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鴞尊

鎖定
尊為古代盛酒器。銅尊,最早見於商代。鴞,俗稱貓頭鷹。在古代,鴞是人們最喜愛和崇拜的神鳥。鴞的形象是古代藝術品經常採用的原形。商代的玉器、石器、陶器、青銅器中,都有精美的鴞形。此鴞尊即是商代鳥獸形青銅器中的精品。
中文名
鴞尊
出土地點
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所處時代
商代晚期
器物規格
通高45.9cm、口徑16.4cm
出土時間
1976年

鴞尊鴞尊簡介

洛陽鐘鼎青銅器 洛陽鐘鼎青銅器
名 稱:鴞尊
年 代:商代晚期(公元前14—11世紀)
出 土: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
規 格:通高45.9cm, 口長16.4cm
複製件規格:高47.3cm/高24.5
現 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簡 介:中國西周晚期的銅尊最早見於商代,主要形制有圓尊、方尊、鳥獸尊等,鳥獸尊種類繁多有羊尊、牛尊、鴞尊、象尊等。婦好墓同出兩件,整體做站立鴞形,頭微昂,面朝天,小耳高冠,圓眼寬喙,雙翅併攏,雙足與尾構成3個支撐點,使鴞形尊體穩穩地站住。頭後為器口,蓋面鑄站立狀的鳥,此尊整體以雷紋襯地,通體遍佈十幾種形狀各異的動物形象。口內有銘文,為“婦好”二字。此鴞尊,造型雄奇,花紋絢麗,既是實用器,又是好的藝術品,是商代青銅器中的精品。
洛陽鐘鼎青銅器 洛陽鐘鼎青銅器
洛陽鐘鼎古代藝術研究所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授權的文物復仿製定點生產單位,是除國家博物館外,國內唯一有國家級授權資格的青銅器復仿製單位。研究所從1992年成立以來,已先後為國家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交流中心、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貴州省文物局四川省博物館、湖南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陝西省博物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等等,許多文物單位複製了多種國寶級文物複製品,具有較高的文物復仿製技術力量。 [1] 
青銅器復仿製工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件優質青銅器的出產,靠的是優良的製作工藝 [1] 
失蠟鑄造法
造型
尺寸測量
成品
紋飾勾畫、手工雕刻
比例縮放
制模
翻形
制蠟型
蠟型
焊接組裝
澆口及澆道設計
包殼
結殼
硬化
脱蠟
澆鑄
焙燒
熔銅
澆鑄
破殼
碎殼
打磨焊接
表面處理
-
鏽色處理
-
環保處理
-
鏽色處理
通過化學腐蝕自然產生的顏色有點綠,那是青銅器剛生成的青銅綠。因為是新做的,時間不久所以顏色鮮亮一些,一般養護一段時間後後,顏色就會自然變得更舊一些。還有黑色和棗紅色,主要還是受青銅器出土環境影響
青銅綠——在化學上主要是鹼式碳酸銅硫酸銅的混合物,是空氣中存在的碳和硫兩種元素長期與銅氧化反應形成的。這種綠色一般不直接食用是沒有害的,所以青銅器不能直接盛放酒或食物。 [2] 
有些青銅器是黑色的,還有些帶紅色,真品青銅器的黑色是氧化形成的,一般是傳世品,埋藏時間很長,在自然界中形成銅的氧化。紅色的我們稱為”棗皮紅”,是水鏽的一種,是青銅器長期在水中浸泡形成的。 如果想要高仿鏽的,那成本就會高一些,因為鏽色的生成是需要時間處理的,短則半個月,長則需要3、4個月,要求越高,鏽色處理就越長,當然效果也會越好。
其它地方復仿製的青銅器顏色是黑色底、藍色鏽的,和鐘鼎青銅器產品顏色不一樣,這主要是原材質、工藝不一樣。鐘鼎青銅器的產品是青銅材質,化學自然腐蝕的鏽色,出廠前還要做環保滅菌處理,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養護,青銅顏色會變的很温潤。而其他廠家的產品,大量的是用雜銅或鋅合金材料,因為不能自然腐蝕出青銅鏽色,只能做成黑色,紋飾中上藍色顏料,這種出來的鏽,用手一擦就會掉色,長期擺放對人體還會有害。
復仿製青銅器的材質
鐘鼎青銅器的產品是青銅材質的。青銅不是純銅,它是銅鉛錫的合金,古代叫“吉金”。純銅現在稱為“紫銅”,也就是電線裏用的銅,很柔軟,但硬度不夠。 青銅裏銅的比例有70%左右。青銅材料價格之所以高,也是因為銅的含量較高,而且含的錫價格比銅更貴。 [2] 
仿製青銅器的環保
鐘鼎青銅器的產品,經過室內陳設品環保檢測,有害放射線只有國際標準允許值的1/160,國際標準為32微倫/小時,而鐘鼎青銅器產品平均只有0.2微倫/小時。 這主要得益於製作工藝,在製作過程中不使用強酸處理,減少了酸鉛的形成,從而減少了有害放射線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在產品出廠前,還要針對青銅器鏽色產生時伴生的有害病菌進行滅菌消毒,主要是白色粉末狀的氯化亞銅,它的產生會使青銅器在短短的1年內就能腐蝕透,是青銅器上致命的病毒。

鴞尊鴞尊淵源

婦好 青銅鴞尊  商王武丁時期 婦好墓出土 婦好 青銅鴞尊 商王武丁時期 婦好墓出土
婦好墓是人類文明的寶藏。 [2] 
婦好墓出土隨葬器物1928件,其中銅器468件,總重量約1625公斤;玉器755件,有和田玉、獨山玉岫巖玉等;骨器564件;陶器11件;石器63件;寶石製品47件;象牙製品3件;蚌器15件。此外,還有紅螺2件、阿拉伯綬貝1件及6820個來自南海的貨貝。
在如此琳琅滿目的寶藏中,婦好鴞尊“脱穎而出”——著名考古學家鄭振香認為,婦好鴞尊是寶藏中的寶藏!
婦好鴞尊為什麼會享有如此高貴的地位?
要回答這個問題,那就先將婦好鴞尊“拆解”為:婦好—鴞尊。
婦好青銅鴞尊 婦好青銅鴞尊
婦好,是商王朝晚期一代雄主武丁之妻。武丁以其赫赫武功,扭轉了商朝一度衰落的國運,史稱“武丁中興”。卜辭記載:武丁征伐的邦國,有81個;除主要用兵於西北的“鬼方”,南面的荊楚、巴族外,還對東方等地發動過大規模的戰爭;作為武丁的妻子,婦好在當時非常活躍,不僅主持各種王室典禮,而且經常受命於王,統帥軍隊征伐四方;在戰爭中,她多次大獲全勝,受到武丁的嘉獎——婦好墓中,出土龍紋大鉞、虎紋大鉞各一件,重8~9公斤;鉞是那個時代軍權的象徵,約略相當於此後的尚方寶劍;能操持如此沉重的兵器征戰疆場,其巾幗風姿,自當威風凜凜;也因此,婦好被當下學者稱為“中華第一女將”!
既然鉞是軍權的象徵,那龍紋、虎紋大鉞為什麼反不敵婦好鴞尊呢?何況,這兩件青銅大鉞刃部加鐵(隕鐵),是中國最早用鐵的器物!
青銅大鉞不但是中國用鐵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更與“華夏第一女將”婦好的身份相吻合。如此這般,為什麼青銅大鉞不能在婦好墓寶藏中佔據鰲頭,而婦好鴞尊卻是其寶藏中的寶藏呢?那就讓我們看看什麼是鴞。
鴞,又叫貓頭鷹,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貓的頭,鷹的身子,是獸與禽的不和諧搭配。因為奇怪,所以詭異。它的嘯叫,讓人毛骨悚然;它的眼珠,黃黝黝圓滾滾的,古怪神秘。
在中國,貓頭鷹又被稱作“夜貓子”,是一種凶兆。在當代,無論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都很討厭“夜貓子”。 [1] 
在古代西方,貓頭鷹被視為智慧的象徵,是雅典娜的愛鳥;它那深不可測的眼神,彷彿能夠看穿一切神秘。在古代中國,貓頭鷹被視為戰爭之神,是婦好乃至國王、將軍們的愛物;它晝伏夜出的天性、擊而必中的本領,自然讓其成為“戰神”的象徵。
著名考古學家李濟在他的史學名著《安陽》一書中説:在殷墟發掘出一個可能是戰俘被殺後用以獻祭的頭骨坑,經分析,裏面有的類似蒙古人種(可能是北方匈奴的先祖),有的類似東南亞人種(可能是南方土著的先民),甚至有高加索人種(即純種白人,可能是中亞諸國的先民)。李濟特別指出:在殷商時代,在中華民族奠基之時,河套地區生活着一個強大的族羣(可能就是“鬼方”);於此之際,殷商對“鬼方”的勝利,對中華民族的形成,當然至關重要。而這場戰爭的統帥,就是甲骨文中所説的領兵三千、討伐鬼方羌人的婦好。這場戰爭,是殷商時期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婦好一役而畢全功,取得了最後也是最徹底的勝利。這是一場奠定中國文明歷史進程的大決戰,其劃時代意義,並不亞於傳説中的黃帝與蚩尤之戰,李濟先生直呼其為中華民族的保衞戰!
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戰神象徵的婦好鴞尊,其神聖自尊,就躍出東方地平線,光照千秋。
尊,是一種盛酒禮器。?頭高昂,兩眼圓瞪,寬喙,雙翅併攏垂地與粗壯的雙足形成三點一面,其雄渾厚重,神態莊嚴,無愧於戰神之稱號。 [2] 
婦好鴞尊,是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是河南博物院建院八十週年“九大鎮院之寶”的必選寶藏。
“婦好鴞尊,是從水裏打撈出來的。”鄭振香研究員説,“鴞尊安置在婦好墓墓底,墓底距墓口7.5米,已經深入水下1.3米。儘管當時我們調過水泵抽水,但豈料水越抽越多,根本抽不乾淨。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確保國寶的安全,我們就只好下去摸國寶、撈寶藏。”
由於是“水下發掘”,器物上滿是泥水。“剛從下面吊上來的時候,鴞尊模糊不清,只有個大致的輪廓,看上去好像站立的動物。”主持婦好墓發掘的鄭振香研究員回憶説,“其他的器物,如司母辛鼎等,以前大家都見過與之類似的東西,沒有什麼陌生感。但這個像動物的器物,到底是什麼,又是什麼動物?大家都不知道!因為好奇,刷洗器物時,我們先刷的,就是這兩件東西。這兩件器物,在水下前後排列,成雙成對。30多年過去了,對此,我記憶猶新。
“器物主體部分大體完整,與此類似的器物,從前也在圖書上看到過,不過時代要晚得多。於是,這兩件器物也就有了自己的名字——‘鴞尊’。之後,在研究器物時發現口下內壁上有‘婦好’銘文,於是我們便正式把它們命名為‘婦好鴞尊’。”
這時的“婦好鴞尊”,缺少半個“腦瓜”——這兩隻“貓頭鷹”,還沒“生”出後腦勺! [2] 
考古學家以為,鴞尊頂部的上後方,就該是敞口的。“這樣的話,可流入液體,就是酒呀!”鄭振香説。
但考古學家對合青銅殘件時,發現了兩個近似半圓形的器物,它們形狀、大小相似。對合者都在思索:這兩件器物是做什麼用的呢?
説法五花八門。很長時間,問題難以得到合理的解釋。這時,家住殷墟附近小屯村的一位樸實的老工人説:“這兩個半圓形的東西,可能是那兩件‘貓頭鷹’頭上的蓋子!”
考古學家覺得老人的解釋頗有道理,於是從倉庫裏取出那兩件鴞尊,予以驗證。
“恰好那兩個器物,能分別與兩件?尊的器口相吻合。蓋子加在頂部後,‘貓頭鷹’才有了個完整的腦瓜。此時的‘貓頭鷹’,頭呈弧形,再襯以蓋上的裝飾立鳥(躲在大貓頭鷹耳朵後面的一隻小貓頭鷹)、夔龍(尊蓋的龍形把鈕)。此時,再看鴞尊,雙眼圓瞪,雙腿粗壯,雙耳聳豎,喙寬尾斂,挺胸昂首,傲視天下,雄健剛毅,堪為‘戰神’。”
貓頭鷹視野開闊,甚至可以把頭扭過180度,越過肩膀觀察環境;它翅膀寬大,羽毛的邊上有天鵝絨般密生羽絨,能使其飛行無聲;它晝伏夜出,以鼠類為主食,為農林益鳥。貓頭鷹夜視能力更強,耳的上方羽簇直立,其功能是集中聲音。貓頭鷹兩側耳孔開口位置不對稱,兩耳對頻率不同的聲音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可同時在兩個平面上定位聲源。科學家曾就貓頭鷹捉殺老鼠的過程,做過一項科學實驗:把貓頭鷹關在一個全黑的房間裏,用紅外攝影設備觀察它的殺鼠行動。實驗做得非常巧妙。室內除地面上撒下一些碎紙條外,沒有其他任何東西。實驗開始,鳥類學家把一隻老鼠放入實驗室,開始錄像。從錄像上發現,只要老鼠一踏響地面的碎紙,貓頭鷹就能快速、準確地抓獲它——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環境中,貓頭鷹的聽覺,起的是定位作用;它的無聲出擊,讓貓頭鷹的進攻更具“閃電戰”效果。
貓頭鷹是世界上最安靜的飛行鳥,它晝伏夜出,對於它的獵物來説,有時甚至是無聲的——現代科學實驗,也許能讓我們更加清楚地知道,商代中國為什麼會把貓頭鷹視為“戰神”,婦好?尊為什麼會是河南博物院建院八十週年“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2] 
武丁“雙後”青銅“雙曜”
説到婦好鴞尊,不能不説司母戊大方鼎
在婦好墓中,與婦好?尊同時出土的還有兩件司母辛大方鼎。由此,科學家斷定:“司母辛”是婦好的廟號。
與“司母辛”一樣,“司母戊”也是廟號。如此,我們不禁要問:“司母戊”是誰呢?
解讀甲骨文祭祀譜,科學家們發現,武丁有三位法定配偶,分別是:妣戊、妣辛、妣癸。“由於‘司母辛’銘銅器與‘婦好’銘銅器大量共存於一墓之中,我們推測,兩者當是一人。這就是説,‘婦好’是墓主之名,‘辛’是她的廟號,‘妣辛’是武丁子輩對其法定配偶‘辛’的稱謂。這一發現,為解決卜辭中‘婦好’與‘妣辛’的關係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鄭振香説。
順着這一思路,科學家對司母戊大方鼎與司母辛大方鼎的成分進行了分析,發現它們的合金配比驚人相似,可能是同一時代生產的器物。而從形制上看,考古學家早已斷定,兩者是同一時期的器物。
由此,再結合武丁有三位法定配偶,即妣戊、妣辛、妣癸,可以推斷:“戊”,就是“妣戊”,司母戊大方鼎就是為祭祀武丁的這位廟號是‘戊’的法定配偶,由武丁子輩鑄造的。
但問題又來了——司母戊大方鼎出土於王陵區,考古發現“戊”的墓葬規格,僅僅次於商王墓。 [2] 
為什麼“戊”的墓葬會享有如此高的規格?司母辛大方鼎128公斤,司母戊大方鼎832.84公斤,同是武丁的法定配偶,差別咋就這麼大呢?何況,婦好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女將軍,從甲骨文上也能讀出婦好是武丁的最愛,而對“戊”,卻沒有太多的記載。
既然婦好是武丁的最愛,“戊”能入王陵,那婦好為什麼未入王陵呢?
《周禮·冢人》雲:“凡死於兵者,不入兆域。”
難道婦好是非正常死亡?是戰死或戰傷復發而亡?甲骨文零星記載,曰:“……出貞……王……於母辛……百宰……血。”
難道武丁在用仇敵的鮮血,來祭奠自己的亡妻?婦好墓離類似祭壇的殷墟建築最近,難道這也是一種刻意的安排?
另一甲骨卜辭上還寫道:婦好要分娩了,不好。三旬又一日,甲寅日分娩,一定不好。女孩。 [1] 
難道婦好死於難產?
無論怎麼説,婦好33歲英年而亡,相對於她享國長達59年的夫君武丁,確實太短壽了。
也許因先武丁而亡,婦好未入王陵?也許因婦好的孩子未能繼承王位,儘管武丁很愛她,武丁子輩也在祭祀她,但卻不如祭祀自己的母親那麼隆重,司母戊大方鼎才比司母辛大方鼎重了將近6倍——主持祭祀武丁三位法定配偶的,是“戊”的兒子,當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無論怎麼説,司母戊大方鼎青銅時代留給我們的第一“祀”器,婦好鴞尊則是第一“戎”器。
婦好鴞尊兩件一雙,現已“分家”:一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一個在河南博物院。 [2] 

鴞尊專家點評

就婦好鴞尊的造型、紋飾而言,它是婦好墓所出468件青銅器中的精品。它造型新穎,各部位紋飾和諧,頭部羽紋動感尤烈,予觀者以扶搖直上八萬裏的藝術感染力,無愧於戰神之美譽。
單就婦好鴞尊而言,它呈現出商文化刻意創新的精神。而就婦好墓出土的青銅禮器、武器羣而言,它們是商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體現,是“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的物質載體,是中國青銅時代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峯的物質證明。
婦好墓出土器物整理基本完畢後,首先請郭沫若先生欣賞的一件器物,就是婦好鴞尊。郭沫若先生見到婦好鴞尊後,非常興奮。他審視良久,在場的同志拍下了他細心觀察婦好鴞尊的歷史瞬間。郭沫若先生認為,甲骨文中的“?”字,像“鷹瞵?視”之形。據此,有研究者甚至認為,商族族源神話“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中的“玄鳥”,實際上就是商人祖先神的化身——鴟?神;而甲骨文中發現的“商”字,即為鴟?鋭目之造型——此正所謂“鴟目虎吻”、“鴟視狼顧”也。這不但道出了鴟?與商的不解之緣,也解釋了婦好墓為什麼會隨葬?尊禮器。如今,貓頭鷹雖然被視為不祥的惡鳥,但鴟尾鴟吻還活在中國古典建築的屋脊的兩端,是必不可少的建築構件與裝飾器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