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千金要方

鎖定
《千金要方》是孫思邈創作的圖書。
孫思邈認為生命的價值貴於千金,而一個處方能救人於危殆,價值更當勝於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為書名,簡稱《千金方》,30卷。宋仁宗高保衡林億校正,後列《禁經》二卷。唐代孫思邈撰於永徽三年(652年)。 [1] 
書    名
要方
別    名
備急千金要方
千金方
作    者
孫思邈
類    別
綜合性臨牀醫著
外文名
Important Prescriptions Worth a Thousand Gold for Emergency [5] 
成書時間
約唐永徽三年(652年)

千金要方書名解釋

作者以人命重於千金,故取“千金”為書名。是感於當時的方藥本草部秩浩繁,倉卒間求檢不易,乃博採羣經,刪繁去復,並結合個人經驗而撰成 。 [2] 

千金要方內容簡介

千金要方 千金要方
本書是中國傳統醫療與保健系列叢書之一,是《千金方》的白話精選本。《千金方》是人稱“藥王”的唐代孫思邈所作的綜合性臨牀醫著,書中所載醫論、醫方較系統地總結了唐代以前的醫學成就,是一部科學價值較高的著作。
卷1是醫學總論及本草、製藥等;卷2~4婦科病;卷5兒科病;卷6七竅病;卷7~10諸風、腳氣傷寒;卷11 ~20系按臟腑順序排列的一些內科雜病;卷21消渴、淋閉等症 ;卷22疔腫癰疽;卷23痔漏;卷24解毒並雜治;卷25備急諸術;卷26~27食治並養性;卷28平脈;卷29~30針灸孔穴主治。總計233門,合方論5300首。書中所載醫論、醫方較系統地總結了自《內經》以後至唐初的醫學成就,是一部科學價值較高的著作。1949年後有影印本 [3] 
該書第一卷為總論,內容包括醫德、本草、製藥等;再後則以臨牀各科辨證施治為主,計婦科2卷,兒科1卷,五官科1卷,內科15卷(其中10卷按臟腑分述),外科3卷;另有解毒急救2卷,食治養生2卷,脈學1卷及針灸2卷。共計233門,方論5300首。
《千金要方》又稱《備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國古代中醫學經典著作之一,共30卷,是綜合性臨牀醫著,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牀百科全書。唐朝孫思邈所著,約成書永徽三年(652年)。該書集唐代以前診治經驗之大成,對後世醫家影響極大。
《千金要方》總結了唐代以前醫學成就,書中首篇所列的《大醫精誠》、《大醫習業》,是中醫學倫理學的基礎;其婦、兒科專卷的論述,奠定了宋代婦、兒科獨立的基礎;其治內科病提倡以"五臟六腑為綱,寒熱虛實為目",並開創了臟腑分類方劑的先河;其中將飛屍鬼疰(類似結核病)歸入肺臟證治,提出霍亂因飲食而起,以及對附骨疽骨關節結核)好發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與癰疽關係的記載,均顯示了相當高的認識水平;針灸孔穴主治的論述,為針灸治療提供了準繩,阿是穴的選用、“同身寸”的提倡,對針灸取穴的準確性頗有幫助。因此,《千金要方》素為後世醫學家所重視。《千金要方》還流傳至國外,產生了一定影響。

千金要方圖書目錄

化蟲丸
羌活勝風湯
雞鳴散
石葦散
失笑散
人蔘湯
抵當湯
桃花湯
梔子豉湯
……

千金要方文獻記載

《千金要方》·九十三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唐孫思邈撰。思邈,華原人。《唐書·隱逸傳》稱其少時,周洛州刺史獨孤信稱為聖童。及長,隱居太白山。隋文帝輔政,以國子博士徵,不起。則思邈生於周朝,入隋已長。然盧照鄰《病梨樹賦序》,稱癸酉歲於長安見思邈,自雲開皇辛酉歲生,年九十二。則思邈生於隋朝。照鄰乃思邈之弟子,記其師言,必不妄。惟以《隋書》考之,開皇紀號凡二十年,止於庚申,次年辛酉,已改元仁壽,與史殊不相符。又由唐高宗咸亨四年癸酉上推九十二年,為開皇二年壬寅,實非辛酉,干支亦不相應。然自癸酉上推九十三年,正得開皇元年辛丑。蓋《照鄰集》傳寫訛異,以辛丑為辛酉,以九十三為九十二也。史又稱思邈卒於永淳元年,年百餘歲,自是年上推至開皇辛丑,正一百二年,數亦相合。則生於後周,隱居不仕之説,為史誤審矣。思邈嘗謂人命至重,貴於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所著方書以千金名。凡診治之訣,針灸之法,以至導引養生之術,無不周悉,猶慮有闕道,更撰翼方輔之。考晁、陳諸家著錄,載《千金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錢曾《讀書敏求記》所載,卷數亦同。又謂宋仁宗命高保衡、林億等校正刊行,後列禁經二卷。合二書計之,止六十二卷。此本增多三十一卷,疑後人併為一書,而離析其卷帙。葉夢得避暑錄話》,稱思邈作《千金前方》時已百餘歲,妙盡古今方書之要。獨傷寒未之盡,似未盡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論。後三十年,
(案:百餘歲及後三十年之説皆因仍舊誤,今姑仍原本錄之。)作《千金翼》,論傷寒者居半,蓋始得之,其用志精審不苟如此云云。則二書本相因而作,亦相濟為用,合之亦未害宏旨也。《太平廣記》載,思邈曾救昆明池龍,得龍宮仙方三十首,散入《千金方》各卷之中,蓋小説家附會之談,固無足深辨焉。

千金要方特殊貢獻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記載了行為方式不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復發的原因:“不減滋味,不戒嗜慾,不節喜怒,病已而可復作。”
孫氏記載消渴能夠治癒,而復發的第一原因是“不減滋味”。這就是調味品、下飯菜不要掩蓋了五穀的氣味。這樣的養生主張可見於更早的文獻:“肉雖多,不使勝食氣”(《論語·鄉黨》)。孫氏的主張又與《黃帝內經·奇病論》相統一:“此肥美之所發也。”
對食物結構變化的調查越來越受到重視。穀物對胰島細胞功能的保護作用已經被各種研究證實,尤其是穀物保護曲線的發現使很多人相信孫氏記載的糖尿病康復是真實的。

千金要方作者介紹

孫思邈 孫思邈
孫思邈(約541-682年),唐代醫學家,中醫醫德規範制定人,人尊為“藥王”。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自幼多病,立志於學習經史百家著作,尤立志於學習醫學知識。青年時期即開始行醫於鄉里,並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他對待病人,不管貧富老幼、怨親善友,都一視同仁,無論風雨寒暑,飢渴疲勞,都求之必應,一心赴救,深為羣眾崇敬。隋大業(605-618年)中,曾遊學四川,並在該地煉丹,後隱於終南山,與沙門道宣律師交厚。後唐太宗、高宗曾多次招他任國學博士、諫議大夫等職,均謝絕,唯於咸亨四年(673年)任承務郎直長尚藥局,掌管合和御藥及診候方脈等事務,上元元年(674年) 即因病辭退。當時名士宋令文孟詵盧照鄰皆視他為老師。
孫思邈在數十年的臨牀實踐中,深感古代醫方的散亂浩繁和難以檢索,因而博取羣經,勤求古訓,並結合自己的臨牀經驗,編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反映 [4]  了唐初醫學的發展水平
孫思邈在醫學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傷寒學方面,他將《傷寒論》內容,較完整地收集在《千金要方》中。他總結婦、兒科成就,提出應各獨立設科,對婦、 兒科形成專科有促進作用。 他提出的婦女孕期前後的注意事項與當前圍產醫學的內容有不少符合之處。他對嬰兒生長的觀察及護理方法亦富科學內容。在對疾病認識上,如對附骨疽骨關節結核)的好發部位,消渴糖尿病)與癰疽的關係,有關麻風腳氣夜盲甲狀腺腫的描述和治療等都有創見。還倡行了葱管導尿術、食道異物剔除術以及自家血、膿接種以防治癤病免疫法等。在養生延年方面,提倡按摩、導引、散步、輕微勞動及食治、講求衞生等結合,為老年病防治留下了寶貴經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