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庸

(當代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

編輯 鎖定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浙江嘉興海寧 [11]  [152]  。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説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與古龍梁羽生温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説四大宗師”。 [1-4]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 [5]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6]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1994年,受聘北京大學名譽教授 [7]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 [5]  。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8]  ;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9]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2]  。2018年10月30日,在中國香港逝世,享年94歲。 [10] 
中文名
金庸
外文名
Louis Cha
別    名
金庸(筆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 [151] 
出生日期
1924年3月10日
逝世日期
2018年10月30日
畢業院校
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
劍橋大學
職    業
作家、政論家、社會活動家
代表作品
射鵰英雄傳
神鵰俠侶
倚天屠龍記
天龍八部
笑傲江湖 展開
主要成就
大英帝國官佐勳章勳銜
法國文化部法國藝術及文學司令勳銜
法國政府榮譽軍團騎士
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
香港大紫荊勳章 展開
主要成就
大英帝國官佐勳章勳銜
法國文化部法國藝術及文學司令勳銜
法國政府榮譽軍團騎士
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
香港大紫荊勳章
香港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 收起
血    型
O型
原    名
查良鏞

金庸人物經歷

編輯
1924年3月10日,出生在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袁花鎮 [1]  [11]  ,其家族為浙江著名的世家望族——海寧查氏 [150] 
1929年5月,入讀家鄉海寧縣袁花鎮小學。1932年,開始接觸武俠小説,讀的第一本武俠小説是《荒江女俠》。 [12] 
1937年(另一説1936年),從袁花龍山學堂(現袁花鎮中心小學)畢業;同年,考入嘉興中學(現嘉興一中),離開家鄉海寧。 [2]  1938年,日軍攻到浙江,嘉興中學千里南遷至麗水,進入省立聯合中學初中部。 [2] 
1939年,讀初中三年級的金庸與同學合編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這是此類型書籍首次在中國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 [2] 
1941年,因在壁報上寫諷刺訓導主任投降主義的文章《阿麗絲漫遊記》被其開除,校長張印通介紹他轉學去了衢州 [2] 
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現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學 [139]  )畢業,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因對校內學生黨員行為不滿而向校方投訴,反被退學。後在中央圖書館掛職,閲讀大量書籍。 [2] 
1945年抗戰勝利後返鄉,曾在杭州東南日報》暫任外勤記者。
1946年,赴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插班修習國際法課程;同年秋天,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 [13]  。1948年,畢業後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 [14] 
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一個辦公桌,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筆名姚馥蘭和林歡)。 [2] 
1955年,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擬寫首部武俠小説《書劍恩仇錄》。 [2] 
1956年,在《香港商報》全年連載《碧血劍》。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專職為編劇,寫過《絕代佳人》《蘭花花》《不要離開我》《三戀》《小鴿子姑娘》《午夜琴聲》等劇本,合導過《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所用筆名為林歡)。 [2] 
金庸
金庸(4張)
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後來推出包括《明報晚報》《明報月刊》《明報週刊》、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系列報刊,金庸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同年,在自辦的《明報》上連載《神鵰俠侶》。
1972年,宣佈封筆,退出俠壇,之後對其以往的武俠作品開始修訂工作。 [2] 
1973年春,應台灣地方政府之邀前往台灣,並與蔣經國見面會談。文革結束後,金庸在1981年與1984年來到中國大陸訪問,並先後在北京與鄧小平胡耀邦會談。
198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宣告成立,金庸作為委員之一,任基本法政治體制起草小組的港方負責人兼經濟體制起草小組成員。1985年至1989年,擔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1988年,與查濟民提出了“政制協調方案”(又稱“雙查方案”、主流方案)。1989年,辭去基本法草委、諮委職務,結束了從政生涯;同年,在《明報》創辦三十年慶祝茶會上宣佈卸下社長職務,只擔任集團董事長。 [2] 
金庸漫畫 金庸漫畫
1991年1月23日,註冊成立“明報企業有限公司”;3月22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上市後,他退出報業管理層;同年,明報企業上市,任董事長並簽訂三年服務合約,與于品海達成協議由智才技術性收購明報企業。 [6] 
1993年,兩會期間赴北京訪問,並獲江澤民接見;同年4月,宣佈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職務,改任名譽主席,更將明報集團售予于品海,宣佈全面退休。 [2] 
1994年,返鄉參加嘉興一中90週年校慶並於嘉興高專興建“金庸圖書館”。圖書館落成後再斥資1400萬在西湖興建“雲松書舍”,供個人藏書、寫作和與文友交往雅集之用。在浙江大學人文學院設立“金庸人文基金”,兩年共拿出了100萬港幣資助貧困生、贊助學術活動; [15]  同年10月,被北京大學聘請為名譽教授。 [7] 
1995年,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委員;同年3月,被聘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 [16] 
1996年秋,當“雲松書舍”落成後,改變初衷,毅然捐出斥巨資興建的書舍,現已成為杭州的新旅遊景點,內藏金庸作品及手跡陳列室等。
1999年,受聘成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首任院長。 [16]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同年3月,被聘為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 [16]  2003年10月18日,受聘為中山大學名譽教授 [17]  2005年,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文學博士名銜。
金庸教授講中國歷史的大勢 金庸教授講中國歷史的大勢
2007年11月,應邀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主持講座,題目為《中國歷史的大勢》,並出任港中大文學院榮譽教授。 [18]  辭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職務。 [19] 
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20]  2010年,英國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院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 [21]  2011年,中國台灣清華大學授予金庸名譽博士學位院士。
2014年3月10日,度過九十大壽,各個領域紛紛為其慶生,有武俠迷手抄840萬字賀壽。 [42] 
2016年3月,過92歲壽辰,馬雲帶領淘寶眾籌祝壽; [22]  12月,當選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去世,享年94歲。 [10] 

金庸個人生活

編輯

金庸家庭

家世系浙江海寧查氏,其家為書香門第,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孫查揆的後裔 [3] 
金庸的祖父查文清是傲骨氣節的忠良,他不滿外國人欺負中國人,當時有民眾燒教堂,作為官員的他為維護民眾,帶頭辭職以平息事件。金庸受祖父影響,明白一定要讀書,才能解救民族苦難,故他尤愛閲讀關於歷史的書籍,如《資治通鑑》《二十五史》等。影響金庸至深的另一人,就是其父查樞卿。查父在金庸年幼時,每天將武俠小説《荒江女俠》剪存給他看,令他對武俠小説產生濃厚興趣,後來主動追看《水滸傳》和《七俠五義》等著作,為日後撰寫武俠小説奠下根基 [23] 
查家在清代“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徐家則是古鎮一大富商,祖代相沿經營着醬園、綢莊、錢莊。金庸生母徐祿是詩人徐志摩的父親最小的堂妹。1914年,徐祿與查樞卿結為夫婦。成親以後,徐祿與查樞卿感情篤深,先後生下長成的有查良鏗、查良鏞、查良浩、查良棟、查良鈺五子和查良琇、查良璇二女。1937年,徐祿因患急性菌痢而病亡,這一年,金庸只有13歲。
金庸的繼母顧秀英原是查家的丫鬟“月雲”。顧秀英11歲時押給查家的,起先伺候金庸的祖母。20多歲時被母親領回,後來去了上海做女傭,因而,查家逃難時她沒有跟着過江。徐祿病亡滿3年,查樞卿續絃,小他17歲的顧秀英便做了他的新妻子,擔當起撫育幼子的責任。

金庸婚姻

金庸結婚照 金庸結婚照
金庸一生結過3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1947年,二人在杭州相識。金庸拜訪同事的朋友杜冶秋時,邂逅了時年17歲的杜家小姐杜冶芬,後雙雙墜入愛河。1948年,金庸南下香港前夕,匆忙趕到杭州正式求婚。後來杜冶芬也去了香港,金庸忙於工作沒時間陪她,她寂寞無聊,過得不愉快。最後她回了中國內地,兩人辦理了離婚手續 [24]  [136]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是新聞記者,他們於1956年5月1日結婚。金庸草創《明報》,備嘗艱辛,朱玫與他患難與共,還曾變賣首飾支撐《明報》。等到事業成功,婚姻卻出現裂痕 [24]  。金庸與朱玫共生育二子二女。
金庸的第三任妻子叫林樂怡。1976年,金庸與朱玫感情破裂,主動提出離婚,並娶小自己29歲的林樂怡為妻。她認識金庸時才十六歲。

金庸子女

金庸共有四個子女,兩男兩女。 [25] 
長子
19歲為情自縊
次子
最像金庸
大女兒
小龍女原型
小女兒
從樹仁書院畢業

金庸親屬

金庸親屬
表兄:徐志摩
同宗:穆旦(查良錚)
姑父:蔣百里
表姐:蔣英(錢學森的夫人)
親族:厲麟似 [135] 
表外甥女:瓊瑤 [43] 

金庸逝世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去世,享年94歲。 [10]  30日當晚,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主任王志民向查良鏞先生家屬致唁電,對他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 [26]  11月2日,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致唁電對查良鏞先生逝世表示哀悼。 [27]  同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查良鏞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對其親屬表示慰問。查良鏞逝世後,李克強、韓正、孫春蘭、黃坤明、朱鎔基、温家寶、張德江、李嵐清、劉延東、李源潮、王漢斌、廖暉等同志也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慰問 [28] 

金庸主要作品

編輯

金庸小説作品

作品名稱
創作時間及備註
1955年
碧血劍
1956年
1957年—1959年
1959年
1959年—1961年
1960年—1961年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説
1961年
鴛鴦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説
連城訣
1963年,又名《素心劍》
1963年—1966年
俠客行
1965年
1967年
鹿鼎記
1969年—1972年
越女劍
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説 [44] 

金庸其他作品

作品名稱
備註
體裁
出版年
附於《碧血劍》之後
-
-
附於《俠客行》之後
-
-
《成吉思汗家族》
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
-
《關於“全真教”》
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
-
《易經·陰陽與術數》
附於《神鵰俠侶》之後,新修版
-
-
《陳世驤先生書函》
附於《天龍八部》之後
-
-
《康熙朝的機密奏摺》
附於《鹿鼎記》之後
-
-
《三劍樓隨筆》
與梁羽生、百劍堂主合著
隨筆集
1997年
《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金庸/池田大作對話錄》
池田大作合著
對話錄
1999年
《金庸散文》
-
散文集
2007年 [29] 
《尋他千百度》
-
散文集
2013年 [30] 
《明窗小札1963》
-
文集
2014年 [31] 
《明窗小札1964》
-
文集
2015年
《明窗小札1965》
-
文集
2016年
《舊夢:表弟眼中的徐志摩》
與蔣復璁等人合著
回憶錄
2017年

金庸改編影視

電影
影片名稱
上映年份
製片方
導演
主要演員
飛狐外傳
1980年
邵氏電影公司
錢小豪黃敏儀,郭追,鹿峯,江生 [45] 
1984年
邵氏電影公司
劉仕裕
黃日華惠英紅,戴良純,萬梓良梁家仁 [46] 
1993年
嘉禾電影公司
潘文傑
黎明李嘉欣張敏,盧偉義 [47] 
雪山飛狐
1964年
峨嵋電影公司
李化
江漢,歐嘉慧,上官玉
雪山飛狐之塞北寶藏
2022年
中國大陸
連城訣
1980年
邵氏電影公司
牟敦芾
吳元俊,白彪,廖麗玲 [48] 
天龍八部
1977年
邵氏電影公司
鮑學禮
李修賢,恬妮,林珍奇 [49] 
1982年
新世紀電影公司
蕭笙
湯鎮業,黃日華 [50] 
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
1994年
永盛電影公司
錢永強
天龍八部之喬峯傳
2023年
/
甄子丹 ,闞家偉,鄭偉文
甄子丹,陳鈺琪,劉雅瑟,惠英紅 [148] 
射鵰英雄傳
1958年
峨嵋電影公司
胡鵬
曹達華,容小意
1977年
邵氏電影公司
張徹
傅聲恬妞,李藝民 [52] 
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白骨爪
2021年
中國大陸
射鵰英雄傳之降龍十八掌
2021年
中國大陸
東成西就
1993年
澤東電影公司
東邪西毒
1994年
學者電影公司
張國榮,梁家輝 [54] 
鹿鼎記
1983年
邵氏電影公司
華山
汪禹,劉家輝 [55] 
1992年
寰亞電影公司
笑傲江湖
1978年
邵氏電影公司
孫仲
汪禹,施思 [57] 
1990年
金公主電影公司
許冠傑葉童,張敏 [58] 
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
1992年
金公主電影公司
李連杰,林青霞,關之琳,李嘉欣 [59] 
東方不敗風雲再起
1993年
金公主電影公司
程小東
林青霞,王祖賢 [60] 
書劍恩仇錄
1960年
峨嵋電影公司
李晨風
張瑛,紫羅蓮,容小意 [61] 
1981年
邵氏電影公司
狄龍,白彪 [62] 
1987年
銀都機構
張多福,劉佳,阿依努爾 [63] 
神鵰俠侶
1960年
峨嵋電影公司
李化
謝賢,南紅 [64] 
楊過與小龍女
1982年
邵氏電影公司
張徹
傅聲,郭追,黃淑儀
1983年
邵氏電影公司
華山
張國榮,翁靜晶 [65] 
《古墓奇緣》《襄陽風雲》《十六年之約》
2003年
香港無線
-
-
俠客行
1982年
邵氏電影公司
張徹
郭追,文雪兒 [66] 
倚天屠龍記
1963年
豪華電影公司
張瑛
張瑛,白燕 [67] 
1965年
揚子江電影公司
楊工良
林家聲,陳好逑,陳寶珠
1978年
邵氏電影公司
楚原
爾冬升,井莉,餘安安 [68] 
魔殿屠龍
1984年
邵氏電影公司
楚原
爾冬升,萬梓良,鐘楚紅 [69]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1993年
永盛電影公司
王晶
李連杰,張敏,黎姿 [70] 
倚天屠龍記之九陽神功
2022年
/
王晶,姜國民
倚天屠龍記之聖火雄風
2022年
/
王晶,姜國民
林峯,文詠珊,雲千千,邱意濃徐錦江 [145] 
碧血劍
1958年
峨嵋電影公司
曹達華,上官筠慧,陳翠屏 [71] 
1981年
邵氏電影公司
張徹
郭追 ,文雪兒,龍天翔 [72] 
新碧血劍
1993年
永盛電影公司
張海靖
元彪,張敏,李修賢 [73] 
鴛鴦刀
1961年
峨嵋電影公司
李化
林鳳,周驄 [74] 
1982年
邵氏電影公司
魯俊谷
惠英紅,孟元文 [75] 
電視劇
劇名
上映年份
製片方
導演
主要演員
雪山飛狐
1978年
香港佳視
-
衞子云,白彪,米雪,李通明 [76]  [149] 
1985年
香港無線
呂良偉,謝賢,周秀蘭,曾華倩 [77] 
1991年
台灣台視
李朝永
孟飛,龔慈恩,伍宇娟 [78] 
1999年
香港無線
陳錦鴻,黃日華,佘詩曼,劉曉彤 [79] 
2007年
香港佳藝電視台
王晶
聶遠黃秋生朱茵,鍾欣桐,安以軒 [80] 
飛狐外傳
2022年
中國大陸
連城訣
1989年
香港無線
邱家雄 / 鄭兆強
郭晉安,黎美嫺,謝寧 [81] 
2004年
中國大陸
王新民
天龍八部
1982年
香港無線
蕭笙
梁家仁,湯鎮業,黃日華 [83] 
1990年
台灣中視
劉俊傑
惠天賜,關禮傑
1997年
香港無線
李添勝
黃日華,陳浩民樊少皇 [84] 
2003年
中國大陸
周曉文
2013年
中國大陸
2021年
中國
於榮光
楊祐寧,白澍,文詠珊 [137] 
射鵰英雄傳
1976年
香港佳視
蕭笙
白彪,米雪,梁小龍 [87] 
1983年
香港無線
王天林
黃日華,翁美玲苗僑偉 [88] 
1988年
台灣中視
李朝永
黃文豪,陳玉蓮,潘宏彬
1994年
香港無線
李添勝
2003年
中國大陸
于敏
2008年
中國大陸
李國立
2017年
中國大陸
蔣家駿
中神通王重陽
1992年
香港無線
潘嘉德
關禮傑,周慧敏 [93] 
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真經
1993年
香港無線
潘嘉德
張智霖,姜大衞,梁藝齡 [94] 
白馬嘯西風
1979年
香港麗的
-
楊盼盼
鹿鼎記
1977年
香港佳視
-
文雪兒,程思俊
1984年
香港無線
李添勝
梁朝偉,劉德華 [95] 
1984年
台灣中視
周遊
李小飛,周紹棟 [96] 
1998年
香港無線
李添勝
陳小春,馬浚偉 [97] 
2000年
台灣華視
王晶
2008年
中國大陸
于敏 [104] 
黃曉明,鍾漢良 [99] 
2014年
中國大陸
賴水清
韓棟,魏千翔 [100] 
2020年
中國大陸
笑傲江湖
1984年
香港無線
李鼎倫
1985年
台灣台視
劉立立
梁家仁,劉雪華,應採靈
1996年
香港無線
李添勝
呂頌賢,梁藝齡,陳少霞 [102] 
2000年
台灣中視
賴水清
2000年
新加坡
霍志揩
馬景濤范文芳,李錦梅 [105] 
2001年
中國大陸
黃健中
李亞鵬,許晴,苗乙乙 [106] 
2013年
中國大陸
胡意涓
2018年
中國大陸
書劍恩仇錄
1976年
香港無線
-
鄭少秋,汪明荃,餘安安 [108] 
1984年
台灣台視
-
遊天龍,森森,楊麗音
1987年
香港無線
許鞍華
彭文堅,任達華,羅慧娟,梁藝齡 [109] 
1992年
台灣台視
鞠覺亮
何家勁,沈孟生,劉雪華,傅娟
1994年
中國大陸
-
黃海冰,王衞國,王菁華,楊雅娜 [110] 
2002年
中國大陸
衞翰韜 、黃偉明、馮柏源等
趙文卓,陳昭榮,關詠荷,顏穎 [111] 
2009年
中國大陸
譚友業温偉基、何振華
喬振宇,鄭少秋,周麗淇,穎兒 [112] 
神鵰俠侶
1976年
香港佳視
蕭笙
羅樂林,李通明
1983年
香港無線
蕭笙
劉德華,陳玉蓮 [113] 
1984年
台灣台視
何東興
孟飛,潘迎紫 [114] 
1995年
香港無線
李添勝
1998年
新加坡
馬玉輝
李銘順,范文芳 [116] 
1998年
台灣台視
賴水清
任賢齊,吳倩蓮 [117] 
2006年
中國大陸
于敏
黃曉明,劉亦菲 [118] 
2014年
中國大陸
李慧珠
俠客行
1985年
台灣華視
-
莫少聰 [120] 
1989年
香港無線
伍潤泉
梁朝偉,鄧萃雯 [121] 
2001年
中國大陸
王新民
吳健,周莉 [122] 
新俠客行
2017年
中國大陸 [146] 
倚天屠龍記
1978年
香港無線
招振強
鄭少秋,汪明荃,趙雅芝 [123] 
1984年
台灣台視
陳明華
劉德凱,劉玉璞,喻可欣 [124] 
1986年
香港無線
王天林
梁朝偉,黎美嫺,鄧萃雯 [125] 
1994年
台灣台視
賴水清
馬景濤,葉童周海媚 [126] 
2001年
香港無線
莊偉建
吳啓華,黎姿,佘詩曼 [127] 
2003年
中國大陸
楊韜
2009年
中國大陸
于敏
2019
中國大陸
蔣家駿 [33] 
曾舜晞,陳鈺琪,祝緒丹 [33] 
碧血劍
1977年
香港佳視
-
陳強,文雪兒,李通明,石天
1985年
香港無線
-
黃日華,莊靜而,毛舜筠,苗僑偉 [130] 
2000年
香港無線
李添勝
林家棟,歐子欣,佘詩曼,江華 [131] 
2007年
中國大陸
李翰滔、趙箭 、黃祖權
1986年
香港亞視
王心慰
李賽鳳,嶽華

金庸導演作品

時間
作品
備註
1958年
有女懷春
電影
1960年
王老虎搶親
電影
參考資料: [138] 

金庸參與紀錄片

時間
作品
導演
2008年
激盪·1978-2008
曾捷
2009年
香港筆跡
王貽興
2014年
武俠60:台灣武俠小説發展史
華志中
參考資料: [138] 

金庸創作特點

編輯

金庸思想主題

金庸所創作的小説中無處不體現了對歷史意義及價值的探尋。他通過在小説中塑造武林門派之間、人與人之間、宗教與世俗之間、正教與邪教之間、國家民族之間以及朝代與朝代之間的恩恩怨怨,最終造就了不同個人、門派、國家、民族、教會、朝代的各種悲劇。從本質上來説,金庸正是企圖通過在小説中抒發強烈的悲劇情懷,旨在達到解構負面價值、弘揚正面價值的效果。
在金庸創作的小説裏,“情”與“理”深刻體現了生命本質與傳統道德之間的永恆矛盾,具體來説就是愛情與道德規範的衝突。顯然,金庸的作品沒有過多的抑情絕欲的説教,更沒有與傳統道德文化相違背的濫情現象。他僅僅通過“情”與“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愛情中的悲劇意識,通過對人真實生命的適當描述和張揚,反映了對禁錮人們和社會發展的“理”的反抗。金庸的愛情悲劇意識是對現代愛情的謳歌。 [34] 

金庸藝術特色

結局
與大團圓的結局不同,金庸的小説更多的是直面邪惡的成功和俠客的失敗。然而金庸的創作同時也吸收了中國傳統悲劇意識的特徵,即在描繪悲劇現實的同時,也賦予其一定的彌合功能。 [34] 
歷史背景
金庸將其作品及其人物形象有機地融入到鮮明的歷史背景之中,如《射鵰英雄傳》的時代背景為南宋初年,宋、金對峙,以及蒙古崛起的這一時段。《天龍八部》的歷史背景為宋、遼、西夏以及大理等幾個政權縱橫交錯的時代。《鹿鼎記》描寫的則是清朝初年,滿漢民族衝突的劇烈矛盾。同時,金庸先生在尊重歷史史實的前提下,將許多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納入到其文學作品之中,如完顏洪烈、岳飛、大理段氏、朱元璋、康熙皇帝、顧炎武等等,這些歷史上的真實人物與小説中的虛擬人物交相輝映,虛實相加,使小説更加真實生動,讀者更容易接受整個故事,不會令人產生虛無縹緲的感覺。
金庸對作品時代背景的選擇也是為小説內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來服務的。縱觀金庸的文學作品,幾乎所有的歷史背景都放在動亂年代,這是因為動亂時代更能體現出歷史人物的英雄豪情,與廟堂之上懦弱陳腐的官員相比,俠客具有強烈的民族正義感。正如郭靖所言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以“為國為民”來作為俠客的最高追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們最後的歸宿,這是俠之精神境界的昇華。金庸作品中的江湖英雄,其身雖不居廟堂,卻是以天下為己任的真正英雄。 [35] 
語言
金庸語言的繁雜豐富,在其行文句式上就有充分的體現。他襲用了舊小説夾用詩詞、歌賦、聯句等方式,在行文中大量使用對聯、詩詞,在語言表述上,則使用白話,夾用韻文等方式。如丘處機的《無俗念》、岳飛的《滿江紅》、李白的《俠客行》等,均運用得渾然天成,毫無斧鑿之痕,體現出金庸深厚的語言表述功底。 [35] 
人物形象
縱觀金庸的所有作品,除個別小説之外,大多數人物形象均有很強的相似之處,如《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以及《天龍八部》中的蕭峯等,雖然他們的性格有所差異,但他們均是武功高強,懷有一顆報國之心的英雄。再如其中的黃蓉、任盈盈、趙敏,以及阿紫等女性人物,均屬於武功高強,且均有很強後台的厲害角色,或是父親,或是師父,她們與普通女子相比,在性格和行事方面均屬於異類,被世人列為“妖女”的範疇,但又都具有濃厚的俠骨柔情,雖然表現形式有所差別,但均殊途同歸。 [35] 
金庸小説中的女性有兩個共性,這些女性都是古代重情的“豪女”。中國的古代女性雖然比較重情,但是會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女性的情感卻只能深理於心中,即使到了待嫁年歲,也只能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傳統女性去大膽地追求愛情,這樣不但會被認為是有傷風化,更會被旁人説三道四,即使有人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一也會受到家人的懲罰,最後難免被人冷嘲熱諷,最後落個身敗名裂的結果;但是與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女性相比卻有很大的差異,現代的女性追求愛情,卻被認為是潮流,還能得全社會的廣泛讚許和認可。
在金庸的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大多敢愛敢恨型;與此同時,金庸作品中的有些女性人物不僅渴望愛情,還體現出對傳統貞節觀念認同。對於這種這種矛盾情形,一也就是女性的傳統與現代兩種特性在女性人物中的體現。這種傳統與現代共存即可以體現在一個女性人物的身上,還可以表現在不同女性人物的身上。然而,哪裏有矛盾哪裏就會有衝突,有衝突的作品會更加吸引讀者。比如在《神鵰俠侶》這部小説中,小龍女這個人物就是傳統文化中仙女的形象,其不僅貌美如花,還武功高強。然而其對於愛情,她卻能不顧別人的流言蜚語,愛上比自己年齡小很多的楊過,對於這種突破傳統思想束縛的勇氣只有現代女性才會有,而小龍女竟然也具備,真是不得不讓人欽佩。金庸的這種女性創作觀念,不但可以很好的吸引讀者的眼球,還讓讀者讀得津津有味。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效果,可能就是因為人物身上所體現的傳統與現代特徵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這樣既可以順應故事情節,還可以順應讀者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讀者會陶醉在小説中,讓人流連忘返,致使金庸小説中女性人物的塑造也達到了較高的階段。讀者在金庸的著作中真正的看到了實際生活中的女性身影。可以明顯看出,這些女性具有瘋狂的一面,當然,相比之下,女性傳統的一面居多。
因為,由於傳統因素的影響,現代女性是傳統的女性發展而來的,對於現代女性個性,其不可能獨立存在現實社會中,更不能完全喪失之前的傳統氣息。在一般的武俠小説中,對於男女之情的描寫可謂少之又少,即使存在一些個別女性,通常一也是小説中的點綴。但在金庸所描寫的小説中,愛情在小説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小説中的主體,小説中的女性在小説中的地位提升了許多。在小説中,有了男女角色情感的貫穿,使小説中內容豐富多彩。此外,還提升了小説的趣味性及吸引力。 [36] 

金庸獲獎記錄

編輯
世界華人盛典
  • 2009    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獲獎)    
香港市政局文學創作
  • 1998    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    (獲獎)    
香港(及海外)文學藝術協會
  • 1998    當代文豪金龍獎    (獲獎)    
香港政府
個人獎項
  • 2004    法國文化部法國藝術及文學司令勳銜    (獲獎)    
  • 1992    法國政府榮譽軍團騎士勳銜    (獲獎)    
  • 1981    大英帝國官佐勳章勳銜    (獲獎)    
參考資料 [2]  [133-134] 

金庸人物評價

編輯
金庸 金庸
金庸是一個成功的報業鉅子,更是一個成功的武俠小説創作家。將其定義為一代通俗文學大師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稱做通俗文學大師,還是有必要通過他的小説進行一番文學雅俗觀的論辨。中國文學網評) [37] 
金庸就像一個“黑洞”。把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任何人靠近他,就會化為烏有,根本沒法比。(作家黃易評) [38] 
金庸的武俠小説大大提高了傳統武俠小説作品的思想、文化、藝術品位,包含着濃烈的文化氣息、豐厚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他以其藝術實踐,使近代武俠小説第一次進入了文學的宮殿,是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北京大學教授嚴家炎評) [39] 
查先生是著名作家、傑出報人,畢生堅守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以如椽之筆,書家國情懷,著作等身,成就非凡。先生愛國愛港,擁護“一國兩制”方針,曾參與香港基本法的起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籌建工作,殫精竭慮,貢獻智慧。先生赤子丹心,俠肝義膽,其文采風範永為世人景仰。(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評) [40] 
查先生一生情繫中華,愛國愛港。以鐵肩擔道義,以妙手著文章,開創新派武俠小説先河,享譽海內外華人社會。查先生支持國家改革開放,擁護“一國兩制”方針,熱忱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設計、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貢獻了政治智慧。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評) [27] 

金庸後世紀念

編輯
2017年2月28日,以金庸為主題的常設展館金庸館,在香港文化博物館揭幕,該展館展出超過300件和金庸有關的藏品,包括《笑傲江湖》等珍貴手稿。 [4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