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辜姓

鎖定
辜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一百二十八位,多以晉江、淮安,惠安、彰化為郡望。
中文名
辜姓
讀    音
注    音
(ㄍㄨ)]
淵    源
源於子姓

辜姓歷史發展

辜姓基本介紹

辜姓 辜姓
辜[辜,讀音作gū(ㄍㄨ)]

辜姓得姓始祖

林正(林達中)、陳敦源。

辜姓姓氏淵源

  • 第一個淵源
源於子姓,出自唐朝時期江南道觀察使林正,屬於帝王賜姓改姓為氏。辜氏始祖為林正,字達中,生於隋煬帝大業六年(公元610年),原姓林,為殷商比干之子林堅的後裔,閩晉安林氏始祖林祿之十三世裔孫林孝誠(字允謙)之孫。其家世居福建莆田太平村永定裏(今福建莆田尊賢裏北螺村)。林正在二十二歲中舉人,在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八年(公元634年)甲午科進士及第,授江南道觀察使(轄今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林正在任期間勵精圖治、興學校、除苛政、廉正愛民,是應貞觀之治
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江南道大旱,民不聊生。林正憫民飢苦,不及稟奏朝廷,便毅然下令開官倉放糧賑濟饑民。當地豪紳乘機構陷,事聞於朝,唐太宗起初大怒,詔令將林正逮捕下獄法辦。江西百姓聞訊,不忍林正蒙受冤屈,聯名上萬民表與朝廷,代其辯冤。唐太宗派人調查,方知林正真的是個清官,是壞人對他羅織構陷,便即下詔放林正出獄,並傳他上京陛見。陛見之後,唐太宗先對林正進行一番撫慰,又自我檢討,説:“卿乃無辜受罪,今賜卿姓為‘辜’。”唐太宗雖然賢明,但仍脱不了動不動就給臣屬賜姓的習慣,不過以往都是對有功之臣賜以李姓以表示親近。這一次,因為林正差一點無辜喪命,因此就賜他以辜為姓,昭其“辛苦”之德,合二字為一,是為“辜”氏,是為該支林氏辜姓的始祖。在起初,大家還是以“辜林”稱呼這個新生的姓氏,對林正也是以“辜林正”稱呼之,後來就乾脆把林字去掉了。林正成為辜正,成為辜氏得姓始祖。帝王賜姓,全族榮耀,因此該支林氏家族皆改為辜氏,世代相傳至 今。
辜正告老後,沒有回莆田老家,而是繼續定居於江西南昌地區。在他逝世後,當地百姓為其建嘉德祠以表懷念。辜氏族人大多尊奉辜正(林正)為得姓始祖。
  • 第二個淵源
源於媯姓,出自宋朝時期福建廈門同安陳氏漁民,屬於避難改姓為氏。該支辜氏先祖本姓陳,世代在福建廈門同安捕魚為生。到陳敦源時,因酒醉失手傷人,為避官府緝拿,攜帶家眷遠渡南洋,最後在馬來半島檳榔嶼落户,成為伐榛闢莽、開墾這塊蠻荒之地的華人前驅,旅居時間比英國人還早。
事過境遷,陳敦源痛定思痛,罪疚之心難以釋懷,於是乾脆改姓“辜”,以示悔罪之意,從此傳下一支辜氏家族。在辜敦源(陳敦源)的後裔子孫中,有清末民初擁有十三個博士頭銜的著名北京大學教授辜鴻銘。
  • 第三個淵源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祭祀執疈辜,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執疈辜,簡稱執疈、或執辜,是西周初期就設有的一種官職,專職掌管在盛大祭祀活動中對犧牲的處置,隸屬於春官府司管轄。“辜”,在古代祭祀時分裂牲畜肢體的過程就稱作“辜”,也就是“磔”;而“疈”,則是剖開牲畜身體的過程,與“副”的含義是一樣的。因此,執疈辜實際上就是官家屠夫的官稱,只不過執疈辜只負責宗室祭祀活動中的牲畜宰殺、處置,並按規定和要求將牲畜的各個部位予以剖解,安置在祭祀台上的指定位置。這在典籍《周禮·春官·大宗伯》中有記載:“以疈辜祭四方百物。注:疈,披牲胷也。疈辜,披磔牲以祭也。”
執疈辜這一官職多為其後裔子孫世襲,很早即有以其官職稱謂為姓氏者,且非常受社會上人們的尊畏,稱執疈辜氏、執疈氏、執辜氏,後皆省文簡改為單姓執氏、疈氏、辜氏、宰氏、屠氏等,世代相傳至 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辜姓遷徙分佈

湖北省的武漢市蔡甸區、黃石市、鄂州市、天門市、安陸市、咸寧市、崇陽縣通山縣大悟縣黃岡市、仙桃市、當陽市、潛江市、荊州市,廣東省的深圳坪山新區汕尾紅海灣地區,汕尾市公平鎮普寧市大壩湖美村貴州省的貴陽貴定縣大方縣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廣東省的雷州市、潮州市四川省的仁壽縣樂山市,安徽省的廣德縣、蒙城縣全椒縣湖南省的瀏陽市、津市、華容市,浙江省的金華市、乍浦縣,江蘇省的無錫市、漣水縣江西省的南昌市,山東省的安丘市,福建省的泉州市、寧德市、晉江市、永春縣南安市、惠安縣、漳州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的漳化市等地,均有辜氏族人分佈。
潮州市金石鎮辜厝村村史記載,辜氏先租於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從福建莆田遷徙入廣東潮州。先居於桑浦山工埔肚,建村立寨,稱辜厝村。後因嫌桑浦山地解人稀,不利子孫今後發展,乃遷移至海陽之隆津都,仍沿用原村名至 今。
海陽辜氏是同姓中最先由福建遷徙人潮者。此係村中口碑相傳,未見族譜記載,是否直接遷自莆田?值得商榷。
據福建辜氏譜及其它文章資料參考:
辜(林)正傳至四世,有辜源、辜瀾兩兄弟,均為唐朝開元年間進士。兄弟皆曾赴福建為官,以閩中乃其祖籍,相約回閩定居。
辜源居福建南安羅溪,辜瀾居福建漳州磁窯鄉。
辜源傳子辜桓,逝世後葬於福建同安縣白礁文圃山
辜桓有子四人,分四個房系,統稱白礁辜。二房、三房先後向永春、泉州、惠安等地播遷,又於清朝康熙年間遷台灣。遷泉州的是辜桓二房派下,辜正第十五世裔孫辜志明,南宋初期居泉州打錫巷。其族譜記載:其後子孫向潮州、台灣彰化等地播遷。
宋朝時期,莆田並無辜氏遷入記載,也無辜姓聚居村落,至 今仍人口數甚少。而福建泉州卻是辜姓人的主要居住地,許多辜姓名人都是從泉州走出去的。如清末民初北京大學的著名怪教授辜鴻銘、台灣政壇和商界的辜振甫辜偉甫兄弟的祖籍就皆是福建泉州,辜振甫曾任台灣海基會主席,辜偉甫是台灣數家大公司的董事長。辜氏兄弟是辜正的第三十一代裔孫。所以,潮汕辜氏應該是遷自泉州而非遷自莆田。潮汕辜氏與台灣辜氏是同根同源,因為天下就只有這一支辜氏。

辜姓傳統文化

辜姓郡望堂號

  • 郡望
辜姓的郡望有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晉安郡、惠安縣(即今福建省泉州市下屬惠安縣)、彰化縣
  • 堂號
晉安堂:以望立堂,亦稱泉州堂,辜氏總堂號,即晉江堂。
惠安堂:以望立堂,亦稱螺城堂。
彰化堂:以望立堂。
白礁堂:辜正(林正)第五世辜桓開始以其四子分四個房系,以福建同安縣白礁文圃山位中心向永春、泉州、惠安等地播遷,以白礁為堂號,統稱白礁辜。

辜姓家譜文獻

福建泉州辜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福建省廈門市博物館、福建泉州市惠安縣檔案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螺陽鎮上坂村辜厝。
湖北蔡甸辜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永安鎮統戰部辜家貴處。
湖南桃源儒林辜氏宗譜,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木刻活字印本。
檳城辜氏家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廣東雷州辜氏族譜,(清)辜玉珠修,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木刻活字印本。
台灣彰化辜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台灣省彰化縣鹿港辜氏宗祠。
中華辜氏源流總彙,(現代)辜家貴主編、辜振甫題字作序,1997年重修,2002年計算機激光照排膠印本。公開發行

辜姓字輩排行

福建惠安辜氏字輩:“庭守成大君伯子男倫行克敦光世澤叔光緒啓後昆温勤讓貽謀遠益榮昌”。注:與浦尾浯浦陳氏字輩一致。
福建南安東田豐州、台灣漳化辜氏字輩:“繼禹芝道文章振華國詩禮傳家風”。
廣東雷州辜氏字輩:“明開啓鴻德玉文昌家培梓(子)茂”。

辜姓姓氏名望

辜甫(生卒年待考),福建泉州人。宋嘉佑年間登科進士。
辜朝薦(公元1598~1668年),字端敬,號在公;海陽大寨人(今廣東潮州金石辜厝村)。著名明末清初明朝、南明大臣。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進士,授安徽柚城縣知縣,後任山東道御史、户科給事中禮部給事中等職。
辜鴻銘(公元1857~1928年),著名清末民初北京大學“怪教授”。辜鴻銘是清末民初馳名中外的文化怪傑。
辜振甫(公元1917~2005),字公亮;台灣彰化鹿港人,祖籍福建惠安縣。台灣海基會主席。
辜偉甫(公元1918~1982年),台灣彰化鹿港人,祖籍福建省惠安縣。台灣資本家。
辜寬敏,出生於1926年,台灣彰化鹿港人,祖籍福建省惠安縣。著名資本家。
辜正坤,男,1952年生,北大外語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導、所長,獲國務院頒發有特殊貢獻專家稱號,現任國際中西文化比較協會會長(雙會長制),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莎士比亞研究會會長,商務印書館《英語世界》雜誌顧問等。曾兼任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美國瓦西塔大學客座教授和北京東方神州書畫院一級書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