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鑄錢

鎖定
錢幣鑄造是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金屬鑄造行業。歷代鑄造大量錢幣,從一個側面反映古代鑄造技術的成就。中國最早的貨幣是貝。隨着商品交換的擴大,商代開始鑄造銅貝。這是最早的鑄造金屬貨幣。考古發掘資料表明,金屬貨幣的廣泛鑄造和使用,開始於春秋戰國之際。秦漢以後鑄造統一的貨幣。
中文名
鑄錢
定    義
錢幣鑄造
本    質
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金屬鑄造行業
意    義
反映古代鑄造技術的成就

鑄錢歷史沿革

考古發現最早的陽文銅質錢範盒屬於春秋戰國時的齊國。齊國故都臨淄出土一件“齊去(法)化(貨)”銅範盒,呈長方形,背面平整,四周有邊,內底平列兩把陽文齊刀幣,直澆口居於中心,內澆口與刀背和柄相接,兩側設有定位的子母榫(圖1)。它所翻製出的泥範具有統一的規格,可以鑄出大小相等輕重一致的刀幣。將許多範片層疊合起來,外面用草拌泥包糊,烘烤後成為一套疊鑄範,利用中心的垂直澆道,可以一次鑄成多個錢幣。可用於直接鑄錢的陰文銅範,設有合範用的子母榫,範面中心開設直澆道,兩側設內澆口與各錢腔相通,錢腔對稱排列,有兩排、四排、六排、八排等(圖2)。
西漢鑄錢在模具設計、造型材料選擇和澆鑄系統安排等方面都有新的發展。鑄範形狀有長方形、橢圓形和圓形三種,其中以圓形範最多。東漢時出現兩端澆鑄的石範,呈長方形,分正背兩扇,每扇刻四個“契刀五百”錢腔,兩端不相連通,各開一個澆口,合範後先澆鑄一端,反過來再澆鑄另一端。此錢較長,澆鑄時容易憋氣,在刀幣柄部開氣孔,保證鑄錢的質量。
唐代開始用錢模製範。據《唐會要》記載:鑄開元通寶時已採用蠟模。明代鑄錢時用錫雕制“母錢”(錢模),將它鋪在特製的框面上,反覆做成十多框錢範,用繩捆綁在一起進行澆鑄。這種工藝一直流傳到清末。

鑄錢錢幣鑄範

錢幣的鑄範分為泥範、石範、銅範、鐵範四種(見範)。早期鑄錢的泥範如山東臨淄出土的齊國刀幣範,將錢的形狀直接刻在泥質範面上,每個範都是單獨刻制的,因此鑄出的錢幣大小輕重不完全一樣。齊國鑄造“齊去化”和“?六化”、秦“半兩”、西漢“半兩”、東漢“契刀五百”、“大泉五十”都用石範。這些石範的錢腔均為陰文,可直接用來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