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竇武

(東漢外戚、名士)

鎖定
竇武(?~168年),字遊平。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市)人。東漢時期外戚、學者,大司空竇融玄孫、定襄太守竇奉之子,與劉淑陳蕃合稱“三君”。
年輕時以經術德行而著名,名顯關西。延熹八年(165年),因長女竇妙被立為皇后,於是以郎中遷越騎校尉,封槐裏侯。次年,拜城門校尉。竇武任職時,辟召名士,所得兩宮賞賜,也都捐助給太學生,得到士大夫的擁護。靈帝繼位,拜大將軍。輔佐朝政,不久,與太傅陳蕃定計翦除諸宦官。但因不聽陳蕃建議,致使謀劃泄露, 結果兵敗自殺,被梟首於洛陽都亭
概述圖片來源: [1] 
中文名
竇武
別    名
竇遊平
國    籍
東漢
民    族
漢族
逝世日期
168年(東漢建寧元年)
職    業
外戚、學者
主要成就
赦免黨人
出生地
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
代表作品
《上表諫宦官封侯》
官    職
大將軍、錄尚書事
封    爵
槐裏侯→聞喜侯
地    位
黨人三君之首

竇武人物生平

竇武名揚關西

竇武字遊平為東漢初年名臣竇融的玄孫,其父竇奉,曾任定襄太守。竇武年輕時以善習經術有德行而著名,曾經在大澤中教授門生,不談時政,名聲顯著於關西一帶。 [2] 

竇武因女而貴

延熹八年(165年),竇武長女竇妙被選進宮中為貴人,以竇武為郎中。同年,冬天,桓帝立竇妙為皇后,竇武升任越騎校尉,封槐裏侯,食邑五千户。 [3] 

竇武施予貧民

延熹九年(166年),拜城門校尉。任職期間,徵召名士,廉潔奉公,不接受送禮賄賂,妻子的衣食僅夠吃穿而已。當時對西羌連年用兵,糧食歉收,人民飢餓,竇武將所得的賞賜,全部分給了太學生,又用車載糧食和飯菜,在道路施給貧民。
竇武的侄子竇紹,任虎賁中郎將,性情疏懶奢侈。竇武經常很嚴厲地訓誡他,但竇紹還不覺悟,竇武於是上書請求把他撤職,又自我責備不能訓導好竇紹,應當首先受罪。從此竇紹便遵守節制,事情不論大小,凡是非法的,都不敢做。 [4] 

竇武赦免李杜

永康元年(167年),當時宦官專權,名士李膺杜密等人因黨事被逮捕審訊。竇武上書切諫,為李、杜等黨人伸冤,認為這些人立忠秉節,志在維護王室,都是國家可靠的人才,朝廷的好助手。認為應當貶黜宦官,根據其罪查處懲罰,剝奪他們的封爵,並任用忠良,分清好壞。上奏後,竇武便稱病上還城門校尉、槐裏侯的印綬,桓帝不許。又下令赦免李膺、杜密,並將罪輕的黨人釋放。 [5] 
這時,海內追求高風亮節的人便互相標榜,為天下名士定出標號。竇武與劉淑陳蕃合稱“三君”。 [6] 

竇武謀除宦官

電視劇《曹操》中的竇武
電視劇《曹操》中的竇武(3張)
同年冬,漢桓帝駕崩。因漢桓帝無子,經侍御史劉鯈建議,竇武與竇妙策劃,立十二歲的解瀆亭侯劉宏為帝,即漢靈帝。
建寧元年(168年),竇武因功被任為大將軍,封聞喜侯。並與太傅陳蕃、司徒胡廣共同錄尚書事。其子竇機,封渭陽侯,任侍中;侄子竇紹封雩侯,遷步兵校尉,掌管北營五軍中的一軍;竇紹之弟竇靖封西鄉侯,為侍中,監羽林左騎。由竇氏掌權。 [7-8] 
竇武自從輔政後,便常有翦除宦官之意,陳蕃也素有此心,他們在朝堂會議時,陳蕃悄悄地對竇武説:“中常侍曹節王甫等,在先帝時就操弄國家權柄,把天下搞得烏煙瘴氣,百姓紛擾,罪禍就是他們。現在不誅殺曹節等人,以後就難辦。”竇武非常同意他的想法,陳蕃大喜,用手推開座席而起。竇武於是招引親信尹勳為尚書令,劉瑜為侍中,馮述為屯騎校尉;又徵召被廢黜的名士李膺、劉猛、太僕杜密、朱寓等,齊集朝廷,邀請越巂太守荀翌從事中郎,徵召潁川陳寔掾屬,共同商定計策。天下士人聞風沒有不振奮的。
同年五月日食,竇武藉此為由,請求竇太后誅除宦官,並先下手先誅殺中常侍管霸、蘇康,還要動手殺曹節等人,竇太后猶豫未決,拖延了時間。 [9] 

竇武遲疑敗死

八月,劉瑜寫信勸竇武、陳蕃立即動手,以防意外之變。竇武馬上着手準備,罷免了黃門令魏彪,以親己的小黃門山冰代之,將狡猾的長樂尚書鄭颯關進北寺獄。陳蕃建議立即殺了鄭颯,竇武不同意,命令山冰等人審問之,供辭連及曹節、王甫等宦官,竇武打算將其一併上奏收捕。 [10] 
是夜,竇武歸府住宿時,宦官朱瑀得知消息,偷看了他的奏章,罵道:“宦官放縱非法的當然可以殺。我們這些人有什麼罪呢,何以應該一起族滅?”因此大呼喊道:“陳蕃、竇武奏請太后廢帝,這是大逆不道!”在晚上立即召集他的親信強壯有力的長樂從官史共普、張亮等十七人。曹節聽説後,驚慌失措,於是挾持靈帝,關閉宮門,脅迫尚書官屬寫詔,任命王甫為黃門令,持節到北寺獄收捕尹勳、山冰等人。山冰懷疑,不接受,王甫於是殺山冰及尹勳,並釋放了鄭颯。接着劫持竇太后,奪去璽書。並使鄭颯等持節收捕竇武等人。竇武不奉詔,馳入步兵營,射殺使者,並召集北軍數千人屯於都亭下,對軍士下令:“黃門宦官反叛,盡力誅殺的封侯重賞。”
王甫矯詔令少府周靖行車騎將軍,假節,當時護匈奴中郎將張奐剛剛率軍回師,不明狀況,被王甫利用,命其與周靖率五營軍士討伐竇武。深夜,王甫率領虎賁、羽林、廄馬芻、都侯、劍卓戈士,共一千多人,出屯朱雀掖門,與張奐等的部隊會合。次日早晨,兩軍對陣於闕下。王甫的軍士逐漸增多,對竇武之軍喊道:“竇武反,你們都是禁兵,應當保衞宮省,為什麼跟着反叛的人呢?先投降的有賞!”營府軍士素來畏服宦官,到了中午,竇武之兵幾乎散光了。最後,竇武被圍,自殺,被梟首於洛陽都亭。他的宗親、賓客、姻屬都被殺害。家屬被流放遙遠的日南郡比景縣。竇太后也被軟禁於雲台。 [11]  [26] 
曾任竇武大將軍府掾屬的胡騰,獨自為竇武殯斂行喪,因此也被禁錮。竇武孫子竇輔,經胡騰和令史張敞一起幫助才得以生還。 [11] 
中平六年(189年),漢獻帝遣使追悼祭祀陳蕃、竇武等。 [12] 

竇武軼事典故

竇武竇氏之祥

當初,竇武的母親生竇武時,同時生下了一條蛇,便把蛇送入山林中。後來竇武的母親去世,埋葬時還未下棺,有條大蛇自林中出來,直到喪地,用頭擊柩,涕血雙流,俯仰盤屈,表現出極盡哀泣的樣子,好一會兒才離去。當時人知道的都認為是竇氏的祥瑞。 [13] 

竇武遊平賣印

桓帝初年時,京師有童謠説:‘遊平賣印自有評,不避賢豪及大姓。’竇武字遊平。輔政後即與陳蕃齊心協力,只表彰有德行的賢人,舊臣豪族都感到絕望。” [14] 

竇武歷史評價

盧植:今足下之於漢朝,猶旦之在周室,建立聖主,四海有系。論者以為吾子之功,於斯為重。天下聚目而視,攢耳而聽,謂準之前事,將有景風之祚。 [15] 
陳蕃:大將軍忠以衞國。 [16] 
王甫:竇武何功,兄弟父子,一門三侯?又多取掖庭宮人,作樂飲宴,旬月之間,貲財億計。大臣若此,是為道邪? [16] 
張奐:故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或志寧社稷,或方直不回,前以讒勝,並伏誅戮,海內默默,人懷震憤。 [17] 
曹操:武等正直,而見陷害。
慕容皝:竇武、何進,好善虛己,賢士歸心,雖為閹豎所危,天下嗟痛,猶有能履以不驕,圖國亡身故也。 [18] 
范曄:①竇武、何進借元舅之資,據輔政之權,內倚太后臨朝之威,外迎羣英乘風之勢,卒而事敗閹豎,身死功頹,為世所悲,豈智不足而權有餘乎?《傳》曰:‘天之廢商久矣,君將興之。’斯宋襄公所以敗於泓也。②武生蛇祥,進自屠羊。惟女惟弟,來儀紫房。上惽下嬖,人靈動怨。將糾邪慝,以合人願。道之屈矣,代離兇困。 [19] 
蔡東藩:①及桓帝告崩,竇後臨朝,陳蕃有德於竇後,而進列上公,竇武更位極尊親,手握兵柄,二人同心,協謀誅奸,似乎叱嗟可辦;然必不動聲色,密為掩捕,使婦寺無從預備,一舉盡收,然後奏白太后,聲罪加誅,吾料太后亦不能不從,肅清宮禁,原反手事耳!計不出此,乃徒向太后絮聒,促令除奸,何其寡謀乃爾?且陳蕃疏中,固嘗雲危言極意,則羣兇側目,禍不旋踵,彼既明知誅惡之宜速,處事之宜慎,奈何尚請宣示左右耶?謀之不臧,語且矛盾,識者已知其無能為矣。 [20]  ②竇武之死,其失在玩;陳蕃之死,其失在愚。彼曹節王甫等,蟠踞宮廷,根深蒂固。太后嗣主,俱在若輩掌握之中;即使謀出萬全,尚恐投鼠忌器,奈何事已發作,尚出輕心耶?武之誤事不一端,而莫甚於出宮歸府,不先加防;蕃與武密謀已久,仍不能為萬全之計,至聞變以後,徒率官屬諸生,持刃入承明門,豈寥寥八十餘人,遂足誅鋤閹黨乎?誅閹不足,送死有餘,何其愚也?然則二族之橫被誅夷,跡固可憫,而實由自取。 [21] 

竇武家族成員

竇武高祖

竇融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官至大司空,封安豐侯,卒諡曰戴。

竇武父親

竇奉,官至定襄太守。

竇武妹妹

竇瓊英,竇武之妹。 [22] 

竇武女兒

竇妙,漢桓帝第三任皇后。 [23] 

竇武孫子

竇輔,隨胡騰等逃亡零陵,後舉孝廉,被劉表闢為從事,隨曹操征馬超時中箭身亡。 [24] 

竇武個人作品

全後漢文》有《上表諫宦官封侯》《上表》《上疏》《屯都亭下令軍士》。 [25] 

竇武影視形象

竇武竇武 竇武竇武
2013年電視劇《曹操》:未標明飾演者。
參考資料
  • 1.    竇武大將軍名冠三君  .中華竇氏網[引用日期2013-11-29]
  • 2.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竇武字遊平,扶風平陵人,安豐戴侯融之玄孫也。父奉,定襄太守。武少以經行著稱,常教授於大澤中,不交時事,名顯關西。
  • 3.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延熹八年,長女選入掖庭,桓帝以為貴人,拜武郎中。其冬,貴人立為皇后,武遷越騎校尉,封槐裏侯,五千户。
  • 4.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明年冬,拜城門校尉。在位多闢名士,清身疾惡,禮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是時,羌蠻寇難,歲儉民飢,武得兩宮賞賜,悉散與太學諸生,及載餚糧於路,丐施貧民。兄子紹,為虎賁中郎將,性疏簡奢侈。武每數切厲相戒,猶不覺悟,乃上書求退紹位,又自責不能訓導,當先受罪。由是紹更遵節,大小莫敢違犯。
  • 5.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時,國政多失,內官專寵,李膺、杜密等為黨事考逮。永康元年,上疏諫曰:臣聞明主不諱譏刺之言,以探幽暗之實;忠臣不恤諫爭之患,以暢萬端之事。是以君臣並熙,名奮百世。臣幸得遭盛明之世,逢文、武之化,豈敢懷祿逃罪,不竭其誠!陛下初從籓國,爰登聖祚,天下逸豫,謂當中興。自即位以來,未聞善政。梁、孫、寇、鄧雖或誅滅,而常侍黃門續為禍虐,欺罔陛下,競行譎詐,自造制度,妄爵非人,朝政日衰,奸臣日強,伏尋西京放恣王氏,佞臣執政,終喪天下。今不慮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臣恐二世之難,必將復及,趙高之變,不朝則夕。近者奸臣牢脩,造設黨議,遂收前司隸校尉李膺、太僕杜密、御史中丞陳翔、太尉掾範滂等逮考,連及數百人,曠年拘錄,事無效驗。臣惟膺等建忠抗節,志經王室,此誠陛下稷、伊、呂之佐,而虛為奸臣賊子之所誣枉,天下寒心,海內失望。惟陛下留神澄省,時見理出,以厭人鬼喁喁之心。臣聞古之明君,必須賢佐,以成政道。今台閣近臣,尚書令陳蕃,僕射胡廣,尚書朱寓、荀緄、劉祐、魏朗、劉矩、尹勳等,皆國之貞士,朝之良佐。尚書郎張陵、媯皓、苑康、楊喬、邊韶、戴恢等,文質彬彬,明達國典。內外之職,羣才並列。而陛下委任近習,專樹饕餮,外典州郡,內幹心膂。宜以次貶黜,案罪糾罰,抑奪宦官欺國之封,案其無狀誣罔之罪,信任忠良,平決臧否,使邪正譭譽,各得其所,寶愛天官,唯善是授。如此,咎徵可消,天應可待。間者有嘉禾、芝草、黃龍之見。夫瑞生必於嘉士,福至實由善人,在德為瑞,無德為災。陛下所行,不合天意,不宜稱慶。書奏,因以病上還城門校尉、槐裏侯印綬。帝不許,有詔原李膺、杜密等,自黃門北寺、若盧、都內諸獄,繫囚罪輕者皆出之。
  • 6.    《後漢書·卷七十三·黨錮列傳第六十三》: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海內希風之流,遂共相標榜,指天下名士,為之稱號......竇武、劉淑、陳蕃為“三君”。
  • 7.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其冬,帝崩,無嗣。武召侍御史河間劉鯈,參問其國中王子侯之賢者,鯈稱解瀆亭侯宏。武入白太后,遂徵立之,是為靈帝。拜武為大將軍,常居禁中。帝既立,論定策功,更封武為聞喜侯;子機渭陽侯拜侍中;兄子紹鄠侯,遷步兵校尉;紹弟靖西鄉侯,為侍中,監羽林左騎。
  • 8.    《資治通鑑·卷五十六·漢紀·孝靈皇帝上之上》:春,正月,壬午,以城門校尉竇武為大將軍。前太尉陳蕃為太傅,與武及司徒胡廣參錄尚書事。
  • 9.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武既輔朝政,常有誅剪宦官之意,太傅陳蕃亦素有謀。時共會朝堂,蕃私謂武曰:“中常侍曹節、王甫等,自先帝時操弄國權,濁亂海內,百姓匈匈,歸咎於此。今不誅節等,後必難圖。”武深然之。蕃大喜,以手推席而起。武於是引同志尹勳為尚書令,劉瑜為侍中,馮述為屯騎校尉;又徵天下名士廢黜者前司隸李膺、宗正劉猛、太僕杜密、廬江太守朱宇等,列於朝廷,請前越巂太守荀翌為從事中郎,闢潁川陳寔為屬:共定計策。於是天下雄俊,知其風旨,莫不延頸企踵,思奮其智力。會五月日食,蕃復説武曰:“昔蕭望之困一石顯,近者李、杜諸公禍及妻子,況今石顯數十輩乎!蕃以八十之年,欲為將軍除害。今可且因日食,斥罷宦官,以塞天變。又趙夫人及女尚書,旦夕亂太后,急宜退絕。惟將軍慮焉。”武乃白太后曰:“故事,黃門、常侍但當給事省內,典門户,主近署財物耳。今乃使與政事而任權重,子弟佈列,專為貪暴。天下匈匈,正以此故。宜悉誅廢,以清朝廷。”太后曰:“漢來故事世有,但當誅其有罪,豈可盡廢邪?”時,中常侍管霸頗有才略,專制省內。武先白誅霸及中常侍蘇康等,竟死。武複數白誅曹節等,太后猶豫未忍,故事久不發。
  • 10.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至八月,太白出西方。劉瑜素善天官,惡之,上書皇太后曰:“太白犯房左驂,上將星入太微,其佔宮門當閉,將相不利,奸人在主傍。願急防之。”又與武、蕃書,以星辰錯繆,不利大臣,宜速斷大計。武、蕃得書將發,於是以朱宇為司隸校尉,劉祐為河南尹,虞祁為洛陽令。武乃奏免黃門令魏彪,以所親小黃門山冰代之。使冰奏素狡猾尤無狀者長樂尚書鄭颯,送北寺獄。蕃謂武曰:“此曹子便當收殺,何復考為!”武不從,令冰與尹勳、侍御史祝瑨雜考颯,辭連及曹節、王甫。勳、冰即奏收節等,使劉瑜內奏。
  • 11.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時,武出宿歸府,典中書者先以告長樂五官史朱瑀。瑀盜發武奏,罵曰:“中官放縱者,自可誅耳。我曹何罪,而當盡見族滅!”因大呼曰:“陳蕃、竇武奏白太后廢帝,為大逆!”乃夜召素所親壯健者長樂從官史共普、張亮等十七人,歃血共盟誅武等。曹節聞之,驚起,白帝曰:“外間切切,請出御德陽前殿。”令帝拔劍踴躍,使乳母趙嬈等擁衞左右,取印信,閉諸禁門。召尚書官屬,脅以白刃,使作詔板。拜王甫為黃門令,持節至北寺獄,收尹勳、山冰。冰疑,不受詔,甫格殺之。遂害勳,出送鄭颯。還共劫太后,奪璽書。令中謁者守南宮,閉門,絕複道。使鄭颯等持節,及侍御使、謁者捕收武等。武不受詔,馳入步兵營,與紹共射殺使者。召會北軍五校士數千人屯都亭下,令軍士曰:“黃門常待反,盡力者封侯重賞。”詔以少府周靖行車騎將軍,加節,與護匈奴中郎將張奐率五營士討武。夜漏盡,王甫將虎賁、羽林、廄騶、都候、劍戟士,合千餘人,出屯朱雀掖門,與奐等合。明旦悉軍闕下,與武對陣。甫兵漸盛,使其士大呼武軍曰:“竇武反,汝皆禁兵,當宿衞宮省,何故隨反者乎?先降有賞!”營府素畏服中官,於是武軍稍稍歸甫。自旦至食時,兵降略盡。武、紹走,諸軍追圍之,皆自殺,梟首洛陽都亭。收捕宗親、賓客、姻屬,悉誅之,及劉瑜、馮述,皆夷其族。徒徙家屬日南,遷太后於雲台。當是時,凶豎得志,士大夫皆喪其氣矣。武府掾桂陽胡騰,少師事武,獨殯斂行喪,坐以禁錮。武孫輔,時年二歲,逃竄得全。事覺,節等捕之急。胡騰及令史南陽張敞共逃輔於零陵界,詐雲已死,騰以為己子,而使聘娶焉。
  • 12.    《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遣使吊祠故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等。
  • 13.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初,武母產武而併產一蛇,送之林中。後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自榛草而出,徑至喪所,以頭擊柩,涕血皆流,俯仰蛣屈,若哀泣之容,有頃而去。時人知為竇氏之祥。
  • 14.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李賢注引《續漢志》:桓帝初,京都童謠曰:‘遊平賣印自有評,不避賢豪及大姓。’案:武字遊平。與陳蕃合策戮力,唯德是建,鹹得其人,豪賢大姓皆絕望矣。
  • 15.    《後漢書·卷六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1-29]
  • 16.    《後漢書·卷六十六·陳王列傳第五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0-15]
  • 17.    《後漢書·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5-20]
  • 18.    《全晉文·卷一百四十九》  .古曲網[引用日期2014-03-30]
  • 19.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09-30]
  • 20.    後漢演義:駁問官範滂持正 嫉奸黨竇武陳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5-20]
  • 21.    後漢演義:驅蠹賊失計反遭殃 感蛇妖進言終忤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5-20]
  • 22.    《雲笈七籤》:竇瓊英者,竇武之妹也。其七代祖名峙,常以葬枯骨為事,以活死為心,故祚及瓊英,令行女仙,在易遷宮中。
  • 23.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桓思竇皇后諱妙,章德皇后從祖弟之孫女也。父武。
  • 24.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武孫輔,時年二歲,逃竄得全。事覺,節等捕之急。胡騰及令史南陽張敞共逃輔於零陵界,詐雲已死,騰以為己子,而使聘娶焉。後舉桂陽孝廉。至建安中,荊州牧劉表聞而闢焉,以為從事,使還竇姓,以事列上。會表卒,曹操定荊州,輔與宗人徙居於鄴,闢丞相府。從征馬超,為流矢所中死。
  • 25.    《全後漢文·卷十六》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3-11-27]
  • 26.    《後漢書 卷十下 皇后紀第十下》:時太后父大將軍武謀誅宦官,而中常侍曹節等矯詔殺武,遷太后於南宮雲台,家屬徙比景。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