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眼鏡王蛇

(眼鏡蛇科眼鏡王蛇屬的前溝牙類毒蛇)

鎖定
眼鏡王蛇(學名:Ophiophagus hannah)為眼鏡蛇科眼鏡王蛇屬的大型前溝牙類毒蛇。眼鏡王蛇是世界上最長的毒蛇,中國的眼鏡王蛇個體體型相對較小,全長一般3米左右,世界最長紀錄為5.58米。頭部橢圓形,與頸不易區分。頂鱗正後有1對較大的枕鱗,成體背面黑褐色,頸背有1個“^”形黃白色斑,自頸後到尾端有多道黃白色橫紋。 [4] 
生活於沿海低地、丘陵至海拔1800米山區,水源豐富、林木茂盛的地方。白天活動。以捕食蛇類為主,也可捕食鳥類與鼠類、蜥蜴等。雌蛇在繁殖期會將落葉聚攏於卵上,並盤伏於此,直至幼蛇孵化。在中國分佈於西藏、雲南、貴州、四川、廣西、廣東、香港、海南、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中國以外分佈於東南亞及南亞各國。 [2]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VU)。
中文名
眼鏡王蛇 [1] 
拉丁學名
Ophiophagus hannah
別    名
過山峯 [2] 
過山風 [2] 
山萬蛇 [2] 
過山烏
扁頸蛇
外文名
King Cobra [1] 
國際瀕危等級
易危(VU) [1] 
中國動物保護等級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眼鏡蛇科
眼鏡王蛇屬
眼鏡王蛇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蛇亞目
亞    綱
雙孔亞綱
亞    科
眼鏡蛇亞科
亞    種
[3] 
分佈區域
亞洲
命名者及年代
Cantor, 1836 [7] 

眼鏡王蛇形態特徵

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11張)
眼鏡王蛇是世界最長的毒蛇。中國的眼鏡王蛇個體體型相對較小,全長一般3米左右,世界最長紀錄為5.58米。 [4]  [5] 

眼鏡王蛇色斑

眼鏡王蛇幼體
眼鏡王蛇幼體(2張)
頭背色略淺, 通身背面黑褐色。頸背具倒“^”形黃白色斑紋,自頸以後具幾十條鑲黑邊的白色橫紋,約佔2枚背鱗寬。頭腹乳白色無斑,在頸腹面漸變為黃白色或灰白色,並開始出現灰褐色斑點,斑點在體前段腹面匯聚成幾道不甚規則的灰褐色橫斑,佔2~5枚腹鱗寬,橫斑間及其後部的斑點密集,使整個腹面呈現灰褐色。幼蛇色斑較成體更為鮮亮,對比度高,背面為黑色,“^”形色斑和橫紋為鮮黃色,頭背亦有2~3條鮮黃色橫紋。 [4]  [6] 

眼鏡王蛇鱗被

眼鏡王蛇特有的枕鱗 眼鏡王蛇特有的枕鱗
頭背除正常的9枚對稱大鱗外,頂鱗之後還有1對較大的枕鱗;沒有頰鱗;眶前鱗1枚,眶後鱗3;顳鱗2+2枚(個別一側為3枚;上唇鱗7枚(2-2-3式);下唇鱗7~9枚,前3枚或前4枚接前頜片;頷片2對。背鱗平滑,19(17)-15-15行,脊鱗兩側數行窄長,斜向排列;腹鱗237~250枚;肛鱗完整;尾下鱗單雙不定,81~94。上頜齒前溝牙後有3枚普通上頜齒。 [7] 

眼鏡王蛇近種區別

眼鏡王蛇與同科不同屬的舟山眼鏡蛇具有一些相似特點,區別在於眼鏡王蛇體型明顯更大,頸背沒有“眼鏡”狀斑紋,而是具有一呈“^”形的斑紋,且眼鏡王蛇頭背頂鱗正後有一對較大的枕鱗。 [7] 
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
舟山眼鏡蛇 舟山眼鏡蛇

眼鏡王蛇棲息環境

生活於沿海低地、丘陵至海拔1800米山區,水源豐富、林木茂盛的地方。可攀緣上樹,常出現在近水的地方或隱匿於石縫、洞穴中。 [5]  [7] 

眼鏡王蛇生活習性

以捕食蛇類為主,也可捕食鳥類與鼠類、蜥蜴等。捕獲獵物後通常咬住不放,待獵物中毒麻痹後再從容吞吃,並且對於蛇類食物通常從頭端開始吞吃。 [8]  主要在白天活動,性情兇猛,受驚擾時,常豎立起前半身,頸部平扁略擴大,作攻擊姿態,併發出“呼呼”聲。在繁殖季,人類若闖進了它的護卵區域驚動了護卵中的雌蛇,會遭到雌蛇攻擊驅趕。 [6] 
眼鏡王蛇吞食網紋蟒 眼鏡王蛇吞食網紋蟒

眼鏡王蛇分佈範圍

眼鏡王蛇在中國分佈於雲南、貴州、福建、四川、廣西、西藏、廣東、香港、海南、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2]  中國以外分佈於孟加拉國、緬甸、柬埔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老撾、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 [3] 
眼鏡王蛇分佈圖 眼鏡王蛇分佈圖

眼鏡王蛇繁殖方式

眼鏡王蛇的巢穴與卵 眼鏡王蛇的巢穴與卵
卵生。產卵20餘枚,有文獻記載可多達51枚。 [7]  眼鏡王蛇是已知唯一會為它們的卵建築真正的巢穴的蛇類,雌性通常用身體把腐爛的葉子或其他植被聚在一起,將卵產在其中,雌性在整個60~80天的孵化期內都會留在原地。 [12]  曾在西藏墨脱縣背崩鄉發現一雌性個體盤踞於產卵時所築的葉窩上。葉窩的直徑約0.55米,厚0.45米,卵覆於葉窩內,分4層,共25枚,自上往下為5枚、8枚、8枚、4枚。卵為長橢圓形,卵徑為65.5毫米×33.2毫米,卵內已有成形胚胎,推測產卵時間可能在7月初。 [9] 

眼鏡王蛇保護現狀

眼鏡王蛇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1年 ver 3.1)——易危(VU); [1]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2023年版)附錄Ⅱ; [10]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21年發佈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11] 

眼鏡王蛇種羣現狀

眼鏡王蛇的分佈範圍很廣,但是在其大部分分佈區域內都不常見,(泰國明顯例外,但也僅在森林地區),同時在其分佈區域內的部分地區十年內數量下降了80%。儘管沒有確切的統計,但保守估計在2015-2018年的時間裏,該物種的種羣規模至少下降了30%。 [1] 

眼鏡王蛇瀕危原因

由於伐木和農業的擴張,該物種受到了來自棲息地破壞的威脅。同時還會由於人類以食用、藥用等目的的捕獵而導致種羣下降,尤其是在大量捕蛇的地區,以蛇類為主要食物來源的眼鏡王蛇會受到更大的威脅。 [1] 

眼鏡王蛇毒理研究

眼鏡王蛇的毒液以突觸後神經毒素為主,含有血循毒素。受害者被咬傷後毒素會迅速襲擊被咬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導致局部疼痛腫脹,視力障礙、吞嚥困難、全身乏力、呼吸衰竭等症狀,部分會出現肝腎功能衰竭,少數出現壞死。毒液發作速度極快,是中國致死率最高的毒蛇。 [6] 
和別的毒蛇一樣,眼鏡王蛇毒液的毒性測試結果在不同的研究中都有不同,因為LD50數據會隨着不同的注射及研究方法而產生變化。實驗白鼠皮下注射的1.7毫克/千克,靜脈注射的1.31毫克/千克及腹腔注射的1.644毫克/千克為較常被引用的數據。中國眼鏡王蛇的LD50數據為腹腔注射0.36毫克/千克。 [13]  不同地區的不同個體的毒性也可能略有不同。
參考資料
  • 1.    Ophiophagus hannah  .IUCN[引用日期2023-08-03]
  • 2.    黃松.中國蛇類圖鑑.福州:海峽書局,2021
  • 3.    Ophiophagus hannah  .The Reptile Database[引用日期2023-08-03]
  • 4.    齊碩.常見爬行動物野外識別手冊.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9.6
  • 5.    黎振昌,肖智,劉少容.廣東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11:234
  • 6.    張亮,胡慧建,李愛英,劉曦慶.廣東陸生毒蛇識別與防範.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22
  • 7.    趙爾宓.中國蛇類.安徽: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2
  • 8.    宗愉,馬積藩,朱寶雲要等.眼鏡蛇王捕食的觀察[J].自然雜誌,1978(02):128-129.
  • 9.    車靜,蔣珂,顏芳,張亞平.西藏兩棲爬行動物——多樣性與進化.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7
  •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公告(2023年第1號)(《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中文版)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8-03]
  • 11.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8-03]
  • 12.    Mehrtens,John M.Living snakes of the world in color.New York:Sterling Pub.Co.,1987
  • 13.    餘清聲,黃劭,朱柳,林振桃,鍾滿森,管錦霞.眼鏡王蛇傷抗蛇毒血清治療的實驗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0(02):76-7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