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宜妃

(清朝康熙皇帝的妃子)

鎖定
宜妃(1660年-1733年),郭絡羅氏,名納蘭珠。 [7]  正黃旗包衣後抬鑲黃旗滿洲。 [7]  滿洲鑲黃旗包衣佐領兼侍郎郭絡羅·三官保之女,包衣佐領岸塔穆之孫女。宜妃有一個姐姐 [1] 郭貴人,同為康熙帝的妃子。
順治十七年(1660年)生, [7]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入宮,八月,冊郭絡羅氏為宜嬪,“眷顧最深”。 [2]  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四,生皇五子胤祺。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晉封為宜妃,在四妃中居位第二,僅次於惠妃。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子胤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皇十一子胤禌
宜妃是康熙朝早期寵愛的妃嬪之一,由於宜妃是雍正帝政敵胤禟的生母,雍正帝及日後乾隆帝在尊封先朝妃嬪為太妃時,都將宜妃排除在外。雍正四年(1726年),宜妃次子胤禟被圈禁而死。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十九,長子胤祺病死。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八月二十五日,宜妃去世。享年七十四歲,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景陵妃園寢
別    名
宜妃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日期
1660年
逝世日期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八月二十五日
主要成就
為康熙帝生育三子
本    名
郭絡羅·納蘭珠 [7] 
國    籍
中國
丈    夫
康熙帝
兒    子
胤祺、胤禟、胤禌
封    號
宜嬪→宜妃
寢    宮
翊坤宮
身    份
康熙帝的妃子
旗    籍
滿洲鑲黃旗
姐    姐
郭貴人 [6] 

宜妃人物生平

宜妃人物簡介

康熙帝為宜妃父親立碑的記載 康熙帝為宜妃父親立碑的記載
宜妃的父親是郭絡羅·三官保,初任鑲黃旗盛京佐領,康熙二十三年升任盛京內務府掌關防印佐領。宜妃深得康熙皇帝喜愛,康熙帝出巡盛京時,曾二次在其父第宅駐蹕。
據《清列朝後妃傳稿》記載,宜妃父親佐領三官保去世後,康熙帝曾讓狀元韓菼為其立碑以示褒獎,並點明宜妃父親佐領三官保是后妃“戚屬”:
“阿凱,鑲黃旗人,孫三官保原任工部侍郎兼佐領。案韓菼恭擬賜碑:更毓淑順之賢,式贊宮闈之化。身緣戚屬,班亞近臣。銜書盛京掌管內務府關防印,佐領三官保。”
根據康熙朝《奏銷檔》記載,康熙十六年正月,聖祖挑選了批內務府秀女,這次挑選實際是對康熙十五年十二月挑選的延續,當時已經有二十三位內務府秀女被記名。正月二十日,六十二位秀女入宮參加挑選,聖祖從中選出兩位記名。二十一日,二十五位內務府記名秀女加上從盛京和鄉屯送來的幾位秀女一起入宮 參加挑選,聖祖從中選出九位人宮。根據後續檔案記載,這九位秀女在正月二十六日入宮。其中,宜妃即是從盛京送來的秀女之一,亦是最終中選的九位秀女之一。宜妃的秀女檔案為:“盛京佐領三官保之女納蘭珠。十八歲。滿洲。” [9] 
宜妃入宮之後,是否充任過官女子,是在何時、以何情況被聖祖收為後宮主位,尚不清楚。康熙十六年,宜妃作為第一批得到正式冊封的後宮主位,被封為嬪位,在上諭中排在七嬪的第六位,此時距離其入宮只有四個月。康熙二十年,有四位嬪被晉封為妃,宜妃即列為四妃的第二位。在此前後,宜妃共為聖祖生育三子,其中第一子允祺序齒為五阿哥,第二子允禟序齒為九阿哥,第三子允禌序齒為十一阿哥。康熙朝中後期,宜妃居住在翊坤宮,曾經撫養過數位皇子、公主。由此可知,宜妃在當時的後宮中,有着相當之地位。 [9] 
根據(《永憲錄》)記載:“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顧最深。”同由於聖祖對宜妃比較寵愛,所以宜妃在行事上可能亦有些驕縱。根據世宗的説法,在聖祖崩逝之後,“宜妃母妃,用人扶腋可以行走,則應與眾母妃一同行禮,或步展艱難,隨處可以舉哀。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后前與眾母妃先後攙雜行走,甚屬僭越,於國禮不合。皇考未登梓宮前,倉猝之際,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競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故而被世宗申斥。 [9] 
世宗即位之後,允許聖祖位下生有成年皇子的後宮主位出宮,“各隨其子歸養府邸”。故而,宜妃移居至其第一子和碩恆温親王允祺之之府邸,在那裏度過晚年,於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逝,享年七十四歲。 [9] 

宜妃康熙時期

郭絡羅氏有兄弟九人,分別為和碩恆親王長史兼鑲黃旗蒙古副都統道保、佐領多普庫、盛京鑲黃旗包衣佐領特普庫、郎中鄂普庫和司庫他普庫,以及羅多里、羅多琿、羅多亮、奧岱。《盛京典制備考》記盛京內務府鑲黃、正黃、正白三旗額設佐領三員“京包衣缺”,反映她是京城包衣出身。
康熙十六年(1677年)郭絡羅氏以宮女身份入宮,隨即得到康熙帝的寵幸,並直接享受了嬪等級的待遇。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9月18日),冊立遏必隆之女妃鈕祜祿氏為繼皇后的同時,她正式被冊封為嬪,稱為宜嬪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五月二十七日,宜嬪之姐庶妃郭絡羅氏生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
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四日(1680年1月5日),宜嬪生皇五子胤祺。因胤祺先後被孝懿仁皇后和嫡祖母孝惠章皇后撫養,遠離世俗紛爭,而沒有參與對皇位的爭奪。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貴妃佟氏冊封為皇貴妃,宜嬪則與惠嬪、德嬪和榮嬪一同晉封為妃,稱為宜妃。不過,宜妃的封號在手抄檔裏經常被錯記為懿妃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巡幸盛京時,收拾崇政殿前廂房及佐領三官保之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八月二十七日,生皇九子胤禟。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初七日,生皇十一子胤禌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第三次東巡,依照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之例,住在宜妃之父三官保的家。此次因仁憲皇太后亦隨行前往,房間需用甚多,再於三官保的家附近尋找好房子一同加以修繕。
宜妃之父三官保作為內務府佐領,在康熙朝卻能與從一品將軍一同入坐和行走,都察院左都御史尹泰曾上奏説包衣佐領無視各職、逾越定級的風氣是從三官保開始的,而三官保在生時,眾人都以祖輩稱呼他。由此可見,宜妃得寵令其家族蒙受極大的恩惠。
康熙朝晚年,宜妃為給康熙帝祝禧而重修德勝門外永豐屯的彌勒院,出了幾千兩銀子和三頃七十畝香火地。重修寺廟後,宜妃每年會派翊坤宮首領張啓用、李榮敬來拈香。康熙帝亦派官兵參與了修寺工程。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建成“宏傑壯麗”的“近山巨剎”,御書“香嵒寺”橫石額並御製碑文,山門外還立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聖諭碑。文武大臣經過廟前,文官要下轎,武將則要下馬。香嵒寺每年開道場三次,分別為三月康熙萬壽節、四月佛誕日和十二月宜妃千秋日,可見聖祖對宜妃的寵眷。
康熙朝內廷外東路寧壽宮等的陳設帳:“西洋香一匣,重十八刃。康熙五十年(1711年)三月十三日湖廣巡撫陳誅進,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十月初二日陳九卿取去一刃,康熙六十年(1721年)正月初六日賞宜妃。”
“(千里眼)二號的一筒出大外隨侍,三十八年十月初九日,御前交下。三十九年三月二十八日,二號的一筒,賜翊坤宮”康熙四十年左右,宜妃為翊坤宮首領主位,可知此千里眼是賜予宜妃的。

宜妃雍正時期

康熙帝駕崩後,皇四子胤禛登基為帝,生母德妃烏雅氏登位皇太后。康熙帝駕崩時,宜妃正抱病。
在康熙喪禮期間,當年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她便坐着四人抬的軟轎到康熙帝靈前致祭。她竟走到了已成為皇太后的烏雅氏前面。當見了雍正帝時,態度仍然倨傲。雍正帝為此詰責宜妃的太監,藉以給她難堪。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甲寅,雍正帝命人逮捕侍奉宜妃的翊坤宮首領張起用等十二人。世宗指責張起用買賣生利甚多,恐怕他是受宜妃的指示而做的。宜妃在深宮內居住的,斷無在外置產之理,世宗令內務府大臣把這件事查明。
此外,宜妃姐姐郭貴人 [1]  所生的固倫恪靖公主的太監王士鳳、王明分別被髮往土兒番耕種、齊齊哈爾為披甲人的奴才。宜妃之子允禟的太監李盡忠被髮往雲南極邊當苦差。世宗又降諭,如果他們不肯被髮落到邊彊之地,就去自盡,護送人員要報明他們自盡的地方,隨行官員驗看後燒燬屍體。
宜妃是世宗政敵胤禟的生母,加上前述的事件,造成雍正帝及日後乾隆帝在尊封或追封先朝妃嬪時,都將宜妃和她的姐姐貴人郭絡羅氏 [1]  排除在外。
康熙帝生前有諭旨,在他駕崩後,皇子們可將年長的母妃迎回家中居住。
宜妃在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起搬到大兒子恆親王允祺府中。怎料,出宮的五位太妃出宮三年以來,未曾向雍正帝和皇后請安過,引起了雍正帝的強烈不滿。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二十二日,宜妃次子胤禟圈禁而死,享年四十三歲。
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十日,宜妃長子允祺病死。由允祺側福晉瓜爾佳氏所生之子弘晊奉旨承襲親王爵位,宜妃則一直住在恆親王府邸之中。
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二十五日(10月2日),宜妃在恆親王府壽終正寢。
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景陵妃園寢。

宜妃軼事典故

康熙帝宜妃報恩重修香巖寺 [3] 
據現存於北京市海淀區永豐屯香巖寺內一通殘碑記載:“都城德勝門外永豐屯,舊有彌勒院,日久傾圮。風雨不蔽,先師祖待,全老和尚駐錫於此。先師祥戒,行精嚴焚,修刻苦發願修。”又記:“宜妃娘娘出內帑數千……宜妃娘娘懿旨……萬壽之壇二……慈恩將寺中興作……宜妃娘娘買地三頃七十畝,作為該廟香火地,御前太監梁九公……經與每年三月,萬壽節四月,佛誕日十二月,宜妃娘娘中秋開道場,祝一人之有慶頌,萬福之攸。以後每年,宜妃派宮內太監來寺瞻禮……以垂祀雲,康熙六十一年,歲次王寅,仲秋穀旦。”通過以殘碑中斷斷續續的文字可知,宜妃郭絡羅氏與永豐屯香巖寺的重修,是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的。
另據村中老人李佔魁口述:香巖寺系康熙年間重修。相傳康熙年間,宜妃娘娘有病,晝夜聽見打擊樂器的聲響,不能入睡。康熙帝諭旨,京城內八剎、外八剎,嚴禁一週內吹打樂器。停止一週後,宜妃依然聽到聲響。又派宮中太監出宮盤查,查到永豐屯,聽到寺內有打擊樂器聲響。進廟查問,皇上有諭旨,不準打擊器樂,為何不遵旨,寺內主持遵旨立即停止。這天,宜妃果然聽不到聲響了。過幾天,太監傳旨寺內老方丈進宮給宜妃娘娘看病。老方丈進宮給宜妃娘娘診治,開處方後,娘娘服了幾服湯藥,不日痊癒。宜妃為表示對永豐屯寺內方丈的謝意,將老方丈召進宮,問,“賜多少銀兩?”老方丈回奏:“出家,要錢沒有用,只求娘娘開恩,重修廟宇。”時隔數日,宜妃乘鸞駕,又到永豐屯,見寺廟破敗不堪。長老跪迎寺門前,宜妃問長老,回奏只要一廟址。宜妃聽後降懿旨,賜地一百畝。回宮後,又將節省的香粉銀數萬兩,賜予修廟。重修後的寺廟,康熙帝御賜為香巖寺。鄉民感謝宜妃修廟功德,故俗為香粉寺。

宜妃史料記載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記載:
宜妃,郭絡羅氏。當聖祖崩時,妃方病,以四人舁軟榻詣喪所,出太后前,世宗見之,又傲,世宗為詰責宮監。子三:允祺、允禟、允禌,允禌十二歲殤。 [4] 
永憲錄》(清)蕭奭撰 朱南銑點校
惠妃良妃等衙門在蓮化諸皇后陵旁。惠妃之薨時日未詳。康熙二十年以嬪進位貴妃者四人。惠妃、宜妃、今皇太后德妃榮妃。自孝懿皇后崩。遂不立後。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顧最深。乾隆元年今上降諭。朕自幼齡蒙皇祖撫育宮中。命太妃、皇貴妃提攜看視。朕心感不忘。意欲兩太妃千秋後另建園寢。可於景陵哨後擇地營造。規制稍卑。抑以昭敬禮。欽此。則或雍正中所加封之太妃也。俟考。
康熙帝冊封宜嬪為宜妃冊文
尚書吳正治、持節進封宜嬪郭羅洛氏、為宜妃。冊文曰、朕惟治本齊家、茂衍六宮之慶。職宜佐內、備資四德之賢。恪恭久效於閨闈。升序用光以綸綍。諮爾宜嬪郭洛羅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動諧珩佩之和、克嫺於禮。敬凜夙宵之節、靡懈於勤。茲仰承太皇太后慈諭、以冊印、進封爾為宜妃。爾其祗膺晉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贊坤儀、迓鴻庥之方至。欽哉。

宜妃後宮排位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四十二的后妃排位順序記載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四十二的后妃排位順序記載
根據官方資料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四十二的后妃排位順序記載 [5] 
温僖貴妃
慧妃、惠妃、宜妃、榮妃、平妃、良妃、宣妃、成妃、順懿密妃、純裕勤妃、定妃

宜妃神位排位

乾隆二年奉旨:景妃園寢饗殿兩次間增造寢室牀龕,並定諸妃神位次序:
奉安温僖貴妃神位於中龕內居左,慧妃神位居右,惠妃神位次左,宜妃神位次右
奉安榮妃神位於西龕內居首,次平妃神位,良妃神位,宣妃神位。
乾隆六年,奉安成妃神位於東龕內居首,九年奉安順懿密妃神位在成妃神位之次,十九年奉安純裕勤妃神位在順懿密妃神位之次,二十二年奉安定妃神位在純裕勤妃之次。 [5] 

宜妃封諡釋義

宜妃的封號為“宜”,因為當時制度尚未健全,所以此封號是取自漢文喻意,滿文方面未作意譯,僅音譯作“i”。至宜妃薨逝之後的乾隆年間,當時制度規定後宮主位封諡之滿文必須意譯,故而將宜妃之封號重新意譯作“giyangga",意為“有理的”。 [8] 

宜妃相關事蹟

宜妃頗受康熙喜愛,康熙皇帝出征在外時,會命人向翊坤宮書信報平安,還會捎回當地特產,這雖不是獨一份的恩寵,但在後宮妃嬪裏也不多見。
宜妃是皇九子胤禟的生母。康熙末年九龍奪嫡的“亂世”中,胤禟與四阿哥胤禛成為政敵。康熙駕崩後,四阿哥登基。宜妃是胤禛政敵生母,又值病重無法行走,便命人抬着她乘軟榻奔喪,雍正帝因此乘機斥責宜妃乘軟榻出席舉哀。
宜妃身邊的侍從成為新皇帝監控的重點。九阿哥胤禟被排擠,派往西寧駐紮,與母親在翊坤宮辭行時也受到嚴密監控。雍正帝最終將胤禟革除宗籍,改名為塞斯黑(滿語,討厭的人)後賜死。雍正元年(1723年)宜妃遷居兒子胤祺府邸。
資料記載原文:
康熙六十一年(1723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上諭: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今朕新即大位,凡事遵循典制,率由舊章。當年皇太后見太皇太后禮,何等整齊嚴肅,眾母妃皆所睹悉。今聖母皇太后慈善謙遜,念舊情殷,不遽另行大禮,是聖母皇太后之禮。朕仰承聖母皇太后之意,盡心敬侍眾母妃,是朕之禮。大事方出,朕悲痛切至,心神恍惚,儀文所在,未曾傳知。但眾母妃自應照前遵行國禮。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挾腋可以行走,則應與眾母妃一同行禮,或步履艱難,隨處可以舉哀。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后前與眾母妃先後攙雜行走,甚屬僭越,於國禮不合。皇考未登梓宮前,倉促之際,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此等處,爾總管理當稟阻,乃並無一言道及,亦難免罪。朕若不傳,恐於國體乖違,所關重大。自傳之後,若仍前不改,定按國法治爾等之罪。

宜妃親屬成員

曾祖父:阿凱,世居沾河地方,與常舒同族
祖父:岸塔穆,佐領
父親:郭絡羅·三官保,工部侍郎兼佐領
兄弟:
道保,副都統
多普庫,佐領
特普庫,佐領
鄂普庫,郎中
塔布庫,司庫
丈夫: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
姐姐:郭貴人
侄女:
郭絡羅氏,特普庫之女,適已革副理事官宗室福元。
郭絡羅氏,鄂普庫之女,適閒散宗室納穆善。
郭絡羅氏,塔布庫之女,適鑲黃旗滿洲鈕鈷祿氏庫使陞牛莊筆帖式永壽。(永壽是額亦都第三子車爾格之孫:額亦都—第三子車爾格—第七子巴喀—第六子永壽)
侄子:色欽,司庫。明泰
兒子: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

宜妃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劇
演員
劇中名
劇照
1991年
許雅芝
-
1997年
鄧婕 [10] 
-
1998年
鄧婕 [11] 
-
2000年
鄧婕 [12] 
-
2003年
鄧婕 [13] 
2007年
-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