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工業總產值

鎖定
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業產品總量。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總水平。包括:在本企業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規定不需包裝的產品除外)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採用工廠法計算,即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總成果來計算,企業內部不允許重複計算,不能把企業內部各個車間(分廠)生產的成果相加。但在企業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允許重複計算。 [1] 
中文名
工業總產值
外文名
Gross value of industrial output
類    別
現價工業和不變價工業總產值
適用範圍
工業統計

工業總產值基本釋義

工業總產值 工業總產值
工業總產值是工業統計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項指標,總產值指標出現錯誤將影響工業增加值增加值率、工業產銷率等綜合指數計算的準確性,因此應重視產值的計算。由於多數企業是由財務人員兼職統計工作,在實際計算中容易出現以下幾種不正確做法:(1)用產品銷售收入或生產成本代替工業總產值;(2)不遵循生產的原則(產品不是本企業生產的);(3)企業對用自備原材料生產和用訂貨者來料加工,這兩種不同情況下如何計算工業總產值不加以區分;(4)期末期初半成品及在製品差額漏統;(5)工業總產值出現負數。究其原因,多數是因為對工業總產值的概念、計算原則及計算方法不夠了解造成的,現就這方面的問題談一些基礎知識,希望能對大家的工作有所幫助。
工業總產值的定義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根據計算工業總產值的價格不同,工業總產值又分為現價工業總產值和不變價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工業總產值是指在計算不同時期工業總產值時,對同一產品採用同一時期或同一時點的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作為不變價,又稱W定價格。採用不變價計算工業總產值,主要是用以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採用的是1990年不變價。現價工業總產值指在計算工業總產值時,採用企業報告期內的產品實際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税價格)。
在本企業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規定不需包裝的產品除外)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制半成品、在產品期末初差額價值。

工業總產值工廠法

重工業總產值的劃分也是按“工廠法”計算的,即一個工業企業在正常情況下生產的主要產品的性質屬於輕工業,則該企業的全部總產值作為輕工業總產值;一個工業企業生產的主要產品的性質屬於重工業,則該企業的全部總產值作為重工業總產值。

工業總產值計算方法

1、工業生產總值=當月產品產量×產品銷售單價
銷售單價是不含税單價,因為增值税本身並不代表收入。
2、工業生產總值=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商品期末餘額-庫存商品期初餘額
當月銷售收入=當月銷售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庫存商品期末餘額=庫存商品期末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庫存商品期初餘額=庫存商品期初數量×當月銷售單價
(1)用產品銷售收入或生產成本代替工業總產值;
(2)不遵循生產的原則(產品不是本企業生產的);
(3)期末期初半成品及在製品差額漏統。

工業總產值計算原則

1.工業生產的原則。凡是企業在報告期生產的經檢驗合格的產品,不管是否在報告期銷售,計算工業總產值時都應包括在內。
2.最終產品的原則。凡是計入工業總產值的產品必須是本企業生產的經檢驗合格,不需再進行任何加工的最終產品。如果企業有中間產品對外銷售,那麼也視為企業的最終產品,也應包括在企業總產值內。
3.工廠法的原則。工業總產值是按企業最終產品來計算的,所以不允許同一產品的價值在企業內部重複計算,但是允許企業之間的重複計算。

工業總產值構成

工業總產值包括:本期生產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制半成品及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
1.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是指企業本期生產,並在報告期內不需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合格、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和對外銷售的半成品的價值總和。本期生產成品價值不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和對外銷售的半成品。本期生產成品價值的計算公式:本期生產成品價值=自備原材料生產的產品數量×本期不含銷項税的產品實際銷售平均單價,凡報告期內產品銷售價格有變動,或同一種產品在同一時期有幾種銷售價格的,應分別按不同價格計算總產值。若一個生產週期完成時,還不能確定按哪一種價格銷售,可按報告期實際平均銷售價格計算。實際銷售價格是指產品銷售時的實際出廠價格。另外,工業總產值中有些項目,如自制設備、提供給本企業基本建設和生產福利部門的產品和工業性作業等,沒有出廠價格,可按實際成本價加工費計算。
2.對外加工費收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的產品)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承接的工業性作業所取得的加工費收入。計入工業總產值的對外加工費收入應不含銷項税,可根據“產品銷售收入”科目的相關資料取得。
3.自制半成品及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是指企業報告期自制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減期初的差額價值。該指標核算與各企業的會計核算口徑一致,未設半成品科目的企業可不計這部分價值,產品產量統計和中間投入的計算也應與之保持同口徑

工業總產值問題

1.用產品銷售收入生產成本財務指標代替工業總產值。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統計人員對工業總產值的概念不清。工業總產值是針對企業當期生產的產品和對外加工費收入的價值進行統計,體現的是報告期的生產總量;而產品銷售收入是企業銷售產品和對外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取得的收入總量。兩者有着本質的區別,總產值是以報告期生產量作為計算依據,而產品銷售收入是以當期取得的對外銷售的產品作為基礎。前者強調的必須是報告期生產的產品,後者在時間上既包括報告期內的,也包括報告期外的。只要統計人員瞭解了總產值的概念,就可以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
2.將不是本企業生產的產品價值計入總產值。此類問題多發生於規模較小的企業,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基層統計人員在計算工業總產值時,沒能遵循工業生產的原則,特別是從事計算機軟硬件製造的企業,更容易出現將本企業外購未經加工的產品按全價計入本企業的工業總產值。
3.對接全價或加工費計算工業總產值不加以區分。一般此類問題的發生,是因為有些統計人員不能正確區分在什麼情況下按加工費計算,什麼情況下按全價計算。區分的標準是看企業進行生產所用的原材料是企業自備的,還是由訂貨者提供的。在按加工費計算總產值時,也分訂貨者來料加工和工業性作業兩種情況。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生產出具有新的實物形態的產品,該產品具有新的使用價值;而工業性作業是在報告期內以生產性勞務形式表現的產品價值,它只是恢復或增加原來產品的使用價值。兩種情況下所取得的加工收入,都應包括在總產值內,且按加工費計算,不能按全價統計。
工業總產值 工業總產值
4.自制半成品及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漏統。企業自制半成品及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漏統情況,主要發生在對半成品及在製品進行核算的企業,特別是容易在生產週期較長或報告期內半成品數額較大的企業發生。在這裏需要明確指出的是,凡會計上對半成品及在製品進行核算的企業,在計算工業總產值時就應包括這部分的價值,否則,就不包括。
5.工業總產值出現負數。造成工業總產值填報中出現負數的原因,一般是當企業發生退貨時,企業的統計人員往往習慣按會計上的處理方法,在總產值中扣除退貨產品的價值,當退貨數額較大時,出現了負數。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違背了生產的原則。當企業發生退貨時,只要不是因產品本身出現質量問題而發生的退貨,就不允許在已上報過的總產值中衝減。企業內發生退貨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當企業由於產品質量問題發生退貨時,由於有質量問題的產品屬於不合格產品,發生退貨的數額不得計入工業總產值;另一種是因非質量問題而發生的退貨,退貨數額只允許在生產期內進行衝減,但不得在退貨發生時衝減報告期內的當月工業總產值。
參考資料
  • 1.    陸雄文.管理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