
(編號)
通車裏程
(千米)
技術等級
途徑鄉鎮
國道
(G98)
47
高速公路
光坡鎮、椰林鎮、文羅鎮、隆廣鎮、英州鎮
(G223)
48.9
二級公路
光坡鎮、椰林鎮、三才鎮、新村鎮、英州鎮
(G361)
30.42
二級公路
椰林鎮、提蒙鄉、本號鎮
省道
曲新線(S209)
3.12
二級公路
新村鎮
長英線(S215)
42.14
四級公路
本號鎮、文羅鎮、隆廣鎮、英州鎮
曲政線(S376)
6.04
四級公路
隆廣鎮、英州鎮
縣道
米穀線(X660)
13.80
三、四級
光坡鎮
陵黎線(X661)
13.78
四級公路
椰林鎮、黎安鎮
文羣線(X662)
14.01
四級公路
文羅鎮、羣英鄉
黎大線(X663)
9.14
二、三、四級
黎安鎮
陵英線(X664)
12.25
四級公路
椰林鎮、三才鎮、文羅鎮
椰新線(X666)
7.01
四級公路
椰林鎮、光坡鎮
三大線(X668)
6.52
四級公路
三才鎮、文羅鎮
祖南線(X669)
5.58
三級公路
本號鎮
墓田線(X670)
1.96
四級公路
英州鎮
英赤線(X671)
7.58
四級公路
英州鎮
俄赤線(X672)
4.12
四級公路
英州鎮
參考資料: [34] 

陵水黎族自治縣鐵路

2010年,海南東環高速鐵路建成,從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通過,並設有陵水站,結束了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沒有鐵路的歷史。截至2020年,每天有多個班次的動車停靠陵水站。 [34] 

陵水黎族自治縣航運

陵水黎族自治縣東南沿海分佈着新村港水口港、港門港、港坡港等港口。新村港為國家一級漁港,是海南省重點漁港之一,港內設有1個旅遊碼頭,4個噸位級碼頭,全港可容納500艘60噸位以上漁船停泊。港內還設有一個旅遊碼頭。 [34] 

陵水黎族自治縣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2月,陵水黎族自治縣有公交線路42條,全縣585個自然村全面通車,城鄉公交線路2千米內通車率達100%。 [36]  2017年6月,陵水黎族自治縣正式引進共享單車,並將其作為便捷的城市職能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首批在投入500輛職能共享單車,以動車站、海韻廣場、文化廣場、中心農貿市場等12個摩拜單車停放點作為先期試點。 [37] 
陵水站 陵水站

陵水黎族自治縣政治

職務
名單
縣委書記
縣長
副縣長
莫泉平、範賢才、伍發權、鄭莉、王祺霖、周小青、張賢良、黃文
縣政協主席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24年2月,參考資料: [32-33]  [65] 

陵水黎族自治縣社會事業

陵水黎族自治縣教育事業

陵水教育(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
陵水教育(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6張)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普通高中招生2086人,同比下降3.74%;高中在校學生58727人,同比增長2%。普通初中招生5565人,同比下降3.67%;初中在校學生16279人,同比增長5.8%;初中毛入學率100.75%。普通小學招生5541人,同比下降9.49%;小學在校學生36222人,同比下降1.37%;小學淨入學率102%。全年秋季教育扶貧(移民)學生達62人。公辦幼兒園33所,幼兒園在園人數8584人,佔比58%,同比增長1%。 [18] 
本科院校: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境外高等教育機構在海南自由貿易港設立的實施理工農醫類學科專業的學校) [62] 

陵水黎族自治縣文化事業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共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含社會民營團體)9個;文化總館1個,分館11個;公共圖書館總館1個,分館12個;博物館1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1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28%,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33%。開展文藝下鄉、瓊劇下鄉、戲曲進校園等文化惠民活動共90場次。 [18] 
陵水黎族自治縣公共文化場館一覽表
參考資料: [38-39] 

陵水黎族自治縣體育事業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社會體育指導員共1053名,體育類協會社會團體30家;體育場地面積為266.938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7.1.平方米;全縣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為44.2%。舉辦體育賽事活動國家級8項,省級9項和縣級7項。 [18] 

陵水黎族自治縣醫療衞生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共有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19個。其中縣級公立醫院4個,衞生機構3個,鄉鎮衞生院17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3個,計生服務中心1個,村衞生室90個,民營醫療機構101個。陵水縣共有醫院病牀1967張;各類衞生技術人員2544人,其中執業醫師899人(含執業助理醫師161人),註冊護士1456人,其他衞生技術人員189人。 [18] 

陵水黎族自治縣社會保障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城鎮新增就業崗位5746人,完成省下達任務5000人的115%,同比下降35.4%;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629人,完成省下達任務6800人的156.3%,同比下降3.6%。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08%,控制在4%以內。全縣參加工傷保險42897人,同比增長4%;在建項目139個,新開工項目131個,共計270個,參保率100%;工傷保險費徵繳1049.27萬元,同比下降36.17%(受疫情影響,建築業參保繳費減少。建築業參保繳費收入612.26萬元,比2021年同期的1027.68萬元減少了415.42萬元)。享受工傷保險待遇124人,發放待遇1232.45萬元,同比增長47.81%;基金累計結餘286.94萬元。 [18] 
陵水城景
陵水城景(6張)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6.44萬人,同比增長8.96%;參加工傷保險4.29萬人,同比增長4%;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5.35萬人,同比增長1.55%;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0.47萬人,同比下降4.37%(參保在職人員降幅的原因為系統升級合併,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職工醫療保險不能重複參保,在職人員只能二選一,因此參保人數降幅)。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在職64432人,同比增長8.96%;職工養老保險費徵繳60265.65萬元,同比增長9.75%。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18022人,同比增長2.5%;養老金髮放72604萬元,同比增長0.86%;基金期末滾存結餘41357.90萬元。 [18]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53516人,職工醫保費徵繳26526萬元;享受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153132人次,發放待遇18446萬元;基金累計結餘5415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04744人,居民醫保費徵繳收入10336萬元;享受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待遇677702人次,發放待遇24784萬元;基金累計結餘3830萬元。醫療救助226447人次,救助金額1214.27萬元。 [18]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撥付新冠疫苗接種費用215.67萬元至各接種醫療機構。離退休人員18022人,發放養老金72604萬元;完成符合條件的退休人員17566人的調待工作,月人均增加125.3元,調整後月人均養老金水平約為3495.83元,同比增長3.72%。失業保險為2222家企業減負712.61萬元,工傷保險為2164家企業減負180.49萬元;共計減負893.10萬元。共有79家企業10336人次申報緩繳社保費2867萬元。 [18]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平均278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養老金共發放金額13038.21萬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033人,同比下降7.1%;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710人,同比增長1.4%;城鄉特困供養人數1387人,同比下降7.2%。省下達陵水縣安居房建設任務2026套,實際開工建設3303套,已超額完成建設任務;2022年陵水縣自籌墾區危房改造70套,實際完成開工70套,已竣工入住70套,完成發放補助款105萬;2022年省下達陵水縣農村危房改造任務30户,實際改造66户。 [18] 
2022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共計下達銜接資金27229萬元,其中:中央財政專項銜接資金10233萬元,省級財政專項銜接資金6996萬元,縣級配套資金10000萬元。2022年專項銜接資金支出共計24940.32萬元,支出進度91.59%,其中,中央專項銜接資金支出8441.65萬元,支出進度82.49%;省級銜接資金支出6834.63萬元,支出進度97.69%;縣級配套資金支出9664.04萬元,支出進度96.64%。銜接資金結餘2288.68萬元。 [18] 

陵水黎族自治縣歷史文化

陵水黎族自治縣地方文化

  • 疍家文化
疍家人是漢族特殊族羣,分佈於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鎮海鷹、海燕、海鷗三個村莊,其是水上居民,以海為田,以舟楫為家,專以在海上採珠捕魚為業,2007年底疍家有2554户13786人。疍家人的生產生活習俗主要表現在古代“以船為家”,全家人吃住在船上,並在港口水淺的沙灘上用木頭和茅草搭建茅草屋(“高腳房”),主要生產方式是造船捕魚,方式主要有撒手網、放釣鈎、放槓刪網、放流刺網、圍網等。疍家人在婚戀、節慶等方面有獨特的習俗。 [61] 

陵水黎族自治縣文物保護

  • 可移動文物
陵水黎族自治縣建有陵水黎族自治縣博物館,為地方性綜合型博物館。截至2010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博物館館藏文物731件,其中古代文物319件、民族文物56件、近現代文物42件、傳世品文物314件。 [40] 
  • 不可移動文物
據2023年6月綜合網站信息顯示,陵水黎族自治縣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項。 [41-43] 
名稱
類型
級別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瓊山會館)
革命舊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海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陵水縣蘇維埃農民協會舊址(順德會館)
革命舊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海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港村遺址
古遺址
海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貢遺址
古遺址
海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軍屯坡珊瑚石槨古墓羣
古遺址
海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陵城日軍營房
近現代重要建築和遺址
海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橋山遺址
古遺址
海南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海南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海南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海南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歷史建築
海南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41-43] 

陵水黎族自治縣非遺文化

據2023年6月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顯示,陵水黎族自治縣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7項。 [44]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項目級別
傳統音樂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傳統音樂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黎族錢鈴雙刀舞(陵水錢鈴雙刀舞)
傳統舞蹈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含麻紡織、絣染、雙面繡、龍被織造)
傳統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傳統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傳統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海南粉烹製技藝(陵水酸粉烹製技藝)
傳統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參考資料: [44] 

陵水黎族自治縣民族風情

  • 黎族
服飾:陵水黎族自治縣賽方言女子傳統服飾的主要特徵是在右邊腋下開襟,老年婦女穿黑色筒裙。盛裝筒裙制工精細、圖案複雜、色彩齊全,以黑色棉線為底線,雜以紅、黃、藍、綠等各色棉線手工編織而成,主體顏色為紅色。圖案整體上是橫排連綿,隨各色線的編織位置不同而形成各種花紋,以“人形紋”“動物紋”“植物紋”為主,用橫的細線紋隔開各排花紋。頭巾黑色,沒有任何花紋圖案,纏在頭上,在腦後打一個結,形成長短不一的垂帶。女子盛裝時,頭插有吊鏈的銀頭釵,胸前掛多層月牙形銀鏈牌,戴耳環和手鐲。男子傳統服裝為黑色粗布料製成,上衣長袖開胸,無領無扣,胸前僅用一對小繩代替紐扣,下穿長不過膝的吊裙;頭髮結髻置於前額,不插髮梳,一般到冬天才用黑色或深藍布巾纏在頭上。 [45] 
陵水文物
陵水文物(6張)
陵水黎族自治縣的哈方言婦女服飾式樣多,衣衫和筒裙都很寬大,上衣為低領對襟,長袖,筒裙長及小腿中部或下部,花紋圖案相當複雜。服飾分為平時便裝、婚禮盛裝和喪服。平時便裝的頭巾、上衣和筒裙以黑色為主,僅裙尾和頭巾尾部兩端有精美多樣的圖案,婚禮盛裝顏色鮮豔奪目,上衣和筒裙各部分的花紋圖案豐富多彩。盛裝時,婦女戴頭簪,胸飾為兩個圓形銀鏈牌,胸飾上掛有很多鈴擋和狀如小魚、小蝦的小小鉛片。男子的傳統服裝是腰布和上衣。上衣開胸對襟,無領無紐扣,沿領口鑲一條窄窄的藍布包邊,有的上衣有袖,但一般較短,有的甚至完全沒有袖,上衣下襬常垂下8—12釐米的流蘇,作為裝飾。腰布又稱丁字褲或犢鼻庫,用兩塊木棉布或粗麻布縫合而成一整條,圍在腰上,兩端縫接麻繩做腰帶,該布由後到前夾在兩腿之間。 [45] 
陵水黎族自治縣杞方言婦女的筒裙一般較短,遮到膝蓋即止,色彩十分鮮豔,圖案紋樣相當豐富,以人形紋為主、動物紋為輔,也有植物紋。上衣為黑色或深藍色,多為對襟圓領,或長袖無領無紐,兩條衣襟上各有一排圓形銀牌以作裝飾,衣前有袋花,衣後有腰花,花紋圖案精美,衣的後脊中間有作為族系標誌的長柱形花紋圖案,袖與肩的縫合處有一圈白布,兩袖口也有一圈白布。頭巾為黑色或織繡有花紋圖案。男子的傳統髮式是把頭髮結髻於額前,常纏藍色大頭巾,也有紅色或藍紅兩色的頭巾。杞方言男子的服裝有腰布和上衣組成。上衣對襟開胸,無領無紐,僅用一條小繩子把兩條對襟在胸前系攏,有的無袖,有的筒袖平口,但袖子一般較短,後衣襬常留一圈流蘇以做裝飾。腰布一般長至膝蓋,整體條下裝由前後兩條布組成,用繩子繫住。至2010年,陵水黎族自治縣三大黎族方言的男子傳統服飾早已消失。 [45] 
住房:清代以前,陵水黎族自治縣的黎族幾乎是同血緣家族聚居一村,清末民初以後個別村莊有其他血緣的人入住。黎族村落周圍種有刺竹,還有葉脊和葉沿都長有短刺的露兜草,長得密不透風,把村子圈圍起來,以保護村莊。如今,刺竹圍牆早已廢除。黎族傳統住宅有船形屋和金字形屋。其中船形屋分為高腳式和落地式兩種。高腳船形屋是一種幹欄式建築,縱向式,一般依坡而建,把若干木樁插入地面,支撐起上面的住屋地板,底層高度一般距離地面1—1.8米不等。落地式船形屋以天然地面為地板,縱向式,兩側築起矮矮的檐牆,門依然開在山牆的一側,一般不設窗户,茅草覆頂。金字形屋可分為半金字形與全金字形兩種。半金字形屋的屋蓋是兩坡下水的金字頂,檐牆升高為1米左右,在檐牆處伸出的屋檐特別彎垂,屋脊是中間高前後低,呈“弓”形;全金字形屋與半金字形屋不同之處在於房屋不太高,牆壁不習慣開窗。至2004年,黎族的茅草屋已全部改造為磚瓦建築,部分富裕户還蓋起新式樓房。 [45] 
飲食:陵水黎族自治縣的黎族的糧食以稻米為主,次為玉米、番薯、木薯等,有大米飯、山欄米飯、竹筒飯、番茄飯、南瓜飯、黃姜飯、玉米飯、山薯飯、山果飯、糯米粽和糯米餅。有用冷開水或肉湯把剛煮熟的乾飯衝調成稀飯的習俗。常吃的菜有雷公根、南瓜、木瓜、葫瓜、白菜、野菜、扁豆醬、雷公筍、魚茶、肉茶、喃哆、山茶、魚、蝦、田螺、蛤類等。 [45] 
生產:陵水黎族自治縣黎族各方言之間傳統生產方式大同小異,主要有:合畝制、砍山欄、水田耕種、鑽木取火、狩獵、竹藤編織、織錦、織漁網、製陶、釀酒,居住於海邊的人經常在近海捕撈,居住於內陸的人在河流小溪裏捕捉淡水魚蝦螺蚌等。 [45] 
婚俗: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黎族傳統婚俗流程如下:
(1)隆閨婚戀。在黎族村莊中,有許多小巧的茅草屋,即黎族的“隆閨”。晚上,黎族青年男女在“隆閨”裏對唱山歌,互訴衷腸,共同澆灌愛情之花。隨着住房改造的推行,新式住宅不再設置隆閨。 [45] 
民族歌舞(黎族三月三節)
民族歌舞(黎族三月三節)(4張)
(2)提親。黎族青年男女戀愛成熟後,男青年就會到女方家去拜見未來的岳父母,黎族叫“露臉”,男子出面拜見時常由好友相伴,而結伴的必須是未娶的青年男子,所帶的禮物一般為煙、米酒、檳榔等。到女方家時,男子雙手捧檳榔遞給女方父母及各位長輩,若女方長輩不同意就不會接檳榔,若滿意,不僅接受檳榔,而且還讓女兒帶領男子到同族同姓各兄弟家遞檳榔,並擺下酒席熱情款待。隨後,男方父母會擇吉日和媒人一起到女方家求婚,所帶禮物一般有生豬一頭、檳榔、米酒、煙等。一般要經過兩次提親才能成功,且每次都要事先帶上一些檳榔。 [45] 
(3)訂婚。海南解放前,提親成功後的第二天上午,男方父母第三次(提親為第一次,訂婚為第二次)去的時候除了帶檳榔外,還要帶2塊光洋,與女方父母商議聘禮。聘禮多的要幾十塊光洋,牛1頭,檳榔1000枚,萎葉40扎海扎5張),2件短裳,1件長裳,豬肉半斤。聘禮談妥後,訂婚就算大功告成。 [45] 
(4)結婚。迎親須擇吉日舉行,男女雙方的家庭都擺宴席,男方更為隆重。陵水有些地方由於受漢族的影響,訂婚和結婚都付較多的“訂金”和“彩禮”,除送檳榔、米、酒、衣裙和首飾以外,有的還要送刻有青蛙圖案的銅鑼、兩頭牛和若干現金。舉行婚禮時,村中的男女老少和新郎新娘的親朋好友都來祝賀。 [45] 
(5)逗娘。“逗娘”是黎族婚禮中的有趣環節,在陵水三個不同方言區中各有不同習俗。賽方言區和哈方言區主要是在婚禮酒席間進行,賽方言黎族在送親隊伍把新娘送到新郎家後,新娘和伴娘當天的飯是由新郎家的親屬一點一點地喂,她們在吃飯的時候圍觀羣眾甚多,她們每吃一口飯都會引來圍觀者的大笑。哈方言的一些地區在逗娘時,預先為新郎新娘準備兩杯“福酒”,他們在飲酒時,不準滴漏,不準吐,且動作要快。 [45] 
節日: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黎族的傳統節日與黎族曆法有着密切的關係,展現了黎族傳統文化的特徵,又受周邊民族文化的影響,除仿效漢族人歡度元旦、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等節慶外,黎族的節日有春節、元宵、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早坡節、牛節、蟲節、雞節、豬節和鼠節等,其中春節、三月三最為隆重,有些節日已經從生活中淡出,尚存的節日則大多深受漢族傳統文化影響而淡化。 [45] 
  • 苗族
服飾: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苗族男子上衣有兩種:一種是有民族特點的對胸開襟有領短衣,成年男子上衣一般長60釐米,寬45釐米,袖長50釐米;袖子通常分為兩節,衣領上套着藍色條邊,前胸的左幅通常要加縫一條寬6釐米、長39釐米的布條;紐扣共5枚,為黑色圓骨紐扣,紐扣頭上往往點綴一圓圓的小銅紐;胸前有3個或4個口袋;袖口、衣褀內加縫寬約2釐米的藍色布條衣墊,肩內部有加厚的藍色布條作為託肩。另一種是無領無襟之立衣,此種上衣襟向右開,只有上中下3格紐扣,多為圓銅紐或圓布紐。男子下裝為直筒開叉長褲,顏色多是黑、藍色。 [46] 
民族風情
民族風情(8張)
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苗族婦女上裝為垂至膝蓋上部的長衣,中年婦女的上衣一般長100釐米,寬40釐米,袖長35釐米,對胸開襟或偏右長襟,無領,肩部有一層藍布墊衣,頸下僅有一紐,領口、袖口多用五彩色線繡上簡單的幾何圖案,以粉紅綵線封口,最外層另有一條小白色布邊,胸襟、袖口、衣褀等處常用紅布繞邊;着衣時,扣上紐扣後,再在上衣外用一系紅色繡花垂纓的漂亮腰帶繫緊上衣。傳統下裝一般為蠟染的橫幅裙子,藍底白花,長及膝蓋,穿着時把裙子繞腰一週多,在腰的右側重疊裙頭,再用腰帶紮緊。苗族女子的上衣和下裙搭配起來後,很好地遮住了身體自脖子到膝蓋的部位,小腿纏上藍布綁帶。 [46] 
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苗族婦女的頭飾很有特點:少女及成熟姑娘戴的尖頂帽花紋高雅、形制大方、色彩繽紛、寓意豐富。尖頂帽的花紋越是漂亮、精緻,就越能説明姑娘的聰明伶俐。另一種是已婚或老年婦女戴的尖頂帽,花紋圖案淡雅、大方、精緻,帽子底下還墊有一小塊邊長約30釐米的方形頭巾,頭巾多為黑色,繡有多種漂亮的彩色花紋,戴帽時,先戴頭巾,把方形頭巾的一角垂於額前,再戴尖頂帽,最後將已紮好的長尺許的紅纓帶套進尖頂帽裏,紅纓帶尾垂於腦後。2000年後,部分苗族老年婦女平時穿民族服裝,其他人穿市場上買來的襯衫、T恤衫、西裝、夾克、長褲、短褲等成衣,成年女子一般留有一套民族服裝,以備節日、婚喪等特殊日子穿戴。 [46] 
住房:20世紀50年代以前,陵水黎族自治縣的苗族羣眾散居於深山老林之中,過着遷徙生活,沒有固定的村寨,傳統的建築形式特點不夠明顯,主要是竹木結構的金字形茅草屋、船形茅草屋及穀倉。20世紀60年代以後,許多苗族同胞建起新式磚瓦房。 [46] 
生產:陵水黎族自治縣的苗族傳統生產方式主要以“刀耕火種”山地燒墾農業為主,以採集、狩獵和手工業為輔,水田耕作極少,基本上屬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苗族的“刀耕火種”在陵水縣也稱為“砍山欄”,山欄種植一年後便拋荒,土地肥沃的可耕作兩年。傳統生產工具多為木質,如木臼、手捻刀、尖棍等。苗族的生產忌日不多,一年之中只在水稻耕種和收割時要選“好日子”。選“好日子”由道公主持,苗族在生產上選“好日子”,主要是為了在下次耕種或收割時避開“逢三”“逢元”等不吉日子。 [46] 
婚戀:陵水黎族自治縣的苗族的婚姻具有獨特而鮮明的民族特點。苗族人非常重視血緣關係,主張同姓同祖不能通婚,同村不同姓不同祖可以結婚。其婚姻形式主要有四種:一是男婚女嫁;二是“入贅”;三是“做郎換”,即男子定期入贅,入贅的期限一般是3—4年,有的長達8年,期滿後男子攜妻子兒女回到自己的父母家定居生活;四是“做娘換”,即結婚後女方到男方家居住3—4年時間,期滿同丈夫一起回到女方家中定居。 [46] 
陵水風光
陵水風光(23張)
陵水黎族自治縣苗族的婚姻過程較為複雜,主要有婚前戀歌、提親、訂親、迎親、合背、拜堂和送親等。苗族的婚禮儀式大致上需三天才能完成。第一天,新郎在伴郎、樂隊、挑夫的伴隨下,穿着本民族服飾,踏上接新娘的路。太陽下山,新郎方能進村,否則視為不吉利。進村時鳴粉槍三響,以通知女方,新郎已進村,這時,女方家亦鳴槍做迴應,同時放鞭炮迎接新郎。新郎來到女方家,用過晚飯後就舉行拜堂儀式。全村姑娘向新郎糊泥以考驗新郎。當天晚上新郎和新娘不能同房。第二天,新郎攜帶自己的妻子回父母家,舉行第二次婚禮儀式。第三天,新娘、新郎一起到孃家入贅,開始他們的夫妻生活。苗族婚戀過程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即咬手定情,這是苗族青年男女表達愛情的一種獨特方式。擰捏現象也是苗族婚姻的一種習俗,當男方到女方家迎接新娘時,女方村裏的青年女子擰捏伴郎,被擰捏者不生氣、不記仇,且臉帶笑容。男方在迎親的路上要渡過重重的攔路關,媒公、伴郎等人要不停地與攔路的姑娘、婦女對歌,不停地將帶來的錢、煙等禮物放入攔路的籮筐裏,才得以過關放行。 [46] 
節日:陵水黎族自治縣苗族的節日有春節(舊年)、正月十五(年仔)、“三月三”、端午節、禾仔(六月初六)、禾仔齋(六月初七)、七月半、新禾節、中秋節、下元節和冬至等節日。 [46] 

陵水黎族自治縣地方方言

陵水黎族自治縣漢族語言主要為海南話(海南閩語萬陵片陵水小片),新村鎮等疍家人羣體中通行疍家話;苗族語言主要是海南苗語;黎族方言有哈方言、杞方言和賽方言。 [31] 
疍家風情 疍家風情

陵水黎族自治縣風景名勝

陵水黎族自治縣的旅遊資源兼具陽光、海水、沙灘、雨林、空氣等五大自然元素,並彙集藍色濱海旅遊、綠色生態旅遊及紅色歷史、民族風情、民俗特色等人文旅遊於一體。 [47] 
  • A級景區
景點簡介
景點圖片
海南分界洲島旅遊區位於陵水縣牛嶺分界洲島,為5A級旅遊景區。 [48]  景區是集海底、海上、空中為一體的立體型、多資源旅遊景區,景區有“鬼斧神工”、“大洞天”、“剌桐花豔”等20多處自然景觀,並有暗礁潛水、峭壁潛水、沉船潛水、海上摩托艇、海底漫步、海上拖傘、沙灘酒吧等獨具特色的海上娛樂項目。 [49] 
清水灣旅遊區位於陵水黎族自治縣環島東線高速英州出口,為4A級旅遊景區。 [48]  景區內有酒店、餐飲街區、遊玩設施、景觀景點等。 [50] 
南灣猴島生態旅遊區位於陵水縣新村鎮望海大道1號,為4A級旅遊景區。 [48]  景區是島嶼型獼猴自然保護區,景區除有熱帶植物近400種,動物近百種和2500多隻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獼猴外,還居住着21羣千餘隻獼猴。 [51] 
海南富力海洋歡樂世界位於陵水黎族自治縣黎安鎮雙湖大道1號,為4A級旅遊景區。 [48]  景區有各類娛樂設施,還有守護海洋花車水秀、海獅桑妮劇場、歡樂海獅小課堂、南海美人魚傳説、摩托艇滑水競技賽等表演。 [52] 
椰田古寨景區位於陵水縣英州鎮椰田古寨,為3A級旅遊景區。 [48]  景區內有有黎族的金字屋、船型屋和寮房,以及苗族的吊腳樓,遊客可體驗黎錦、藤編、陶藝、銀飾鏨刻等黎苗非遺文化,亦可品嚐黎苗族美食。 [52] 
椰田古寨景區 椰田古寨景區
  • 鄉村旅遊
截至2023年6月,陵水黎族自治縣有海南省椰級鄉村旅遊點11個。 [53] 
序號
名稱
等級
1
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大里生態鄉村旅遊點(什坡村小妹村)
五椰
2
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赤嶺村(疍家風情漁村)
五椰
3
陵水黎族自治縣文羅鎮坡村紅色旅遊主題公園(坡村)
四椰
4
陵水黎族自治縣光坡鎮紅角嶺農家樂鄉村旅遊點(坡尾村)
四椰
5
陵水黎族自治縣光坡鎮嶺門農場黎萬村(雲上牛嶺)
四椰
6
陵水黎族自治縣文羅鎮樂天歸心居鄉村旅遊點(老洋村)
四椰
7
陵水黎族自治縣光坡鎮光坡休閒旅遊點(米埇村)
三椰
8
陵水黎族自治縣羣英鄉芬坡村鄉村旅遊點(芬坡村)
三椰
9
陵水黎族自治縣提蒙鄉鴨塘夜色鄉村旅遊點(遠景下旺村)
三椰
10
陵水黎族自治縣三才鎮朝美生態鄉村旅遊點(朝美村)
三椰
11
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樂利生態鄉村旅遊點(樂利村)
二椰
參考資料: [53] 

陵水黎族自治縣地方特產

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有特色黃燈籠辣椒,辣味濃烈;陵水酸粉,富有特色,酸甜爽口聞名海南。另外,琵琶蟹、雞腿螺、石斑魚、陵水椰子、檳榔、西瓜、青椒、蓮霧、火龍果、菠蘿蜜、龍眼、荔枝等熱帶水果,均以味美口爽聞名海南省內外。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還有森林野菜如吊羅山的雷公筍、野莧菜、樹花菜,以及新村疍家漁排的魚粥等等。 [54] 
  • 地理標誌
據2023年6月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信息查詢系統網站顯示,陵水黎族自治縣有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2項。 [55] 
產品名稱
產品編號
登記年份
AGI02619
2019年
AGI02623
2019年
參考資料: [55] 
  • 特色美食
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有新村疍家漁排、陵水酸粉黃燈籠辣椒雞腿螺沙蟲爆米紙田艾餈粑、本號鎮三色飯、陵水熱粉雷公筍琵琶蟹三點蟹馬鮫魚野莧菜大寧蘿蔔乾文羅鵝黎家竹筒飯龍膽石斑魚異枝麒麟菜軍曹魚龍蝦等特色美食。 [54] 

陵水黎族自治縣著名人物

宗人弟
楊熙統
蘇親南
胡茂松
莫日富
——
參考資料: [57-58] 

陵水黎族自治縣榮譽稱號

獎項名稱
頒獎單位
獲獎時間
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
2018年12月 [1] 
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
2019年3月 [3]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農業農村部
2019年10月29日 [64] 
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縣城
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
2020年7月 [2] 
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
2020年10月20日 [4] 
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
2020年11月16日 [5] 
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文化和旅遊部
2020年12月 [6] 
第四批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
2020年12月 [7] 
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國家民委
2021年1月19日 [8] 
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達標市縣村鎮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中國殘聯、全國老齡辦
2021年2月1日 [9] 
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水利部
2021年7月15日 [12] 
2021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
2021年9月 [13] 
2017—2020年度全國羣眾體育先進單位
國家體育總局
2021年9月2日 [14] 
國家衞生城市(縣城)
——
2021年9月27日 [15] 
國家級“南繁冬夏繁”制種大縣
農業農村部
2022年3月 [16] 
2021年度“海南省五四紅旗團委(團工委)”(共青團陵水縣委)
共青團陵水縣委
2022年 [17] 
雙擁模範縣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 海南省軍區
2023年7月19日 [6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