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會陰高

鎖定
會陰高/股下高 [1]  (crotch height)定義有兩種:一是會陰點(pe)至地面的垂距,即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的連線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至地面的垂距,等於身高減坐高 [2-4]  ,即坐骨下肢長(Subischial Leg Length) [5]  ;二是恥骨聯合下緣高,略大於身高坐高 [6]  ,略小於恥骨聯合高
會陰高並非體質人類學 [7] 人體測量學 [8-10]  上嚴格定義的腿長。狹義、真正的腿長學名全腿長,狹義、真正的下肢長學名下肢全長全腿長等於大腿長小腿長 [11]  ,或下肢全長內踝高 [12]  。活體皆不易測量,通常用易測量數據表示腿長 [13]  ,即廣義的腿長 [8-9]  [65]  ,如會陰高、身高坐高等。
身高減坐高比會陰高更適合表示腿長,(會陰高/身高)×100雖可反映腿身比,但不如馬氏軀幹腿長指數明確和敏感,學術上廣泛使用身高坐高和馬氏指數 [14]  [96] 
用會陰高或身高坐高表示腿長身高段女性腿略長 [15]  [17] 坐高段男性腿更長 [20]  [26]  [78-80] 腿身比與身高正相關(0.3<r<0.5) [97-98] 身高越大腿身比傾向 [77]  越大 [16-18]  ;腿身比平均值男性大於女性 [2-3]  [19]  ,差異極其顯著(p<0.01) [20]  [81-82] 效應量 [21-23]  中等(0.5<d<0.8) [24]  [98]  ;腿身比極端值男性大於女性 [25-27]  [87-88] 雌激素促進長骨骨骺癒合 [28]  [61]  ,來潮後軀幹突增 [29-30]  [89-92]  ,成熟女性腿身比遠小於少女 [16] 長腿絕非女性第二性徵 [31-32] 同身高段女性腿略長是身高性別二態性的“副產品 [2]  [16]  [67]  。受社會文化態度 [33-34]  、審美偏好 [35-36]  、服裝修飾 [37-38]  影響,人們更願意和傾向於用小樣本甚至個例,去印證“腿身比是性別二態性特徵、女性腿身比更大 [39-40]  ”的錯誤想法 [31-32] 
中文名
會陰高
外文名
crotch height
別    名
股下高
學    科
人體測量學
釋    義
會陰點(pe)至地面的垂距
出    處
《ISO 7250:2017》

會陰高相關定義

會陰高會陰

會陰 會陰
會陰(perineum)有廣義會陰和狹義會陰之分。
臨牀上,常將肛門外生殖器之間的狹小區域稱為會陰,即所謂的狹義會陰,也稱為產科會陰。
廣義會陰是指封閉骨盆下口的全部軟組織。廣義會陰其境界呈菱形,與骨盆下口一致:前方為恥骨聯合下緣,後方為尾骨尖,兩側為恥骨下支坐骨支坐骨結節和骶結節韌帶。以兩側坐骨結節的連線為界,可將會陰分為前、後兩個三角區。前部的稱尿生殖區(urogenital region)(尿生殖三角),男性有尿道通過,女性則有尿道和陰道通過;後部的稱肛區(anal region)(肛門三角),有肛管通過。
會陰的結構,除了男、女性外生殖器以外,主要是肌肉筋膜 [41] 

會陰高會陰點

在《GB/T 5703-2010》 [42]  和《人體測量手冊》(邵象清 [8]  中,會陰點(perineum point,pe)為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的連線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

會陰高會陰高測量點

會陰高坐骨結節最下點

坐骨下肢長 坐骨下肢長 [5]
在《ISO 7250:2017》 [43]  、《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 [2]  中,會陰高定義為會陰點(pe)至地面的垂距,即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的連線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至地面的垂距。該會陰高等於身高減坐高 [2-4]  ,即等於坐骨下肢長(Subischial Leg Length (SLL)) [5] 
《ISO7250:2017》中,會陰高測量點為坐骨結節最下點 《ISO7250:2017》中,會陰高測量點為坐骨結節最下點
測量方法:被測者先以雙腿叉開100mm的姿勢站立,人體測高儀的滑動臂靠在大腿的內側面,略向上移動,使其輕輕靠坐骨(ischial bone)(習慣上使用右側)相應部位。在測量時,被測者要足跟併攏,身體挺直站立。
坐骨結節最下點 坐骨結節最下點 [43]
也就是説,實際測量點並非會陰點(pe),而是與其同一水平面的坐骨結節最下點 [43] 

會陰高恥骨聯合下緣

恥骨聯合下緣 恥骨聯合下緣 [6]
在《ISO 7250:2008》 [44]  、《ISO 7250:1996》 [45]  、《JIS Z 8500:2002》 [46]  、《2010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Marine Corps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 [6]  中,會陰高測量點位於恥骨聯合下緣,該會陰高略大於身高坐高,略小於恥骨聯合高
《ISO7250:2008》中,會陰高測量點為恥骨聯合下緣 《ISO7250:2008》中,會陰高測量點為恥骨聯合下緣
測量方法:被測者先以雙腿叉開100mm的姿勢站立,人體測高儀的滑動臂靠在大腿的內側面,略向上移動,使其輕輕靠在恥骨(pubic bone)相應部位。在測量時,被測者要足跟併攏,身體挺直站立 [42] 

會陰高測量方法比較

會陰高測量誤差範圍 會陰高測量誤差範圍
針對身體上下部分的相互比例(即軀幹與腿的比例)及腿與全身的比例的測量方法有很多種,下面對比會陰高和身高減坐高
(1)用會陰高表示腿長,與身高比較。
測量點區別 測量點區別
不同參考資料中,會陰高測量點可以是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 [2]  [43]  ,也可以位於恥骨聯合下緣 [6]  [44-46]  。前者測量所得的會陰高其實就是身高減坐高 [2-4] 
測量點高於坐骨結節最下點,但有可能還未到恥骨聯合下緣 測量點高於坐骨結節最下點,但有可能還未到恥骨聯合下緣 [62]
其次,測量會陰高時,被測者採取立姿,受臀大肌脂肪等軟組織的影響 [47]  ,測量點往往不好確定,活動直尺卡的位置和鬆緊程度對測量結果有所影響。導致數據離散程度偏大,不夠穩定,精確度不夠高 [63]  。如附表所示,在一些文獻中 [19]  [48]  [49]  ,會陰高數據缺乏參考性。
(2)用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用馬氏軀幹腿長指數表示身體上下部分的相互比例。
凳面即為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所在的平面 凳面即為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所在的平面 [64]
坐骨結節在大腿伸直時不易摸到,因為它被臀大肌下緣所覆蓋。需用手指沿臀溝向上重按,方可摸到。坐時,臀大肌下緣上移,坐骨結節移至皮下,與凳面接觸故易摸到 [47]  。當人採取坐位姿勢時,坐骨結節恰好與凳面接觸 [50]  。因此,凳面即為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所在的平面 [64]  臀部的形狀不影響坐高的測量,臀部的厚度所造成的測量誤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驗證:坐於硬板凳上,把手放在臀部下面,身體慢慢從後傾到坐直,能感受到坐骨結節對手指的壓迫 [99]  ,極易被捫及 [100] 
身高坐高衍生的馬氏軀幹腿長指數,即[(身高-坐高)/坐高]×100,是檢測身體上下部分的相互比例(即軀幹與腿的比例)的最可靠和最具有參照價值的量化指標。而(會陰高/身高)×100雖然可以反映出被測者的腿身比,但它在反映身體上下部分的相互比例方面不如馬氏軀幹腿長指數明確和敏感。因此,學術上廣泛使用馬氏指數 [14]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身高減坐高比會陰高更適合表示腿長
附表①:《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GB10000-88)》節選,會陰高大於身高減坐高,如表所示 [19] 
年齡
項目
男女差
18-25歲
身高(mm)
1686
1580
106
坐高(mm)
910
858
52
身高-坐高(mm)
776
722
54
[(身高-坐高)/身高]×100
46.03
45.70
0.33
馬氏指數=[(身高-坐高)/坐高]×100
85.27
84.15
1.13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分型
中腿型
亞短腿型
-
會陰高(mm)
796
738
58
(會陰高/身高)×100
47.21
46.71
0.50
會陰高-(身高-坐高)(mm)
20
16
4
附表②:《中國未成年人人體尺寸(GB/T 26158-2010)》節選,會陰高遠小於身高減坐高,如表所示 [48] 
年齡
項目
男女差
16-17歲
身高(mm)
1706
1590
116
坐高(mm)
917
863
54
身高-坐高(mm)
789
727
62
[(身高-坐高)/身高]×100
46.25
45.72
0.53
馬氏指數=[(身高-坐高)/坐高]×100
86.04
84.24
1.80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分型
中腿型
亞短腿型
-
會陰高(mm)
742
691
51
(會陰高/身高)×100
43.49
43.46
0.03
會陰高-(身高-坐高)(mm)
-47
-36
-11
附表③:《size-JPN 2004-2006》不同年齡層次的身高-坐高、會陰高、(身高-坐高)-會陰高如表所示:
這裏會陰高小於身高坐高,而且年齡越大,會陰高與身高坐高的差距也越大 [51] 
年齡(歲)
身高-坐高(mm)
會陰高(mm)
(身高-坐高)-會陰高(mm)
20-24
790
723
783
718
7
5
25-29
794
734
784
723
10
11
30-34
795
728
783
716
12
12
35-39
792
730
781
716
11
14
40-44
790
728
775
709
15
19
45-49
786
719
770
699
16
20
50-54
784
715
767
693
17
22
55-59
774
709
756
688
18
21
60-64
760
700
737
678
23
22
65-69
755
695
728
672
27
23
70-74
752
697
725
665
27
32
75-79
754
692
722
655
32
37
附表④:《CAESAR: Summary statistics for the adult population (ages 18-65)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節選,會陰高遠小於身高減坐高,如表所示 [49] 
項目
男女差
身高(mm)
1766.59
1637.94
128.65
坐高(mm)
920.58
864.13
56.45
身高-坐高(mm)
846.01
773.81
72.2
[(身高-坐高)/身高]×100
47.89
47.24
0.65
馬氏指數=[(身高-坐高)/坐高]×100
91.90
89.55
2.35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分型
亞長腿型
中腿型
-
會陰高(mm)
797
747.69
49.31
(會陰高/身高)×100
45.12
45.65
-0.53
會陰高-(身高-坐高)(mm)
-49.01
-26.12
-22.89
附表⑤:《Revised Anthropometry Guidance for the Royal Australian Navy》節選,會陰高大於身高減坐高,如表所示 [94-95] 
項目
性差
身高(mm)
1667
1792
125
坐高(mm)
883
939
56
身高-坐高(mm)
784
853
69
[(身高-坐高)/身高]×100
47.03
47.60
0.57
馬氏指數=[(身高-坐高)/坐高]×100
88.79
90.84
2.05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分型
中腿型
亞長腿型
-
會陰高(mm)
810
874
64
(會陰高/身高)×100
48.59
48.77
0.18
會陰高-(身高-坐高)(mm)
26
21
-5

會陰高粗略測量

量出牆面標記點至地面垂距 量出牆面標記點至地面垂距
靠牆夾書量腿長,如圖所示 [52] 

會陰高相關概念

(1)腰圍高:從最小腰圍處至地面的垂距 [53] 
(2)腰節點高:從腰節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 [9] 
(3)股上長/直襠:從腰圍線(WL)至會陰點(CR)的距離 [54] 
(4)會陰上部前後長/股上前後長/下軀幹弧長:在軀幹前正中線上,以最小腰圍部位為起點,經會陰點(pe)至在軀幹後正中線上的最小腰圍部位的曲線長 [53] 

會陰高廣義的腿長

會陰高簡介

下肢全長和全腿長
下肢全長和全腿長(3張)
體質人類學 [7] 人體測量學 [8]  [9]  [10]  上嚴格定義的腿長學名為全腿長,是狹義的腿長、真正的腿長下肢全長是狹義的下肢長、真正的下肢長全腿長等於大腿長小腿長 [11]  ,或下肢全長內踝高。但由於股骨頭深嵌於髖臼內,其頂端不能捫及,故大腿的上端無法準確確定 [12] 
股骨頭深嵌於髖臼內,其頂端不能捫及 股骨頭深嵌於髖臼內,其頂端不能捫及 [75]
由於狹義的下肢長下肢全長)、狹義的腿長全腿長)活體不易測量 [8]  [9]  ,實際工作中通常使用一些更易測量的數據表示腿長 [13] 最小腰圍以下 [83-85] 臀溝最下緣以上,體部各測量點至地面或內外踝的垂距,即廣義的腿長 [8]  [9]  [65]  [86] 
從大到小依次為腰圍高 [83-85] 髂嵴高(或臍高 [70] 髂後上棘高髂前上棘點高下肢全長大轉子點高恥骨聯合高臀峯點高、會陰高(或身高減坐高)、臀溝高 [2-3]  [10]  。也有用上述各種立姿高度減去內踝高外踝高表示腿長的,如臍高內踝高 [71] 髂前上棘點高內踝高 [72] 大轉子點高外踝高 [74]  ,會陰高減內踝高 [73]  等。
學術上一般採用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採用馬氏軀幹腿長指數反映上下半身比例 [14]  [96] 

會陰高定義

以下立姿高度皆為測量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其小於直線距離及曲線距離 [8]  [9] 
(1)腰圍高:從最小腰圍處至地面的垂距。
服裝用腿外側長可參考線很低 服裝用腿外側長可參考線很低 [83]
注:在服裝用人體測量中,腿外側長(outside leg length)是指用軟尺從腰際線沿臀部曲線至大轉子點,然後垂直至地面測量的長度。
服裝用人體測量涉及曲線測量,因此,服裝用的腿外側長甚至大於腰圍高,可參考性很低 [83-85] 
(2)臍高/肚臍高 [66]  :臍點(om)至地面的垂距。
下肢長H、A、B、C 下肢長H、A、B、C [76]
(3)髂嵴點高/髂嵴高/下肢長H:髂嵴點(ic)至地面的垂距。
注:俗語中的“腿長”通常指的是腰圍高臍高髂嵴高 [68-69]  [83-85] 
(4)髂後上棘點高/髂後上棘高髂後上棘點(is.p)至地面的垂距。
(5)髂前上棘點高/髂前上棘高/下肢長A:髂前上棘點(is.a)至地面的垂距。
(6)下肢全長/下肢長髂前上棘點高減去適當數值。
(7)大轉子點高/大轉子高/下肢長B:大轉子點(tro)至地面的垂距。
(8)恥骨聯合上緣高/恥骨聯合高恥骨聯合點(sy)至地面的垂距。
(9)臀峯點高:從臀峯點至地面的垂距。
(10)會陰高/股下高:會陰點(pe)至地面的垂距。
注:會陰高有兩種,一是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的連線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至地面的垂距 [9]  ,等於身高減坐高 [2-4]  ;二是恥骨聯合下緣高,略大於身高減坐高 [6]  ,略小於恥骨聯合高。
(11)身高減去坐高,即英文文獻中的坐骨下肢長(Subischial Leg Length (SLL)) [5] 
注:坐高是頭頂點(v)至椅面的垂距,是頭頂到坐骨結節的長度 [55]  ,即頭頂點至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所在平面的垂距 [50]  [64] 
(12)臀溝高/臀紋線高/下肢長C:臀溝下緣最低點至地面的垂距 [9] 

會陰高腕線過會陰

粗略判斷腿身比
粗略判斷腿身比(4張)
腕線過臀線,指的是臂下垂時腕關節橫紋線超過臀下線(取自《體操選材》 [56-57]  ),即臀溝高大於橈骨莖突高
由於臀溝高小於會陰高 [2-3]  ,故腕線過臀線者其正面必然腕線過會陰,腕線過會陰者其背面未必腕線過臀線
如果説雙膝過肩 [58-59]  反映出一個人身短腿長腕線過臀線、腕線過會陰則反映出一個人軀短肢長;雙膝過肩與否、腕線過臀線與否、腕線過會陰與否皆可粗略地判斷腿身比(一字馬高舉過頭例外)。而得出精確的腿長數據須測量坐高等,得出精確的腿身比須依據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9]  [14] 

會陰高臀紋線高小於會陰高

臀紋線高小於會陰高 臀紋線高小於會陰高 [2]
世界各地人體測量數據表明,臀紋線高(下肢長C)小於會陰高 [2-3] 
當人採取坐位姿勢時,臀紋線在左右坐骨結節前面 當人採取坐位姿勢時,臀紋線在左右坐骨結節前面
會陰高近似於身高減坐高。當人採取坐位姿勢時,亦可自證臀紋線高小於身高減坐高:坐於硬板凳上,大小腿呈90度,挺直軀幹,用坐骨結節支撐上半身重量。保持該坐姿,用手可觸摸到臀紋線在左右坐骨結節前面 [47]  [50]  [64] 

會陰高相關數據

會陰高日本

(一)《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節選,以供參考:
項目
男女差
身高(mm)
1714
1591.3
122.7
腰節點高(mm)
1028.1
957.9
70.2
(腰節點高/身高)×100
59.98
60.20
-0.21
橈骨莖突點高(mm)
823.3
770.1
53.2
(橈骨莖突點高/身高)×100
48.03
48.39
-0.36
股下高(mm)
783.3
714.5
68.8
(股下高/身高)×100
45.70
44.90
0.80
股上長=腰節點高-股下高(mm)
244.8
243.4
1.4
(股上長/身高)×100
14.28
15.30
-1.01
橈骨莖突點高-股下高(mm)
40
55.6
-15.6
藍色為男性,紅色為女性
藍色為男性,紅色為女性(3張)
(1)《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不同身高段的會陰高、(會陰高/身高)×100如表(單位:cm)所示,以供參考 [93] 
日本男性
日本女性
身高
會陰高
(會陰高/身高)×100
身高
會陰高
(會陰高/身高)×100
162.9
72.8
44.69
150.1
65.4
43.57
164.9
74
44.88
152
66.6
43.82
167.3
75.4
45.07
154.3
68
44.07
169.1
76.5
45.24
156
69.1
44.29
170.6
77.4
45.37
157.4
70
44.47
172
78.2
45.47
158.7
70.9
44.68
173.4
79.1
45.62
160
71.8
44.88
174.9
80
45.74
161.4
72.7
45.04
176.7
81.1
45.90
163.1
73.8
45.25
179.2
82.6
46.09
165.4
75.4
45.59
181.2
83.9
46.30
167.3
76.7
45.85
如圖冊中所示:同身高段,女性會陰高略大於男性;但由於(會陰高/身高)×100與身高呈正相關身高越大,(會陰高/身高)×100也傾向 [77]  越大;因此,(會陰高/身高)×100平均值男性大於女性。
(2)(大轉子點高/會陰高)×100如圖冊中所示:會陰高越大,(大轉子點高/會陰高)×100反而傾向 [77]  越小;同會陰高段,女性大轉子點高大於男性 [2] 
(3)如圖冊中所示,(會陰高/身高)×100極端值男性大於女性 [67] 
注:《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中,會陰高是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的連線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至地面的垂距 [8]  ,等於身高減坐高 [2]  [51]  ,略小於恥骨聯合下緣高。
(二)《AIST/HQL人體寸法・形狀データベース2003》中,股下高(Crotch height)統計量【青年羣】(單位:mm)如下,以供參考 [60] 
-
被験者數
N
平均値
Mean
標準偏差
S.D.
最小値
Min.
最大値
Max.
5パーセンタイル値
5percentile
50パーセンタイル値
50percentile
95パーセンタイル値
95percentile
49
754.9
41.8
684.0
850.0
690.6
747.0
818.2
48
701.2
27.6
641.0
755.0
649.6
705.0
734.7
(三)《size-JPN 2004-2006》不同年齡層次的身高、會陰高以及(會陰高/身高)×100,以供參考 [51] 
年齡(歲)
身高(mm)
股下高(mm)
(股下高/身高)×100
男女差
男女差
男女差
20-24
1704
1582
122
783
718
65
45.95
45.39
0.57
25-29
1710
1590
120
784
723
61
45.85
45.47
0.38
30-34
1713
1584
129
783
716
67
45.71
45.20
0.51
35-39
1710
1585
125
781
716
65
45.67
45.17
0.50
40-44
1705
1579
126
775
709
66
45.45
44.90
0.55
45-49
1697
1562
135
770
699
71
45.37
44.75
0.62
50-54
1691
1555
136
767
693
74
45.36
44.57
0.79
55-59
1673
1550
123
756
688
68
45.19
44.39
0.80
60-64
1645
1535
110
737
678
59
44.80
44.17
0.63
65-69
1635
1519
116
728
672
56
44.53
44.24
0.29
70-74
1622
1496
126
725
665
60
44.70
44.45
0.25
75-79
1604
1473
131
722
655
67
45.01
44.47
0.55

會陰高韓國

5차 한국인 인체치수 조사사업 결과
5차 한국인 인체치수 조사사업 결과(2張)
《5차 한국인 인체치수 조사사업 결과》中,16-69歲韓國人(會陰高/身高)×100數值如圖冊所示,由此可見,各年齡組男性該值大於女性 [101-102] 

會陰高美國

(一)《1988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節選,以供參考 [3] 
項目
男女差
身高(cm)
162.94
175.58
12.64
橈骨莖突點高(cm)
79.03
84.65
5.62
(橈骨莖突點高/身高)×100
48.50
48.21
-0.29
股下高(cm)
77.14
83.72
6.58
(股下高/身高)×100
47.34
47.68
0.34
股上長(cm)
28.52
28.99
0.47
(股上長/身高)×100
17.50
16.51
-0.99
橈骨莖突點高-股下高(cm)
1.89
0.93
-0.96
注:《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測量的是髂嵴上緣與肋骨下緣之間的中點至地面的垂距,即腰節點高 [9]  股上長=腰節點高-股下高。《1988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測量的是最小腰圍處至地面的垂距,即最小腰圍高 [9]  股上長=最小腰圍高-股下高。由於腰部測量點不同,所以不能得出日本人(股上長/身高)×100小於美國人該指數。
(二)《2010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Marine Corps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節選,以供參考 [6] 
項目
男女差
身高(cm)
162.49
175.34
12.85
橈骨莖突點高(cm)
78.8
83.75
4.95
(橈骨莖突點高/身高)×100
48.50
47.76
-0.73
股下高(cm)
78.69
85.49
6.8
(股下高/身高)×100
48.43
48.76
0.33
橈骨莖突點高-股下高(cm)
0.11
-1.74
-1.85
注:《1988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中,會陰高是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的連線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至地面的垂距 [8]  ,等於身高坐高 [3]  。《2010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Marine Corps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中,會陰高是恥骨聯合下緣高,略大於身高坐高 [6]  ,略小於恥骨聯合高。因此,2010年的會陰高數值略大於1988年的數值。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