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謠言
- 外文名
- rumor
- 拼 音
- yáo yán
- 屬 性
- 漢語詞彙
謠言漢語詞彙
編輯謠言英文翻譯
words bandied from mouth to mouth; common town talk; hearsay; rumor
謠言釋義
謠言:沒有事實根據的消息──《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謠言例句
1.指沒有事實存在而捏造的話。
2.沒有公認的傳説。如:
②《老殘遊記》二編.第五回:“既説都是虛誑,不用説就是我造的謠言了。”
3.民間流傳的評議時政的歌謠,諺語。
謠言傳播學名詞
編輯含義
1947年,Allport & Postman給出了一個決定謠言的公式: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他們在這個公式中指出了謠言的產生和事件的重要性與模糊性成正比關係,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謠言產生的效應也就越大。當重要性與模糊性一方趨向零時,謠言也就不會產生了。要想終止謠言的傳播,就應及時披露事件的真相
特性
現代環境下,利用靈活無序的網絡傳播,謠言傳播變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強。有些流言在傳播中,常常變樣,這一方面是接受者和傳播者的記憶錯誤所致,更重要的是各人在傳播過程中有意無意地加上自己的主觀色彩。 另一種看法認為,在中文語義中“謠言”更具有貶義性,往往不是依據事實,而是憑空想象或根據主觀意願刻意編造的傳言,製造這種傳言的行為被稱作“造謠”,傳播這種傳言的行為被稱為“傳謠”。由於謠言產生的根基不是以事實為依據,其真實性無從談起,謠言往往會被真實的信息所揭露。
影響
謠言是對人、對事、對社會事件的一種不確切信息的傳播。謠言的功能總是消極的。它可以傷害個人,傷害羣體,傷害社會,傷害國家,在許多情況下,流言蜚語往往成為不誠實的人的政治鬥爭的手段和工具;它可以使原來比較穩定的人際關係變得互相猜疑、傾軋、緊張;使原來比較穩定的社會秩序變得十分混亂,變得人心惶惶;它可以麻痹人們的思想警惕,減弱人們的防備心理,使人不知不覺成為謠言的俘虜,它可以破壞人們的團結,削弱彼此之間的信任,製造內耗,瓦解對方的戰鬥力。由於它具有混淆輿論的功能,往往造成極壞的影響。
謠言詞義相關
編輯謠言英文應用
編輯謠言英文釋義
謠言雙語詞組
流言,謠言rumor
謠言;傳聞rumor/gossip
謠言;謠傳rumor
傳播謠言circulate rumours
傳聞,傳言,謠言rumor
戳穿謠言give the lie to a rumour
地震謠言earthquake rumor
杜絕謠言give a quietus to a rumour
惡意的謠言malicious rumour; malicious rumour
惡意謠言malicious rumors
誹謗性謠言roorbach
開始;散佈(謠言等)set about
那謠言沒有the rumor had no basis
捏造謠言fabricate a rumour
輕信謠言give credence to rumors; worrying about / listening to what others think
散播謠言gossip
散播謠言者talebearer
散佈謠言demagoguery; talebearing
散佈謠言者rumormonger
散步謠言spread rumors
聽信謠言listen to and believe rumors [groundless allegations]
網路謠言urban legend
無稽的謠言unfounded rumor
謠言,謠傳,傳聞rumour
謠言+諾言=愚不可言myths, lies and stupidity
謠言雙語例句
- The rumor percolated through the firm .
- 那謠言在公司裏慢慢流傳開來。
- The report has been traced back to you .
- 這個謠言追究到你這裏來了。
- The flight school was in a buzz, he said .
- 他説,飛行學校裏謠言很多。
- Wild rumors were circulating about her .
- 關於她的荒唐謠言正到處傳播。
- The rumours have taken the place of the appetite .
- 謠言把我肚子填飽了。
- Sally got wind of the rumours about her .
- 薩利風聞關於她的謠言。
- The rumour raised a storm of conjecture .
- 這謠言引起了一陣猜測。
- He is always putting about malicious rumors .
- 他老是散佈別有用心的謠言。
- He might want to plant a false rumour .
- 很可能他想散佈一種謠言。
- He gave a stark denial to the rumor .
- 他對謠言加以完全的否認。
謠言造謠羣體
編輯一是報復攻擊型。這些人因某種原因過去受到過社會對他的懲罰,自己的利益直接侵犯或間接侵犯,因而對社會強烈不滿,總想伺機報復。
二是唯恐天下不亂型。這種類型的人並無特定的政治目的或經濟目的,只是出於一種小市民的心理和偏執的人格特點,到處湊熱鬧,到處打聽小道消息,到處撥弄是非,整天捕風捉影而誇誇其談,甚至編造聳人聽聞的新聞以顯示其“才華”,擾亂人心。
三是惟利是圖型。這是別有用心的一些商家和“奸商”,出自於自身商品的利益,乘社會混亂之際,製造一些別有用心的謠言,形成民眾恐慌、搶購心理,以此哄抬其自己商品的價格,獲取暴利,大發不義之財。一些不法商販炮製了“米荒”、“鹽荒”謠言,不法商販趁機哄抬物價,拼命搶購板藍根、羅紅黴素等藥品,形成了非理性搶購風潮。
四是逞能型。這些人制造謠言倒並非是出於自己的反動企圖,而是因自己有點“小才”,想通過編制一些聳人聽聞的消息來“證明”自己的“才華”和“能耐”, 譬如,有的人喜歡在互聯網上編造、傳播自己編造的聳人聽聞信息,還相互以電子郵件、粘貼在互聯網公開網站上,以此為樂。
五是惡作劇型。這種人絲毫沒有一點社會責任感和同情心,相反地,以製造社會或他人的緊張、不安、煩惱、痛苦為樂趣,對自己製造的謠言,他人越恐慌,他就越高興。
六是“無意識的謠言製造者”。這類人缺乏頭腦,缺乏科學理性精神,不會獨立思考,心理承受力特別低,人格脆弱,自我防衞能力特別強,一遇到什麼,就想當然地想問題,胡亂地聯想,而且迫不及待地將自己“想象”的結果“極其好心”地告知他人,從而在這不經意中“製造”了一次謠言。
謠言謠言應對
編輯作為社會來説,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努力克服過去那種“報喜不報憂”的傾向,建立現代化的信息披露機制,建立新聞發佈會,公開信息,不能“捂”,讓公眾有充分的知情權,迅速改變民眾不知情的狀況;二是對那些惡意的謠言製造者,堅決進行打擊,越快越好,不能手軟;三是運用最高罰款及停業整頓的處罰手段顯示出懲治奸商的決心和力度,決不能讓這些人大發“病毒危機財”;四是作好“應急物質”的儲備、調度物質,及時平抑物價,安穩民心,不讓奷商得利。總之,社會應該建立起一個應對突發事件的預防機制和緊急處置機制。
作為個人來説,正確的態度是:對他人的謠言應該持不聽、不信、不問、不傳的態度;不要人云亦云,做他人的傳聲筒;不要在己經傳開的謠言內容上再加一些個人好惡的東西,添枝加葉,惡意中傷他人;更不能在自己私利的基礎上去製造流言蜚語;一旦發現自己聽到的謠言的內容與自己瞭解的不一致時,應該仗義執言,儘可能為謠言的受害者辯護和解釋;作為個人在聽到傳言之後,還應該問問自己:“真的是這樣的嗎。”“不見得是這樣的吧。這個人不可能這樣壞。”“你有事實根據嗎。”“你也是聽別人説的吧。”既然是聽來的,還是不傳為好。”一般來説,如果在謠言的傳播過程中多問幾個為什麼,無意之中起到減少謠言傳播興趣的作用,可以大大地減少謠言傳播的廣度和速度。因為這些抑制性的語言可以抑制謠言製造者和傳播者的“熱情”,同時可以啓發民眾對問題進行理性思考。
網民“餘明輝”提出,“關懷式謠言”一波接着一波,如雨後春筍般割不盡拔不完,説明單靠淺層的闢謠等清理,觸不到根本利益,不是遏止和打擊的根本方法,必須斬斷“關懷式謠言”的傳播利益鏈,亟須微信等平台對直接的傳謠微信公眾號等進行限權乃至查封,對相關謠言進行適時反駁和澄清等的同時,也要加大查處力度,讓這樣的造謠者得到及時的強力打擊,付出巨大成本,無利可圖,得不償失,失去製造和傳播微信“關懷式”謠言的動力和必要。比如,對製造“關懷式”謠言的企業、機構或個人,對危害和造成他人、社會損失可以量化的,責令改正,明確給予等量賠償,並處懲罰性的一倍或多倍罰款;無法量化的,責令改正,要規定鉅額最低罰款數額。對幫助傳播虛假“關懷式”謠言的微信公眾號、微信傳播者等,有違法所得的,責令改正,全額沒收,並處懲罰性的一倍或多倍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責令改正,規定鉅額最低罰款數額。
網民“戴先任”建議,應對這些網絡謠言,一方面需要堵住“空穴來風”的源頭,斬斷謠言背後的利益鏈,另一方面,則需要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健康素養與辨識能力。鼓勵更多專家和醫務人員涉足這一領域,除了闢謠,還要讓他們向社會提供數量足夠和質量很高的健康養生知識產品,逐步恢復這個領域的話語生態。
歐盟打擊網絡謠言
2020年初,歐盟委員會啓動對《歐盟反虛假信息行為守則》實施效果的全面評估。本次評估主要針對簽署了《守則》的互聯網企業,以檢驗社交媒體和搜索平台在打擊網絡謠言方面的行動力度。
[3]
謠言謠言案例
編輯食品謠言
2017年5月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連續發佈4批20個食品藥品類謠言彙總,括謠言內容、謠言傳播軌跡、媒體闢謠情況以及謠言的危害等。食藥監總局集中發佈的謠言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部分謠言在網絡上仍“餘威未減”。這些謠言涵蓋肉食、水果、飲料、蔬菜、食油、茶類等多個食品門類,呈現三大特點:“致癌”成為造謠傳謠者“包裝”謠言的常用詞彙,微波爐、牛奶、魚腥草、自來水中的氯等都被貼上了“致癌”的標籤;在時令季節,西瓜、黃瓜、柿子、棗等果蔬經常無辜“躺槍”,每逢熱銷季節,“西瓜打針”“無根豆芽有毒”等謠言就會死灰復燃;蝦、蟹、雞等肉類食品經常被造謠者以變種、變異為噱頭瘋傳網絡,並生成多種版本
[4]
。
- 參考資料
-
- 1. 呂叔湘、丁聲樹.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 2. 謠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5-12-16]
- 3. 歐盟加強打擊網絡謠言力度 .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引用日期2020-02-04]
- 4.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4批20個食品藥品類謠言彙總 .中國政府網.2017-05-02[引用日期2021-05-22]
- 5. 謠言 (謠言)的意思 - 漢語詞典 - 千篇國學 .千篇國學[引用日期2022-04-25]
- 6. 謠言 .百度漢語[引用日期2022-04-25]
- 7. 輕信 (輕信)的意思 - 漢語詞典 - 千篇國學 .千篇國學[引用日期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