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322年

鎖定
2月16日東晉大將軍王敦在武昌起兵,王敦之亂爆發。
農曆四月,王敦攻佔石頭城,逼令晉元帝屈服求和。
後趙石勒南侵屬晉的黃河以南地區。
中文名
322年
事    件
王敦之亂爆發
年    代
成漢玉衡十二年
實    質
壬午年(馬年

322年紀年

壬午馬年);
成漢玉衡十二年
前趙光初五年
東晉永昌元年
前涼建興十年

322年本年年表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王敦終於難以忍受司馬睿的猜忌,起兵武昌,率大軍東向,強烈要求“清君側”。在起兵期間,他曾給司馬睿上疏多次,其中歷數了司馬睿的親信劉隗刁協的罪狀:“劉隗前在門下,邪佞諂媚,譖毀忠良,疑惑聖聽,遂居權寵,撓亂天機,威福自由,有識杜口。大起事役,勞擾士庶,外託舉義,內自封植;奢僭過制……”
公元322年登基,明帝(司馬紹)出生:公元298年--去世:公元325年(在位3年),司馬紹,元帝長子,從小就聰明伶俐,即位後,鞏固了東晉的統治。324年王敦叛亂,明帝親自化裝刺探王敦軍情,後平叛.死於325年,時年27歲。
永昌元年(322)正月十四日,王敦藉口清君側除劉槐,在武昌(今湖北鄂城)起兵反晉,沈充吳興(今浙江湖州西南)響應。三月,王敦前鋒杜弘進逼建康,晉將周札開門迎降,王敦便攻入石頭城,殺周[豈頁] 、戴淵晉元帝令公卿百官去拜見王敦,並任命他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江州牧,又封為武昌郡公,王敦未予接受;相反,他改換百官與諸軍鎮,為所欲為。四月,王敦退兵回武昌永昌二年(323)四月,王敦移師姑熟(今安徽當塗),自己擔任揚州牧,圖謀篡位。太守二年(324)五月,王敦病重。晉明帝司馬紹下詔討伐王敦,任命王導為大都督,温嶠都督東安北部諸軍事,郗鑑指揮從駕諸軍事,又詔徵蘇峻祖約等保衞京城。王敦以誅殺温嶠等為藉口,以兄含為元帥,率眾五萬進攻建康,再反朝廷。不久,王敦病死,王含軍被擊潰,王敦之亂平息。
王敦(266-324)字處仲。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由於司馬睿抑制王敦的勢力,王敦於公元322年2月16日晉元帝永昌元年正月十四日)寫了一道表文,指責劉隗是“佞邪讒賊”,宣佈“吾欲除君測之惡”,在武昌起兵反晉。不久將建康圍困,且襲擊石頭城晉元帝司馬睿見勢不妙,便讓劉隗等領精兵,速離建康,各奔前程。
永昌元年(後趙石勒四年,公元322年),徐龕擁兵泰山,在東晉、後趙政權中反覆無常。本年七月,後趙中山公石虎攻入泰山,擒殺徐龕。泰山一帶遂入後趙版圖。《晉書·元帝紀》、《資治通鑑·晉元帝紀》。
東晉十六國時期,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武強縣和武遂縣同屬武邑郡

322年歷史大事

王敦舉兵反晉
王敦自與朝廷不合,內不自安,元帝亦派戴淵鎮合肥,劉隗鎮淮陰以備敦。晉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以清君側除劉陶為名,在武昌(今湖北鄂城)舉兵反,沈充在吳興(今浙江湖州西南)起兵響應。王敦進至蕪湖,雙上表數刁協罪,元帝大怒,親率六軍征討,下令“有殺敦者,封五千户侯”。王敦起兵後,欲聯合梁州刺史甘卓東下,又遣參軍桓羆勸説譙王司馬氶共反,但遭司馬氶嚴詞拒絕。氶以虞悝長史,聯合零陵太守尹奉、建昌太守王循、衡陽太守劉翼、舂陵令易雄共同舉兵討敦。與此同時,司馬氶又派鄧騫至襄陽勸説尚在觀望的甘卓,與此同時,王敦則派樂道融再次聯絡甘卓,但樂道融惡王敦悖逆,反勸甘卓響應君命,共擊敦。甘卓於是意決,與巴東監軍柳純、南平太守夏侯承宜都太守譚該等聲言討敦。卓又派人約廣州陶侃、江西戴淵等共進助君。勤王之師。
光初五年(322)二月,前趙劉曜親率軍進攻氐帥左賢王楊難敵,難敵不能敵,退保仇池(今甘肅成縣西)。仇池氐及晉王司馬保故將楊韜、隴西太守梁勳均降於劉曜。曜乘勢將隴西萬餘盧遷往長安,並向仇池進攻。時值趙軍大疫,曜亦染上疾病,不得不中途退兵,但又懼楊難敵背後襲擊,於是派王獷説服難敵,令其投降,難敵遂向劉曜遣使稱藩,被授予假黃鉞、都督益、寧、南秦、涼、梁、巴六州隴上西域諸軍事、上大將軍、益寧南秦三州牧、武都王。
陳安原是晉王司馬保都尉,但為保部將張春等人所忌,張春暗殺陳安,不成。安於是自稱秦州刺史,向前趙劉曜稱藩。光初五年(322)二月求入朝,時值曜與氐王楊難敵作戰,染疾,不允見,安大怒,又疑曜已死,乃大掠而歸。曜乘馬車還,陳安俘獲曜將呼延實,令其共反曜,但遭拒絕,於是殺呼延實,並派兵追擊曜,為曜將所阻。陳安還歸上邽(今甘肅天水),隴上氐羌皆降附,眾達十餘萬,陳安遂自稱大都督假黃鉞大將軍、雍、涼、秦、梁四州牧、涼王,以趙募為相國。斬劉曜部將魯憑,曜痛哭不已。
王敦攻佔石頭城
永昌元年(322)二月,晉帝司馬睿令戴淵劉陶入衞建康司空王導率其宗族二十餘人每日詣台待罪,並呼周顗為之向皇帝陳情,曰:“伯仁,以百口累卿!”磾直入不顧,而暗上表屢明導無罪。於是元帝不記前嫌,三月,命導為前鋒大都督,加戴淵驃騎將軍,以周顗王邃為尚書左右僕射,帝親自被甲徇師,督促諸軍進發。王敦亦率軍東進,納杜弘之議,攻入石頭城(今江蘇南京清涼山),晉將周札開門迎降。元帝急調刁協、劉陶戴淵等圍攻石頭,均為王敦所敗。太子紹欲親率軍進攻,但為部下所阻。王敦進佔石頭後,不入朝,放士卒搶掠,元帝脱戎衣,易朝服,派人告王敦:“公若直逼前來,聯當君位以避賢路。”刁協劉隗自身難保,帝令二人避禍,協行至江乘(今江蘇句容北)為人所殺,送首於敦。陶奔後趙,官至主子太傅而卒。晉元帝又令公卿百官至石頭城拜見王敦;並封王敦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江州牧,進封武昌郡公,敦謝不受。敦又因晉太子紹有勇略,欲誣其不孝而廢之,但因晉臣不同意而未果。當月,王敦任司馬漾為太宰,加王導尚書令王廙為荊州刺史;改易用百官及諸軍鎮,轉徒黜廢者數百人,或朝行暮改,惟意所欲,謝鯤勸敦入朝,敦不肯,四月,敦還軍武昌
周顗戴淵死難
周顗字伯仁,安東將軍周浚之子;戴淵字若思,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周、戴向為元帝所重,王敦起兵反晉,顗支持晉帝反對叛亂,淵則還鎮京都,衞戍建康。王敦攻佔石頭城(今江蘇南京清涼山)後,晉帝令公卿百官晉見王敦,王敦見周、戴二人不屈, 又素忌二人之才,因探問王導意見,導三問三不答,於是敦下令將周、戴逮捕,周顗大罵:“賊臣王敦,傾覆社稷,枉殺忠臣;神祇有靈,當速殺之!”旋與戴淵被殺於石頭南門外。週年五十四歲,王敦叛亂平定後二人均被贈封。後王導得知周顗數上言救助自己,痛哭痛涕,曰:“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悔恨不已。
長沙失守,司馬氶被殺
司馬氶字敬才,晉宗室。司馬睿為晉王時被封為譙王。大將軍王敦有無君之心,氶勸晉元帝早為之備,帝遂任命氶為湘州刺史,以防王敦。永昌元年(322)初,敦舉兵反晉,氶遂聯合建昌太守王循、零陵太守尹奉等共同勤王聲討。王敦即派魏氶、李恆率軍二萬進攻長沙。長沙城池不固,人情震恐。但氶誓死守衞,同時派人求援於晉安南將甘卓,卓聞知王師已敗,遂停止不進。魏氶率軍攻不已,城中軍士死傷甚眾。四月,長沙城被攻陷,司馬氶等被擒,荊州刺史王廙承王敦旨意,殺之於武昌(今湖北鄂城)途中,年五十九歲。王敦平後,被贈為車騎將軍
甘卓被襲殺
甘卓字季思,丹楊(今江蘇南京南)人,司馬睿渡江,卓助平數次叛亂,因功進爵南鄉侯、於湖侯,任湘州刺史,後任安南將軍、梁州刺史,鎮守襄陽。永昌元年(322)初,王敦舉兵反,欲聯甘卓。卓居襄陽,居晉與王敦之間,向為雙方所爭。後經司馬氶、樂道融等勸説,始舉兵勤王,並向王敦進軍。當時司馬氶被圍長沙,卓本欲進兵,聞王敦已佔石頭城(今活江蘇南京清涼山),卓於是頓兵不前,又聞知周顗、戴淵被害,卓士氣低落,遂下令還軍。樂道融勸止不住,憂憤而卒。卓於是散兵佃作,同年五月,襄陽太守周慮密承王敦旨意,乘卓不備將其襲殺,並及諸子。後被追贈為驃騎將軍
羊氏卒
羊氏名獻容,泰山南成(今山東棗莊北)人。太安元年(302)立為惠帝皇后。成都王穎討伐長沙王乂,廢為庶人,處之金墉城陳眕等人攻伐成都王穎,又復後位。不久張方廢后張方挾持惠帝西遷長安,洛陽留台又復後。永興初年,張方廢后。河間王顒以後屢為奸人廢立,矯詔賜死,但未果。惠帝返洛陽,羊氏又復後位。不久,洛陽令又廢之,張方被殺後復位。晉懷帝即位,尊後為惠帝皇后。永嘉五年(311),劉淵攻陷洛陽,懷帝被俘,羊氏落入劉曜之後。曜即前趙皇位,立羊氏為後,羊氏亦傾心於曜,曾雲:“妾生於高門,……自奉巾櫛以來,始知天下有丈夫耳。”為劉曜生二子,於前趙光初五年(322)四月卒,諡曰獻文。
石勒殺徐龕
徐龕原為晉泰山太守。晉太光元年(318),彭城內史周撫石勒,晉派徐龕等攻討,後因爭攻,龕亦降石勒,自稱兗州刺史。次年八月,晉派羊鑑等率軍征討,太興三年(320)龕向石勒求援,但又疑石勒部將張敬襲己,乃殺趙將王伏都,復降東晉。元帝惡其反覆,不受,並令蔡豹代替羊鑑,繼續進攻。同時石虎亦率軍擊之。龕腹背受敵,乃送妻子為質復降石勒。但至太興四年(321)初,龕再次向東晉請降。後趙四年(322)二月,石勒派石虎率四萬精兵再次進攻徐龕,將其包圍。七月,石虎攻陷泰山,獲龕,石勒殺之於襄國(今河北邢台西南),並坑殺降卒三千人。
王廙,字世將,王導從弟,晉元北姨弟,元帝初鎮江左,王廙棄郡過江,被委以司馬,後鎮守石頭(今江蘇南京清涼山),領丞相軍諮祭酒。王敦啓用為寧遠將軍、荊州刺史。但後為馬俊、鄭攀等襲擊,奔逃江安。杜曾又與馬、鄭聯合北迎第五猗距廙,后王敦命甘卓等擊敗杜曾,廙復得荊州。因誅戮陶侃將佐而失眾心,被元帝調離。永昌元年(322)初,王敦反晉,元帝派廙勸誡王敦,反為敦所留。敦攻陷石頭城,以王廙為平南將軍、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同年冬十月,病卒。

322年史料記載

中宗元皇帝下永昌元年(壬午,公元三二二年)
春,正月,郭璞覆上疏,請因皇孫生,下赦令,帝從之。乙卯,大赦,改元
王敦以璞為記室參軍。璞善卜筮,知敦必為亂,己預其禍,甚憂之。大將軍掾穎川陳述卒,璞哭之極哀,曰:“嗣祖,焉知非福也!”
敦既與朝廷乖離,乃羈錄朝士有時望者,置己幕府,以羊曼及陳國謝鯤為長史。曼,祜之兄孫也。曼、鯤終日酣醉,故敦不委以事。敦將作亂,謂鯤曰:“劉隗奸邪,將危社稷,吾欲除君側之惡,何如?”鯤曰:“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敦怒曰:“君庸才,豈達大體!”出為豫章太守,又留不遣。
戊辰,敦舉兵於武昌,上疏罪狀劉隗,稱:“隗佞邪讒賊,威福自由,妄興事役,勞擾士民,賦役煩重,怨聲盈路。臣備位宰輔,不可坐視成敗,輒進軍致討。隗首朝懸,諸軍夕退。昔太甲顛覆厥度,幸納伊尹之忠,殷道復昌。願陛下深垂三思,則四海乂安,社稷永固矣。”沈充亦起兵於吳興以應敦,敦以充為大都督、督護東吳諸軍事。敦至蕪湖,又上表罪狀刁協。帝大怒,乙亥,詔曰:“王敦憑恃寵靈,敢肆狂逆,方朕太甲,欲見幽囚。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今親帥六軍以誅大逆,有殺敦者,封五千户侯。”敦兄光錄勳含乘輕舟逃歸於敦。
太子中庶子温嶠謂僕射周顗曰:“大將軍此舉似有所在,當無濫邪?”顗曰:“不然。人主自非堯、舜,何能無失,人臣安可舉兵以脅之!舉動如此,豈得雲非亂乎!處仲狼抗無上,其意寧有限邪!”
敦初起兵,遣使告梁州刺史甘卓,約與之俱下,卓許之。及敦升舟,而卓不赴,使參軍孫雙詣武昌諫止敦。敦驚曰:“甘侯前與吾語云何,而更有異?正當慮吾危朝廷耳!吾今但除奸兇,若事濟,當以甘侯作公。”雙還報,卓意狐疑。或説卓:“且偽許敦,待敦至都而討之。”卓曰:“昔陳敏之亂,吾先從而後圖之,論者謂吾懼逼而思變,心常愧之。今若復爾,何以自明!”卓使人以敦旨告順陽太守魏該,該曰:“我所以起兵拒胡賊者,正欲忠於王室耳。今王公舉兵向天子,非吾所宜與也。”遂絕之。
敦遣參軍桓羆説譙王承,請承為軍司。承嘆曰:“吾其死矣!地荒民寡,勢孤援絕,將何以濟!然得死忠義,夫復何求!”承檄長沙虞悝為長史,會悝遭母喪,承往吊之,曰:“吾欲討王敦,而兵少糧乏,且新到,恩信未洽。卿兄弟,湘中之豪俊,王室方危,金革之事,古人所不辭,將何以教之?”悝曰:“大王不以悝兄弟猥劣,親屈臨之,敢不致死!然鄙州荒弊,難以進討;宜且收眾固守,傳檄四方,敦勢必分,分而圖之,庶幾可捷也。”承乃囚桓羆,以悝為長史,以其弟望為司馬,督護諸軍,與零陵太守尹奉、建昌太守長沙王循、衡陽太守淮陵劉翼、舂陵令長沙易雄,同舉兵討敦。雄移檄遠近,列敦罪惡,於是一州之內皆應承。惟湘東太守鄭澹不從,承使虞望討斬之,以徇四境。澹,敦姊夫也。
承遣主簿鄧騫至襄陽,説甘卓曰:“劉大連雖驕蹇失眾心,非有害於天下。大將軍以其私憾,稱兵向闕,此忠臣義士竭節之時也。公受任方伯,奉辭伐罪,乃桓、文之功也。”卓曰:“桓、文則非吾所能,然志在徇國,當共詳思之。”參軍李梁説卓曰:“昔隗囂跋扈,竇融保河西以奉光武,卒受其福。今將軍有重望於天下,但當按兵坐以待之,使大將軍事捷,當委將軍以方面,不捷,朝廷必以將軍代之。何憂不富貴,而釋此廟勝,決存亡於一戰邪?”騫謂梁曰:“光武當創業之初,故隗、竇可以文服從容顧望。今將軍之於本朝,非竇融之比也;襄陽之於太府,非河西之固也。使大將軍劉隗,還武昌,增石城之戍,絕荊、湘之粟,將軍欲安歸乎!勢在人手,而曰我處廟勝,未之聞也。且為人臣,國家有難,坐視不救,於義安乎!”卓尚疑之。騫曰:“今既不為義舉,又不承大將軍檄,此必至之禍,愚智所見也。且議者之所難,以彼強而我弱也。今大將軍兵不過萬餘,其留者不能五千;而將軍見眾既倍之矣。以將軍之威名,帥此府之精鋭,杖節鳴鼓,以順討逆,豈王含所能御哉!溯流之眾,勢不自救,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尚何顧慮邪!武昌既定,據其軍實,鎮撫二州,以恩意招懷士卒,使還者如歸,此呂蒙所以克關羽也。今釋必勝之策,安坐以待危亡,不可以言智矣。”
敦恐卓於後為變,又遣參軍丹楊樂道融往邀之,必欲與之俱東。道融雖事敦,而忿其悖逆,乃説卓曰:“主上親臨萬機,自用譙王為湘州,非專任劉隗也。而王氏擅權日久,卒見分政,便謂失職,背恩肆逆,舉兵向闕。國家遇君至厚,今與之同,豈不違負大義!生為逆臣,死為愚鬼,永為宗黨之恥,不亦惜乎!為君之計,莫若偽許應命,而馳襲武昌,大將軍士眾聞之,必不戰自潰,大勳可就矣。”卓雅不欲從敦,聞道融之言,遂決,曰:“吾本意也。”乃與巴東監軍柳純、南平太守夏侯承、宜都太守譚該等露檄數敦逆狀,帥所統致討。遣參軍司馬贊、孫雙奉表詣台,羅英至廣州約陶侃同進。戴淵在江西,先得卓書,表上之,台內皆稱萬歲。陶侃得卓信,即遣參軍高寶帥兵北下。武昌城中傳卓軍至,人皆奔散。
敦遣從母弟南蠻校尉魏乂、將軍李恆帥甲卒二萬攻長沙。長沙城池不完,資儲又闕,人情震恐。或説譙王承,南投陶侃或退據零、桂。承曰:“吾之起兵,志欲死於忠義,豈可貪生苟免,為奔敗之將乎!事之不濟,令百姓知吾心耳。”乃嬰城固守。未幾,虞望戰死,甘卓欲留鄧騫為參軍,騫不可。卓乃遣參軍虞衝與騫偕至長沙,遺譙王承書,勸之固守,當以兵出沔口,斷敦歸路,則湘圍自解。承復書稱:“江左中興,草創始爾,豈圖惡逆萌自寵臣!吾以宗室受任,志在隕命;而至止尚淺,凡百茫然。足下能卷甲電赴,猶有所及;若其狐疑,則求我於枯魚之肆矣。”卓不能從。
二月,甲午,封皇子昱為琅邪王。
後趙王勒立子弘為世子。遣中山公虎將精卒四萬擊徐龕。龕堅守不戰,虎築長圍守之。
趙主曜自將擊楊難敵,難敵逆戰,不勝,退保仇池仇池諸氐、羌及故晉王保將楊韜、隴西太守梁勳皆降於曜。曜遷隴西萬餘户於長安,進攻仇池。會軍中大疫,曜亦得疾,將引兵還;恐難敵躡其後,乃遣光國中郎將王獷説難敵,諭以禍福,難敵遣使稱籓。曜以難敵為假黃鉞,都督益、寧、南秦、涼、梁、巴六州、隴上、西域諸軍事,上大將軍、益、寧、南秦三州牧、武都王。
秦州刺史陳安求朝於曜,曜辭以疾。安怒,以為曜已卒,大掠而歸。曜疾甚,乘馬輿而還。使其將呼延寔監輜重於後,安邀擊,獲之,謂寔曰:“劉曜已死,子尚誰佐!吾當與子共定大業。”寔叱之曰:“汝受人寵祿而叛之,自視智能何如主上?吾見汝不日梟首於上邽市,何謂大業!宜速殺我!”安怒,殺之,以寔長史魯憑為參軍。安遣其弟集帥騎三萬追曜,衞將軍呼延瑜逆擊,斬之。安乃還上邽,遣將襲汧城,拔之。隴上氐、羌皆附於安,有眾十餘萬,自稱大都督、假黃鉞、大將軍、雍、涼、秦、梁四州牧、涼王,以趙募為相國。魯憑對安大哭曰:“吾不忍見陳安之死也!”安怒,命斬之。憑曰:“死自吾分,懸吾頭於上邽市,觀趙之斬陳安也!”遂殺之。曜聞之,慟哭曰:“賢人,民之望也。陳安於求賢之秋而多殺賢者,吾知其無所為也!”
休屠王石武以桑城降趙,趙以武為秦州刺史,封酒泉王。
帝徵戴淵劉隗入衞建康。隗至,百官迎於道,隗岸幘大言,意氣自若。及入見,與刁協勸帝盡誅王氏;帝不許,隗始有懼色。
司空導帥其從弟中領軍邃、左衞將軍廙、侍中侃、彬及諸宗族二十餘人,每旦詣台待罪。周顗將入,導呼之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顧。既見帝,言導忠誠,申救甚至;帝納其言。顗喜飲酒,至醉而出,導猶在門,又呼之。顗不與言,顧左右曰:“今年殺諸賊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後。”既出,又上表明導無罪,言甚切至。導不之知,甚恨之。
帝命還導朝服,召見之。導稽首曰:“逆臣賊子,何代無之,不意今者近出臣族!”帝跣而執其手曰:“茂弘,方寄卿以百里之命,是何言邪!”
三月,以導為前鋒大都督,加戴淵驃騎將軍。詔曰:“導以大義滅親,可以吾為安東時節假之。”以周顗為尚書左僕射,王邃為右僕射。帝遣王廙往諭止敦;敦不從而留之,廙更為敦用。徵虜將軍周札,素矜險好利,帝以為右將軍、都督石頭諸軍事。敦將至,帝使劉隗軍金城,札守石頭,帝親被甲徇師於郊外。以甘卓鎮南大將軍侍中、都督荊、梁二州諸軍事,陶侃領江州刺史;使各帥所統以躡敦後。
敦至石頭,欲攻劉隗。杜弘言於敦曰:“劉隗死士眾多,未易可克,不如攻石頭。周札少恩,兵不為用,攻之必敗,札敗則隗自走矣。”敦從之,以弘為前鋒,攻石頭,札果開門納弘。敦據石頭。嘆曰:“吾不復得為盛德事矣!”謝鯤曰:“何為其然也!但使自今已往,日忘日去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