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鬼方

鎖定
鬼方是商周時西北部的方國,據王國維考證為畏方。 [1]  其活動載於《山海經》《汲冢周書》《易經》《古本竹書紀年》《史記·殷本紀》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辭中。據《山海經》記載,一目國鬼國),威姓少昊之子,食黍。
1983年5月,經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確認,清澗縣李家崖古城遺址為商代鬼方都城遺址。李家崖古城址文化遺存被考古界命名為李家崖文化,或稱鬼方文化。該遺址於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史記正義》引《括地誌》雲“相州滏陽西南五十里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鬼侯城在今河北磁縣臨漳縣一帶,説明鬼方一部分人約在武丁時期遷於此。鬼侯紂王時與西伯侯鄂侯位列三公。
中文名
鬼方
所處時期
商周時期
拼    音
guǐ fāng
注    音
ㄍㄨㄟˇ ㄈㄤ
性    質
西北方的部落
來    源
少昊之子

鬼方史籍記載

《詩經·大雅·蕩》:“內於中國(京師),覃及鬼方。”《易·既濟》:“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易·未濟》:“震用伐鬼方”。《索隱》引《系本》:“陸終娶鬼方氏妹,曰女嬇。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啱(羋)姓,楚其後也。”王國維 《觀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

鬼方背景介紹

商周時,漠南地區曾發生過討伐鬼方的大規模戰爭,甲骨卜辭載“鬼方易”,即鬼方向遠方逃走或遷走。本世紀以來,經中國、前蘇聯蒙古國的考古發掘及研究工作,證明鬼方遷到了南西伯利亞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一帶。
春秋時,稱這部分人稱作赤狄。其後,又以丁零的名字出現在史籍中。丁零,《山海經》作釘靈,《史記·匈奴列傳》作丁靈,《漢書·蘇武傳》作丁零,《魏略·西戎傳》作丁令。兩漢時期,他們南遷蒙古高原,史稱狄歷、敕勒鐵勒。在高車(高車丁零、東支鐵勒)六部中,狄歷為其一,且為六部之首。其中有袁紇部、斛律氏、解批氏、護骨氏、異奇斤氏。不過這些與鬼方就相去甚遠,不可以認作同一個族羣。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殷高宗討伐鬼方,經過了三年才取勝。約在公元前13世紀時,商王武丁曾發動討伐鬼方的戰爭。《周易·既濟》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鬼方是夏商周時期活動在山西北部以及中國西北地區的一個古老方國。按照當時商對北方部落用兵的記錄考察,每次用兵一般為3000到5000人不等。按照甲骨文的記載,鬼方被武丁打敗了,敗亡的鬼方是遠遁、隱匿抑或遷徙。
鬼方,亞洲古代的方國,位於今陝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古代中國西北方部落之一,是商朝時期的外患。《易卦·爻辭》上説:“高宗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但兩國人民也有聯姻關係。鬼方常與昆戎、洛泉、昆夷、緄夷、串夷等混用。在商朝有許多小國都稱“方”,例如:土方、呂方苦方龍方馬方、蜀方、盂方等。
參考資料
  • 1.    王國維.觀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