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鍾皓

(東漢時期名士)

鎖定
鍾皓(88年-157年),字季明,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長葛市)人。東漢時期名士、清議領袖,光祿大夫、河東太守鍾寶之子,名士鍾迪之父。
出身潁川鍾氏。學識淵博,謹慎篤志。少受家學薰陶,研習儒學,博通書傳。隱居於密山,教授學生詩詞格律,不應公府辟命。初為潁川功曹,遷為廷尉正、五經博士,入闢司徒府,拜會稽太守、林慮長。漢桓帝時,為西曹掾,為士大夫所歸慕,教授門徒千人,隨同郡陳寔荀淑韓韶,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合稱為“潁川四長”。
桓帝永壽丁酉三年(157年),去世,享年六十九歲。
本    名
鍾皓
別    名
鍾公
季明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潁川郡長社縣
出生日期
東漢和帝章和戊子二年(公元88年)
逝世日期
東漢桓帝永壽丁酉三年(公元157年)
主要成就
温良篤慎,博學詩律,教授門生千有餘人
家    族
潁川鍾氏

鍾皓人物生平

鍾皓出身名門

鍾皓出身於著名的潁川鍾氏,二世祖鍾晏官居雄州路制使,五世祖鍾元官居至廷尉,六世祖鍾期領尚書令,父鍾寶官居光祿大夫,並且都以忠直而聞名。家中世代研習《春秋》,精通儒學、刑律,因而有許多門生,擁有很高的名望。鍾皓少年時便傳承家學,研習儒術,通曉許多經書傳注。州郡屢次禮命都不接受,因家中二兄沒有出仕做官,就常常隱居密山教授門生子弟。他博古通今,喜歡鑽研儒學經典而不侷限於前人界定的章句,為儒林所讚歎。 [1]  [2] 

鍾皓引薦陳寔

同郡許縣的陳寔,比鍾皓年紀小,鍾皓與他結為朋友。時陳寔復為郡西門亭長,鍾皓仕郡功曹,遇上徵召司徒府。臨走辭請時,太守問他:“哪一個可以代替您?”鍾皓説“:太守如果一定要得適當的人,西門亭長陳寔可以。”陳寔聽到此事後説“:鍾君似乎沒有認真考察人,不知為什麼獨看起了我?”鍾皓沒過多久自請辭職。 [3] 

鍾皓九闢公府

鍾皓温良篤慎,博學詩律,公府連續徵辟都不應命。後來,才接受潁川郡太守的徵辟,被任命為郡功曹。但鍾皓並不以此為榮,反而不大願意。後遷為廷尉正、博士,闢司徒府,授會稽太守、林慮長,九闢公府,屢次推辭皆不就。漢桓帝時,朝廷特徵為西曹椽,為士大夫所歸慕,是名揚朝野的清議領袖。

鍾皓備受評價

潁川鍾氏與潁川郡襄城縣李氏歷代交好,太尉李修之孫、趙國相李益之子李膺常嘆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 [4] 
鍾皓的嫂嫂是李膺的姑姑,侄兒鍾覲好學慕古,有退讓風,與李膺同年,俱有聲名。李膺祖父太尉李修曾説:“鍾覲像我家人的氣質,國家有道能用其才,國家無道可以免於刑戮。”又把李膺的妹妹嫁給了他。鍾覲徵召州府,沒有俯屈過自己的意志。李膺對他説“:孟子認為‘人無是非之心,就不能算人’。你為什麼不與孟軻所説的相同呢?”鍾覲後將李膺這話告訴叔叔鍾皓。鍾皓説“:從前齊國的大夫國武子喜歡揭發別人的罪過,以致招來怨恨。最終保全身家,還是你的謙虛退讓為貴。”鍾皓體認古人教訓不尚教條,惟求行之適當。多屬這種情形。 [5] 

鍾皓避居密山

永壽三年(157年),鍾皓逝世,享年六十九歲。鍾皓自郡功曹,終林慮長,其居官明允篤誠,使人不欺。與陳寔等皆為循吏之冠,時與陳寔、荀淑、韓韶等號潁川四長。及終諸儒頌之曰:“林慮懿德,非禮不處。悦此詩書,絃琴樂古。五就州招,九膺台輔,逡巡王命,卒歲容與。” [1] 

鍾皓人物評價

諸儒歌頌他:“林慮美德,非禮不處。愛好詩書,絃歌樂古。五就州台,九應台輔,遲疑王命,終歲容與。”

鍾皓家族成員

鍾皓先祖

先祖:鍾離眛,鍾離氏,名眛,東海郡朐縣伊蘆鄉(今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伊蘆鄉)人。後裔,乃契五十三世孫。秦末漢初西楚名將,西楚霸王項羽麾下左司馬、驍騎大將軍,多次在與劉邦正面對峙時給劉邦以沉重打擊,最後自殺身亡。 [6] 
一世祖:鍾接,字續源。徙居潁川長社,去離單姓鍾,為受姓始祖。官至潁川郡長社令,食邑鍾離小國,卓著循聲。
二世祖:鍾晏,字海清,仕至雄州路制使。
三世祖:鍾欽,晏公之子,仕至牧守。
五世祖:鍾元,字寧君,漢尚書令,領廷尉。

鍾皓高祖

鍾期,字子贊,都督府長吏,封尚書令。 [6] 

鍾皓父親

鍾寶,字參,官至朝散大夫、河東太守,贈光祿大夫。辭爵高隱,教子義方。 [6] 

鍾皓兒子

鍾迪,官至潁川郡主簿,與弟敷,並以黨錮不仕。 [7] 
鍾敷,因黨錮而不仕。 [7] 

鍾皓孫子

鍾瑜,鍾繇族父,曾資助鍾繇讀書。

鍾皓曾孫

鍾繇,名震,字元常。拜御史中丞,遷侍中尚書僕射,並錄前功封東武亭侯。曹魏建立後,歷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 [8] 
鍾演,鍾繇之弟。魏文帝時分鐘繇食邑封其及其子鍾劭、孫鍾豫為列侯。 [9] 

鍾皓玄孫

鍾毓,字稚叔,官至青州刺史、後將軍,追贈為車騎將軍,諡號惠侯。
鍾會,字士季,官至司徒,封陳侯。

鍾皓來孫

鍾駿,字伯道,官至黃門侍郎,世襲定陵侯爵位。 [10] 
鍾邕,鍾毓子,鍾會養子。隨鍾會入川滅蜀。次年,鍾會謀叛被殺,與其一同死於軍中。
鍾毅,鍾毓子,鍾會養子,封為亭侯。鍾會謀反後下獄,受其牽連被誅。
鍾辿,鍾毓子,鍾會謀反後下獄,因父祖功勞被赦免,官復原職。
鍾峻,鍾毓子,鍾會謀反後下獄,同樣因父祖功勞被赦免,官復原職。 [11] 
鍾徽,鍾琰之父,官至黃門郎。

鍾皓仍孫

鍾琰,嫁西晉司徒王渾,生王濟。

鍾皓史書記載

范曄《後漢書·卷六十二·荀韓鍾陳列傳第》 [5] 
謝承《後漢書·循吏傳序》 [12] 
袁宏《後漢紀·第二十一》 [13]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三》 [14] 
劉義慶《世説新語 [4] 
東漢文紀》、《儒行集傳》、《通鑑總類》、《御定淵鑑類函》、《御定佩文韻府》均有記載。
參考資料
  • 1.    范曄等.《後漢書》:無,432年--445年
  • 2.    李若暉. 以“尊卑”代“尊尊”——漢代儒學政制平議[J].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3):148-160.
  • 3.    《後漢書·卷六十二·荀韓鍾陳列傳第》:皓為郡功曹,會闢司徒府,臨辭,太守問:‘誰可代卿者’皓曰:‘明府欲必得其人,西門亭長陳寔可.’寔聞之,曰:‘鍾君似不察人,不知何獨識我’皓頃之自劾去
  • 4.    劉義慶、劉孝標 .《世説新語》:中華書局,1999-2-1
  • 5.    後漢書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6-11-04]
  • 6.    謝文學. 鍾嶸家世新證(上)[J]. 許昌學院學報, 2003, 22(3):39-42.
  • 7.    《先賢行狀》:皓二子迪、敷,並以黨錮不仕。繇則迪之孫。
  • 8.    謝文學. 鍾嶸家世新證(中)[J]. 許昌學院學報, 2004, 22(3):27-30.
  • 9.    《三國志·卷十三》:初,文帝分毓户邑,封繇弟演及子劭、孫豫列侯。
  • 10.    《三國志·卷十三》:子駿嗣。
  • 11.    《三國志·卷二十八》:會兄子邕,隨會與俱死,會所養兄子毅及峻、辿。等下獄,當伏誅。司馬文王表天子下詔曰:“峻等祖父繇,三祖之世,極位台司,佐命立勳,饗食廟庭。父毓,歷職內外,幹事有績。昔楚思子文之治,不滅鬥氏之祀。晉錄成宣之忠,用存趙氏之後。以會、邕之罪,而絕繇、毓之類,吾有愍然!峻、辿兄弟特原,有官爵者如故。惟毅及邕息伏法。”
  • 12.    鍾皓 
  • 13.    袁宏.《後漢紀》: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5.05
  • 14.    司馬光 .《資治通鑑》:中華書局, 2009-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