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腿長

鎖定
大腿長(thigh length,M55):髂前上棘點高減去脛骨上點高所得數值之93% [1] 
大腿長是股骨長,股骨是人體最粗最長的長骨 [2]  。小腿有兩長骨,即脛骨腓骨,通常小腿長指脛骨長 [3]  ,也有文獻指腓骨長 [4]  。國人股骨長於脛骨7-10cm,只有脛骨長加上足高後(即脛骨點高),才能接近或超過股骨的長度 [5]  。而人類的(脛骨長/股骨長)×100平均只有80多 [6] 
由於大腿頂端難以找到確定的測點,所以不易進行精確的測量,股骨頭頂端雖是一個較好的起點,但探尋困難且不易準確 [3]  。在《用於技術設計的人體測量基礎項目》 [7]  中,大腿長用“髂前上棘點(is)至脛骨點(ti)的垂直距離”表示,該長度大於真正的大腿長(股骨長) [3]  。在體育測量中,大腿長大轉子點高(下肢長B)減去脛骨點高小腿長A)表示 [8]  ,該長度小於真正的大腿長(股骨長) [3]  。在《服裝用人體測量的部位與方法》 [9]  中,大腿長用“腿內側自會陰點至脛骨點(膝部)的垂直距離”表示,該長度小於真正的大腿長(股骨長) [3] 
迴歸分析顯示長骨長度與身高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其中股骨相關係數最高 [10]  (即股骨推算身高時誤差最小 [11]  )。
運動實踐證明小腿長加足高大於大腿長會有利於運動。運動員一般小腿長加足高大於大腿長。選材時,[(下肢長B-小腿長A)/小腿長A]×100指數反映了運動員大腿長小腿長A之比,該指數在選拔以下肢為主的運動項目中較為重要 [5] 
中文名
大腿長
外文名
thigh length,M55
相關概念
小腿長全腿長腿長)、下肢全長
相關指數
大小腿長度指數、大腿長圍度指數

大腿長活體測量

大腿長體質人類學

股骨最大長 股骨最大長 [10]
(1)直接法:髂前上棘點脛骨點的直線距離減去40mm。用圓桿直腳規測量。
間接法:大腿長=(髂前上棘點高-脛骨上點高)×93%
由於大腿頂端難以找到確定的測點,所以不易進行精確的測量,股骨頭頂端雖是一個較好的起點,但探尋困難且不易準確。因此,人類學工作者根據研究結果,常應用髂前上棘點恥骨聯合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減去脛骨點高,加上或減去一個常數以求得大腿長的近似值 [3] 
使用不同測點(大轉子點恥骨聯合點髂前上棘點)測定下肢全長(下肢長)、全腿長腿長)、大腿長結果也有所不同。然而,任何一種測量法都測不出下肢全長(下肢長)、全腿長腿長)、大腿長的精確的解剖學長度 [12] 
關節轉子間距 關節轉子間距
(2)關節轉子間距(articulotrochanteric distance,ATD)係指股骨頭關節面至大轉子水平的垂直距離,是衡量股骨近端尤其是股骨頸發育的又一重要指標。它直接反映股骨頭大轉子的相對高度,可作為評定股骨短頸畸形程度的主要指標。在出生時,大轉子股骨頭關節面接近同一水平,即ATD值為0,隨着股骨頸的正常發育,ATD值變大,至成人大轉子尖接近股骨頭中心水平。趙羣等(1990)報告4一14歲小兒正常髖關節ATD值各年齡組間差異無顯著性,而性別之間差異有顯著性。男性兒童ATD值為15—31mm,平均22mm;女性兒童為13—27mm,平均17mm [54] 

大腿長人類工效學

體部測量點 體部測量點 [13]
GB/T 3975-1983《人體測量術語》 [13]  、GB/T 5703-1985《人體測量方法 [14]  、GB/T 5703-1999《用於技術設計的人體測量基礎項目》 [15]  中,大腿長用“髂前上棘點(is)至脛骨點(ti)的直線距離”表示。
GB/T 5703-2010《用於技術設計的人體測量基礎項目》 [7]  中,大腿長用“髂前上棘點(is)至脛骨點(ti)的垂直距離”表示。
該長度大於真正的大腿長(股骨長) [3] 

大腿長體育測量學

腿長大轉子點高(下肢長B)減去脛骨點高小腿長A)表示 [8]  ,該長度小於真正的大腿長(股骨長) [3] 
運動實踐證明小腿長加足高大於大腿長會有利於運動。運動員一般小腿長加足高大於大腿長。選材時,[(下肢長B-小腿長A)/小腿長A]×100指數反映了運動員大腿長小腿長A之比,該指數在選拔以下肢為主的運動項目中較為重要 [5] 

大腿長服裝學

服裝用人體測量的部位與方法 服裝用人體測量的部位與方法 [9]
GB/T 16160-2008《服裝用人體測量的部位與方法》 [9]  中,大腿長用“腿內側自會陰點脛骨點(膝部)的垂直距離”表示,該長度小於真正的大腿長(股骨長) [3] 
網傳大腿與小腿長度比實際上非常不嚴謹 網傳大腿與小腿長度比實際上非常不嚴謹
而網傳大腿小腿長度比理想應為3:5,實際上這個説法是非常不嚴謹的。圖中所謂的“大腿長”實際等於臀溝高膝高,遠小於真正的大腿長(股骨長)。所謂的“小腿長”實際等於膝高,遠大於真正的小腿長(脛骨長) [3]  [16] 

大腿長股骨測量

股骨的測量 股骨的測量 [3]
以下參考《人體測量手冊 [16]  和《人體測量方法 [1]  [3] 
(1)股骨最大長(maximum length of the femur,M1):股骨頭最高點與內側髁最低點之間的直線距離。用測骨盤測量。
將股骨前面朝上置於測骨盤上,內側髁與橫壁相靠,然後用角板抵住股骨頭最高點,將股骨上段左右上下移動,測量其最大距離。
maximum length和oblique length maximum length和oblique length [17]
(2)股骨全長(在自然位置上)(Ganze Länge des Femur in sogenannter naturlicher Stellung/bicondylar length,M2/oblique length [17-18]  ):即股骨兩髁長或股骨生理長。股骨頭最高點與接觸內外側髁下面的平面之間的距離。用測骨盤測量。
將股骨前面朝上置於測骨盤上,內外側髁接觸橫壁,然後用角板抵住股骨頭最高點,測量其間的距離。
以下(3)-(5)為大轉子最高點至股骨遠端的距離,小於股骨長(大腿長)。
(3)股骨轉子內髁長(股骨轉子最大長)(Grösste Trochan-terlänge/Trochanter-Condylenlänge):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至內側髁最低點之間的直線距離。用測骨盤測量。
將股骨內側髁抵住橫壁,角板抵住大轉子的最高點,測量其間的距離。
(4)股長轉子全長(在自然位置上)(Trochanterlänge in sogenannter naturlicher Stellung):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至接觸內外側髁下面的平面之間的直線距離。用測骨盤測量。
將股骨前面朝上置於測骨盤上,內外側髁接觸橫壁,然後用角板抵住大轉子最高點,測量其間的距離。
(5)股骨轉子外髁長(trochanter-lateral condyle length):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至外側髁最低點之間的直線距離。用測骨盤測量。
在測骨盤的橫臂上放置4×4×4釐米的量塊,將股骨外側髁抵靠在量塊上,角板抵住大轉子最高點,測量其間的距離。讀數應減去4釐米。

大腿長推算身高

大腿長長骨

不同人種長骨長度推算身高公式
不同人種長骨長度推算身高公式(2張)
(1)Trotter與Gleser利用解剖方法,採集了大量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的黑人和白人的男性軍人樣本,測量了這些樣本的肱骨股骨橈骨尺骨脛骨腓骨的最大長度,得出了身高與這些長骨長度尺寸的擬合曲線。研究發現股骨脛骨的長度是預測身高的最佳參量。因此,以股骨和脛骨的長度作為自變量,可建立諸如身高等尺寸的最佳模型 [19] 
不同人種長骨長度推算身高公式如圖冊所示 [45] 
(2)迴歸分析顯示長骨長度與身高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其中股骨相關係數最高 [10]  (即股骨推算身高時誤差最小 [11]  ),而橈骨和尺骨相關性較低 [50]  。1990年,Penning指出在肢體長骨中,按照所建立模型的標準誤排序依次為股骨、脛骨、腓骨和肱骨。
(3)對於男性與女性的長骨與身高的相關性哪一個更好,國內外學者針對不同的種族與人羣有着不同的報道。範濤等(2008)的研究表明,對於山東漢族人羣而言,男性長骨與身高的相關性要高於女性,這與Muonz與Petrovecki的報道是一致的 [49] 

大腿長全套骨骼

當送檢或現場發現完整的全套骨骼時,一般只需將每塊屍骨按其人體的解剖學方位排列後,測得全套骨骼的總高度,再加上5釐米的軟組織(包括椎間盤)的厚度,即可知死者的生前身高。
為了減少計算上的誤差,常根據Fully(1956)的方法,並認為該法不受種族與性別的限制。其具體步驟如下:
1、測量下列各項的長度:
(1)顱高;
(2)各椎骨椎體長的總和;
(3)股骨生理長;
(4)脛骨生理長;
(5)距骨高與跟骨高之和。
2、計算上述各項長度總和,即為骨骼全長。用下述公式,即可求得死者的生前身高。
身高=0.98(骨骼全長)+14.63±2.05cm [20] 

大腿長相關概念

(1)下肢全長/下肢長:髂前上棘點高減去適當數值。
全腿長/腿長髂前上棘點高減去內踝下點高所得數值之96% [1] 
脛骨上點高/脛骨點高/小腿長A:脛骨點(ti)至地面的垂距 [3] 
小腿長:從脛骨點(ti)至內踝點(sph)的垂直距離 [7] 
內踝下點高/內踝點高/內踝高/足高:內踝下點(sph)至地面的垂距。
(2)髂前上棘點高/髂前上棘高/下肢長A:髂前上棘點(is.a)至地面的垂距。
大轉子點高/大轉子高/下肢長B:從大轉子點(tro)至地面的垂距。
恥骨聯合上緣高/恥骨聯合高:從恥骨聯合點(sy)至地面的垂距 [3] 
(3)臀膝距/臀膝長:從臀部後緣至臏骨前緣的水平直線距離 [21] 
坐深/坐位深/臀-膕距:從臀部後緣至膕窩的水平直線距離。
臀至腿肚後緣距離:從臀部後緣至小腿腿肚最粗處後緣的水平直線距離 [22] 

大腿長大小腿長比例

大腿長大小腿長度指數

在中文文獻中,該指數用於活體測量 [23] 
小腿長度指數(femoro-tibial index)=(小腿長/大腿長)×100
腿長=(髂前上棘點高-脛骨上點高)×93%,小腿長=脛骨上點高-內踝下點高 [3] 

大腿長Crural Index

Crural指數=(脛骨外側髁踝長/股骨兩髁長)×100 Crural指數=(脛骨外側髁踝長/股骨兩髁長)×100 [24]
Crural Index可譯為脛股指數 [25]  ,等於(脛骨長/股骨長)×100 [22]  ,該指數用於骨骼測量。
(1)在英文文獻中,Crural指數中的股骨長大都採用股骨生理長;不同文獻中,脛骨長有所不同,一般採用脛骨外側髁踝長 [24]  [26]  ,也有用脛骨最大長的 [27] 
不同年代的人Crural指數如圖所示,其中三角形為男性,圓形為女性 [28] 
不同年代的人Crural指數 不同年代的人Crural指數
多數文獻中,該指數男性略大於女性 [6]  [27]  [29]  ;少數文獻中,該指數女性略大於男性 [25]  。兩性差異並不顯著 [30] 
(2)在中文文獻中,特指屠艾爾(Turner(1886) [31]  )計算方法 [32] 
脛股指數(tibio-femoral index)=(脛骨功能長/股骨功能長)×100
=(脛骨生理長/股骨生理長)×100
=(脛骨生理長/股骨全長)×100 [3] 
脛股指數分型
型別
指數
短脛型(brachycnemic)
X<83.0
長脛型(dolichocnemic)
X≥83.0
注:由於屠艾爾規定的脛股指數採用脛骨生理長,而Crural指數一般採用脛骨外側髁踝長 [24]  [26]  (也有用脛骨最大長的 [27]  ),所以其規定的脛股指數略小於其它文獻中出現的Crural指數。
不同國家(地區)或民族的脛股指數 不同國家(地區)或民族的脛股指數 [33]
長脛型通常包括澳大利亞人、塔斯馬尼亞人尼格羅人、安達曼羣島土著、尼格利陀人美洲印第安人、雅甘人、美拉尼西亞人波利尼西亞人、馬來人;短脛型通常包括歐洲人、中國人、韃靼人、拉普人、愛斯基摩人、薩莫耶德人、蒙古人 [33]  [34]  [47] 
成人240例脛骨的測量
成人240例脛骨的測量(2張)
《成人240例脛骨的測量》,脛股指數如圖冊所示 [35] 
《西安地區現代人脛骨的人類學研究》,脛股指數如圖所示 [36] 
西安地區現代人脛骨的人類學研究 西安地區現代人脛骨的人類學研究

大腿長其他指數

大腿長大腿上臂長度指數

大腿上臂長度指數(femoro-humeral index)=(上臂長/大腿長)×100

大腿長肱股指數

肱股指數(humero-femoral index)=(肱骨最大長/股骨兩髁長)×100
=(肱骨最大長/股骨全長)×100

大腿長大腿長圍度指數

腿長圍度指數(thigh length-girth index)=(大腿圍/大腿長)×100 [3] 

大腿長不同地區或人羣的大腿長指數

(股骨長/身高)×100指數平均值
(股骨長/身高)×100指數平均值(2張)
不同地區或人羣的身高、股骨長、(股骨長/身高)×100指數平均值如圖冊所示,以供參考 [48] 

大腿長部分地區的Crural指數等數據

以下北美、南美表格中,全腿長=股骨生理長+脛骨外側髁踝長,Crural指數=(脛骨最大長/股骨生理長)×100 [37-38] 

大腿長北美

北美不同區域人羣的(脛骨外側髁踝長/身高)×100、[(股骨生理長+脛骨外側髁踝長)/身高]×100指數如表所示:
區域
(脛骨外側髁踝長/身高)×100
[(股骨生理長+脛骨外側髁踝長)/身高]×100
男女差
男女差
Western Arctic
21.62
21.38
0.24
48.49
47.91
0.58
Central Arctic
21.86
21.56
0.3
49.25
48.58
0.67
Pacific Northwest and Western Plateau
21.56
21.82
-0.26
47.7
47.61
0.09
Great Basin
22.07
21.31
0.76
47.97
47.32
0.65
California
22.3
21.93
0.37
48.89
48.29
0.6
US Southwest
22.46
22.03
0.43
48.94
48.38
0.56
Great Plains and Prairie
22.76
22.3
0.46
49.38
48.5
0.88
Southern Great Plains
22.96
22.44
0.52
49.97
49.2
0.77
Eastern Woodlands
22.32
22.22
0.1
49.29
48.72
0.57
Southeastern US
22.42
22.11
0.31
49.28
48.75
0.53
北極、温帶和大平原三大區域人羣的[(股骨生理長+脛骨外側髁踝長)/身高]×100指數如表所示:
區域
男女差(平均值)
平均值
範圍
平均值
範圍
北極
48.77
45.3—52.3
48.08
42.2—50.5
0.69
温帶
49.31
46.3—51.9
48.82
46.0—52.5
0.49
大平原
49.65
47.6—51.7
48.79
47.0—51.4
0.86
北極、温帶和大平原三大區域人羣的Crural指數如表所示 [37] 
區域
男女差(平均值)
平均值
範圍
平均值
範圍
北極
81.8
75.69—87.13
81.41
75.97—87.41
0.39
温帶
85.06
79.78—89.78
84.24
79.11—88.58
0.82
大平原
85.67
79.32—90.77
85.51
80.57—90.74
0.16

大腿長南美

南美不同區域人羣的[(股骨生理長+脛骨外側髁踝長)/身高]×100指數如表所示:
區域
男女差(平均值)
平均值
範圍
平均值
範圍
Mantaro Valley
48.48
48.17—48.77
48.52
48.24—48.79
-0.04
Chinchorro
47.84
46.08—49.03
47.61
45.18—50.33
0.23
Azapa Valley
47.97
47.15—48.75
47.66
46.13—49.05
0.31
Pica-8
48.32
46.82—50.71
47.79
46.51—49.64
0.53
San Pedro de Atacama
48.44
46.55—50.85
47.9
45.79—50.47
0.54
全體
48.19
46.08—50.85
47.78
45.18—50.47
0.41
南美不同區域人羣的Crural指數如表所示 [38] 
區域
男女差(平均值)
平均值
範圍
平均值
範圍
Mantaro Valley
84.08
81.14—87.01
84.35
83.83—84.85
-0.27
Chinchorro
85.6
82.12—88.52
86.29
82.06—88.72
-0.69
Azapa Valley
86.43
81.16—91.47
85.69
81.64—89.01
0.74
Pica-8
87.57
84.9—91.28
86.95
83.86—90.60
0.62
San Pedro de Atacama
86.31
83.09—90.79
85.56
81.55—89.62
0.75
全體
86.31
81.14—91.47
85.8
80.85—90.60
0.51

大腿長股骨長和脛骨長的關係

股骨最大長和脛骨最大長的關係 股骨最大長和脛骨最大長的關係
如圖所示,橫軸為股骨最大長,縱軸為脛骨最大長;紅色正方形為現代熱帶地區人羣(班圖人、布須曼人、尼羅特人),藍色菱形為現代高緯度地區人羣(因紐特人,拉普人),綠色三角形為古代埃及人,黑色“×”為努比亞人;數值均為男女平均值。
一元線性迴歸方程只適用於現代熱帶地區人羣,相關數據如表所示 [27] 
股骨最大長(cm)
脛骨最大長(cm)
(脛骨最大長/股骨最大長)×100
35
28
80.47
36
29
81.12
37
30
81.74
38
31
82.32
39
32
82.87
40
33
83.40
41
34
83.90
42
35
84.38
43
36
84.83
44
38
85.26
45
39
85.68
46
40
86.07
47
41
86.45
48
42
86.82
49
43
87.17
50
44
87.50

大腿長脛骨長股骨長比例分佈

脛骨長/股骨長比例分佈 脛骨長/股骨長比例分佈
克利夫蘭自然史博物館的“哈曼託德收藏”(Hamann-Todd Collection)中,脛骨長/股骨長比例分佈如圖所示:
其中,脛骨長為脛骨外側髁最高點至下關節面最低點之間的距離,股骨長為股骨頭最高點至股骨髁中心之間的距離 [39] 

大腿長脛骨長、股骨長和身高的關係

LM Meadows、RL Jantz(1995)認為,與較矮的人相比,較高的人下肢骨骼相對身高更長,以及脛骨和腓骨相對股骨更長(脛股指數 [3]  或Crural指數 [6]  更大) [46] 
以下參考Trotter與Gleser(1958)的長骨推算身高公式:

大腿長黑人

身高=2.10×股骨最大長+72.22;身高=2.19×脛骨最大長+85.36 [40] 
身高(cm)
股骨最大長(cm)
(股骨最大長/身高)×100
脛骨最大長(cm)
(脛骨最大長/身高)×100
(脛骨最大長/股骨最大長)×100
160
41.80
26.13
34.08
21.30
81.54
161
42.28
26.26
34.54
21.45
81.70
162
42.75
26.39
35.00
21.60
81.86
163
43.23
26.52
35.45
21.75
82.01
164
43.70
26.65
35.91
21.90
82.16
165
44.18
26.78
36.37
22.04
82.31
166
44.66
26.90
36.82
22.18
82.45
167
45.13
27.03
37.28
22.32
82.60
168
45.61
27.15
37.74
22.46
82.74
169
46.09
27.27
38.19
22.60
82.87
170
46.56
27.39
38.65
22.73
83.00
171
47.04
27.51
39.11
22.87
83.13
172
47.51
27.62
39.56
23.00
83.26
173
47.99
27.74
40.02
23.13
83.39
174
48.47
27.85
40.47
23.26
83.51
175
48.94
27.97
40.93
23.39
83.63
176
49.42
28.08
41.39
23.52
83.75
177
49.90
28.19
41.84
23.64
83.87
178
50.37
28.30
42.30
23.76
83.98

大腿長白人

身高=2.32×股骨最大長+65.53;身高=2.42×脛骨最大長+81.93 [40] 
身高(cm)
股骨最大長(cm)
(股骨最大長/身高)×100
脛骨最大長(cm)
(脛骨最大長/身高)×100
(脛骨最大長/股骨最大長)×100
160
40.72
25.45
32.26
20.16
79.23
161
41.15
25.56
32.67
20.29
79.40
162
41.58
25.67
33.09
20.42
79.57
163
42.01
25.77
33.50
20.55
79.74
164
42.44
25.88
33.91
20.68
79.90
165
42.88
25.98
34.33
20.80
80.06
166
43.31
26.09
34.74
20.93
80.22
167
43.74
26.19
35.15
21.05
80.37
168
44.17
26.29
35.57
21.17
80.52
169
44.60
26.39
35.98
21.29
80.67
170
45.03
26.49
36.39
21.41
80.82
171
45.46
26.59
36.81
21.52
80.96
172
45.89
26.68
37.22
21.64
81.10
173
46.32
26.78
37.63
21.75
81.24
174
46.75
26.87
38.05
21.87
81.37
175
47.19
26.96
38.46
21.98
81.51
176
47.62
27.05
38.87
22.09
81.64
177
48.05
27.15
39.29
22.19
81.76
178
48.48
27.24
39.70
22.30
81.89
脛骨最大長/股骨最大長與身高的關係 脛骨最大長/股骨最大長與身高的關係
如圖所示:(脛骨最大長/股骨最大長)×100與身高正相關,(脛骨最大長/股骨最大長)×100黑人大於白人。
注:黑色圓圈為黑種人,白色圓圈為白種人 [41] 

大腿長Crural指數與全腿長的關係

Crural指數與全腿長關係 Crural指數與全腿長關係
Crural指數與全腿長關係如圖所示,其中圓圈為歐洲人,三角形為北非人,鑽石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
注:不同文獻骨骼測量有所不同,這裏Crural指數=(脛骨外側髁踝長/股骨生理長)×100,全腿長=股骨生理長+脛骨外側髁踝長 [42] 

大腿長大腿長指數與年齡的關係

隨年齡變化
隨年齡變化(2張)
8-18歲的青少年男女(股骨長/身高)×100數據如圖冊所示,以供參考 [51] 

大腿長長骨比例的性別差異

大腿長中國

2014年,河北醫科大學研究人員選擇健康青壯年102例,男性53例,女性49例,拍攝成人長骨X線片,節選數據如下:
注:以下為右側數據,均為長骨最大長 [10]  [50]  [52-53] 
項目
男女差
身高(cm)
173.3
159.5
13.8
股骨長(cm)
49.3
45.2
4.1
(股骨長/身高)×100
28.4
28.3
0.1
脛骨長(cm)
39.8
36.2
3.6
(脛骨長/身高)×100
23.0
22.7
0.3
(脛骨長/股骨長)×100
80.7
80.1
0.6
腓骨長(cm)
38.4
35.1
3.3
(腓骨長/身高)×100
22.2
22.0
0.2
肱骨長(cm)
33.8
30.7
3.1
(肱骨長/身高)×100
19.5
19.2
0.3
(肱骨長/股骨長)×100
68.6
67.9
0.6
橈骨長(cm)
25.0
22.1
2.9
(橈骨長/身高)×100
14.4
13.9
0.6
(橈骨長/肱骨長)×100
74.0
72.0
2.0
尺骨長(cm)
26.2
23.3
2.9
(尺骨長/身高)×100
15.1
14.6
0.5

大腿長白人和黑人

身高和長骨長度
身高和長骨長度(2張)
白人黑人兩性(各100人、共400人)的身高、股骨最大長、脛骨外側髁踝長、肱骨最大長、橈骨最大長數據如圖冊(單位:cm)所示:
長骨比例
長骨比例(2張)
長骨比例如表、圖冊所示:
項目
白人
黑人
男女差
男女差
(股骨長/身高)×100
26.2
26.2
0.0
27.1
26.8
0.3
(脛骨長/身高)×100
21.3
21.0
0.3
22.6
22.2
0.4
(肱骨長/身高)×100
19.0
18.8
0.2
19.3
18.9
0.4
(橈骨長/身高)×100
14.1
13.5
0.6
15.0
14.4
0.6
[(股骨長+脛骨長)/身高]×100
47.5
47.3
0.2
49.7
49.0
0.7
[(肱骨長+橈骨長)/身高]×100
33.1
32.3
0.8
34.3
33.3
1.0
(脛骨長/股骨長)×100
81.12
80.23
0.89
83.44
82.71
0.73
(橈骨長/肱骨長)×100
74.17
72.05
2.12
78.03
76.45
1.58
性別比(男/女) 性別比(男/女)
性別比(男/女)如表、圖所示 [43] 
項目
白人
黑人
身高
107.4
107.4
股骨長
107.3
108.6
脛骨長
108.6
109.5
肱骨長
108.7
109.5
橈骨長
111.9
111.8
股骨長+脛骨長
107.9
109.0
肱骨長+橈骨長
110.1
110.5

大腿長靈長類的肱股指數

股骨兩髁長和肱骨最大長的關係 股骨兩髁長和肱骨最大長的關係
如圖所示:橫軸為股骨兩髁長,縱軸為肱骨最大長;綠色為人類,紅色為黑猩猩,藍色為大猩猩。
相關數據如表所示,肱股指數=(肱骨最大長/股骨兩髁長)×100,長骨長度單位為mm [44] 
人類
黑猩猩
大猩猩
股骨長
肱骨長
肱股指數
股骨長
肱骨長
肱股指數
股骨長
肱骨長
肱股指數
300
218
72.76
250
260
103.86
275
331
120.54
325
235
72.44
260
269
103.41
290
347
119.58
350
253
72.15
270
278
102.99
305
362
118.71
375
270
71.91
280
287
102.60
320
377
117.93
400
287
71.70
290
296
102.24
335
393
117.22
425
304
71.51
300
306
101.90
350
408
116.56
450
321
71.34
310
315
101.58
365
423
115.97
475
338
71.19
320
324
101.29
380
439
115.41
500
355
71.06
330
333
101.01
395
454
114.91
525
372
70.94
340
343
100.75
410
469
114.43
550
390
70.83
350
352
100.50
425
484
113.9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