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川江

(金沙江南岸雲南省境內支流)

鎖定
龍川江為金沙江南岸一級支流,水源豐富,發源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天子廟坡東側魚肚拉的蒲藻塘,由西向東流經南華縣、楚雄市,又折向北進祿豐縣和元謀縣,橫穿元謀壩區,最終在元謀北部的江邊鄉匯入金沙江。流域面積9240.7平方千米,全長約246千米。發源處與入江口相對落差1600多米,河牀平均坡降為4.8‰,流域平均海拔1992米。流域以山區和丘陵為主,佔95%,河谷盆地和淺丘約佔流域面積的5%。
中文名
龍川江
發源地
蒲藻塘
河    長
260.9 km
流域面積
9256 km²
水    系
金沙江南岸一級支流
流    向
由西向東
全    長
246千米
河牀平均坡降
4.8‰
流域平均海拔
1992米

龍川江幹流概況

龍川江 龍川江
龍川江 龍川江
龍川江,金沙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南華縣天子廟魯都 山腳,流經南華、楚雄、牟定、䘵豐、元謀五縣市,於元謀縣江邊村匯入金沙江,全長260.9公里。流域面積9256平方公里。 [1] 
龍川江,漢代稱淹水。《水經注》載:“淹水對三綘縣(今四川會理)入於繩(金沙江)。”明代始稱龍川江。清《一統志》記述楚雄府山川謂:“龍川江,上游曰白龍河,自鎮南州(南華縣)西這沙橋東南流,經州南,亦曰平彝川,又東南經府城北,過青峯下為峨碌川,折而東北,經定遠縣(今牟定縣)東南,出石門山下,與定遠縣南江水(含牟定河)合,又東北經廣通縣,名大河,又北經黑井司東,又北流入武定州元謀縣界,入金沙江。”今龍川江不同河段亦有不同河名,上游南華縣界稱白龍河,流入楚雄市叫龍川河或龍川江,流經䘵豐縣黑井一帶稱黑井大河,下游河尾一段又叫龍川江。整條河流的流向:楚雄城區以上河段呈西北~東南向,以下河段由南而北入幹流。 [1] 
河源一帶主要是山區坡地,河網發育,眾山溪彙集而成幹流,較大的河流有老廠河等。幹流流經南華、楚雄、元謀三個壩子,河牀寬淺彎曲,坡度平緩。其餘河段為溝谷地帶,江入龍川江的河流主要有蜻嶺河、普登河等。
龍川江屬山區雨季型河流,徑流由降雨補給。龍川江流域受金沙江干熱河谷的𧐛,是雲南雨季開始較遲,結束又較早的地區之一,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為雲南省平均值的64%,乾季降雨特別稀少,雨季降雨也較其它地區偏少,降雨量的年際變化居雲南省首位,主要分佈在元謀、永仁、牟定、姚安一帶。 [1] 
龍川江天然落差1474米,河道平均比降5.65‰。多年平均流量52.2立方米/秒,水力資源理論藴藏量約23萬千瓦,主要水電站站址有大海波、洛末左、滴水阱、和尚墳、虎跳灘等。 [1] 
流域內農耕地較為集中,主要壩子有南華壩、楚雄壩、牟定壩、姚安壩、大姚壩、元謀壩、永仁壩等,壩區土地面積1547平方公里,佔全流域面積的55.6%。壩區耕地面積為76.8萬畝,佔全流域耕地127.4萬畝的60%。流域內水利化程度憶達60%。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就位於本流域內,是滇中主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 

龍川江地理位置

龍川江
龍川江(4張)
龍川江流域地處橫斷山脈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流域內大部份屬中山山原地貌,中上游山高坡陡,河牀切割深,地形起伏大,
龍川江
龍川江(3張)
下游地勢較緩,為盆地地形。

龍川江水文氣候

龍川江
龍川江(3張)
龍川江流域屬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夏秋季受孟加拉灣西南暖濕氣流及北部灣的暖濕氣流影響;冬春季受來自印度大陸的乾暖氣流和北方南下冷空氣控制,該區流域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北熱帶北亞熱帶南亞熱帶氣候,乾濕季分明、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平均氣温為14.8~21.9攝氏度
楚雄州龍川江 楚雄州龍川江
龍川江干濕季節分明,降水量偏少。流域的多雨區在南華縣五台山一帶,年降水量多達1600mm左右;少雨區在金沙江河谷區,主要在元謀縣姜驛鄉江邊鄉,年降水量還不足800mm。
龍川江
龍川江(3張)
龍川江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的季節性變化與暴雨一致。年最大洪水發生時間以6、7、9月居多,8月次之,10月偶有發生,但量級較小。由於受地形影響,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明顯,降水量的地區分佈隨高程、地形變化差異較大(流域內多山,海拔在940-3657米之間,高差達2717米,地形決定了不同海拔的降水量的巨大差異:海拔1800米以下的地帶多年平均降雨量約為835.2mm,東部祿豐等三縣在990mm以上;中部元謀縣約600mm左右),具有立體氣候的特點,下游元謀壩區屬乾熱河谷氣候,素有“天然温室”之稱。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613.4mm,多年平均氣温15.6℃,最高氣温32.4℃,最低氣温-4.8℃,多年平均風速1.7米/秒,最大風速21米/秒(風向NE),流域內大部份地方日照值大,處於雲南省高值區,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549h。
流域水資源量變化趨勢分析
龍川江
龍川江(4張)
流域水資源量是指由流域內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動態水量。根據龍川江流域內的楚雄、小黃瓜園水文站1960~2007年共48年資料系列和33站雨量資料(部分站雨量資料進行了插補延長)進行分析計算。
2.1 降水量變化趨勢分析
降水是徑流形成的基礎,而龍川江流域徑流來源於大氣降水補給,因此降水也是地表水資源形成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流域地處低緯高中海拔地區,受大氣環流和季風影響,乾濕季分明,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勻,雨季6~10月降水量佔年降水量的80%以上,單點暴雨和災害性暴雨頻發。降水量季節分配相差很大、地區分配也不均勻。
龍川江
龍川江(4張)
根據流域內33站雨量資料(1961~2007年資料系列)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得龍川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847.2mm(由楚雄水資源綜合規劃降水量等值線圖量算得881.7mm,資料截止2000年),摺合水量78.15億立方米,年最大降水量為1075.2mm,最小降水量為634.6mm。由單站降水量實測資料可知,降水高值區在龍川江上游的天子廟一帶、牟定紫甸河上游、大姚大白草嶺一帶及其它高海拔地區,其中子田雨量站實測最大年降水量為1529.4mm、曇華鄉雨量站1580.0mm,降水低值區為元謀壩區,小黃瓜園站實測年最小降水量332.4mm。
流域內降水量年際變化很大,豐、枯懸殊。從60年代以來降水過程看,最大年降水量比最小年降水量多440.6mm,最大年降水量為最小年降水量的1.694倍,最小年降水量僅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74.9%。
流域年降水量經歷了正常~偏枯~偏枯~豐~正常5個階段;從各年段降水量看,60年代為正常偏豐水期,70、80年代流域處於正常偏枯年段,90年代處於豐水期。
根據流域降水量5年滑動平均值過程線看,經歷了1964~1970年相對增長期,1975~1989年的相對減少期,進入90年代以來,整體呈現增加的態勢,為相對豐水期。
進入21世紀以來,流域內降水量略有減少趨勢,即2003~2006年為相對減少期,根據現有資料和趨勢分析2007年以後已進入豐水期,在水資源開發利用、防洪及水庫調度中應引起重視。
2.2 蒸發變化趨勢分析
蒸發是流域水資源主要耗損項,根據流域內楚雄和小黃瓜園水文站以及南華、楚雄、元謀、牟定、姚安、大姚、永仁氣象站的蒸發觀測資料分析計算得龍川江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613.4mm,水面蒸發量60、70年代高於多年均值5.4%、3.5%,80年代與正常年持平,90年降水量偏多,流域內水面蒸發低於多年均值的8.2%。根據現有資料和趨勢分析2000年代流域內水面蒸發與正常年持平略偏少。
2.3 水資源量變化趨勢分析
2.3.1 流域水資源量
龍川江流域徑流來源於大氣降水補給,是水資源較貧乏的地區。由於流域內中型水庫眾多,工農業和生活耗水量較大,徑流受人類影響較大,因此需進行水量還原計算,經還原計算,龍川江流域多年平均天然水資源量為15.9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產水模數為17.3萬立方米/平方千米。60、90年代水資源較多,70、80年代水資源較少,2000年代水量與正常年基本持平,各年代龍川江流域水資源量見表1。流域內多年平均徑流深在50.0~410.0mm之間,最大值最小值相差8.2倍 ;Cv值在0.35~0.55之間。水資源量面上的分佈差異較大,幹流和各較大支流的上游以及南北山區多年平均產水模數較大,在25萬立方米/平方千米以上,元謀壩子河谷地帶產水模數較小為5~15萬立方米/平方千米,其餘各縣平壩區產水模數為18~25萬立方米/平方千米。水資源量的地區分佈總體來説,山區大,盆地、河谷小。
表1 龍川江流域各年段水資源量統計表
時 段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代
多年平均
流域平均水資源量(萬立方米)
174702
155443
125285
180927
162154
159600
較上一年段增減(%)
-
-11.02
-19.40
44.41
-10.38
-
較多年均值增減(%)
9.46
-2.60
-21.50
13.36
1.60
-
2.3.2 蒸發損失量
龍川江流域蒸發損失量為整個流域的陸面蒸散發量。陸面蒸發係指裸地、水體蒸發和植物蒸騰量的總合,即流域的實際蒸發量。龍川江流域的陸面蒸發用流域面平均降水量減去平均徑流深,即為674.2mm。根據觀測資料統計,龍川江流域水面蒸發量基本特點是平壩、河谷大於山區,乾旱地區大於濕潤地區。但平壩、河谷區由於降水較少,土壤供水不足,陸面蒸發量小於山區。
2.3.3 流域內生產、生活耗水量變化趨勢
龍川江流域是楚雄州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州經濟、交通最發達的地區,根據《楚雄州領導幹部經濟工作手冊》、《楚雄州年鑑》、《楚雄州水資源公報》和《楚雄州水資源綜合規劃》的統計資料,2007年末流域內總人口143.6萬人,耕地面積104.5萬畝,國民生產總值148.3億元。流域內人口和農田集中,工農業發達,徑流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較大,工農業和生活耗水量較大。
(1)農業灌溉用水及耗水量
農業灌溉是流域內的用水大户。根據龍川江流域1961~2007年曆年有效灌溉面積,採用有關分析成果,確定綜合灌溉定額為563立方米/畝,耗水率為85%,則流域內多年平均農業灌溉用水量4.6256億立方米、耗水量3.9318億立方米,各年段農業用水、耗水量見表2。
由於龍川江流域水資源量較潰乏,年際變化和年內分配極不均勻,農田多集中分佈在平壩和乾熱河谷水資源較少的地區,而農業用水量主要集中在4~6月,因此農業用水主要是靠水庫供水。60~70年代流域內水利工程較少,流域內有效灌溉的農田面積亦較少,80~90年代流域內水利工程不斷增多,流域內有效灌溉的農田面積也不斷增加,進入21世紀,流域內新增加了三座中型水庫和五座小一型水庫,流域內有效灌溉的農田面積也隨之增加。雖然進入90年代以來,流域內產業結構調整城市規模擴大使得耕地面積減少,以及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推廣,農業畝均用水量有所減少,但流域內耕地面積未全部得到有效灌溉,節約的水只能改善未灌溉的農田,且流域內從80年代以後修建了一大批中小型水庫,農田有效灌溉面積不斷增加,所以龍川江流域農業用水量呈增加的趨勢。流域內多年平均農業灌溉迴歸水6888萬立方米,灌溉迴歸水帶來了大量氮、磷等入河,增加了部分河段的水質污染程度。
(2)工業用水及耗水量
龍川江流域工業用水主要是自來水供水,根據有關統計資料中工業總產值和工業萬元產值用水定額,並取綜合工業耗水率21.5%,則計算得各年段工業用水量和耗水量見表2。從各年段工業用、耗水量看,用、耗水量呈現不同程度增長,80年代較70年代、90年代較80年代增長率均最大,進入21世紀工業用、耗水量增長率略放緩,但總體趨勢呈增長態勢,多年平均增長率為5.54%。伴隨着工業用水量增加,各種工業廢污水量也相應增大,進入21世紀工業廢污處理達標排放率雖然逐年有所提高,並嚴格控制入河排污口的增加,但龍川江入河排污口較多,因此,目前毛板橋水庫大海波水庫河段水質仍為劣Ⅴ類,楚雄市城區段入河水體水質不容樂觀,未能完全實現達標排放。
(3)生活用水及耗水量
龍川江流域生活用水量包括城鎮生活用水和農村生活用水。城鎮生活用水在1990年以前主要為居民生活用水,以後隨着城鎮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公共和生態環境用水也佔了相當的比重。農村生活用水為農村人畜生活用水量,在1990年以前主要用箐溝水、井水、小壩塘等的水,以人挑馬駝的方式搬回家裏飲用,以後隨着社會發展,90%以上的農村人畜均飲用自來水。根據有關統計資料並由用水定額和耗水率計算得龍川江流域各年段生活用水量和耗水量見表2。生活用水量隨着流域內城鎮規模快速發展、農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畜牧業的發展而增加,1990年以前增長緩慢,1991~2003增長較快,2003~2007增長有所放緩。城鎮生活用水因耗水率較低,僅為20%,絕大部份生活污水進入河道,帶來大量氮、磷等物質,導致城區主要排污河道污染嚴重,因此,對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以保證入河水體水質。
表2 龍川江流域各年段農業、工業、生活用、耗水量統計表
圖5
時 段
農 業
工 業
生 活
-
-
-
-
-
-
年均用水量(萬立方米)
年均耗水量(萬立方米)
用水量、耗水量較上一年段增長率(%)
年均用水量(萬立方米)
年均耗水量(萬立方米)
用水量、耗水量較上一年段增長率(%)
年均用水量(萬立方米)
年均耗水量(萬立方米)
用水量、耗水量較上一年段增長率(%)
-
60年代
39174
33298
-
579
124.49
-
573
335
-
70年代
40091
34078
2.3
812
174.58
40.2
1273
743
122.2
80年代
44606
37916
11.3
1329
285.74
63.7
2597
1517
104.0
90年代
49871
42390
11.8
2168
466.12
63.1
5221
3049
101.0
100年代
55850
47472
12.0
2895
622.43
33.5
7350
4292
40.8
多年平均
45918
39030
4.85
1557
334.67
5.54
3403
1987
19.8
由上表可知,工業、農業、生活用水從60年代以來逐年代呈增加的趨勢。從工業、農業、生活用水佔總用水量比例看,農業為用水大户,60年代為97.14%,逐年代所佔比例略有減少,相應的工業、生活用水佔比重較小,所佔比例逐年代略有增加,其中100年代(2000~2007年平均)農業用水量佔84.5%、工業佔4.38%、生活佔11.12%,農業用水所佔比例呈下降趨勢。
3. 降雨~徑流關係分析
根據歷年降雨量、天然年徑流量點繪各時段降雨~徑流關係圖,分析流域內因人類活動改變其下墊面條件後,導致降雨~徑流關係發生變化的情況,見圖5。
圖5 龍川江流域降雨~徑流關係
從圖5中可以看出,60、70年代流域內人類活動影響不大,進入80年代以後,人類活動加劇,下墊麪條件改變較大,主要表現在城填規模擴大,大量中小型水庫的建成,降雨~徑流關係圖中徑流深在相同降水量條件下較60、70年代略有減小,減小幅度不大,但關係線趨勢基本一致。
4.水質
隨着工農業及生活用水量的增加,農業灌溉迴歸水、工業廢污水、生活污水劇增,大量廢污水進入龍川江,導致水質持續惡化。
4.1現狀水質
2007年龍川江流域水質狀況,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採用單項水質參數對各河段進行評價:龍川江全年綜合評價河道272.5千米,Ⅱ~Ⅲ類河道佔評價河道27.7%,Ⅳ類河道佔評價河道50.7%,Ⅴ類、劣Ⅴ類河道佔評價河道21.6%,豐水期Ⅱ~Ⅲ類河道佔評價河道27.7%,Ⅴ類、劣Ⅴ類河道佔評價河道72.3%,枯水期Ⅱ~Ⅲ類河道佔評價河道70.1%,Ⅳ類河道佔評價河道8.3%,Ⅴ類、劣Ⅴ類河道佔評價河道21.6%。主要污染物:氨氮、化學耗氧量、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總磷、鎘,少數河段有鉛、鋅、銅等重金屬污染;楚雄市區河段有機污染嚴重,全年水質綜合評價為劣Ⅴ類,豐水期評價為劣Ⅴ類,枯水期評價為劣Ⅴ類;支流蜻蛉河全年綜合評價河道69千米,水質類別為Ⅲ類,豐水期水質類別為Ⅱ類,枯水期水質類別為Ⅲ類。對流域內四座水庫進行了水質和營養狀況評價,其結果為:西靜河水庫全年水質綜合評價為Ⅱ類;九龍甸水庫、尹家嘴水庫全年水質綜合評價為Ⅲ類;毛板橋水庫為Ⅳ類(超標項目:總氮超標0.02倍;總磷超標0.7倍);九龍甸和西靜河水庫處於中營養狀態;毛板橋和尹家嘴水庫處於輕度富營養狀態。
4.2 變化趨勢
河流水質的發展趨勢,主要由入河排污口的污染物排放量、上游轉輸的污染物量、取水口取水帶走的污染物量及河流自淨能力等眾多不確定條件影響。對於龍川江流域而言,入河排污口的污染物入河量是造成水體污染、局部河段水質惡化的原因,其次為上游轉輸的污染量影響。龍川江流域近年來污染狀況的變化趨勢採用1988至2007年的實測資料,根據流域內水質污染特徵,選用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分析指標,部分站點根據污染狀況增加分析指標,用肯達爾檢驗法進行短序列分析,其結果為:龍川江干流除源頭水質尚好外,其它河段水質污染嚴重,幹流城鎮段水域污染尤為突出;多年來幹流氨氮污染嚴重,無好轉趨勢,重金屬污染加劇。
5. 結論和建議
綜上所述,龍川江流域水資源變化趨勢存在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影響水資源的主要因數降水量無明顯變化趨勢,水面蒸發量有減小的趨勢,流域水資源量無明顯的減少趨勢,但目前已進入相對平~豐水週期。二是生產、生活等用水量已隨着流域內城鎮快速發展和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持續快速增長,入河廢污水量增速加快,且流域內開發利用率較高,資源型、水質型缺水矛盾日趨加劇;雖然農業仍為用水大户,但所佔比例有所減小,工業和生活用水量所佔比例有所增加;三是流域內部分水庫水質具有被污染的趨勢,富營養化程度趨於嚴重,楚雄市城區河段水質惡化態勢尚未得到根本性控制和改觀。
龍川江流域為楚雄州經濟、文化、政治中心,人口密集,耕地較多,人均、畝均水資源量較少,屬水資源緊缺地區,隨着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根據龍川江流域水資源變化趨勢的特點和流域內水資源條件,針對目前降水、徑流已進入相對平豐水期,防汛部門應做好防洪減災的工作;龍川江流域水資源的年內年際變化較大,屬於半乾旱少雨地區,應做好抗旱規劃和抗旱體系建設;針對流域內開發利用率較高,資源型、水質型缺水矛盾日趨加劇的特點,有關部門應加大節水工程投入力度,加快水利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實施跨流域調水工程,續建灌溉工程配套設施,實行計劃用水、定額管理和加強用水的總量控制,制定合理的水價,嚴格控制新增入河排污口,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才能建立起龍川江流域安全的水資源供給和保障體系,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楚雄州龍川江流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發展,構建和諧彝州。
參考資料
  • 1.    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雲南省志 水利志:雲南人民,1998: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