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腿長

鎖定
全腿長(Beinlänge ohne Fuß [1]  /total leg length,M54 [2]  /length of thigh and leg,M54 [3]  ):髂前上棘點高減去內踝下點高所得數值之96% [3] 
體質人類學 [4] 人體測量學 [1-2]  上嚴格定義的腿長學名全腿長,是狹義的腿長、真正的腿長,包括股骨脛骨的長度 [5]  ,係指下肢除去足以外的長度 [6] 下肢全長是狹義的下肢長、真正的下肢長,包括全腿長及足高的總長度 [7] 
中文名
全腿長/腿長
外文名
total leg length,M54
意    義
狹義腿長、真正的腿長
相關概念
下肢全長大腿長小腿長

全腿長間接測量

股骨頭深嵌於髖臼內,其頂端不能捫及 股骨頭深嵌於髖臼內,其頂端不能捫及 [23]
(1)由於股骨頭深嵌於髖臼內,其頂端不能捫及,故大腿的上端無法準確確定。人類學家根據研究結果,常以髂前上棘點恥骨聯合點進行測量,並推算出一個常數來求得大腿長和全腿長的近似值 [6] 
腿長=(髂前上棘高-內踝點高)×96%
腿長=(恥骨聯合高-內踝點高)×105% [2] 
使用不同測點(大轉子點恥骨聯合點髂前上棘點)測定下肢全長下肢長)、全腿長腿長)、大腿長結果也有所不同。然而,任何一種測量法都測不出下肢全長下肢長)、全腿長腿長)、大腿長的精確的解剖學長度 [8] 
關節轉子間距 關節轉子間距
(2)關節轉子間距(articulotrochanteric distance,ATD)係指股骨頭關節面至大轉子水平的垂直距離,是衡量股骨近端尤其是股骨頸發育的又一重要指標。它直接反映股骨頭大轉子的相對高度,可作為評定股骨短頸畸形程度的主要指標。在出生時,大轉子股骨頭關節面接近同一水平,即ATD值為0,隨着股骨頸的正常發育,ATD值變大,至成人大轉子尖接近股骨頭中心水平。趙羣等(1990)報告4一14歲小兒正常髖關節ATD值各年齡組間差異無顯著性,而性別之間差異有顯著性。男性兒童ATD值為15—31mm,平均22mm;女性兒童為13—27mm,平均17mm [33] 

全腿長相關概念

(1)下肢全長/下肢長髂前上棘點高減去適當數值。
(2)大腿長髂前上棘點高減去脛骨上點高所得數值之93% [3] 
(3)脛骨上點高/脛骨點高/小腿長A:脛骨點(ti)至地面的垂距 [2] 
(4)小腿長:從脛骨點(ti)至內踝點(sph)的垂直距離 [9] 
(5)內踝下點高/內踝點高/內踝高/足高:內踝下點(sph)至地面的垂距 [2] 

全腿長相關指數

上下肢長度指數Ⅱ(intermembral indexⅡ)=(全臂長/全腿長)×100 [2] 

全腿長相關數據

以下為骨骼測量,而非活體測量,可得出股骨長的數值 [1]  [2] 
注:全腿長=股骨生理長+脛骨外側髁踝長,Crural指數=(脛骨最大長/股骨生理長)×100 [10-11] 

全腿長北美

北美不同區域人羣的(脛骨外側髁踝長/身高)×100、[(股骨生理長+脛骨外側髁踝長)/身高]×100指數如表所示:
區域
(脛骨外側髁踝長/身高)×100
[(股骨生理長+脛骨外側髁踝長)/身高]×100
男女差
男女差
Western Arctic
21.62
21.38
0.24
48.49
47.91
0.58
Central Arctic
21.86
21.56
0.3
49.25
48.58
0.67
Pacific Northwest and Western Plateau
21.56
21.82
-0.26
47.7
47.61
0.09
Great Basin
22.07
21.31
0.76
47.97
47.32
0.65
California
22.3
21.93
0.37
48.89
48.29
0.6
US Southwest
22.46
22.03
0.43
48.94
48.38
0.56
Great Plains and Prairie
22.76
22.3
0.46
49.38
48.5
0.88
Southern Great Plains
22.96
22.44
0.52
49.97
49.2
0.77
Eastern Woodlands
22.32
22.22
0.1
49.29
48.72
0.57
Southeastern US
22.42
22.11
0.31
49.28
48.75
0.53
北極、温帶和大平原三大區域人羣的[(股骨生理長+脛骨外側髁踝長)/身高]×100指數如表所示:
區域
男女差(平均值)
平均值
範圍
平均值
範圍
北極
48.77
45.3—52.3
48.08
42.2—50.5
0.69
温帶
49.31
46.3—51.9
48.82
46.0—52.5
0.49
大平原
49.65
47.6—51.7
48.79
47.0—51.4
0.86
北極、温帶和大平原三大區域人羣的Crural指數如表所示 [10] 
區域
男女差(平均值)
平均值
範圍
平均值
範圍
北極
81.8
75.69—87.13
81.41
75.97—87.41
0.39
温帶
85.06
79.78—89.78
84.24
79.11—88.58
0.82
大平原
85.67
79.32—90.77
85.51
80.57—90.74
0.16

全腿長南美

南美不同區域人羣的[(股骨生理長+脛骨外側髁踝長)/身高]×100指數如表所示:
區域
男女差(平均值)
平均值
範圍
平均值
範圍
Mantaro Valley
48.48
48.17—48.77
48.52
48.24—48.79
-0.04
Chinchorro
47.84
46.08—49.03
47.61
45.18—50.33
0.23
Azapa Valley
47.97
47.15—48.75
47.66
46.13—49.05
0.31
Pica-8
48.32
46.82—50.71
47.79
46.51—49.64
0.53
San Pedro de Atacama
48.44
46.55—50.85
47.9
45.79—50.47
0.54
全體
48.19
46.08—50.85
47.78
45.18—50.47
0.41
南美不同區域人羣的Crural指數如表所示 [11] 
區域
男女差(平均值)
平均值
範圍
平均值
範圍
Mantaro Valley
84.08
81.14—87.01
84.35
83.83—84.85
-0.27
Chinchorro
85.6
82.12—88.52
86.29
82.06—88.72
-0.69
Azapa Valley
86.43
81.16—91.47
85.69
81.64—89.01
0.74
Pica-8
87.57
84.9—91.28
86.95
83.86—90.60
0.62
San Pedro de Atacama
86.31
83.09—90.79
85.56
81.55—89.62
0.75
全體
86.31
81.14—91.47
85.8
80.85—90.60
0.51

全腿長白人和黑人

身高和長骨長度
身高和長骨長度(2張)
白人黑人兩性(各100人、共400人)的身高、股骨最大長、脛骨外側髁踝長、肱骨最大長、橈骨最大長數據如圖冊(單位:cm)所示:
長骨比例
長骨比例(2張)
長骨比例如表、圖冊所示:
項目
白人
黑人
男女差
男女差
(股骨長/身高)×100
26.2
26.2
0.0
27.1
26.8
0.3
(脛骨長/身高)×100
21.3
21.0
0.3
22.6
22.2
0.4
(肱骨長/身高)×100
19.0
18.8
0.2
19.3
18.9
0.4
(橈骨長/身高)×100
14.1
13.5
0.6
15.0
14.4
0.6
[(股骨長+脛骨長)/身高]×100
47.5
47.3
0.2
49.7
49.0
0.7
[(肱骨長+橈骨長)/身高]×100
33.1
32.3
0.8
34.3
33.3
1.0
(脛骨長/股骨長)×100
81.12
80.23
0.89
83.44
82.71
0.73
(橈骨長/肱骨長)×100
74.17
72.05
2.12
78.03
76.45
1.58
性別比(男/女) 性別比(男/女)
性別比(男/女)如表、圖所示 [22] 
項目
白人
黑人
身高
107.4
107.4
股骨長
107.3
108.6
脛骨長
108.6
109.5
肱骨長
108.7
109.5
橈骨長
111.9
111.8
股骨長+脛骨長
107.9
109.0
肱骨長+橈骨長
110.1
110.5

全腿長廣義的腿長

全腿長簡介

體部測量點
體部測量點(2張)
由於狹義的下肢長下肢全長)、狹義的腿長(全腿長)活體不易測量 [2]  [1]  ,實際工作中通常使用一些更易測量的數據表示腿長 [5] 最小腰圍以下 [34-36] 臀溝最下緣以上,體部各測量點至地面或內外踝的垂距,即廣義的腿長 [1]  [2]  [27]  [37] 
從大到小依次為腰圍高 [34-36] 髂嵴高(或臍高 [26] 髂後上棘高髂前上棘點高大轉子點高恥骨聯合高臀峯點高會陰高(或身高坐高)、臀溝高 [12-13]  。也有用上述各種立姿高度減去內踝高外踝高表示腿長的,如臍高內踝高 [14] 髂前上棘點高內踝高 [15] 大轉子點高外踝高 [16] 會陰高內踝高 [9]  等。
學術上一般採用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採用馬氏軀幹腿長指數反映上下半身比例 [31]  [38] 

全腿長定義

以下立姿高度皆為測量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其小於直線距離及曲線距離 [1]  [2] 
服裝用腿外側長可參考線很低 服裝用腿外側長可參考線很低 [34]
(1)腰圍高:從最小腰圍處至地面的垂距。
注:在服裝用人體測量中,腿外側長(outside leg length)是指用軟尺從腰際線沿臀部曲線至大轉子點,然後垂直至地面測量的長度。
服裝用人體測量涉及曲線測量,因此,服裝用的腿外側長甚至大於腰圍高,可參考性很低 [34-36] 
(2)臍高/肚臍高 [28]  :臍點(om)至地面的垂距。
下肢長H、A、B、C 下肢長H、A、B、C [24]
(3)髂嵴點高/髂嵴高/下肢長H:髂嵴點(ic)至地面的垂距。
注:俗語中的“腿長”通常指的是腰圍高臍高髂嵴高 [29-30]  [34-36] 
(4)髂後上棘點高/髂後上棘高髂後上棘點(is.p)至地面的垂距。
(5)髂前上棘點高/髂前上棘高/下肢長A:髂前上棘點(is.a)至地面的垂距。
(6)下肢全長/下肢長髂前上棘點高減去適當數值。
(7)大轉子點高/大轉子高/下肢長B:大轉子點(tro)至地面的垂距。
(8)恥骨聯合上緣高/恥骨聯合高恥骨聯合點(sy)至地面的垂距。
(9)臀峯點高:從臀峯點至地面的垂距。
(10)會陰高/股下高:會陰點(pe)至地面的垂距。
注:會陰高有兩種,一是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的連線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至地面的垂距 [2]  ,等於身高坐高 [12-13]  [17]  ;二是恥骨聯合下緣高,略大於身高減坐高 [18]  ,略小於恥骨聯合高
坐骨下肢長和髂嵴高 坐骨下肢長和髂嵴高 [19]
(11)身高減去坐高,即英文文獻中的坐骨下肢長(Subischial Leg Length (SLL)) [19] 
坐骨下肢長(a)近似於會陰高(c),遠小於大轉子點高(b) 坐骨下肢長(a)近似於會陰高(c),遠小於大轉子點高(b) [32]
注:坐高頭頂點(v)至椅面的垂距,是頭頂到坐骨結節的長度 [20]  ,即頭頂點至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所在平面的垂距 [21]  [25] 
(12)臀溝高/臀紋線高/下肢長C:臀溝下緣最低點至地面的垂距 [2] 

全腿長數據

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
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9張)
(1)《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節選,如圖冊所示,相關數據如下,以供參考 [12] 
項目
男女差
身高(mm)
1714
1591.3
122.7
腰節點高(mm)
1028.1
957.9
70.2
(腰節點高/身高)×100
59.98
60.20
-0.21
髂嵴點高(mm)
1014.2
943.9
70.3
(髂嵴點高/身高)×100
59.17
59.32
-0.14
臍高(mm)
1003.6
925.1
78.5
(臍高/身高)×100
58.55
58.13
0.42
髂後上棘高(mm)
970.3
897.6
72.7
(髂後上棘高/身高)×100
56.61
56.41
0.20
髂前上棘點高(mm)
933.4
847.2
86.2
(髂前上棘點高/身高)×100
54.46
53.24
1.22
大轉子點高(mm)
875.7
814.5
61.2
(大轉子點高/身高)×100
51.09
51.18
-0.09
恥骨聯合高(mm)
866.1
748.7
117.4
(恥骨聯合高/身高)×100
50.53
47.05
3.48
身高-坐高(mm)
788
723.7
64.3
[(身高-坐高)/身高]×100
45.97
45.48
0.50
會陰高(mm)
783.3
714.5
68.8
(會陰高/身高)×100
45.70
44.90
0.80
臀溝高(mm)
748.7
692.3
56.4
(臀溝高/身高)×100
43.68
43.51
0.18
(2)《1988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節選,以供參考 [13] 
項目
男女差
身高(cm)
162.94
175.58
12.64
腰圍高(cm)
105.65
112.71
7.06
(腰圍高/身高)×100
64.84
64.19
-0.65
髂嵴點高(cm)
98.88
107.34
8.46
(髂嵴點高/身高)×100
60.68
61.13
0.45
臍高(cm)
98.21
105.88
7.67
(臍高/身高)×100
60.27
60.30
0.03
大轉子點高(cm)
86.16
92.83
6.67
(大轉子點高/身高)×100
52.88
52.87
-0.01
臀峯點高(cm)
83.83
88.74
4.91
(臀峯點高/身高)×100
51.45
50.54
-0.91
身高-坐高(cm)
77.74
84.19
6.45
[(身高-坐高)/身高]×100
47.71
47.95
0.24
會陰高(cm)
77.14
83.72
6.58
(會陰高/身高)×100
47.34
47.68
0.34
臀溝高(cm)
74.43
81.44
7.01
(臀溝高/身高)×100
45.68
46.38
0.70
注:《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1988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中,會陰高是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的連線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至地面的垂距 [1]  ,等於身高減坐高 [12-13]  [17]  ,略小於恥骨聯合下緣高。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