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荀淑

(東漢大臣)

鎖定
荀淑(83~149年),字季和,為朗陵侯相潁川潁陰(今河南省許昌市)人。東漢漢和帝至漢桓帝時人物,以品行高潔著稱。
品行高潔,學問淵博,有知人之明。漢安帝時,徵為郎中,出任當塗縣長,離職還鄉,交好於當世名賢李固、李膺等人。梁太后臨朝理政時,受到大將軍梁冀的忌妒,外放朗陵侯相。
建和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七歲。有子八人,號為“八龍”。孫子荀彧,是曹操部下著名的謀士。
中文名
荀淑
別    名
荀季和
國    籍
東漢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83年
逝世日期
149年
職    業
學者、官員
主要成就
於朗陵侯相任上有政聲
出生地
潁川潁陰
外    號
神君

荀淑人物生平

荀淑早年經歷

荀淑字季和,潁川郡潁陰人,荀卿十一世孫。年輕時有高尚的德行,學問淵博,不喜歡雕章琢句,徒在文字上用功,不注重實際的學識。因此,常常被俗儒看不起。但州里卻稱他有知人之明。安帝時,徵召任為郎中,後來再升當塗長。離職還鄉里。 [1] 

荀淑號為神君

當世名賢李固、李膺等都尊崇他為師。梁太后臨朝理政,有日食、地震的變異,下詔公卿舉賢良方正,光祿勳杜喬少府房植舉荀淑回答對策,荀淑譏諷指責皇親貴戚,遭到大將軍梁冀的忌妒,把他調出補朗陵侯相。到職處事正直,明於治理,稱為“神君”。沒有多久,辭官回家,閒居養志。家產增加了,就分給宗族和好朋友。 [2] 

荀淑後事

荀淑在公元149年(建和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七歲。李膺時任尚書,自己上表,服心喪三年。二縣都立祠。有子八人:儉、緄、靖、燾、汪、爽、肅、旉,都有名,當時的人叫他們為“八龍”。 [3]  起先,荀氏舊裏叫西豪,潁陰令勃海苑康認為從前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也有八子,所以改其舊裏為高陽裏。荀靖有德行,不做官,年五十而死,號“玄行先生”。荀淑的侄子荀昱字伯脩,荀曇字元智。荀昱為沛相,荀曇為廣陵太守。兄弟都正身痛恨邪惡,有志剷除宦官。宦官的支黨賓客有在二郡的,雖小小的罪過,也誅殺無赦。荀昱後來與大將軍竇武謀殺宦官,與李膺同死。荀曇也被禁錮,終身不用。
年少的時候,就與平凡人不同,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講究仁義禮讓,在當時文化名人備受尊崇的年代,在汝潁地區諸多奇士當中,他就已經出類拔萃了。
荀淑有着勤奮好學的精神,漸漸地,成了知識淵博的大知識分子,即碩學鴻儒、文化名人。他的文化素質似乎來自於祖先的恩賜,據查,他是先秦諸學集成大儒荀子的第十二代孫;也似乎是當時儒學氣氛瀰漫的社會環境影響的結果;更應該是他自己勤奮上進,學海歷苦,孜孜以求的印證。
不過,荀淑知識淵博,明練事理,在治學上氣度恢宏,與當時死扣書本,尋章摘句,思想僵化的俗氣儒生截然不同。有的學者就因為荀淑不拘泥於尋章摘句而非之。但是,州郡中的明理賢士皆稱其為“知人”。這一先進的治學理念,對荀氏家族影響很大,若干年以後,他的孫子荀彧在複雜的政治和軍事鬥爭中表現出來的傑出才能,就有他的影子。
荀淑不願為官,不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於漢安帝時,他被徵為郎中,再遷當塗長,黎陽令,又為朗陵侯相,都是縣長級別的小官職。可他卻蒞事明理,被稱為“神君”。曾拔李昭於小吏,友黃叔度於幼童。黃憲字叔度,汝南慎陽人,潁川荀淑至慎陽,遇憲於逆旅,時年十四,淑悚然揖與語,移日不能去,謂憲曰:“子,吾之師表也”。及梁太后臨朝,當時發生了日蝕和地震,皇帝下詔,選舉賢良明君,光祿大夫杜橋、少府房植舉薦了荀淑。荀淑上疏對策,譏刺勢焰熏天的大將軍梁冀,因此遭到權惡勢力的忌諱和排擠。他去職還鄉,悠哉治學,賦閒農桑。
荀淑敢於反抗權惡勢力,在知識界以及政界產生了更高的聲譽和威望,士人領袖李固、李膺對他崇拜有加,拜其為師。荀淑也非常尊重其他的名人學士,時有賢人韓韶,德望深重,名震州郡,以病卒官。荀淑與李膺、陳寔杜密等為之立碑稱頌。《先行令狀》曰:時郡中先輩為海內所歸,並相效慕者,蒼梧太守定陵陳稚叔,故黎陽令潁陰荀淑及鍾皓少府李膺常宗此三人,曰:“荀君清識難尚,陳、鍾至德可師。”《世説新語·品德篇》:陳太丘(陳寔[shi])詣荀朗陵(荀淑),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長子陳紀)將車,季方(次子陳諶)持杖後從,長文(孫子陳羣)尚小,載著車中。即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文若(孫子荀彧)亦小,坐著膝前。於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荀淑棄官歸裏以後,閒居養志,率族躬耕,勤儉持家,發展經濟,至使產業每增,成為富豪家族。自己寬裕了,並不忘記身邊的困難人羣,他動不動就將衣物鹽糧等贍濟宗族和知友,得到鄉人的仰慕和愛戴。建和三年,即公元149年,六十七歲的季和老先生去逝了,時任朝廷尚書的李膺親自服喪悼唁,周圍二縣之人也紛紛出贈,修建祠堂,以表示對季和老先生的深切懷念。
荀淑的八個兒子秉承了乃父風範,俱以文化見長,時人稱之為“荀氏八龍”。八龍弟兄,名望同噪,尤以六龍荀爽名重天下,潁川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説法。慈明即荀爽的字,史官稱讚説:“二李師叔,八子繼塵”。
潁川荀淑,得此繼塵之八子,在後來的幾百年間,真是:政界達官顯貴,文圈璀璨羣星。並之以仁德忠孝,清正廉明,成為族勢顯赫之門,即使當時最有名望的王、謝兩族,也“不遑多讓”、無需謙恭。
王、謝是魏晉南北朝時代,誕生的中國歷史上的兩個偉大家族,鎯琊王氏陳郡(今河南太康縣)謝氏,兩個偉大的家族孕育了兩位偉大的政治家:王導謝安,兩個偉大的政治家以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卓越才華,分別影響甚至決定了東晉帝國初期和後期的政治走向。但是,兩個偉大的政治家無論身前身後,得到的評價頗有不同。前者毀多於譽;而後者以其風流瀟灑的風度,淡泊名利的心態,淝水大捷的功勳,以及居重位而無逼主之嫌,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尊重和仰慕。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人劉禹錫這一傳頌千古的名句,使南北朝時的王、謝成為高貴家族的代稱。在謝氏數代發展之後,成為根基深廣,枝繁葉茂時,名門出身的荀伯子仍不將謝氏放在眼裏。他對琅邪王弘説:“天下高貴的家族,只有荀、王兩家,謝晦這樣的人不值一提,(謝晦是謝安的弟弟,是荀伯子的妻弟)。
同樣德高望重,同是相服加身,荀氏人則有其普遍而根深的文化底藴。真是“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學”,任何歷史時期,文化是至高無上的,文化名門是備受世人尊崇的。
説起潁川荀氏,不妨翻開史籍,《中華姓氏大典》載《廣韻·諄》曰:“荀,姓。本姓郇,後去邑為荀。今出潁川。”《姓解·四六》雲:“潁川荀氏有二出:其一,皇帝十四子之一姓也。又,周文王庶子,封於郇,其後子孫去邑加草……”《古今姓氏書辨徵》言:“漢宣帝名恂,當時改荀為孫,以避上諱。故劉向荀卿書,謂之《孫卿子》。十一代遂,居潁川,複本姓。遂生淑,淑生爽,爽生表……”
就是説,荀況第十一代孫是荀遂,從荀遂開始,不再姓孫,而復歸原來本姓,姓荀。荀遂居潁川,有子荀淑,當世知名,並傳其子孫於漢魏、兩晉、南北朝,蒞位倂高,德行並茂。
潁川,是荀氏宗族重要的郡望之一,荀淑是潁川荀姓人的劃時代的重要先祖,是荀姓人承前啓後的光輝典範。
潁川郡:是秦王嬴政於公元前230年以所滅韓國之地而置,因其境地有潁水而得名。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省禹縣),漢朝時領縣二十,轄境相當於今河南尉氏、郾城以西,舞陽葉縣以北,寶豐登封以東,密縣新鄭以南地區。魏武帝時,治所移至潁陰(今河南省許昌市)。隋初潁川郡被廢置,後為許州,再後復改許州為潁川郡。

荀淑家族成員

兒子
荀儉,字伯慈,朗陵縣長。
荀緄,字仲慈,濟南相。
荀靖,字叔慈。
荀燾,字光慈。
荀汪,字孟慈,昆陽縣令。
荀爽,字慈明,司空。
荀肅,字敬慈,舞陽縣令
荀旉,字幼慈,司徒掾。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荀淑字季和,潁川潁陰人,荀卿十一世孫也。少有高行,博學而不好章句,多為俗儒所非,而州里稱其知人。
  • 2.    《後漢書》:安帝時,徵拜郎中,後再遷當塗長。去職還鄉里。當世名賢李固、李膺等皆師宗之。及梁太后臨朝,有日食地震之變,詔公卿舉賢良方正,光祿勳杜喬、少府房植舉淑對策,譏刺貴幸,為大將軍梁冀所忌,出補朗陵侯相。蒞事明理,稱為神君。頃之,棄官歸,閒居養志。產業每增,輒以贍宗族知友。
  • 3.    《後漢書》: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李膺時為尚書,自表師喪。二縣皆為立祠。有子八人:儉、緄、靖、燾、汪、爽、肅、專,並有名稱,時人謂之“八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