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丁人物生平
編輯武丁繼承王位
武丁是商王盤庚的侄子,商王小乙之子。相傳,武丁少年時期遵父命行役於外,與平民一同勞作,得以瞭解民眾疾苦和稼穡艱辛,
[3]
與下層民眾比較接近。武丁在位前,是一個“舊勞於外,爰暨小人”,武丁長期在外,不能不認為是小乙的有意安排;馬融曾説,武丁為太子時,其父小乙使行役,有所勞苦於外,與小人從事,知小人艱難勞苦。
武丁即位之初
武丁繼位之初,朝中並非無人可用,《尚書·説命中》:“台小子舊學於甘盤。”《史記·殷本紀》:“帝武丁即位… …三年不言,政事決定於冢宰,以觀國風。”可見,除舊有的官僚體系外,武丁既有可託政事的冢宰,又有可以師事之的甘盤,並不缺乏治國的人才。後來,武丁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説擔任宰相,輔佐朝政。傅説盡力輔佐武丁,將商朝治理得很好。
[5]
史籍中多有記載:《墨子·尚賢》:“昔者傅説被褐帶縈,庸築於傅巖,武丁得而舉之,立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者傅説居於北海之州,圜土之上,衣褐帶索,庸築於傅巖之城。武丁得而舉之,立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孟子·告子下》:“傅説舉於版築之間。”《國語·楚語》:“昔武丁能聳其德… …而又使以夢象旁求四方之賢,得傅説以來,升以為公,而朝夕規諫。”《史記·殷本紀》記載:“武丁… …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商大治。故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説”。
武丁利用“夢帝賚予良弼”的策略提高了傅説的宗教地位,同時也極力提高傅説在行政系統中的地位,稱傅説“朝夕納誨,以輔台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啓乃心,沃朕心,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闢。俾率先王,迪我高後,以康兆民”,
[6]
使之成為權力系統中的關鍵人物。
武丁加強王權
武丁利用傅説進行強化王權的同時,也在理論和制度上對採取了集中權力的措施,集中王權的方法主要集中於三個方面,《尚書·説命》中比較詳細的記載:一是強調“惟天聰明,惟聖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乂”的君臣秩序。二是改革用人制度,加強商王對官員的任免權。“官不及私暱,惟其能;爵罔及惡德,惟其賢。”建立任人唯能、任人唯賢的規則,力圖改變盤庚所強調的“惟圖任舊人共政”的用人模式,“最終取得了對官吏的最終任免權”。
[7]
這實際上是對舊貴族在任職特權上的否定,大大加強了商王選拔官員的自由度,對王權的加強具有積極的意義。三是改革祭祀制度,把神權掌握到商王手中。商代前期與王權對立的貴族主要是依靠神權,《尚書·君 》:“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於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所以列舉的權臣皆是“格於上帝”的巫師,神權構成對王權的主要威脅。商代的神權最主要表現於祭祀權,研究表明,武丁前期的祭權十分分散,多種非王卜辭都有頻繁祭祀祖先的記錄,有的甚至祭祀商王的遠祖。針對這種情況,武丁提出:“黷予祭祀時謂弗欽。禮煩則亂,事神則難”,對祭祀進行改革。
武丁為政舉措
編輯武丁政治
- 封官
對新的領土,或直接封給征伐的將領等,如象雀就被封為“雀侯”;或封當地臣服的氏族方國首領為侯伯,象犬侯、祝伯等。甲骨文中被封的侯有五十餘個,伯有近四十個,數量不少,這一方面也可説明,被商征服的氏族方國何其多。此外,臣服於商的氏族方國,對王朝不僅有貢納義務,還經常奉命征伐,象倉侯虎曾奉王命伐免方,侯告也奉王命伐夷方等。
- 聯姻
甲骨文中常能見到商王族與氏族、方國聯姻的事。一般是商先通過征伐使之臣服,然後再聯姻,或娶諸侯之女為妃,或將王室之女嫁於侯伯等。這對鞏固商與諸侯的關係,加強國家一統的力度,還是頗有成效。縱觀中外歷史,聯姻都是國與國聯絡的一種重要手段。
- 築城
在征服的地方建築城邑,後可能再武裝殖民,甲骨文中就常有“在麓北東作邑於之”此類的記載,這是對統治新的疆域應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舉措。當時,商四周的氏族方國不少還處於原始落後的遊牧生活階段,武丁此舉,實際上也算是在這些地區播撒文明的種子。
武丁軍事
武丁鑑於朔方、土方經常侵擾商朝邊地和屬國,甚至聯合威脅商朝西北邊安全,於是採取各個擊破之策,多次遣將發兵進攻,又親自統兵出征,終將朔方、土方征服。用長達三年時間平定鬼方。發重兵擊敗羌方,俘獲大批羌人充當奴隸。統兵南征,深入荊楚之地,擊敗荊楚軍,俘獲甚多。還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
[3]
- 對土方之戰
- 對鬼方之戰
鬼方是比土方更偏北的一個遊牧民族,是後來強大的匈奴民族的祖先,武丁時期對鬼方的戰爭進行的特別激烈,持續時間也很長,最後以商朝勝利而告終,不過,從以後匈奴的發展來看,武丁只是暫時將鬼方驅趕而解除它對商朝北部的威脅,並沒有徹底擊潰。
[11]
- 對羌方之戰
羌方是商朝西部的一個部落,主要活動在今陝西西部及甘肅一帶,地廣人眾,十分強大,其中最重要的兩個部落是北羌和馬羌,他們與商朝的關係和戰不定,卜辭記載,武丁對羌方的戰爭,一次就曾調動一萬三千人,商朝人俘獲的羌方人只有很少一部分成為生產者,上至方伯,下至一般的羌民的絕大多數,都在商王頻繁地祭祀中充當敬獻給神靈的犧牲。
[11]
武丁趣聞軼事
編輯武丁繼位後,想使商朝復興,但沒有得力的大臣輔佐,武丁因此三年不説話,將政事交由冢宰處理,自己則觀察國家風氣。
[4]
有一次,武丁夜晚做夢遇到一個聖人,名叫説。武丁按夢中見到的形貌觀察羣臣百官,但發現都不是在夢中所見之人。於是武丁派百官各處尋找,終於在一個叫傅險的地方找到説。當時説正服刑,在傅險築路,把他帶來見武丁,武丁説:“正是他。”武丁與他談話後,認為他果然是一位聖人。便任命他為宰相,説輔佐武丁將商朝治理得很好。武丁於是就用傅險作為他的姓,稱做傅説。
[5]
武丁人物評價
編輯- 左丘明《國語·楚語》:昔殷武丁能聳其德,至於神明,以入於河,自河徂亳,於是乎三年,默以思道。卿士患之,曰:‘王言以出令也,若不言,是無所稟令也。’武丁於是作書,曰:‘以餘正四方,餘恐德之不類,茲國故不言。’如是而又使以象夢旁求四方之賢,得傅説以來,升以為公,而使朝夕規諫,曰:‘若金,用女作礪。若津水,用女作舟。若天旱,用女作霖雨。啓乃心,沃朕心。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視地,厥足用傷。’若武丁之神明也,其聖之睿廣也,其智之不疚也,猶自謂未乂,故三年默以思道。既得道,猶不敢專制,使以象旁求聖人。既得以為輔,又恐其荒失遺忘,故使朝夕規誨箴諫,曰:‘必交修餘,無餘棄也。’今君或者未及武丁,而惡規諫者,不亦難乎! [13]
- 張温:昔高宗以諒闇昌殷祚於再興,成王以幼衝隆周德於太平,功冒溥天,聲貫罔極。 [19]
武丁軼事典故
編輯有一次,武丁祭祀先祖商湯。第二天,有一隻野雞飛來登上鼎耳鳴叫,武丁因此感到害怕。大臣祖己説:“君王不要擔心,趕快先把政事辦好。”於是祖己開導武丁説:“上天監察下民,以民眾的道義為標準。上天賜給下民的壽命有長有短,不是天使人壽命夭折,而是人本身斷送自己。有的人違背道德,不承認罪惡,上天降下旨意糾正他的行為。他才説:‘怎麼辦呢?’唉!君王只要給民眾辦事,沒有不是繼承天意的,祭祀有常規,不要信奉應該拋棄的方法。”此後,武丁便開始修明政事,推行德政,使得天下百姓歡喜欣悦,讓商朝再度興盛起來
[17]
,史稱“武丁盛世”。
武丁史籍記載
編輯《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
[15]
武丁家族成員
編輯武丁陵墓
編輯武丁陵位於河南省西華縣縣城東北15公里的田口鄉陵西村。據載,當年武丁從商都率羣臣前來今西華縣捕滅蝗災並體察民情,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今西華縣,葬於現址。古時的陵冢規模宏大,有載“望之如山”,為歷代帝王崇仰至祭。陵墓前原有廟宇陵園,陵後兩側分置武丁最器重的得力輔助丞相傅説、甘盤陵墓。因歷史上無數次黃河氾濫淤積和人為損壞,廟宇毀廢,僅留武丁主陵墓頂和散落古御祭碑刻數通被收藏。現存武丁主陵高約6米,長寬各百餘米。武丁陵屬全國現存為數極少、且較完整的奴隸制度時期帝王陵寢。
- 參考資料
-
- 1. 《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
- 2. 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4-12-11]
- 3. 古代軍事人物:武丁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3-12-08]
- 4. 《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帝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於冢宰,以觀國風。
- 5. 《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説。以夢所見視羣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説於傅險中。是時説為胥靡,築於傅險。見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説。
- 6. 《尚書·説命》。
- 7. 李玲玲,商代後期王權變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J].中州學刊,2004,(11).
- 8. 曾運乾.《尚書正讀》:中華書局,1964:第221頁
- 9. 《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為德,立其廟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訓。
- 10. 《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
- 11. 朱紹侯.中國古代史教程(上).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48-49
- 12.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勸學網[引用日期2014-12-11]
- 13. 國語 卷十七 楚語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7-11-15]
- 14. 《孟子·公孫丑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2-11]
- 15. 《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2-08]
- 16. 《史記·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1-10]
- 17. 《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懼。祖己曰:“王勿憂,先修政事。”祖己乃訓王曰:“唯天監下典厥義,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絕其命。民有不若德,不聽罪,天既附命正厥德,乃曰其奈何。嗚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繼,常祀毋禮於棄道。”武丁修政行德,天下鹹驩,殷道復興。
- 18.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 .中共北京市委講師團網.2012-11-08[引用日期2013-01-26]
- 19. 《三國志·卷五十七 吳書十二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0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