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子奪嫡

(清代歷史事件)

鎖定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當時康熙皇帝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後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是為雍正帝

九子奪嫡過程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皇太子(2歲),日後皇太子變得驕縱與蠻橫並結黨營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殺索額圖,父子關係趨於緊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下詔廢黜皇太子。之後眾多阿哥開始了對於皇位的覬覦。
大阿哥胤禔是康熙帝的庶長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歡,自知無望,向康熙提議八阿哥胤禩,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又説要替父殺掉胤礽,讓康熙極為寒心,嚴加訓斥,同時對胤禩嚴加提防。胤禩小時候被大阿哥的母親惠妃撫養,故大阿哥對他感情較好。這時三阿哥胤祉揭發大阿哥搞魘鎮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將大阿哥圈禁。康熙厭胤禩勾結胤禔,也將其關押,後又釋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再立胤礽為皇太子。康熙五十年末被告與刑部尚書齊世武步軍統領託合齊兵部尚書耿額結黨營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詔廢皇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見此亂局,主動退出競爭。
胤礽再度被廢之後,八阿哥胤禩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廢后,敢於為胤礽説好話,屬太子黨。胤礽再度被廢之後,胤禛看到胤礽絕無復立之可能,開始結黨營私,窺視儲位。這時形成了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兩大勢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駕崩於暢春園,當時八爺黨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佈康熙遺詔,着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日後八爺黨人遭到清算舊賬。九子奪嫡以雍正帝取勝告終。
雍正為防止再出現兄弟間爭奪皇位的慘劇,從此實行秘密建儲制度,不再公開設立太子,而是由皇帝寫詔書並放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皇帝自己也私備一份,待皇帝駕崩後,由御前大臣取出兩份遺詔,當場對照無誤後,才能宣佈繼承人。
大爺黨
影視劇中的明珠和大阿哥 影視劇中的明珠和大阿哥
直郡王胤禔、納蘭明珠餘國柱佛倫
太子黨
影視劇中的索額圖和太子 影視劇中的索額圖和太子
廢太子胤礽索額圖、格爾芬、阿爾吉善、蘇爾特、哈什太、薩爾邦阿、杜默臣、凌普、阿進泰、蘇赫陳、倪雅漢、齊世武託合齊、耿額、鄂繕。
三爺黨
四爺黨
影視劇中康熙帝與張廷玉 影視劇中康熙帝與張廷玉
雍親王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張廷玉隆科多年羹堯馬齊戴鐸鄂爾泰田文鏡李衞
八爺黨/十四爺黨
影視劇中的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 影視劇中的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
多羅貝勒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敦郡王胤䄉,十四阿哥撫遠大將軍胤禵,裕親王福全、滿都護、景熙、吳爾佔、蘇努、阿布蘭、佟國維阿靈阿揆敍王鴻緒阿爾松阿鄂倫岱何焯秦道然張廷樞、普奇、馬爾齊哈、常明徐元夢巴海法海查弼納蕭永藻高成齡等等。因斃鷹事件八爺黨轉為十四爺黨,支持胤禵當皇帝。

九子奪嫡康熙帝兒子

影視劇中的康熙和眾位阿哥 影視劇中的康熙和眾位阿哥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0個兒子、8個女兒活到成年。康熙諸子初隨“承”、“保”、“長”等字、後均隨“胤”字。之後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怡親王允祥逝後其名改回胤祥。
  1. 皇長子胤禔(1672年-1735年),惠妃生,皇長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直郡王, “大千歲黨”之首
  2. 皇次子胤礽(1674年-1725年),孝誠仁皇后生,皇太子,(後被廢)“皇太子黨”之首。
  3. 皇三子胤祉(1677年-1732年),榮妃所生,皇三子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誠郡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九月因在敏妃喪百日中剃頭,降貝勒。康熙四十八三月,晉誠親王,“三爺”。
  4. 皇四子胤禛(1678年-1735年),即雍正帝。孝恭仁皇后生,皇后佟佳氏(隆科多之姐)撫養,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為雍親王。四爺黨之首。
  5. 皇五子胤祺(1680年-1732年),宜妃生,太皇太后孝莊撫養,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為恆親王
  6. 皇六子胤祚(1680年-1685年),德妃生,六歲夭折。
  7. 皇七子胤祐(1680年-1730年),成妃生,惠妃撫養,身有殘疾,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康熙四十八年三月晉淳郡王。
  8. 皇八子胤禩(1681年-1726年),良妃(?-1711年)生,惠妃撫養,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為多羅貝勒,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為為廉親王,“八爺黨”之首。
  9. 皇九子胤禟(1683年-1726年),宜妃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被封為貝子,八爺黨。
  10. 皇十子胤䄉(1683年-1741年),温僖貴妃孝昭仁皇后之妹)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八爺黨。
  11. 皇十一子胤禌(1685年-1696年),宜妃生,十二歲早亡。
  12. 皇十二子胤祹(1686年-1763年),定妃生,蘇麻喇姑撫養,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為貝子。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為履親王。
  13. 皇十三子胤祥(1686年-1730年),敏妃生,(德妃撫養),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為怡親王,四爺黨。
  14. 皇十四子胤禵(1688年-1755年),孝恭仁皇后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固山貝子,雍正元年五月封多羅郡王,八爺黨。
  15. 皇十五子胤禑(1693年-1731年),王密嬪(漢人)生。
  16. 皇十六子胤祿(1695年-1767年),王密嬪(漢人)生。
  17. 皇十七子胤禮(1697年-1738年),陳勤妃(漢人)生。
  18. 皇十八子胤祄(1701年-1708年),王密嬪(漢人)生,八歲夭折。
  19. 皇十九子胤禝(1702年-1704年),高襄嬪(漢人)生,三歲夭折。
  20. 皇二十子胤禕(1706年-1755年),高襄嬪(漢人)生。
  21. 皇二十一子胤禧(1711年-1758年),陳熙嬪(漢人)生。
  22. 皇二十二子胤祜(1712年-1744年),謹嬪生。
  23. 皇二十三子胤祁(1714年-1785年),石靜嬪(漢人)生。
  24. 皇二十四子胤秘(1716年-1773年),陳穆嬪漢人)生。

九子奪嫡弘晳逆案

乾隆四年(1739年),作為康熙嫡長孫的弘皙心有不甘,且朝中多有持“立嫡立長”的宗室成員黨附之。事發弘晳遭奪爵,著胤礽第十子弘㬙襲多羅理郡王,除宗籍,改弘晳名為四十六,圈禁景山東果園內。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去世,終年四十九歲。弘皙逆案是康熙末年儲位鬥爭的餘波。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帝令將參與逆案的胤祀、胤禟等人復其原名,本人及其子孫復入宗室的同時,已去世三十六年的弘晳也被恢復原名,復入宗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