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黛蛤散

鎖定
黛蛤散,中成藥名 [1]  。出自《醫説》。具有清肝瀉肺,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肝火犯肺之咳嗽。咳痰帶血、心煩易怒、眩暈耳鳴、舌紅苔黃、脈數。或咳嗽日久,面鼻發紅;或血虛受熱、咳嗽聲嘶。臨牀上用於支氣管擴張氣管炎百日咳肺結核等屬肝火犯肺者。
中文名
黛蛤散
出    處
《醫説》
組    成
青黛、蛤粉
功    用
清肝瀉肺,化痰止咳
主    治
肝火犯肺之咳嗽。咳痰帶血,心煩易怒,眩暈耳鳴,舌紅苔黃,脈數。或咳嗽日久,面鼻發紅;或血虛受熱,咳嗽聲嘶
是否納入醫保
藥品類型
中成藥; 清熱理肺劑 [1] 

黛蛤散組成

蛤粉炒令通紅300g、青黛少許30g。

黛蛤散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用淡齏水,滴麻油數點調服。
2、現代用法:以上二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即得。一日1次,一次6g,布包水煎服,或温水調服,或隨處方入煎劑。

黛蛤散功用

清肝瀉肺,化痰止咳。

黛蛤散主治

肝火犯肺之咳嗽。咳痰帶血,心煩易怒,眩暈耳鳴,舌紅苔黃,脈數。或咳嗽日久,面鼻發紅;或血虛受熱,咳嗽聲嘶。

黛蛤散方義

本方所治乃肝經鬱火,上逆犯肺、煉液為痰所致。肝經布脅肋,上注於肺,若肝火過旺,氣火上行則犯肺。肝主疏泄,調暢精神情志,火鬱肝經,疏泄太過,情志失常,則心煩易怒;氣火上逆,則眩暈耳鳴;肝火犯肺,津液被灼,則咳嗽咯痰,甚則熱傷肺絡痰中帶血。至於咳痰日久,面鼻發紅,病本不在肺,而為肝火犯肺所致。
方中青黛鹹寒,入肝、肺、胃經,善清肝經鬱火,並清肺熱以消痰止嗽。蛤粉苦鹹寒,入肺、胃經,清肺化痰軟堅散結。二藥配伍,使肝火得降,肺熱得平,痰熱得化,清肝寧肺化痰並並舉,標本兼顧。

黛蛤散運用

1、本方為治肝火犯肺咳嗽之良方。臨牀應用以咳痰帶血,煩躁易怒,舌紅,脈數為用方要點。
2、現代應用:常用於支氣管擴張、氣管炎、百日咳、肺結核等屬肝火犯肺者。

黛蛤散加減化裁

若痰少難咯,舌紅少苔,加沙蔘麥冬以清肺養陰;若咳血量較多,加側柏葉白茅根涼血止血;若咳嗽痰多,加杏仁貝母膽星以清肺化痰;若見大便秘結,加瓜萎仁潤腸通便

黛蛤散使用注意

本方藥性寒涼,脾虛便溏及肺腎陰虛者慎用,寒證忌服。

黛蛤散附方

1、名稱:紫菀散
組成:紫菀、款冬花。
用法:上藥治下篩,每服一方寸匕,食前以飲下,每日三次,七日愈。
主治:咳嗽日久,痰涎不利。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
功用:化咳止痰。
2、名稱:十珍湯。
組成:生地、當歸、白芍、地骨皮知母丹皮天門冬、麥門冬、人蔘、甘草梢
用法:上銼。白水二鍾,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主治:赤痛如邪症。陰虛火動,目赤痛,頭痛,寒熱交作,如風寒瘧疾狀。
出處:《審視瑤函》卷三。
功用:滋陰降火,養血清肝。
3、名稱:十珍膏。
組成:懷生地、當歸身、白芍藥、知母、牡丹皮、地骨皮、天門冬、麥門冬、人蔘、生甘草
用法:用水二斗、煎一斗,去滓,熬煉成膏。隨意服。
出處:《攝生秘剖》卷四
功用:滋陰降火,養血清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