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辜氏

鎖定
辜氏,源自林姓,乃比干之子林堅公之後裔。辜氏源流:姬-子-林-梅-林-辜一脈相承。
中文名
中華辜氏海內外宗親聯誼總會
外文名
At home and abroad of the koo clan fellowship association
始    祖
辜(林)正
發祥地
福建莆田
總堂號
晉安堂
總祠堂
嘉德祠

辜氏姓氏起源

辜氏 辜氏
始祖簡介
正公原姓林。乃國神比干之子林堅公之後裔,閩晉安林氏始祖林祿公之十三世裔孫林效誠(字允謙)公之孫。效誠公贅於晉安梅定夫之家,配梅氏,又以梅氏為姓。至二世,宗子(按:宗子即族長)責之乃復歸林姓。效誠公生宜民公、宜國公。宜國公(字時傑—),生正公。
正公,二十二歲中舉人。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甲午科進士及第,授江南道(包括今浙江、江西、湖南等省)觀察使。(按:唐代中央對地方的監察,起初是派員出巡各州,有權罷免或提升地方官吏,後來貞觀年間,全國分為十道,每道派京官一人,巡察所屬州縣,先後稱為巡察使按察使採訪處置使觀察使。)
正公在任江南道觀察使期間,勵精圖治,興學校,除苛政,廉政愛民,有功於朝廷。這正是在史稱“貞觀之治”的那個年代。貞觀十五年,正值江南道大荒,民不聊生。正公奏準太宗,剛開倉濟民,民始寧業,愛正公如父母。太宗嘉其賢,賜其族姓,昭其辛苦之德,合二義而成一字,上古下辛賜之辜焉。由是告林氏祖,更以辜為姓。此即辜氏之所自始。而辜不書古幸而書古辛之所從來。正公乃為辜氏始祖。正公夫人鄭氏,生子曰端,字從厚,貞觀二十三年,明經擢第,禮部侍郎。
弘道年,唐高宗帝崩。正公思念成疾,不幸逝世於弘道癸未元年(公元683年)十一月十九日辰時,葬在莆田紫霄巖三台石畔,享年七十四歲。燈號為“唐皇賜姓”,堂號“晉安堂”,祖祠“嘉德祠”。
贊曰:偉哉正公,德望功豐。比干英烈,林堅愚忠。效誠純良,晉安淳風。勤政廉潔,保唐有功。勵精圖治,黎民尊崇。太宗隆恩,嘉德錫封。賜為辜姓,萬世同宗。

辜氏辜氏由來

一、姬·子一脈
黃帝姓姬,又説姓公孫,號軒轅氏,又號有熊氏,傳至比干公。比干公乃商紂王之叔父,姓子,見世系表。
世系表(黃帝-比干公)
元祖:黃帝(軒轅) 二世:玄囂 三世:蟜極 四世:帝嚳(高辛氏)
五世:契(商之祖) 六世:昭明 七世:相土 八世:昌若
九世:曹圉 十世:冥 十一世:振 十二世:報甲
十三世:報丁 十四世:報乙 十五世:報丙 十六世:主壬
十七世:主癸 十八世:天乙(成湯)十九世:太丁 二十世:太甲(太宗)
二十一世:太庚 二十二世:太戊 二十三世:仲丁 二十四世:祖乙(中宗)
二十五世:祖辛 二十六世:祖丁 二十七世:小乙 二十八世:武丁(高宗)
二十九世:祖甲 三十世:康丁(庚丁)三十一世:武丁 三十二世:文丁(太丁)
三十三世:帝乙 三十四世:帝辛(商紂王)
比干 林堅(泉,字長恩)林氏始祖
箕子
二、子·林同根
比干公,商代貴族,紂王的叔父,官少師。相傳紂王無道,比干公屢次勸諫紂王,被剖心而死。比干公生於公元前一一一一年五月六日,於公元前一O四八年遇害,終年六十三歲。比干公,商都毫邑人(今河南省安陽市),是商湯後裔,商帝文丁之子,商乙之弟,紂王之叔父。子姓,因封地在比(今山東淄博一帶),故稱比干。比干有兩妃,正妃媯氏[1],次妃黃氏。
比干公被殺害後,紂王下令滿門抄斬。當時媯氏、黃氏都懷孕在身。黃氏被捕,紂王下令剖腹取胎視之,並將屍體火焚。媯氏為了保住比干公一脈後代,放棄殉節,忍辱負重,被同情比干公的士兵放走,媯氏在四名婢女陪同下星夜逃出朝歌,隱居於長林石室中,後生下了遺腹子,成為林始始祖。(按:又説其子堅逃於長林山以林為姓)。
世系表如下:比干公--林堅(名泉)公
註釋:[1]媯:音同“歸”,《辭源》載:媯,姓。舜之後,春秋時,陳國為媯姓,故陳國之女皆曰“媯”
三、林·梅淵源
林堅公,名泉,字長恩,比干之子。
殷少師比干因忠諫被紂王殺害,累及全家。時比干公正妃媯氏甫孕三月,星夜逃出朝歌(今河南淇縣),在京郊南邊的牧野一處山林裏,隱居於長林石室中,公元前一O四七年生下一子,取名泉,字長恩。公元前一O四六年,周武王滅商後建立了周朝。武王派人整修比干墓,又派人尋找比干公後裔。媯氏聞訊,將子獻於武王。武王賜林泉公姓林,改泉名為堅,封清河公,命為三監,食採博陵二千户。自此,林堅公成為林姓始祖。博陵邑是林姓始祖的發祥地。
自堅公生祛閔、祛綸公後,歷周、秦、漢、晉傳六十四世林祿公扈從元帝渡江,由散騎常侍遷晉安太守,遂家焉,成為開閩林氏始祖,壽終追封晉安王,故祿公後裔各支堂號多為“晉安堂”
從林姓祿公衍傳至十三世,到了林效誠公。效誠公,字允謙,贅於梅定夫之家,配梅氏,又以梅為姓,至二世宗子(見:“有關‘宗子’的説明”)責之,乃復歸姓林。林、梅淵源只於此也。
世系表:林堅(泉)公-林祿公(晉安始祖)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林堅(泉字長恩)--磋公(祛綸)--虎公--光公--相公--玄公--鳳公--翊公--萇公--材公--壬公--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二十世  二十一世 二十二世
貞公――英公―-乾公――保公――宏公――標公――繇公――雍公――放公--楚公―――通公-----
二十三世 二十四世 二十五世 二十六世 二十七世 二十八世 二十九世 三十世 三十一世
不狃――-撫公―――欣公―――鸞公―――皋公―――士元―――宣公―――芳公―――伯葛------
三十二世 三十三世 三十四世 三十五世 三十六世 三十七世 三十八世 三十九世 四十世 四十一世
瑋公―――韶公―――亮公―――摯公―――纂公―――別公―――告公―――述公―――良公――功公
四十二世 四十三世 四十四世 四十五世 四十六世 四十七世 四十八世 四十九世 五十世 五十一世
車公―――尊公―――高公―――苗公―――金公―――襲公―――時公―――丞公―――謨公――就公
五十二世 五十三世 五十四世 五十五世 五十六世 五十七世 五十八世 五十九世 六十世 六十一世
邈公―――道公―――封公―――農公―――只公―――豫公―――道固―――冠公―――逢勲――顯公
六十二世 六十三世 六十四世
禮公―――穎公(字元從)―――祿公(字世蔭)開閩林氏姓祖
懋公
四、辜林同宗
林氏始祖林堅公之六十四世林祿公,字世陰,下邳人,原任安東琅琊王府參軍,除給事中,黃門侍郎,隨晉元帝渡江,由招遠將軍散騎常侍,合浦太守,累遷晉安太守,卒於官,追封晉安郡王,遂全家入閩定居晉安,是晉安林氏入閩之始祖。
祿公之十三世孫林效誠公,字允謙,乃莆田長城金紫林氏先祖既公(字汝靜)之四世孫。既公長子辜公之孫,辜公次子廣公之子。入贅梅氏,生宜民、宜國,宜國回宗後,生林正公,居高官南昌,唐太宗賜姓,即辜氏始祖。下面有《莆田長城金紫林氏族譜源流簡介》一段節錄,可知“辜林同宗”之淵源:
“入閩始祖祿公九世孫原顯、原周、原次三兄弟,原周居梨嶺。原次公,字有仲,亦字子聰,南朝齊高帝建元二年(四八O年),任功曹、入梁,任建安令,夫人方氏、陳氏、何氏,生三子:既、茂、詵。既公後裔稱金紫林派,茂公後裔分稱闕下孝子林派、九牧林派、莆林三支派共祖原次公,詵公後裔居錢塘,其後裔分徙漳浦、龍溪、仙遊等地。
本支金紫派先祖既公,原次公長子,生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十一年(公元五一二年)字汝靜,任彭城主簿,妣陳氏、黃氏生二子,辜、律,辜生二子,廣、孝,後裔分佈海內外,廣公三世孫,唐太宗賜辜姓,因而稱‘辜林同宗’”。
既公次子律公,字宗典,官朝列大夫、知化州事。其後裔亦是嫡傳“莆田長城金紫林派”。
世系表:
開閩林氏始祖世系(公元二七四甲午年~六一O庚午年)林祿公——林正公。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林祿——景公——緩公——格 ——靖之——遂之——遁民——玉珍——元次
十世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既公——辜——廣公——效誠——宜民
——宜國——林正(辜氏始祖)
——律——莆田長城
金紫林氏
五、林辜同宗溯源紀行
二OO一年十二月十七日《中華辜氏源流總彙》編輯部審稿會在廣東潮州市潮安縣辜厝村召開,參加會議有馬來西亞、中國香港地區、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湖南、四川、安徽、河南、雲南、湖北等辜氏宗親代表,史學界人士、教授、學者共八十餘人,會期八天。
福建莆田林氏委員會應邀派林文光、林金髮、林鳥鳳代表前往參加。十二月二十日下午六點半到達廣東汕頭車站,辜氏宗親備車迎接直至辜厝村會場已是晚上七點多,辜氏宗親和我們擁抱一起,真是如久別重逢,宗情、族情、鄉情難以言表。
尋根溯源,辜林同宗歷經一千三百餘年。我們在會上介紹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林氏先祖源流及分佈情況,談到入閩晉安林始祖祿公四世孫格公攜子侄入莆,傳至五世孫原次公生三子:長曰既、次曰茂、三曰詵,既公次子律公之後稱長城林,茂公之後稱九牧林、闕下林。莆林三大衍派共祖原次公。
既公長子辜公,生孝、廣。孝公生三子:漸、懷、爰,其裔遷福建長樂縣灣村,晉安晉溪。廣公之後裔在莆田林氏譜無載,而在辜氏族譜承傳,正是辜林同宗源由所在,我們高興地在此證實林辜同宗共同祖先既公。會上掌聲爆發,辜氏宗親聽了感到無比欣慰,心情萬分激動。接着介紹既公居莆田北螺,避難遷居山裏莒溪,復遷長城(今稱張城)。既公祖祠已重建,於二OO一年十二月十五日落成慶典。慶典及祭祖儀式實況錄像,音碟在會長播放,熒幕上展現既公祖祠、既公遺像、《林辜同宗》匾懸掛祠堂中,代表們再一次掌聲雷動。他們看到祖籍福建莆田,看到祖祠、祖先遺像,以掌聲表達了同是炎黃子孫,同是比干後裔、同是一根藤上的瓜。
兩姓譜牒載源同世合
林氏、辜氏互對族譜。據四川仁壽縣辜氏譜卷首載:元祖比干公傳一百零八代至賜姓辜氏之始祖,又載祿公生景公,景公先緩公,緩公生格公,格公生靖之公,靖之公生遂之公,遂之公生遯民公,遯民公生玉珍公,玉珍公生原次公,原次公生既公、茂公、詵公。既公字汝靜,隋煬帝大業元年彭城主簿,生長子辜、次子律。律公為莆田定莊、長城、蚶山梨嶺諸房祖,與莆田仙遊兩縣既公後裔衍派族譜正合。歷史上“林辜同宗”僅聽於傳聞,未見於史,打開兩姓族譜記載相同,一千四百餘年流傳口碑始得證實。
明成化壬寅(一四八二年)辜彰廷公《礁山辜氏族譜》記:銀同白礁有我一辜姓者……未有同安先有白礁,比干忠諫為紂剖心,其子逃於長林山遂以林為姓,蕃衍拓居莆田,以文章華國忠孝傳家,及小祛五十三世孫效誠贅晉安梅定夫氏,生宜民、宜國,又以梅姓焉,傳二世宗子數責之後歸祖姓,繼傳正,舉唐貞觀進士,為江西觀察使,有功,因苛政,奏除之,民始寧業,興學校,勵精圖治,太宗嘉其賢而賜之氏,昭其辛苦之德,合二義而成一字,上古下辛取之辜焉。由是告林氏祖,更以辜為姓。永春縣《桃源儒林辜氏族譜》載與白礁譜同。
大明萬曆癸未《存譜記》:我族之譜火於廟,宜旋公始集而記之,譜倖存之一也,彰廷公始續而修之,譜之倖存者二也;性温公珍而存之至倭寇焚劫,公獨取譜而逃,今篋中是也,其譜之倖存者三也,道時公承父命,日不暇食,夜不遑寐,圖記事蹟,摘文集成一簡,而為今日大修之祖,是又譜之倖存者四也。大明萬曆癸未鄉薦知浙江處州府遂昌縣事志會公《重修譜序》,清康熙乙巳志鋭公《遷移後重修譜記》和《辜氏譜序後跋》,大明天啓四年四川宗人監察御史辜延泰給湖北漢陽《辜氏族譜》寫的“辜氏源流序”敍辜氏源流三伏三現,具詳於譜序中。諸歷代修譜作序、記、跋,都記述祖先或居官而播遷;因避難而流移,就謀生經商而定居,真是河源浩淼,萬里奔騰,江注瀛海,無有止極者。
兩姓兩譜相同之處
一、祖先籍貫相同。林辜兩譜同載祖先是殷少師後裔,南北朝時居莆田。據廣東普寧市湖美村辜炳標先生祖祠內布字幕為字書:祖籍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人。口碑所傳,族譜所載,祖祠所書,祖先籍貫,林辜同宗是無疑的。
二、兩姓兩譜同載既公字汝靜,生子辜、律。辜公生孝、廣。孝公生漸、懷、爰(遠)。其裔遷長樂縣灣村,晉安晉溪。廣公其裔莆林譜沒載,而辜氏承傳記載。一是斷口處,一是承接處,兩處吻合。
三、兩姓各分天南地北,自祿公至既公世次合,遷移地合,房祖名合,實為難得的珍貴史料。
四、辜氏古譜卷首載:既公隋大業元年任彭城主簿,律公為定莊、長城,蚶山梨嶺諸房祖。與莆林譜正合。
五、承傳斷線處相同。兩姓兩譜同載在唐初期。
六、互載歷代遭劫相同。寧末抗元之難,明倭寇亂。
七、祖祠結構相同。我們參觀辜厝村承啓堂稱“八賢門第,四俊家聲”。辜氏子孫四千六百餘人。湖美村辜姓人口七千二百餘人,參觀承德堂、世篤堂、承遠堂等六座明清時期古建築,族範、家訓相同,諸多記載。七個方面相同相合,是祖先遺留珍貴的文史。

辜氏辜氏發展

--轉自辜氏家園
宗祠位於永春縣五里街鎮儒林村的金峯山下的辜氏宗祠“嘉德祠”載:唐太宗貞觀八年,林正公登進士,愛民如子,遭奸人誣告入審,後得釋。太宗認為林正公既賢直又難能有辛苦之德,以上古下辛合為一字賜姓‘辜’,並封其堂‘嘉德’。”因此,如今在廟堂大門門柱上有聯鐫曰:“晉代分芽綿祖澤,唐宗賜姓表臣忠。”在綠陰掩映的儒林村後廟,我們看到木刻線裝的宗譜,發黃的紙片詳實地記載着辜氏先祖在14世紀以前的衍派分支情況:林正之孫辜源任官遭忌,貶八閩輾轉遷徙,部分定居永春,其他兒女陸續遷居江西、四川、閩南等地及台、港、新、泰、日、加、美等國家和地區
--來源與泉州晚報
以上資料有漏洞,希望有相關資料的同志能給予修改

辜氏辜氏名人

[五代] 一、季昌公:字奕漢,五代後梁開平(公元九O七年)授荊南節度使。
二、季興公:字奕楚,五代後唐同光(公元九二四年)封南平王。
三、守素公:字輝之,在福建名林仁肇,五代後晉天福(公元九三六年)授大司馬大將軍。
[唐朝]
一、林正公:字達中(隋大業公元六一O年)唐貞觀八年(公元六三四年)登進士第,授江西觀察 使。有功於民,唐太宗嘉其辛苦之德而賜姓為“辜”。為我族之始祖。
二、端公:字從厚,生於貞觀二年,公元六二八年,貞觀二十三年(公元六四九年)明經攫第,遷至禮部侍郎。正公派下二世祖。
三、光啓公:字猷程。此公在諸譜中未見諱字,但源瀾二公,永春譜本有載系端公之孫,三世何人,存疑已久,一九九四年重秋,永春辜氏宗親聯誼會為尋祖源,住惠安塗嶺謁林祿公墓,訪詢閩林宗譜組,見其有新手抄本,有光啓生源、瀾二公,後又訪南埔霞珠村辜氏族親也見一舊手抄本(已蛀),也有光啓生源、瀾二公之記載,故擬為辜氏三世祖,但因只見手抄,未見正冊,作存疑待查。正公派下三世祖。
四、源公:字雲皋,生天授元年(公元六九O年),舉開元(公元七一三~七四一年)茂才,官拜內校文博士,遷洪州刺史,又遷朝官,遭李林甫忌,職不仕,後歸晉安(南安蘆溪)立嘉德祠以祀正公。追封丞相,欽葬南安十七都蘆溪。正公派下四世祖。
五、瀾公:字雲衢,舉開元(公元七一三~七四一年)茂才,除授雍丘令。正公派下四世祖。
六、桓公:字鳳祥,生於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七三八年)大曆八年(公元七七三年)登進士第,除授諫議大夫,因諫代宗勿用朱泚不聽,退隱泉南(先抵蘆溪,後遷同安白礁)追封邾使,欽葬同安文圃山。正公派下五世祖。
七、植公:官吏部員外郎,正公派下五世祖。
八、森公:封承德郎,正公派下五世祖。
九、逞公:字增祥,唐玄宗天寶年登科,官户部員外郎,正公派下五世祖。
十、九鵬公:字至巨,唐德宗貞元乙丑(公元七八五年)科進士,授國子司兼大學士,桓公長子。正公派下六世祖。
十一、九霄公:又號遯麓,唐貞元戊辰(公元七八八年)科進士,授文昌大學士,郎中令,桓公次子,正公派下六世祖。
十二、九功公:字至皓,唐德宗貞元科登仕,授司馬職。桓公三子,正公派下六世祖。
十三、熾公:字至芳,唐建中庚申(公元七八O年)科進士,授翰林學士,正公派下。
十四、尚龍公:名宏鴻,唐憲宗元和丙戌(公元八O六年)科進士,授光祿大夫,封平陽侯。正公派下。
十五、尚鳳公:字名宏凰,唐憲宗元和庚寅(公元八一O年)科進士。正公派下。
十六、應增公:字高X,又號德添,唐武宗會昌壬戍(公元八四二年)科進士,授太常寺少卿,判官。正公派下。
十七、應凝公:名德固,唐文宗大和庚戍(公元八三O年)科進士,正公派下。
十八、應韶公:名德安,唐文宗開成丙辰(公元八三六年)科進士,授職內閣參政,正公派下。
十九、應成公:名德溥,唐文宗開成庚申(公元八四O年)科進士,授職山東團練使。
二十、簡公:字有精,唐懿宗鹹通庚辰(公元八六O年)科進士,授九江節度使。
[明朝]
辜增:
辜增傳《中國人名大詞典》一二O八頁載:公諱增,明南昌人,宸濠[一]反見迫,抗節不從,一家百口皆死。
又《二十四史》之《明史》卷二百八十九(七四三四頁)載:趙楠,南昌諸生,兄模,嘗捐粟佐振,宸濠捕模索金,楠代往,脅之,不屈,被掠死,同邑辜增見迫,抗節不從。一家百口皆死,諸生劉世倫、儒士陳經官、義士李廣源,皆被掠,不屈死。
辜皋:
辜皋傳《中國人名大詞典》一二0八頁載:公諱皋,明韶州人(廣東曲江縣),洪武初知德興縣(江西饒州府),宣傳號令,招撫流亡,會寇竊發。乃聚民兵保障,時開山鍊銅為民患,皋奏罷之。修建學校橋樑,民樂趨事。
《江西通志》:辜皋,江夏人,洪武初知德興,元季兵亂,百度俱廢。皋闢草萊,披荊斬棘,宣佈號令,招撫流亡。會寇竊發,集民兵保障,民賴以安。時宣撫使譚章萊講銅利役民力,皋觸其雜徭民弗病。至丁未銅泉竭,冶户多傾貲補官課,皋曰:“坑冶之利,非人力所致,今泉不出而課額若是,民何以堪?”遂奏罷之。創學舍,葺壇壝,觀聽聿新,禮教復興,民始知有太平之樂焉。
辜中:
辜中傳 《中國人名大辭典》一二O八頁載:辜中,字德中,元至正間為永豐(江西吉安府)尹,專尚德化,治行為當時第一。
公諱中,字德中,號克剛,名易窗,生於元仁宗皇慶壬子年六月十九日亥時。元至正進士,為永豐尹。專尚德化,刑措不用。民有犯死刑者,遲疑未決,公語邑紳曰:功擬惟重,罪擬惟輕,姑懲而釋之。其人感悔改行,邑中之頑民悉化。治行推為第一。歿於元至正甲辰年八月十九日寅時,葬福建建佇府崇安縣東嶽廟旁。另有仕歷記載。
《南昌府志》卷四十,“人物·元仕續”載:辜中,字德中,南昌人,至正進士,任永豐知縣,有惠政,民建祠祀之,擢鉛山知州,修州城禦寇有功,擢福建按察司提舉,祀鉛山名宦祠。(鉛山縣誌)
辜振甫——政商界的耀眼明星
原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台灣差不多是家喻户曉的人物,享有工商老大的稱譽。辜振甫早年獲台北帝國大學(現台灣大學前身)政治系法學學士,後入日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研究財政及經濟管理;一九六四“國防研究院”第六期結業;一九七五年九月獲韓國高麗大學名譽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