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臀溝高

鎖定
臀溝高(gluteal height [1]  ):從臀溝最下緣至地面的垂距 [2]  。在體育測量中,稱之為臀紋線高或下肢長C [3] 
在廣義的腿長中,臀溝高數值最小 [14-15] 髖部最寬點高近似於臀溝高 [25] 
人體測量數據表明,大轉子點高臀峯點高 [15]  [32]  、大轉子外突點高 [18]  >臀溝高、髖部最寬點高 [25] 
有的人臀部肌肉緊湊,有的鬆弛下垂,因肌肉形態不同而對“臀位”高低的觀感產生影響,但臀部肌肉形態並不改變臀線高度 [11] 
中文名
臀溝高
外文名
gluteal height
體育測量
臀紋線高/下肢長C
相關概念
髂嵴高髂前上棘點高大轉子點高

臀溝高臀溝

最寬點在臀溝下緣處,低於大轉子點(凹窩附近)、臀峯點、會陰點 最寬點在臀溝下緣處,低於大轉子點(凹窩附近)、臀峯點、會陰點 [20]
(1)臀線人體解剖學中稱之為臀溝或臀股溝 [21]  (gluteal sulcus [22]  ),是指臀肌隆起與股後部上端之間的皮膚溝。站立時更明顯 [23] 
臀部肌肉緊湊程度影響臀位高低的觀感,但不改變臀線高度 臀部肌肉緊湊程度影響臀位高低的觀感,但不改變臀線高度 [11]
有的人臀部肌肉緊湊,有的鬆弛下垂,因肌肉形態不同而對“臀位”高低的觀感產生影響,但臀部肌肉形態並不改變臀線高度 [11] 
正常女性的髖部最寬點在大轉子下方,臀溝下緣處 正常女性的髖部最寬點在大轉子下方,臀溝下緣處 [29]
大轉子在凹窩附近 [30]  闊筋膜張肌的下端通常是男性人體中髖部的最寬點 [20]  。在女性人體中,大轉子下側的脂肪部位才是髖部的最寬點 [27]  ,與臀部的臀褶相對應 [28]  。因此,髖部最寬點高近似於臀溝高 [25]  。女性的髖部最寬點一般略低於男性 [31] 
髖部最寬點高近似於臀溝高 髖部最寬點高近似於臀溝高 [25]
(2)臀股溝點(gluteal furrow):在大腿的正中矢狀面上,臀股溝與之相交的點 [1] 

臀溝高廣義的腿長

臀溝高簡介

相關概念
相關概念(3張)
體質人類學 [36] 人體測量學 [1]  [30]  [37]  上嚴格定義的腿長學名為全腿長,是狹義的腿長、真正的腿長下肢全長是狹義的下肢長、真正的下肢長全腿長等於大腿長小腿長 [38]  ,或下肢全長內踝高。但由於股骨頭深嵌於髖臼內,其頂端不能捫及,故大腿的上端無法準確確定 [39] 
股骨頭深嵌於髖臼內,其頂端不能捫及 股骨頭深嵌於髖臼內,其頂端不能捫及 [46]
由於狹義的下肢長下肢全長)、狹義的腿長全腿長)活體不易測量 [1]  [30]  ,實際工作中通常使用一些更易測量的數據表示腿長 [40] 最小腰圍以下 [48-50] 臀溝最下緣以上,體部各測量點至地面或內外踝的垂距,即廣義的腿長 [1]  [30]  [25]  [51] 
從大到小依次為腰圍高 [48-50] 髂嵴高(或臍高 [41] 髂後上棘高髂前上棘點高下肢全長大轉子點高恥骨聯合高臀峯點高會陰高(或身高減坐高)、臀溝高 [14-15]  [37]  。也有用上述各種立姿高度減去內踝高外踝高表示腿長的,如臍高減內踝高 [42] 髂前上棘點高內踝高 [43] 大轉子點高外踝高 [44] 會陰高內踝高 [45]  等。
學術上一般採用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採用馬氏軀幹腿長指數反映上下半身比例 [11]  [52] 

臀溝高定義

以下立姿高度皆為測量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其小於直線距離及曲線距離 [1]  [30] 
(1)腰圍高:從最小腰圍處至地面的垂距。
服裝用腿外側長可參考線很低 服裝用腿外側長可參考線很低 [48]
注:在服裝用人體測量中,腿外側長(outside leg length)是指用軟尺從腰際線沿臀部曲線至大轉子點,然後垂直至地面測量的長度。
服裝用人體測量涉及曲線測量,因此,服裝用的腿外側長甚至大於腰圍高,可參考性很低 [48-50] 
(2)臍高/肚臍高 [26]  :臍點(om)至地面的垂距。
(3)髂嵴點高/髂嵴高/下肢長H:髂嵴點(ic)至地面的垂距。
注:俗語中的“腿長”通常指的是腰圍高臍高髂嵴高 [33-34]  [48-50] 
(4)髂後上棘點高/髂後上棘高髂後上棘點(is.p)至地面的垂距。
(5)髂前上棘點高/髂前上棘高/下肢長A:髂前上棘點(is.a)至地面的垂距。
(6)下肢全長/下肢長髂前上棘點高減去適當數值。
(7)大轉子點高/大轉子高/下肢長B:大轉子點(tro)至地面的垂距。
(8)恥骨聯合上緣高/恥骨聯合高恥骨聯合點(sy)至地面的垂距。
(9)臀峯點高:從臀峯點至地面的垂距。
(10)會陰高/股下高:會陰點(pe)至地面的垂距。
注:會陰高有兩種,一是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的連線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至地面的垂距 [1]  ,等於身高減坐高 [14-15]  [35]  ;二是恥骨聯合下緣高,略大於身高減坐高 [32]  ,略小於恥骨聯合高
坐骨下肢長和髂嵴高 坐骨下肢長和髂嵴高 [4]
(11)身高減去坐高,即英文文獻中的坐骨下肢長(Subischial Leg Length (SLL)) [4] 
坐骨下肢長(a)近似於會陰高(c),遠小於大轉子點高(b) 坐骨下肢長(a)近似於會陰高(c),遠小於大轉子點高(b) [47]
注:坐高是頭頂點(v)至椅面的垂距,是頭頂到坐骨結節的長度 [5]  ,即頭頂點至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所在平面的垂距 [6]  [24] 
(12)臀溝高/臀紋線高/下肢長C:臀溝下緣最低點至地面的垂距 [1] 

臀溝高運動員選材

下肢長H、A、B、C 下肢長H、A、B、C [7]
下肢長H、A、B、C四個長度對選材都有意義,A與H的比例越接近越好,達到95%已經是優秀人才了,達到這個指標擺腿時的幅度就大,跳起來步幅就大(我國運動員這個指標是個弱點)。這在動物世界中能找到答案,例如袋鼠等彈跳好的動物,其髂腰肌都已長到腰部脊柱上去了。我國運動員與黑人運動員相比,不是技術差,而是骨骼比例不一樣,因而動作幅度比不上人家。跑動中有相當一部分髖送不出去的運動員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結構問題。一定的力學比例決定了技術本身。
選材時,如果達到如下指標就是優秀形態指標:A/H-95%,B/H-90%,C/A-80% [8] 
注:下肢H是髂嵴高,下肢長A是髂前上棘點高,下肢長B是大轉子點高,下肢長C是臀溝高 [19] 

臀溝高芭蕾舞選材

芭蕾舞選材 芭蕾舞選材 [9]
舞蹈演員要求形體修長,下肢長度與軀幹差距有嚴格標準,芭蕾選材更為嚴格,要求下肢比軀幹至少長12cm。測量如下:由第7頸椎與第1胸椎間的縫隙為起點,至臀橫紋(臀線)為軀幹長;臀橫紋(臀線)至足底為下肢長(即臀溝高)。選材時,下肢越長越好。因兒童少年發育先長腿,後長軀幹,等到發育完全,下肢與軀幹間差距會縮短,故挑選時應以下肢越長越好。舞蹈演員四肢修長,舞蹈表演時顯得舒展、大方。
測量標誌 測量標誌 [10]
注①:第7頸椎因其棘突特別長,低頭時在頸後能看見和摸到,又稱“隆椎”,第7頸椎(隆椎)是記數椎骨序數的骨性標誌,也是舞蹈選材的人體體表標誌之一 [10] 
注②:臀溝位於人體表面背側,是臀部與大腿間的褶線,它的最下緣是可以肯定地加以定位的痕跡。被測者有的臀部肌肉緊湊,有的鬆弛下垂,因肌肉形態不同而對“臀位”高低的觀感產生影響,但臀部肌肉形態並不改變臀溝高度。
但問題是所使用的測量方法測得的這一數值不是測點間的垂距,即這兩個測點不在同一垂線上,因此其穩定性不可靠,在測量時使用捲尺沿體表測量,測得的數值含有弧長因素,而這一因素的個體間差異很難從數值中減去,這就使數值缺乏可比較性 [11] 

臀溝高腕線過臀線

粗略判斷腿身比
粗略判斷腿身比(4張)
腕線過臀線,指的是臂下垂時腕關節橫紋線超過臀下線(取自《體操選材》 [12-13]  ),即臀溝高大於橈骨莖突高
由於臀溝高小於會陰高 [14-15]  ,故腕線過臀線者其正面必然腕線過會陰,腕線過會陰者其背面未必腕線過臀線
如果説雙膝過肩 [16-17]  反映出一個人身短腿長腕線過臀線、腕線過會陰則反映出一個人軀短肢長;雙膝過肩與否、腕線過臀線與否、腕線過會陰與否皆可粗略地判斷腿身比(一字馬高舉過頭例外)。而得出精確的腿長數據須測量坐高等,得出精確的腿身比須依據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1]  [11] 

臀溝高臀紋線高小於身高減坐高

臀紋線高小於身高減坐高 臀紋線高小於身高減坐高 [14]
世界各地人體測量數據表明,臀紋線高(下肢長C)小於身高減坐高 [14-15] 
當人採取坐位姿勢時,臀紋線在左右坐骨結節前面 當人採取坐位姿勢時,臀紋線在左右坐骨結節前面
當人採取坐位姿勢時,亦可自證:坐於硬板凳上,大小腿呈90度,挺直軀幹,用坐骨結節支撐上半身重量。保持該坐姿,用手可觸摸到臀紋線在左右坐骨結節前面 [6]  [53]  [24] 

臀溝高相關數據

臀溝高日本

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
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2張)
(1)《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節選一,以供參考:
項目
男女差
身高(mm)
1714
1591.3
122.7
頸椎點高(mm)
1456.4
1349.4
107
(頸椎點高/身高)×100
84.97
84.80
0.17
橈骨莖突點高(mm)
823.3
770.1
53.2
(橈骨莖突點高/身高)×100
48.03
48.39
-0.36
臀溝高(mm)
748.7
692.3
56.4
(臀溝高/身高)×100
43.68
43.51
0.18
頸椎點高-臀溝高(mm)
707.7
657.1
50.6
[(頸椎點高-臀溝高)/身高]×100
41.29
41.29
0.00
臀溝高-(頸椎點高-臀溝高)(mm)
41
35.2
5.8
橈骨莖突點高-臀溝高(mm)
74.6
77.8
-3.2
《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節選二,以供參考 [14] 
項目
男女差
身高(mm)
1714.0
1591.3
122.7
髂嵴最高點高(mm)
1014.2
943.9
70.3
(髂嵴最高點高/身高)×100
59.2
59.3
-0.1
髂前上棘點高(mm)
933.4
847.2
86.2
(髂前上棘點高/身高)×100
54.5
53.2
1.2
(髂前上棘點高/髂嵴最高點高)×100
92.0
89.8
2.3
大轉子點高(mm)
875.7
814.5
61.2
(大轉子點高/身高)×100
51.1
51.2
-0.1
(大轉子點高/髂嵴最高點高)×100
86.3
86.3
0.1
臀溝高(mm)
748.7
692.3
56.4
(臀溝高/身高)×100
43.7
43.5
0.2
(臀溝高/髂前上棘點高)×100
80.2
81.7
-1.5
(2)《AIST/HQL人體寸法・形狀データベース2003》中,殿溝高(Gluteal furrow height)統計量【青年羣】(單位:mm)如下,以供參考 [18] 
-
被験者數
N
平均値
Mean
標準偏差
S.D.
最小値
Min.
最大値
Max.
5パーセンタイル値
5percentile
50パーセンタイル値
50percentile
95パーセンタイル値
95percentile
49
738.4
40.1
667.0
838.0
676.0
737.0
804.8
48
681.1
25.7
628.0
731.0
638.4
686.0
718.0

臀溝高美國

《1988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節選一,以供參考:
項目
男女差
身高(cm)
162.94
175.58
12.64
頸椎點高(cm)
140.8
151.94
11.14
(頸椎點高/身高)×100
86.41
86.54
0.12
橈骨莖突點高(cm)
79.03
84.65
5.62
(橈骨莖突點高/身高)×100
48.50
48.21
-0.29
臀溝高(cm)
74.43
81.44
7.01
(臀溝高/身高)×100
45.68
46.38
0.70
頸椎點高-臀溝高(cm)
66.36
70.5
4.14
[(頸椎點高-臀溝高)/身高]×100
40.73
40.15
-0.57
臀溝高-(頸椎點高-臀溝高)(cm)
8.07
10.94
2.87
橈骨莖突點高-臀溝高(cm)
4.6
3.21
-1.39
《1988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節選二,以供參考 [15] 
項目
男女差
身高(cm)
162.94
175.58
12.64
髂嵴點高(cm)
98.88
107.34
8.46
(髂嵴點高/身高)×100
60.68
61.13
0.45
大轉子點高(cm)
86.16
92.83
6.67
(大轉子點高/身高)×100
52.88
52.87
-0.01
(大轉子點高/髂嵴點高)×100
87.14
86.48
-0.65
臀溝高(cm)
74.43
81.44
7.01
(臀溝高/身高)×100
45.68
46.38
0.70
參考資料
  • 1.    席煥久,陳昭主編.人體測量方法.北京市:科學出版社,2010.10
  • 2.    吳澤霖總纂.人類學詞典.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05:320
  • 3.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審定.體育測量評價.北京市: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90
  • 4.    IJERPH | Free Full-Text | Leg Length, Body Proportion, and Health: A Review with a Note on Beauty | HTML  .mdpi.2010-03-11[引用日期2020-11-11]
  • 5.    楊錫強,易著文主編;沈曉明,常立文副主編.全國高等學校教材 兒科學 第6版 供基礎、臨牀、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北京市:人民衞生出版社,1979:10
  • 6.    (美)張鐵良,劉興炎,李繼雲主編. 創傷骨科學[M]. 上海: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 2009.01.
  • 7.    體制檢測  .百度文庫.2011-12-12[引用日期2020-08-16]
  • 8.    《運動訓練實用手冊》編寫組編.運動訓練實用手冊.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04:126-127
  • 9.    《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年鑑》編寫委員會.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年鑑 1977-1991.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03:331
  • 10.    高雲著.舞蹈解剖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9:67
  • 11.    毛本華,海松梅.服裝模特人體測量中的馬氏軀幹腿長指數[J].鄭州紡織工學院學報,1997,(第1期).
  • 12.    體操教材編寫組編.高等學校試用教材 體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06:147
  • 13.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審定.體育學院專修通用教材 藝術體操.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06:78
  • 14.    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 1991-92-寸法項目一覧 | 研究チーム | 人工知能研究センター  .www.airc.aist.go.jp[引用日期2020-11-18]
  • 15.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 1988 | Request PDF  .researchgate[引用日期2020-11-18]
  • 16.    胡鴻飛.論優秀跳高選手的選材方法[J].體育與科學,1993,(第2期).
  • 17.    胡鴻飛著.跨越生命的橫杆 胡鴻飛自述.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07:13
  • 18.    AIST/HQL人體寸法・形狀データベース2003 | 研究チーム | 人工知能研究センター  .www.airc.aist.go.jp.2019-10-28[引用日期2020-08-28]
  • 19.    羅興華,賴榮興,黃美好編著. 運動員選材原理與實用方法[M]. 廣州體育學院教務處,
  • 20.    (英)路易絲·戈登. 牛津藝用人體解剖學[M]. 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8.08.
  • 21.    邵水金主編. 人體解剖學 新世紀第4版[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6.07.
  • 22.    陳金寶主編. 實用人體解剖圖譜 四肢分冊[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5.03.
  • 23.    唐元升等主編. 人體醫學參數與概念[M]. 濟南:濟南出版社, 1995.07.
  • 24.    英國皇家人類學會編;何國強等譯. 田野調查技術手冊[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6.03.
  • 25.    人間特性基盤整備事業成果報告書  .www.hql.jp[引用日期2021-07-09]
  • 26.    謝燮正,趙樹智主編. 人類工程學[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08.
  • 27.    (美)古德芬格編著. 牛津藝用人體解剖學 經典版[M]. 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5.08.
  • 28.    (美)斯蒂芬·羅傑斯·佩克著;王毅譯. 牛津藝用人體解剖百科[M]. 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6.06.
  • 29.    (法)FredericDelavier編著;李振華,馮蕾主譯;馮蕾,胡堅莉,趙斌,李汶娟,傅煜,李振華譯. 女性健美訓練圖解[M].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05.
  • 30.    邵象清編著. 人體測量手冊[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5.06.
  • 31.    (美)羅伯特·貝弗利·黑爾(Robert Beverly Hale),(美)特倫斯·科伊爾(Terence Coyle)著;張敢譯. 向大師學繪畫 藝用解剖[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8.03.
  • 32.    [PDF] 2010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Marine Corps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 | Semantic Scholar  .semanticscholar[引用日期2021-07-27]
  • 33.    葉清珠編著. 童裝設計與結構製圖[M]. 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 2015.01.
  • 34.    服裝人體測量的部位與方法 GB/T 16160-1996  .中國知網.1996-01-04[引用日期2021-10-13]
  • 35.    ISO - ISO/TR 7250-2:2010 - Basic human body measurements for technological design — Part 2: Statistical summaries of body measurements from national populations  .ISO[引用日期2021-10-16]
  • 36.    MARTIN R, SALLER K. Lehrbuch der Anthropologie[M]. Stuttgart: Gustav Fischer Verlag, 1957.
  • 37.    吳汝康等編著. 人體測量方法[M].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4.11.
  • 38.    宋蘭良主編. 體育保健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10.
  • 39.    李福耀主編. 醫學美容解剖學[M].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1999.10.
  • 40.    焦燕華,朱岷.腿長的影響因素及其與疾病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醫藥衞生,2013,(第23期).
  • 41.    郭志坤,文小軍,楊文亮主編. 人體表面解剖學及圖譜[M]. 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10.
  • 42.    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醫院編. 骨傷科常見疾病[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9.09.
  • 43.    徐恩多主編. 局部解剖學 第4版[M].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1979.06.
  • 44.    高士濂著. 實用解剖圖譜 下肢分冊[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06.
  • 45.    國家標準——用於技術設計的人體測量基礎項目(GB/T 5703-201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 46.    崔藴威,杜晨光,楊延江,呂紅芝,陳偉,張英澤.成年人股骨影像測量與身高關係的相關性研究[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4,(第11期).
  • 47.    (PDF) Effects of Bicycle Saddle Height on Knee Injury Risk and Cycling Performance  .researchgate[引用日期2021-11-15]
  • 48.    服裝用人體測量的尺寸定義與方法研究  .中國知網.2018-07-01[引用日期2022-07-06]
  • 49.    표준 인체 측정법  .sizekorea[引用日期2022-07-06]
  • 50.    服裝用人體測量的部位與方法  .中國知網.2008-12-01[引用日期2022-07-13]
  • 51.    中國20-25歲城市成年人身體形態特徵及年代變化特點--《上海體育學院》2017年碩士論文  .知網空間.2017-06-16[引用日期2022-07-31]
  • 52.    常耀明編;劉德培,王辰總主編. 中華醫學百科全書 軍事與特種醫學軍事人機工效學[M]. 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21.01.
  • 53.    於彥錚主編;陳芝儀,陳遙良,蔣賽華,沈宗文,左煥琛編.人體局部解剖學講義[M].上海.上海第一醫學院印刷廠.1982.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