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陶

(東漢時期歷史人物)

鎖定
劉陶(?-185年),字子奇,又名偉,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濟北貞王劉勃之後。中國東漢文學家、經學家。 [3] 
漢桓帝時大將軍梁冀擅權,荒飢連年,災異數見。劉陶時遊於太學,乃上疏陳事,遍陳三代以來興衰之由,以刺時政之昏亂,言辭峻切,不避權貴。後舉孝廉,歷仕順陽長、侍御史、尚書令、京兆尹、諫議大夫,頗為漢靈帝倚重。嘗以天下亂政多由宦官擅權而起,故奏舉天下大亂之八事,皆歸咎於宦寺,以此得罪諸中常侍,乃共譖其與賊通情,以此下獄,自閉氣而死。 [3] 
《後漢書》本傳載劉陶著書數十萬言,又作《七曜論》《匡老子》《反韓非》《復孟軻》諸篇,及上書言當世便事、條教、賦、奏、書、記、辯疑,計百餘篇。《文心雕龍·誄碑》稱劉陶誄文典章雅潔,“劉陶誄黃,並得憲章,工在簡要”。 [3] 
別    名
劉偉
子奇
所處時代
東漢
出生地
潁川潁陰
逝世日期
約185
主要作品
《匡老子》,《反韓非》
本    名
劉陶

劉陶人物生平

劉陶早期經歷

劉陶,字子奇,一名偉,潁川郡潁陰縣人,濟北貞王劉勃之後。
大將軍梁冀專權,漢桓帝沒有兒子,連年饑荒,災異常有發生。劉陶這時在太學遊學,上疏皇帝勸阻鑄錢,後來説我是東野狂夫,闇昧不明大義,今就所問,對答如上。自己知道一定要獲罪,為天下的人所恥笑。皇帝終於不鑄錢。 [1] 
劉陶舉孝廉,任為順陽長。因病免官,沒有好久,授侍御史

劉陶張角之亂

漢靈帝久聞其名,幾次召見劉陶。當時鉅鹿張角假託大道,劉陶上書朝廷説張角妖惑百姓這件事,皇帝始終不醒悟,卻下詔要劉陶編次《春秋》條例。
公元184年,張角作亂,天下騷動,帝追想劉陶的話,封劉陶為中陵鄉侯,三遷尚書令

劉陶數次勸諫

因為劉陶所舉薦的人將為尚書,不好與他同列,請求放在編制以外,做個閒散人員。於是任為侍中。
因為劉陶多次痛切勸諫,權臣都怕他,於是調到京兆尹。到京兆尹職,朝廷讓劉陶提交千萬的修宮錢。所謂“修宮錢”,就是“買官錢”,劉陶清貧,又以花錢買官為可恥,於是託病不辦公。 [1] 

劉陶閉氣而死

皇帝素重劉陶的才華,原諒了他的罪過,徵授諫議大夫
當時,國家的局勢,一天比一天危險,外寇內賊,極為囂張,劉陶再次上書後,閉氣而死,四海之內,沒有不悲痛的。

劉陶軼事典故

查辦不法
劉陶到任縣裏,大奸巨猾不少,宣言招募吏民中勇猛有氣力,能夠不怕死的,不管是不是亡命之徒,或者隱藏的壞人,於是劍客等十多人,都來應募。劉陶譴責他們以前的罪過,要看他們今後的表現,使他們各個結納他們的相好,得數百人,都全副武裝,等待命令。靠這些人,劉陶查辦那些奸猾不法分子,捉拿歸案,有如神明。

劉陶主要成就

劉陶太學上疏

劉陶這時在太學遊學,上疏説:“我聽説人如果沒有天地,就不能生活,天地沒有人,就無所謂靈。所以皇帝沒有人不立,人沒有皇帝就不得安寧。天和帝,帝和人,就像頭與足一樣,是相互依存才得行走的。我想皇上年壯德高,如日中天,繼承常存的慶典,遵循不變的制度,眼不看戰爭的事,耳不聽兵車的聲音,天災沒有肌膚之痛,地震、日食也無損於聖體。所以藐視三光的變異,老天爺發怒也置之不理。我想高祖自布衣起兵,收拾暴秦的弊政,消滅各種稱王稱霸的勢力,集合離散的百姓,救死扶傷,才成帝業,功勞很大啊!很辛苦啊!
福澤流遺皇位,到了陛下。陛下既不能為祖宗的典則增加光采,反而忽視高祖取天下的勤勞,利器隨便借人,國家權力旁落,使一般刑餘的小人,殘虐百姓,為害國家,不管遠近,都受了他們的侵害。所以上天降下災異,警戒皇上,皇上還不醒悟,使虎豹紛紛到校場裏打洞,狼在春囿中‘養兒育女’,這難道是唐治理國家,愛惜百姓的意思嗎?
又,現在牧守長吏,上下貪財,好比大豬長蛇,像蠶吃桑葉一樣,吞噬國家的財富;錢是平反冤獄的靈魂,貧困的人只能作飢寒的鬼。高門獲殺身之禍,富户受妖叛之罪;死了的在墳墓裏含悲,生着的愁苦憂傷,遍於天下;這些是我常為之嘆息不已的。並且,秦朝將亡的時候,正直不阿進行勸諫的人,往往遭到殺害,而那些阿諛諂媚的人,往往受到獎勵,好的言語,忠臣不敢説,國家的命運,出於害人者的口。 [1] 
趙高車府令,閆樂就得以在咸陽與趙高同謀殺害胡亥。權柄自己不能掌握也不知道,威力自己不能行使也不管,成功與失敗的形勢,古今一樣,請皇上遠看強秦的所以覆滅,近看哀帝、平帝時的變亂,得與失是明擺着的,為禍為福。清楚可見。“我又聽説危世不是仁者不能扶,亂世不是智者不能救。所以武丁傅説,就消除了鼎耳雉鳴的災禍,位得安寧;周宣王仲山甫,以解夷王、厲王的荒亂。
冀州刺史南陽朱穆,前烏桓校尉我同郡人李膺,都是正直清廉,品德純貞。朱穆從前在冀州,執法公平,摧破奸黨,掃清全境。李膺為牧守,以身作則,治軍作戰,威名遠揚北方。他們真是中興優秀的輔佐人才,是國家的柱石。應當要他返回朝廷,輔助王室,上同七曜,光明普照,下鎮萬國,天下太平。
我敢於在拒諫的當朝,説這麼一些不合時宜的話,如同冰霜見了太陽,一定要被消滅的。我先是悲天下的可悲,現在天下當悲我的愚蠢啊!”書送上去,皇帝沒有采納。

劉陶鑄錢上疏

當時有人上書説因為貨輕錢薄,所以國家貧困,應當改鑄大錢。這事皇帝下詔四府百官及太學討論。劉陶上議説:“先聖先王奉天造事,與百姓同行同止。建功立業,大家都高興地去幹;興師動眾,軍士都樂於聽命。例如興建靈台,百姓就如兒子一樣都來參加,周武王振旅,戰士就如鳧得水藻一樣喜悦。都是一舉一動,合于時宜,順於人道。我敬讀鑄錢詔知道,皇上為了統一輕重的意見,訪到平民百姓,不遺貧賤。“
大抵現在可憂的事,不在於錢,而在於百姓餓肚子。生民養育的原則,是先要使他們有飯吃,然後才談到有錢用。先王觀天象,育萬物,教百姓按時勞動,男的努力種田,女的不下機杼。這樣君臣之道得以行,王路的教化得以通。這樣説來,糧食為國家之寶,是百姓最貴重的東西。近年以來,好好的莊稼,被蝗蟲吃得乾乾淨淨。紡織不能滿足公私的需求。所急的是一日兩餐,所害怕的是國家的勞役無已,難道還談得上什麼錢貨的厚薄,銖兩的輕重嗎!即使現在沙礫化為黃金,瓦石變為卞和之玉,百姓渴了沒有喝的,飢了沒有吃的,雖有三王的純德,唐虞的文明,還不能擔保國家內部不發生亂子啊!百姓可以百年沒有錢貨,不可一天沒有飯吃。所以糧食是最急需的。談論錢貨的人,不知道農業是根本,老是説鑄錢最方便。 [1] 
有的甚至想趁機詐騙,謀取國家的財利。國家的財利被謀取得差不多了,他們更加放肆爭奪,於是造鑄錢貨的事發生了。大概一萬個人鑄錢,一個人奪取,還不能供給,何況現在是一個人鑄錢,一萬個人奪取呢!雖把陰陽作炭,萬物當銅,用不吃飯的百姓,使用肚子不餓的官吏,還是不能滿足這種無止境的貪求的。要想使老百姓豐衣足食,關鍵在於停止勞役,禁止剝奪。這樣百姓不勞苦而自會豐足。
皇上聖德,同情海內百姓的憂愁悲痛,感於天下的財用乏竭,想鑄錢統一貨幣,解決這種困難,這好比養魚於滾燙的鍋中,棲鳥於燃燒的樹上。水與木,本是魚和鳥生活的地方,用的不是時候,一定要至焦爛。請皇上對百姓減輕一點剝削,鑄錢的事以後再説。聽聽百姓的歌謠,採訪路人的所悲,看日、月的被食,星辰的錯行,山川的崩塌。天下的人心,國家的大事,在這裏都可以看得分明,沒有任何迷惑的地方了。“
我曾經讀《詩經》,讀到鴻雁於野的篇章,敍述百姓的勞苦,實在可憐極了。百堵牆壁,要同時築起,不顧百姓死活,我喟然長嘆,不忍卒讀。最近聽見征夫飢餓勞苦的叫聲,比鴻雁之歌,更加悽慘。是以追想到從前魯國漆室邑的女兒,靠着柱子哭,大概也是看到魯國徵役太重,百姓生活太苦,國家有復亡的危險嗎?
我看了《詩經》上‘白駒’詩,憂恐..徨,不能睡覺。現在廣闊的土地得不到耕種,百姓沒有飯吃。一羣害人精,削尖腦殼往上鑽,拿了國家的權位,橫行天下。烏鴉強奪求飽,肌膚骨頭也都吞下,沒有個滿足。真怕役夫、窮匠,突然興起於勞作之中,捲起袖子,扔掉斧子,登高一呼,愁苦怨恨的百姓,響應雲集,八方分崩離析,國家魚爛,雖有一尺見方那樣大的錢,也不能救。國家的危險,有如舉起函牛那樣大的鼎,掛在纖細枯槁的木尖。這是詩人懷念國家,不禁流淚的原因。“

劉陶黃巾上疏

劉陶與奉車都尉樂松議郎袁貢聯名上疏説“:先聖先王用天下人的耳目去看去聽,所以沒有看不見聽不到的事物。現在張角的黨羽,不可勝數。以前司徒楊賜請得詔書,切責州郡,保護遣送流民,因楊賜不在位,沒有對張角黨羽進行逮捕。雖然是遇上赦令,但他們還是沒有解散。四方暗裏説,張角等人潛入京師,打聽朝廷政事,禽獸為心,互相呼應。州郡害怕,不想報告朝廷。只是你告我,我告你,不肯公之於文字。應該明確下詔,有捉拿到張角的,獎賞為國士。如有看到張角不捉拿的,與張角同罪。”

劉陶憂國上疏

劉陶憂國家崩潰壞亂,又上疏説:“我聽説急事來臨,説話不能慢條斯理,痛心疾首的事,説起來不能小聲小氣。國家前有張角造亂,後遭邊章寇掠。我一聽到羽書告急的聲音,心中像火一樣焚,四體發抖。現在西羌雜種,擅自委派將帥,大多是段赹時的官吏,他們熟習戰爭,山川形勢瞭如指掌,變詐多端。我曾經擔心他們出人不意,從河東、馮翊抄襲西軍的後路,東去函谷,臨高據險。現在果然已經進攻河東,可怕的是轉而突擊上京。這樣,南邊的道路斷絕,車騎將軍的部隊孤立無援,關東驚恐,四方動搖,命令無人來,叫人無人應,雖有田單、陳平的計策,也不起作用。
我從前驛馬上奏。要馬上停止各郡賦調,希望能夠安定。事情交主管部門,擱置到今天,無人問訊。現在三郡的老百姓都已經逃跑了,南走武關,北去壺谷,土崩瓦解,恐怕還在後面呢。現在剩下來的,還有十分之三四,軍吏士民悲愁相守,百姓有逃走退死的思想,沒有上前線戰鬥求生的計策。西邊的敵人漸漸向前,離我軍的陣地很近了,胡人的騎兵,已經到了各陵園。
將軍張温,精強勇敢,而領導朝夕迫促,軍隊沒有後援,假使一旦失敗,是不可挽救的。我自己知道話説多了討人厭,但還是説個不停的,是因為國家安寧,我就得到幸福,國家危亂,我就先亡了。特再陳當今緊急要事八條,請馬上採納。”所謂八事,主要是説國家大亂,都是由於宦官。宦官急了,大家誣陷劉陶説“:從前張角的事發生,詔令、威恩並用,自此以後,各各悔改。現在四方安定,劉陶痛惡朝廷政治清明,專門大説特説張角妖孽,州郡沒有上報,劉陶根據什麼知道的呢?我們懷疑劉陶與賊通來往。”於是逮捕劉陶,關進黃門北寺獄中,天天拷問鞭撻,劉陶自己知道必死無疑。對使者説“:朝廷以前封我為中陵鄉侯時怎麼説的?現在反因此受誣陷。可恨的是不能與伊尹、太公同流,而與微子、箕子比干同輩。”

劉陶個人著作

劉陶著書數十萬言,又作《七曜論》、《匡老子》、《反韓非》、《復孟軻》及上書言當世便事、條教、賦、奏、書、記、辯疑,共百餘篇。
劉陶熟悉《尚書》、《春秋》,為這兩本書作了註解。推重夏侯建夏侯勝、歐陽和伯三家《尚書》及古文,改正文字七百多處,名曰《中文尚書》。

劉陶人物評價

漢朝吏民思念他,做了一首歌“:鬱鬱不樂,思我陶君,何時再來,安此下民。”
范曄:劉陶為人平易,不注重小節。所交朋友,一定是志同道合的,各人的嗜好不同,雖富貴也不求合;感情趣味如果相同,貧賤也不能改變其意。同宗劉愷,因有雅德著名,他獨看得起劉陶。
鍾敬伯:人有死重於泰山者,非以其能死也,以其死而不死也。劉陶、陳耽,忠言逆耳,可對漢先帝於地下而無愧,非所謂重泰山之死哉。 [2] 

劉陶史籍記載

《後漢書 卷五十七·杜欒劉李劉謝列傳》 [1] 
《後漢紀·靈帝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